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涌水量预测方法对比分析
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一)原理与应用条件相关分析是根据涌水量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建立回归方程,利用抽水试验或开采初期的疏干资料,预测矿坑涌水量或外推开采后期下水平的涌水量。
其原理已在供水中介绍。
根据实际资料的统计,多元复相关预测远比单相关效果好,其回归方程表达的内容丰富,可反映除降深外的各种影响因素。
它的应用条件与Q —s 关系方程类同,但对原始数据的采集有严格要求:1代表性:(规范)要求不少于一个水文年(包括丰、平、枯季节)的动态观测数据,同时数据(择本)量不少于30个;2一致性:指应与预测对象上条件相一致;3独立性与相关性:即多自变量有独立的变化规律,相互间关系不大;而与涌水量之间均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规范)要求相关系数不低于0.7。
(二)实例与计算方法1. 利用勘探阶段抽水试验资料预测矿坑涌水量如广东沙洋矿通过在勘探阶段设计相距6m 的两个抽水孔和十余个不同距离的观测孔组成的群孔抽水试验,取得了复相关计算所需的涌水量Q 与井径r (是将距抽水孔不同距离观测孔的位置概化为疏干状态下的坑道系统不同面积的作用半径)、水位降S (即不同作用半径的水位降,以模拟疏干水位降)有关资料,(见表1)通过求参建立了复相关幂函数预测方程:536.11843.3189.11Sr Q其复相系数达0.9468,复相关机误仅0.0721,完全可用于未来矿山各设计水平与面积的矿坑涌水量预测。
经实际排水资料检验,预测误差偏小38~56%,主要与开采导函大量地面岩溶坍陷有关。
2. 利用矿山观测资料外推预测可充分考虑矿坑涌水量的增长和各项生产因素间的关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来建设涌水量方程。
在原苏联顿巴斯煤矿的某些涌水量预测中,首先,在30个矿井中建立了320个观测点,获得了涌水量(Q 2)与各生产因素(包括矿产量P 0、开采深度H 0、开采面积F 0、生产时间T 0等)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其密切程度,见表2。
矿井(坑)涌水量计算

(D.6)
式中:
——新矿井(坑)预计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
、 ——影响矿井(坑)涌水量的二个因素变量;
、 ——对 、 的回归系数,在多元回归中, 对某一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表示当其它自变量都固定时,该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 平均改变的数值;
——生产矿井年产煤量,单位为吨每年(t/a)
矿井单位涌水量比拟法
当矿井(坑)涌水量增长幅度与开采面积、水位降低呈直线比例的情况下:
(D.3)
式中:
——生产矿井(坑)单位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平方米(m3/tm2);
——生产矿井(坑)总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 年(m3/a);
——生产矿井开采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矿井充水含水层的收入项一般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含水层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从其它地区同一含水层中流入矿区含水层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从矿区内其它含水层流入充水含水层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水位降深,单位为米m);
——影响半径,单位为米(m);
——承压水含水层厚度,单位为米(m);
——动水位至底板隔水层水柱高度,单位为米(m);
A.4
水均衡法是在查明矿床开采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直接充水含水层的补给水量和支出水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水均衡原理,获得开采地段涌水量的方法。
在直接充水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和补给量易于查清的情况下,均衡法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的计算结果。
、 、 用最小二乘法确定。 用公式D.7确定。
(D.7)
式中:
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方法-(解析法)

解析法(一)解析法的应用条件解析法是根据解析解的建模要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合理概化,构造理想化模式的解析公式,用于矿坑涌水量预测。
具有对井巷类型适应能力强、快速、简便、经济等优点,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解析法预测矿坑涌水量时,以井流理论和用等效原则构造的“大井”为主,后者指将各种形态的井巷与坑道系统,以具有等效性的“大井”表示,称“大井”法.因此说:矿坑涌水量计算的最大特点是“大井法”与等效原则的应用,而供水则以干扰井的计算为主。
