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体育理论课教学设计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七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皮肤擦伤等类型的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成因;2. 培养学生具备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和能力;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成因及预防措施。
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2. 学具:运动损伤防护手册、实践操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理论讲解:a. 介绍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成因;b. 分析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c. 讲解运动损伤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实践操作:a. 演示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损伤的处理方法;b.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模拟操作,教师指导;c. 针对不同类型的损伤,让学生进行模拟处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运动损伤类型、成因、预防与处理的题目,让学生现场作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类型a. 关节扭伤b. 肌肉拉伤c. 骨折d. 皮肤擦伤2. 成因及预防措施3. 运动损伤处理方法a. 扭伤处理b. 拉伤处理c. 骨折处理d. 擦伤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体育运动中至少三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并说明其成因;b. 针对自己最熟悉的一项运动,分析如何预防运动损伤;c. 假设你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了关节扭伤,请详细描述处理方法。
2. 答案:a. 例: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
成因分别为:关节扭伤是由于关节部位受力不当或关节活动范围过大导致;肌肉拉伤是由于肌肉过度拉伸或收缩力过大造成;骨折是因为外力作用使骨骼断裂。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案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预防和处理方法。
具体包括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皮肤擦伤、骨折等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流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成因,提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实物演示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发学生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a. 介绍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成因。
b. 讲解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c. 详细阐述各种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 实践操作:b. 教师演示运动损伤的处理流程,学生跟随操作。
4.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识别和应对运动损伤。
5. 随堂练习:学生互相扮演受伤者,模拟处理运动损伤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及成因2. 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3. 运动损伤处理流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份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单。
a. 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成因。
b. 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c. 运动损伤的初步处理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通过课后反思,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邀请专业医生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b.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实地了解和预防运动损伤。
c.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3.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体育课优质教案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防治

体育课优质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七章《运动安全与损伤处理》第三节“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详细内容包括: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常见运动损伤如擦伤、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具体表现和紧急处理方法;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运动损伤基本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运动损伤,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常见运动损伤具体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2.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擦伤、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模型、急救箱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践操作材料(如绷带、碘伏、创可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损伤图片,让学生解运动损伤严重性,引发他们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关注。
2. 理论讲解:(1)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
(2)常见运动损伤具体表现和紧急处理方法。
(3)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3. 实践操作:4. 例题讲解:以擦伤为例,讲解如何进行现场处理和后续护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互相扮演伤员和救护者,进行紧急处理方法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
2. 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1)擦伤(2)扭伤(3)肌肉拉伤(4)骨折3.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份针对运动损伤紧急处理指南。
(1)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
(2)擦伤、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3)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同学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处理方法不准确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更多关于运动损伤处理知识,提高自己运动安全意识。
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防治

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运动损伤预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运动中正确运用预防措施,降低损伤风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箱等;2. 学具:笔记本、笔、运动防护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肌肉拉伤:介绍肌肉拉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2)关节扭伤:介绍关节扭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3)骨折:介绍骨折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4)皮肤擦伤:介绍皮肤擦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
3. 实践操作: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运动损伤,模拟损伤发生时的处理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运动中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组关于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皮肤擦伤2. 损伤症状及处理方法:肌肉拉伤: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冷敷、抬高患肢、休息关节扭伤: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冷敷、固定、休息骨折:骨折部位畸形、疼痛、功能障碍;固定、送医皮肤擦伤:皮肤破损、出血;清洁、消毒、包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种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答案:(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3)正确掌握运动技术,避免动作错误。
2. 作业题目:当发生肌肉拉伤时,应该如何处理?答案:立即停止运动,冷敷患处,抬高患肢,休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方法不熟练、急救措施不正确等。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2.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处理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皮肤擦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损伤现象,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2. 知识讲解(15分钟)(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
(2)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①肌肉拉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②关节扭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必要时进行复位。
③骨折:保持伤肢固定,尽快就医。
④皮肤擦伤:清洗伤口,消毒,包扎。
3. 实践操作(1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急救包,让学生动手实践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运动损伤处理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互相扮演伤员和救护者,进行情景模拟,检验学生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①肌肉拉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②关节扭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复位③骨折:固定伤肢、尽快就医④皮肤擦伤:清洗伤口、消毒、包扎2.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①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③注意运动器材和场地的安全④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
(2)举例说明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2. 答案:(1)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组织损伤。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技能:
(1)能正确评估运动环境,预防潜在损伤风险;
(2)在实际运动中,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3)在发生运动损伤时,能迅速采取合适的紧急处理措施。
(二)教学难点
1.知识难点:本章的知识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不同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根据损伤类型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5.学习兴趣:学生对实际操作和案例分享感兴趣,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章内容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本章的知识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紧急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了解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常见部位;
(2)掌握运动损伤预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知识储备: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但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知识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章学习弥补这一空白。
3.能力水平:学生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掌握预防运动损伤和紧急处理的方法。
4.情感态度: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可能导致对运动产生恐惧心理,影响运动积极性。因此,在本章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运动损伤,树立信心。
(3)实践题:模拟实际运动损伤情景,进行紧急处理操作。
2.教学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指导: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章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几点:
(1)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常见部位;
(2)预防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学习教案

