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

天线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
天线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

天线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

XXX

2010-03-05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天线的基本概念及功能。接着又讨论了目前天线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主要是向着小型化、超宽带、多频段、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对目前国内外实现天线的小型化与宽频化所采用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最后,根据国际和国内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天线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中。

关键词:天线小型化宽带化智能化

一、引言

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无线电设备中的主要两个功能是能量转换功能和定向辐射或接收功能[1]。它把被导电磁波转变为自由空间的无线电波(发射系统中),或者做相反的变换(接收系统中),从而在任意两点之间实现电磁信号的传递。发射机末级回路的高频电流经过馈线送到发射天线,发射天线的作用是将高频电流变换成电磁波,并向规定的方向辐射出去。反之,接收天线的作用是将来自一定方向的无线电波还原为高频电流,经过馈线送入接收机的输入回路。由此可见,天线的作用是将高频电流转换成电磁波(用于发射)或将电磁波转换成高频电流(用于接收)。

天线广泛应用于广播和电视、点对点无线电通信、雷达和太空探索等系统中。天线通常在空气和外层空间中工作,也可以在水下运行,甚至在某些频率下工作于土壤和岩石之中。总而言之,在无线通信中天线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所有的通信数据都要经过天线接收和辐射电磁波来传输,所以天线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随着手机的普及、射频识别系统(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无线传感网络(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概念的提出与研究以及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概念的提出,对推动天线技术的不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天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现代无线通信、卫星通信、舰船通信以及雷达隐身为代表的各种军用以及民用电子设备都在朝着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各种无线传递方式对电子技术的应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军用特殊领域,如引信、制导系统,物理空间的限制成为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天线作为通信设备中的前端部件,对通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以及甚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ultra-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天线形式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跟上电子器件小型化及高集成度发展的需求,所以现代无线通信系统要求天线向小尺寸、宽频带(超宽带)、多频段工作等方向不断发展。例如,在飞行器隐身应用领域,当飞行体本身的雷达散射截面减小后,具

有小型化、高效率和低RCS 特性的天线设计将日益成为飞行器电磁隐身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备受关注的对象。

(1)天线的宽频带研究现状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天线的带宽一般还不超过2:1,而五十年代后,特别是Rumsey 于1957年提出所谓频率无关天线的概念,以及随后的平面等角螺旋和对数周期结构天线的出现,把天线的带扩展到了40:1或更宽。以上的分析是假定了当频率变化时,耦合网络(变压器,巴伦等)或者天线尺寸是不会有任何的变化。所以,当频率变化时,如果可以适当调整天线尺寸或耦合网络,那么,增加窄带天线的带宽是可能的。对于宽频带天线而言,目前实现宽带化的主要技术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厚基板[3][4]

从物理意义上讲,增大基板厚度之所以能使频带加宽是由于厚度增加辐射电导也随之增大,辐射对应的品质因数r Q ,以及总的品质因数T Q 值下降。在一些

空气动力性能及重量不苛刻的场合,这种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该方法虽然容易实现,但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加大基片的厚度可增加频带宽度,但作用有限。而基片过厚会导致基片厚度与波长之比过大,引起表面波激励,同时基片厚度增加,重量随之增加,所占的空间也加大。在一些空气动力性能及重量不甚苛刻的场合,这种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当采用同轴馈电时,厚度的增加会增加探针的电抗,导致天线的效率下降[2]。

2)采用r ε较小或tan δ较大的基板

当r ε减小时,介质对场的“束缚”减小,易于辐射,且天线的贮能也因r ε减小而变小,这样将使辐射对应的r Q 下降,从而使频带变宽。但其潜力也是有限的,其最小值为1,即采用空气介质的情况。低可减小表面波的影响,但天线的馈线(微带馈电)和贴片单元的宽度都较宽,需抑制的辐射损耗加大,且天线尺寸增大。

tan δ的增加使介质损耗变大,d Q 下降,也使频带展宽。但r ε的变小将使所需的基板尺寸加大,而tan δ的增加必然使天线的效率降低。

3) 采用楔形或阶梯形基板

采用楔形或阶梯形基板[5],是展宽微带天线频带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两种基板形状的变化导致频带展宽可以解释为由于两辐射端口处基板厚度不同的两个谐振器经阶梯电容祸合产生双回路现象造成的。从参考文献[6]可知,采用阶梯基板的谐振器,VSWR<2时的频带可达25%;采用楔形基板谐振器,VSWR<2的频带可达28%,而一个厚度相当一般矩形微带天线的频带为13%[6]。

4)贴片或接地板开槽技术

在辐射贴片上开槽,我们知道天线的电长度与频率成反比,电长度越长,频率就会相应地降低,若是通过此种方法延长了电流长度,那么谐振频率就降低了,使得实际的天线工作于更低的频率。从而大大地减小了天线的尺寸。同时通过开槽,可以使电流的流向发生改变,使天线的电流发生实质性地改变。电流流向发生改变就可能使天线工作于不同的频段,若是频段之间隔得不是太远,那么几个

相近的频段重合在一起,就相应地增加了带宽。

在文献[7]中,通过在矩形贴片开U型槽,如图1所示,使得在驻波系数在小于2的情况下带宽达到40%。在圆形和三角形贴片中开U型槽也可得到类似结果[8,9]。通过辐射贴片开槽,改变了贴片上的电流流向,同时也增加了电长度,既实现了天线小型化的目的,同时也有效地展宽了阻抗宽带,但是请注意,若是相互之间的工作频率隔得足够远。则相应地就成多频段了。所以贴片开槽既可以实现天线的小型化,也可以拓展带宽,甚至还可以实现天线多频段。

