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靶向治疗-251医院
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400.N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20年10月第43 #第5期丨nU Biumed h:ng, October 2020, V»丨.43, No.5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田大治1张炜琪2蒋文涛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移植科300192;2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300070通信作者:蒋文涛,Email:jiangwentao@•综述•【摘要】肝癌是临床常见的肝恶性肿瘤,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相关死因,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对于肝癌的发生及其相关分子通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研发出r多种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两大类.一线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索拉非尼和乐伐替尼,两者均能有效延长不"I切除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对于一线药物不良反应无法耐受或用药期间肿瘤进展的患者.还可选择瑞戈非尼和卡博替尼等二线药物,可能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所帮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抑制剂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两者均wT通过一定机制抑制免疫检查点来阻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效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正逐步被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关键词】肝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D01:10.3760/l21382-20200511-00511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for liver cancer Ticui Dazhi', Zhang Weiqi2, JiangWentao1'Departmen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Tianjin First Center Hospital, Tianjin 300192, China; 2Tianjin MedicalUniversity First Center Clinical College, Tianjin 30007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 Wentao, Email: *******************.com[Abstract】Liver cancer is a c o m m o n liver malignant tumor an<l a c o m m o n cause of death related tomalignant tumors,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lives of patient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 -depth study of the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ver cancer,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ccurrence and related molecularpathways of liver cancer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 variety of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have been developed, mainlyincluding anti-angiogenic drugs and i m m u n e checkpoints inhibitors. First-line anti -angiogenic drugs includesorafenih and lenvatinib, both of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advancedliver cancer. For patients with intoleral)le first-line drug adverse reactions or tumor progression during treatment,second-line drugs such as regorafenih and cabozantinib can also be selected, which m a y help prolong the survival ofpatients. I m m u n e checkpoint inhibitors mainly include p r o g r a m m e d cell death protein 1 a nd i t s ligand inhibitors andcytotoxic T lymphocyte-related antigen 4 inhibitors, both of which can inhil)it i m m u n e checkpoints through a certainm e c h a n i s m to prevent i m m u n e escape of tumor cells, and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wilh unresectable liver cancer. These two inhibitors are gradually being us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Keywords】Liver tumor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ImmunotherapyDOI:10.3760/l21382-20200511-00511〇引言原发性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 五,也是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6 — 4 1 4 1( 2 0 1 5)0 l 一 0 0 4 3 — 0 3
