中医心理学复习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心理学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其主要功能是:A. 主血脉B. 主神明C. 主运化D. 主气化答案:B2. 肝在中医心理学中与情绪的关系是:A. 肝主怒B. 肝主喜C. 肝主思D. 肝主悲答案:A3. 脾在中医心理学中的功能是:A. 主运化B. 主藏精C. 主气化D. 主神明答案:A4. 肺在中医心理学中的功能是:A. 主气化B. 主神明C. 主运化D. 主血脉答案:A5. 肾在中医心理学中的功能是:A. 主藏精B. 主气化C. 主运化D. 主神明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 五脏与情绪的关系包括:A. 心主喜B. 肝主怒C. 脾主思D. 肺主悲E. 肾主恐答案:BCE7.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包括:A. 心志喜B. 肝志怒C. 脾志思D. 肺志悲E. 肾志恐答案:ABCDE8. 五脏与五液的关系包括:A. 心液汗B. 肝液泪C. 脾液涎D. 肺液涕E. 肾液唾答案:ABCDE9. 五脏与五体的关系包括:A. 心主脉B. 肝主筋C. 脾主肉D. 肺主皮E. 肾主骨答案:ABCDE10. 五脏与五官的关系包括:A. 心开窍于舌B. 肝开窍于目C. 脾开窍于口D. 肺开窍于鼻E. 肾开窍于耳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中医心理学中“心主神明”的含义。
答案:在中医心理学中,“心主神明”指的是心具有主宰精神活动和意识思维的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12. 描述中医心理学中“肝主疏泄”的功能。
答案:在中医心理学中,“肝主疏泄”指的是肝脏具有调节情绪、疏泄气机的功能,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和气血的流畅。
13. 说明中医心理学中“脾主运化”的作用。
答案:在中医心理学中,“脾主运化”指的是脾脏具有转化食物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输送到全身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
14. 阐述中医心理学中“肾藏精”的意义。
第一章中医心理学概述(二)2024

第一章中医心理学概述(二)引言概述:中医心理学是对中医理论与方法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与探索,它旨在将中医的独特视角和方法结合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为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探讨中医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1. 中医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2. 中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3. 中医心理学的分类与体系4.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5. 中医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的比较与联系二、中医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1. 情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中医对情绪与心理障碍的认识和疗法3. 中医对人格与个体差异的理解与应用4. 中医对心理发育与心理障碍的干预5. 中医对心身疾病的治疗及心理康复三、中医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案例分析1. 中医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应用2. 中医心理学在心理疾病防治中的作用3. 中医心理学在社会心理工作中的实践4. 中医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5. 中医心理学在组织与管理中的应用四、中医心理学的实践技术与方法1. 中医四诊与心理评估的关联2. 中医治疗心理障碍的核心方法3. 中医药物治疗在心理疾病中的应用4. 中医心理疗法的具体技术与手段5. 中医心理训练与心理康复的实践方法五、中医心理学的挑战与展望1. 中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2. 中医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3. 中医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交流4. 中医心理学在临床实践和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推广5. 中医心理学发展的前景和发展方向总结:中医心理学作为整合中医与心理学的跨学科领域,对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它丰富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为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医心理学将面临许多挑战,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断推动着中医心理学的创新与发展。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心理学认为,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神明B. 主血脉C. 主运化D. 主气机答案:A2. 五脏中,哪一个脏器与情绪的“怒”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3. 中医心理学中,肾藏精,精能化什么?A. 气B. 神C. 血D. 津液答案:B4.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情志所伤的表现?A. 怒则气上B. 喜则气缓C. 悲则气消D. 恐则气泄答案:D5. 中医心理学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运化B. 主藏血C. 主疏泄D. 主气机答案:A6. 五脏中,哪一个脏器与情绪的“思”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7.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五脏与五志的对应关系?A. 心—喜B. 肝—怒C. 脾—思D. 肺—悲答案:A8. 中医心理学中,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气机B. 主运化C. 主藏血D. 主宣发答案:D9. 五脏中,哪一个脏器与情绪的“悲”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D10.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情志所伤的表现?A. 怒则气上B. 喜则气缓C. 思则气结D. 恐则气泄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中医心理学认为,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A. 五脏功能失调B. 六淫侵袭C. 七情内伤D. 社会环境变化答案:ABCD12. 五脏中,下列哪些脏器与情绪的“怒”和“思”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BC13.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些是情志所伤的表现?A. 怒则气上B. 喜则气缓C. 思则气结D. 恐则气泄答案:ABCD14. 中医心理学中,下列哪些脏器与情绪的“喜”和“悲”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AD15. 五脏中,下列哪些脏器与情绪的“恐”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6. 简述中医心理学中“心”的功能及其与情绪的关系。
