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魔盒_反思符号化消费的世界

合集下载

符号消费的例子及解释

符号消费的例子及解释

符号消费的例子及解释
嘿,你知道吗,符号消费可太常见啦!就说咱平常买那些名牌包包吧,那真不是单纯为了装东西啊!比如说,你看那 LV 的包包,哇塞,背上它感觉自己都变得高大上了呢!这就是一种符号消费。

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能装东西的袋子,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的象征呢!这不就跟古代人穿华丽的衣服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一样嘛!
再看看那些开豪车的人,一辆豪车动辄几百万,难道真的只是因为车好开吗?不是的呀!开着豪车在路上,那回头率,啧啧,多有面子呀!这豪车就是一个符号,代表着财富和成功。

咱去旅游也是一样啊!有些人专门去那些热门的旅游景点打卡,住豪华酒店,吃高级餐厅。

这难道只是为了享受旅游本身吗?其实也是为了在朋友圈晒一晒,让别人知道自己过得很潇洒,很有品位呀!这旅游的经历就成了一种符号,代表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品味。

还有啊,现在很多人追求苹果手机,新出一款就赶紧去买。

真的是因为它的功能比其他手机好很多吗?也不一定吧!很多时候就是觉得拿着苹果手机显得自己很时尚、很潮流。

这苹果手机不也是一种符号嘛!
你想想,要是人人都只买实用的东西,不追求这些符号,那这个世界得多无趣呀!符号消费虽然有时候看起来有点虚荣,但它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和色彩呀!它让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追
求更好生活的动力。

而且,通过符号消费,我们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所以呀,符号消费也不全是坏事呢,你说
是不是?我觉得符号消费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享受它,但也要理性对待,不要让它完全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消费符号化的例子

消费符号化的例子

消费符号化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消费符号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人们通过购买特定的商品或品牌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社会地位或个性特征。

下面是一些消费符号化的例子,展示了消费品如何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身份的体现。

1. 奢侈品牌奢侈品牌是最明显的消费符号化的例子之一。

购买昂贵的奢侈品牌产品,如Gucci、Louis Vuitton或Chanel,被视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这些品牌向人们传达了高品质、奢华和社会地位。

拥有这些奢侈品牌的产品成为了社会认同和身份认可的象征。

2. 时尚潮流时尚潮流是另一个消费符号化的例子。

人们通过购买、穿着流行的时尚服装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归属感。

例如,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运动鞋品牌,如Nike或Adidas,已经演变成一种象征,代表着年轻,活力和时尚。

3. 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也成为了消费符号化的例子。

拥有最新款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和科技的象征。

这些产品不仅仅是功能性的,而且代表着拥有者与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的联系。

4.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也扮演着消费符号化的角色。

人们通过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购物、旅行或饮食经验,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品味。

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豪华度假胜地、时尚装束或高级美食,成为了一种获取别人羡慕和认可的方式。

消费符号化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满足基本需求的手段,更是一种社会互动和个人身份认同的方式。

尽管消费符号化可以带来一种满足感,但也应该注意到,它可能导致攀比、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费。

因此,在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和深思熟虑。

浅谈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microsoftword文档(2)

浅谈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microsoftword文档(2)

浅谈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摘要]:消费社会的生产主要是满足人类无限增长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的需求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求,而是一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指向的不是消费物自身,而是物所承载的符号价值,即其体现的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和品味。

人们通过消费各种作为符号的物品,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

本文通过对符号消费的论述,反思现在的消费文化。

[关键词]:消费社会、符号消费、身份认同、消费文化“许多年以前,一个人如果难受,不知如何是好, 他也许会去教堂, 也许会闹革命,诸如此类。

今天,你如果难受,不知所措,怎么解脱呢?去消费!”(米勒,1985) 在今天,消费不仅具有物质形态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来源。

在社会学家看来, 消费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实用的过程,而是一个涉及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表达过程。

