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鉴定

合集下载

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1. 简介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能够自由移动的程度,它是人体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

准确测量关节活动度可以评估人体功能状态、判断疾病进展及康复效果,对于临床诊疗以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介绍常用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包括主观评估方法、客观测量方法以及常用的关节活动度评估工具。

2. 主观评估方法主观评估是通过专业医生或康复师观察患者的关节活动来进行评估的方法。

主观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1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患者关节运动的范围、频率和质量,可以初步评估关节的活动度。

观察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其结果易受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常结合其他客观测量方法一起使用。

2.2 病史询问法通过对患者询问关节活动度的状况、出现时间和症状等,可以了解到关节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或恶化。

病史询问法适用于一些患有关节运动功能疾病的患者,如关节炎、软骨病等。

2.3 功能评定表法功能评定表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通过让患者完成一系列活动,观察其完成活动的能力和质量,从而评估关节活动度。

常用的功能评定表有哈佛手功能评定表、肩关节功能评定表等。

3. 客观测量方法客观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器械或设备来准确测量关节的活动度,排除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

3.1 关节活动度测量仪器关节活动度测量仪器是一种常用的客观测量方法,可以直接测量关节的运动范围。

常用的关节活动度测量仪器有:•关节活动度测量仪:通过固定骨骼上的测量点,记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角度。

•关节角度测量仪:通过测量关节运动时关节之间的角度变化,来评估关节的活动度。

•放射线测量:通过拍摄放射线照片,使用计算机软件测量关节角度和距离。

3.2 生物力学分析生物力学分析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和技术,通过测量关节的力学参数来评估关节活动度。

常用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有:•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通过安装传感器在关节上,记录关节的三维运动轨迹,从而实时测量关节活动度。

康复医学-关节活动度测定

康复医学-关节活动度测定

准备
为测定关节活动度做好充分准备,提供 舒适的环境和适当的器材。
测量
使用关节活动度测定工具进行测量,记 录患者的运动范围。
关节活动度测定的意义
• 帮助判断患者的疾病和损伤程度。 • 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 评估康复效果,判断康复进展。 • 为治疗效果评估和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关节活动度测定的应用领域
康复医学-关节活动度测 定
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改善身体功能。 关节活动度测定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评估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 围。
关节活动度的重要性
1 功能恢复
通过测定关节活动度,可 以评估患者受限的运动防损伤
3 监测康复进展
1 康复治疗
帮助康复专业人员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2 运动训练
评估运动员的关节活动度,指导训练和运动 技巧的改进。
3 医学研究
4 临床诊断
为关节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患者的关节功能,帮助医生进行病情诊 断和治疗决策。
了解关节活动度可以帮助 预防运动损伤和关节问题。
关节活动度测定可以帮助 康复专业人员监测患者的 康复进展,并进行及时调 整。
关节活动度测定的方法
主动测量
由患者独立完成,通过自我协调、主动运动测定关节活动度。
被动测量
由康复专业人员或设备协助患者测定关节活动度。
辅助检查
使用X光、MRI等辅助影像学方法帮助评估关节活动度。
常见的关节活动度测定工具
关节度量器
用于测量关节的屈曲、伸展、外 展和内收范围。
柔韧度测量器
评估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如坐 位体前屈测定。

浅述人体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浅述人体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浅述人体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人体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是一种评估关节运动功能损害范围和程度的重要手段。

关节活动度测量有助于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分析受限原因,评估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本文将对人体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进行浅述。

一、目测法目测法是关节活动度测量的初步方法,主要用于初步体检。

医生通过双手固定患者的某一关节,使其进行特定方向上的活动。

医生通过目测判断患者关节活动度是否有异常,以及异常的程度。

此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性有限。

二、测量仪器法测量仪器法是通过简单的测量仪器对关节活动度进行客观测量。

例如,在患者肩关节活动到最大范围后,使用量角仪或测量距离的仪器,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相对准确,但仍有一定误差。

三、放射线片检查法放射线片检查法是一种精确测量关节活动度的方法。

患者在最大活动度时保持姿势不变,拍摄平片。

然后在电脑软件或平片上使用相关测量手段,判断关节活动度。

此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知识。

四、其他测量方法1.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以实时记录关节活动度数据。

如电子量角器、关节运动传感器等。

2.超声波测量:超声波测量方法无创、安全,适用于各种关节的测量。

通过超声波仪器检测关节运动时的距离和速度,从而评估关节活动度。

3.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显示关节软骨、韧带、滑膜等结构,有助于评估关节损伤程度和关节活动度。

