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一CB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

合集下载

西安市城东商圈分析

西安市城东商圈分析

西安服饰商圈之一长缨路商圈(图)西安房地产信息网 时间:2008-12-25商圈,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区域的商业中心。

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其它原因上自发而成的商业气息最为浓厚的区域。

商圈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辐射范围内土地的价格等,同时也是其他类物业升值的直接诱因之一。

西安市商圈划分大致如下:钟楼商圈,以钟楼作为中心,辐射南北东西四条大街,历史最为悠久,商业氛围最为浓厚;小寨商圈,以小寨十字为中心,辐射长安路及小寨东西路,波延到电子城等处;雁塔路商圈,以雁塔路为轴心,辐射到文艺路等处;长乐路商圈,以长乐路为轴心,辐射到幸福路等处;土门商圈,以土门十字为轴心,辐射到西郊……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西安已发展成为西部最重要的商贸集散地,特别是长乐路和长缨路服饰商圈的形成,已建成了以多彩集团为代表的10多个大型和超大型的服装批发市场。

东西部众多客商在此相聚,国内外大量品牌服装在此经营,市场交易活跃,发展前景广阔。

一、商圈由来长乐路、长缨路沿线服饰商圈,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由马路地摊、简易大棚市场、规模化专业市场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目前已形成了以长乐路为轴心,西起环城东路,东到万寿路,南起金华北路、兴庆路,北到长缨路,方圆30平方公里的规模。

这一服饰商圈横跨新城、碑林两个区,西边近邻西安火车站和陕西省长途汽车站,北边和东边也有两个长途汽车站,交通特别方便。

由于长乐路、长缨路商圈离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经营品种齐全,所以已成为西安市服饰商贸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服饰交易集散地。

近年来随着城东区的发展,各区域进一步细分,商圈也逐步细化,长乐路、长缨路沿线服饰商圈细分为长乐路商圈以及长缨路商圈。

本期主要就长缨路商圈做以分析研究。

西安房地产信息网数据研究中心对长缨路的界定为:以长缨路为轴心辐射周边区域的一个区域性商圈。

长缨路服饰商圈肩负两重使命:一方面为以满足长缨路沿线区域内的居民生活配套的功能定位为主,与周边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作为西安较大的一个传统服饰商圈,依然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唐朝长安街巷名称

唐朝长安街巷名称

唐朝长安街巷名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繁荣的时期,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拥有众多繁华的街巷。

长安的街巷名称多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下面就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街巷名称。

1. 东市街:位于长安城东部,是长安城内最繁荣的商业街之一。

东市街上的商铺琳琅满目,各种物品琢磨可见,是唐朝时期最热闹的商业集市之一。

2. 西市街:长安城西部的商业街。

以玉器、陶瓷、丝织品等著名的商品闻名。

西市街上的商业氛围繁荣,各种商贾云集,成为长安商业发展的重要中心。

3. 建福宫街:位于长安城中央,连接着皇宫和市中心。

建福宫街是皇家宫殿的前庭,路两旁是一些官员的府邸和豪华的商铺。

沿街的建筑华丽精致,宫阙殿宇林立,彰显了唐朝的繁荣和富丽。

4. 玄武门街:得名于长安城的东北门——玄武门。

玄武门街是长安城的主要大街之一,街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在这里,可以买到各种商品,也可以欣赏到街头艺人的表演。

5. 长乐坊:位于长安城南部,得名于唐玄宗的长乐宫。

长乐坊是个集市场和娱乐场所于一身的区域,街道两边是各种店铺、歌舞厅、戏院等等,是长安城内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6. 太乙宫:位于长安城南郊,是一个宗教性质的区域,供奉道教的神明太乙真人。

