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海市奉贤区2018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二模)学科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奉贤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等级考质量监测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2018.4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1. 公元前221年,秦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该时间可表述为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公元前3世纪早期C. 公元前2世纪末期D. 公元前3世纪末期2. 右图是根据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复原的模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研究宋代对外贸易的直接证据B. 是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料C. 能反映宋朝时期高超的造船技术D. 能反映宋代的对外贸易途径泉州3.“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的这一主张可概括为A.“天理一体” B.“君权神授”C.“三纲五常” D.“大一统”4.日本中央政府的机构中至今仍保留着“……省”的名称。
“省”的提法与中国古代哪一时期创设的中央官制有直接关联?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5. 以下为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
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C. ②④①③D. ②①④③6.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认为著书者的心术当是A.史学 B.史才C.史识 D.史德7.“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
为改变这种现状,梁启超提出A.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B.以进化史观为准绳C.鉴于往事有资治道 D.文献与考古相印证8.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为此,英国A.扩大国内生产规模 B.纠结法国发动战争C.决定对华资本输出 D.提出划分势力范围9.右图是创作于1908年,反映清末新政的一幅漫画。
2018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12)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通过泥版文书保存下来的著名史诗是:A.《罗摩衍那》B. 《荷马史诗》C. 《吉尔伽美什》D.《摩诃婆罗多》2.‚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和大弟子及追随者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玛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
与以上三段文字先后顺序相对应经典分别是:A.《大藏经》、《圣经》、《古兰经》B.《大藏经》、《古兰经》、《圣经》C.《古兰经》、《大藏经》、《圣经》D.《圣经》、《大藏经》、《古兰经》3.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
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被称为公民法A.② ③ ④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①② ③4. 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 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 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5. 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
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减弱 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崛起 D.更好地传播神学6.学者钱乘旦说:‚古典时期结束时,世界上形成了四个文化圈,即‘东亚文化圈’、‘印度文化圈’‘西亚—北非文化圈’、‘欧洲文化圈。
’‛其中‘西亚—北非文化圈’占主导地位的统一价值体系是:A.希腊理性哲学B.印度教信仰C.伊斯兰教信仰D.基督教信仰7.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8.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禅让制 B.礼乐制 C.分封制 D.敬德保民思想9.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

2018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期末调研测试卷高三历史2019.1考生注意:1. 本卷分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两大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1.口述史料包括口述传说、口头谣谚和口述回忆等。
下列属于口述史料的是A.盘古开天辟地 B.二里头文化遗存C.《史记》 D.《蒋介石日记》2.下列史书中最有可能记载牧野之战的是A.《史记》 B.《资治通鉴》C.《史通》 D.《文史通义》3.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位于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4.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学派是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5.右图权力结构示意图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C.汉朝 D.唐朝6.右下图中白色区域所示疆域对应的朝代是A.西汉 B.三国C.元朝 D.清朝7.汉武帝时期,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弟子,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达到三万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A.官立学校出现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儒学地位上升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8.下列历史信息,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微子受封”②政事堂③“腹里”④“直道”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9.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反映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10.某人晚年说:“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
据此判断他当生活在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五代十国D .明清时期11.清政府在西方影响下设立的第一个新式中央机构,标志近代外交关系初步确立的是A .通商口岸B .总理衙门C .工部局D .租界12.下图为某学生搜集、整合的图文资料。
据此推测,他关注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想要了解李鸿章其人,以下最适合阅读的书是A .《龙旗飘扬的舰队》B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C .《民国初年的政党》D .《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14.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
