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知识精讲

合集下载

七年级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点

七年级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点

七年级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点在七年级生物课程中,被子植物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学生们需要掌握被子植物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点,包括生命周期、内部结构、生殖方式和重要性等方面。

一、生命周期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两个阶段: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分为花粉发生和胚胎发生两个过程。

花粉发生指的是花药里的花粉粒在花的柱头上发芽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花的子房,与子房壁上的胚珠结合,形成受精卵。

胚胎发生指的是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种子成熟后形成果实。

2.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植物通过自体繁殖(自我复制)或接穗繁殖(将一部分植株移植在另一个地方)等方式繁殖后代。

无性生殖可以加快植物繁殖速度,但会降低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二、内部结构被子植物的内部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四个部分。

1. 根被子植物的根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2. 茎被子植物的茎连接根和叶,用于输送水分和养分,并支撑叶和花。

3. 叶被子植物的叶用于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并与空气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

4. 花被子植物的花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器官,其中包括雄蕊和雌蕊。

三、生殖方式除了前面提到的有性和无性生殖,被子植物还可以通过自交、异交和人工杂交等方式进行生殖。

1. 自交自交指的是由同一植株内的花进行交配。

自交可以加快植株繁殖速度,但也会降低遗传变异性。

2. 异交异交是指不同植株之间进行交配。

异交可以增加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但需要考虑花粉传播和授粉的过程。

3. 人工杂交人工杂交是指人工控制植物的交配过程,达到选择优良品种和品质的目的。

四、重要性被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调节气候、减少土地侵蚀等等,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都有重要的贡献。

此外,许多被子植物还能提供食物、药材、建材和纤维等重要资源。

综上所述,被子植物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保护。

被子植物的一生课件

被子植物的一生课件
被子植物的繁殖
传粉
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传到另一 朵花柱头的过程,是植物繁衍 后代的重要环节。
风和昆虫是传粉的两大媒介, 其中昆虫传粉最为常见,约有 80%的被子植物依靠昆虫传粉。
传粉过程中,花粉落在柱头上, 萌发出花粉管,精子通过花粉 管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
受精
受精是指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形 成合子的过程,是植物繁殖的关
其中,动物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 方式。
CHAPT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开始, 是种子从休眠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的 过程。
种子萌发过程中,种皮破裂,胚芽和 胚根开始生长,最终突破种皮露出土 壤。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 照等环境条件,以及足够的养分供应。
基于某些特定的标准或人类的需要, 将植物进行分类。例如,根据经济价 值、观赏价值等标准进行分类。
被子植物的命名规则
学名
俗名
英文名称
CHAPTER
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被子植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
被子植物在医药中的应用
被子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被子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来净化空气。 被子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营养生长
营养生长是指被子植物在生殖生长之前的生长阶段,主要进行根、茎、叶等营养器 官的生长发育。
营养生长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其他养 分以支持其生长。
营养生长是植物体积增大、组织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为生殖生长提供必要 的物质基础。
生殖生 长
生殖生长是指被子植物开始开花、结实等生殖过程后的生长阶段。
被子植物的一生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 被子植物的繁殖 • 被子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 被子植物的多样性与分类 • 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被子植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被子植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被子植物知识点被子植物是指具有种子、花和果实的植物,如果树、花草和谷类作物等。

被子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最为广泛,可以在各种环境下生长繁衍,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了解被子植物的知识点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世界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七年级生物中常见的被子植物知识点。

一、被子植物的组成被子植物的组成包括根、茎、叶、花、种子和果实等。

其中,根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和支撑植物;茎则连接根和叶,起到传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叶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器官,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花则是植物繁殖的器官,通过花粉传递授粉,并产生果实;种子则是植物的生殖体,能够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成长;果实则是种子成熟后发育而来,在植物繁殖过程中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根据被子植物的花序和果实,可以将其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