太乙宫的周围环境幽静,是人们祈福、修行的好地方。

7. 北京坊:位于长安城北部,得名于其与北方的首都北京之间有交通要道。

北京坊是个以丝绸、香料等商品交易为主的商业区,也是集聚了一些文人墨客的地方。

8. 马家坊:得名于长安城内一个著名的马商家族——马家。

马家坊是长安城内最繁荣的商业区之一,这里是马商们的聚集地,也是买卖马匹的主要市场。

9. 中书省街:位于长安城内,是唐朝朝廷的中枢机构所在,因此得名中书省街。

这里曾经是文官、官员们的居住地,街道两边是一些高官的府邸。

10. 少华山街:得名于长安城东北的一座山——少华山。

尽管少华山街距离山脚较远,但是这里有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是一处休闲观光的好地方。

这些仅是长安城内一部分街巷的名称,每个街巷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展示了唐朝时期长安城的繁华和多样性。

2024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445

2024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445

2024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44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某同学利用下面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 炎黄联盟B. 春秋争霸。

C. 战国七雄D. 楚汉之争2、下列朝代中,曾出兵夺取幽云十六州地区,并同辽两次作战的是( )A. 后唐B. 后晋C. 南宋D. 北宋3、“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

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4、蒙古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改变这一状态。

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A. 完颜阿骨打B. 铁木真C. 忽必烈D. 努尔哈赤5、唐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A. TB. F6、俗话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却曾经多次迁都。

最后使商朝都城稳定下来、国力逐渐强盛起来的一次迁都的A. 启迁都阳城B. 盘庚迁殷C. 平王东迁洛邑D. 武王迁都镐京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我国最早定型的文字是____。

8、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___________ 。

9、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

10、(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和文成公主入藏这些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11、我国最早定型的文字是____。

12、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

______ (判断对错)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3、北宋时期,并立的政权按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金、宋、西夏、辽。

世界古代第一都城——唐长安城

世界古代第一都城——唐长安城

世界古代第一都城——唐长安城安西四镇的文章写到一半,发现唐王朝的西域各城都有着深刻模仿长安城的烙印,比如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

于是心中的长安城变得越来越大,于是打开电脑,先把它写起来。

它是千古第一都,论面积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论人口,不仅有日本、朝鲜、缅甸来的使臣、学者、商人,还有来自西域的僧侣、官员等,胡寺不下数座。

长安之大唐长安城,也就是隋朝的大兴城,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池,也是全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

唐长安城常住人口有百万之多,面积约为87.27平方公里(包含大明宫),约等于3个澳门(32平方公里)大小。

无论是城市规划建造水平还是城市管理能力,都是当时顶尖水平。

今天的澳门如果这样还不够直观,那么我们来对比下世界古代其他城市(城墙内)面积。

明清北京城,面积60.2平方公里。

元大都,面积50平方公里。

唐洛阳城,面积45.2平方公里。

明南京城,面积43平方公里。

巴格达城(公元800年),面积30.44平方公里。

罗马城(公元300年),面积13.68平方公里。

君士坦丁堡(公元447年),东罗马帝国首都,面积12平方公里。

▲君士坦丁堡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显然在城内建设上也是超大规格,外城郭内有南北大街8条,东西大街14条。

每条大街的两边都种植了榆树和槐树,并且两边都配有排水沟(看来底下工程也是建设得颇有规模)。

南北东西直通各门的主干道,宽度都在100米以上。

最为城市南北中轴线的朱雀大街更是达到了155米的宽度。

城内南北东西各条大街,将城市切割成108个方方正正的里坊。

每座坊四周都建有围墙,大坊开四门,连接四门为十字街,小坊开二门,连接两门的为一字街,街道宽度都为15米(按照现在的标准差不多是双向四车道)。

坊内有民宅、官邸、寺院,有些坊内还会有些许的商铺。

每座坊都设有卫兵把守,晚上是实行宵禁的,每座坊俨然是一座座小城。

▲长安城地图城内除了里坊,还设有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

古代第CB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

古代第CB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

古代第C B 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现在各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CBD(核心商务区),可是你知道吗,在千年前的唐代长安城里,也存在着两个世界最顶级的商务区——唐长安城西市、唐长安城东市。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