云南医药 2 0 1 5年第 3 6卷第 1 期
近 几 年 以来 ,随 着微 创 介 入 技 术 和 影 像 学 的 的 飞速 发 展 ,影 像 引 导下 放 射 性 粒 子 组 织 间 植 已 经 成 为 晚期恶 性肿 瘤 的主要 治疗 手 段之 一 l 1 ] 。放 射 性 粒 子 植 入 是一 种 近距 离 的放 疗 , 它 主要 是 应 用 计 算 机 立 体 定 位计 划 系统 (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s y s t e m, T P S ) 设 计方 案 , 在影像 引 导下将 放射性 粒子植 入 肿 瘤 内 ,使 肿 瘤 组 织 遭受 最 大程 度 的杀 伤 , 而 正 常 组 织 不损 伤 或 仅 有 微 小损 伤 , 以达 到 治 疗 和 提 高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的 目的。 现将 我科 从 2 0 0 9年 1 月 一 2 0 1 2年 4月 收 治 的 4 5例 晚期 恶 性 肿瘤 患 者 , 经C T引导 下 行 I粒 子植 入 治 疗 ,现 报 道 如 下 。
[ 5 ]F A N S T .P r e c i s e h e p a t e c t o m y g u i d e d b y t h e m i d —
d l e h e p a t i c v e i n [ J ]. H e p a t o b i 1 i a r y P a n c r e a t
1 i v e r t r a n s — p l a n t a t i o n[ J ]. N E n g l J M e d ,2 0 0 7 ,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度的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有效,但是近年来,肝癌的靶向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和应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肝癌靶向治疗的概念肝癌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肝癌细胞内某些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化疗,肝癌靶向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二、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癌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
和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免疫治疗药物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免疫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人工制备的基因剪切后再重新组合成可以切入肝癌细胞的细胞中,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由于基因治疗具有针对性,因此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癌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肝癌细胞内对某些分子进行定向攻击,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靶向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三、肝癌靶向治疗的应用肝癌靶向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放射性核素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
其中,药物类肝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的肝癌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索拉非尼具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肝癌的发展和转移。
2.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贝伐珠单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阿帕替尼阿帕替尼是一种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对肝癌细胞内的某些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251例分析

果 () 1肝动脉化疗 、 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 明显 。( ) 2 肿瘤 大小 、 数量 与门脉癌栓 的发生密切相关 , 肿瘤的临床分级 直接 影响治疗 的效果 。 肿瘤直径大于 5 m, c 门脉癌栓发生 率明显增 加 , 且肿瘤 多发者其 门脉癌栓发生率 明显高于单发 , 肿瘤 多发
2 肿 瘤 大 小 、 量 与 门脉 癌 栓 的 关 系 . 2 数
的不断突破 。我 国 目前临床就诊 的肝癌病 例中 , 完全适合 手术 切 除的病 例仅 占 2 %左右t 绝大多数肝癌仍首选 以介入疗法为 0 T I ,
主 ,因为肝癌 的介入治疗 已经被 国内外公认 为最有 效的非手术
例 , 年生存有 8 , 存率 7 . %; 1 9人 生 94 6 2年生存有 7 , 7人 生存率
6. %; 8 5 3年生存有 6 7 8人 , 存率 6 .1 ; 生 07 % 4年生存 6 4人 , 生存 率 5 . %, 71 4 5年生存 4 3人 , 生存率 3 . %。B级 9 89 3 8例 , 年生存 1 7 5人 , 生存率 7 . %; 65 3 2年生存 4 6人 ,6 3 ; ~5年生存为 0 4. % 3 9 。 C级 4 例 , 年生存 8 , 1 1 人 生存率 1.1 2 95 %; ~5年生存为 0 其 中 。
者的疗效明显低 于单发 者。结论 肝动脉化疗 、 栓塞治疗对不 能手术 的原发性肝癌是 首选的治疗方法 , 对不 同病期 的肝癌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 案, 配合其他疗法能使疗效得 以明显提高。