稳定井流解析法:应用于矿坑疏干流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流量预测。
包括①在已知某开采水平最大水位降条件下的矿坑总涌水量;②在给定某开采水平疏干排水能力的前提下,计算地下水位降深(或压力疏降)值。
非稳定解析法:用于矿床疏干过程中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疏干漏斗持续不断扩展,非稳定状态下的涌水量预测.包括:①已知开采水平水位降(s)、疏干时间(t),求涌水量(Q);②已知Q、s,求疏干某水平或漏斗扩展到某处的时间(t);③已知Q、t,求s,以确定漏斗发展的速度和漏斗范围内各点水头函数隨时间的变化规律,用于规划各项开采措施。
在勘探阶段,以选择疏干量和计算量最大涌水量为主。
(二)计算方法如上所述,应用解析法预测矿坑涌水量时,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将复杂的实际问题概化。
它可概括为如下三个重要方面:分析疏干流场的水力特征,合理概化边界条件,正确确定各项参数.1。
分析疏干流场的水力特征矿区的疏干流场是在天然背景条件下,迭加开采因素演变而成。
分析时,应以天然状态为基础,结合开采条件作出合理概化。
(1)区分稳定流与非稳定流矿山基建阶段,疏干流场的内外边界有受开拓井巷的扩展所控制,以消耗含水层储量为主,属非稳定流;进入回采阶段后,井巷输廊大体已定,疏干流场主要受外边界的补给条件控制,当存在定水头(侧向或越流)补给条件时,矿坑水量被侧向补给量或越流量所平衡,流场特征除受气候的季节变化影响外,呈现对稳定状态.基本符合稳定的“建模”条件,或可以认为两者具等效性;反之,均属非稳定流范畴。
《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

《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篇一一、引言矿井涌水量预测是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准确预测矿井涌水量,不仅有助于合理安排矿井排水,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而且对于矿井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矿井涌水量预测的研究,分析影响涌水量的主要因素,探讨预测方法及模型,为矿井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井涌水量的影响因素矿井涌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地质因素、气象因素、采矿因素等。
地质因素如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岩性等;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采矿因素如采矿方法、开采深度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矿井涌水量。
三、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及模型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法、统计分析法、数值模拟法等。
其中,水文地质法主要依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分析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从而预测矿井涌水量;统计分析法主要依据历史数据,建立统计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因素与涌水量的关系,预测未来涌水量;数值模拟法则是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动的数学模型,模拟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从而预测矿井涌水量。
四、具体预测模型介绍1. 水文地质法模型: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建立水文地质模型。
通过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过程,确定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等参数,从而预测矿井涌水量。
该方法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适用于具有较为完整水文地质资料的矿井。
2. 统计分析法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建立统计模型。
常用的统计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等。
通过分析影响因素与涌水量的关系,建立数学表达式,从而预测未来涌水量。
该方法需要考虑影响因素的选取和数据的质量等因素。
3. 数值模拟法模型: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动的数学模型,模拟地下水的运动过程。
常用的数值模拟软件包括FEFLOW、MODFLOW等。