“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

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长安城平面图东西两市的区别唐长安东西两市除所处位置上的不同之外,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经营商品的种类略有不同东市和西市同是长安城工商业市场,但是由于其市场位置的不同,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也略有区别。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东市的商业不如西市繁荣东市靠近三内,周围多是勋贵官僚第宅,而其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

墓地壁画这是因为,唐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严禁百官入市。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月、二年十二月,太宗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禁五品以上过市”。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德宗又下诏:“禁百官署邸贩鬻”。

有故事说,武周时期官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将入三品。

一次退朝,就因为在路旁买一新熟蒸饼,于马上而食,结果遭御史弹劾,而未能升迁。

唐长安东西两市比较研究

唐长安东西两市比较研究

唐长安东\西两市比较研究作者:芦蕊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16期摘要:东市与西市是唐长安最主要的、规模最大的两个市场。

长安东、西两市作为唐代市场体制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承担着区域经济中心的职能。

两市在最初设置时并无太大差异,然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两市的空间布局和周边环境、市场繁荣程度以及商业功能方面产生了一定差异。

关键词:唐代长安东市西市唐长安东、西两市在规划布局等方面基本无差别,但毕竟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等具体条件不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状态。

对两市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从东、西两市的比较中进行探索。

一、东、西两市的空间布局与周边环境唐长安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全城共108坊。

东市和西市位置是对称的,分别设在皇城以南东、西两侧。

东、西市在最初的设计理念上并没有特殊的区别,二者位置对称,建制、规模也基本相同。

两市的地理位置是取决于长安城的交通条件的,其北面紧临春明门至金光门东西向大街。

这条街道宽约120米。

春明门是长安到灞桥必经的地方,由灞桥经蓝田是趋向东南各地的大道。

金光门是向西通往周至、户县等地的必经之地,出金光门再往西经眉县就是沿渭河谷地到大散关的大道,也是西域人来往长安必经之路。

两市设在这条大街的南边,便于商人和货物的进出,更重要的是,由于两市位置适中,周围人口稠密,无论是住在长安城北部还是南部的居民,要到东、西二市去购物都比较方便。

虽然两市的空间布局基本没有差异,但两市毕竟有各自的具体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市周边的环境都会随着市的发展而趋于不同。

首先,西市及周边诸坊外来族、流动人口较多,以致这里人口稠密,驱使从事小买卖的商贩都趋向西市,于是“商贾所凑,多归西市。

”形成了人气极旺的市场氛围。

这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西市及其周边聚集了许多胡人、胡商。

西域诸国与唐朝的来往相当密切。

西域人往来大唐,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都是十分方便的。

唐人统称其为“胡人”,这其中有许多是来贸易的商人,他们被称为“商胡”、“胡商”、“藩客”等。

长安东西两市究何在(细论大都无城之秦汉三都

长安东西两市究何在(细论大都无城之秦汉三都

长安东西两市究何在(细论大都无城之秦汉三都与长安城外是否有郭区相关的是长安诸市,尤其是著名的东市、西市的具体位置。

阎文儒[1]、佐藤武敏[2]、马先醒[3]、陈直[4]、杨宽[5]、佐原康夫[6]、孟凡人[7]等都曾推测汉长安城的市或均位于城外郭中,或至少有部分在城外。

1980年代,汉长安城的早期发掘者王仲殊提出了“可以肯定长安城内有九市”的观点[8]。

其列举的文献和考古依据是,“《三辅旧事》记述九市的位置在突门(雍门)附近、横桥大道(应即横门大街)的两侧,因而可以进一步判断它们是在城的西北部。

在城的西北部一带,有的地方发现地面上散布着许多陶俑和钱范,说明这里是手工业作坊的所在,也可以作为上述判断的一种依据”。

从行文即可知这只是一种“判断”。

显然,手工业作坊之所在并不必然为市场。

同时,市场不易留下确切的痕迹,故在考古发掘中较难辨识[9]。

1980年代中期在城内西北部一带发现的围墙,发掘者断言“发现两个‘市’的遗址,二市四周夯筑‘市墙’,此即文献所载之‘东市’与‘西市’”[10],恐怕也只能看作是推断。

