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精)
医院麻醉科进修情况汇报ppt课件

.
17
• 2、成人困难气管插管
• SOS具有金属管芯半柔韧性的特点,因此 在会厌周围具有更好的操作性,而对于纤 支镜来讲这可能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阻碍。 其不仅具有光索的优点,还可在直视下直 接引导气管导管,严重颈前部瘢痕、颈前 脂肪组织堆积、感染(会厌和咽喉脓肿) 等避免使用光索的患者仍可采用SOS进行 气管插管操作。
• 2、将预充气管导管的SOS推进至喉部,在颈前寻找 最亮点,并在目镜下寻找会厌和声门,确定气管导管 成功插入气管内。
.
12
• 3、经目镜确认导管位置,见到声门或气管 环后,右手固定镜干,左手在直视下将气 管导管顺入气管内。
• 4、退出SOS,套囊内注入适量空气,将气 管导管与麻醉机相连接,并确认导管位于 适合位置。
.
16
临床应用
• 1、一般应用
• SOS既具有纤支镜的可视优点,又具有硬 性管芯的特点,准备时间短,操作简单, 还可保证确切的插管效果,因此越来越多 地被应用于气管插管操作,甚至成为气道 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SOS还可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由于其学习 容易且易于携带,在很多情况下是纤支气 管插管的一个替代手段。
• 术后镇痛:是否做术后镇痛需要患者家 属签字决定,镇痛泵药物主要是芬太尼和 托烷司琼。镇痛方式是采取三角肌部位的 皮下注射方式。
• 手术病人的转归:全麻病人重症转入 ICU病房,其他均转至麻醉恢复室,由那里 的四名麻醉护士和一名麻醉医生管理。
.
4
操作技术
• 一、插管前准备
• 1、用酒精纱布擦拭镜干和物镜。
双腔插管,并且左侧磨牙入路能有效避开
尖牙对导管套囊的损伤,而且并未对牙齿
或软组织产生损伤,因此SOS可以有效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神经外科(现有床位138张,其中二部40张)创建于60年代,创建人为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索敬贤教授。
现主任赵刚教授(电子邮箱ZhaoGang20052000@),副主任罗褀教授。
共有医护人员80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
年门诊量约一万四千余人次,年平均住院人数3000人次左右。
神经外科特色是颅底肿瘤,脑血管病,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脑胶质瘤综合治疗。
颅底肿瘤方面先后开展了听神经瘤,斜坡肿瘤,枕骨大孔区肿瘤,经单鼻孔入路切除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等手术,其中1996年率先在东北完成了斜坡肿瘤显微手术全切术,斜坡肿瘤及颅咽管瘤手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近几年来还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脑干肿瘤手术,存活率达国内先进水平。
脑血管病及外科治疗方面,于1960年完成全国首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于1987年完成东北首例脑血管畸形血管内介入治疗。
199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急性期脑血管闭塞的超选择溶栓治疗,并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完成省内首例游离弹簧圈栓赛治疗颅内动脉瘤。
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方面先后开展了超选择化疗,氦氖激光内照射治疗及耐药基因方面的研究。
立体定向方面于1987年开展了胎脑移植及肾上腺细胞移植,并开展内窥镜辅助下的肿瘤切除,动脉瘤夹闭,脑室内血肿清除等治疗方面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人才培养: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3名,硕士研究生148名,进修生452名,其中有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天坛医院介入神经放射中心主任,北京康复中心副主任、研究所所长,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主任,广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微侵袭杂志总编,深圳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神经外科主任,辽宁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吉林大学二、三、四院神经外科主任,长春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等。
科研成就:主编实用神经外科学一书,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89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新技术奖2项,校医疗成果二、三等奖10余项,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历年授予硕士学位名录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23)
内科学(14人)
孙明莉王春梅陈曦杨彤雷力成高士奇张明磊金周德
杜娟宋成伟刘春水夏宇欧刘超英解跃辉
儿科学(2人)
刘丽杨威
皮肤病与性病学(1人)
赵颖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人)
陈伟华
外科学(2人)
朱晓波徐执扬
肿瘤学(1人)
袁霞
中西医结合临床(2人)
霍毓平陈元
2002年授予硕士学位名录
董均树刘俊平王连富王健王永丽
神经病学(4人)
陆兵勋刘大千崔得华刘芳玲
传染病学(2人)
白霜王峰
外科学(3人)
张学春张海峰李志军
放射医学(1人)
宋建国
儿科学(2人)
陈沙力刘向党
耳鼻咽喉科学(1人)
侯铁宁
1987年授予硕士学位名录
总人数20人
学历硕士学位名单(20人)
内科学(6人)
张煜赵学忠徐娟王全影孙成刚朱颖
耳鼻咽喉科学(1人)
赵秀杰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1人)
神经病学(1人)
刘亢丁
1993年授予硕士学位名录
总人数37人
学历硕士学位名单(34人)
放射医学(4人)
孙晓艳王英久梁军刘福全
内科学(8人)
郭晓林王颖马风云姜雅秋王桂侠黎金庆李明娴林萍
儿科学(2人)
杜红伟马青山
神经病学(2人)
叶静李永秋
儿科学(2人)
杨立彬徐乃军
神经病学(2人)
崔丽龚光云
中西医结合临床(1人)
洪英杰
临床检验学(1人)
孙淑艳
外科学(1人)
张志明
1998年授予硕士学位名录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始建于1958年,曾因治疗“脊椎裂合并尿便功能障碍”而闻名全国。
历任主任:王啟振,安西川,李晓春,李有田,现任主任:董宇翔。
中医科以其“精诚,关爱,协作,进取”的科训,以“博采中西之术,普救病痛之人”的理念,发展着祖国传统医学。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的医疗水平及学术地位不断提高,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为特长。
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重要科室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其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在省内享有较高声誉。
是中华医学会吉林省中医学会,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吉林省针灸学会及长春市中医学会成员单位。
中医科床位20张,医生10名,护士8名,博士学历1名,硕士学历5名。
教授2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师 6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
科室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
培养研究生情况:1992年建点,共招生58名,已毕业47名(包括6名留学生),在读11名。
现有硕士生导师1名。
中医教研室还承担本科生、七年制、药学系、成人教育、留学生及进修生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任务。