【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 肝动脉灌注 ; 化疗 ; 栓塞 ; 门脉癌栓
CT引导经胸骨路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价值

validation of dosimetric par a m e t e r s s h o w e d that 9 0 % t u m o r target d o s e ( D 9 0 ) w a s (134.30± 14.53) G y ,the percentages of t u m o r target v o l u m e receiving 9 0 % prescription d o se(l)D ) , 1 0 0 % P D , 1 5 0 % PI) a n d 2 0 0 % P D ( V 9 0 , V 1 0 0 , V 1 5 0 a m i V 2 0 0 ) w e r e ( 9 7 .15± 2.09)%,( 9 3 .04± 1.75)%,(66.86± 7.53)% a n d (42.95± 9.11) % , respectively. T h e conformity index (Cl), external index ( E l ) a n d h o m o g e n e i t y in<lex ( H I ) w e r e (0.65± 0.06), ( 4 0 . 7 9 ± 1 3 . 7 2 ) % a n d (27.90±7.5 3 ) % ,respectively. T h e satisfaction rate of l25I s e e d distribution w a s 9 0 % . Imm e d i a t e l y after t r e atment, o n e patient d e v e l o p e d p n e u m o t h o r a x a n d o n e patient d e v e l o p e d hemoptysis. T h e patients w e r e followed u p fora m e a n time of (12.0±4.8) months(ranging of 4-24 months). T h e postoperative 2-month, 6 - m o n t h a n d 1 2 - m o n t h local control rates of w e r e 6 5 . 0 % , 6 4 . 7 % , a n d 5 3 . 8 % , respectively. T h e 6 - m o n t h a n d
《肝癌的靶向治疗》PPT课件

精品医学
10
抗血管生成制剂
血管生成,即新生血和管形成的过程,被认为是肿瘤 生长的关键因素,不仅为肿瘤提供营养和氧气,更是 肿瘤细胞进入系统循环和转移的通路。1971年, Folman教授就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形成学说,并 认为肿瘤的血管发生有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靶点。 肝癌是典型的富血管肿瘤,肝内丰富的血管及血分支 为肝癌细胞产生的肿瘤 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发挥诱导血 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及生成肿瘤血管作用提供了良 好的基础。同时残留在肝癌组织内的血管通过“肿瘤 化”而产生的新生肿瘤血管数目也较多,因此抗肿瘤 血管生成对于分子靶向治疗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肝癌的靶向治疗
251医院 赵增虎
精品医学
1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其中90%为肝细胞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现上升 趋势,在我国发病率98.9/10万人,仅次于肺癌居第二 位。在导致HCC的多项危险中,HBV、HCV感染和酒 精分别依次位前三位。我国发病人数占全球55%,死 亡人数占45%。
肝癌起病隐袭,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确诊时 已中晚期,晚期肝癌治疗棘手,死亡率高,中位生存 期仅3-6个月,素有“癌中之王”称号,虽然介入栓塞 化疗、全身化疗及射频消融等各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 用于临床,但对患者生存期改善还很有限,且远期疗 效较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
精品医学
2
迈入21世纪后,肿瘤的治疗已进入分子靶 向治疗新时代。所谓分子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肿 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大分子包括参与肿 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传导和其他生物学途 径的重要靶点(参与肿瘤细胞分化、周期调控、 凋亡、浸润和转移等过程中,从DNA至蛋白、 酶水平的任亚细胞分子),通过特异性阻断肿 瘤细胞的信号转导,来控制其基因表达和改变 生物学行为,或是通过强力阻止肿瘤血管生成,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积极发挥抗 肿瘤作用。
IL-8-251AT多态性与肝癌相关性

表 2 IL-8-251A / T 多态性与肝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n( %) 〕
IL - 8 - 251A / T 多态性与肝癌相关性
侯 波 裴锐锋1 ( 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吉林 长春-251A / T 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人群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RFLP) 检测 243 例健康对照个体和 229 例肝癌患者 IL-8-251A / T 多态性。结果 IL-8-251A / T 多态性在对照组和肝癌组中分布差异不显著 ( P > 0. 05) 。根据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转移和 HBsAg 状态进行分层分析,发现 HBsAg 阴性肝癌患者 TT 基因型在分布明显高于阳性患者( P = 0. 002) ; 未 发现 IL-8-251A / T 多态性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状态明显相关( P > 0. 05) 。结论 IL-8-251A / T 多态性与肝癌患者 HBsAg 状态相关。