就具体内涵看,“西市之内有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西市中的一些手工业生产是直属中央管辖的,如铸币业、属于东园秘器的陶俑制造业等。

西市偏居于长安城西北隅,环境封闭,便于官府对重要手工业的控制”[11]。

这样的一处带有独占、封闭色彩之所在,与对外开放、与贸易有关的“市”,似乎难以挂起钩来,其属于官营手工业作坊区的专门用地也未可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20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至于对文献中城门和道路的具体解释,学者间也尚无共识。

如杨宽认为“所谓‘道’,是指城门通向郭区的大道。

西汉长安城内的道路叫‘街’,只有城外郭内的道路叫‘道’”,因而位于“横桥大道”两侧的市也就应在城外北郭的大道旁了[12]。

而“无论《三辅黄图》所引的《庙记》,班固《西都赋》李善注所引的《汉宫阙疏》和《太平御览》卷一九一引的《宫阙记》,一致都说长安有九市,‘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13],这与考古发现横门内大路两侧院落西小东大(面积分别为0.2和0.5平方公里余)的情况不甚符合。

唐长安城从东市到西市冷知识

唐长安城从东市到西市冷知识

唐长安城从东市到西市冷知识长安城中设有东市、西市两个大市场,是当时长安城两大著名的商业中心。

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一带,坐落于曾经的东市遗址之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在当时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西市位于西安市劳动南路和东桃园村之间,作为千年前全球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商贸中心和时尚娱乐中心,也被称为“金市”“大唐东市”是国内贸易集散地,各地特产云集于此;“大唐西市”则是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中心,汇聚全世界的奇珍异宝。

人们只要来到“东市”和“西市”,就能买到全世界的各种商品。

后来,人们把购物称为“买东西”,“东西”一词就来源于“东市”和“西市”唐朝长安城唐代长安的东市和西市依着皇城南面,互相对称地设置在东西两侧,作为全国交通干线、宽150余米的朱雀大街,横贯城区,从皇城正南方穿梭而过。

从皇城正南门朱雀门沿着朱雀大街悠闲自在地往东走三坊之地即为东市,往西走三坊之地即为西市。

东、西二市分别设置有两个北门,这四座北门不约而同地面朝这条东西向的交通干线,因此,不论是居住在城区北部的达官贵族,还是居住在城区南部的普通居民,都可方便地购物。

此外,东市往东不远处就是长安城的东大门春明门,而西大门金光门就在西市西边不远处,而这两座东西城门以开放热情的胸怀迎接城外各地商人来长安经商贸易,共同书写盛世传奇。

繁华的长安城“大唐西市”作为国内唯一在唐长安西市遗址上再建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项目,也是唯一可以用丝绸之路起点命名的项目。

它穿越年时光,展现了大唐商业盛景,诉说着那段充满异域风情的丝路故事。

“大唐西市”项目占地约500亩,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总投资80多亿元人民币,规划建有金市广场、金市超五星级酒店、文化演艺中心(大型盛唐西域歌舞、影视艺术中心、民俗文化展示、唐朝宫廷宴)、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文博展示接待中心(大唐西市十字街遗址展示、丝绸之路起点标志、最具人文特色的国内外贵宾接待中心、大唐西市博物馆)、中华美食街区、休闲娱乐时尚街区、现代大型购物中心、旅游纪念品交易中心、丝路文化体验街区等充满文化魅力的项目,漫步其中,仿佛时光被凝固在了千年之前,时空的交错让你沉醉在往昔大唐帝都的富足和当下中国的强盛中难以自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各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CBD(核心商务区),可是你知道吗,在千年前的唐代长安城里,也存在着两个世界最顶级的商务区——唐长安城西市、唐长安城东市。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