图1 采用U型槽贴片微带天线

5)多谐振贴片

一个天线顶部贴片平面具有多个不同的辐射贴片,而每一个辐射贴片的工作频率不一样,所以大小也不一样。即每个辐射贴片可以工作于相应的频段。辐射贴片之间大都是通过相互耦合馈电,那么当各个辐射贴片之间的工作频率靠得很近时,带宽就被拓展了,这就相当于一个贴片天线具有多个贴片天线的功能。多谐振贴片结构如图二所示。

图2 具有多层贴片的微带天线

另一种展宽频带的有效办法是:采用多层重叠的贴片,即把辐射贴片一层一层地堆叠起来。因为每一个辐射贴片的工作频率不一样,所以大小也不一样。上一层辐射贴片是通过下一层贴片电磁偶合而馈电,并且相互之间工作频率亦可以靠得很近,这同样就相当于一个贴片天线具有多个贴片天线的功能,从而有效地展宽了微带天线的阻抗带宽。但这种层叠式天线的厚度却明显变大了。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型化天线。而且非常不适合对空间体积有严格限制的通信终端。

6)阻抗匹配技术[11]

阻抗匹配技术实际上这并不是天线本身的问题,而是馈线的匹配问题。由于线极化微带天线的工作频带主要受到其阻抗带宽的限制,因此采用馈线匹配技术就可以使其工作于较宽的频域。影响阻抗的一种最常见最直接的技术就是在微带天线的馈电部分使用阻抗匹配网络,为此,可使用调谐短线和1/4波长的变换器。匹配网络应该安装在距离辐射单元尽可能近的地方,以便获得较高的总功率和带宽。不过,匹配网络的不连续点也会辐射,从而使得天线的交叉极化特性变差。

匹配网络的复杂性和损耗限制了天线带宽只能达到10%-12%的带宽,Paschen 用类似的技术实现了25%以上的带宽。

工作于主模的矩形或者圆形微带贴片天线,其等效电路可以用一个RLC 谐振回路来描述。在背馈的情况下,馈电探针的电抗作用应予考虑,当基板厚度0.1g h λ≥时,馈电探针的作用更为显著。若/4g h λ≤,其作用等效于一个电感,这个电感与谐振回路相串联,形成天线的输入阻抗。为了使这个阻抗与馈线(如50Ω的馈线)在最大的频带范围内相匹配,需要进行网络综合,可以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实施最优设计。对于圆形微带贴片天线,主要匹配元件是一个串联电容。在天线工作频率上这个电容与馈电探针等效电感大致构成串联谐振。串联谐振回路在谐振频率附近的电抗趋于抵消,使之避免了偏离谐振时电抗的迅速变化而展宽了频带。

7) 电阻性加载技术

引入天线损耗是提高天线阻抗带宽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加载片状电阻、在贴片上开L 形槽以及在接地板上开槽等都可以实现天线的带宽展宽,这在文献[12]中都有详细的论述以及设计实例。通常的加载微带天线是通过加载电阻的方法引入欧姆损耗,降低天线的品质因素,从而有效地增加天线的带宽。

一般来说,加载电阻微带天线是由加载短路销钉的微带天线演化而来的。将加载的短路销钉换成一个低阻值(如1Ω)的贴片电阻,这时天线的谐振频率和加载销钉时的谐振频率相比几乎不变,而天线的带宽则有显著的提高。同时,由于加载微带天线引入欧姆损耗,天线的效率和增益相对于常规微带天线有所降低。

8)采用非线性材料基板[13,14]

采用非线性基板材料也是展宽微带天线带宽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采用铁氧体作为基板材料,其有效磁导率是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的。由实验知铁氧体基板微带天线具有多些特性。故若能得到接近理想的色散特性就有可能在几个倍频程内用一个铁氧体天线,即可以在不同频率上对应同一贴片尺寸,从而实现展宽微带天线的带宽。同时,采用铁氧体作为基板还可以减小天线尺寸,以实现天线的小型化。但是采用铁氧体由于其损耗较大,效率较低。

9)采用特殊形式

近年来,由于无线通信的发展需求,各种形状的微带贴片,例如蝶形、倒F

形[15]、三角形、L 形等,都被用来拓展天线频带。此外,采用一些特殊的馈电形式也可以展宽天线带宽。例如采用L 形探针馈电的结构形式可以明显提高微带天线的相对带宽。

(2)天线的小型化研究现状

由于个人通信系统的发展,各种通信终端天线的需求持续增加。手机、蓝牙、无线局域网等终端对天线的小型化和紧凑性有很高的要求,在这些应用中,小尺寸的天线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天线的“小型化”,同样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地讲,线天线的小型化设计问题是十分困难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当频率一定时,自由空间的波长不变,另一方面天线作为与自由空间实现能量耦合的元件,其电性能直接受到几何尺寸(电尺寸)的限制,结果是天线的方向性系数、效率、带宽和几何尺寸等构成矛盾的关系。如何协调和折衷上述关系以获得最佳天线结构,则成为宽带小型化天线设计的核心问题。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有关宽带小型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成为了天线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课题。

1) 高介电常数基板法[16,21,22,23]

通常的微带天线是一个半波辐射结构,基本的工作模式是10TM 或01TM 。对

于采用薄基片(g h λ )的矩形微带天线,其谐振频率可由下式近似得出

:

r f

式中,c 是真空中光速,L 为矩形贴片的长度,r ε是基板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由上式可以看出,天线谐振频率r f

与1/因此,对于一个固定的工作

频率,采用高介电常数基板可以有效降低天线的尺寸。

但是采用高介电常数基板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包括:①可以激起表面波,使得天线的辐射效率减小、方向图严重恶化;②很难实现阻抗匹配等。

