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特点

合集下载

政府工作报告_的体裁分析_谢群

政府工作报告_的体裁分析_谢群

收稿日期:2013-02-2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语言游戏视角下的机构话语研究(12532270)和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体裁分析”(QW20112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谢群(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编辑,博士研究生,从事话语分析和语言哲学研究;袁靖(198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话语分析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的体裁分析谢群a ,袁靖b(黑龙江大学a.《外语学刊》编辑部;b.应用外语学院,哈尔滨150080)一、引言作为政治语篇的主要代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我国政府部署工作、总结成果的重要公文,具有明显的体裁特征。

全国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做《报告》。

由于《报告》与各地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涉及百姓民生的方方面面,同时又是政府形象的典型代表,所以无论是制定程序、审定,还是发表的场合,都体现出非常高的正式性。

因此,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着手,批判借鉴体裁分析的观点与模式,探究《报告》的语言选择特点以及结构特征,以期揭示政治语篇的体裁框架,为政治语体写作与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体裁研究反思体裁(genre)一词本为法语词,源自拉丁语,是“样式”、“类型”的意思。

20世纪早期俄国文学理论家巴赫金(M.Bakhtin)最先使用了体裁一词,来指称“话语的典型形式”[1]80。

他认为,“体裁是一种交际模式,是在一种循环往复的交际情境下创建的。

但是,体裁并不是简单的单词或是固定语法结构组合,每一种体裁都暗含一种思维方式以及在一种特殊的社会情境下的适合性”[1]66-67。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外语教学理论的拓展,体裁已经逐渐成为“语言教育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2]5。

研究者们认为,基于体裁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语体图式。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学特征及英译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学特征及英译
的上 下 文 和文 体 风 格 选择 用 词 , 到实 处 。 说
“ 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 、 节奏和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处理好保 持经济平 稳较快发展 、 调整好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 系。还要管
理 好 通胀 预 期 、 定 物 价 总水 平 ” 稳 。
W e n e o man a n c n i ut n t bl y i u oii s e d t i ti o t i a d sa i t n o r p l e . n y i c W e n e o s i f l a d e t e r l t n h p b t e it i ig e d t k l u l h n l h e ai s i ewe n man an n l y o se d n a i c n mi d v l p n ,r sr cu n h c n my ta y a d r pd e o o c e e o me t e tu t r g t e e o o i
治含义。
22 缩 略 词 汇 .
准确是政 治翻译的基本要求 ,政府工作报 告》 《 事关 国家 大
事, 每一句话 、 每一个词都是经过字斟 句酌 、 反复修改后定稿 的, 均有准确定义 。其 中有不少有政治含义的词汇 , 特别是涉及到方 针政策和国家 主权的 , 必须吃透原文 , 多从政治方 面进行 深入 解
译 时应 避免使用冗长 的语句 , 能一一对应地 翻译 , 不 也不能使用 华 丽的辞藻 ,尊严 ” “ 的本义始终 与秩序 、 等级 、 特权 、 禁忌等因素 相联 系。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 、 同的使用范 围和不 同的语境 中, 不 其含义也不尽相同。这里 , 温总理意在强调使人 民的经济和生活

报告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报告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报告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报告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性:报告要求客观、中立,不带个人情感色彩,注重事实和数据的呈现。

2.逻辑性:报告需要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各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关联和过渡。

3.简洁性:报告要求言简意赅,避免冗长繁琐的句子和词语,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报告内容。

4.正式性:报告要求使用正式的语言和格式,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符合专业要求。

5.数据和事实的呈现:报告需要使用图表、表格、数字等方式呈现数据和事实,让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和分析。

6.具体性:报告需要具体描述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避免泛泛而谈。

7.结论性:报告需要提出明确的结论和建议,让读者了解报告的核心内容和目的。

8.语言简练:报告的语言要求简练明了,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让读者轻松理解。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特点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社会公务人员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依法行政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

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具有其它文体所没有的权威性,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定的读者,有特定的行文格式(注意:比模式更进一步)并有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

通常公文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公文必须反映公务人员的公务活动,应有极强的目的性。

根据不同的目的,利用现有的固定格式和即将表达的内容进行攥写。

二是公文的固定格式具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甚至于有特定的强制性,因此是程式化程度最高的文种。