有时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可使用的实用商品, 而且透出这样的信息: 暗示消费者本人想成为某种人或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人们通过消费实践、透过消费模式中的符号使用, 构建他们对自我的社会群体认同。

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认同感以及自我观念逐渐已不再是以工作为核心, 消费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这被认为是进入“后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

鲍德里亚和詹明信等人认为,在后现代社会,消费不再是工具性活动, 而是符号性活动; 消费本身已成为“对符号进行操纵的系统性的行动”。

一、符号消费的内涵从经济学上讲, 消费品的最根本用途是它的使用价值, 消费行为大都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

但在今天, 消费不仅具有物质形态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来源。

当代一句流行的广告词:“我买了, 从而我就是什么(I shop, therefore I am) ”点破了其中的奥秘。

“我”消费什么、怎么消费, 实际上体现和贯彻了“我”对自己的看法、定位和评价以及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接受。

符号认同与操控:反思消费社会下的网络直播

符号认同与操控:反思消费社会下的网络直播

符号认同与操控:反思消费社会下的网络直播在消费社会中,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娱乐方式。

网络直播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符号认同与操控。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消费社会下的网络直播进行反思。

符号认同是指一个人通过认同某些符号来塑造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在网络直播中,很多主播通过展示奢华生活和炫耀财富来吸引观众。

观众为了追求与主播相似的生活方式,也开始模仿主播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

这种符号认同往往导致了不健康的消费行为。

年轻人特别容易受到网络直播主播的影响,他们可能会为了符合主播的形象而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或者过度消费。

这样的消费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经济压力,还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操控是指网络直播中主播利用观众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很多主播会通过制造戏剧性的情节和人气互动来吸引观众,并借此获得更多的直播礼物和打赏。

观众可能会因为对主播的依赖而无法自拔,甚至产生消费上的依赖心理。

这样的操控行为不仅伤害了观众的利益,也为主播的道德底线敲响警钟。

由于网络直播平台缺乏监管机制,很多主播可以为所欲为,这容易导致不正当竞争和低俗内容的泛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思考。

个体方面,观众们需要提高自我意识,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和动机。

不要盲目追求符号认同,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消费,明晰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观众们应该增强媒体素养,具备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对网络直播中的虚假信息和操控手段进行辨别和分析。

社会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

网络直播平台应该加强对主播的审核和培训,提高其素质和道德底线。

在传播内容方面,要鼓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和推广,打击低俗和炒作式的直播。

媒体和教育机构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和消费意识,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消费社会下的网络直播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涉及到符号认同与操控的问题。

符号消费--设计形态背后的秘密

符号消费--设计形态背后的秘密

符号消费--设计形态背后的秘密
王虹
【期刊名称】《包装世界》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全日空海报的成功引发了我们对于设计形态的思考。

在符号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试图找寻问题的答案。

形态的设计是由各种各样的造型要素构成的,其实质是对各种造型符号进行编码,综合成为相关商品的形态、色彩、肌理等视觉要素,传达该产品或服务的信息。

形态符号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内在的暗示来形成一种和人的情感相匹配的感性符号。

符号的传达有效性成为了衡量形态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的符号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人们不在以产品或服务为全部的消费对象,而是越来越多开始关注其具象形态背后的符号价值。

设计形态背后的秘密,恰恰正是这种“符号消费”。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王虹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探寻能指背后秘密--意象诗的符号学解读 [J], 陈敏
2.短信标点符号背后的秘密 [J], 何高伦
3.短信标点符号背后的秘密 [J], 何高伦
4.秘密背后的“秘密”——“2、3、5倍数特征背后的秘密”教学实践与评析 [J],
史湘;周银慧
5.莱威丝荣获“消费者十大满意品牌” 冰品手工巧克力创始人王建谈成功背后的秘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符号操控与本体虚无:反思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大众传媒观