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但需要较为复杂的建模过程和计算过程。
五、实例分析以某矿山为例,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矿井涌水量预测。
(完整word版)矿坑涌水量的常用预测方法汇总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专门水文地质学§10.4矿坑涌水量预测一、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内容、方法、步骤与特点(一)矿井涌水量预测的内容及要求矿坑涌水量预测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是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坑涌水量是指矿山开拓与开采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涌入矿坑(包括井、巷和开采系统)的水量。
通常以m3/h表示。
它是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关系到矿山的生产条件与成本,对矿床的经济技术评价有很大的影响。
并且也是设计与开采部门选择开采方案、开采方法,制定防治水疏干措施,设计水仓、排水系统与设备的主要依据。
因此,在矿床水文地质调查中,要求正确评价未来矿山开发各个阶段的涌水量。
其内容与要求包括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矿坑正常涌水量:指开采系统达到某一标高(水平或中段)时,正常状态下保持相对稳定的总涌水量,通常是指平水年的涌水量。
(2)矿坑最大涌水量:是指正常状态下开采系统在丰水年雨季时的最大涌水量。
对某些受暴雨强度直接控制的裸露型、暗河型岩溶充水矿床来说,常常还应依据矿山的服务年限与当地气象变化周期,按当地气象站所记录的最大暴雨强度,预测数十年一遇特大暴雨强度产生时,可能出现暂短的特大矿坑涌水量,作为制订各种应变措施的依据。
(3)开拓井巷涌水量:指包括井筒(立井、斜井)和巷道(平、平巷、斜巷、石门)在开拓过程中的涌水量。
(4)疏干工程的排水量:是指在规定的疏于时间内,将一定范围内的水位降到某一规定标高时,所需的疏干排水强度。
对于地质勘探阶段来说,主要是进行评价性的计算,以预测正常状态下矿坑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为主。
至于开拓井巷的涌水量预测和专门性疏干工程的排水量的计算,由于与矿山的生产条件密切相关,一般均由矿山基建部门或生产部门承担。
(二)矿坑涌水量预测的方法根据当前矿床水文地质计算中常用的各种数学模型的地质背景特征极其对水文地质模型概化的要求,可作如下类型的划分:⎪⎪⎪⎪⎪⎪⎩⎪⎪⎪⎪⎪⎪⎨⎧⎪⎪⎪⎩⎪⎪⎪⎨⎧⎩⎨⎧⎩⎨⎧⎩⎨⎧-混合型模型水均衡法有限差法有限元法数值解非稳定井流公式稳定井流公式—井流方程—解析解确定模型回归方程曲线方程非确定性统计模型数学模型分类s Q (三)矿坑涌水量预测的步骤矿坑涌水量预测是在查明矿床的充水因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
矿井涌水量解析计算及其适用性对比

矿井涌水量解析计算及其适用性对比【摘要】矿井涌水量计算是煤矿水文补勘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主要以“大井法”、“集水廊道法”为主,计算过程往往简单、机械,不注重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公式适用条件的分析。
本文在分析红一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概化,最终选用具有一个隔水边界的稳定流承压转无压的Dupuit公式的推导式进行基岩段涌水量计算。
【关键词】大井法;集水廊道法;涌水量;水文地质补充勘探1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1井田地质及构造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奥陶系克里摩里组(Ok);石炭系上统土坡组(Ct);石炭二叠系太原组(CP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s)、石盒子组(Psh);古近系(E)和第四系(Q ) o红一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走向北北东向、西翼陡东翼缓的不对称背斜,即红墩子三道沟背斜,其西部发育有红墩子向斜,再向西被黄河断裂所断。
红墩子三道沟背斜西翼受红墩子断层切割,红墩子断层落差30m〜180m。
井田内煤层大部赋存于红墩子三道沟背斜东翼。
1. 2井田水文地质1. 2. 1含水层划分及其特征井田含水层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层、古近系及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孙家沟组、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组、山西组裂隙含水层组、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土坡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奥陶系裂隙含水层组。