共有立项课题31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项,吉林省科委、吉林省中医中药管理局、长春市科委及吉林大学课题20项。
获得科技进步奖4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4项。
发表论文202篇,其中核心期刊126余篇,出版医学著作22部。
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病及杂病。
专业特色:(一)中医内科:1、对内科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病,中风后遗症,心、脑供血不足,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糖尿病,甲亢等的预防、治疗及预后都有独特方法。
2、对内科系统杂病如抑郁症,男性不育,高泌乳症,更年期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痤疮等治疗更显现出其特色。
3、中药缓解肿瘤术后化疗副作用等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发挥中医药特色,开展了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药排石等。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及其导师队伍简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及其导师队伍简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生殖中心)作为我院重点发展学科,投入巨资,从省内外引进多位专家和多项辅助生殖技术正在建设。
我们将按着标准化、正规化、规范化的原则尽快完成。
本中心分为门诊和实验室两部分,分别座落于新门诊医技楼2层和8层,共计600米2。
其中门诊设有诊室、咨询室、辅助实验室、彩超室、治疗室和手术室等,可以全面完成男女不育不孕症临床诊治工作;实验室全部为层流净化实验室,包括IVF实验室和人工受精室两部分,均按着国家统一标准设计和装修,IVF实验室设有取卵室、移植室、培养室、冷冻室、取精室和精子处理室等,人工受精室设有取精室、精子处理室和人工受精室等,实验室将能完成夫精人工受精、供精人工受精、常规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显微注射、胚胎遗传诊断及其各种衍生技术。
本中心全部引进进口高档精密仪器设备,主要有显微操作系统、倒置显微镜、解剖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程序冷冻仪、CO2培养箱、多气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恒温板、激光打孔器、纯水系统、图像采集系统、罗氏电化学发光仪、芬兰雷勃酶标仪等。
本中心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硕士生导师2名,集妇产科学、胚胎学、遗传学、男科学为一体,成为我院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之一。
导师队伍妇产科学谢铁男简介谢铁男,男,生日1964年4月14日,副教授。
1987年7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一系,被分配至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现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工作。
1992年赴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主宫医院妇科进修学习1年,主要学习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回国后率先开展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的临床应用。
1997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进修学习腹腔镜的妇科临床应用。
2000年及20006年在中山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及妇科腔镜中心进修学习妇科生殖内分泌和辅助生殖技术及妇科腹腔镜的临床应用进展。
2008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修学习生殖内分泌及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现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外科)、吉林省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手外科中心,其附设有吉林省中医药修复重建二级实验室和吉林大学周围神经再生实验室。
由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路来金教授担任科主任,现有医生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生4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
其中1人曾于英国留学,4人曾分别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北里大学、弘前大学、东京医科大学专攻手外科。
现临床开放床位80张,年门诊量达3万余人次,住院人数2千余人次,手术量(急、慢诊)达4千余例。
科室拥有国内先进的四通道肌电图仪、手提式X透视仪、C形臂X光机、德国产手术显微镜、美国产史塞克电动多功能钻、取皮机和腕关节镜,日本产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及蛇牌显微器械等先进设备25件,总价值200万元。
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学科,是全国手外科副主任委员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自成立以来,根据上下肢解剖相近的特点,不断拓展诊治范围,诊治内容主要包括: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四肢先天畸形的矫正、断肢断指的再植、游离足趾移植拇指再造等,特别在腕关节损伤的诊治、手与四肢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小儿手足先天畸形、拇趾外翻畸形的矫治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近五年来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共2项,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博士点基金、卫生部、吉林省科技厅及吉林大学各项科研基金24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学科带头人路来金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二部院长、手足外科主任。
1993年~1995年曾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专攻手外科。
发明设计的前臂骨间后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手掌背动脉及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替代术等10种手术方法已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58家医院得以推广应用,成为国内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和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常规方法。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学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学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吉林大学所属,国家卫生部部管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吉林省首家达标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和“爱婴医院”。
