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病例分析 ppt课件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病例分析  ppt课件
ppt课件 13
过敏性休克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有无先后顺序?
ppt课件
14
基本原则
① 肾上腺素是首选药物,但不能应用心肺复苏的剂量(如1 mg, iv)来抢救过敏性休克,因为心肺复苏是骤停心律,而 变态反应有灌注心律。在1992, 2000及2005年《心肺复 苏指南》中均有明确叙述,两者剂量不同,切不可混淆, 需遵照国际规范化剂量。关于给药途径,过去一般采用 皮下注射,近年主张肌内注射,它比皮下注射吸收快,皮 下注射需要6~15 min。平时服用β-受体阻断药的患者, 肾上腺素医治无效。 ② 明确一线用药和二线治疗,吸氧、输液和肾上腺素是一 线治疗;而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是二线用药。 ③ 力争现场抢救。因为过敏性休克是闪电般的过程,发病 急且凶险,但治疗后缓解也很快
ppt课件
9
思考
1、过敏性休克的诊断 2、处理
ppt课件
10
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大多突然发生,有两大 特点: 1、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下, 出现意识障碍; 2、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出现与过 敏相关的症状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 鉴别诊断: 1、神经迷走血管性晕厥:多发生注射后,尤其伴有 发热、空腹、失水、低血糖时易发生,出现面色苍 白、四肢厥冷、出冷汗、晕厥、低血压、心动过缓 等,然而不会出现荨麻疹、瘙痒、血管性水肿,心 动过速和支气管痉挛。 2、其他类型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3、遗传性过敏性质:家族史,如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ppt课件
2
术前评估:既往50+年前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 行阑尾切除术;否认高血压、冠心病、气管 炎、哮喘等病史;无过敏史;偶因胃部不适, 口服“胃药”(具体不详);牙齿大部分缺 失;有鼾症史,Mallampati 气道分级Ⅳ;患者 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Ⅱ级。

安痛定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及分析报告

安痛定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及分析报告

9 3
持 )S O8 %( ’O , 、P 3 n0 6%)呼吸急促 , 神志不清 , 躁动不安 , 全身 剂 , 具有 解热镇痛作用 , 是临床上较为 常用 的解 热镇痛药物之
皮肤潮红 , 端皮 温不佳 , 肢 桡动脉搏动 细弱 , 大小便 失禁 , 颅左


其 中氨基 比林是一种半抗 原 , 进入 机体 后与 白细胞结合形
4 9 19 、 巴细 胞 07 x 0 L 中性粒 细胞 7 .%。医师处 克 ,.%氯化钠注射 液 5 0毫升 (0 ~ 5 . x 0/ 淋 4 L . 19 、 4 / 96 0 9 0 10 10毫升份 )09 、. %氯化
方: 口服头孢 丙烯胶囊 05 bd 02 x .,i( . 6片x 5 2盒 ) 对 乙酰氨基 钠 注射液 20毫升+ 甲肾上腺素 注射 液 6 克( 、 5 去 毫 另建通道 ) , 酚片 03 t 03 6片 ) .,d( . i x 、清开灵泡腾 片 02 t 012 .,d( .x 4片× 同时开放气道 , 管插 管 , 流量吸氧 , i 1 气 高 呼吸球 囊辅助呼吸 , 心 盒 )肌 肉注射安痛定 注射液 2 l 2支。患者首先 去门诊注射 电监护 , 、 mx 患者病情 稍微 稳定立即送 I U科 。 C 室肌 肉注射安痛定注射液 2 l2支 ( mx 郑州羚锐 制药股份有限 患者抬人 I U病房查体 : C 意识障碍 2 O分钟 , 体温 3 ℃, 8 心 公 司, 批号 0 0 0 1后 就离 开注射室 , 1 94 3 ) 约 5分钟感 觉心慌 、 头 率 13次/ , 4 分 呼吸 2 9次, 、 压 1 77 m Hg 升压药 物 维 分 血 1/5 m (
北方药学 2 1 年第 8卷第 6 01 期

