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中医治疗之浅见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慢性疾病,常表现为尿蛋白和高血压。
患者在长期患病后,会出现肾功能逐渐减退、贫血、水钠潴留等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多为肾脏气血不足,肾阳虚弱的表现。
治疗慢性肾炎需要中医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分享一些关于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
一、辨证施治1. 辨证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全面分析其脉象、舌象、面色等各种病理体征,从而确定病人的证候特点。
一般来说,慢性肾炎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萎黄、精神疲乏、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质淡白等。
根据这些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证属肾阳虚、肾阴虚或气血不足等不同的证候类型。
这有助于我们后续的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
2. 施治针对慢性肾炎的不同证候类型,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肾阳虚证的患者,我们常常选择温补肾阳的中药,如桂附地黄汤;对于肾阴虚证的患者,我们常常选择滋阴清热的中药,如知柏地黄汤;而对于气血不足的患者,则可以选择益气养血的中药,如四物汤,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
二、体会1. 个体化治疗在实践中,我发现每位慢性肾炎患者的证候表现都有所不同,有的是纯阳虚表现,有的是阴阳两虚,有的是气血不足等。
治疗慢性肾炎必须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对症施治。
不能一概而论,这也是中医个性化治疗的体现。
2. 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通过针对患者个体的辨证施治,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有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尿蛋白逐渐减少,肾功能得到改善;有的患者在治疗后,体质明显好转,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这些都表明,辨证施治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方法。
3. 配合中西医疗法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疗法并不矛盾,而是可以互相协调的。
比如高血压是慢性肾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可以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同时结合西医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又可以改善其肾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核心思想是“调整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内阴阳失衡有关。
治疗过程中,我们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等手段,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注重整体调理。
中医治疗强调对身体整体的调理,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个症状进行治疗。
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时,我们会评估患者的整体体质,包括脏腑功能、气血运行、阴阳调和等方面,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中医的调理方法,修复受损的肾小球,提高肾功能,从根本上控制肾炎的发展。
中医发扬“治未病”的观念。
中医强调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性,注重提高人体的自我调节和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时,我们会教患者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如饮食调理、适当运动、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等,帮助患者提升免疫力,从源头上减少炎症的产生。
中医还注重与西医治疗的结合。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可以相辅相成。
中医治疗可以调整患者的整体体质,缓解症状,而西医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减少肾功能损害。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运用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还注重整体调理、预防为主的理念,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全面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寒湿、瘀血、肝肾阴虚等因素是其发
病的主要原因。
因此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关键。
本文从临床经验出发,讨论中
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的体会。
一、肝肾不足型
肝肾不足型是常见的慢性肾炎辨证之一,表现为腰酸腰痛,肾虚畏寒,腰膝无力等症状。
中医治疗肝肾不足型慢性肾炎,一般以滋肾益肝、温阳散寒为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
此外,针灸疗法中的肾俞、关元、
中极等穴位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二、湿热蕴结型
湿热蕴结型是慢性肾炎的常见辨证之一,表现为尿黄赤臭,小便短赤,烦渴口干,腰
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方剂有膀胱炎消炎胶囊、龙胆泻肝丸、苍术泻心汤等。
针灸疗法中的三阴交、足
太阴脾经等穴位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三、瘀血阻络型
四、阴虚火旺型
以上四种辨证类型并非绝对,常常伴有其他证候,需结合具体的病情进行治疗。
此外,饮食调养与中药治疗相结合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手段。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西医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
毒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采用综合医学治疗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慢性肾炎的发展,提
高生活质量。
浅谈中医对慢性肾脏病认识及治疗

浅谈中医对慢性肾脏病认识及治疗慢性肾脏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肾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其特点是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导致肾功能逐渐受损。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肾为先天之本:中医认为肾脏是人体先天之本,主管生长发育、生殖、水液代谢等重要功能。
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肾脏先天禀赋、后天滋养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二、肾主水液代谢:中医认为肾脏主管水液代谢,包括排尿、排汗、润泽等功能。