2017-2018届上海市五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五校联合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选择题:(共75分)选择题一: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D.荀子2、下图为世界历史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图中 A所示地区人民的文化成就B.图中B所示地区的人民在早期国家诞生的时期,实行种姓制度C.图中C所示地区的人民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建筑——帕特农神庙D.目前的考古推知,就进入早期国家状态的先后顺序而言,图中D所示地区要比A、B所示地区略晚些。
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抓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抓捕并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法治代替人治 B.变法深入人心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4、在埃及大金字塔西侧发现了一座墓室,墓主凯伊是建造大金字塔的胡夫法老时期的一位祭司。
墓室入口处的墓志铭上,刻着保障建造者粮食的契约。
墓志上记载,凯伊付给建造者面包和酒,让他们高高兴兴地离开,这些开心的人们以神之名表示非常满意。
——《新考古发现史海漫游》。
就以上材料来看,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判断是:A.金字塔的建造者很可能不是奴隶B.酿酒技术出现于法老胡夫时期C.法老是神的化身D.古埃及的社会① ②③④ 关系可能主要是契约关系5、后世评论,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
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约有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
这反映了:A.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B.苏格拉底之死引发了人们的深思C.雅典政治家们大多存在黑暗的一面D.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6、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最新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 精品

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计60分)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3、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宋朝就必须站着,到明朝时则须“众官皆跪”,对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由盛到衰的趋势 B.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C.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4、宋王朝的地方行政序列应该是()A.州——郡——县 B.路——州——县C.道——州——县 D.省——道——府——县5、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首诗歌颂的是()A.左宗棠收复新疆 B.曾纪泽收回伊犁C.刘永福抗法 D.冯子材镇南关大捷7、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A.左宝贵的部队 B.义和团C.丁汝昌的部队 D.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8、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邱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邱逢甲这首诗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9、与甲午战争相比,抗日战争中最大的变化是()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10、19世纪40年代是中外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下列事件与这一段历史时期无关的是()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B.鸦片战争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物种起源》发表11、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

上海市金山区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某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一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A.资本主义在西方不断扩展的历史进程B.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C.西方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海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2.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A.贵族执政B.层级严密C.尊卑有序D.代远情疏3.如图反映的是辩论中的苏格拉底和战国时的稷下学宫,这种思想活跃的局面,其共同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主制度的保障D.社会变革的推动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姻亲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亲族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5.下列关于点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威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君主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6.“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段文字中破格用人,使其参与宫廷决策核心,形成“内外朝”制度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7.《哈佛中国史》将公元前221年至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史,分为六个帝国时代,其中符合唐朝的历史特征的是()A.早期中华帝国B.分裂的帝国C.世界性的帝国D.最后的中华帝国8.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错误的是()A.《浅议商朝的政治制度》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D.《论清朝垂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9.下图中的“?”应填〔)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10.中国古代史学发达,史籍浩瀚,但对史学本身进行理论总结的著作却不多见。
最新 上海市奉贤区2018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精品

上海市奉贤区2018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载:“有娇氏女安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这一记载()A.证明了炎帝时代中国已迈入文明社会B.反映了中国早期史料中保留神话成分C.说明了炎帝时代中国已信奉“龙”图腾D.验证了炎帝时代中国处于母系氏族阶段2.如果为右图深颜色部分命名,以下最合理的选项是()A.蒙古帝国疆域图B.匈奴民族西迁图C.伊斯兰教传播图D.海外殖民形势图3.历史学家习惯上将夏的建立作为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起点,其主要依据是夏时代()A.金属工具出现B.文字产生C.阶级分化出现D.国家形成4.《宋史》卷一《太祖纪》对陈桥兵变有如下记载:“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
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即赵匡胤——引者注)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