不合理用药致药物不良反应典型案例分析

不合理用药致药物不良反应典型案例分析

不合理用药致药物不良反应典型案例分析张春铜;刘杰;陈秀英【摘要】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of ADRs so as to ensure th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reduce ADRs. Methods We collected ADRs report of our hospital in 2012,selected 49 ADR reports re-ferred to the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analyzed the typical cases. Results In the 49 ADRs report referred to the irra-tional use of drugs,the behave of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including improper drug selection,over-medication,medication incompatibility,unsuite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inappropriate solvent selection, dripping fast and overdose or under-dose,and the medication of the patient in the 6 typical cases were lack of rationality. Conclusion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can increase the rat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目的:对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的不合理用药进行探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射用烟酸有关的过敏性休克案例分享、临床表现、原因分析及抢救时机

注射用烟酸有关的过敏性休克案例分享、临床表现、原因分析及抢救时机

注射用烟酸有关的过敏性休克案例分享、临床表现、原因分析及抢救时机烟酸属B族维生素,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抑制血栓素A2和升高前列环素的作用,广泛用于临床,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

常见不良反应有皮肤潮红、瘙痒,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并加重溃疡,偶见荨麻疹、蚁走样症状和轻度肝功能损害。

案例经过患者因发作性心悸1月余再发2小时以冠心病、高血压2级于2023.03.23 收入院,护士于3月23日 14:30为患者输注烟酸组药物,并遵医嘱调节滴速20滴-30滴/分,输注不到2分钟,患者随即诉胸闷、气短,不能平卧,伴大汗、心悸、剑突下烧灼样感,嘴唇舌头麻木、肿胀,腹部撑胀感,后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伴头晕。

立即赶至床边给予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律齐,心律120次/分左右,血氧94%,血压测不出。

立即给予停止烟酸药物,给予更换生理盐水及输液通路。

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异丙嗪抗过敏,给予多巴胺组药物升压,患者腹泻、腹部不适,遵医嘱给予蒙脱石散口服及间苯三酚组药物静脉输注。

遵医嘱给予持续吸氧,流量3L/min,持续心电监护示:窦律,律齐,心室率96-116次/分之间,血氧90%。

15:50患者胸闷、心慌、腹部撑胀感等不适较前减轻,监护示:窦律,律齐,心室率96次/分左右,血氧96%,血压102/60mmHg,患者可安静休息。

案例分析患者突发的病情变化与什么有关?——心血管病情进展?输液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查看患者病例:心肌四项及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造影示:LM 大致正常,LCX中段局限性狭窄60%,RCA未见狭窄,所以排除心血管病情进展。

输液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 1 小时,也有发生在2~4 小时内,一般持续约0.5~1 小时。

主要表现为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皮肤苍白、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疑难病例讨论护理课件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疑难病例讨论护理课件
发病时间
使用青霉素后30分钟。来自就诊情况送往医院急诊科,经初步诊断为青霉素过敏性休 克。
病例治疗过程
01
02
03
急救措施
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给 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等药物治疗,进行心电监 护和吸氧。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 生命体征,做好心理护理 和健康教育。
转归情况
经过及时治疗和护理,患 者病情逐渐好转,未留下 后遗症。
迟发型症状
迟发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可能相对较轻,表现为皮疹 、瘙痒、恶心、呕吐、腹痛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接触青霉素 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过敏史,医生 可以初步诊断为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皮肤过敏试验和血 清IgE抗体的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对 青霉素过敏。
疗。
04
病例分析与讨论
病例特点与难点分析
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下降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 弱,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属于过 敏体质,增加了治疗的风险和 难度。
患者病情复杂,同时患有多种 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对治疗 方案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治疗方案选择与实施
为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应选择 低剂量、低浓度的青霉素类药物
观察皮肤色泽及温度,肢体温 度。
监测血氧饱和度。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01
02
03
04
预防肺部感染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协助患者 翻身、拍背、鼓励其咳嗽排痰

预防褥疮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每2 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 动作,经常按摩受压部位。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且不 宜久留。

