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5 伤仲永 王安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我觉得教学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备课时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时要通过多种朗读活动来理解体会文本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学到朗读的方法,文章的思想,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语文的价值。

(2)学会类比,通过类文比较,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比较、鉴别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感悟到文言文的内涵和厚重。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体会到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4)注重读写结合。通过“写一写”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以“由方仲永”想到的,写一段话,打开学生思路,完成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朗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概况故事情节。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在类文比较中体会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进一步提高欣赏比较和鉴别能力。

3.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想象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会文言文的丰富内涵,感受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导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了解一个故事,走近一个人,明白一个道理。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

二、读一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先听老师朗读一遍,你听的时候注意字音。(老师配背景音乐朗读文章,学生聆听)

师:题目中有一个字是“伤”,伤是什么意思?(学生:哀伤、叹惜),那应该用怎样的速度朗读课文?(学生:慢一些),接下来自由朗读一遍课本,读的慢一点。(学生放慢速度,自由朗读)

师:那你读出“哀伤和叹惜”了吗?来,读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读文章)

师:我请一名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看看能否读出哀伤和叹惜?(点名让一生读)师:读的不错,声音洪亮。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以下这几话的停顿,(PPT展示)试着读一遍。(生自由朗读),那你读的是否准确呢?请看屏幕。(PPT展示)。我们来开火车读一遍这六句话。(生开火车读,每个学生一句话),再来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三、说一说

师:你能否脱离文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让两名学生起来讲故事

3.老师评价并小结

四、译一译

师: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自由翻译课文,理解文章的语句含义。

1.学生自由翻译

2.小组交流

五、问一问

师:文章中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在小组内互相提问解答。

1.小组交流

2.全班提问,互相解答。

师:同学们,我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回答?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否可以省略?为什么?(学生有两种观点,学生分成两派展开辩论。)

师:一个是“受之天”,一个是“受之人”。他们两者是怎样的关系呢?(小组讨论)仲永是受之天,但由于其父亲的“不使学”,导致“泯然众人矣”。可以看出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成才的重要性。王安石在《临川先生文集》中曾这样写到:“愚者可诱而为智也”,“不肖者可革而为贤也”。而他自己自幼聪颖,可谓“受之天”,他还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可谓“受之人”。成了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身上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历史上有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师:王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文概》曾这样写到:“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

六、比一比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孙权劝学》,比较一个和《方仲永》有何异同之处?

1.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文章。

2.小组交流,讨论探究。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七、做一做

师:这节课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呢?我来考考你。

1.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

八、写一写

师: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目,写几句话。

1.学生写作。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了解了方仲永的故事,走进了王安石,了解他的作品风格,明白了天赋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对于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伤仲永》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较浅易,因此,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不大。

本文叙述的是一个孩子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但初一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理解文本可能有些浅显。所以,一定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用生动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努力构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张扬个性,获取成功体验。并深挖文本内涵,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伤仲永》效果分析

上完了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样,感觉意犹未尽,似乎仍沉浸在课上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回想这节课,无论是学生的合作交流,还是师生的互动,每个环节都顺畅如流水。这节课主要取得以下效果。

一、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平时坚持不懈的不懈地训练及反复的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基本养成,为课堂上进行多种能力训练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具体授课过程中,又十分注意将学生的独创性融入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习惯。

二、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

在课堂上,我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获得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这一大方向,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纵横驰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诵读与积累、比较阅读是我的文言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中,除了强调诵读外,我还十分注意指导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对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温故而知新”的大加赞赏,意在让学生们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的能力。

四、多种能力训练渗透其中。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注意了各种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与语感的培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如“说”的训练,就有让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谈感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