现代公文在行使其内容的时候主要有以下特点:1、法律规定性;2、政府政策的约定性;3、实用简洁性;4特定时效性;5、严格的规范性。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写作方法我国公文一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写作和办理。

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而在具体起草中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工夫。

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

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

选词一要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二要符合明晰、确切、简练的标准,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

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不用方言土语,十分规范。

需要特别提出公文结构用语。

一是开头用语,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

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

二是结尾用语。

如:为要(盼)、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

三是过渡用语。

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

四是经办用语。

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

五是称谓用语。

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

怎样写政府工作报告

怎样写政府工作报告
在收集时还应注意:一要全面收集,不能顾此失彼;二要准确真实,防止夹有水分,或 者弄虚作假;三要系统分析,疏理成文,便于思索吸收,不能浮于表面,成为一本“ 豆腐帐”。也就是说边收材料边加工,考虑报告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收集而收集。
政府工作报告的一般写作方法
三、研究提纲
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写作人员应根据领导意图,研究报告的提纲。可先请领 导提示后研究,也可先研究后征求领导意见,相互通气,思想上取得一致。提纲一般 ,应研到第三个层次,即报告主体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里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写 几小点。如果中间需要小标题的,大、中、小标题应安排好。提纲研究好后,应请领 导层开会,初步讨论通过提纲,把报告的框架确定下来,避免写作走弯路。
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题目,有的加标题,有的就叫《政府工作报告》。
四、撰写草稿
提纲一定,就要围绕提纲撰写草稿。撰稿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分头执笔法。 即因人制宜,按照各人掌握的情况,起草报告中的某一部分或某几个问题,最后由办 公室主任或写作班子负责人总串统稿;另一种是流水作业法。即从上到下先由第一个 人粗写,写好后交给第二个人细写,第二个人写完后交给第三个人再细写,第三个人 写完再交第四个人写第四稿,最后由办公室主任或秘书长总串统稿。两种方法各有利 弊。
结构的规范性
政府工作报告虽无千篇一律的模式,但还有一定规范可循。不论哪级政府工 作报告,正文不外乎三四个部分,即工作成绩,存在问题,今后工作意见,也可 总结一些经验教训。根据这三四个部分,考虑报告的结构,有分标题的,有用一 二三四隔开的。开头和结尾比较固定。开头是“现在,我代表某某政府向大会做 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结尾语,一般是用“各位代表” 开行,第二行开始写出号召、要求、希望等简短有力的一段,作为全文的尾语。

《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一是内容的全面性。

因为政府管的工作面很宽,包括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税收、物价、工商、人事、劳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交通、建设、外交、国防、公安、内务等各个方面,所以,政府工作报告应把政府所管理的工作内容,都写进去。

当然,写全面不等于不要突出重点,重点是经济建设要突出写,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写到。

所谓重点突出,全面兼顾。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与其他工作报告的区别之处。

二是叙述的概括性。

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全面,如果每项工作都展开来写,写得很详细,那势必文字量大,篇幅冗长。

因此,写作时,除了必要的数字和有影响的事情外,一般不要详细的例证和繁琐的议论,而是用概括的方法,有系统地有条理地叙述,以节省笔墨。

但也要防止不着边际,应该是具体概括、详细得当、条理分明、叙述清楚。

三是程序的民主性。

政府工作报告不是一个人的作品,也不是几个人的作品,而是一级政府的集体作业。

它的写作(或制作)程序同一般的工作报告不一样。

先由写作班子或写作人员执笔,撰写草稿,然后把草稿分送政府领导成员和各个部门征求意见或建议,再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写成修改过的草稿,召开有关会议讨论研究,再补充、修改;修改后再召开会议通过,取得一致性意见,形成正式草稿,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向代表们报告,提请代表们审议,最后经代表审议后再进行修改,大会一致通过,方能成为正式的政府工作报告。

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的写作过程,既是征求意见,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

这里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管理国家大事的精神。

四是结构的规范性。

政府工作报告虽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但总还有一定的规范可循。

不论哪级政府的工作报告,正文不外乎三、四个部分,即工作成绩,存在问题,今后工作意见,也可总结一些经验教训。

根据这三、四个部分,考虑报告的结构,有分标题的,有用一二三四隔开的。

开头和结尾比较固定。

例如,李鹏总理在1997年3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开头是“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做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结尾语,一般是用“各位代表”开行,第二行开始写出号召、要求、希望等简短有力的一段,作为全文的尾语。