目前,人工高磁导率材料在天线的小型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13,14,24,25,26]。高介电常数的铁氧体,能很好的实现小型化,且在较宽频带范围内频率可调,但铁氧体在微波频段损耗很大。有机高分子磁性材料在宽温度范围内电感和磁性能稳定,但损耗大、增益低。高温超导材料HTS((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及光子带隙(Photonic band-gap,PBG)有极高的表面电阻,能有效抑制表面波,减小表面损耗,解除了用较厚基片的限制,且可提高增益,减弱阵源之间的互耦,使得系统小型化、高集成度、高特性成为可能,但价格高昂不适合做产品使用。

2)加载技术

用包括导体在内的集总元件、高介电常数材料对天线加载,以及采用接地平板和利用天线周围的环境等是实现天线小型化设计的主要手段,这些技术已在天线工程特别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最为感兴趣的问题可能是将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用于天线的设计。

①无源集总元件的加载是最为直接和最为简单的加载技术,也是工程中最为普遍采用的方法。可通过在天线的适当位置接入电阻、电抗或导体来构建。由于天线长度远小于半波长时将呈现出很强的电抗性输入阻抗,加载可以对其进行补偿,改善天线中的电流分布,从而达到改变天线的谐振频率或者在同样的工作频率下降低天线的高度以及改变天线的辐射方向图等目的。但如果加载的元器件是有耗的,则将使天线的辐射效率降低。

②利用短路技术来减小天线尺寸非常常见。在微带天线上加载短路探针,通过与馈点接近的短路探针在谐振空腔中引入耦合电容以实现小型化。图3是采用短路针技术的小型化微带天线,这种情况类似折叠单极子的特性,谐振电长度得到了缩减。

图3 采用短路针技术的小型化微带天线正面和侧面图

3)曲流技术

曲流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槽技术,既可以在地板上开槽也可以在贴片上开槽。贴片上开槽主要是指在所要求设计的天线的工作频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由真空中光速的传播定理和频率的关系可知,天线的尺寸大小就随之可以确定了。天线的电长度与频率成反比,电长度越长,频率就会相应地降低,若是通过某种方法延长了电流长度,那么谐振频率就降低了,在固定天线尺寸的情况下,使天线的实际工作频率降低下,也就是说固定天线尺寸,利用开槽技术使天线工作于更低频率,从而实现了小型化的目标。研究天线的实质也就是改变其表面的电流特性。在贴片上开槽,可以延长和改变电流在贴片的传播路径,从而增加了天线的电长度,使天线体积进一步减小。地板开槽原理亦如此。据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文献[17]给出了一种同时既使用顶部贴片曲流开槽技术,又使用短路销钉加载技术所设计的天线。这样天线的小型化效果将更好。同时也可以实现宽频带。

4)附加有源网络

缩小无源天线的尺寸,会导致辐射电阻减小,效率降低,可利用有源网络的放大作用及阻抗补偿技术弥补由于天线尺寸缩小引起的指标下降。有源天线具有以下良好特性:(1)工作频带宽,利用有源网络的高输出阻抗、低输入阻抗,天线带宽高低端频比可以达到20~30。(2)增益高(可达10dB以上),方向性好。

(3)便于实现阻抗匹配。(4)易实现天线方向图,包括主波瓣方向、宽度、前后辐射比等的电控。(5)有源天线阵具有单元间弱互耦的潜在性能。但有源天线需要考虑噪声及非线性失真问题。

5)分形技术

分型理论由Manderblot在1975年提出,具有分型结构的物体一般都有比例自相似性和空间填充性的特点,应用到天线设计上可以实现天线多频段特性和尺寸缩减特性。国内外对sierpinski单极子、Koch曲线单极子、Koch贴片等分形结构的天线作了大量研究工作,证实了分形结构的天线具有良好的尺寸缩减特性,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幅度提高天线效率。文献[18]对Hilbert结构分形天线减小天线尺寸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6)采用PIF或PIL结构

平面倒F天线(PIFA)和平面倒L天线(PILA)可以看作是空气介质的微带天线。PIFA也可以看作是折叠的PILA.。PIFA和PILA具有小型、宽频带、高效率等特点,是采用厚基片、低介电常数、短路加载的典型天线,可以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近来,PIAF在无线通讯终端(如手机)上得到广泛应用。

7)左手材料

左手材料(Left handed metamaterial )是一种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同时

为负的人工周期结构材料,电场分量、磁场分量与波矢满足左手定则,在其中传播电磁波的群速度与相速度方向相反,从而呈现出许多反常的物理光学现象,如负折射效应、反常多普勒效应、完美透镜效应、反常Cherekov 辐射等。在天线设计中,特别是微带天线中,使用左手材料可以提高天线带宽,并减小天线尺寸

[20],改善天线的辐射特性。文献[19]中,设计并仿真了一种在聚四氟乙烯微带介质基片两面分别腐蚀出带状周期性排列金属杆和开口圆形谐振环(SRRs)的LHM 材料,将该材料覆盖于普通矩形微带天线上,能使微带天线的电压驻波比带宽提高约80%,增益也相应提高1.7 dB,同时天线的前向辐射增强而侧向辐射明显减弱。

8)采用分层磁性电介质实现天线的宽带化和小型化[13,14,24,25,26]

磁性电介质材料(Magnetodielectric Materials)与常用的电介质材料不同,常用的电介质材料1,1r εμ>≈,而磁性电介质材料1,1r εμ>>,所以天线的设计公式为:

d λ= 所以,使用磁性电介质材料(1,1r ε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天线尺寸,实现小型化[24,25,26]。同时减小使用高介电常数的相同尺寸天线的不利影响。过去,主要只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来实现天线的小型化,但是这种材料制作的天线会使天线的能量存储在天线的近场区域,这样还反而减小了天线的工作带宽。引入相对介电常数及相对磁导率高的人工材料,同样可以做成比相同尺寸高相对介电常数的天线减少负面影响。能减少能量的存储,进而能够增大带宽。