χ2 值 - 1. 00
0. 22
0. 54
1. 00
0. 33
P值 -
-
0. 64
0. 46
-
0. 57
2. 2 IL-8-251A / T 多态性与肝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根据临 床分 期、分 化 程 度、转 移 和 HBsAg 状 态 进 行 分 层 分 析,发 现 HBsAg阴性肝癌患者中 TT 基因型分布明显高于 HBsAg 阳性患 者( P = 0. 002) ; 未发现 IL-8-251A / T 多态性与临床分期、分化 程度和转移状态具有明显相关性( P > 0. 05) ( 表 2) 。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8;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肝癌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13-2736-0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13. 028
卡瑞利珠单抗结合靶向药物治疗耐药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探究

论著DOI:10.16662/ki.1674-0742.2024.01.001卡瑞利珠单抗结合靶向药物治疗耐药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探究李孝楼,许智凤,陈颖,周文,洪美珠,魏光敏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肿瘤科,福建福州350025[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卡瑞利珠单抗与靶向药物联合用药治疗耐药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耐药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单一靶向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靶向药物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47.50%高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4,P<0.05)。
观察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与血小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耐药晚期肝癌患者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未明显增长,具有良好耐受性。
[关键词]耐药晚期肝癌;靶向药物;卡瑞利珠单抗;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4)01(a)-0001-04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Carrelizumab Combined with Targeted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Advanced Liver CancerLI Xiaolou, XU Zhifeng, CHEN Ying, ZHOU Wen, HONG Meizhu, WEI GuangminDepartment of Oncology, Mengchao Hepatobiliary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25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carlizumab and targeted drugs in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ad⁃vanced liver cancer. Methods 80 cases of drug-resistant advanced liver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ncology of Mengchao Hepatobiliary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y 2022 to May 2023 were ran⁃domly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 single targeted dru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argeted drug combined with camrelizumab. Comparisons were made in terms of clinical efficacy, laboratory in⁃dexe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jective remiss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7.50%, which was higher than 25.0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381, P<0.05).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of 77.5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was higher than 52.5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494, P<0.05). Tumor markers and platele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adverse reactions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advanced liver cancer, combined with cam⁃relizumab on the basis of targeted drug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disease control, reduce the level of tumor[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榕科(2022)353号:2022-S-038][作者简介] 李孝楼(1980-),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肝胆胰肿瘤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皮生长受体抑制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具有配体依赖 性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家族,在多 种肿瘤中都存在过表达,而且往往与肿瘤的侵 袭性高、进展快和预后不良相关。EGFR与相 应配体如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等结 合后连接很多参与信号转导的细胞内蛋白质, 使不同的信号蛋白被激活,促进细胞的分裂增 殖,并可使正常细胞恶变,还可影响肿瘤血管 及间质的生长,促进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贝代单抗(Avastin)