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七章第三节“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详细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方法。
2. 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学会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3. 使学生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预防及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箱。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运动员受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关注。
(2)提问:“你们在运动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损伤?如何处理的?”2. 知识讲解(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识别。
(2)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3)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受伤经历及处理方法。
(2)教师示范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运动损伤处理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判断几个运动损伤案例,识别损伤类型并给出处理方法。
(2)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2. 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3.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1)充分热身: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合理安排运动量: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
(3)正确使用运动器材:选用适合自己的运动器材,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因器材不当导致的损伤。
(4)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训练:加强关键部位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训练,提高运动能力,降低损伤风险。
2024年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2024年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七章《运动保健》第二节“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措施;实际操作演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方法,提高运动保健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方法。
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箱。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运动损伤的危害,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3. 常见运动损伤识别与处理:(1)关节扭伤(2)肌肉拉伤(3)骨折(4)皮肤擦伤采用图文并茂、模型展示、现场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损伤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4. 运动损伤的预防:(1)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措施:加强锻炼、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注意运动器材和场地、遵循运动规则等。
5. 实际操作演练:分组进行模拟急救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2)常见运动损伤识别与紧急处理1)关节扭伤2)肌肉拉伤3)骨折4)皮肤擦伤(3)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2)列举三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谈谈你对运动损伤预防的认识。
2. 答案:(3)结合教材内容和个人实际,阐述运动损伤预防的意义和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了解更多运动保健知识,提高自身运动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体育理论课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体育活动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男生。
虽然体育实践活动进行的较多,但他们对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且很多学生不会自我保护,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在发生运动损伤后往往不知所措或处理不当加重伤情。
因此,利用体育理论课对学生进行常见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讲解,加强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安全运动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是高中《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运动损伤的定义及分类,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侧重于树立学生运动安全意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发生后的处理方法,因此本教材内容在学生的体育运动实践中有着积极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及发生的原因;
2、了解如何预防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
能力目标:1、学会在运动中的自我防护及相互帮助,
2、掌握如何简单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
情感目标:树立终身安全运动的意识,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教学重点:1、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2、运动损伤的预防。
教学难点:1、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
2、终身安全运动意识的培养。
五、教法:理论讲解法、调查法、案例归纳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学生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体育运动中,不管任何原因造成的损伤都称为运动损伤。
在体育锻炼中,想必同学们都看到过运动损伤,甚至有的同学就发生过。
有谁发生过运动损伤啊?是什么样的伤呢?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呢?那你们知道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吗?运动损伤可以预防吗?如果出现了运动损伤我们该怎么去做了,根据同学的回答,给予评价后,就让老师带大家去了解这一切吧!引入新课——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出示课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二)、新授课:
1、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对运动损伤的伤害程度(包括生理上的疼痛、经济上的损失等等)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激发起来,没有达到预热效果,身体、心理未进入最佳运动状态,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等都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也是导致运动损失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过高的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自量力做高难度动作,容易发生损伤。
5)、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6)、不良的气候变化。
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寒冷的冬季易发生损伤事故。
3、运动损伤的预防:
1)、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克服麻痹大意、冒进等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组织工作到位,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宽松的运动服装,衣兜里不带任何刀、钥匙等硬物,不随意搬动器材。
3)、在激烈运动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要放松,运动之后不能马上进食或大量饮水。
4)、量体裁衣,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自我保护,同学之间多保护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4、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伤口干净(不干净的用清水冲洗干净)者,到卫生室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或贴上创可贴即可自愈。
较严重的首先需要止血,酌情采取冷
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等方法
进行处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伤口清洗、缝合、上药、包扎等处理,
以免感染或流血过多。
2)、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的损伤。
处理:首先应该采取止血、止痛措施。
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
不能乱揉
动,防止加大出血量。
在受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
简单处
理后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处理,避免耽误治疗。
3)、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致使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
处理:让受伤者坐下来,头向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或干净的软纸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如仍不止,
应到医院检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量出血而出现昏
厥。
4)、脑震荡:头部受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等脑组织受到过度震动而导致的损伤。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处理: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即可恢复。
对于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
部冷敷,注意身体的保暖,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5)、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而造成的肢体关节部位的损伤。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后,立即送医院请医生矫正治疗。
6)、重力性休克:心血管系统暂时性机能失调现象。
处理:躺下,把下肢抬高一点,身上用衣物盖住,数分钟后,面色发白、心跳气喘、头晕眼花的现象可以消失。
如果病人想喝水,可以喝些
热糖水。
7)、运动腹痛:因饭后立即活动、呼吸方法不当和慢性腹部疾病都会产生运动性腹痛。
处理:轻度腹痛可减慢速度继续活动,同时用手压住痛点做深呼吸,疼痛即可缓解,如仍不能缓解时,应停止运动,请医生诊治。
8)、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处理:反向牵及痛点的按摩。
5、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的原则:制动、冷敷、加压、抬高。
(三)、小结
体育锻炼中要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我们对待运动损伤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应当是:预防为主、抓早抓小(抓损伤的早期症状,抓思想麻痹的倾向和苗头)从思想上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给予重视、调节身体使之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注意科学锻炼以及加强易伤的部位的训练,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经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及学生
的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基本了解了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的基本方法,在体育实践中可加以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学生更好的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学习气氛好,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