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一、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扩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

二、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1. 项目概述开发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和规模介绍,在此基础上明确项目的水土保持目标。

2. 风险评估与预警对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警措施,以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3. 水土保持措施根据项目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土壤保墒、植被恢复、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措施。

4. 检测与监测针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设立相应的检测与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5. 应急预案针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疏散、救援等措施。

三、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施工前,对场地进行清理,确保施工区域的清洁和平整。

2. 土方工程就土方工程的开挖、填方、夯实等环节,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3. 建筑工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提出相应的工艺和技术要求,包括基础处理、混凝土浇筑等环节。

4. 园林绿化工程为了增强生态效益和美化环境,对园林绿化工程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植树造林、草坪铺设等。

四、维护与管理1. 维护措施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确保其长期有效性。

2. 管理机构与责任设立管理机构并明确相关责任,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3. 定期评估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措施。

五、总结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制定,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的方案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确保开发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文章,依据题目所要求的格式进行写作,希望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规定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规定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管理,提高监测质量,根据水利部《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水土保持监测是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承担开发建设项目监测的单位应重视新技术新理论的研究,协助生产建设单位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工作。

第三条在我省从事水土保持监测的机构须在我厅登记入档,从业人员应持水利部颁发的上岗证,人员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四条水土保持监测实行分类管理制度。

征占地面积大于50公顷或挖填方土石方总量大于50万立方米的建设类项目,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5~50公顷且挖填土石方5~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小于5公顷或挖填方土石方总量小于5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生产类项目以每年的征占地或挖、填土石方为依据,依照上述分类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承担水土保持监测的单位在开展监测工作之前应制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合理安排监测频次,确定监测的重点内容和重点部位。

《实施方案》应报我厅备案,录入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第六条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定点监测和巡视监测相结合,注重量化的内容。

有条件的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可结合遥感和远程监控技术进行监测。

第七条监测内容和频次应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开展工作。

项目土建施工期间,雨季(4月至10月)每月监测不少于2次,旱季(11月至3月)每月监测不少于1次。

施工期较短的输电线路等项目可适当简化,但在土建施工期间和施工结束后应各监测一次。

水土流失敏感区域和各具代表性的施工工区应加强监测。

第八条项目监测应充分反映施工过程。

对施工前后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建设单位实施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和永久措施的时间、数量、防护效果等,应作详细记录,并拍摄现场照片或录像,通过监控设备发送至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网站入档管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失败案例分析
结果
项目后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
案例二
某风电场建设项目
背景
某风电场建设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导 致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失败案例分析
要点一
问题
建设过程中缺乏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和监管,对生态环境 造成较大影响。
要点二
结果
项目后期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 复工作。
经验总结
在开发建设项目中,应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严格遵循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同时,加强水土保持 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保护生态环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进度安排
根据实施计划,合理安排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按期完成,同时根 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进度安排。
资金来源与使用管理
资金来源
确定水土保持方案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投资、企业自筹、社会资本等,确保资金充足。
资金使用管理
建立健全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审批程序和监管措施,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 有效监管。
案例启示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启示
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严格执行和科学应用是实现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的关键。同时,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和评估工作 ,及时调整和完善水土保持措施,也是成功的关键。
失败案例教训
缺乏对水土保持的重视和管理是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建设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严格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和监管工作。
03
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要点
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UDC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 5043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of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2008-01-14发布2008-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GB 50433—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7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 787 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433—2008,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1、3.2.1(1、2、3、4)、3.2.2(1、2)、3.2.3(1、2、3)、3.2.4(1、2、3、4、5)、3.2.5、3.3.1、3.3.2、3.3.3(1、3、4、5)、3.3.4、3.3.5、3.3.6、5.1.1(5)、5.2.6(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八年一月十四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二00二—二00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改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实施9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相关行业设计规范的新成果,认真研究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召开相关行业参加的全国性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审查定稿。