总之,人体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方法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测量工具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将为关节活动度测量带来更多便捷和精确性。

关节活动度评定

关节活动度评定


后,腕关节中立位。
• 中心: 拇指掌指关节桡侧。
• 固定臂: 第一掌骨纵轴。
• 移动臂: 拇指近节指骨纵轴。
• 运动: 拇指近节指骨向靠近手掌方向运动。
• 正常值: 0-50°。
拇指掌侧外展、掌侧内收
• 体位: 腕关节呈中立位,手指伸展位。
• 中心: 第一掌骨的腕掌关节。
• 固定臂: 食指(桡骨的延长线)。
动;伸展是向后方运动。 • 参考值: 屈曲0º-180º,伸展0º-
60º。
2. 外展、内收
• 体位: 坐位、立位、仰卧位。外展 ROM时肩关节无屈曲、伸展,前臂旋 后,掌心向前。内收ROM时肩关节屈 曲20º-45º,前臂旋前,掌心向后, 内收肩关节至最大范围。
• 中心: 肩峰。 • 固定臂: 与躯干纵轴平行。(内收) • 移动臂: 与肱骨纵轴平行。 • 运动: 外展是在额状面上向外方运
关节活动度评定
000
一、概念
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 (ROM), 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 的角度。具体而言是指关节的移 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 过程中, 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 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 关节活动度评定是指运用 一定的工具测量特定体位下关 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从而对关节 的功能做出判断。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 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 移动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腕关节掌屈、背屈
前臂旋前、旋后
肘关节的屈伸
肩关节外展
髋、膝关节屈伸
髋关节内收外展
踝关节背屈、跖屈
• 仰卧位, 髋膝关节屈曲 • 一手踝, 一手脚掌

腕关节评残活动度标准

腕关节评残活动度标准

腕关节评残活动度标准一、掌屈度在腕关节自然位置,掌屈曲角度正常值为20°-90°。

测量时,让患者手指紧贴手掌,掌心向下,手腕用力向下压,此时手腕向上的活动角度即为掌屈度。

二、背伸度在腕关节自然位置,背伸曲角度正常值为0°-80°。

测量时,让患者手指紧贴手掌,掌心向上,手腕用力向上抬,此时手腕向下的活动角度即为背伸度。

三、桡偏度在腕关节自然位置,桡偏角度正常值为0°-30°。

测量时,让患者将手臂放在桌子上,手掌紧贴桌面,然后弯曲手腕并用力向左侧压,此时手腕向右的活动角度即为桡偏度。

四、尺偏度在腕关节自然位置,尺偏角度正常值为0°-90°。

测量时,让患者将手臂放在桌子上,手掌紧贴桌面,然后弯曲手腕并用力向右侧压,此时手腕向左的活动角度即为尺偏度。

五、腕关节旋转在腕关节自然位置,腕关节旋转正常值为0°-90°。

测量时,让患者将手臂放在桌子上,手掌向下并紧贴桌面,然后缓慢旋转手腕,此时手腕旋转的角度即为腕关节旋转。

六、桡骨远端关节面旋转在桡骨远端关节自然位置,桡骨远端关节面旋转正常值为0°-10°。

测量时,让患者将手臂放在桌子上,手掌向上并弯曲手腕,此时桡骨远端关节面向下压的角度即为桡骨远端关节面旋转。

七、尺骨远端关节面旋转在尺骨远端关节自然位置,尺骨远端关节面旋转正常值为0°-20°。

测量时,让患者将手臂放在桌子上,手掌向下并弯曲手腕,此时尺骨远端关节面向上抬的角度即为尺骨远端关节面旋转。

八、尺桡骨茎突关节旋转在尺桡骨茎突关节自然位置,尺桡骨茎突关节旋转正常值为0°-30°。

测量时,让患者将手臂放在桌子上,手掌向上并缓慢旋转手腕,此时尺桡骨茎突关节旋转的角度即为尺桡骨茎突关节旋转。

伤残鉴定中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伤残鉴定中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伤残鉴定中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伤残鉴定里那个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你说这肩关节啊,那可是咱上肢活动的关键部位呢!想象一下,要是肩关节出了问题,那咱抬手、扭头这些平常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可都得受影响啦。

