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间建筑的通风与防排烟设计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中如何能布置暖通防排烟井、风井

高层建筑中如何能布置暖通防排烟井、风井

高层建筑中,和暖通专业相关的井道包括:1、排烟井:除了高层住宅以外,一般高层的公共建筑中如果无法进行自然通风,就必须设置排烟井,排烟井一般应该上下对齐,排烟井面积按以下考虑:a) 办公、酒店建筑的走道排烟,大概需要0.6~0.7平方米的井道;b) 商业建筑的排烟,则排烟井需要1.5平方米左右;c) 地下车库的排烟,排烟井的面积约为所负担的排烟区域面积的2‰以上井道可以合用,合用井道的面积以最大值为基准。

2、补风井:对于进行机械排烟的场所,如果没有与室外直接相通的窗户、门(不包含防火门)、车道等,必须设置补风井,地下二层的车库必须设置补风井,补风井的面积等同于为这一区域服务的排烟井面积的2倍。

3、正压送风井:对于楼梯间、电梯前室等需要按照规范设置正压送风井,楼梯间的正压送风井一般不小于1.2平方米,电梯前室的正压送风井一般不小于0.8平方米,需要注意的是,地下室的楼梯间和地上部分的楼梯间是完全被防火门分隔开的,因此地下室的楼梯间的正压送风井需要单独考虑,按照上海地区的规范,当地下不超过三层,并且地下最低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米,首层有直接开向室外的门或者有不小于1.2平方米的可开启外窗时可以不设置正压送风系统,如果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则必须设置不小于1.2平方米的正压送风井,此时如果正压送风机只能放在顶层,则楼梯间内正压送风井就要至少1.8平方米。

4、新风井:高层公共建筑中,如果无法每层吸入新风,就需要设置新风井,新风井面积与其服务区域面积相关,办公酒店建筑,其比值约为万分之六,商业建筑,其比值约为千分之一,如果新风井为多个区域服务,应对其面积进行累加。

5、排风井:高层公共建筑中,如果无法每层水平排出废气(包括卫生间、茶水间、吸烟室的排出物)就需要排风井,排风井面积约为新风井面积的80%1,新风量:人口×卫生标准新风量,重点(人数=密度×面积,面积是根据使用面积统计,而非建筑面积,密度一般为1人/2平米);2,排风量:一般为新风量的70%~80%,还有一种算法是室内压差法,两种计算后综合一下;3,排烟风量:最大60000,按最大防烟分区×120,一般为提升层高,设双速风机,排烟兼排风;4,消防补风:一般兼用新风井,补风量为排烟风量的5~10%排和送是对立的,一般井位设计也是相对的2,排烟排风可共用风井,补风新风共用风井(保证面积足够),如果房间人数已知,新风量按照30m³/人计算;对消防排烟系统和补风量按照排烟量的80%左右计算。