符号操控与本体虚无:反思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大众传媒观

符号操控与本体虚无:反思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大众传媒观张骋
【期刊名称】《符号与传媒》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由大众传媒所操控的符号社会,在此,人们消费的对象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变化为符号价值,而符号本身的系统相关性,使人们的生活世界转变为是由无限的符号所建构起来的“拟象世界”.但是,在消费社会中,大众传媒虽然具有“合理性”,但其解构实体世界,建构拟象世界;解构终极价值,建构符号价值;解构权利法制系统,建构消费符号系统都是难以成立的,因为,这是以解构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更深层次的前提与基础为代价的.
【总页数】9页(P75-83)
【作者】张骋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符号的系统化操控"与"耗尽和替代"--鲍德里亚与海德格尔技术观的一个比较研究 [J], 蒋阳
2.从符号学方法论到符号学本体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符号逻辑 [J], 李恩来
3.从消费意识形态到符号操控——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 [J], 张同兵
4.消费社会下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何以可能——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解读
[J], 李恩来;张荣军
5.符号、认同与操控:反思消费社会下的网络直播 [J], 张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符号消费的历史沿革

符号消费的历史沿革

符号消费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以下是符号消费的历史沿革的简要概述:
1.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他的著作《有闲阶级论》中首次提出了“炫耀性消费”的概念。

他认为,在社会的一些“有闲阶级”中,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其自尊心、荣誉和他人的尊敬。

这种消费行为被称为炫耀性消费,它强调了消费品的符号价值,即通过消费来展示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2. 20世纪中期,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进一步发展了符号消费的理论。

在他的著作《消费社会》中,他提出了“符号价值”的概念,并指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通过消费不同的物品来界定自己与物品相符的身份,将自己与某种类型等同而与其他人相区别。

这种消费行为强调了消费品的符号意义,即它们所代表的社会身份、地位、权力等。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符号消费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在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初,符号消费的概念逐渐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时尚、品牌、奢侈品等。

这些消费品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如品味、生活方式、社会认同等。

总的来说,符号消费的历史沿革表明了消费行为逐渐从满足实际需求转向追求符号意义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符号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人们的身份认同、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奢侈品牌“符号消费”的内在规律——以路易威登为例

奢侈品牌“符号消费”的内在规律——以路易威登为例

收稿日期:2019-07-08作者简介:李馨雨,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广告学专业,主要从事传播学、符号学研究。

奢侈品牌“符号消费”的内在规律———以路易威登为例李馨雨(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00)摘 要:在消费社会下,奢侈品已不仅仅被看作是一件商品,而是通过产品建构、场景建构、形象建构和情感建构等方式来进行符号化的建构,使其成为一个符号,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完成这一过程后,由品牌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实现对资本追求的目标,即“符号消费”,消费群体此时也已经由“需求性消费”转变为“炫耀性消费”。

本文结合了传播学、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奢侈品符号建构为切入点,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就路易威登的符号建构过程以及内在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文章强调符号建构的过程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

关键词:奢侈品牌;符号建构;符号消费;炫耀性消费;路易威登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9-0097-03 一、奢侈品牌的符号建构奢侈品之所以能被称为奢侈品,是因为其内涵的特殊意义。

如果将某一奢侈品“物化”,它将只拥有使用价值,与百货公司货架上的大众商品无异。

因此,大多数的奢侈品牌都会为自己创造独一无二的审美内涵,为其增添品牌附加值。

为达到这一目的,品牌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牌理念,通过广告、公关等营销手段进行传播,这是奢侈品牌能够被认可和成功的核心,也是奢侈品牌符号建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