慢性肾脏病导致肾功能减退,会出现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
第三、肾虚与肾阳虚:中医将慢性肾脏病分为肾虚和肾阳虚两种类型。
肾虚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等症状;肾阳虚则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频、尿急等症状。
第四、肾阴虚与肾阳虚:中医将慢性肾脏病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类型。
肾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燥、盗汗、潮热等症状;肾阳虚则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频、尿急等症状。
第五、肾气不足:中医认为肾气不足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机。
肾气不足会导致肾脏功能减退,出现尿量减少、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主要通过调理肾脏功能、补益肾气、调节阴阳平衡等方法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中药有补肾益气、滋阴补肾、温阳补肾等方剂。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以及避免过度劳累等。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具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病因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脉象、舌诊、症状等,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第二、综合调理: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注重调理整个身体的平衡,而不仅仅是针对肾脏病变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肾脏病变往往与其他脏器的功能紊乱有关,因此,中医治疗会综合调理其他脏器,以促进整体的康复。
第三、强调预防:中医注重疾病的预防,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等,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中医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慢性肾病是一种进展缓慢、持续时间长的肾脏疾病,由于其病程缓慢,症状轻微,常常被人们忽视。
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医理论对慢性肾病的认识中医认为,慢性肾病是由于肾脏功能失调,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内外失调的病理状态。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具有主藏精、调节水液代谢等功能。
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理阴阳平衡,促进肾脏功能恢复。
二、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中药注重整体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白术等,这些药物具有滋阴养血、益气健脾等作用,可以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慢性肾病治疗中也有着应用。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体内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慢性肾病的康复。
3. 中医调理中医强调整体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来促进慢性肾病的治疗。
例如,中医建议患者要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此外,中医还提倡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三、中医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优势中医在慢性肾病治疗中具有以下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加精准有效。
2. 综合调理:中医治疗慢性肾病不仅仅着眼于肾脏本身,还重视整体调理,促进全身器官的功能恢复和协调。
3. 无副作用:中药治疗慢性肾病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长期用药后不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四、中医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治疗慢性肾病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找正规中医医院: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就诊,确保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2. 长期治疗:慢性肾病是一种长期的疾病,中医治疗需要坚持长期用药和调理。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如下: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首要任务是清热解毒。
由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多是由感染引起的,病情发作时常伴有发热等症状,因此清热解毒是治疗的关键。
清热解毒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中草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主要选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连、黄芩等;中草药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配伍不同的中草药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活血化瘀。
肾小球是肾脏的重要结构,它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并将其排出体外。
而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中,由于肾小球受损,往往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影响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
活血化瘀是治疗的关键。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常选择一些能够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如山楂、三七、川芎等。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还应重视益气养阴。
由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一般会伴有气阴两虚的情况,因此在治疗中需要注意益气养阴。
中医常选用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如黄耆、枸杞子、山药等。
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帮助益气养阴,如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增加肾脏的抗氧化能力。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调理脾胃。