其中山西组裂隙含水层、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为直接充水含水层,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组为间接充水含水层。
下面简述以上三个含水层特征。
二叠系孙家沟组、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属直接充水含水层,在全区较广泛分布,厚度约在40〜360m左右,含多个子含水层,为复合含水层。
由粗粒砂岩、中粒砂岩及细粒砂岩构成,分选磨圆中等,颗粒支撑,泥钙质胶结,裂隙欠发育。
根据抽水试验,本含水层天然静水位埋深43.96m,钻孔涌水量0. 185L/S,单位涌水量0. 0011L/m?s,渗透系数0. 0034m/d ,为弱富水含水层。
山西潞安集团潞宁孟家窑煤业有限公司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对比

2016年第5期 (总第74期)106本井田位于山西中隆北部吕梁隆起北端宁(武)-静(乐)向斜中段之西翼。
构造形态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为NE,倾向SE,倾角18~43°左右;在单斜上伴随有少量的褶曲和断层,平均0.76条/km 2;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和岩浆岩侵入。
井田内褶曲有三条,分别为S1、S2、S3。
S1向斜,北起小庄旺村,南至张家沟北部,长约1.4km,走向NW 5~20°,两翼产状20°左右;S2背斜,北起小庄旺村,南至马连沟北部,与S1近似平行,长约1.3km,走向NW30~35°,两翼产状25°左右;S3向斜,位于井田西南部,井田内延伸长约1.4km,走向NW 45~60°,NE 翼产状9~12°,SW 翼产状18~22°。
井田内断层有13条, 30m 以上断层有4条。
5 可采煤层本井田可采煤层为2#、5#煤层。
6 矿井水文地质6.1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6.1.1 奥陶系中统(O 2)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中统(O 2)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井田西边界有出露,该含水层由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含水层组成,含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
勘探时完成抽水试验1孔M4号钻孔,揭露奥陶系顶界埋深470.47 m,厚度152.13 m。
岩性由白云质灰岩、石灰岩、泥质灰岩及角砾状泥灰岩等组成,上部见少量垂直裂隙及不规则裂隙,大多被方解石充填。
下部591.07~593.87m 岩溶裂隙发育见蜂窝状小溶孔,其下岩溶裂隙发育。
6.1.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3t)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井田西边界有出露,含水层主要由数层砂岩构成,含水空间以砂岩裂隙为主,为5#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据钻探资料,砂岩裂隙大多以垂直裂隙为主,部分被充填。
在该层段钻进时冲液消耗量和水位变化不明显。
6.1.3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1s)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井田内有出露。
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方法(水均匀法)(3)

很明显,上述特征无法用抽水试验求参,难以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同时,岩溶通道形状多变,管道组合复杂,也不适应管渠水力学的应用条件。因此,多数上述充水矿床常采用非确定性随机模型和水均衡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原理
非渗流型确定性模型-水均衡方程,是根据水均衡原理,在查明矿床开采时水均衡各收入、支出项之间关系基础上建立预测方程的。建立非渗流型确定性模型,要求勘探方法与之相适应,而加强均衡研究则是保证模型可靠性,提高参数精度的必要环节。
(二)暗河管道充水矿床
(1)含水介质为孤立的暗河管道系统,通常各管道系统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互相不发生直接水力联系,有些地区的管流与分散虽有一些联系,但管流是当地地下水排泄量的60%~8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个变量 ,当形成相对稳定井流时, Q与 s的关系相对应,单
位涌水量 q才是确定的,故单位涌水量法只能用于稳定井流 。
52 选 用 公式 分 析 .
拜城县铁列克河、卡普沙 郎河、舒善河、克拉苏河流两
侧分布较 多煤矿 ,且都属于改扩 建井 ,利用原报告抽水资料 及老井 资料 ,一概而论用 比拟法进行预测矿坑涌水量 ,未考 虑旁河 因素 ,往往 出现较大误差 ,近年来 ,我们在勘探过程 中 已发现此类 问题 。 旁河井流往往是稳定井流最常见的条件 , 上述公式中却 没有考虑河流这一 因素 , 在矿 区的水文地质工作往往忽视 了 这一点,实际上考 虑河流 因素并不难 ,例如 ,对该矿 区的旁 河承压完整稳定井流 , 单位涌水量法可用于该公式预测矿坑
炭沉积形成煤层, 交替 反复, 构成 了盆地特有的多煤层沉积。
