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和考试方式
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教学大纲:教学的指南与评估工具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而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教学大纲则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们既是教师教学的指南,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更是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的指南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所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
它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思路。
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需要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则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考试教学大纲:评估的工具考试教学大纲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工具。
它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形式、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为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依据。
考试教学大纲的编写需要教师对学科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考试内容是考试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应涵盖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考试形式和要求也是考试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适应,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考试要求的明确和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果。
三、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教学大纲的关系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教学大纲是相辅相成的。
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南,而考试教学大纲则是评估的工具。
教学大纲考核与评价

教学大纲考核与评价教学大纲考核与评价教学大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工具,它规定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而教学大纲的考核与评价则是对教学大纲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评判,是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提升。
在本文中,将探讨教学大纲考核与评价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方法和策略。
一、教学大纲考核的重要性教学大纲考核是对教学工作的全面检查,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考核,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学大纲考核也能够帮助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教学大纲考核的方法和策略1. 学生评价法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教学的理解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生评价法,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大纲的理解程度、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等。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2. 同行评价法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交流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同行评价,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与优秀教师的交流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行评价可以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互相开展教学评课活动来实施。
3. 教学成果评价法教学成果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
可以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质量、课堂表现等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成果评价可以通过定期的考试和作业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来进行。
三、教学大纲评价的意义和方法教学大纲评价是对教学大纲本身的评价,它能够帮助教师和学校了解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提供参考。
教学大纲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专家评价法通过邀请教育专家和教育学者对教学大纲进行评价,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评估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经济数学》考试大纲

《经济数学》考试大纲类 别:公共基础必修课学 分:9 学分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教 材:《经济数学》(微积分分册,线性代数分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2月参考书目:《经济数学基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一、考试的方式与题型考试方式:闭卷题 型:填空、选择、计算二、考试的目的和要求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经济数学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第一分册 微积分(一)函数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反函数、复合函数、隐函数、分段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初等函数考试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3.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5.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二)极限、连续考试内容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 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 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关系 无穷小的基本性质及阶的比较 极限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1sin lim 0=→x x x ,e x xx =⎪⎭⎫ ⎝⎛+→11lim 0函数连续与间断的概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考试要求1.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2.了解无穷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的关系.3.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会应用两个重要极限.4.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5. 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及其简单应用.(三)一元函数微分学考试内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经济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导数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和隐函数的导数高阶导数微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浙近线简单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考试要求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含边际与弹性的概念).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反函数与隐函数求导法以及对数求导法.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4.了解微分的概念,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5.理解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 Lagrange)中值定理、柯西(Cauchy)中值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掌握这三个定理的简单应用.6.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及其应用,掌握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含解较简单的应用题).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和拐点,会求函数图形的渐近线.9.掌握函数作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会作某些简单函数的图形.(三)一元函数积分学考试内容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变上限定积分定义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一莱布尼茨(Newton- Leibniz)公式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广义积分的概念和计算定积分的应用考试要求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掌握计算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2.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了解变上限定积分定义的函数并会求它的导数.3.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会利用定积分求解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4.了解广义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广义积分,了解广义积分(此处略)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多元函数的偏导数的概念与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与隐函数求导法二阶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二重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计算考试要求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直观意义,了解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掌握求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方法,会用隐函数的求导法则.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jng Chinese Materia Medijca总学时:112 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48学分:5.5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中医中药学系一、课程简介《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继承传统中药经验鉴别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与中药鉴定学1.2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与任务2.理解和了解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2.1 本草考证2.2 中药的品种鉴别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本草考证及中药的品种鉴别。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现代技术与中药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3.1 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3.2 指纹图谱与真实性3.3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3.4 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教学要求:1.理解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指纹图谱与真实性。
2.了解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4.1 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4.2 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4.3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要求: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教学大纲编写要求及模板

教学大纲编写要求及模板一、编写要求1、教学大纲包括本课程的性质、课程简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
修订时要严格按照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所设置的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学分、学时数(周数)等规定进行,明确考核要求,提出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参考书等。