脾胃是消化吸收和气血生成的重要器官,它的好坏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要重视调理脾胃功能。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和饮食调理来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如多食用易于消化吸收的膳食,少食生冷食物,适量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对患者身体健康整体护理的优势。
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因此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合理用药,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只有坚持治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使慢性肾小球肾炎得到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指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等肾单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综合征,常见症状有腰痛、尿频、尿量减少、水肿等。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主要是由体质虚弱、外感邪气、情志内伤、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的,辨正是施治慢性肾炎的关键。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慢性肾炎患者体寒湿重,多数有畏寒怕冷、背冷腰痛等寒湿表现。
治疗慢性肾炎首先应辨证辨病,判断湿寒有无,并以辛散郁寒、温通经络为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丸剂有附子理中丸、神曲安冲剂等,可用于暖胃散寒,促进气血运行,消除湿寒内邪。
慢性肾炎患者常有气虚血瘀的表现,如面色萎黄、疲乏乏力、月经不调等。
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应用益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参附散、芪心补中汤等,可以益气活血,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施治慢性肾炎的过程中,对于水肿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水肿是湿邪阻滞引起的,因此治疗水肿的关键是祛除湿邪。
常用的中药有猪苓汤、防己黄芩汤等,可以利水消肿,排除体内的湿邪。
慢性肾炎患者情志内伤,长期的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肾脏的功能。
在治疗慢性肾炎的过程中,调节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治疗可以借助于针灸、艾灸等辅助手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情绪压力。
除了中药的治疗外,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患者应少食寒凉、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补肾滋阴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可以补益肾脏,提高机体免疫力。
慢性肾炎是一种需要长期调理的疾病,中医辨证施治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中医治疗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中医在治疗该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在中医科门诊中治疗了多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积累了一些临床体会。
中医认为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键是要调整内环境,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中医将慢性肾小球肾炎归为“肾病”范畴,认为这是由于肾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湿热郁滞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治疗这种疾病的关键是要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提升人体免疫力,以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中医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是不同的,中医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体质偏寒的患者,中医会采用温补肾阳,祛寒化湿的方剂进行治疗;对于体质偏热的患者,中医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剂进行治疗。
通过这样的个体化治疗,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更好的缓解。
中医注重全面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不仅仅是肾脏的病变,还涉及到整个身体的内外环境。
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时,中医会综合运用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多种方法,来达到全面治疗的效果。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地选择具有滋阴补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的草药进行治疗;中医会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善,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中医注重长期的调理和康复。
中医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需要长期调理和康复的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会强调患者的长期跟踪随访,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还会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以促进体内气血的流通,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调整内环境,提高免疫力,个体化治疗方案,全面治疗以及长期调理和康复,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更好的缓解。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以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病因病机; 单味治, 疗法; 水肿; 中医药疗法
d i1 .9 9 ji n 10 —9 4 2 1 .2 0 5 o:0 3 6 /.s .0 38 1 .0 2 0 .0 s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2 420 142 10 —9 4 2 1 ) 3- 3 3 2
[7] 张 存 生 . 刺 治 疗 假 性 延髓 麻 痹 3 5例 l 研 究 [ ] 中 国 中医 针 2 临床 J.
药 学 报 ,9 5,0 2 1 . 19 1 ( ):8 [8] 石 学 敏 , 兆 钢 , 继 增 , .针 刺 治 疗 假 性 延 髓 麻 痹 3 5例 临 杨 周 等 2 床 和 机 理 研 究 [ ] 中 国针 灸 ,99,2 8 :9 . J. 19 1 ( )4 1 [9] 刘 军 . 刺 治 疗 假 性 延髓 麻 痹 6 针 0例 [ ] 中 国 针 灸 ,96, ( ) J. 19 8 9 :
慢 性 肾脏 病 (ho i kd e i ae , K c rnc in yds ss C D)是 指 : e
性 肾脏病 的名 称 , 在慢 性 肾脏 病 的 诊 断上 主要 通 过 临
光 明中医2 1 0 2午 2月 第 2 7卷 第 2期
C G M F bu r 0 2 V l 7 2 J MC e ray2 1 . o 2 .
