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

与现代心理学相互渗透和交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边缘性、辩证性

2.(论述):中医心理学的两大理论特点?

答:(1)整体观:中医心理学具有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认识心理活动活动规律的特点,从而把人的心理与生理、心理与社会、心理与自然环境、,以及心理活动本身都处于整体联系中。(2)形神合一观:是整体恒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形与神的统一性,为中医心理学生理心理统一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3.《内经》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

答:(1)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2)九气、五志理论为后世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加深了人们对心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4)丰富并发展了中医心理学的临床实践。

4.中医最早的心理疗法——祝由: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初也。即通过解说分析疾病的

起因,然后加以明言开导和行为诱导,来解除病患的心理压力,调节情绪和精神活动,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特点:原始朴素、治以祝由。

5.历代医家的贡献?

答:先秦:《左传》、《五十二偏方》、《内经》

(1)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辨证体系,首提脏躁,首创甘麦大枣汤治疗之。

(2)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注重针灸的心理效应,

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脉学专著介绍了情志变化在脉象上的反映。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对中医心理学思想进行系统整理,体现在调节情志养神对五志的阐述

(3)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著,记载心理症状。

(4)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方》中具体介绍了运用“内视法”、“调气法”、“呼音法”等气功养性方法来疏通气机,调畅情志。

(5)宋代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各种致病因素归结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统称为“三因”。陈氏在论述三因致病时,特别突出了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所创立的“七气汤”、“大七气汤”、“小定志丸”、“菖蒲益智丸’’等方剂,为中医诊治情志病作出了贡献。

宋代刘完素以倡“火热论”著称。他提出“五志化热”的著名理论,因而提出一套降心火、益肾水为主的治疗火热病的方法,并注重调理情欲。

宋代李杲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情志因素常为脾胃受损先导,在治疗上他重视情志因素的作用,主张服用“补中益气汤”时,必须“宁心绝思,药必神效”。

宋代张从正《儒门事亲》,多次强调由于社会因素的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也不同。他对情志过度所导致的疾病有着独特的见解,提出情志相胜疗法。

(6)明清:张介宾在《类经·会通》中专列情志疾病29条。《景岳全书》中对痴呆、癫、狂、痫、郁、诈病等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病证论述颇详,还特别指出“以情病者,非情不解”,“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

缪希雍在《本草经疏》写到:“以识遣识,以理遣情,此即心病还将心药医之谓也。”这个时期,心理治疗运用广泛,具体方法丰富多样,像情志相胜疗法、两极情绪疗法、激情刺激疗法、暗示疗法、说理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等。

王清任《医林改错》“灵思在脑不在心”的论述是古人又一次对精神意识思维发生器官的认识和思考。

第一章理论基础

1.经典名句: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

2.形神合一论:指生命形体与精神心理状态的高度和谐平衡状态,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

征,是保身长全的重要前提,形神合一的发生基础是阴阳,形神互动的动力是阴阳作用,精气互用,形神调养的原则是调和阴阳。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整体恒动观在中医心理学中的具体体现。

3.形:一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有形实体,二是指人的形体,即视之可见、触之可及

的脏腑经络组织等有形之躯体,以及循行于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

4.简述形与神的关系?答:形神关系就是身与心、心理与生理的关系(1)形为神之质a神本

于形而后生b神依附形而存(2)神为形之主:各脏腑的活动都是在心神的统合下协调有序的进行(3)形与神俱,形神合一(4)①形病则神病②形病神亦病。

5.神的含义,广义而言是指个体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狭义上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基本

范围相当于现代心理学的心理过程。A生命活动的内涵:1、具有生命力的人2、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3、内脏精气的升华B精神活动内涵:1、思维活动2、感觉意识3、情致活动

6. 6. 心主神明: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感知、精神、意

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神明:神,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藏于内,明显于外”,故称神明,神依附于形,神为形之主。这些都要依靠心来完成。

7.心神感知系统:(1)心神主导脏腑功能活动: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有赖于经络为神气的使道。(2)心神为核心的感知与生命系统(3)心神主导人的意识思维活动性(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4)心神统领魂魄、兼赅志意(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

8.心神感知论:①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②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③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④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⑤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

五脏神志论:神志在中医学中又称为神明,精神,亦属神的范畴。A五神:神魂魄意志B 五志:喜怒悲恐惊C神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D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

9.五态人格的描述;A人格:个体独特的、持久的心理或行为特征的综合,常决定整个心理面貌,显示出个体之间特定的行为和精神风貌上的差异,是个体心理行为的差异性,个体化的核心因素和标志。B体质: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分类:①阴阳平和型:安静自处,不好名利,寡欲天喜,顺应万物,适应变化,从容稳重,如诸葛亮②太阳型:好高骛远,意气用事,过于自信,易冲动,感情用事,不易控制,如猛张飞③少阳型:自尊心强,爱慕虚荣,活泼好动,好交际,好抛头露面,昂首挺胸,手常背于后,如程咬金④太阴型:表面谦虚,内心另有所谋,好得恶失,抑郁,面色暗沉,爱哭泣,如林黛玉⑤少阴型:喜好小利,嫉妒心重,幸灾乐祸,站立时躁动不安,走路时似俯身向前反映较迟缓,如蒋干10.中医影响睡眠的因素:A.阴阳(白昼自然界中阳气盛而阴气衰,人体阳气出于阴而旺盛于外则觉醒,黑夜时自然界中阴气旺盛,人体阳气入于阴分则睡眠)、B.营卫气血、C.脏腑、D其他:年龄、体质强弱、胖瘦。

11,。病梦的四种原因:A、外邪侵袭致梦(内有淫邪泮衍,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B、内部刺激致梦(阴阳、气血、上下偏盛偏衰,失却动态平衡,均可致梦。)C、七情刺激致梦(凡阴阳劳逸之感于外,声色嗜欲之动于内,但有干于身心者,皆谓之正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