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 55岁,体重58kg 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拟于全麻下行腹腔镜
下胆囊切除术 心电图示:II导 、avF导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0.05mv,其余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病史:糖尿病病史3年,ASA分级Ⅱ级 过敏史:对阿司匹林过敏(鼻塞)
病例介绍
(13:50)入室:常规监测,静输 LR 诱导前 :BP 150/70mmHg、HR 85bpm、SpO2 96% (14:00 )诱导:咪达唑仑 3mg、舒芬太尼 20ug、
常,双肺呼吸音清,SpO2 99% (15:07)恢复呼吸, 50min后清醒拔管,送ICU监护
病例介绍
(15:03)血气:PH 7.36 K+ 3.6 PCO241.1 HCO3- 23.5
(15:52 )血气: PH 7.3 K+ 3.8 PCO247 HCO3- 24.7
入量:LR 500ml×4,羟乙基淀粉500ml×1, NaHCO3 80 ml,共2580ml
胶体溶液 2.7
阿片类药 1.4
其他
2.9
常见药物或器材
琥珀胆碱,罗库溴铵,阿曲库铵
乳胶手套,导管,止血带
青霉素,其他β-内酰胺类
丙泊酚,硫喷妥钠 右旋糖酐,明胶类等 吗啡,哌替啶 抑肽酶,局麻药等
+ 过敏反应大部分有心血管系统表现、 支气管痉挛和皮 肤、粘膜症状,部分患者仅有 1~2 种表现。
+ I 级,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出现皮疹、斑丘疹和寻麻 疹;
神经阻滞应排除局麻药过量和局麻药中毒
知识复习
①过敏史:过敏原、频率、症状、体征、最近发作时间 ②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尽量采用口服制剂 ③过敏体质病人用药后观察15~20分钟,必须接受有诱

护理案例分析2024

护理案例分析2024

护理案例分析患者,男,9岁,急性支气管炎、支原体感染、发热。

医嘱静脉输入①5%葡萄糖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15ml②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冲管③0.9%氯化钠注射液+头孢曲松钠2.0g+地塞米松磷酸钠3毫克④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阿奇霉素0.32g及其他辅助药品。

第一组,患者输的是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热毒宁注射液15毫升。

本组液体输入完成后约10分钟,患者突然诉发冷,无其他不适。

现场处理护士立即让患者测量体温,嘱多喝水,随即联系医生等待医生下一步指示。

医生询问患者病情,考虑低血糖可能,嘱继续观察。

随后患者进食进水稍许,继续输液至最后一瓶5%的葡萄糖注射液+0.32g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诉头晕。

护士随即告知医生并测量血糖5.4mmol/L,测量血压正常,心率130次/分,心率偏快,体温38.5℃,医生嘱吸氧2L/分。

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较之前稍差,指甲发绀,建议转诊。

后因患者高热不退,心动过速,头晕不适,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后,转诊至上级医院,继续救治。

作为临床护士,患者输液过程中应及时巡视和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应对处理。

患者若发生过敏反应,告知患者以后用药时要谨记不能再用此类药品。

患者上述情况应属于过敏性休克?/病毒性心肌炎?/低血糖?我们可以积极探讨。

热毒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表现、禁忌有哪些?说明书相关知识是这样的:[不良反应]1.过敏或过敏样反应:皮肤潮红或苍白、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过敏性休克等。

2.全身:畏寒、寒战、发热、疼痛、四肢发冷等。

3.皮肤:皮疹、潮红、苍白、多汗等,皮疹以荨麻疹,斑丘疹,红斑疹伴瘙痒为主。

4.呼吸系统: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5.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紫绀、血压下降等。

6.精神及神经系统:头晕、头痛、麻木、抽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

7.消化系统:口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8.用药部位:疼痛、静脉炎、红肿、皮疹、瘙痒等。

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它发生在被暴露于特定物质后,身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这种异常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血压骤降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过敏性休克可能导致死亡。

在分析过敏性休克病例时,有几个关键方面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过敏原的种类和暴露途径、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过程以及病例的结局。

首先,患者的病史对于确定是否患有过敏性休克至关重要。

许多过敏性休克病例发生在第一次接触可能致敏的物质后的几分钟内,这意味着患者之前可能没有对该物质产生过敏反应。

然而,也有些病例是在多次接触后才出现过敏反应的,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在多次接触后变得敏感。

其次,过敏原的种类和暴露途径对于指导治疗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药物、昆虫咬伤或蛰咬、植物花粉等。

不同的过敏原可能导致不同严重程度的过敏反应,这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不同的注意。

症状的严重程度是评估病例的关键指标之一、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喉咙肿胀、心率增快、血压骤降等。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或抗组胺药)来紧急处理。

治疗过程是评估过敏性休克病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出现过敏反应后,急救人员应立即采取行动,评估患者的症状并尽快给予治疗。

治疗可能包括注射肾上腺素、抗组胺药或其他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液循环。

最后,病例的结局也是一个关键指标。

大多数过敏性休克病例在得到及时治疗后能够恢复,而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可能会导致死亡。