关于大空间建筑防排烟系统性能化设计模块的分析

关于大空间建筑防排烟系统性能化设计模块的分析
防排 烟 系统 ; 性 能化 设计
l排 烟方 式 及其 排 烟量模 块 的优 化 2 . 1为 了提 升烟 控 系统 排 烟 效 果 , 展 开验 证 模 块 的优 化 是 必 要 1 . 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 ,一系列的空间建筑体系不断健 的 , 通过 对 其 性 能 化模 块 的积极 设 计 , 保 证 设 计 系 统 的有 效 评 估 及 全, 满 足 了社 会对 于 高性 能 的 建筑 结 构 的应 用 需要 。从 建筑 物 的功 其 验 证 , 这 需 要 进行 多 种 建 筑 烟气 控 制 系 统 的积 极 验 证 , 进行数值 能分 区来看 , 所谓的大空 间建筑其应用体系更加的复杂 , 这体现在 模 拟 计算 、 现 场热 烟 测试 进行 验 证方 法 的开 展 。 在 该 环节 中 , 数值 模 其 消 防 设计 程序 、 火灾 防控 程 序 中 , 这 些模 块 与普 通 建 筑 的 应 用存 拟计算是 比较常见的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案 , 其应用范围是 比较 在 巨大 的差 异 。在这 些 环 节应 用 过 程 中 , 如果 再进 行 普 通建 筑 物 消 广泛 的 , 其 可 以通 过有 效 的评 估 , 进 行 建筑 物 内部 火 灾 场景 烟气 蔓 防设 计 理念 的应 用 , 就难 免 影 响 了大 空 间建 筑 物正 常 消 防设 计 环 节 延 的控制 。以考 察烟 气 控制 系 统是 否 能 达 到建 筑 的安 全 性 能指 标 。 的正常开展 , 从而导致大量 的浪费 , 不利于正常使用功能的开展 。 这 由于方便 开 展 、 无 需 耗 费试 验 成本 、 重 复 性好 , 数值 模 拟计 算 得 到 了 些年来不断 出现 的大空间建筑火灾都 给人们上 了一堂堂教训课程 。 广泛应用 。但是受数学物理模型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 , 数值模 拟 这就需要进行正确的建筑防火设计环节的开展 , 要建立在 良好 的火 计算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流动传热数学物理模 型的准确性 问题 , 许 灾应用规范上 , 针对消防建筑消 防系统的设计需要 , 展开一系列的 多流动 、 传热控制方程都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获得的, 它与实际火 设 计 方 案 的应 用 , 保 证 性 能 化建 筑 物 防 火设 计 模 块 的 正 常 , 进 行 火 灾中的气体流动存在较大误差 。 灾性能的有效分析 , 打破规 范条款的局限和约束 , 对建筑 的消防系 2 . 2在 烟 气控 制 系统 优 化模 块 中 , 有 些 系统 无法 进 行 现场 试 验 , 统进 行 设计 。 性 能化 建 筑 防火 设计 对建 筑 物 防火 安全 的 要求 与处 方 这 就需 要进 行 经 济性 的模 型试 验 模块 的开 展 , 以 保证 其 评估 环 节 及 式设 计 规范 的要 求 在 整体 上 是一 致 的 , 但 在很 多 方 面 又弥 补 了处 方 其 验证 环 节 的正 常开 展 。在模 型 试 验方 法 应用 过 程 中 , 要 针对 其 相 似原理 , 展 开 烟气 流动 试 验 测试 的开 展 , 保 证 一 系列 的试 验 结 果 的 式设 计 规 范 的不 足 。 在 排 烟方 式选 择 过程 中 , 很 多建 筑 物 都选 择 其 排 烟方 式 的灵 活 推广优化 , 实现建筑烟气控制系统 的严控体系的健全 , 这就需要进 所 以其结果与实际建筑 中的现象会存在一 性, 因此进行机械排炯方式 的应用 , 随着大空间建筑规模 的应用, 该 行模型试验方法的优化 。 种类型的建筑功能对于其排烟方式有 了更高的要求 , 需要其具备 良 定 的差距 。现场热烟测试是直接在建筑现场进行火灾试验 , 考察烟 好 的排烟适应性 。比如某些建筑 由于功能的特殊要求 , 不能在建筑 气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它是评估建筑烟气控制系统效果最直接、 最 中安 装 排 炯风 机 和 管道 等 设施 ,此 时可 以考 虑 采用 自然 排 烟 方式 ; 令人 信服 的方法 。在 我 国 , 已开始 利 用现 场 热 烟测 试 手段 对 烟 气 控 而对 于不宜在建筑外表进行开 口的建筑, 则可考虑采用机械排烟方 制 系统 进 行 验 证 和评 估 , 但 尚未 形 成共 识 , 也 没有 制 定 相 关 的 测 试 式。 