在伤残鉴定中,准确测量肩关节活动度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事儿。

一般来说呢,会让伤者保持特定的姿势,然后用专门的工具或者仪器来测量活动的范围。

就好像咱量东西得用尺子一样,得有个标准的手段。

比如说前屈吧,得让伤者尽量往前伸手,看看能到什么程度。

这可不是随便比划一下就行的,得认真仔细地量。

还有外展呢,胳膊往旁边伸展开,这也是个关键的测量角度。

这就好像一棵树的树枝往外伸展一样,得知道能伸展多长多宽。

测量的时候可不能马虎,万一测错了,那对伤者的鉴定结果可就不准确啦!内收也不能落下呀,胳膊往身体这边收回来,看看能收到什么位置。

这就好像把东西往回拿一样,得清楚能拿回来多少。

后伸也是要测的哦,往后伸胳膊,看看能到哪儿。

这就好比我们往后够东西,能摸到多远的距离。

除了这些基本的方向,还有内旋和外旋呢。

内旋就像把东西往里面拧,外旋就像往外面拧,这也得准确测量出来。

在测量的过程中,鉴定人员那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眼睛得死死盯着,一点偏差都不能有。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关系到伤者的权益呢!而且呀,不同的情况可能还得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比如说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那测量的时候就得区别对待。

不能一概而论,得根据具体情况来操作。

咱想想,如果测量不准确,那不是会让伤者受委屈嘛,该得到的补偿没得到,那多不公平呀!所以说,这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可真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良心活。

总之呢,伤残鉴定中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那是相当重要的,得认真对待,仔细操作,不能有丝毫马虎。

只有这样,才能给伤者一个公正的鉴定结果,让他们能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帮助。

这可不是小事儿呀,大家都得重视起来!。

关节活动度的检查方法(一)

关节活动度的检查方法(一)

关节活动度的检查方法(一)关节活动度的检查方法什么是关节活动度关节活动度是指人体关节能够完成的运动范围。

关节活动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肌肉、韧带、关节软骨和骨头等。

检查关节活动度的重要性检查关节活动度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关节问题,例如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和关节炎等。

如果发现问题,早期治疗可能会减轻疼痛和不适,并帮助预防长期的健康问题。

检查方法以下是几种检查关节活动度的方法。

视觉检查视觉检查是最简单的关节活动度检查方法。

医生会观察受测者的关节在自然状态下的外观和大小差异。

通常还会观察受测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弯曲胳膊和手腕等。

转动检查转动检查可以检查关节的旋转和转动活动度。

例如,医生可能会让你伸直手臂,然后旋转手掌,以检查手腕和肘关节的旋转活动度。

弓形检查弓形检查可以检查一些关节的弯曲和伸直活动度。

例如,医生可能会让你弯曲膝盖或手腕,然后尝试将关节伸直,以测量范围。

测量关节角度测量角度是检查关节活动度的一种准确方法。

医生会使用一个金属角度测量器或一个测量板,量取髋关节、肘关节和手腕等关节的角度。

结语关节活动度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注重定期检查以及保持锻炼,以保持关节灵活性和活动度。

如果您遇到任何关节问题,及时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以便得到合适的治疗和帮助。

注意事项在检查关节活动度时,应当遵循以下注意事项:•注意认真身体暖身和准备,以避免因肌肉和身体变硬而影响检查结果。

•在进行检查时应以轻柔的方式进行,避免强制性的运动和突然的移动,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

•部位检查应当充分暴露,避免穿着过紧或过多的衣物,否则可能会影响检查准确性。

结论关节活动度的检查是预防和诊断关节问题的一项重要方法。

通过视觉检查、转动检查、弓形检查和测量角度等多种关节活动度检查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关节的状态和问题。

同时,在进行检查时应当遵守注意事项和注意保持正常的肌肉和身体状态。

人体损伤鉴定中关节活动受限的判断标准

人体损伤鉴定中关节活动受限的判断标准

人体损伤鉴定中关节活动受限的判断标准
人体损伤鉴定中关节活动受限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关节活动度:观察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与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相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 疼痛:患者自述关节活动时是否有疼痛感,疼痛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日常生活。

3. 肿胀:关节周围是否有肿胀,肿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4. 畸形:关节是否出现畸形,如局部隆起、变形等。

5. 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6.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关节的结构是否
正常,是否存在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情况。

7. 功能评定: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等,综合评定关节的功能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人体损伤鉴定时,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或法医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同时,具体的判断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和相关法规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进行人体损伤鉴定或咨询相关问题,建议咨询当地的专业机构或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活动度鉴定[注意事项]1.关于“肢体功能”的概念: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康复医学》,上肢功能的评定是以手功能为主要依据的,而下肢功能是以步行能力和步态分析为主要依据的,也就是说,在上、下肢功能评定中手和足的功能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而标准规定“肢体丧失功能的计算是用肢体三大关节丧失功能程度的比例分别乘以肢体三大关节相应的权重指数,再用它的积相加,分别算出各肢体丧失功能的比例”。