4 2 水 文 .
的矿坑 排放 水实际涌水量超过勘探报告几十倍之多,使得 己 建成的开拓系统搁置起来 、有 的原本开采的矿井 ,却 由于计 算 的涌水量过大而选 择不匹配的设备, 成矿 山设计及 建设 造 的浪费。
造 成上 述 情 况 的 原 因 ,归 纳 起 来 有 两 个 方 面 :( )水文 1
[ 7 】新疆 11队新 疆 轮 台县阳 霞煤矿 区地质 勘 查总结 报 告[] 0 9 6 R. 0. 2 []新疆 1 1 8 6 队新 疆 库. 拜煤 田库车 县 明矾 沟勘 探报 告[ ] 09 R. 0 . 2
积旋回结构 以湖泊型旋回组成,为一套 由湖泊 、湖滨相 、泥
炭沼泽相为主的沉积组合 , 底部浅水湖相 以较 细腻 的粉砂质 泥岩,粉砂岩为主 的构成 ,向上逐渐 为湖滨相细砂岩、粉砂 岩 ,而后在湖相沉积物的基础上,发育泥岩 沼泽相从而构成
2 预算 生产 井矿 坑涌 水 量存在 问题
由 于 不 同 水 文地 质 条 件 的矿 坑 涌 水 量 预 测 变 化较 大 ,有
探地质报告 中钻孔抽水试验数据 ,进行矿坑涌水量预算,对 生产矿井所获水文参数未加充分考不够 ,往往 出现较大误差 。利用“ 旁河
单位 涌水量法” 进行预测新井矿坑涌水量 ,实践证 明,其误 差越来越小 。为矿山的改建 设计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是水
涌 水 量 ( 图 1 : = 1 1 Q2qS ( g L/ ) ( g  ̄/ ) 见 ) q Q / , = l2 1 1 1 / 1 vr , ¥ 02 r o222
6 结 论
通 过 以上 的 论 述 ,认 为 比拟 法 预 测 涌 水 量 是 有 限 制 的 ,
只 能适用于稳定井流 。在同一矿 区改扩建煤矿 ,多沿用 原勘
地质条件未 查清 ;( )预测矿坑 涌水 量的数学模型建立 的不 2 正确 ,其重要 的水文地质条件未调 查清 楚,预测涌水量 结果 出入较 大, 即使条件 已查 明的矿 区, 计算模型建立的不正确, 其预测效果 同样不好 ,特别是生产井 ,利用 比拟法根据本 区 不 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进行预测矿坑涌水量 , 对矿井 的设 计及建设有重要 的意义 。 本文这就数学模型 问题做些讨论和
满足达西渗透 定律 的承压完整井流 :q Q1 1】 = / S, F
Q = FS= FS/I1 2q 22 Q122 S。 F
满足达西渗透定律 的潜水完整井流 :Q = 2Q1( H2 2 2 一 ) S
S / ( Ht ) Sl 2 2 - S1 。
紊 条 下 完 井 : =1I , 2F√ 2 流 件 的 整 流 QQF√ Q= 2 / q
缘 山前凹陷地带 中,为边缘 凹陷 的北部单斜带 ,其构造 自北
向南依次是哈雷克套复背斜 、库车盆地北部单斜带 、库姆格
热褶皱带、南部缓斜带 。含煤系地层主要为中生代侏罗系下 统塔里奇克组 ,其中分为上下段 。
4 1 沉 积 特 征 .
源 丰富 ,煤类齐全 ,多为老矿 井,根据 国家对煤矿井型的要
一
[ 1 ]编委 会. 地质 手册 [] 国建 筑 工业 出版社 , 0 . 工程 K冲 2 7 0
[】地矿 部冰 文 地质 手册 [] 2 K . 出版 社,90 地质 19 . 【】杨成 田. 门水文 地质 学[ . 质 出版社 , 8. 3 专 M】 地 1 1 9 [】陈崇 希. 地质 工程地 质口 地质 出版 社, 7 . 4 水文 . 1 8 9
库. 拜煤 田地形为中. 山丘陵区地貌及河谷地貌 ,总趋 低
势为南、北高 中部低、东西高 中部低 的槽状地形,海拔高度
14  ̄2 5m,以侵蚀 构造 作用 为主 。 80 30
发育 有喀拉苏河、舒善河、库尔阿肯沟 。喀拉 苏河 、舒
善河都发源于天山现代冰 川和 附近雪 山,均垂直 山脉走 向, 自北 向南流入拜城盆地 ,河水受冰雪融水和泉水补给,其水 文特 征受季节控制 ,在 融雪季节受气温控制 。喀拉苏河属常 年性河流 , 总长度约 lO m, O k 河流近南北向, 时水深 03 平 -~ 07 . m,其 年平 均流量 57m ,年平均总径流量 1 .2 / s . m3 8亿 , 以大气 降水和北部 山区雪融水 、泉水为主要补给源 ,受季 节 影响动态显著, 通常在 4 月流量最大, ~8 最大可达 3 . m3 , 60 / 6 s 水位标高 14 m,为该 区域 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舒善河为季 75 节性河流 ,河流 自北 向南充水期为每年 3 0月,其 年平均 ~1 流量 2O m /,年平均总径流量 0 8亿 l3 以大气降水 和 .l s . 3 n, 北部 山区雪融水、 水为主要补给源 , 泉 受季节影响动态显著。
中国西部科技
21 0 2年 0 4月第 1 1卷第 0 总第 2 3期 4期 7
9
矿 山涌 水 量 预 测 方 法 对 比分 析
罗颖锋
( 新疆煤 田地质 局 1 1队,新疆 鸟鲁木 齐 8 0 0 ) 6 3 0 9
摘
要: 矿坑 涌水量对矿井设计 、 生产 方案 至关重要 ,除考虑本身矿床 水文地质 条件的变化,同时兼顾旁河影响 因素,建立
5 矿坑 涌 水量
拜城煤矿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基本呈现 3 个较 为突 出的
特点 ,矿坑系统旁邻河流或季节性水道;老矿井 改扩建规模 扩大化;生产开采水平延伸 ;这就要求矿坑 的涌 水量预测充 分考虑 以上特征 。 5 1 比拟法分析 . 水文地质 比拟法主要包括“ 富水系数法” 单位涌水量 和“
水 平 的 涌水 量 来 预 测 下 一 水 平 的 涌 水量 ,若 和 相 似 ,
或 引用 半径 r和 r也相 似 ,则 公 式 为 : Q = 12 1 2 2qS。 5 3 实例 分析 .