规 范和标 准 。 1 . 2在 大 空 间建 筑 物排 烟方 式 选择 过 程 中 ,如果 仅 是进 行机 械 在大空间建筑防排烟系统性能优化过程中, 要按照一定 的步骤 化 的排 烟 模 块 应 用 , 就 可 能 导致 建 筑 物 的 正 常功 能 的应 用 , 这 就 需 展开积极分析 , 实现排烟方式的优化 , 保证排烟量的控制 , 从 而切实 要相关人 员针对特殊建筑物 的排烟 口位置 、 管道布置 、 排烟量等环 提升严控系统排烟的应用效果 , 保证大空间建筑防排烟系统性能的 节展 开 优化 , 进 行 排炯 效 率 的优 化 。 在 该模 块 中 , 如果 进 行 自然排 烟 优化, 方便建筑防排烟系统 的有效设计 , 这需要根据建筑功能特点、 方 式 的选 择 , 就需 要 保 证 自然排 烟 系统 的 优 化 , 进 行 烟 气 的流 动性 可 燃 物的 分布 情况 、 补 气 条件 等 展 开分 析 , 进行 综合 性 的 考虑 , 以提 的 轮作 , 考 虑 到排 烟 环境 中的外 界 因 素 的影 响 , 比如外 界 的风 力 、 天 升 其应 用 效益 。 气 状况 等 , 满 足大 空 间建 筑 物 的排 烟需 要 。 比如 分 析 烟 气从 最 不利 3结束 语 起 火位 置 流 动 至排 烟 口处 的温 度 是 否足 以使 烟气 能 从 排 烟 口流 出; 防排烟系统应用模块的开展, 离不开验证程序及其性能化设计 设 置 自然 排烟 口时 ,为 避免 环 境 风对 自然 排烟 效 率 的 降低 作 用 , 应 程 序 的 协 调 , 这 需要 引起 相 关 人 员 的重 视 , 做 好 当下 的 防 排 烟 系统 尽 量将 排 烟 口布 置在 侧 风 面或 背 风 面 , 自然补 气 口布置 在 迎 风 面 , 验 证 工作 , 确 保 下序 工作 结 构 的协 调 , 做 好相 关 评估 验 证 工作 , 数 值 或 在进 行 排烟 时 根据 风 向选 择 建 筑 背风 面 和侧 风面 的排 烟 口 , 迎 风 模 拟计 算 、模 型试 验 和 现 场 的热 烟测 试 是 常 采 用 的 评 估 和 验证 方 面 的 自然 补气 E l 打开 , 而迎 风 面 的排 烟 口 、 背 风 面 和侧 风 面 的 自然 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 应尽量开展实地场所的热烟测试, 这是检 补气 口关闭等 ; 同时 , 也需避免 自然排烟 口附近可能 出现的吸穿效 验防排烟系统有效性最直接、 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参考 文献 应。 1 . 3 在 防 排 烟 系 统设 置过 程 中 ,排 烟 量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应 用 模 f 1 1 霍然 , 袁宏永. 性能化建 筑防火分析与设计f M】 .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 块, 展 开 良好 的消 防 性 能 优 化是 必 要 的 , 从 而 满 足 现 阶段 的 防排 烟 出 版 社 . 2 0 0 3 . 系统 排 烟 量 的应 用 需要 , 进 行安 全 目标 的 积极 设 置 , 从 而进 行 建 筑 f 2 ] 昊启鸿 , 肖学锋. 论 发展我 国以性能 为基础的建筑防火技 术法规 防 排 烟性 能 的优 化 。 体系 消防科 学 与技 术 , 1 9 9 9 , 2 ( 1 ) : 5 — 7 . 建 筑 发 生 火 灾 时 的烟 气 产 生 速率 应 以建 筑 的 结 构 和 功 能特 点 f 3 1 倪 照 鹏. 国外 以性 能 为基 础 的 建 筑防 火规 范研 究综 述 U 1 . 消防技 术 为基础 , 对 建 筑 内可燃 物 的分 布 进 行分 析 , 设 计 可 能 发 生 的 火 灾 场 与产 品信 息 , 2 O O l , l O ( 1 ) : 2 3 — 2 5 . 景, 再 对 火源 规模 、 功 率 和 烟气 产生 量进 行 估算 。 在建 筑 物 火灾 发生 环 节 中 ,要 实现 对 火 灾应 用 规则 的分 析 , 其 与 燃 烧物 的数 量 、 燃 烧 的性 质 等 密切 相 关 的 。特 别是 公 用建 筑 的应 用, 其 存 在一 系 列 的可 燃物 质 , 比如 装修 材 料 、 商 场 家具 等 都是 比较 常见 的 建筑 物 可燃 物 。 这 就 需要 根 据可 燃 物 的性 质展 开火 灾 火源 情 况 的深 入应 用 。进 行 可燃 物 的 热值 及其 燃 烧 增 长方 式 的 应用 , 进 行 火 灾规模的有效�

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说明

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说明

设计与施工说明(一)一。

工程概况:1、本项目位于三亚海棠湾B位10号地,建筑面积108279。

15平方米。

主要分为主体酒店、酒店别墅区及可售别墅区。

2、本设计内容包括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本次设计范围为酒店地下室后勤区及主楼部分后勤区。

二、主要设计依据: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4、《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006).5、建筑条件图6,甲方对设计提出的有关文件。

三、室外空调设计参数:1、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5。

1°C,湿球温度:28.1°C。

2、夏季风速为.2.6m/s.3、夏季大气压力:100。

34KPa。

4、冬季不采暖.四、室内通风空调设计参数:1、室内空调系统设计参数见附表一.2、通风换气次数3、冷源系统:a) 空调冷冻水供回水温度:7~12℃。

注:(改为6~12℃。

)b) 空调冷却水供回水温度:32~37℃。

4.排烟量:房间和走道机械排烟量按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立方米计算。

五、空调冷源设计:1.本项目空调计算总冷负荷为6988KW后2.冷冻站设在后勤区负二层,选用3台600RT的水冷式离心机组及1台200RT螺杆式冷水机组。

提供7~12管冷冻水。

机组采用环保型冷媒,如R134a。

冷水机组采用定频式,冷冻水泵及冷却水泵采用变频式。

3.冷却塔放置在室外地坪上。

提供32~37°C冷却水.4.酒店别墅区及可售别墅区采用一拖多联式小型中央空调空调机组。

室外机放置于室外地坪上。

详见别墅部分设计图纸.六、空调水管系统设计:1.本工程采用一次泵变频供水系统;整个项目供水分为二个回路:主楼回路及后勤区回路;每个区集水器回路供水干管上安装热量表,计量各回路的冷量消耗。

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探讨

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探讨

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探讨摘要:通过《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探讨了地下地下车库机械通风与排烟系统的关系,列举了地下车库机械送风与消防排烟的设计方式,地下车库机械排风量计算方法及设计中注意事项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防排烟设计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设计依据1997年10月5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建设部联合发布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并宣布于1998年5月1日起实施。

此规范中有的规定足以改变设计人员对地下车库排烟设计的习惯思路,既可使设计大大简化,又可使车库日常排风和火灾排烟简单地合二为一。

二、地下车库机械通风与排烟系统的关系1、地下停车场通常是一种半封闭或封闭的大空间建,由此,要同时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和送风系统(自然补风或机械送风),或机械排风系统兼排烟系统和送风系统。

2、关于气流组织,建议下部排出2/3风量,上部排出1/3风量,排风口布置要均匀,尽可能靠近车尾部,应使在任何地方的烟雾都不能聚集不散。

3、地下停车场的通风排烟系统应独立设置,不应与上层通风或空调系统混为一个系统。

4、送风方式通常有两种方式,即自然补风和机械送风。

对于南方地区的地下1层停车场,从节能和降低初投资角度看,应尽量利用车道自然补风方式。

车道补风要注意车道进口速度,一般应小于0.5 m/s,以保证汽车进出车道不受影响。

对于严寒地区,一定要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在冬季要送热风,其送风系统要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这是严寒地区地下停车场送风系统中很重要的问题,应引起设计者的充分注意。