心理考试复习

中医心理师是运用中医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从事个体或群体心理测量、评估及干预工作的专业人员。
中医心理师以“五助”为培养目标,即助己、助家、助人、助民、助世。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1人体身体的各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身体与心理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辩证论治:1病:(面)疾病,正邪抗争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损伤、生理功能障碍。
2证:(线)证候,疾病某一阶段或类型的病理概括,揭示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病理机制3症:(点)症状、体征的总称,疾病过程表现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核心:病理机制)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精:精气,泛指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人类的本原(气中的精粹部分)。
(源于“水地说”)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源于“云气说”)精气学说的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对立属性)阴阳学说的内容:(举例)1阴阳一体观(共济,互依,互藏)2阴阳对立制约(失调则疾病产生)3阴阳互根互用(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互用: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4阴阳交感与互藏(互藏是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也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5阴阳消长(阴长阳消,阳长阴消;皆消皆长)6阴阳转化(物极必反)7阴阳自和与平衡(自动恢复平衡)五行归类表(P10表,自然界—五行—人体)选择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se第四声);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行学说的内容:1五行相生与相克(借助图示)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难经:母子关系)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内经: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中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心理学认为,人体的精神活动主要归属于哪个脏腑?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A2. “五志”中的“恐”与哪个脏腑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D3. 在中医心理学中,以下哪个因素被认为是导致情志疾病的主要原因?A. 外邪侵袭B. 饮食不节C. 情志内伤D. 劳逸失度答案:C4. 中医心理学中,“怒”情绪主要影响哪个脏腑?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5. “心主神明”在中医心理学中指的是什么?A. 心脏主宰意识和思维B. 心脏主宰情绪和感觉C. 心脏主宰血液循环D. 心脏主宰身体运动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心理学中的“七情”?A. 喜B. 怒C. 忧D. 惊答案:D7.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绪波动与哪种体质类型的人关系最为密切?A. 气虚质B. 阳虚质C. 阴虚质D. 痰湿质答案:C8. “思伤脾”这一说法在中医心理学中意味着什么?A. 过度思考会损伤脾胃B. 脾胃疾病会导致思考能力下降C. 脾胃健康有助于提高思考能力D. 思考能力下降会导致脾胃疾病答案:A9. 在中医心理学中,以下哪个脏腑与“悲”情绪关系最为密切?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D10. 中医心理学中,情志调养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顺应四时B. 调和饮食C. 避免过度劳累D. 追求物质享受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的情志状态?()A. 气候变化B. 社会环境C. 个人经历D. 生理周期答案:A, B, C, D12.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心理学中情志调养的方法?()A. 音乐疗法B. 针灸治疗C. 心理咨询D. 药物治疗答案:A, B, C, D13. 中医心理学认为,以下哪些脏腑与情绪调节有关?()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A, B, C14. 在中医心理学中,以下哪些情绪被认为是对人体有益的?()A. 喜B. 怒C. 思D. 悲答案:A, C15. 中医心理学中,以下哪些是“怒”情绪过度可能导致的疾病?()A. 高血压B. 头痛C. 失眠D. 消化不良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中医心理学中“心主神明”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中医心理学第三版本科考试重点

中医心理学第三版本科考试重点第一章中医心理学概论1、中医心理学的定义: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与现代心理学相互渗透和交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中医心理学的特点:整体性、边缘性、实践性3、中医心理学学科属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4、最古老的心理治疗方法:祝由术祝由术与心理学:“祝由”这样的医疗活动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在内。