例 :拜城县舒善河旁某矿 ,为生产井 ,原 2 万 t 1 井型 ,
【】新疆 l1 5 6 队新 疆库- 田拜城县库尔阿肯井 田勘探报告 . 1( 拜煤 2 0部审) 0 . [ 6 ]新疆 11队. 库一 6 新疆 拜煤 田拜城 县润 华煤矿 勘探 报告 [1 00部审 ) R . 1( 2 .
正确的数学模型 ,减 小预测误差 ,使 涌水量预测结果趋 于实际 关键词 :矿 坑涌水量;旁河;预测误差;数 学模型
D : 1 .9 9 j s n 1 7 — 3 6 2 1 . 4 0 4 OI 0 3 6 / .is . 6 1 6 9 . 0 2 0 . 0
1 前 言
根据矿 山所处不 同地层、构造 、水文地 质条件 ,正确预 测矿坑涌水量是矿区建设 的核心 问题 ,它是设计 、建井及制 定疏干措施的主要依据 。近年来 ,特别是新疆拜城县煤炭资
文 地质 工作 者 的主 要 目的 。
参考 文献 :
式中:q为生产矿坑单位涌水量 ( /) 1 m3 ;九 和 为生产矿 d 坑和 设计矿坑至河流的距离 ( ; 1 r为 生产矿坑和设计 m) r和 2 矿坑 开采面积 的引用半径 ( 。 m) 如果 同一井 田上一水平 已采尽,需向下延伸 ,可根据上
。_ 。。。。。 。。。。。 。一
=
QF/】 , 】 F √ 1。 2
式 中:q为生产矿坑单位开采面积 、单位降深的涌水量 ( /) m3 ;Ql Q 为生产矿坑和设计矿坑的涌水量 ( /) d 和 2 m ; d
F 和 F 为生产矿坑和设计矿坑的开采面积 ( ) 1 S l 2 m2;S 和 2 为生产矿坑和设计矿坑的水位 降深 ( 。 m) 但是 ,近年来 ,勘探阶段报告及手册在利用这些公式预
求 ,大部改造为 6 0万 t 井型 ,由于各矿区所处的水文地质 条件的差异性,造成矿坑涌水量预测上的局部较大误差,煤 田地质局 1 1 多年相继在 多个矿 区进行勘探 阶段 的工作 , 6 队, 同时对矿区涌水量、水文地质及以往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下侏罗统塔里奇克组 (l J )为本 区主 要含煤地层 ,其沉 t
开采水平的延伸及开采面积的增大 ,预测的涌水量 4 O 7 ~
17m / 间。 82 d之
法” ,前者不仅要求水文地质条件相似 ,同时要求开采方式、 范围、 开采 强度等方面也应大体相 同, 这种近乎苛刻的条件 , 很难达到 。满足公式的适用条件 ,强行引用 固然对涌水量计
算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导致误差 。根据 比拟法的原理,同时
4 地质概况
拜城矿区为 中生代盆地天 山南麓一侧分布 ,属于库车. 拜城煤 田中西部 ,地处天 山纬 向褶皱带南缘,塔里木盆地北
1 O
开 发 应 用
还可用单位开采面积和巷道系统长度 比拟法 。 单位 涌水 量预测矿坑涌水量是较常用方法,在各种手册 和地质报告中都在应用 ,归纳起来 ,大致有 以下公式:
图1
测矿 坑涌水 量,是否 稳定井流或 不稳定井流 并无系统 的说
明,势必在预测中产生混乱,似乎对是 否稳定井流或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