5、于严寒地区的地下停车场通风设计,应充分考虑排风的热回收问题。

另外,在条件许可时,可考虑利用地面上的商场、开敞式办公室等公共建筑的空调排风作为地下停车场的补风系统。

6、严寒地区的地下停车场的进出口处应设置大门空气幕,并应注意大门空气幕的防冻问题。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高楼大厦在为人们提供更多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问题,其中防、排烟设计至关重要。

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相较于普通建筑大大增加。

首先,人员密集,疏散困难。

一旦发生火灾,众多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安全撤离,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其次,火势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中的竖向通道,如楼梯间、电梯井等,会形成“烟囱效应”,加速火势和烟雾的上升和扩散。

再者,消防救援难度大。

消防车的登高能力有限,难以直接对高层进行灭火和救援。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防、排烟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防烟设计的目的是防止烟雾进入安全区域,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排烟设计则是将火灾产生的烟雾及时排出建筑物,降低烟雾浓度,减少其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防烟设计主要包括设置防烟楼梯间、前室和避难层等。

防烟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并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加压送风系统能够保证楼梯间内维持一定的正压,防止烟雾侵入。

前室,特别是消防电梯前室,也应具备良好的防烟性能。

通常会设置加压送风设施,以保证前室在火灾时处于无烟状态。

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门为人员提供暂时避难的场所,其防烟要求更为严格,必须具备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和良好的密封性能。

排烟设计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方式。

自然排烟是利用建筑物的外窗、阳台等开口进行排烟。

但自然排烟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如风向、风速等,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有效排烟。

机械排烟则是通过设置排烟风机、排烟管道等设备来排出烟雾。

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排烟量、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等因素。

排烟量应根据建筑物的面积、高度、火灾危险性等进行计算确定。

排烟口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或靠近顶部的位置,以便于烟雾的排出。

在实际的防、排烟设计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风道的布置应尽量简洁,减少阻力和漏风。

防火阀的设置要合理,能够在火灾时及时关闭,阻止火势和烟雾的蔓延。

大空间防排烟系统实践

大空间防排烟系统实践

大空间防排烟系统实践摘要:北京汽车产业研发基地是一个大型综合性建筑,在南北楼各有一个中庭,面积均超出了规范规定的最大防火分区面积,且为高大建筑空间,两个区域完成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后,进行了消防性能化设计分析与评估,并在项目施工完毕后进行了热烟测试试验。

通过设计、消防性能化分析与评估、测试等一系列的工作,完成了本项目的消防验收工作。

关键词:防排烟消防性能化热烟测试中图分类号: j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项目概况北京汽车产业研发基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汽车城,包括各类试验室、办公室、造型中心、公寓楼及部分配套服务设施的大型综合性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74310㎡。

建筑防火设计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同时对于超出规范部分及规范未涵盖部分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其中有两个区域对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消防性能化分析论证及测试。

二、大空间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是把烟气控制在安全高度范围以内,并通过烟气分析计算结合人员疏散得出当研发基地起火后的人员安全性,保证烟气层保持在安全的高度。