(3)天线智能化的研究现状

随着无线传感网以及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将更广泛地使用阵列天线,智能天线也是阵列天线的一种,它是智能无线电和天线的结合。智能天线是一种安装在基站现场的双向天线,通过一组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固定天线单元获取方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取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各个链路的方向特性。智能天线技术利用各个移动用户间信号空间特征的差异,通过阵列天线技术在同一信道上接收和发射多个移动用户信号而不发生相互干扰,使无线电频谱的利用和信号的传输更为有效。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使用智能天线可满足服务质量和网络扩容的需要。

三、天线的应用前景

天线作为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载体,其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可以应用于民用通信,如电视天线(八木天线、鱼骨天线、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移动联通基站天线等随处可见,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还可以应用于军用通信方面,如外太空探测及通信卫星、雷达、电子对抗等。早在“二战”时期,天线就已经应用于军事作战中,可见天线在军事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可以合理的预测,在21世纪天线的应用还会更加广泛,还会更加成熟。下面讨论天线在未来几十年中的应用前景。

(1) 手机天线

在移动手机里,天线直接影响了手机的可通讯能力,直接决定了手机的发射

和接收性能,甚至天线设计的好坏决定了该手机在整个市场的生存空间。在国外,品牌手机设计生产厂家普遍比较重视天线的前期研发与设计,他们多与参股与控股的形式培养一天线设计与生产研究所或专业电小天线设计公司,NOKIA在国内控制了飞创,MOTOROLA 在国内参股了加利,在这种环境下,专业的天线设计公司为大品牌的手机提供了足够的天线设计保障,也为手机天线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保障。

无线电话或手机的发明可以说是无线通信应用于民用的一个新的起点,虽然已经日渐成熟,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如近两年国内发展起来的3G,虽然在很多城市都建设了站点,但是由于价格的原因,其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所以其应用的前景还很广阔。下面简单介绍一下“3G”的概念。

“3G”( 3rd-generation)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未来的3G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WAP与web的结合是一种趋势。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所以3G手机需要较佳的天线,规格也讲究,效率要求也高,尤其要求对人体影响必须减少。过去GSM手机采用TDMA技术,随时间调变,只有8分之1有讯号;然而进入3G时代采用的CDMA技术,为连续调变,对人体的影响就比较大;因此手机天线就有较严格的要求。这就促进了手机天线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上面分析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手机天线的设计主要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1)低姿态,低剖面的天线的广泛应用。该种天线的设计形式是在普通的PIFA 天线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在更底的剖面完成的设计,该种设计思路借鉴PIFA与MONOPOLE 的优缺点,广泛应用于超薄机型以及空间比较紧的机型。高辐射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的手机天线将会是近期设计的重点,在一定的环境中,如何提高天线的抗干扰能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2) 未来手机将发展成为有更多的NOTEBOOK的特性,在很小的空间内多支天线的共存,同时UWB超宽带天线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当然UWB天线的实行市场化还需要良好的阻抗分支及匹配网络的设计。手机在近期将会把全球定位(GPS)、数字视频广播(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无线宽带(WIFI)等新技术钠入其中,增加手机的卖点。这些功能将对天线的性能有更高的要求。

3) 主动天线能够自动切换频段

目前手机天线基本上是用被动天线形式设计,微带天线有它的不足,现阶段愈是高阶的手机,支持的频段愈多,4频或5频手机就很风行;然而使用上,其实不管在哪里,都只有使用到单频而已,其它3频就是浪费,尤其对于手机愈做愈小的需求上,更可以思考是否有改善空间?事实上,若强化天线技术,这种浪费是可以改变的,友金因而投入开发主动天线技术,能够随需求切换不同的频段,届时手机天线仅需提供单频,就不需要内建4频天线模块[9]。

(2)无线传感网络(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无线传感器网络(又称“泛在网”)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发展和应用,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它是由许许多多功能相同或不同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每一个传感器节点由数据采集模块(传感器、A/D转换器)、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无线收发器)和供电模块(电池、DC/AC能量转换器)等组成。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可以涉及到人类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所有领域。基于该项技术,韩国、美国、日本诸国正在搭建他们理想中的“泛在城市”梦。2002年中国科学院率先进入该研究领域后,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如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应用传感器网络技术于上海浦东机场安防,也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在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中国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国际上的差距不大。但是在核心技术与应用方面,美国、日本、韩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很重视,近年来,国家自然基金、863、97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重大科技专项都给予了这个领域大力的支持。

由此可见,我国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还不是很发达,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发展该技术。通信模块(无线收发器)作为WSN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WSN性能的优良,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天线的性能。所以,在WSN发展的推动下,天线技术也必须得以发展和提高。这是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的新领域,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我国的天线技术也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3)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2009年0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0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09年08月07日,温家宝总理听完我国传感网发展和运用的汇报后说,“至少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心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至此物联网正式进入大众眼球。随后总理又在多个场合提及要将物联网纳入中国未来发展规划中。由此可见,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将着力于发展物联网,可见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0]。

RFID作为物联网组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也是各国的研究热点。要实现“物-物相连”就必须先发展和完成RFID技术。RFID技术中,读写器和标签都需要利用天线来实现无线通信,所以天线技术在RFID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为

了实现大范围的识别,就需要全向天线,并且有更大的增益,这也是天线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借助物联网在全世界的发展前景,天线技术也必须跟着相应的发展。简而言之,天线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四、总结

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讨论了天线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天线技术主要朝着小型化、超宽带、多频段工作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是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协调的。随着无线传感网络以及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研究,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在着力于发展无线传感网络和物联网,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的端口,自然就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林昌禄.天线工程手册.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06月