第一,从业者有医学和心理学知识。
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第二,以语言为手段,从业者能深刻分析和把握病人心理,对证治疗。
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出也第三,施术者能较好的进行情境设置,同时因人制宜。
应该看到祝由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是由于它的产生背景导致的,但它不是简单的迷信。
第二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1、形神合一论:广义神、狭义神形神关系(形为神之质、神为形之主、形与神俱、形神合一)2、心主神明论:心神主导脏腑功能活动;心神主导人的意识思维活动。
3、人格体质论:五态人格划分、阴阳二十五人4、阴阳睡梦论:睡眠与阴阳、营卫气血、脏腑的关系第三章中医心理学临床基础1、中医心理疾病的定义2、形神失调是中医对心理疾病最根本、最核心的认识3、原文背诵:《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第四章心理疾病中常用治疗方法1、意疗的定义2、顺情从欲的治疗原理与具体方法3、语言疏导四部法:擒、纵、切入、突破4、情志相胜疗法的含义、原理、具体方法5、移精变气的含义和方法6、志意以绳(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行为疗法)的含义、方法(习以平惊--系统脱敏)7、气功(调心、调息、调身),意识调控的基本技巧(意守、观想、入静),气功的适用范第五章常见中医心理疾病1、重点掌握郁证、不寐2、每种疾病的基本定义、主要临床表现、心理治疗方法。
中医心理学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1.祝由:祝由之法,即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2.气机: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机制,包括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
3.卑惵:是指因心气亏损气虚胆怯淤血内阻所致,表现以自卑愧疚惊恐胆怯情神惶惑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神志疾病。
4.脏躁:指因情志不舒,郁火内扰,或天葵将绝之时,阴血亏虚,阴阳失调,气机紊乱,心神不宁所致的一种情志疾病。
5.百合病:是以神志不遂,或热病之后,或心肺阴虚所致的以精神恍惚、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食欲时好时坏、口苦、尿黄、脉象微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
6.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淤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自觉心中悸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表现的神志病症。
7.梅核气:因情志内伤肝郁脾虚或肾气不足所致。
临床表现以咽喉不红不肿,自觉有物阻塞,状如梅核,咳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无碍的一种疾病,以妇女为多见。
8.癫狂:是一种由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不足,致痰气郁结,或痰火暴亢,使脏气不平,阴阳失调,闭塞心窍,神机逆乱的精神失常疾病。
9.神:广义的神指人体的生命活动,狭义的神指人体的精神心理活动。
中医心理学是狭义的神。
10.形:本质是指形质,形象,形体。
中医理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有形实体,二是指人的血肉有形之躯,包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等有形结构,以及循行于其中的精微物质,如精气液等。
11.形神合一/形与神俱:指生命形体与精神心理状态的高度和谐平衡状态。
简答1.中医养生的方法1.清静养神法2.养性调神法3.节欲守神法4.怡情畅神法5.顺时调神法6.动形怡神法2.中医养生的原则1.顺应自然2.适应社会3.形神共养4.动静合一5.神情相应6.审因制宜3.中医养生心理学的六论1.形神合一论2.心主神明论3.心神感知论4.人格体质论5.阴阳睡梦论4.阴阳五态人格体质是怎样划分的?解析:《灵枢通天》中根据人的先天禀赋、性格特征等的不同,提出了人的人格体质类型分类,即阴阳五态人格体质,可划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平和之人。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志变化与以下哪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A. 肝B. 心C. 脾D. 肾答案:A2.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项不是情志内伤的表现?A. 怒则气上B. 喜则气缓C. 思则气结D. 恐则气下答案:B3. 中医心理学中,五脏与情志的对应关系,心对应的情志是:A. 怒B. 喜C. 思D. 恐答案:B4.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志变化过度会导致哪种病理状态?A. 气滞B. 血瘀C. 痰湿D. 火旺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A. 音乐疗法B. 饮食疗法C. 针灸疗法D. 运动疗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志变化过度会导致气机失调,进而影响________。
答案:脏腑功能7. 中医心理学中,情志内伤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
答案:调和情志8.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中与情绪调节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________。
答案:肝9.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绪的调节可以通过________来实现。
答案: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10. 中医心理学中,情志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
答案: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医心理学中情志内伤的常见类型及其表现。
答案:情志内伤包括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类型。
怒伤肝表现为情绪激动、头晕目眩;喜伤心表现为过度兴奋、失眠;思伤脾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悲伤肺表现为气短、乏力;恐伤肾表现为尿频、腰膝酸软。
12. 阐述中医心理学中情志调养的方法。