贝代单抗:是一种针对VEGF的149KD的重组重组人单克隆IgG1 抗体,由93%人源和7%的鼠源部分组成。贝代单抗能选择性地抑 制VEFR,从阻止VEGF与VEGFR-1、VEGFR-2受体结合而激活 下游信号,抑制新生血管形成。VEGF是体内一强效力的促血管 生成因子,能直接或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各种肿瘤包括肝癌的 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 栓、肿瘤大小和TNM分期密切相关,VEGF过表达的肝癌患者有 更差的生和预后。VEGF参与调节的肿瘤血管新生对肿瘤的生长 和转移都是必须的,抑制这个过程就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因此针 对VEGF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肝癌靶向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经 临床研究表明联合化疗要比单用化疗或单用抗体效果好。Ⅱ期临 床研究:33例贝代单代10mg/Kg,连用14天,后28天为一周期, 第1,15天给药一次,联合健择与草酸铂治疗,RR20%,PFS5.3 月。
表皮生长受体抑制剂
目前作用于EGFR靶向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 类是单克隆抗体如:IMC225(爱必妥)、 ABX-EGF等,主要作用于EGFR的胞外区,通 过竟争性抑制配体与EGFR的结合,使受体失 去活性;另一类是小分的化合物(易瑞沙、特 罗凯)能进入细胞内,直接作用于EGFR的细 胞内区,干扰三磷酸腺苷结合,抑制酪氨酸激 酶的海性。研究表明,肝癌中存在EGFR的高 表达,与肝癌的形成、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相关, 因此,EGFR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靶点之一。
沙利度胺(反应停)
该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并具有抗肿瘤的 潜能。对多发性骨髓瘤单药有明显疗效,联合 地塞米松效果更佳,另外对于恶性黑色素瘤、 急性髓性白血病、结直肠癌以及爱滋病相关的 卡波西肉瘤都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Ⅱ期临床 实验19例肝癌患者单药治疗半年PFS为41%。 该药对早期肿瘤较小的肝癌有良好效果,对合 并肝硬化基础疾病首推200mg/天的剂量长期维 持治疗。
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硼替佐米(万珂):是哺乳动物细胞中26S蛋白酶体 的可逆抑制剂,体外试验对肝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性。 Ⅱ期临床实验:15例肝癌,7例SD,无CR、PR。 CCI779s:是哺乳动物雷帕霉靶体(mTOR)信号通 路抑制剂。P1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细 胞中有异常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阻断该信号通路,特别是抑制了mTOR活性, 就有可能特异地抑制肿瘤生长,该信号转导通路已成 为一个希望的抗肿瘤治疗靶点。对晚期肾癌有较好的 疗效果。Ⅱ期临床实验:11例肝癌,1例PR,4例SD, MTS7月。
肝癌的形成、进展及其转移与多种基因突变 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包括:异常的 生长因子激活,细胞分裂信号途经持续活化 (如Raf/MEK/ERK, P13K/AKP/mTOR和 Wnt/β-catentin通路),抗细胞凋亡信号途经 失调(如p53和PTEN基因)和新生血管异常增 生等。上述复杂的分子发病机理提示:其中可 能存在着多个潜在的治疗靶点,这就是进行分 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
恩度(YH-16)
重组人血内皮抑素是一种内部源性最强 血管生成抑制剂,用于抗肿瘤治疗具有 广谱、低毒、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首 先用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目 前用于治疗肝癌苗头可喜。
多激酶抑制剂
索拉非尼(多吉美)是一种口服的多激酶抑制剂,靶 向作用于肿瘤细胞及肿瘤 血管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激栈 及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受体酪氨酸激酶 KIT和FIL-3以及Raf/Mek/ERK途经中丝氨酸/苏氨酸激 酶,抑制肿瘤增生,同时也可上游抑制受体酪氨酸激 酶VEGFR和PDGFR及下游抑制Raf/Mek/ERK途经中 VEGFR PDGFR Raf/Mek/ERK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因此同时起 到抗血生成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双重作用。临床上用 于治疗晚期肾癌效果明显。Ⅱ期临床实验结果:65例 肝癌口服索拉非尼400mg,2/日,TTP4.2月,OS9.2 月,3例PR,5例SD。有研究发现索拉非尼与阿霉素治疗 肝癌具有协同作用。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
IMC-225:是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由鼠抗 EGFR抗体和人IgG1的重键与轻键的恒定区域 组成。西妥昔单抗可以竟争性抑EGFR及其配 体的结合,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经,从而干 扰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抑制细胞修复和血 管发生,诱导癌细胞的凋亡。 Ⅱ期临床实验结果: 30例肝癌病人,口服西妥昔单抗首次400mg/m2,以