[2]GKumar,K.P.Ray. Broadband microstrip antenna. Artech House,Inc.,2003

[3]武强.圆极化、宽频带及多频组合无线通信系统微带天线[D].上海:上海

大学,2005年1月.7;21-24;26

[4]王洪权.RFID系统中的微带天线优化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年3月.14-16;26-30;50-52;54-59

[5]D.R.poddar,https://www.360docs.net/doc/616437341.html,atteljee,F.K.Chowdhury. On some broad-band microstrip resonators,IEEE Trans.onAP.,1983,(31):191-194

[6]张钧,刘克诚等,微带天线理论与工程,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

[7]T.Huynh,K.F.Lee. Single-layer single-patch wideband microstrip antenna.Electronics Letters,1995,31(16):1310-1312

[8]K-M.Luk,K.F.Lee,W.L.Tam.Circular U-slot patch with dielectric superstrate.Electronics Letters,1997,33(12):1001-1002

[9]K.L.wong,W.H.Hsu.Broadband triangular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U-shaped slot.Electronics Letters,1997,33(25):2085-2087

[10] 宋跃,焦永昌,张福顺,王乃彪. 一种新型超宽带渐变槽线天线设计.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月

[11] 王元坤,李玉权.线天线的宽频带技术.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12]Kin-Lu Wong,Compact and broadband microstrip antennas,A John Wiley & Sons,ine.,Publication,2000

[13]Hossein Mosallaei, Kamal Sarabandi.Magneto-Dielectrics in Electromagnetics:Concept and Appl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4,1558-1567

[14]Amelia Buerkle, Kamal Sarabandi. A Wide-Band, Circularly Polarized,Magneto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5,3436-3432

[15]Mingyan Fan, Zhenghe Feng, Xuexia Zhang .Dual Frequency Double-Branch Printed Inverted-F Antenna,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2002.

[16]张文海.小型化微带天线的FDTD分析与设计[D].上海:上海大学,2003年3月.2-4;27-28.

[17]Waterhouse R B,Targonski S D,Kokotoff D M.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small printed antenna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1998,46(11):1629-1633

[18]刘胤廷. RFID系统标签天线设计与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50-51

[19]曾文波,赵嘉.左手材料及其在微带天线中的应用. 广西工学院学报,2009

[20]柳青.小型化宽带化微带天线.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5-17

[21] R. K. Mongia, A. Ittipiboon, and M. Cuhaci, “Low profile 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s using a very high permittivity material,” Electron Lett., vol. 30, no. 17, pp. 1362–1363, 1994

[22] Y. Hwang, Y. P. Zhang, G. X. Zheng, and T. K. C. Lo, “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 loaded with high permittivity material,” Electron Lett., vol.31, no. 20, pp. 1710–1712, 1995

[23] J. S. Colburn and Y. Rahmat-Samii, “Patch antennas on externally perforated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substrates,”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 vol. 47, no. 12, pp. 1785–1794, 1999

[24] S. Yoon and R. W. Ziolkowski, “Bandwidth of a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on a magneto-dielectric substrate,” in IEEE Antennas Propagat. Soc. Int. Symp., Columbus, OH, Jun. 22–27, 2003, pp. 297–300

[25] ——, “Engineered meta-substrates for antenna miniaturization,” in Proc. URSI Int. Symp. Electromagn. Theory, Pisa, Italy, May 23–27,2004, pp. 191–193.

[26] K. Buell, H. Mosallaei, and K. Sara bandi, “Embedded-circuit magnetic metamaterial substrate performance for patch antennas,” in IEEE Antennas Propagat. Soc. Int. Symp.,Monterey, CA, Jun. 20–25, 2004, pp.1415–1418.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l. 物流服务的拓展 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比较成本优势的驱动,产品异地加工、装配、包装、标志、分拨、配送、销售等增值服务,也逐渐涵盖进来。 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 物流服务的过程经历了“港口到港口”、“门到门”和“货架到货架”等几个阶段,其过程在逐步延伸。由于生产企业需要实行“即时供货”和“零库存”,以加速资金和货物的周转利用,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 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交通工具、信息系统的不断创新,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也使物流业相应地扩大了自己的覆盖面。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 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著 “第三方物流”来是指为发货人(第一方)和收货人(第二方)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企业。物流服务公司在货物的实际移动链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参与者,而是代表发货人或收货人来执行。之所以强调发展第三方,主要是实现物流运营的专业化、科学化,并使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者之间建立更紧密、有效的联系。 5. 电子物流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电子物流快速发展。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子网络与外界构通,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直通的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的了解需求信息,进—步实现最优的生产模式和物流业务。这种可在线跟踪货物、在线规划物流线路、在线实施物流调度及货运检查的电子物流,是21世纪物流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 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1.接受新概念的认识不统一 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一些部门单位习惯从局部角度考虑问题,难于接