以下能体现文中“黄衣”功能的是()A.“衣,依也B.“衣,隐也”C.“衣,所以表贵贱也”D.“衣,身之章(障)也”5.《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材料表明当时()A.中国法制比较完备 B.汉高祖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C.同态复仇比较明显D.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系基本特征6.世界经济史研究领域出现过许多经济思想,以下最符合农耕文明经济特点的是()A.工商皆本B.重本抑末C.重商主义D.工业至上7.2018年3月,在接受政府巨额援助的同时,美国国际集团(AIG)却向高管发放高额奖金。
美国政府对此宣称:将对这种高额奖金征收高达90%以上的惩罚性所得税。
由此可见,目前美国政府的政权基础是()A.无产阶级B.金融财团C.土地贵族D.中产阶级8.2018年3月,朝鲜宣布将发射卫星,美日等国怀疑朝鲜发射的是导弹并提出拦截的可能性。
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8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长宁、嘉定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2018.1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从“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是在A.尧舜禹时期B.夏朝建立后C.平王东迁后D.秦统一之后2. 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西周末期B.东汉时期C.北魏时期D.隋唐时期3. 关于夏朝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的表述中最贴切的一项是A.君主政治B.民主政治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4. “省”作为我国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始于A.魏晋B.隋唐C.元朝D.清朝5. “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这些机构最早出现在近代中国的A.广州B.香港C.上海D.天津6. “中体西用”论渐趋沉寂大致在A.鸦片战争结束后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C.甲午战争结束后D.五四运动爆发后7. 康有为读到《天演论》译稿后称译者“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此处“第一者”是指A.达尔文B.林则徐C.严复D.李大钊8. 下列关于武昌起义爆发时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统三年B.辛亥年C.1911年D.民国元年9. 19世纪末20世纪之交,席卷欧美的“新史学”运动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是A.司马光B.章学诚C.刘知幾D.梁启超10 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起点是A.中共八大B.文革结束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11.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C.实行征兵制,宣扬武士道D.实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12.主张通过契约产生统治者,否定“君权神授”,支持君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高三历史2018.1.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2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 从“天下为公”转变到“天下为家”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答案】A【解析】夏朝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天下为公”转变到“天下为家”,故A正确;商朝并不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故B错误;西周和东周也不符合题意,故CD错误。
故选A。
2. 汉武帝“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有三代之风。
”上述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A. 独尊儒术B. 抑制相权C. 解除边患D. 削弱封国【答案】A【解析】据材料“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太学以儒家经典为内容,“作诗乐”也反映了儒家礼乐,故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独尊儒术,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抑制相权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与解除边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削弱封国的措施,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李白《少年行》有“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岑参《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有“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诗中的“胡人”当指A. 印度人B. 大秦人C. 新罗人D. 中亚人【答案】D【解析】据材料“河陇”并结合所学知识,古代指河西与陇右,相当今甘肃省西部地区,与今天中亚地区接近,唐朝与中亚地区交往频繁,故诗中的“胡人”当指中亚人,故D项正确;印度在唐朝西南端,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大秦指古罗马,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新罗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故选D。
4. 宋朝包拯记载:“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科举完善B. 常年征战C. 庆历新政D. 文官体制【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冗官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宋代实行文官体制,以分权来加强集权,故D项正确;科举完善并不是冗官的现象的直接原因,故A 项错误;常年征战与冗官的现象无关,故B项错误;庆历新政也没有导致冗官,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内外官属……较之先朝……已逾一倍多矣”,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冗官的现象入手,即可对直接原因进行分析,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 岳飞的《满江红》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
词中的“胡虏”和“匈奴”代指A. 契丹B. 党项C. 女真D. 蒙古【答案】C【解析】岳飞处于南宋时期,当时宋金交战,“胡虏”和“匈奴”指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政权,故C项正确;契丹没有建立金朝,而是建立辽,故A项错误;党项建西夏,故B项错误;蒙古建元朝,故D项错误。
故选C。
6. 某文献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最有可能记录该印刷技术的文献当是A. 《新唐书》B. 《宋史》C. 《梦溪笔谈》D. 《资治通鉴》【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代,结合所学知识,《新唐书》记录唐朝时期内容,故A项错误;《宋史》属于官方史书,不是记录技术发明的书籍,故B项错误;《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最有可能记录该印刷技术,故C项正确;《资治通鉴》也不是记录技术发明的书籍,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特点出发,即可得出文献的时间范围和记录内容的特点,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7. 明太祖曾作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设立了A. 内阁B. 殿阁大学士C. 锦衣卫D. 东厂、西厂【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明太祖疲于处理国事,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故B项正确;明成祖设内阁,不是明太祖,故A项错误;锦衣卫不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机构,是监察特务机构,故C项错误;东厂、西厂也是宦官特务机构,故D项错误。
