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4讲 热力环流和风 鲁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2大气的运动及风的形成课件鲁教版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2大气的运动及风的形成课件鲁教版ppt

【辨析】 热力环流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
(1)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地点,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 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不遵循这个规律。
【填绘2 】 分别用箭头画出下面两幅图中的风向及受力情况(都为南半球)。
大小
线疏则小,密则大)
纬度升高而增大
有关
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高空风
图示
近地面风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
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微点·巧思妙记】 【填绘1】 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用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4.常见形式:海陆风、山谷风、_城__市__风等。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力__。
2.影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
方向
与风向相反
压区
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由气压梯度决定(等压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 与下垫面状况
素养②——综合思维: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秋季火灾多发的自然原因。 【探究提示】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秋季降雨少,林区积累 有大量枯枝落叶,易燃物多;来自内陆荒漠的干燥气流(圣塔安娜风),在翻越山脉 后下沉升温;干热气流又顺峡谷穿行,加大风速(狭管效应),助长火势。
素养③——人地协调观:简要分析“圣塔安娜风”引发的火灾导致当地损失严 重的原因。 【探究提示】“圣塔安娜风”为干燥热风,易引燃植被,引发火灾;风力强劲,易 助长火势;当地森林面积大;森林火灾的下风向大城市较多,产业密集,损失严重; 秋收季节的火灾使农业损失较大。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课件 热力环流和风演示文稿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课件 热力环流和风演示文稿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不影响风向 减小风速
读“风向形成示意图”,思考回答
b
c
a
风向
(1)a、b、c各表示什么力? (2)该图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图2-2-1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箭头是(

图2-2-1
1015
1、M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00、1010 B.1015、1020 C.1010、1015 D.1020、 1000 怎么比较 2、图中②处的风向为 偏南风 风速? 3、①、②、③、④地,风速最大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小结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地面
大气
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 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 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 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
三、大气运动
三、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的运动
一.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形式
气流上升或 下沉运动 水平气 压差异 大气的水 平运动
二、等压面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
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低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三、大气的水平
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 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几种作用力的比较:
三种力 力的方向 对风向影响 对风速影响 水平气压梯 垂直于等压线, 决定风向 决定风速 度力 由高压指向低压 影响风向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 南左北右 不影响风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热力环流和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热力环流和风

D
A.海岸线曲折 B.气流遇山地推进困难
C.天气复杂多变 D.气流遇山地分支绕流
湖陆风包括湖风和陆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
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
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
4.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A.湖风转陆风10:00~11:00
B
B.陆风转湖风10:00~11:00
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最水简平单运形动式。
实例: 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海陆风)
高压
低压
T高:低压
陆地
海洋
T低:高压 陆 地
海洋
海边: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
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 温慢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 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 间的变化。
近地面风(北):
高空风(北):
风向与风速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 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12-13题。
12.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13.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顺时针②逆时针③上升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 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 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 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概述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6分)

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册第三单元第讲热力环流和风共张

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册第三单元第讲热力环流和风共张

D选项正确;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乙地变化较小,表明乙地比 甲地稳定,因而A项和C项都是错误的。 第3题,因图中显示的是8时的气温状况,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 速度约为20千米/时,中午时,大约向东移动80千米,届时,甲地 气温上升幅度最小,而乙地对流旺盛;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
应吹偏南风,甲地将位于低压的西侧,应吹偏北风。综上所述,
高周低
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
低压中心
压中心的范围
低周高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
高压脊
长区域
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
低压槽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 合在一起,其控制地
长区域
区与低压中心一样以
阴雨天气为主
第三十六页,共40页。
读图技巧(jìqiǎo)
2.判读内容 (1)判断风力大小 ①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 稀疏,风力小。 ②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 越大,风力越大。 ③不同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相等,则比例 尺越大,风力越大。 (2)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第一册 第三单元第4讲
热力(rèlì)环流和风
第一页,共40页。
考点一 热力环流
基础梳理
1. 概念:地面 冷热(lěnɡ形rè成)不的均空气环流。
2. 形成过程
(1)图解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冷
低气压

第二页,共40页。
高气压 冷
考点一 热力环流
基础梳理
(2)描述


热不均(bù jūn) 直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二节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课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二节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课