本项目中,第一个进行防排烟系统消防性能化设计的是ⅰ段首层中庭,为七层通高的大厅,三层至六层的两翼各层有部分区域与该大厅相通。

各层累计防火分区面积11526㎡。

采用顶层机械排烟、首层外门自然补风的方式。

排烟口设置于7层楼板处,排烟量为40万m&sup3;/h。

另外一个进行性能化设计的区域为ⅱ段四层中庭,是一个4层通高的大厅。

各层累计防火分区总面积6238㎡。

采用机械排烟、机械补风的方式。

排烟口设置于七层楼板处,排烟量为16万m&sup3;/h。

补风口设置于四层吊顶及五层地板标高位置。

ⅱ段四层敞开空间与周边采用挡烟垂壁进行分隔。

两个中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烟感、温感、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器和大空间智能红外自动寻的消防水炮系统自配的红外探测器,火灾报警后,消防中控室可通过现场模块实现自动控制,也可在联动控制台上通过硬线手动控制,实现对火灾应急广播报警、防排烟系统、正压送风系统、机械补风系统、卷帘门、挡烟垂壁、防火门、电梯、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红外自动寻的消防水炮系统进行监视及控制。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篇一:防排烟设计规范防排烟设计规范(09年最新修订)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 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防排烟的有关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防排烟的有关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防排烟的有关规范(摘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一.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注: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该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

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二.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重要公共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三.当多层建筑物内设置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其建筑面积之和大于上表的规定时,应划分防火分区。

四.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1. 应符合下列规定:1.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2.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或降落。

防火卷帘的设置应符合(1)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符合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辐射热的判定条件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的有关规定,但其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 3.0h。

(2)防火卷帘应具有防烟性能,与楼板、梁和墙、柱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五.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

当采用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分隔。

采用防火卷帘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六.地上商店营业厅、展览建筑的展览厅符合下列条件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0㎡: 2.1.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建筑内或多层建筑的首层;2.按照本规范有关规定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排烟设施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内部装修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空间建筑的通风与防排烟设计
摘要:介绍了某体育馆中庭的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认为此类建筑的中庭应当设置防排烟设施,并有必要对其设置依据、方法、排烟量计算等相关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体育馆建筑中庭通风量通风设施排烟量排烟设施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ventilation and smoke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the atrium in a gymnasium that such building’s atri um smoke management facilities should be set, and the need to set the rationale, methodology, and calculation of smoke emission related issues in-depth study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stadium building; atrium; ventilation rate; ventilation; emission of smoke; smoke Facilities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设有中庭的多层民用建筑如体育馆、商场、会展中心等建筑大量涌现。

这类建筑的中庭建筑高度大多超过12m,屋面采用大跨度轻型钢结构或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

它具有内部空间大、使用功能复杂、人员密度大、可燃物较多、火灾强度大等特点。

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的疏散、火灾的救援难度较大。

鉴于以上特点,这类建筑的中庭的确有设置防排烟设施的必要。

本文仅就笔者以前设计的某体育馆,结合切身经验,从具体操作上谈谈多层建筑中庭的通风排烟系统设计。

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甘肃某县体育馆,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采用正放四角锥螺栓球节点网架。

玻璃采光顶;建筑高度为22.80m。

体育馆为小型体育馆,呈长方形,中心主体部分为比赛及训练场地,四周为配套用房。

地下一层为泵房及消防水池;地上二层,局部三层。

地下一层层高为4.20m;四周配套用房一层层高为3.60m,二层层高为3.60m,局部三层层高为3.60m; 中庭贯穿一至三层;中心场地净高为14.50m。

四周看台固定座位约1175个,临时座位约984个,共可容纳观众约2159人。

总建筑面积为7942.77㎡。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745.40㎡,地下建筑面积197.37㎡。

体育馆的设计等级为丙级;
二、该体育馆的通风系统设计配套用房通风系统设计如下:(a)地下水泵房、消防水池设置一台混流型风机通风,通过排风竖井排向室外,通风换气次数为3次/h。

计算通风量为2486 m3/h。

(b)一层变配电室、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通风换气次数为6次/h,计算通风量为1582.4 m3/h。

(c)一层贵宾休息室设置吊顶式新风换气机组进行通风换气,在冬季,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进行换热后排至室外。

贵宾休息室换气次数按3次/h计。

(d)健身房、舞蹈室以自然通风为主,机械通风为辅。

分别各采用一台混流型通风机通风,通风换气次数为3次/h。

(e)本工程
7.200标高管理用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通风换气次数为3次/h,计算通风量为1761.3 m3/h,(f)本工程公共卫生间,淋浴间、更衣室等均设置管道式换气扇,用通风管引至室外机械排风。