显然,标准对肢体丧失功能的计算不包括手功能或足功能。

2.关于肢体功能障碍伤残程度评定中的标准适用问题:(1)对于神经系统严重损伤,包括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根性或丛性损伤,引起肢体全瘫的,应直接援引有关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肢体瘫痪(如四肢瘫、三肢瘫、偏瘫、截瘫和单瘫等)的条文,直接评定伤残程度。

(2)对于神经系统损伤,包括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根性或丛性损伤,引起肢体功能部分肌肉瘫痪,则不宜直接援引上述标准评定伤残程度。

可适用于标准所规定先计算肢体丧失功能的比例,再援引有关标准(肢体丧失功能的百分数)进行评定伤残程度。

.关于关节丧失功能比例的计算:标准虽然规定了根据关节丧失功能比例和关节权重指数计算肢体丧失功能比例的方法,但如何计算各关节的功能丧失比例在标准中并未作进一步的说明。

4.ROM的种类:(1)主动活动:受检者以自力能够动的关节活动度。

(2)被动活动:用外力能够移动的关节活动度。

评定神经损伤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应以主动活动为依据,评定非神经性损伤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应以被动活动为依据。

5.关节活动度正常值采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15499-1995)。

如系单侧肢体功能障碍应以健侧关节活动度作为参考,但双侧关节活动度均有减损时,应以国标所规定的正常值以低限作为参考。

评定关节功能障碍时,其关节活动度凡达到国标所规定的正常值低限时均不认为有关节功能障碍。

附:关节运动活动度测量方法(引自Delisa等主编Rehabilitation Medicine)屈曲:开始位置:仰卧位;臂位于躯干侧方用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背。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肩关节活动度伸展:开始位置:俯卧位;臂位于躯干两侧且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肩抬离台面。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外展:开始位置:仰卧位;上肢放在身体两侧。

测量方法:前面观(必须向外侧最大限度地旋转肩关节。

避免连带动作:躯干向侧方运动。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肩关节前面,并与肩峰成一直线。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内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O;肘关节屈曲90O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伸展肩关节。

旋转躯干。

改变肩肘关节初始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固定臂垂直于地面。

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外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O;肘关节屈曲90O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臂。

旋转躯干。

改变肩、肘关节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固定臂垂直于地面。

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水平屈曲、水平伸展:开始位置:坐位,肩关节90O外展,肘伸展,掌心向下。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

移动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

肘屈曲:开始位置:仰卧位;臂位于躯干两侧且肘关节伸直。

手心向上握拳状。

测量方法:矢状面。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并通过肱骨上髁。

固定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线。

伸展:肘伸展测量方法示意。

关节活动度旋前:开始位置:坐或站立;臂位于躯干侧方肘紧靠躯干;肘关节弯曲成90O;前臂中立位时手心向内侧;腕关节中立位呈握铅笔状。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旋转躯干。

活动臂部。

改变肘关节角度。

腕关节成角。

量角器:轴心通过前臂纵轴。

固定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所握铅笔(拇指侧)旋后:开始位置:坐或站立;臂位于躯干侧方肘紧靠躯干;肘关节弯曲成90O;前臂中立位时手心向内侧;腕关节中立位呈握铅笔状。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旋转躯干。

活动臂部。

改变肘关节角度。

腕关节成角。

量角器:轴心通过前臂纵轴。

固定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所握铅笔(拇指侧)。

腕关节活动度掌屈:开始位置:屈肘;前臂及肘关节呈中立位。

测量方法:矢状面。

量角器:轴心位腕关节背侧(与第三掌骨成一线)。

固定臂紧贴前臂背侧中线。

活动臂紧贴手背正中。

背屈:开始位置:屈肘;前臂及肘关节呈中立位。

测量方法:矢状面。

量角器:轴心位腕关节掌侧(与第三掌骨成一线)。

固定臂紧贴前臂掌侧中线。

活动臂紧贴掌面正中。

桡屈:开始位置:前臂手掌向下;腕关节处中立位。

测量方法:正面。

量角器:轴心位腕关节背面腕骨的中点。

固定臂位于前臂的中线。

活动臂位于第三掌骨。

尺屈:开始位置:前臂手掌向下;腕关节处中立位。

测量方法:正面。

量角器:轴心位腕关节背面腕骨的中点。

固定臂位于前臂的中线。

活动臂位于第三掌骨。

伸展:开始位置:侧卧或仰卧;大腿下部分弯曲以获支撑。

测量方法:矢状面画一条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的连线(B-A)画一条垂线至股骨大转子C-D)。