单子叶植物,其叶片呈条状,叶脉平行,花瓣数目为3或3的倍数,如小麦、水稻、竹子等。

双子叶植物,其叶子呈扇形、心形、针形或羽状复叶状,花瓣数目为4或4的倍数,如玫瑰、紫罗兰、桃树等。

三、被子植物的繁殖被子植物通过坚韧的种子、花和果实来繁殖。

花是植物繁殖的主要器官,被子植物一般均具有花,其花序分类多种多样,有单花、伞形花序、穗状花序等。

被子植物的花分为雄花和雌花两种,雄花主要产生花粉,雌花主要接收花粉。

粉粒通过风、昆虫等传媒到达雌花后,进行授粉,随后由花瓣、花萼、雌蕊和雄蕊组成的花器官发生变化,形成果实,最终种子萌发成为新的植物。

四、被子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被子植物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谷类作物来获得主要的食物来源;水果类的苹果、梨、葡萄、蓝莓等可以丰富我们的食物选择,同时这些水果类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人们还通过各种景观花卉的栽培和养护来增添环境美感;许多药物也是从植物中提取而来,如白芍、柴胡、酸枣仁等,这些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发源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发源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发源被子植物是
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当前已知有300 — 400 科, 20— 30 万种,这在数目上远远超出全部其余植物类群种数之和。

被子植物的发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厌烦之迷” ,已经被研究、争辩了一个多世纪。

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见迭出。

近 30 年以来,有关的研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很多波及被子植物发源的议论和假说遇到学术界较宽泛的注意和认同。

这主要应归功于古植物学的研究进展和鉴于形态学资料、分子生物学数据及二者联合的分之系统学的贡献。

被子植物的发源问题主要有 3 个方面:(1 )被子植物的先人类群;(2 )被子植物的发源时间;(3)被子植物的发源地址。

1。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介绍PPT课件讲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介绍PPT课件讲义

思考与讨论
有些种子虽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外界条件 也适宜,但是它们成熟以后不能立即萌发,你知道其中 的原因吗?
荷花的果实莲子又可 称玉蛹、湖目,奇的 是这莲子千年不腐, 便是如化石般的古董, 若要栽培,也能发出 新芽。
种子的休眠:有些植物的种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睡
眠”才能萌发,这种现象叫做种子的休眠。(种子经过
去掉顶芽可多生枝,多 开花。
总结:
1.枝条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 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枝条。
幼芽发育成叶
2.芽中有分生组织, 可发育成新的枝条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 成芽
课堂练习: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C )。
A、根毛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2、根尖的表面被称为“根冠”的结构保护着。随着根在 土壤里不断伸长,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磨损,但根冠从
不会因为磨损而消失,原因是( A)。
A、分生区细胞能分裂和分化 B、根能够长出根毛 C、根冠细胞特别耐磨 D、伸长区细胞能伸长生长
3、一条根能够不断地长长,是由于( AD )。
A、分生区细胞的分裂 D、成熟区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C、成熟区细胞不断的吸水 B、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4、某人在做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
缺钾:叶黄、枝条营养 不良、易倒伏。
钾(K):使植物的茎 秆健壮,抗倒伏;促 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以下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应该多施哪一种无机 盐呢?
1、种植白菜、油菜等叶类蔬菜时,应适时 适量多施( )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钙的无机盐
2、某一农家的棉花枝繁叶茂,但在开花期间出 现花蕾脱落现象,应该追施什么肥料( )

发芽的种子数

被子植物的一生 - 生物中考专题PPT讲解

被子植物的一生 - 生物中考专题PPT讲解
A.菖蒲的叶片是由种子中的胚芽发育而来B.菖蒲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分生区C.菖蒲的芽中有分生组织能进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菖蒲的分株繁殖能保持母本的遗传特性
【答案】B
6.(2023·河南)用野生番茄作砧木进行番茄嫁接,可预防青枯病。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番茄的嫁接属于植物的无性生殖 B.选用性状优良的番茄枝条做接穗C.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D.嫁接的植株主要表现砧木的性状
四、生殖:开花和结果
梳理考点·巩固基础聚焦中考·精练命题点
第一部分 梳理考点·巩固基础
一、种子的萌发 1. 种子的结构
①吸水膨胀
一、2.种子萌发的过程
②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③胚轴伸长④胚芽发育发育成茎和叶
一、3.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根和茎连接部分