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李庆娅李晰唐鸿燊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款差分微带超宽带天线,通过改变馈线和尺寸和接地板上缝隙的半径,优化了天线的性能,所实现的天线带宽为11.5 GHz,且有较好的辐射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两贴片上对称地开槽,得到了在5 GHz处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 关键词:超宽带天线;差分天线;带阻特性 Research and Design of Ultra-wideband Microstrip Antenna Li Qing-Ya, Li Xi, Tang Hong-She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differential microstrip ultra-wideband antenna is designed. It is optimized by changing dimensions of feeding line and radius of slot in the ground.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y bands of antenna is 11.5 GHz. Also, it has goo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is, by etching the slot in the patch symmetrically, the ultra-wideband antenna with band-notch characteristics at 5 GHz is achieved. Key word s: Ultra-wideband antenna; differential antenna; band-notch characteristics 1 引言 近几年,随着超宽带(UWB)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应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天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天线尺寸小、剖面低、价格便宜,易于加工并可集成到无线电设备内部,同时,还要求天线阻抗带宽足够宽,以便覆盖整个UWB频段。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定UWB信号的频段为3.1 GHz-10.6 GHz。这个通信频段中还存在划分给其他通信系统的频段,如5.15 GHz到5.35 GHz的IEEE802.11a 和5.75 GHz到5.85 GHz的Hiper-LAN/2。 在接地板上开缝是实现超宽带天线的方法之一,常见的缝隙形状如倒锥形[1]、矩形、半圆形、梯形[2]等。文献[2]中仿真优化并制作了一个小型化超宽带微带天线,在整个工作频段2.15-13.47 GHz内,该天线的回波损耗均在-10 dB以下,增益基本稳定在3~6 dB之间,并具有比较稳定的辐射特性。在超宽带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在辐射贴片上开槽实现带阻特性,槽的形状有L形[3]、矩形[4]、E形[5]等,文献[5]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双阻带特性的超宽带天线,制作出实物并验证了天线的超宽带和陷波特性,即在中心频率3.75 GHz和5.5 GHz附近的频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陷波特性。 本文首先设计了超宽带天线,研究了天线的回波损耗S11和辐射特性与天线环形接地板尺寸的关系,改善了天线的带宽。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贴片和微带线的尺寸。并利用折合形开槽技术在贴片上开槽,有效实现阻带。 2 天线设计 本文设计天线结构如图1所示。图1(a)中天线的辐射贴片,位于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图1(b)是刻蚀了圆形缝隙的地,位于介质基板的下表面;天线采用介质为RogerS RT/duroid 6006,相对介电常数为6.15,厚为0.5mm的介质基板,尺寸为29.6 mm×33.6 mm;馈电部分为50欧的微带线。

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概述

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概述物流是什么?我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的定义是:物流( Logistics )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物流各个基本功能,需要现代的各种物流技术提供支持。现代物流技术是指在现代物流活动中把商品进行移送和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它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又包含基础设施、机械技术、材料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软技术包括规划技术、运用技术、评价技术等。在各个子技术中又还可以分为更具体的仓库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材料技术等等。目前发展较快的技术有:运输、仓储、搬运、包装、集装单元化、物流信息技术等等。本文将就现代物流技术中比较重要的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运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本书中专指“物” 的载运及输送。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 进行空间位移。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较大范围的活动,而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目前国内外主要运用的运输技术有:智能运输系统(IT S)、重型载货汽车技术、 GPS与 GIS等等。 1、智能运输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智能运输系统技术是交通运输领域内为“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而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首先开始研究的,紧接着欧洲和日本也相继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已基本趋于成熟。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有相当的规模。我国是在2 0世纪9 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对智能运输系统技术进行研究的,现已在全国许多地方 相继开始推广应用,有的(如北京)已初步取得了成效。根据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智能运输系统主要是由交通控制中心系统、车载系统、外场设备系统以及远程访问系统组成的,并且各系统都包含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都能通过通信系统进行有关信息的传输。中心系统中关于道路交通的几个子系统包括:交通管理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系统。 2、重型载货汽车产品技术进展 近几年,世界发达国家各商用车制造商纷纷投巨资研制新一代产品,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最大

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

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 摘要:自物流概念产生以来,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叙述了国内外几大处于物流发展前沿国家的物流发展概况。并且全面指出了当今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具体趋势及方向。 关键词:物流产业;物流趋势;物流发展 1 世界各国物流业的发展概况 (1)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代理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BIM,CISCO 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日本。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 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3年);④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目前,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欧洲。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②综合物流阶段(70年代);③供应链物流阶段(80年代);④全球物流阶段(90年代);⑤电子物流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 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认为物流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

一种超宽带天线的设计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超宽带天线广泛应用于如电视、调频广播、遥测技术、宇航和卫星通信等领域中。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使此类天线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的研究焦点。 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两种类型的超宽带天线,一种是带两个对称臂的矩形平面单极子天线,另一种是弯折结构的平面单极子天线。 所研究的第一种天线实现了在工作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都在-10dB以下,基本满足了超宽带通信的要求,天线的工作频带是 2.7-9GHz。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曲线产生两个低峰值,特别适合于双频带通信使用。文中研究了通过改变切口尺寸、介质损耗对低峰值频率位置的影响关系,还讨论了端口大小对仿真准确度的影响,得到系列结论。 所研究的第二种天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超宽带天线,天线结构简单,易于构建,小尺寸、低剖面,能够在回波损耗小于-10dB条件下有效地工作在2.8~9.5GHz的频率范围。 天线采用热转印法自制了实验模型,并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曲线,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构基本吻合。 两种天线的研究还包含了增益和方向图等,从而对天线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 超宽带天线;单极子天线;有限元法;电磁仿真;热转印法

Abstract UWB antenna is widely used in television, FM radio, telemetry, aerospace 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fields. In particular, with the rise of ultra-wide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making such antenn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field. This paper studies two types of ultra-wideband antenna, one is a symmetric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with two symmetrical rectangular incision, the other is bent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structure. The first designed antenna can satisfy the demand of UWB communication that the Return Loss of the antenna in the scope of working frequency, which is between 2.7-9GHz, is below -10dB. Return loss vs. frequency curves generated two low peaks, which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dual-band communications. A study of the incision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the low dielectric loss peak frequency pos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size also discussed the impact on simulation accuracy, get series conclusion.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antenna to achieve a truly ultra-wideband antenna, the antenna structure is simple, easy to build, small size, low profile, can be less than-10dB return los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work in the 2.8 ~ 9.5GHz frequency range. Antenna made by heat transfer method of the experimental model, and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by measuring the return loss versus frequency curve,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simulation of structure of the basic agreement.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technology The study also includes two antenna gain and pattern, etc., and thu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ntenna performance. Key words: UWB antenna; monopole antenna; finite element method;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 国外物流业配送发展概况 1)美国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 (2)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销渠道发达。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第四,合作型物流配送。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关系还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的国际化延伸到国外。第五,政府规划在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3)欧洲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欧洲诸国,尤其是德国,物流配送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以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活动。德国的物流配送产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兴起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10年来,德国的物流配送己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走遍德国,可以说德国的物流配送已经形成了以最终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化交通和高科技信息网络为桥梁,以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为枢纽的完备的运行系统。在总结德国零售业发展的经验时可以看出德国是十分重视按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特点来规划配送中心的,往往是在建店的同时就考虑到了配送中心的建设布局。 笔者分析,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有:

超宽带天线设计与研究详解

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中文摘要 近几年来,超宽带天线的研究已经成为热潮。本文的思想也是研究小型化超宽带平板天线,让其在生活中的硬件设计产品中满足超宽带天线的技术需要。因为超宽带天线在WiMAX和WLAN的窄带系统和装载切口天线设计结构上产生的影响。实现WiMAX和WLAN频带的双凹槽在超宽带天线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使用HFSS软件进行天线结构的仿真优化。主要利用了HFSS软件仿真和天线结构的优化设计过程。我们针对其超宽带天线的性能参数,相应的提升平面单极子天线的基础研究。传统平面单极子天线与狭槽,狭槽装载方法的横截面,提出了几种平面单极子天线从频域和时域研究,从而从单极子天线的相关性能参数出发,研究平面单极子天线在频率范围为3.1GHZ-11GHZ,使超宽带天线能够达到市场对硬件方面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平面单极子天线;超宽带;HFSS仿真 I

Research and design of ultra-wideband anten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ultra-wideband antenna has become a boom. Thought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ultra-wideband planar antenna miniaturization, let the life in the hardware design of the product satisfy the need of ultra-wideband antenna. Because of ultra-wideband antenna in WLAN and WiMAX narrowband systems and the impact loading of incision on the antenna design. Both WiMAX and WLAN band grooves in the ultra-wideband antenna structure design. In the design process is mainly using HFSS software for simulation of antenna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ainly using HFSS software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antenna structure design process. We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of ultra-wideband antenna parameters, the corresponding increase of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of basic research. Traditional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and the slot, slot loading method of cross section,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from frequency domain and time domain research, thus starting from the relate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monopole antenna, the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3.1 GHZ - 11 GHZ, the ultra-wideband antenna can meet the market demand for hardware applications. Key words: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Ultra-Wideband; HFSS simulation 目录 I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 及趋势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l. 物流服务的拓展;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着5. 电子物流发展;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2仓储设施明显落后,大量老旧仓库效率低下,分布不合理。3. 物流技术装备落后内陆地区现代化的集装、散装运输发展速度太慢,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4. 物流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体制上存在部门、行业条块分割,市场发育滞后,国内物流企业多处于散和弱的状况,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四、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 物流范围扩大,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2. 物流服务向优质化、全球化发展3.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电子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是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用于物流配送数据流转处理。二是条形码(BAR--CODING)系统,用于仓储库存控制。三是卫星定位系统(GPS),用于物流配送流程监控。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l. 物流服务的拓展;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着5. 电子物流发展;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2仓储设施明显落后,大量老旧仓库效率低下,分布不合理。3. 物流技术装备落后内陆地区现代化的集装、散装运输发展速度太慢,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4. 物流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体制上存在部门、行业条块分割,市场发育滞后,国内物流企业多处于散和弱的状况,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四、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 物流范围扩大,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2. 物流服务向优质化、全球化发展3.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电子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是电子

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复习课程

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

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 摘要:自物流概念产生以来,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叙述了国内外几大处于物流发展前沿国家的物流发展概况。并且全面指出了当今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具体趋势及方向。 关键词:物流产业;物流趋势;物流发展 1 世界各国物流业的发展概况 (1)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代理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BIM,CISCO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

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日本。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3年);④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目前,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欧洲。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②

国内外物流成本研究现 wc

国内外物流成本研究现状 一、国外物流成本研究现状 国外物流行业的发展要领先我国20 年有余,美国物流行业兴起于 20 世纪60 年代,当时正值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我国的物流业在改革开放后才兴起。美国的一些专家发现,随着 GDP 的增长物流成本逐渐上升,对物流成本的高度重视,源于物流成本在 GDP 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人们逐渐认识到,物流逐步发展和延伸的过程,意味着其成本范畴也相应随之进步发展。人们只有不断地对其深入研究,才可以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改进和提高来促进物流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在国外,研究物流成本是建立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基础之上。国外物流成本研究实用性、针对性比较强。从研究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从战略角度研究物流成本,一部分是从提高成本效用角度研究物流成本。(例如,基于某种条件下的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企业去留配送系统优化、运输策略路径选择等,主要是通过对某一问题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从实证研究角度对其论证说明。) 1.供应商选择策略中的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 价格、质量和产品交付是影响供应商选择策略的重要准则,他们认为线性规划方法可以成为供应商选择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一思路的影响下,从实证角度将数学规划方法应用于供应商的选择。将一个单目标混合型整数规划模型应用于某大型制造企业,以优化面向供应商群体的订单分配及物料获取过程;提出了一个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在考虑供应商能力、该模型在考虑供应商能力、最大订单量、最小订单量、顾客需求,及区域布局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总折扣价格的最小化;提出了一个非线性的混合型整数目标规划模型用以解决供应商选择问题。他们在模型中考虑了价格、质量、产品交付和服务等因素,所有的准则均作为目标;在多品类、多供应商、资源限制和数量折扣的条件下,应用拉格朗日放松法开发了一个非线性规划和启发式过程模型用于供应商的选择。该模型目标是实现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订单成本的最小化;开发了一个决策支持系统,用于减少供应商数量和对供应商的商业伙伴数量进行管理。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86745