在实际应用中,奢侈品牌完成符号建构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首先质价专一。

即便是奢侈品牌也要遵循“质量为王”的基本法则,高质量才能对得起它的高价格。

打折促销这一营销手段是不适用于奢侈品市场的,只有将产品的质量与价格稳定在一个区间内,才能使消费者在心中建立起对奢侈品牌的初级印象。

其次是拉开距离。

“距离产生美”是奢侈品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方法。

正因为奢侈品牌的高端定位,使其有别于一般消费品,与大众市场拉开了距离,才让自己树立了“少数拥有,多数梦想”的品牌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码出来。在“魅力符号”的渲染下,消费者的购物活动逐步失 味地责难符号本身而忽略了人的因素难免有些本末倒置。
2009
去了物质意义,而演变为一种象征仪式。消费由手段变成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屋手记》中写道,把所有经济上的
年 第
人生目的,由理性变成非理性。有些奢望豪华而收入不济的 满足都给予他,让他除了睡觉、吃蛋糕和为延长世界历史而
异化,进而对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符号化消费进行剖析的
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从而警示世人。
关键词:消费文化 符号化 大众传媒 反思
20 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大众 传播媒介(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的逐步普及,消费作为一 种生活方式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但是,现代社会的消费 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要的满足,人们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消 费对象的使用价值上,而转移到了对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 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上。同时,符号化消费的泛 滥是导致虚假消费需求和消费异化的重要原因,也是消费文 化盛行的重要表征。对于传媒引导的符号化消费所带来的消 费主义文化危机,我们应保持理性的批判精神。本文从剖析 符号化消费的特征入手,阐释其产生原因和影响,以期对于 深陷“消费泥潭”的人们具有警醒作用。
在生产上占据主导权的阶级 / 阶层,为了引导人们消费, 时时刻刻以广告为手段,以电视、报纸等为主要媒介对人们 进行超负荷的信息轰炸,因超负荷的信息填塞而导致信息膨 胀焦虑症和信息紊乱综合症的人们变成了沉默的大众。大众 传媒作为消费文化的载体,不断地制造与散播各种消费符 号,使当代人置身于由符号构成的“第二自然”之中。符号成 为当代人的图腾,并且左右和操纵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 行为。
主 题
面,从而导致大量的社会财富的浪费。
新的道路。“活着”指的是平庸度日的哲学,它意指苟且;但
系。而在消费文化中,消费主要是人和符号发生关系,即便是 有历史的社会,一个除了自身之外没有其他神话的社会。”⑧
平凡的日常消费品也与奢侈、另类、浪漫、时尚、品味等象征
四、 “符号幻象”与真实世界:如何抉择?
45
意义联系在一起,而商品原来的用途或功能则越来越难以解
其实,面对符号化消费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消极影响,一

人,盲目追风,过分攀比,陷入符号化消费的泥沼之中,结果 忧虑之外,无所事事;把地球上的所有财富都用来满足他,让

债台高筑,甚至身陷囹圄。有些人虽财力雄厚,但消费观扭 他沐浴在幸福之中,直至头发根:这个幸福表明的小水泡会
曲、追求标新立异,把大把钱财丢在毫无意义的畸形消费方 像水面上的一样破裂掉。这句经典话语指明人作为人存在的
潘多拉魔盒:反思符号化消费的世界
温金凤
(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天津 300387)
43
2009
年 第 十 期