拉帕替尼
是一种可逆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同时有效地抑 制ErbB1和ErbB2酪氨酸激酶活性。其作用机理为抑制 细胞内的EGFR(ErbB1)和HER2(ErbB2)的ATP 位点,阻止肿瘤细胞磷酸化和激活,通过EGFR (ErbB1)和HER2(ErbB2)的同质和异质二聚体阻 断下调信号,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Ⅱ期临 床实验:49例肝癌拉帕替尼1500mg,1/日口服,2例PR, 8例SD,PFS1.4月。
厄洛替尼(特罗凯)
Tarceva:也是一种小分子喹唑啉家族复合物,通过在 细胞内与ATP竟争性结合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胞内区催 化部位,抑制磷酸化反应,从而阻断向下游增殖信号 传导,抑制肿瘤细胞配体依赖的HER-1/EGFR的活性, 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临床研究提示多种实 体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肿瘤及胰腺癌均具 有一定疗效。Huether通过研究发现厄洛替尼可以抑制 细胞系Huh7和HepC2的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和细 胞周期停滞,并且能增加化疗药物如阿霉素、依立替 康和多西紫杉醇的细胞毒效应。Ⅱ期临床实验结果: 40例肝癌病人,口服厄洛替尼150mg/d,无CR、PR, SD17例,中位1医院 赵增虎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其中90%为肝细胞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现上升 趋势,在我国发病率98.9/10万人,仅次于肺癌居第二 位。在导致HCC的多项危险中,HBV、HCV感染和酒 精分别依次位前三位。我国发病人数占全球55%,死 亡人数占45%。 肝癌起病隐袭,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确诊时 已中晚期,晚期肝癌治疗棘手,死亡率高,中位生存 期仅3-6个月,素有“癌中之王”称号,虽然介入栓塞 化疗、全身化疗及射频消融等各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 用于临床,但对患者生存期改善还很有限,且远期疗 效较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
迈入21世纪后,肿瘤的治疗已进入分子靶 向治疗新时代。所谓分子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肿 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大分子包括参与肿 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传导和其他生物学途 径的重要靶点(参与肿瘤细胞分化、周期调控、 凋亡、浸润和转移等过程中,从DNA至蛋白、 酶水平的任亚细胞分子),通过特异性阻断肿 瘤细胞的信号转导,来控制其基因表达和改变 生物学行为,或是通过强力阻止肿瘤血管生成,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积极发挥抗 肿瘤作用。
后每周250mg/m2,连用6周为一周期 。Ⅱ期临床试验: 16例患者,5例SD,PFS1.4月,MST9.6月。治疗效 果不理想,但安全性较好。西妥昔单抗联合健择与
草酸铂治疗44例肝癌,RR23%,DCR65%.
尼妥珠单抗(泰欣生)
尼妥珠单抗:系针对EGFR的特异性人源化单克隆抗 体。通过EGFR细胞外功能域的3A表位结合封闭配体 与EGFR的结合,抑制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从 而有效地阻断经EGFR介导的信号传递和细胞反应进 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和抑制新生 血管的生成,并能介导CD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效应) 和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作用。 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头颈部鳞癌和脑质细胞瘤,在我 国已批准用于晚期鼻咽癌。 Ⅱ期临床试验:动脉介入 加尼妥珠单抗治疗肝癌5例,均存活5年以上。
吉非替尼(易瑞沙)
Iressa是小分子苯胺喹唑唑化合物,选择性地抑制 EGFR酪氨酸激酶,可降低肿瘤组织中EGFR、AKT、 ERK及细胞增殖标志Ki-67的表达,并可通过上调p27 表达起促凋亡作有用,临床上主要用非小细胞肺癌治 疗。Hopfner等发现吉非替尼可以抑制肝癌细脆性系 Huh7和HepC2生长,并在研究中观察到吉非替尼可以 减少MAPK/ERK蛋白磷酸化,使肝癌细胞停滞在G1/S 期,抑制Bcl-2和Bcl-X(L)的表达从而诱导肝癌细胞 的凋亡。Ⅱ期临床实验:31名患者口服吉非替尼 250mg/d,3周为1周期,每6周评价,结果PFS2.8月, MST6.5月,CR0例,PR1例,SD7例。由于第一阶段 没有过到预期目的,已停止发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伊马替尼(格列卫):是一种选择性的 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其作用靶点 主要包括c-Abl、Bcr-Abl、PDGFR以及 KIT受体。主要用于胃肠间质瘤、慢性粒 细胞白血病治疗。 Ⅱ期临床实验:11例肝
癌,1例CR,2例SD。
小结与展望
肿瘤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多因素、多途经和交叉对 话的蛋白网络系统,因此针对某一个单一靶点往往不 足以遏制肿瘤的进展,应用多靶点抑制剂或联合不同 作用途径和机制的药物效果较好,并将是未来研究方 向。业已证实: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对于晚期癌疗 效明显,安全性好,贝代单代单药治疗肝癌有效,联 合化疗药物或其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结果令人鼓舞, 舒尼替尼和拉帕替尼也显示良示的苗头,有待于进一 步大规模Ⅲ期临床研究。分子靶向治疗肝癌新时代才 刚开始,对药物的最佳使用方法、时机、毒副作用和 恰当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还有许多空白等待开拓或 填补。
舒尼替尼(Su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