答案:情志调养的方法包括调整情志、保持心态平和、进行适当的运动、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促进气机的正常运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13. 描述中医心理学中音乐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答案:音乐疗法是利用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元素,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中医心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与现代心理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特点:整体性、边缘性、实践性2、什么是祝由疗法?“祝由”的本意是祝说病之缘由,即分析病因。
实质上可以视为我国古代一种精神疗法。
即通过分析疾病的起因,然后加以明言开导或行为诱导,来解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调整情绪和精神活动,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
包含许多心理治疗学方法,标志着中医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祝由并不是一种迷信3、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心理学雏形的标志?(1)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如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五脏情志论、人格体质论、阴阳睡眠论等。
(2)“九气”、“五志”理论为七情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以后南宋陈无择定型七情学说的基本理论依据。
(3)对心理过程、睡梦等心理现象、个体心身发展的特点、阴阳人格体质的形成等基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4)丰富并发展了中医心理学临床实践方面的内容,如对四诊心法、心理病机、心理治疗、心理养生都做了较系统的阐述4、历代著名医家的主要中医心理学思想及贡献。
扁鹊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
华佗与心理治疗: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在心理治疗方面,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及治验病案。
《华佗神医秘传》中说:忧则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
”。
他曾明确提出医心的重要,指出:“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者气之宅也,舍坏则神荡,宅动则气散。
神荡者昏,气散则疲,昏疲之身心,即疾病之媒介,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华佗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故其所提出“先医其心”的主张很有科学价值。
也说明心治是一种病因疗法。
张仲景与身心调理:张仲景是中国医学史上卓有贡献的伟大医学家,首创六经辨证,所著《伤寒杂病论》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这部著作反映了张仲景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
他强调了心身调理的治疗思想,并把精神、情志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辨证的重要依据。
他形象地描述了奔豚病的证候,明确指出本病“皆从惊恐得之”,并创奔豚汤、桂枝加桂汤治之。
张仲景首先提出“脏躁”病名,描写其症状表现为“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指出患脏躁症的患者,无故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连续打哈欠伸懒腰,动作言语都不能自控,似有“神灵附体”一般。
孙思邈与调气法: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他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受到了当时盛行的佛教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重视养生、养性。
他在《千金方》中具体介绍了运用“内视法”、“调气法”、“呼音法”等气功养性方法来疏通气机,调畅情志。
陈无择:南宋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各种致病因素归结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统称为“三因”。
其中内因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陈氏在论述三因致病时,特别突出了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所创立的“七气汤”、“大七气汤”、“小定志丸”、“菖蒲益智丸’’等方剂,为中医诊治情志病作出了贡献。
刘完素与五志化热:刘完素以倡“火热论”著称。
他提出“五志化热”的著名理论,即“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若五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
因而提出一套降心火、益肾水为主的治疗火热病的方法,并注重调理情欲。
这当然也包括心神疾病的治疗。
”张从正:张从正《儒门事亲》指出: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狎亵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思此之言夺之。
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
他的心理治疗医案流传至今,而且有治有论,理论及实践均有创见。
李杲: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而脾胃受损的原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役过度及情志因素,其中情志因素常为先导,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在治疗上他重视情志因素的作用,主张服用“补中益气汤”时,必须“宁心绝思,药必神效”朱丹溪: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提出了三方面的养生方法:首先,要节制房事,节欲保精,提倡晚婚;其次要注意调理情绪;第三要节制思虑,若劳心太过,谋虑勤动,则可暗耗真阴。
在临床实践中亦善于运用心理疗法,但指明心理疗法一般只作为辅助疗法,若有外邪侵扰还是需要运用药物治疗。
张介宾:在《类经.会通》中专列情志疾病29条。
《景岳全书》中对痴呆、癫、狂、痫、郁、诈病等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病证论述颇详,还特别指出“以情病者,非情不解”,“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