(3)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①若甲、乙两地表示城市和郊区,则□11 __甲__为城市。 ②甲地气流上升,多□12 _阴__雨___天气,乙地气流下沉,多□13 __晴__朗__天 气。
理解热力环流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 (1)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相对同一水 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 的增加而减小。如下图所示热力环流图中,四点 的气压高低为:D>C>A>B。 (2)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 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则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 压区。
图示
[能力运用] 考向 等压线图中风向、风力的判断 (2021年重庆沙坪坝期中)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单位: 百帕),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第1~2题。
1.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4.下图中箭头示意空气流动的方向和范围,能反映4月晴天洞内外
空气交换状况的是
()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当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时,溶蚀作用加强, 因此溶蚀作用最明显的季节是洞内气温明显低于洞外时。夏季洞外地表 升温快,气温高,而洞内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洞内外温差明显, 因此溶蚀作用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第4题,4月晴天洞内外气温受昼夜 温差影响大,白天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洞内外空气交换受到抑制,空气 流动的范围小,洞内气流下沉,从洞口底部流出;夜晚洞内气温高于洞 外,洞内外空气交换活跃,空气流动的范围大;洞内气温高,气流上升, 从洞口顶部流出,外部气温低,气流下沉,从洞口底部流入,C项正确。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热力环流和风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热力环流和风
A:1时: 1 千米高度以下先 向西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 B:7时: 1 千米高度以下向 西南; D:19时:1 千米高度以下先 向西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 最后转向西南;
真题体验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 3 示意当日该市 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9~11题。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 3 示意当日该市 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9~11题。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 1 千 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
气球的时间可能为(C )
A.1 时 B.7 时 C.13 时 D.19 时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甲>乙>丙。>丁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 降低,气温 。 降低
(4)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等压面向高空凸;气压低,等压面向 (5)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 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
规律2
①近地面热低压,低压上升多
低压
高压
低压 阴雨; 冷高压,高压下沉
高空
多晴天
②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
面而言。不同高度难比较。
③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近地面
高压
10℃

低压
20℃

高压 ④先垂直后水平
10℃
垂直:海拔高、气压低;
海拔高、气温低

水平:从高压流向低压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 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

高中地理 高三一轮复习--热力环流和风

高中地理 高三一轮复习--热力环流和风

增温快 降温 (热) 快
(冷)
降温 快
(冷)
增温慢 (冷)
降温慢(热)
纬度因素、人类活动、海陆差异、地形差异、植被、水文差 异都可以造成冷热不均。
白天,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山谷升温慢,大气下沉,风
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大气下沉,山
谷降温慢,大气上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
高、低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低
D
..髙
F1 F 1002
(高空)
.低 百帕
E
1001
.B

1006
.A
.A低
.C 髙 1007
A1
冷却
受热
冷却
•5
5.实际应用
城市风下沉距离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人为引起的冷热差异
•6
如果你是城市规划师,请思考: 1、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你会
选择哪个地点(用序号)?请阐述你的理由。
2、为使市区的大气质量改善,你会选择哪个或者哪些地点 大量植树种草(用序号)?
•7
课堂活动: 画出海陆风和山谷风并简要解释形成
夜晚陆 地降温

白天陆地
风 海洋降 升温快

快(冷)
温慢


(热)
海洋升 温慢 冷
海陆差异(吸放热快慢)引起的冷热差异
•8
山谷风
增温快 (热)
•1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则形成的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的 面叫做等压面。
高空 地面
100(4 百帕) 1006 1008 1010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课时规范练12热力环流和风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课时规范练12热力环流和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2023·广东珠海高三校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早在1960年我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就发现珠穆朗玛峰北坡的 许多冰川谷里昼夜盛行下山的南风,这就是“冰川风”,其形成原因是冰川上 的气温永远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低。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冰川风十分强劲, 在冰川中部,平均风速达3米/秒,最大可达10米/秒。在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 队的记载中写道:“尤其在晴朗的下午,强劲的冰川风有时会扬起砂石,掀起 帐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此时,下列城市雾霾天气最严重的是( A )
A.重庆
B.长沙
C.南昌
D.武汉
11.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B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第10题,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如果近地面为高压,则垂直气压差大, 反之则小。由图可知,四个城市所在地海平面与相应5 000米高空等气压差 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庆、南昌、长沙、武汉,可推知重庆近地面为高压,垂直 方向上大气做下沉运动,属于静稳天气,污染物不易扩散,雾霾天气最严 重,A正确,B、C、D错。故选A。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武汉近地面气 压最低,近地面从南昌到武汉气压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从南 昌高压处向武汉低压处流动,南昌位于武汉的东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 下,向右偏转,形成偏南风,B正确,A、C、D错。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3·北京海淀三模)某同学收看了科教片《地理·中国》——《神奇的洞 穴——风雾秘洞》,了解到风洞是湘西最为奇特的洞窟之一。风洞口一年 四季大风不断,最神奇的是风向随季节而发生变化。下图为该同学绘制的 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6~7题。 6.据图文资料可知,该地( C ) A.山地为断块山 B.岩石多为玄武岩 C.夏季降水集中 D.易发现油气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热力环流和风最新考纲大气受热过程。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考点一热力环流1.概念: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1)图解(2)描述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如下图所示: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海陆风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影响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热岛环流影响城市风: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2013·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第1题。