最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最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增加了综合说明
明确了结论与建议要求,强化了保障措施
2、水土保持可行性评价
水土保持评价的内容都是涉及到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破坏生 态环境的: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制约性因素分三种情况分析(绝对限制类、严格限制类、普 通要求类) 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 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等评价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提出要求或补充设计) 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
◆我国地域广阔,情况多样,建设项目类型 各异,在新国标中针对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 也提出了针对性的特殊条款。针对风沙区、 东北黑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北方土石山 区、西南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青藏 高原冻融侵蚀区、平原和城市地区的突出问 题,国标都提出了特别要求。
对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矿山开采、 电力、石油等不同行业,也提出了特别的规 定和要求,限制和禁止了落后的施工方式。
◆国标还明确要求,建设项目应采取拦渣、护坡、
土地整治、防洪排导、降水蓄渗、临时防护、植被 建设、防风固沙等措施。
◆新国标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防治水土流失
的基本目标。一是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 失得到基本治理;二是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 效控制;三是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 境得到明显改善;四是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 效;五是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 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 复率、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必须达到国家 规定的量化标准 。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工程界定:原措施体系为主体工程中具有水 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为主,新增措施为辅。现 重新界定水土保持工程,不再区分主体设计 已有和方案新增。对不属于水土保持工程的 范畴,可以评价并提出要求。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实施日期:1998年5月1日1998-02-05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的通知水科技[1998]47号根据1995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计划,由部水土保持司主持、主编制定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发布。

标准名称和编号为:强制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本标准自1998年5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土保持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8年2月5日前言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水利部第5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总则。

简述编制本规范的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分阶段的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及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的目标等。

第二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主要有水土保持方案各设计阶段的要求,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及其基本情况调查、水土流失预测、防治方案的制定、投资概(估)算和效益分析等。

第三部分水土流失防治工程。

对防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工程、防风固沙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绿化工程等7个方面的措施,分别提出技术要求。

本规范的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规范的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规范的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规划设计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焦居仁刘震刘万铨曾大林蔡建勤王欣成姜德文汪有科严国民付永杰1总则1.0.1水土保持方案是开发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技术依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要求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要求

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监测XX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XX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以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开发建设项目区域造成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进行,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应确定监测项目、内容、方法、时段、频次。

初步确定监测点位。

估算所需的人工和物耗。

一、监测目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掌握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并通过政府监督和工程监理等手段,及时控制水土流失。

同时,通过对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的控制状况,以便于提出相应的对策;水土保持监测的结果也是主体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二、监测原则(一)监测点的时间性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性质,确定临时性监测点和永久性监测点两类。

1、临时性监测点用于建设性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

建设性项目是指建设过程中造成一次性水土流失,建成后基本不再发生水土流失的项目。

2、永久监测点用于生产性项目运行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

生产性项目是指既在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又在建成后仍发生水土流失的项目,如采矿业。

(二)监测点密度的合理性监测点的布设密度,一是要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二是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同监测项目有不同的监测点密度,或同一监测点含有不同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方案的可操作性用于水土保持监测的设施和方法应针对开发建设项目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观测时段、观测周期也要结合实际。

同时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编制内容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目录1总则 (2)2编制依据 (3)2.1法律法规 (3)2.2规范性文件 (3)2.3技术标准依据 (3)2.4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 (4)2.5技术合同 (4)3建设项目概况 (5)3.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 (5)3.2项目建设规模与工艺流程 (5)3.3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5)4 项目区水土保持状况 (6)4.1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概况 (6)4.2社会经济概况 (7)4.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7)5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和原则 (9)5.1监测目标 (9)5.2监测原则 (10)6监测内容和方法 (11)6.1监测内容 (11)6.2监测方法 (14)7组织管理 (17)8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18)1总则1.0.1为贯彻SL204-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要求,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系统性,特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

1.0.2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监测,可以作为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技术条款或附件,以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和进度。

1.0.3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报告书)应符合下列规定;(1)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的规定。

(2)充分体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规定。

(3)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批复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提出的水土保持监测要求,全面设计监测内容、方法和监测制度等。

(4)监测方法要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充分选用现代先进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以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开发建设项目区域造成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进行,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应确定监测项目、内容、方法、时段、频次。

初步确定监测点位。

估算所需的人工和物耗。

一、监测目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掌握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并通过政府监督和工程监理等手段,及时控制水土流失。