缪希雍:在《本草经疏》写到:“以识遣识,以理遣情,此即心病还将心药医之谓也。
”这个时期,心理治疗运用广泛,具体方法丰富多样,像情志相胜疗法、两极情绪疗法、激情刺激疗法、暗示疗法、说理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并指出脑与各感官之间的联系及脑髓生长与智能发展的关系,结合临床论述了脑的生理、病理与心理障碍的关系5、你认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如何?应采取怎样的发展途径?中医心理学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一门新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作用更显重要,也必将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医心理学以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治疗一些心身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以后要逐步建立和发展一批中医心理学研究机构,常见中医心理学实验室,设立专科门诊、病房,创办专科医院,简历比较完整的中医心理学理论、临床、科研与教育体系,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中医与心理学理论及临床基础的学术队伍,促进中医心理学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6、研究和学习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有助于全面把握与发扬中医的人本主义精神(2)有助于认识中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特点(3)有助于防止医学领域伪科学的泛滥(4)有助于减少药源性疾病(5)有利于临床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方法:(1)文献的挖掘及整理(2)理论研究(3)临床实践第二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1、形神合一论的主要内容。
(形神的概念和形神的关系)神的含义: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基本范畴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心理过程。
形的含义:(1)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有形实体(2)人的形体,即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脏腑经络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形躯体,以及循行于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骨、肉、筋、脉、髓等。
二者关系:(1)形为神之质神本于形而生、神依附形而存(2)神为形之主(3)形与神俱、形神合一2、心主神明论的主要内容。
心主神明论是中医学用藏象学说阐述人体复杂生命活动规律的学说。
所谓神明者,“神”藏于内,“明”显于外,合成申明。
心主神明的“神”与“神为形之主”的“神”是一致的。
次“神”藏于心,又称“心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是统一在“心神”之下的。
(1)心神主导脏腑功能活动(2)心神主导人的意识思维活动(3)心神统领魂魄、兼赅志意(4)“心神说”与“脑神说”3、心神感知论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在“心主神明”论的基础上,认为人的感知活动是在心神主导下进行的。
《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之任物功能指心能符合、反映客观事物,担任与外界事物接触,并从外界获得信息的功能。
正因为神舍于心,心神是人类感知活动的中枢,所以藏象之心才能成为感知客观事物的处所。
目、耳、鼻、舌、身等五官,是五种重要的感觉器官,据此可以把感觉分为视、听、嗅、触、味、机体觉五种,目、耳、鼻、舌、身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作用并经由心神的统合作用进而产生知觉。
4、五脏神志论的主要内容。
神志,在中医学中又称申明、精神,亦属于神的范畴。
五脏神志论主要是从神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来论述的,包括五神与五脏的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志与五脏的关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神志活动过程中心的主导作用:心神为五脏六腑的主宰,心神主导意识思维活动。
5、“阴阳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分别具有怎样的心理特征?阴阳五态人:(1)太阴之人:贪而不仁,表明谦虚,假装正经,内心险恶,好得恶失,喜怒不形于色,不识时务,只知利己,行动上惯用后发制人的手。
(2)少阴之人:喜贪小利,暗藏贼心,幸灾乐祸,好搞破坏来伤害人,见到他人有了荣誉反而感到气愤,心怀妒忌,对人毫无恩情。
(3)太阳之人:生活中处处表现自己,而扬扬自得,好说大话但并没有能力,言过其实,好高骛远,作风草率,不顾是非,常常意气用事,过于自信,虽然遭到失败,也不知悔改。
(4)少阳之人:做事精审,很有自尊心,稍有小小的政治地位,就过高地自我宣传,善于对外交际,不愿意默默无闻、埋头苦干。
(5)阴阳和平之人:生活安静自处,不介意个人名利,心境安定而无所畏惧,寡欲而无过分的喜悦,顺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与世无争,善于适应形势的变化,地位虽高却很谦虚,以理服人,而不是用压服的方法来制裁别人,具有极好的治理才能。
阴阳二十五人:(1)木形之人:雍容柔美,是最主要特征。
在此类型中,又有4种特殊表现形式:大角之人,逶迤而美长;左角之人,随和而顺从;钛角之人,努力而进取;判角之人,刚直不阿。
(2)火形之人:讲求实效,对事物认识非常深刻是最主要特征,质徵之人,光明正大而明白事理;少徵之人,多疑;右徵之人,勇猛而不甘落后;质判之人,乐观而无忧。
(3)土形之人:诚恳而忠厚是最主要特征,大宫之人,平和而柔顺;加宫之人,神情喜悦快活;少官之人,做事圆滑灵活;左宫之人,非常有主见。
(4)金形之人:峭薄寡恩是主要特征,钛商之人,廉明自重;右商之人,英俊潇洒;大商之人,善于明察是非;少商之人,威严而庄重。
(5)水形之人:人格卑下是主要特征。
大羽之人,神情洋洋自得;少羽之人,心情经常郁闷不舒畅;中羽之人,性情文静;桎羽之人,行为举止安定。
6、什么是气机?异常情志刺激分别对人体气机产生怎样的影响?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变化,表现形式为升降出入。
气机是脏腑红能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即脏腑功能活动表现的基本形式为升降出入。
《素问·举痛论篇》曰:“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7、中医心理学认为影响睡眠的因素有那些?年龄、体质、脏腑气血盛衰,生活习惯8、中医心理学认为影响发梦的因素有那些?(1)中医心理学认为人体的阴阳盛衰变化影响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