量角器:髋关节活动度轴心位于股骨大转子(D)。

固定臂位于垂线(C-D)。

活动臂位于股骨干。

前屈:开始位置:侧卧或仰卧(可以轻微屈膝以获支持)。

测量方法:矢状面。

重新定位大转子并重画C-D线,如上图所示。

量角器:放置方法同上图所示。

外展:开始位置:侧卧测量方法:矢状面。

量角器:轴心位于大转子。

固定臂垂直于地面。

活动臂平行于股骨干。

内收:开始位置:仰卧;大腿伸直并取中立位。

测量方法;前面画一条连双侧髂前上棘之连线。

量角器:轴心位于髋关节上。

固定臂平行于双侧髋前上棘之连线。

活动臂沿股骨干。

内旋:开始位置:俯卧、坐位或仰卧;屈膝90O。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旋转躯干。

股部抬离台面。

量角器:轴心通过股骨长轴。

固定臂平行于台面。

活动臂平行于小腿。

外旋:开始位置:坐位;屈膝90O。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旋转躯干。

股部抬离台面。

量角器:轴心通过股骨长轴。

固定臂平行于台面。

活动臂平行于小腿。

膝关节活动度屈曲:开始位置:俯卧。

测量方法:矢状面。

量角器:轴心通过膝关节。

固定臂沿股中部。

活动臂沿腓骨。

踝关节背屈:开始位置:坐位;屈膝90O;足与腿呈90O。

测量方法:矢状面量角器:轴心紧靠足底。

固定臂沿腓骨。

活动臂沿第五跖骨。

活动度跖屈:开始位置:坐位;屈膝90O;足与腿呈90O。

测量方法:矢状面。

量角器:轴心紧靠足底。

固定臂沿腓骨。

活动臂沿第五跖骨。

指关节活动度第一掌指屈曲:开始位置:肘轻微屈曲;手掌向上;伸五指。

测量方法:前面。

量角器:轴心位第一掌指关节侧方。

固定臂平行于第一掌骨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近节指骨中线。

第二、三、四掌指屈曲:开始位置:屈肘;手掌向下;腕关节呈中立位。

量角器:轴心位于掌指关节背侧的中点。

固定臂位于第一掌骨背侧的点。

活动臂位于近侧指骨的中点。

第一指间关节屈曲:开始位置:屈肘:前臂掌面向上:指间关节伸直。

测量方法:前面量角器:轴心位于指间关节的侧方。

固定臂平行于近节指骨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远侧指间关节中线。

第二、三、四指间关节屈曲:开始位置:屈肘:前臂掌面向下:指间关节伸直。

测量方法:矢状面。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背面。

固定臂位于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活动臂位于近侧指骨的背侧。

6.肢体丧失功能的计算标准规定“肢体丧失功能的计算是用肢体三大关节丧失功能程度的比例分别乘以肢体三大关节相应的权重指数(腕关节0.18,肘关节0.12,肩关节0.7,踝关节0.12,膝关节0.28,髋关节0.6),再用它的积相加,分别算出各肢体丧失功能的比例。

”例:李某因交通事故致右前臂尺骨鹰嘴骨折、腕舟骨骨折,经治疗后遗留右肘关节和右腕关节功能障碍,现已医疗终结,要求进行伤残程度鉴定。

法医学检验结果:右肘关节屈曲90度(左150度),伸直0度(左过伸10度),旋前40度(左90度),旋后30度(左90度)。

右侧腕关节背伸20度(左60度),掌屈30度(左60度),桡屈10度(左30度),尺屈10度(左40度)。

肘关节运动活动度丧失程度:[(150-90)/150+(10-0)/10+(90-40)/90+(90-30)/90]/4*100%=(0.4+1.0+0.56+0.56)/4*100%= 0.63*100%= 63%腕关节运动活动度丧失程度:[(60-20)/60+(60-30)/60+(30-10)/30+(40-10)/40]/4*100%= (0.67+0.50+0.67+0.75)/4*100%= 0.65*100%= 65%右上肢功能丧失程度:63%*0.12+65%*0.18=0.076+0.117=19.3%分析说明:李某右上肢功能丧失10%以上,但尚未达25%,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4.10.10.i条,构成道路交通事故十级伤残。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实用手册(最新版) 朱广友侯心一吴军吴军侯心一,中国检察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