同时,通过对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的控制状况,以便于提出相应的对策;水土保持监测的结果也是主体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二、监测原则(一)监测点的时间性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性质,确定临时性监测点和永久性监测点两类。

1、临时性监测点用于建设性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

建设性项目是指建设过程中造成一次性水土流失,建成后基本不再发生水土流失的项目。

2、永久监测点用于生产性项目运行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

生产性项目是指既在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又在建成后仍发生水土流失的项目,如采矿业。

(二)监测点密度的合理性监测点的布设密度,一是要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二是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同监测项目有不同的监测点密度,或同一监测点含有不同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方案的可操作性用于水土保持监测的设施和方法应针对开发建设项目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观测时段、观测周期也要结合实际。

同时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四)监测方法的针对性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方法。

一般大、中型项目采用地面监测与调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并有相对固定的监测设施;小型项目则以调查监测为主。

地面监测有径流场法、控制断面观测站法、钉子法、沟道淤积物体积测量法等,以测定水土流失量和计算水土流失强度。

调查监测则采用调查和量测相结合的方法。

(五)监测资质的准入性应具备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监测资质证的单位和持水土保持监测上岗证的人员,方可以实施水土保持监测。

三、监测内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内容完全一样,主要包括:1、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

应包括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占地和扰动地表面积,挖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等。

2、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应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总量的变化及其对下游及周边地区造成有危害和趋势。

3、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

应包括各类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率,工程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以及各类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四、监测时段:2008年国家颁布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明确提出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

建设生类项目还应对运行期进行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规定:监测时段分为两种情况:①生产性项目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②建设性项目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和林草恢复期。

林草恢复期一般2-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南方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适当缩短,而在北方干冷区应适当延长。

在同一监测时段内,根据雨季施工情况和水土流失易发性等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五、各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中对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一)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内容、方法、时段、频次,初步选定地面监测的点位,估算所需人工和物耗。

、(二)初步设计阶段应该是较这详细的阶段,编制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

六、监测重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关键是施工期或运行期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和工作面。

(一)采矿行业:应为露天采矿的排土场(石)场、地下采矿的弃土(弃)渣场和地面塌陷区,以及铁路和公路专用线,集中排水区下游。

(二)交通铁路行业:应为施工过程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面和土石料临时转运场,集中排水区下游和施工道路。

(三)电力工业:应为在电厂施工过程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临时堆土场、施工道路和火力发电厂运行期间贮灰场。

(四)冶炼行业:施工过程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和运行期添加料场、尾矿(渣)库,施工和生产道路。

(五)水工程:应为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面、排水泄洪区下游、施工临时堆土(渣)场。

(六)建筑及城镇建设工程:应为施工中的地面开挖、弃土弃渣和土石料的临时堆放地。

(七)其他工程:应为施工或致富行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和工作。

七、监测方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程》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采取定位监测与实地调查、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有条件的大型建设项目可同时采用遥感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下列要求:1、小型工程宜采取调查监测或场地巡查的监测方法;2、大中型工程应采取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和场地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3、规模大、影响范围广、有条件的特大型工程除地面调查监测和场地巡查监测外,还可采用遥感监测的方法;4、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和水土流失量的监测采用地面监测法;5、扰动面积、弃渣量、地表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等项目的监测应采用调查法和实测法;6、施工过程中时空变化多、定位监测困难的项目可采用场地巡查法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中提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宜采用地面观测法和调查监测法。

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有相对固定的观测设施,做到地面监测与调查监测相结合;小型开发建设项目以调查监测为主。

地面监测可采用小区观测、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控制站观测法。

采用小区观测法和控制站观测法的设置应充分论证。

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临时转运土石料场或施工过程中的土质开挖面、堆垫面的水蚀,可采用侵蚀沟体积量测法测定。

因此,对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方法,分为定位监测、实地调查、巡查监测;或分为地面观测法和调查监测法都是正确的。

第一:地面观测分为①小区观测②控制站观测③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④简易坡面测量⑤风蚀量监测⑥重力侵蚀监测。

(一)小区观测1、适用范围除砾岩堆积物外,小区观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应用于水土流失量监测。