摘 要:象征性的符号化消费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消


费社会与大众传媒的普及而广泛为人们所接受的。符号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
和 谐
方式,它不仅进行商品推销,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创造出虚假需求,直接导致了消费
三、符号化消费的影响 理性地看,符号化消费在客观上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它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文明、张扬个性的表现。但是 由于消费对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使人们对消费对象从过去 意义上的满足需要 (needs ) 的消费转变为消费欲望(w ants ) 的消费 。这些高层次和多样性的需求将会引导企业去制造销 售一些带有特定意义的符号产品,使消费者为满足需求而投 资,这些与购买能力相匹配的消费行为无疑会拉动经济的增 长,同时也会推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然而,打开极具诱惑力的“潘朵拉魔盒”— ——符号化消费 的世界,不仅会有“天使”出现的可能,而且也可能释放出“魔 鬼”。符号化消费的泛滥,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消费和道 德伦理,使消费话语从原始意义上对需要的满足演变为无法 满足的消费神话。 第一,符号化消费为人们创造了一种“虚假的需要”,即 人们对物品符号的需要 消费社会创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符号世界,它已经远 远地超出了人类的消费需要。这种需要反客为主,施于个人, 否定了真正的需要。按照古典经济学的生产逻辑,随着生产 的不断增长和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人们的需求— ——对物的 需求,即使用价值的需求,是能够满足的。但是消费是永无止 境的,是永远不能被满足的,因为物品变成了符号,符号的意 指、编码是无限的。消费的需求并不是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并 不是从个人内心产生的愿望,并在这种自然愿望的驱动下购 买消费商品。消费的需求变成:在符号物品的等级划分中,人 人都致力于符号物品的等级追求,并在物品符号中相互攀 比,通过外在符号差异的刺激而产生需要。如此一来,来自内 在的、真实的、自然的需求与来自外在的、生成的需求发生了 断裂,这种断裂有时使内外需求有差距,有时甚至使内外需 求完全对立,当内外需求完全对立时,内在需求往往服从外
一、符号化消费及其特征 如今,消费之所以被称为符号化消费,关键在于自身符 号功能的突出。在这里,符号是象征性标志的意思。它具有以 下几个特征:(1) 象征性标志必须是由人类自由创造的;(2) 象征性标志不仅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示观 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符号化消费则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 费者除消费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以外,更注重的是商品所象 征和代表的意义,即对这些商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身份和 品位等社会涵义,以及与之相联的自鸣得意等心理体验的消
值的消费,停留在功能性的层面上。比如,买衣服是穿的,买 曾围绕着魔鬼组织了一些异端邪说和黑色戏法教派,而丰盛
面包是吃的,买香烟是抽的,买车是开的……购买的是物品, 社会中我们自己的戏法是白色的,不可再有异端邪说。这
消费的是使用价值,在这种状态下,主要是人和物发生了关 是一个充斥着预防性白色的饱和了的社会,一个没有眩晕没
完全是为了外在需求,没有自然的、内在的需求。
态:符号操控了世界和人自身。社会变成了一个被符号控制
第二,消费符号充斥了生活空间,歪曲了消费的目的,对 的纯消费的社会,其他一切都消亡了。正如波德里亚所说:
消费文化的扩张大开“方便之门”
“正如中世纪的世界通过上帝和魔鬼来建立平衡一样,我们
从传统意义来说,消费指的就是物品的消费,即使用价 的社会是通过消费及对其揭示来建立平衡的。中世纪社会还
2009 年第 10 期 (总第 62 期)
44
在需求,甚至很多时候仅仅有外在需求存在。例如,尽管每个
人们每天都处在各种各样的符号包围中,这些符号所表
人都知道美容手术对身体是有害的,也知道有很大风险,甚 达的纷繁的信息都有一个内在的导向:把你引向消费。世界
至有人因此而落下了病根、残疾,但还是满腔热情地去做。这 符号化了,符号成了社会、世界的内在结构和人们的意识形
再配上精美的场景,往往会使你毫不犹豫地购买。然而饮料 一旦到手,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外包装只是稍加改变而已,但 是一切意味却都改变了。除了广告,大众传媒的节目内容,尤 其是电视节目也无形中向受众传达“消费”的符号。比如当下 很 受 欢 迎 生 活 服 务 类 节 目 中 就 有 专 门 针 对 女 性 的 美 容 、购 物、减肥等栏目,这些节目告诉女性消费者,时下流行什么款 式的衣服,如何饮食才可以有效减肥等等。要想拥有“美丽” 和“时尚”,消费者只能改变旧有的观念,按照大众传媒的消 费符号指示去消费相应的商品。从这一角度看来,以符号化 传播为核心的大众传媒,通过对大众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 了向人们推广新的消费品和传输消费观念的作用。同时,这 也造成了人们消费的无意识心理。