报告文体特点和行文风格分析

报告文体特点和行文风格分析

报告文体特点和行文风格分析一、引言报告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书形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行文风格。

本文旨在对报告文体的特点和行文风格进行分析,并列举出六个相关的标题进行详细论述,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报告文体的特点和行文风格。

二、报告文体的特点1. 客观性:报告文体以客观、冷静的态度陈述事实和数据,不带任何个人情感色彩,以使读者得到准确的信息。

这种客观性使得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决策依据,在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等领域被广泛采纳和应用。

2. 简明扼要:报告文体以精炼的语言和简洁的句子表达观点和结论,力求用最短的篇幅传达最多的信息。

报告不啰嗦,不罗嗦,以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消化所述内容。

3. 逻辑性:报告文体遵循严谨的逻辑结构,合理地组织并展示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报告通常会使用标题、图标、表格等方式进行分类、分组和呈现,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和信息理解能力。

三、行文风格分析1. 语言简练:报告行文风格以简练为主,力求用最少的词汇传达最多的信息。

长篇报告尤其需要把握语言的紧凑度,避免冗长和废话。

2. 术语使用:报告文体通常使用专业术语,以准确表达相关概念和观点。

这些术语在读者中常有共识和理解,能够简化对复杂问题的解释。

3. 事实和数据支持:报告多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和结论,以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这些事实和数据通常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和科学实验等途径收集和验证。

四、标题一:报告文体的应用领域报告文体在各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等。

这些领域的报告在表达方式和内容要求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但总体上都体现了报告文体的特点和行文风格。

(1)政府:政府报告主要用于政策制定和决策,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政府报告通常以调研和分析为基础,以提供决策依据为目标。

(2)企业:企业报告用于内外部沟通和信息传递。

内部报告主要用于管理层决策,通常包括市场分析、财务报告等内容;外部报告主要用于向股东、投资者等传递相关信息,包括企业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等。

政府报告的主要特征和写作要求

政府报告的主要特征和写作要求

政府报告的主要特征和写作要求一、政府报告的重要性政府报告是指政府机关就国家事务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向国家人大及各级人大常委会作的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报告。

政府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政府向人民负责的一种方式,也是政府与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政府报告的主要特征1.全面性政府报告要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它不仅涵盖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还包括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和展望。

2.客观性政府报告的内容应客观、真实地反映国家的实际情况。

不论是工作成绩还是问题困难,都要如实呈现,不得进行掩盖或美化。

3.可操作性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和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即要明确指出实现的路径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

同时,报告还要倾听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各方面的参与和协调。

4.针对性政府报告要根据当前国家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各种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改进。

三、政府报告的写作要求1.精准表达政府报告要求言之有物,言简意赅。

要注意避免使用空洞的词语和抽象的概念,而要确切地表达出政府的意图和目标。

2.逻辑清晰政府报告的内容要有条理,并符合逻辑结构。

可以采用提纲式的写作方式,先总后分,先纵后横,使整篇报告对读者易于理解和把握。

3.数据支撑政府报告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持其陈述和论证。

这要求政府官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对数据进行梳理和筛选,准确反映事实情况。

4.突出重点政府报告要突出重点,将工作重点和出色成绩进行详细的阐述。

同时,对于存在问题和困难,也要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5.语言优美政府报告不仅要求内容准确,还需要注意语言的优美和文采的表达。

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使报告更生动有趣。

6.听取意见政府报告的草稿要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座谈会、专题讨论等方式,充分听取人民群众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使报告更符合人民的期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特点标签:工作报告报告政府特点文体(《应用写作》2004年第1期)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文体。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每届、每年均要向所辖行政区域的人民报告政府的工作。

这是一项很好的制度,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与关注。

就其性质来说,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

它是我国现代社会政治的产物,也是我国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年轮的忠实纪录。

它所报告的事都是关乎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大事。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改革的深入,研究这一文体成了一件迫切的事。

在这里本人谨以贵州省石秀诗省长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试说明政府工作报告的若干特点。