・2 3・ 1
生 的危 险 因素 , 期营 养不 良又可导 致康 复 时间延 长 , 长 并 发 症发 生率 增 高 , 者不 能 回归社 会生 活 , 患 出现 意外 的再 入 院率 和死 亡 率增 高 。此 外 , 性 延髓 麻 痹 的吞 假
咽 困难 和言语 障 碍可 因患 者 的 自我 意识 、 窘迫 与羞 愧 、 对 饮 食失 去兴 趣 、 情绪 抑郁 、 不愿 与人 交 流而造 成社 会
萎, 分清 主次 , 才会 取得 良好 的 治疗效 果 。
参 考 文 献
[1] 王 维 治 . 经 病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0 112 神 M] 北 人 2 0 :2 . [2] 刘 志 顺 . 刺 治 疗 中风 慢 性 期 中重 度 吞 咽 障 碍 临 床 研 究 [ ] 中 针 J. 国针 灸 ,0 2,2 5 :9 . 20 2 ( )2 1 [3] 蒋 戈 利 , 国 华 , 鹤 云 . 关 利 窍 针 法 治 疗 脑 中 风 假 性 球 麻 痹 王 王 通
脑 、 痰利 咽 , 豁 又要 强调 滋补 肝 肾 、补 益 脑髓 、 痉 振 解
( 文校对: 晓飞 本 范
收 稿 日期 :0 1—0 21 5—2 ) 7
慢 性 肾脏 病 中医 治疗 之 浅 见
李 琦 林 小凤 李 明权
摘要: 慢性肾脏病( K ) C D 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其中医治疗方案疗效肯定, 但难以制定诊疗规范或指南, 不能推广应 用。而以现代医学的指导与中医理论及实践应用相结合, 或许可使中医治疗更具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 从而使 中医药在肾病领域
1 0.
瘀 血 内停 , 浊阻滞 为标 , 咽 困难则 是瘀 血 与痰浊 互 痰 吞
结 , 络受 阻 , 窍受 蒙 , 虚标 实 的临 床 表 现 。本 病 经 清 本
病 位 在脑 , 现在 口舌 、 表 咽喉 。
从 经 络循 行来看 , 心开 窍于 舌 , 之脉 , 支者 , 心 其 从 心 系 , 挟 咽 ; 之 经 别 上 走 喉 咙。 肝 足 厥 阴 之 脉 , 上 心
( 2): 0 6.
循 喉 咙之 后 , 入颃 颡 ; 足 太 阴 之 脉 …… 挟 咽 , 上 脾
连 舌本 , 舌下 ; 散 肾足 少 阴 之 脉 … …循 喉 咙 挟 舌本 ; 所 以 , 疗 时多取 心 、 、 、 四经 的穴 位 。 因此 在 临床 治 肝 脾 肾 治 疗 急性 缺血 性 中风 假 性延 髓 麻 痹 , 既要 注重 开 窍 醒
发 病 过 程 中 , 然 虚 、 、 、 、 、 六 端互 相 影 响 , 虽 火 风 痰 气 血
相互作 用 , 在急性 期 以风 、 、 为 主 , 病 的病 因病 但 痰 瘀 此 机 为本 虚 标实 。肝 肾不 足 , 血 衰 少 为 本 ; 火 相 煽 , 气 风
[6] 王 胜 , 子 玉 , 长 元 , . 针 治 疗 中 枢 性 延 髓 麻 痹 3 史 灸 ,9 7 1 ( )4 7 J. 19 ,5 8 :6 .
… …
[0] 张 宏 伟 . 1 针刺 治 疗 中 风 引起 吞 咽 困 难 及 语 言 障 碍 1 8例 疗 效 观 2 察 [] 中 国 中 医药 杂 志 ,97,0 2 :2 J. 19 1 ( )9 . [ 1 郭 志 力 . 刺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塞 l 研 究 [ ] 中 国 针 灸 ,0 2 1 1] 针 临床 J. 2 0 ,0
察 [ ] 中 国 中 医 药杂 志 ,97,0 1 ) 9 . J. 1 9 1 ( 0 :2
[5] 崔 立 骏 . 刺 治 疗 球 麻 痹 10例 疗 效 观 察 [ ] 山 东 中 医 杂 志 , 针 2 J.
1 9 1 ( ) 3 4 9 5,2 5 :0 .
缺血 性 中风假 性 延 髓 麻痹 多发 于 中年 人 以上 , 在
心理 障碍 。因而应 积极 治 疗假 性延 髓 麻 痹 , 给予 相
应 的干预 措施 , 防止并 发症 的 出现 。
3 讨 论
30例 [ ] 上 海 针 灸 杂 志 ,97,6 2 :7 0 J. 19 1 ( ) 1 .
[4] 张 宏 伟 . 刺 治 疗 中风 引 起 吞 咽 困 难 及 语 言 障 碍 18例 疗 效 观 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