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 C解析由图知,拉萨7月降水量日变化具有周期性,应与当地气流的周期性日变化有关。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

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项错误。

(2011·大纲全国文综)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2~3题。

2.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3.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答案 2.D 3.B解析第2题,可以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强弱和稳定程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对流越旺盛,大气温度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表明大气越稳定。

读图可知,此时甲、乙、丙三地相比较,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降低最快,因而对流最旺盛,因而B选项错误;在垂直高度上,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且变化幅度较小,说明丙地最稳定,D选项正确;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乙地变化较小,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因而A项和C项都是错误的。

第3题,因图中显示的是8时的气温状况,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千米/时,中午时,大约向东移动80千米,届时,甲地气温上升幅度最小,而乙地对流旺盛;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应吹偏南风,甲地将位于低压的西侧,应吹偏北风。

综上所述,只有B项正确。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如图其中竖实线为剖面线,虚线为等压面,实线为等温面,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

据此回答4~5题。

4.上图信息中,只有一处正确是() A.甲B.乙C.丙D.丁5.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 A.8:00~9:00 B.12:00~13:00C.15:00~16:00 D.23:00~24:00答案 4.C 5.D解析该图表示山谷风,如表示白天,吹谷风,丙处表示的等压面向下弯曲,乙、丁两处风向是正确,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向下弯曲;如果表示夜间,吹山风,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表示低压,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向上弯曲,题目中只有一处是正确,则可能为夜间,表示山风示意图。

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结合下图说明判读等压面图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1)判读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即P A>P C,P B>P D。

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P C>P D,P B>P 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应用①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 B>P A>P C>P D。

②判断下垫面的性质a.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b.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c.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③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

考点二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图示受力状况只受图中F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受图中F1水平气压梯度力与F2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受图中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平行(高空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近地面风)1.影响风的三种力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而增加,赤道为零不影响风速的大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斜穿等压线2.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北半球):(2012·大纲全国文综)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第1题。

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答案 B解析据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运用比例尺大体量算,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系统西部,吹东南风。

(2011·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答案 C解析从图中所示经纬度可以看出,图中(50°N,100°E)附近的高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

M 点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的东部,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加上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风向为西北风。

(2010·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某一水平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3~4题。

3.若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 A.③B.④C.⑤D.⑥4.若该水平面位于南半球高空,P1<P2,则O点的风向为() A.③B.⑧C.⑦D.②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近地面大气运动受三个力(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风向相对于气压梯度力向右偏。

第4题,高空大气运动受两个力(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而南半球风向相对于气压梯度力向左偏。

等压线图的判读1.认识气压系统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

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

“高压”和“低气压系统特征注意点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样以阴雨天气为主2.判读内容(1)判断风力大小①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②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③不同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相等,则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2)风向的运用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①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②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③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3)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4)锋面只存在于低压槽上,不可能在高压脊上。

练出高分一、选择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

第2题,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3~4题。

3.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M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4.能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关系的图示是()答案 3.A 4.A解析第3题,由于市区工业、交通、人口集中,形成大量人为热,导致市区与郊区存在温差的条件下,近地面郊区气压高于市区,风由郊区流向城市,图中M地风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东南风。

第4题,N地位于市中心,气温高,故等温面上凸,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所以等压面下凹。

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你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向苍穹,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图甲为“燃放天灯的原因图”,图乙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

据此完成5~6题。

5.下面四幅图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其中正确的是()6.在图乙中a、b、c、d四地放飞孔明灯,飞得最高的与飞得最远的分别是() A.a地、b地B.b地、c地C.b地、d地D.a地、c地答案 5.B 6.C解析第5题,点火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热力环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