一、作者为集体,读者为全民中国内地任何政府工作报告,都是集体智慧的成果。

它的报告人通常是该地区政府的代表人,而制作者并非他一个人。

按惯例,政府工作报告都是由一个起草小组负责,该小组在报告人的领导下深入实际地进行调查研究,搜索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由报告人提出起草报告的思路确定报告的主题,起草小组据此分析整理材料,拟出提纲,提纲经报告人和政府的领导集体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修改通过后再由起草小组起草初稿。

报告人组织政府负责人对初稿进行讨论修改,然后再将修改稿下发至本级政府机关部门及下级机关部门,进行广泛讨论,召开多场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听取意见,综合各种不同的意见,进一步作深入分析,必要时进行再调查、核实,然后作补充和反复修改,最后由政府机关集体审核通过作为会议文件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

报告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政府作报告,由全体代表进行讨论,修改后经过大会的审核批准,作为政府工作的法定性工作指导文件。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工作报告与一般的调查报告、咨询报告或部门的工作总结有着本质的差别。

文章都有特定的读者群与使用范围。

无论小说、戏剧,还是书信、合同、庆贺文、祭悼文,都会十分明确地显示它是给哪一部分人看的。

政府工作报告却不相同,它首先显示的是给全体人民看的,全体人民有权提出各种批评建议,有义务贯彻执行。

与此相似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报告。

如“十六大”工作报告、各地方党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党的工作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相似,但亦有许多较大的不同。

党的工作报告属于政治报告,较多地关注于党的工作,如确定党的指导方针、思想原则、工作思路,提出政府改革发展等建议及党的自身建设等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属于行政性报告,大都偏重于经济。

本文只涉及政府工作报告。

二、传意过程复杂,审定程序缜密无论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党的工作报告,其传意过程都比一般文章复杂得多。

以2002年****同志在中共十六大会议上的报告的草拟过程为例,即可见一斑。

2001年8月~2002年5月****同志先后到山西、河北、陕西、重庆、四川等地的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调查研究,对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框架、基本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

2001年8月中央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十四个课题组对我国基本国情、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收入分配、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

2001年10月起草小组成立,由胡锦涛同志领导。

2001年11月8日~22日组织8个调查研究组深入广东、江苏、上海、黑龙江、甘肃等十六省市进行调查研究,开了80多场座谈会,参加者914人。

2002年1月15日起草小组着手拟定报告提纲。

2002年2月18日****同志审阅报告提纲,对若干重大问题发表意见。

2002年5月16日~17日政治局常委审议报告初稿,先后开过数次政治局会议、四次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初稿。

将报告下发至178个单位,组织了100多人进行讨论。

2002年11月3日~5日中共七中全会讨论,提出70多条修改意见。

2002年11月8日召开十六大,2100多名代表讨论审核。

2002年11月13日十六大报告修改定稿。

这一过程表明这种大型的工作报告起草的时间长,参与人数众多,调查研究面广,专题研究工作量大,把关层次多,审核过程严密,反复修改的次数多,集中了党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智慧。

它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全局性的,因而成为影响国家前途命运的决策性文件和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纲领。

当今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以“十六大”报告为指导,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和反复修改之后形成的。

其传意的完成,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通过学习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加深认识与理解,使之成为每个人行为的准则和指导思想。

因而也可以说政府工作报告的传意是多层次、多侧面反复传递,而后才完成的。

三、内容全面系统,概括精确,具体可行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通常包含回顾工作成绩,总结获得这些成绩的主要经验,指明当前存在的问题,换届的报告,还要指明下一个五年的总体设想,并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

这些内容和人们日常见到的工作总结内容差不多,其一般要求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出今后的工作打算。

内容虽一致,实质却有较大的不同。

其一,部门工作总结容量小,内容单一,政府工作报告全面系统。

部门工作总结限于某一时段、某一单位对某一项工作完成情况的总结。

无论体育比赛、工程项目、教学改革还是体制改革试点等内容都比较单一;政府的工作报告要求全面系统地回顾检查本届政府的工作。

要求如实地向人民报告本届政府任期内生产总值及同比增长率,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增长情况,固定净资产投资的增长情况与贡献率,金融存贷余额,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增加值、电力发展、农民收入、化工烟草、食品、制药、电子、信息、材料、房地产、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条件的改善情况;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改革的情况,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情况;政府职能的转变情况;扶贫攻坚的情况、就业和再就业,“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情况;科学教育发展情况;可持续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等等。