但因项目区的气候条件、建设和生产特点、设计工艺、施工工艺等的不同,观测的适用性和精确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2、选址(1)开发建设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原地貌(对照)和扰动地貌径流小区,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如果附近有相应的地方监测小区资料,或有较为可靠的土壤流失观测或调查资料,能够弄清水土流失的背景情况,原地貌可不设径流小区。

(2)原地貌要尽量采用保留原有的自然条件。

扰动地貌要与原地貌有较强的比照,并具有代表性。

小区设置是否具有代表性,应根据调查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有关设计资料确定。

原地貌设置径流小区时应考虑剖面结构、土层厚度、土壤理化特征(机械组成、容重、有机质含量等)等,应能够代表防治责任范围内的自然条件。

(3)布设小区的地段,应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相对稳定。

小区选址时还应考虑交通便利。

3、规格:小区分为标准小区和一般小区(1)标准小区:选取垂直投影长20 m,宽5 m,坡度50,或150,(2)一般小区:按照观测项目要求,设立不同坡度和坡长级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耕作制度和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小区。

无特殊要求时,一般小区的尺寸应参照标准小区规定确定。

(二)控制站观测1、适应范围控制站(卡口站)适用于扰动破坏面积大、弃土弃渣集中在一定流域范围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而不适用于线型开发建设项目。

如采石场、采矿区、工矿企业等可采用此法;而铁路、公路、输气管道等线型工程,由于跨越多个区域,不适用此方法。

控制站实际控制面积宜小于50km2。

2、选址(1)原地貌小流域(对比流域)可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规模和代表性,选择1~2个观测断面。

若附近有相应的观测资料或可靠的调查资料,能够说明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可以不设置观测断面;扰动地貌观测断面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原地貌小流域(对比流域)与扰动地貌小流域控制站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代表性和可比性。

扰动地貌小流域在实施开发建设过程前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流域面积、流域形状等)与对比流域大体相似。

(3)若有多个扰动地貌小流域时,选择观测的小流域应具有代表性。

(4)监测站布置应考虑交通条件与观测条件。

(5)控制站应避开变动回水、冲淤急剧变化、分流、斜流、严重漫滩等妨碍测验进行的地貌、地物,并选择沟道顺直、水流集中、便于布设测验设施的沟道进行。

(6)控制站应结合已有的水土保持试验观测站点及国家投入治理的小流域,并应方便观测和管理。

(三)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1、适用范围此法适用于项目区内类型复杂、分散、暂不受干扰或干扰少的弃土弃渣流失的监测。

2、选址选择不同类型弃土场堆积坡面,最好在相应坡度原地貌设置对照。

选址时应尽量排除弃土场外围来水的影响,建立必要的排水系统。

3、建设于汛期前将直径0.5~1cm、长50~100cm(弃土渣堆沉降量大时可加长,防止沉降的影响)的钢钎按一定距离(视坡面面积而定)分上中下、左中右纵横各3排(共9条)打入地下,钉帽与地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红漆,编号登记注册。

(四)简易坡面测量1、适用范围适用于暂不被开挖的自然坡面或堆积土坡面。

2、布设与选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自然坡面和相对稳定的堆积土坡面。

(五)风蚀量监测1、适用范围适用于风蚀区、水蚀风蚀交错区开发建设项目的风力侵蚀监测。

2、选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平坦、裸露、无防护的地貌作为对比区。

在扰动地貌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种类的监测区进行比较分析。

选址时要尽量避免围墙、建筑物、大型施工机械等对观测场地的影响。

(六)重力侵蚀监测开发建设项目区存在人为诱发重力侵蚀的隐患,要查清可能发生重力侵蚀的地点、类型、原因、面积等,并按规定发出地质灾害预警。

重力侵蚀的形式有滑坡、泥石流、崩岗等。

1、滑坡监测滑坡监测应首先进行其危险性评价,对危险性大的地段进行监测。

(1)选址1)应布设于滑坡频繁发生而且危害较大、有代表性的地方。

2)站址选择时应考虑已有的基础和条件,且交通便利。

(2)监测项目:降雨、滑坡体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