2009 年第 10 期 (总第 62 期)
推进创新理论 探索创新实践
DONGNAN CHUANBO 主题专栏 ———传媒与和谐
现代消费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标新立异的社会。消费 市场不再把每一个人看作大众平均状态的一个分母,而是尊 重他们的个性。同时,新的个性化消费群体正在壮大,他们厌 烦了大众消费市场千篇一律的产品,需要“找到自己的个性 并肯定它,并通过符号的力量抽象地重构”。④ 对人的个性强 调恰好满足了符号化消费的逻辑,而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 展也恰好能为个性化的消费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费。例如,在高档的酒店进餐,不但美味的食物是消费的对 象,而且酒店的氛围和档次也是消费的内容。
法国后现代学家鲍德里亚认为,有意义的消费乃是一种 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是一种观念的对象化,人们消费的 已不是物品,而是符号。“物”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体系”。在鲍 德里亚看来,当消费与某种社会地位、名望、荣誉相联系时, 就是符号消费。①因此,符号化消费的主要对象是商品的符号 属性,消费者通过对商品的购买达到借助符号确立某种意义 的目的,从而完成超越一般使用价值的消费活动,实现商品 的符号价值。
符号化消费最大的特征就是象征性,即通过对商品的消 费来表征差异、个性和等级。②波德里亚认为,“要成为消费的 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它被消费— ——但被消费的不是 它的物质性,而是它的差异性。”③比如,奥迪本身就是高档次 的轿车,但在这个系列中还要划分 A4、A6、A8 等,每个物品 都指向一个社会的身份、等级。人们在对物品的消费中彰显 自己的身份、等级、地位和差异,消费成了划分阶级等级、区 分异己的标准,人靠其所消费的物品划分出高低贵贱和不同 风格,消费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分类体系,对人的行为和群 体人体进行着符号化和规约化。
二、符号化消费的产生 (一)社会转型缔造符号化消费 消费自身的符号功能的突出,无疑与人类社会的转型密 切相关,即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 一般认为,生产社会就是以“生产主义”为原则,以生产 和制造为中心的社会。个人消费主要由个人经济决定,每个 人、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和爱好决定自己的生活。 在工业社会的初期,为了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国民财富的 增值,人们基本上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肯定消费的价值和意 义,并且提倡能够促进生产发展的必要的必需品的消费,排 斥和摒弃非必需的奢侈品的消费。当时,人们的消费基本上 定位于实用性和有效性的使用价值。 伴随着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普遍完成,西方主要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步入后工业或者后现代社会,消费时代悄 然降临,整个社会就是在不断地制造消费、引导消费中建构 起来的。此时,人们的消费大大超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成 为对商品符号及其象征意义的操纵和消费。正如波德里亚所 说:“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 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⑤ 当前,消费既不是由所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开的小车来 定义,也不是由有视觉、味觉的物质形象和信息来定义,而是 被定义在将所有这些作为指意物(s ignifying s ubs tance)的组 织之中。这种符号意义可以象征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实力、 社会身份、社会声望、阶层、权力、品味、个性、现代性或者后 现代性等。作为一种新的部落神化,符号化消费已成为当今 消费社会的风尚。 (二)大众传媒构造符号化消费 大众传媒产生以前,人际传播在人类生活中占主导地 位。而如今的传媒却充当了消费文化的催化剂角色,是构建 消费符号的最大的机器。大众传媒则以组织的名义,利用丰 富的媒介资源,大规模地复制宣传符号。波德里亚说:“记者 和广告商都是神奇的操纵者:他们导演、虚构物品或事件。他 们对其进行重新诠释后再发货—— —在此范围内,他们毫不客 气地对其进行建构。”虽然此话不免有些过激,但却不无道 理,大众传媒把握着符号的生死,通过把关角色、议程设置, 决定哪些符号的传播和哪些符号的消亡,这就是大众传播的 “符号暴力”。⑥ 大众传媒在宣传消费品时,已放弃单纯宣传产品特点等 方式,而是通过“符号化”的形式,以“品位”、“时尚”、“生活方 式”等提倡一种消费的观念,暗示消费者之间差异的存在,鼓 励消费者追求“品位”、“个性”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状态和生 活方式。这在广告中表现得相当明显,比如饮料广告,画面中 那美味可口的饮料、精美的包装瓶以及主人公的情感表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