任何一个单位的工作总结,都不可能有如此广泛的内容。

其二,部门工作总结较多的是本系统或本部门完成某一项工作的体会、做法或经验,以利于指导今后的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的经验要求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以利于指导政府今后的工作。

它一旦被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即成为法定性的工作指导文件,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其三,部门工作总结对于今后工作的设想,一般是针对现存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出安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设想往往是本届政府今后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基本政策。

年度工作安排,只是实现总目标的阶段性计划而已。

其四,政府工作报告综合性强,往往采用各方面数据和具体指标,显示其论述的精确性与可行性。

石秀诗同志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工作回顾部分连续使用了许多数据,如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79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80亿元,年均增长8.9%;1999年提前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财政总收入从1997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03亿元,年均增长13.9%;财政支出从113.8亿元增加到314.7亿元,年均增长22.6%;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7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5倍以上,投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在2002年底分别达到1553亿元和1404亿元,比1997年底增长1.2倍和84.3%;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五年累计劳务输出482万人次,劳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电力累计完成发电量2067亿度,比前五年增长91.4%;技术改造投资461亿元,比前五年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7.2%,公路内河运输投入资金288亿元,比前五年增长5倍。

在今后的总目标和2003年政府工作目标的重点部分也用了一系列数字作为具体可见的指标,如:今后五年要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10年,要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二分之一以上的农户实现小康;力争将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数字的使用是一种技巧,通过“年均增长百分比”、“比前五年增长的百分比”或“倍数”、“增加值比重的百分比”及“增加了”、“提高了”等语词的运用与对比,揭示与突出强调了现实各种数据的真实意义。

从这一方面看,上述这些数据的使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显示政府工作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示未来的美好前景,鼓舞人们前进的信心,而且还可以斩钉截铁地下达必须完成的各种指标;也使报告显得科学、可*、精确、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类似的数据使用在一般的工作总结中是少见的。

四、视角转换多,语态差异大政府工作报告,可能以多种视角进行陈述,而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语词。

因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显现出不同感****彩的陈述。

在这里我们仍以贵州省石秀诗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来分析。

1.文本结构图式(如下图)本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是标题、引言、主体、结尾。

标题有背景注明,引言有提请审议语。

主体部分可分成三大部分,以总述与分述方式客观叙述,结尾部分多激励的语言。

2.视角从上述结构图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文以三种视角陈述。

视角之一:引言部分以行政机关向权力机关郑重提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多用“请”等敬语。

视角之二: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经验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五年工作的设想及近期工作安排。

视角之三:结尾向各位代表提出要求与号召,多激越的词语。

3.不同视角中的不同用语视角之一:对会议用下级对上级说话的语气,应恭敬、客气、有礼貌,多用“请”字,如“请予审议”、“请提出宝贵意见”。

视角之二:对代表个人用上级对下级说话语气,应带指示性、号召性,如“必须以……为指导”、“一要,二要,三要,四要”、“务必保持”、“请我们……高举”、“全面贯彻”、“认真执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而奋斗”。

视角之三:采用陈述得中,平实自叙,谨慎评估的语调如:谈工作成绩多用:明显增强、明显改善、明显成效、重大进展、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全面进步。

谈经验多用:坚持以、坚持把、坚持不断推进、坚持……方针。

谈问题多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总量小、水平低、矛盾突出、基础脆弱、增长缓慢、有待进一步转变、仍需进一步提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谈到奋斗目标与主要任务时多用:力争、加快、完善,继续完善、深入开展、大力加强,不断加强、大力优化、大力发展、切实抓好、切实做好,进一步启动、进一步加快、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完善。

得中陈述是一种陈述技巧,它要求陈述讲分寸,讲成绩不能过,谈问题不能略,介绍经验不能虚,说明奋斗目标态度坚决、信念坚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恰到好处。

这种平实谨慎的叙述,比夸大其词、虚多实少的介绍给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

由上可见,不同的视角选用的词语的感****彩也不相同。

视角的转换和得中的陈述用得好,不仅可以把接受者带入情景之中,也可调节全文的节奏,使之抑扬顿挫,富有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