2. 胚完好无损
干燥
不发芽

黑暗
潮湿
发芽

黑暗
干燥
不发芽
A.实验目的:研究光照、温度、水分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B.材料选择:随机选取4粒黄豆种子进行实验C.对照实验:甲与丁形成对照,说明黄豆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和潮湿的条件D.实验结论:黄豆种子萌发受水分影响,与光照无关
【答案】D
3.(2022·济南)下图是植物体的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 种子发育完全
3. 已通过休眠期
一、4.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题目而定)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实验组
实验组
一、5.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一定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不洒水 橱柜
一点水 橱柜
一点水 冰箱

七年级被子植物知识点

七年级被子植物知识点

七年级被子植物知识点被子植物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类群,包含了几乎全部的开花植物。

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被子植物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被子植物的生态特征、分类学、解剖学等知识,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被子植物的生态特征被子植物一般都是一个不规则的空间结构,包含穗、花、果等不同形态的部分。

此外,它们还具有以下生态特征:1.有性生殖:被子植物通过花粉、雌雄配子体等方式进行有性生殖,使子代基因多样性高,适应能力强。

2.有器官的不断进化:比起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性器官(包括雌蕊和雄蕊)更加发达,使其繁殖效率更高。

3.详细目录:被子植物细胞壁中含有木质素,这种物质使得被子植物的结构更加牢固,这种结构既可保护其、也可以帮助其在自然界中寻找足够的养分。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学知识被子植物是一个庞大的类群,按照其植物体结构、生殖方式、进化历程等不同维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其中,学生需要学习以下知识点:1. 按照植物体的形态分类⑴花完全:具有雄蕊、雌蕊、花瓣、萼片四种结构。

⑵花不完全:只有雄蕊或雌蕊结构。

⑶单性花:只有雌雄花中的一种。

⑷双性花:有雌蕊和雄蕊结构。

2.按照种子萌发方式分类:⑴真种子植物:种子含有两个侧球胚乳,可保证幼苗独立萌发生长。

⑵假种子植物:其中的胚乳和碎片雄蕊等部分在萌发时无法独立增长,必须靠共生菌根等外部因素才能生长发育。

3.按照进化特征分类:⑴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只有一个显形的子叶,叶片脉纹基本平行。

⑵双子叶植物:种子中有两个显形的子叶,叶片脉纹呈网状。

三、被子植物的解剖学知识解剖学是了解植物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的一門重要学科。

被子植物具有以下重要的解剖学特征:1.叶片解剖结构:一般来说,被子植物的叶片是由表皮、上部和下部角质层、栅栏层、通气孔等层次组合而成的。

它们对于水分蒸发、光合作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等均有作用。

2.茎的解剖结构:继承自单子叶植物的茎轴具有软木质部和皮质部,同双子叶植物茎轴则进一步发展出了散形的维管束和多次分枝的枝杆。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8、花的结构(课本102)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给大家的人教版初一生物知识点:被子植物的一生就到这里了,愿大家在生物课上都能有新的突破。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2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①种子和胚是完整的②胚是活的(在寿命期内)③种子不在休眠期。

保存种子、不让其萌发需要控制环境条件是:降低温度、环境干燥、减少氧气。

3、种子萌发的过程:①种子首先吸收水分膨胀②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③胚根发育成根④胚轴伸长,连接根和茎⑤最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4、根尖的结构和功能①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目前已知有300—400科,20—30万种,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植物类群种数之和。

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迷”,已经被研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

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出不穷。

近3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许多涉及被子植物起源的讨论和假说受到学术界较广泛的注意和认可。

这主要应归功于古植物学的研究进展和基于形态学资料、分子生物学数据及两者结合的分之系统学的贡献。

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1)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2)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3)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本文就从这3方面对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介绍。

1. 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
这是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核心问题,也是争议最多的问题。