卫生间换气次数为10次/h计算。

三、体育馆内不能自然排烟的内走道设机械排烟系统设置:(a)本工程一层内走道划分
为三个防烟分区,如上图所示,设置了三个排烟系统PY-1、PY-2、PY-3排烟系统,系统排烟量以60m3/m2.h计,排烟量分别如下:PY-1、PY-3系统防烟分区面积为230 m2,计算排烟量为13800 m3/h,考虑到漏风量选用排烟风机排烟量为计算排烟量的1.2倍,排烟风机排烟量为16090 m3/h;PY-2系统分区面积为158m2,计算排烟量为9480 m3/h,选用排烟风机的排烟量为12000 m3/h;火灾时,相应防烟分区内走道排烟管上排烟防火阀启动,系统开始排烟,风机入口设有280℃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排烟防火阀关闭,联锁风机停运。

(b).本工程二层辅房不能自然排烟的内走道设置了两个机械排烟系统PY-4、PY-5排烟系统;PY-4、PY-5排烟系统,内走道防烟分区面积为均为230 m2排烟系统排烟量以60m3/m2.h计, 计算排烟量均为138000 m3/h,考虑到漏风量选用风机排烟量为计算排烟量的1.2倍,选用排烟风机排烟量为16090 m3/h。

火灾时,相应防烟分区内走道排烟管上排烟防火阀启动,系统开始排烟,风机入口设有280℃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排烟防火阀关闭,联锁风机停运。

四、中庭排烟设施的设置依据多层建筑内的中庭一般设在建筑物内部,上下贯穿多层空间,其用途多种多样,因此其防灾措施既有共同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由于中庭空间形似烟囱,因此易产生烟囱效应。

若中庭空间与周围楼层间无分隔、中庭空间又未考虑排烟设施,当火灾发生时,烟气很快就进入中庭,并向周围楼层扩散,进而扩散到整个建筑物。

同样中庭内上升的烟气会在上部形成烟气层,并缓慢下降,进而影响消防救灾活动。

因而在中庭中对烟气的控制,防止燃烧的传播和扩散是很重要的。

除了在建筑设计中正确确定防火分区,进行防火设计和设置灭火设施外,其防排烟设计也非常重要。

五、中庭排烟设施的方式选择建筑物的排烟设施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机械排烟是设置专用的排烟口、排烟管道及排烟风机等,把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和热量排至室外。

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压,通过可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包括在火灾时破碎玻璃以打开外窗)把烟气排至室外。

参照《高规》第8.4.1.3条:“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也就是说,净空高度小于12m、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中庭,可采用自然排烟设施;其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也可参照《高规》第8.2.2.5条:“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的规定执行。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必须采用机械排烟设施。

该体育馆中庭的净空高度为14.5m,因此设计采用机械排烟设施。

六、中庭排烟设施的设置及通风排烟量的计算此体育馆.篮球比赛训练场大厅的18.600m标高、16.800m标高的网架上共设有六台低噪声消防排烟风机, 排风兼排烟。

(a)平时可根据室外气候及室内空气状况遥控排风机的运行台数来控制排风量,以从网架内排出积聚在比赛场地顶部的灯光照明、人体散热量及大厅内的污浊空气。

(b).火灾时排风机全部同时开启排烟,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烟气温度超过280℃时,风机入口的排烟防火阀关闭,联锁风机停止运转; (c).排风兼排烟风管安装在场地上部明露的球节点钢网架内。

(d).在篮球比赛训练场大厅的11.300m标高处设有四台低噪声消防补风机,平时根据排风量控制送风机的运行台数来控制送风量,开启其中1号,3号风机,发生火灾时四台补风机同时开启补风。

(e).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9.4.5 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不应小于表9.4.5 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