2、要求文字严谨、名词术语规范、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指导性和操作性较强。
3、教学大纲按知识体系进行编写,优化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
4、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根据本学科领域发展,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更新课程内容。
5、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重点内容划实线,熟悉内容划虚线,了解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格式要求1、页面设置为纸型:A4;页边距:上2.0cm,下2cm,左3.0cm,右2.0cm。
2、标题为小四、宋体,加粗。
3、正文部分(包括阿拉伯数字)为小四、宋体。
4、正文行间距设为1.5倍行距。
5、段落(以每一点、每一章为一个段落)间距2.0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手动编号,编号后统一使用“.”。
三、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板ⅹⅹ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三号)课程名称 XXX 课程编码:XXX适用专业:XXX 课程性质:XXX总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XXX 开课单位:XXX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和目的)(小四号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号宋体)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此部分不按教材章节进行编写,应根据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系编写,同时应标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内容划实线,熟悉内容划虚线,了解内容不标示)(一)XXXXX(XX学时)(按知识点编写)1.………:………;………。
三、课程考核形式1.考核要求:考试课或考查课2.考核方式:口试、笔试(开卷、闭卷)、操作等四、参考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参考教材:《XXXXXXXX》,XXX主编,XXX出版社,20XX年第X版2.其它参考资料:[1]《XXXXXXXX》,XXX主编,XXX出版社,20XX年第X版[2]《XXXXXXXX》,XXX主编,XXX出版社,20XX年第X版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黑体,小三号)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课程编码:XXX适用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性质:XXX总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0;实践学时:30 )学分:XXX 开课单位:解剖学教研室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和目的)(小四号宋体加粗)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性质:《地质学基础》是三年制师范专科学校地理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二)目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
它属于六大自然科学之一的地球科学范畴。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启发学生钻研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树立热爱地球科学事业雄心斗志。
(三)授课对象:地理专业一年级学生。
二、选修课程:无。
三、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一)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二)考试方式:考试。
四、学时数分配本大纲总学时为7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为56学时,实验教学为22学时。
具体分配见各章。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一)理论讲授绪论主要内容: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和任务;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三、地质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地质学的概念、内容、特点,研究的主要对象(地壳)和方法,以及地质学的发展趋势和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要点:为什么要学习地质学,怎样学习地质学,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地质学的概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业习题: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地质作用?它包括哪些内容?4、如何研究和学习地质学?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章矿物主要内容:第一节矿物的基本特征一、矿物的基本概念二、矿物形态三、矿物的化学成分四、矿物的物理性质第二节矿物的分类和主要矿物一、矿物的分类和命名二、主要矿物简述重点难点:矿物的基本特征,矿物的概念、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矿物的分类原则、命名和主要矿物的鉴定。
如何区别晶质与非晶矿物,矿物形态(单形和聚形)的决定因素及各自的特点;化学分类依据,类质同象与同质多象的概念及意义;掌握要点:如何运用物理性质鉴别矿物,以及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自然元素、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化物和含氧盐矿物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比重、成因、特点、理化性质及作用。
教学大纲及内容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XX课程》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XX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XX领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XX领域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了解XX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程内容第一章 XX概述1.1 XX的定义与分类1.2 XX的发展历程1.3 XX的应用领域第二章 XX基本原理2.1 XX的基本概念2.2 XX的基本原理2.3 XX的基本方法第三章 XX技术与应用3.1 XX技术的分类3.2 XX技术的应用实例3.3 XX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四章 XX案例分析4.1 案例一:XX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2 案例二:XX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3 案例三:XX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第五章 XX实验与实训5.1 实验一:XX基本操作5.2 实验二:XX应用案例分析5.3 实训一:XX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系统地传授课程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与实训法:通过实验和实训,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1. 学时分配:(1)理论教学:XX学时(2)实验教学:XX学时(3)实训教学:XX学时2. 课堂教学:每周XX课时,按照课程内容进行授课。
3. 实验教学:每学期安排XX次实验,每次实验时间为XX学时。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大纲旨在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确保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技能。
二、教学内容1.交通安全法规:学习交通法规,了解机动车驾驶相关法规和规定。
2.驾驶理论知识:学习机动车原理、操作方法、交通标志和标线等知识。
3.驾驶技能训练:学习场地驾驶、道路驾驶等技能,包括起步、加速、刹车、转向、并线等操作。
4.应急情况处理:学习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和处理方法,如紧急制动、避让等。
5.车辆维护知识:学习车辆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更换轮胎、检查油水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解、图示、影像等多种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解理论知识。
2.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不断熟悉驾驶技能。
3.模拟训练:利用模拟器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下体验真实驾驶感觉。
4.道路训练:在符合规定的场地内进行实际道路驾驶训练,提高驾驶技能。
四、教学评估1.理论考试:进行书面理论考试,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技能考核:进行实际操作考核,评估学生的驾驶技能水平。
3.教练评估:教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表现进行评估。
五、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占总课时的30%,分阶段进行讲解和复习。
2.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50%,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3.模拟训练:占总课时的20%,在模拟器上进行训练,提高驾驶技能。
4.道路训练:占总课时的20%,在符合规定的场地内进行实际道路驾驶训练。
六、教学资源1.教学场地:提供符合规定的驾驶训练场地和模拟训练场地。
2.教学车辆:提供符合规定的机动车,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3.教练人员:聘请有经验的教练员,负责教学和训练工作。
七、教学管理1.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安全。
2.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3.教学质量: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检查,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与文化
课程代码: PHYS119001
课程名称:物理与文化 (Physics and cultures )
学分数: 2学分周学时: 2学时
主讲教师:
预修课程:高中物理和数学
课程性质:是一门文理交融, 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 突出物理学的文化内涵, 展现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有利学生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本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在较系统介绍(以定性介绍为主)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从宏观、微观到宇观)的基础上, 着重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
大发现过程和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重大贡献的介绍,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发展过程
中所体现的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以及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
维、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
同时也对与物理学有关的一些社会性论题及这些重大
发现在高科技中生动、有趣的应用作了适当介绍。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倪光炯、王炎森《文科物理 --- 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主要参考资料:
倪光炯、王炎森、钱景华、方小敏《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二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秦克诚等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埃·赛格雷, 《从落体到无线电波 --- 经典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年
《从X射线到夸克 --- 近代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年郭奕玲, 沈慧君, 《物理学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年)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 本课程中所介绍的物理学中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物理学发展史中一些重大发现的内容和意义, 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突出贡献。
以
及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在上述基础上深入思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人文思想对科学发展的作用,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的参考价值, 体会
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共同目标, 消除两种文化隔阂的重
要性。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 配以一定课时的讨论,并穿插多媒体教学(展示物理在高技术应用方面的精彩资料和图片)和课堂示范实验。
教学内容安排(按32学时):
第一章两种文化的历史演变 (2学时)
讲课要点: 1. 探讨我国科学在历史上逐渐落后的原因–“李约瑟难题”
2. 东、西方哲学的异同, 西方哲学为何对近代科学起促进作用?