“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

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长安城平面图
东西两市的区别
唐长安东西两市除所处位置上的不同之外,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经营商品的种类略有不同
东市和西市同是长安城工商业市场,但是由于其市场位置的不同,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也略有区别。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东市的商业不如西市繁荣
东市靠近三内,周围多是勋贵官僚第宅,而其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

墓地壁画
这是因为,唐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严禁百官入市。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月、二年十二月,太宗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禁五品以上过市”。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德宗又下诏:“禁百官署邸贩鬻”。

有故事说,武周时期官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将入三品。

一次退朝,就因为在路旁买一新熟蒸饼,于马上而食,结果遭御史弹劾,而未能升迁。

武则天特为降敕:“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遂落甲”。

(《朝野佥载》卷四)可见封建统治者既要依靠工商业满足其物质生活的享受,又自视清高,对工商业者卑视,加以种种的限制。

据《长安志》载:“万年县户口,减于长安。

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

由是商贾所凑,多归西京……自此之外,繁杂稍劣于西市矣。

”而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唐长安城东西两市的面积,各占南北两坊之地,平面形制均为南北略长、东西略短规则的纵长方形。

西市风采
两市之内,各有两条平行的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

四条主干大街在市的中央交叉成井字形,并且将整个市区划分成九个长方形。

据考古探测,西市内四街宽约16—18米。

其中南北向二街之间相距309米,东西向二街之间相距327米,二者大体相等。

北街距市的北
墙336米,东街距市的东墙293米。

东市内四街宽度将近30米,较西市之街宽约一倍。

除市内主干四街之外,在两市的四周围墙内,还有沿墙平行的四条街道,顺墙街宽都在14米许。

另外,在市内沿着各条大街,在每方之中,还有许多小的巷道。

这样市的规模虽大,但大街小巷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在东西两市的四周,每面各开二门,两市各有八门。

每门各与市内主干大街相通。

市门有门吏管理。

如同长安城内宫门、城门、坊门一样,早晚要随街鼓声而定时启闭。

两市内的基本布局是,中央各设市局与平准局,为市场的管理机构。

所有店铺都临街开设于各方的四周,每方中小的曲巷,也都有临路开设的店铺。

这样临街设店,四面立邸,既便于交通和货物进出装卸,又便于招搅顾客,进行贸易。

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

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

这些外国的客商主要卖出香料、药物,再从中国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

因此,西市中有许多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如波斯邸、珠宝店、货栈、酒肆等。

在西市,前店铺后作坊多为胡商所开,从达官贵人筹集资金的钱柜到专卖钱绳的商贩,包容了220行。

胡商多经营珠宝、香料、
药材、丝绸、兼营借贷,也有经营酒肆和旅店的,他们中有不少人因经商致富。

历史上也流传着不少有关胡商的记载,如西市一名胡商曾以十万贯钱,从西明寺僧人手中购得武则天钦赐的清泥珠珠宝。

还有胡商欲从平康坊菩提寺僧人手中花一千万购买宝骨等等。

可见当时客居长安的胡商们在西市的商贸经营中获利不少,也足见当时西市商贸区域的成熟。

随着西市的不断发展,到了唐朝中期,在西市经商的胡商有了明显增加,公元779年7月前,在长安常住的胡商就达到了数千人之多,胡商、胡人、胡店,久而久之,长安城里的“胡风、胡俗”也就随之在汉人中流传开来,穿胡服、欣赏胡人艺术文化等也成了长安城里汉人的时尚,其中有许多西域姑娘为之歌舞侍酒的胡姬酒肆,尤其成了少年郎的光顾之地,因此也就有了李白的“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