可编辑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l. 物流服务的拓展;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著5. 电子物流发展;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2仓储设施明显落后,大量老旧仓库效率低下,分布不合理。3. 物流技术装备落后内陆地区现代化的集装、散装运输发展速度太慢,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4. 物流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体制上存在部门、行业条块分割,市场发育滞后,国内物流企业多处于散和弱的状况,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四、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 物流范围扩大,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2. 物流服务向优质化、全球化发展3.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电子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是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用于物流配送数据流转处理。二是条形码(BAR--CODING)系统,用于仓储库存控制。三是卫星定位系统(GPS),用于物流配送流程监控。 ---------------------------------------------------------

国内外物流现状及发展前景

国内外物流现状及前景 国内物流现状: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 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 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 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国内物流发展前景: 1.总量持续增长与结构加快调整; 2.产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 3.物流企业细分化与个性化; 4.物流市场竞争加剧、经营风险加大; 5.区域物流转移与集聚; 6.物流基础设施加紧建设与协调分流; 7.物流与金融配套服务; 8.国际物流“双向发展”; 9.低碳经济“倒逼”绿色物流发展; 10.物流政策激励与规范相结合; 二、国外物流发展现状与前景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l. 物流服务的拓展 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比较成本优势的驱动,产品异地加工、装配、包装、标志、分拨、配送、销售等增值服务,也逐渐涵盖进来。 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 物流服务的过程经历了“港口到港口”、“门到门”和“货架到货架”等几个阶段,其过程在逐步延伸。由于生产企业需要实行“即时供货”和“零库存”,以加速资金和货物的周转利用,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 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交通工具、信息系统的不断创新,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也使物流业相应地扩大了自己的覆盖面。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

国内外物流技术与系统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国内外物流技术与系统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1 世界物流技术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装备还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国际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设备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探测技术、激光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编码认址技术、RFID 识别技术、PLC 控制技术、无接触式供电技术等光机电信息一体化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速度和定位精度,目前正朝着大型化、节能化、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等方向发展。今后,对物流技术与装备的需求将更倾向于先进物流装备和物流技术集成化的物流系统。 在制造商方面,全球有超过1000家的物流装备厂商活跃在物料装备的制造及服务领域,但能够提供物流系统集成服务的供应商还不多,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物流系统集成商只有数十家其中大多为欧洲与日本的企业,如德国的圣菲尔、德马泰克、日本的大福、村田、荷兰的范德兰德等是世界领头羊,跟随其后还有Swisslog、Mecalux、Legris等企业。 在物流软件方面,国际物流软件市场规模在2009年达到62亿美元左右。全球前五大物流软件企业分别是SAP、Oracle、JDA Software、Redprairie和Manhattan Associates。其中,SAP的销售收入达到8.2亿美元,业务范围涵盖SCP、WMS、MES和TMS;Oracle的销售收入为7.15亿美元,业务范围与SAP大致相当;JDA 侧重于SCP和TMS;Redprairie侧重WMS、MES和TMS。而排名第五的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Manhattan的业务范围包括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分布式订单管理、逆向物流管理和贸易伙伴管理应用软件,以及无线射频标识(RFID)、绩效管理和事件管理等,销售收入近2.5亿美元。 在市场方面,自2005年以来,世界物流技术与装备业市场表现活跃,欧洲是需求增长最迅速的区域,世界其他各国的形势也比较乐观。同时,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对物流配送及现代仓储系统的需求增长,进而推动了物流系统需求和解决方案需求的快速增长。 2 我国物流设备发展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物流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各种物流运输设备数量迅速增长,技术性能日趋现代化,集装箱运输得到了快速发展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先进的物流设备系统不断涌现,我国已具备开发研制大型装卸设备和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能力。总体而言,我国物流设备的发展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设备总体数量迅速增加。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很快,受到各级

超宽带天线设计及其阵列研究概要

超宽带天线设计及其阵列研究 超宽带(UWB)技术是目前短距离高速无线通信系统实现的有力竞争方案,天线作为超宽带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好坏会直接影响通信质量。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设计出可用于3.1~10.6GHz超宽带无线通信的超宽带天线,同时对超宽带天线阵的时域特性进行基本的研究。本文首先提炼出了衡量超宽带天线性能的参数,总结了超宽带天线时域特性研究的两种方法:频域传输函数法和时域直接测量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和研究满足通信要求的超宽带天线。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在天线设计方面,将传统火山烟雾形天线的立体结构转化为平面结构,设计和研究了印刷火山烟雾形(volcano smoke)平面单极子超宽带天线;采用开槽、地板上加“L形”枝节以及加寄生单元三种方法,对微带馈电圆缝隙超宽带天线进行阻带特性的设计;改进了微带馈电圆缝隙超宽带天线的阻抗带宽,扩展了天线的应用范围;针对U形臂双面印刷偶极子超宽带天线的结构,在天线上加入“L形”枝节设计阻带特性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中采用电磁仿真软件CST 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天线进行设计和研究,除了研究天线的阻抗带宽、方向图和增益等基本参数外,还对天线的传输函数和时域特性进行研究,以探讨天线在超宽带系统中应用的特殊要求。在超宽带天线阵列的研究方面,从理论上建立了超宽带天线阵时域基本模型,提出了天线阵要实现指定波束指向设计时的一个重要参数,即总时延。研究了均匀直线阵和均匀圆形阵在等幅同相馈电时的时域特性,为实际中超宽带天线阵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设计的超宽带天线均采用平面印刷结构,天线的体积小、易于和系统集成。本文所做工作,对丰富超宽带天线理论和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无线电物理; 超宽带天线; 单极子; 火山烟雾形 天线; 圆缝隙天线; 阻带特性; 时域特性; 偶极子; 天线阵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张金生;高国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