3.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两种文化的分裂
4. 21世记的高等教育需要文理相通、需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第二章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6学时)
讲课要点: 1.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日心说提出的科学根源、哲学根源和历史根源
开普勒行星三定律, 天文学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精确科学
2. 伽利略和近代力学的诞生, 为什么伽利略被后人称为“近代物理之父”?
3.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创立过程, 及其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
4. 牛顿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贡献; 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5. 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6. 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及实际应用举例
第三章从静电现象到电磁波 (6学时)
讲课要点: 1. 从库仑定律的建立看“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所基于的哲学思想, 以及对人们的重要启示
3.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哲学思想、创造性的科学思维(‘场’概念的引入); 法
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4.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洛仑兹力及实际应用
5.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电磁波的发现和光、电、磁的统一
第四章光的本性是什么? (6学时)
讲课要点: 1. 牛顿的光的微粒说是在什么指导思想下提出的? 为什么它能统治一百多年?
2. 为什么惠更斯的光的波动说在初期无法与微粒说抗衡? 波动说是如何逐渐
占统治地位的?
3. 光的干涉、折射和偏振, 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4.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5. 声波和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在高科技中应用
6. 激光基本原理及激光技术应用
第五章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 (3学时)
讲课要点: 1. X射线的发现
阴极射线本性的争论
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过程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X射线的本性及其应用
2.放射性的发现
贝克勒尔的惊人发现, 以及“直觉和灵感”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居里夫人的创新思维及高尚品德
三种射线(α、β、γ) 及放射性衰变现象和应用
3.电子的发现
J.J.汤姆孙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发现第一个基本粒子-电子
4.发现电子的三个关键性实验及电子的发现重大意义
第六章物质观的革命 -- 量子论 (5学时)
讲课要点: 1. 普朗克提出了开创物理学新时代的“量子”概念
量子观点遭非难, 普朗克要退却, 爱因斯坦捍卫和发展了“量子论”
2.第一个钻到原子中心的人 -- 卢瑟福
原子核的发现(是偶然的吗?)
原子核式模型的重大贡献和遭科学界的漠视
3.和谐的乐章 -- 玻尔模型
玻尔的创新思维, 玻尔模型的贡献和困难
什么是哥本哈根精神?
4.德布罗意与物质波, 物质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电子波性的实验验证
5.描写物质波的波动方程及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性
玻尔与爱因斯坦之间的一场被传为佳话的科学争论
第七章时空观的革命 -- 相对论 (3学时)
讲课要点: 1.光速不变性和同时的相对性
牛顿的时空观
测量“以太风”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爱因斯坦的追光佯谬和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2.洛伦兹收缩, 洛伦兹变换, 速度相加定律
3.质量随速度变化, 质能关系和原子能应用(裂变和聚变)
第八章物理亦文化 (1学时)
讲课要点: 1. 现代物理学的认识论
认识论的相对性原理; 信息是主、客体共同创造的
2.现代物理学的方法论
模型方法的实质; 对称性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3.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
考核方式(供参考):
考核方式全面: 包括平时成绩(出勤率、习题情况、讨论班中参于情况)、读书报告以及期末书面考试, 且闭卷。
其中:平时成绩占20%,读书报告占40%,期末书面考试占40%。
希望在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基础上, 对学生给予评分, 尽量做到公平、合理。
这样的考核也有利督促学生认真听课, 而不逃课。
考试题型: 包括名词解释、题充题、计算题和问答题。
在考题内容上重视基础性和全面性, 涉及每周教学内容。
读书报告要求:
必须2000字以上,且要求写成论文格式,包括:100字以内的摘要,关键字,正文,和参考资料。
要写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应看些参考资料, 但决不允许抄袭和从网上下载。
要求联系本课程学习的内容, 联系本课程学习目的和要求。
具体讲: 通过本课程学习对在学习中要非常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以及学会思考的重要性的体会, 当前教学中必须贯彻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方面的体会, 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体会, 也可联系本课程学习对所学专业的学习有什么启发的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