在探究此问题之前,首先要清楚被子植物是否单系类群及其内各大类群之间的关系。

被子植物各类群之间形态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差异很大,许多学者都认为它不可能是单系类群。

然而,由于被子植物的许多共性,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被子植物属于单系类群。

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结果可以对某一类群是否为单系类群进行自检。

大量关于种子植物的分支系统学分析(尤其是基于分子数据的分析)的结果已经使得人民广泛的接受了被子植物是单系类群的观点。

关于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及其祖先的讨论,可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主要体现在“假花说”与“真花说”的对立。

假花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从单性的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演化而来的,因此现生被子植物中具小型的、简单的、单性的风媒花的类群,即柔荑花序类,是原始类群。

真花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从类似于裸子植物的本内苏铁目(Bennettitales, 已经绝灭的化石类群)的一个不分支的、两性的、其上螺旋状排列着胚珠和花粉器官的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因此现生被子植物中具有较大型的、两性的、多离省心皮和雄蕊的、虫媒花的木兰科及其近缘的科是原始类群。

由于化石资料的不断积累以及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结果不断报道,现今真花说已被广泛用于几大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关于被子植物祖先类群的讨论,也由于真花说的广泛认可而得到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即被子植物最直接的姐妹群是买麻藤目,而买麻藤目以及被子植物共同构成了本内苏铁目和五柱木(Pentoxylon,已绝灭的化石类群)的姐妹群。

继续追溯下去,则种子厥的开通尼亚目(Caytoniales)可能是本内苏铁目加五柱木加买麻藤目加被子植物的共同的姐妹群。

继续“真花说”与“假花说”的争论之后的是木本木兰说和古草本说的对立。

木本木兰说直接源于真花说,认为的被子植物是一种木质的灌木或小乔木,具多心皮的花,舟形的、具覆盖层的、瘤状纹饰的花粉,因此木本木兰类(magnoliids)中的木兰目(Magnoliales,包括
Winteraceae, Magnoliaceae, Myristiceae, Austrobaileyaceae, Degenericeae等科)处于被子植物系统树的基部。

古草本说的化石证据近年来出现较多,该说法认为,原始被子植物可能是小型的、具根状茎或攀缘习性的、具细小简单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古草本”一词现指木兰类中除了木本木兰类之外的所有植物类群的总称,是一个常具较简单的单性花的类群,包括胡椒科(Piper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睡莲科(Nymphaeaceae)等。

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最新成果是根据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成果。

一个被简称为“ANITA”的类群组合被认为位于被子植物系统树的基部,并代表了现生的被子植物的最原始类群。

其中,Amborellaceae(“A”)被认为是其他所有现生被子植物的姐妹群。

“N”为睡莲目(Nymphaeales),“ITA”的类群组合包括:Illiciaceae,Trimeniaceae,Austrobaileyaceae 等科。

目前的研究成果采用的多基因、多类群的方法,所分析的类群数量多,所采用的特征多,分子生物学数据量大,因此所获得的系统树被认为是及其可靠的。

后来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对新系统树的准确性有些争议,但是并没有动摇新系统树的基本框架。

2. 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
发现于中国东北义县的“辽宁古果”(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其时代是否为侏罗纪晚期还有争议。

较早被公认的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发现于早白垩世地层中。

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有两类不同的认识,这主要是基于对化石记录的不同解释以及是否应该完全的依赖于化石证据来推断起源时间。

一种观点认为,起源时间为侏罗纪至白垩纪,另一种认为应起源的更早,如三叠纪、早于三叠纪、二叠纪、石炭纪、或石炭纪—早白垩纪之间等。

最新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推断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分离可能在石炭纪末约290 Ma之前。

3. 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长期以来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被子植物是热带起源的,这主要是依据西南太平洋和东南亚的热带地区集中了大部分的现生的被子植物原始类群。

这一说法得到了来自孢粉和大植物化石的支持。

然而,近年来在中国东北地区侏罗系上部和白垩系、蒙古下白垩统、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下白垩发现了大量的被子植物化石,因此现今处于高纬度的东北亚地区也被认为可能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或者至少是起源地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