故选B。
8. 主张“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史德者,著书者之心术也”的史家是A. 司马迁B. 刘知幾C. 司马光D. 章学诚【答案】D【解析】据材料“史德者,著书者之心术也”并结合所学知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著《文史通义》,主张“史德者,著书者之心术也”,故D项正确;西汉司马迁没有类似主张,故A 项错误;唐代史学家刘知幾也没有相关思想,故B项错误;宋代司马光也未提出相关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
故选D。
9.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联批评的社会现象是A. 鸦片泛滥B. 虎门销烟C. 列强暴行D. 五口通商【答案】A【解析】材料“竹枪一杆……铜灯半盏”反映了当时中国鸦片泛滥的现象,故A项正确;虎门销烟并不会导致“打得妻离子散……烧尽田地房廊”,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列强侵略的暴行,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五口通商,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材料关键信息所反映的现象,学生据“竹枪一杆……铜灯半盏”,即可得出鸦片泛滥的认识,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0. “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等机构最早当出现在近代中国的A. 广州B. 香港C. 上海D. 天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最早出现于我国的租界,而我国租界最早出现于上海,故C项正确;广州和天津出现租界较晚,故AD错误;香港已经被割占,主权不在清政府,因此没有租界,故B项错误。
11. 下图为位于上海中山东二路的一幢西式建筑。
该企业的建立可以追溯到A. 19世纪60、70年代B. 19世纪90年代C. 20世纪初D. 20世纪70、80年代【答案】A【解析】材料图片反映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结合所学知识,它属于洋务派企业,建立于19世纪60、70年代,故A项正确;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失败,故B项错误;20世纪初和20世纪70、80年代都不符合题意,故CD项都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片反映的企业名称,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派企业的建立时间入手,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2. 20世纪初,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而可变者……如琴瑟之改弦。
”由此,清政府开启了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清末新政D. 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据材料“20世纪初,清廷……而可变者……如琴瑟之改弦”并结合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进行新政,符合材料,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发生于19世纪末,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D项错误。
故选C。
13. 下图风俗画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时期的社会特征?A. 19世纪80年代B. 19世纪90年代C. 20世纪初期D. 20世纪50年代【答案】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画的内容与信息,抓住图画的主要特征,从服饰、发型、用餐模式等方面入手,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4. 下图是中国历史演进示意图,其中“D”处的社会政治主题是A. 原始时代B. 封建时代C. 帝制时代D. 共和时代【答案】D【解析】“D”处对应的时间是1912年后,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进入共和时代,故D项正确;原始时代属于A处,故A项错误;封建时代指分封制时期,属于B处,故B项错误;帝制时代指封建专制时期,属于C处,故C项错误。
故选D。
15.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国民”“国权”“国耻”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这些现象当出现在A. 太平天国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维新变法时期D. 五四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时务”“西学”“国民”“国权”“国耻”“立国自强”,这些都体现了反帝爱国观念占主导,太平天国时期主要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反帝爱国观念并不占主导,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主张救亡图存、君主立宪,但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不可能有“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6. 下图所示袖标配用的时间是A. 1931年B. 1941年C. 1932年D. 1942年【答案】D【解析】据材料图片“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民国元年是1912年,故这是指1942年,故D项正确;故ABC项都错误。
故选D。
17.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最常见的政治宣传画之一,这类题材画作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A. 人民生活丰衣足食B. 农业科技长足发展C. 浮夸冒进之风普遍D. 粮食产量空前提高【答案】C【解析】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期”,并结合所学知识,画作反映了农作物生长重量超过儿童,体现了大跃进时期浮夸冒进之风普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人民生活丰衣足食,故A项错误;浮夸冒进之风也不等于农业科技长足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图片也无法体现粮食产量空前提高,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时间,再分析图片的内容,从浮夸冒进的特点入手,即可结合大跃进的史实,据此即可排除错误说法,得出正确答案。
18. “这里见证了新时期的中国奇迹,发生了一个小渔村奇迹般的蜕变,从而成长为一个可以与对面的香港比肩而立的大都市。
”“这里”指的是A. 广州B. 深圳C. 珠海D. 东莞【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个小渔村奇迹般的蜕变,从而成长为一个可以与对面的香港比肩而立的大都市”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成长,故B项正确;广州并不是经济特区,故A项错误;珠海不符合“与对面的香港比肩而立”,故C项错误;东莞又不是经济特区,故D项错误。
故选B。
19. “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下列关于梁启超对传统史学的认识,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 对传统史学进行深入批判B. 肯定了西方史学的先进之处C. 对传统史学缺乏必要常识D. 认识深刻但存在绝对化之处【答案】D【解析】“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反映了梁启超批判传统史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认识比较深刻,但二十四史也有精华内容,不全是封建糟粕,故梁启超的认识存在绝对化之处,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片面,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西方史学的先进之处,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梁启超对传统史学缺乏必要常识,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