因此,评估病例的结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改进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过敏性休克病例的分析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过敏原种类和暴露途径、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过程以及病例的结局。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降低发病率和改善病例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为急诊干预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方法收集急诊科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用药种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患者转归等。

结果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60例患者中,58例患者临床治愈,抢救时间为3~52 h,患者血压、心率、尿量等均恢复正常,3 d后康复出院,随访后无后遗症发生,2例患者死亡。

结论药物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应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抢救患者赢取最佳时机。

关键词药物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病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是临床上不可预测的、突然发生的、威胁生命的严重过敏反应[1]。

当外界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累及多脏器症群。

药物是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凡因人体对药物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导致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称为药物过敏性休克[2],由于个人体质存在差异,用药剂量不同,患者过敏性休克的程度亦有不同,本文通过对60例急诊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临床对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材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60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54.6±10.3)岁。

所选患者中,32例患者有家族过敏史,8例有个人过敏史,20例患者病史不详。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2例,下呼吸道感染8例,消化道感染12例,妇科感染4例,皮肤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

过敏性药物包括:青霉素钠注射液22例,头孢曲松钠注射液16例,头孢呋辛钠注射液10例,庆大霉素注射液12例。

60例患者均采用注射剂,42例患者为静脉滴注,8例为静脉注射,6例为肌内注射,4例为皮下注射。

1. 2 抢救措施当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应采取以下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①立即停药:嘱患者仰卧位,抬高下肢15°,解除呼吸道梗阻,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0 mg,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 mg,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 mg至患者脱离危险。

②给予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糖皮质激素等,并用生理盐水进行扩容。

③对休克症状无缓解者,充分补充血容量,可用10%低分子右旋糖酐100~250 ml静脉注射,同时注射5%~10%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加去甲肾上腺1~2 mg。

当患者发生喉头水肿时立即进行气管切开,以保障呼吸道通畅。

④对呼吸骤停者,进行人工呼吸或借助呼吸机,对心脏骤停者进行心脏按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必要时进行心内按压。

2 结果
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60例患者中,58例患者临床治愈,抢救时间为3~52 h,患者血压、心率、尿量等均恢复正常,患者神志清醒,呼吸困难症状好转,生命体征趋于平稳,3 d后康复出院,随访后无后遗症发生。

2例患者死亡,分别发生在过敏性休克后3~4 h,患者出现肺水肿、呼吸道梗阻和循环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药物过敏性休克属于Ⅰ型过敏反应,其本质主要是由于IgE型免疫球蛋白的同型亲细胞性抗体,即反应素的介入而引起的一种免疫学反应[3]。

当外界的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特异性的IgE有较强的亲细胞性质,能与皮肤、支气管及血管壁等的“靶细胞”相结合,当同一抗原再次与已致敏的个体接触时,能激发引起第Ⅰ型变态反应,其释放的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可造成多器官水肿、渗出等。

临床上常见的致敏药物有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硝基呋喃妥因等)、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维生素(组胺、叶酸)及诊断性制剂(碘化X线造影剂、碘溴酞)。

中成药是引起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第二大诱因,占17.1%,与中药制剂含有抗原性的物质有关,能够刺激机体发生过敏性休克[4]。

药物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常于接触过敏原后5 min内发病,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中呼吸道梗阻和循环衰竭,是死亡的两大原因[5]。

肾上腺素是抗休克的首选药物,其能够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冠状动脉,同时有强大的扩张支气管功能[6]。

本组患者中,60例患者均采用注射劑,42例患者为静脉滴注,8例为静脉注射,6例为肌内注射,4例为皮下注射。

其中5 min内发病者52例,30 min 内发病者8例,经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后,治愈58例,死亡2例。

死亡的2例分别发生在过敏性休克后15、30 min使用肾上腺素,于休克发生3~4 h后患者死亡,因此尽早使用肾上腺素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综上所述,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抢救是否及时、抢救措施是否得当。

在抗休克的同时,还要给氧、强心等,并注重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丽辉,崔玉红,王丽红. 60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综合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4):1710-1711.
[2] 温盛瑛,肖艳. 12例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早期的急救护理.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16(2):178-180.
[3] 张永礼,邓家忠,寇得发.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中外医疗,2012,31(11):64.
[4] 杜中波,朱宇,覃虹,等. 头孢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死亡20例分析. 法医学杂志,2011,27(2):125-128.
[5] 廖莉,文香,李芹. 76例药物过敏性休克临床分析.重庆医学,2013,42(12):1355-1356.
[6] 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