吉大一院护理事业伴随着白求恩精神的发展历程,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方面得以骄人业绩,医院现有开放床位1721张,全院共有护士993人(包括聘用护士409人),助理护士263人,其中正高职5人,副主任护师50人。
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24人(现有12名护理硕士生已毕业)。
拥有35个护理单元,并设护理部主任1人,副主任3人,科护士长4人,护士长68人。
4人担任护理学会专科主任委员,10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6人担任专科委员会委员,6人担任10种护理期刊的常务编委或编委。
2005年度吉林大学医疗成果7项,2007年度吉林大学医疗成果14项。
几年来共有70余名护士到日本、新加坡、韩国、英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地进修学习。
每年承担着护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的专业授课及临床生产实习培训,尤其近四年来每年还承担着加拿大LA V AL大学护理学院2-3名护士学生的临床见习指导任务。
一院护理工作通过自己的网站《护理天地》与外界紧密了联系,加强了沟通、拓宽了视野,为适应护理文化跨国界的需要构建了友谊桥梁。
吉大一院护理队伍已经形成了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的学习风气,护士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护理质量水准得到保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工作的每一步,都凝结着一院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凝结着广大护理人员的辛勤和奉献,凝结着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的帮助和关爱,吉大一院护理人将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弘扬白求恩精神,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麻醉科医生简介模板

麻醉科医生简介模板
姓名:麻醉科医生姓名
职称:麻醉科医生职称
简介:作为一名麻醉科医生,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专注于为患者在手术
和治疗过程中提供安全和舒适的麻醉服务。
教育背景:我毕业于(医学院/大学),获得了麻醉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在专业
学习期间,我系统掌握了麻醉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在实际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
技能。
临床经验:作为一名麻醉科医生,我拥有(X)年的临床经验。
我参与并主导了众多复杂手术的麻醉工作,包括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器官移植等。
我熟悉各种麻醉方
式和技术,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神经阻滞等,并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
麻醉方案。
技术专长:我擅长在复杂情况下进行麻醉管理,包括高危患者和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我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我注重团队合作,与外科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
的医疗服务。
学术研究:除了临床工作,我也积极参与麻醉学方面的学术研究。
我曾发表多篇麻醉
学相关的论文,并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
我不断关注麻醉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以便将
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麻醉服务。
承诺:作为一名麻醉科医生,我将始终以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为首要任务。
在每个手术
和治疗过程中,我将全力保障麻醉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患者的痛苦最小化,
风险降到最低。
我将以专业、负责、同情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并与患者
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于1963年建科,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吉林省麻醉学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拥有医生35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1名,主治医师13人,住院医师9人。
麻醉医生学历,博士后(已出站)2名,博士学位7名,在读博士9名,硕士学位8名。
麻醉科承担着临床麻醉、危重病人的急救与复苏、重症监测治疗、术后镇痛及各种无痛检查与治疗等工作。
拥有各类手术间45间(其中本部21间,门诊手术室6间,二部手术室12间,三部儿科专用手术室3间,妇科专用手术室3间),配备有国内外先进的麻醉机、监护仪、麻醉深度监测仪、气体监测仪、肌松监测仪、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便携式超声仪、神经刺激仪、光导纤维支气管镜、液体加温仪、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机等设备。
年完成麻醉量2万余例,并率先在省内成功开展了心脏、肝、肾移植手术麻醉、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手术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麻醉、不停跳心脏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肝脏“布加综合症”手术麻醉、脑干肿瘤手术的术中唤醒麻醉等。
年完成无痛检查与治疗1500余例(无痛胃、肠镜、ERCP、无痛放射介入手术、神经内外科介入手术、无痛肿瘤治疗、无痛人流、分娩镇痛等)。
并开展各项新技术,如镇痛健忘清醒插管技术在困难气道患者中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喉罩技术、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麻醉深度和脑功能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超声引导下神经丛阻滞等。
提高了麻醉质量,保证了手术安全。
麻醉科承担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项目、长春市科技局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主要科研方向是:全麻药影响记忆机制、全麻药作用机理、脑缺血和脑保护、器官移植麻醉中的脏器保护和功能
维护、疼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
先后在《Anesth and Analg》、《J Pharmacol Exp Ther》、《Acta Pharmacol Sin》、《Acute Pain》、《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杂志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共100多篇。
主办学术会议10余次,多次参加ASA、ESA及中华医学麻醉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多次在大会发言。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是省内最大的麻醉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共有硕士生导师6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50名,在读研究生34名。
每年有10余人前来进修学习。
并承担吉林大学医学七年制硕士生、五年制本科生及成教部的麻醉教学工作。
高质量的麻醉和术中管理水平是各种手术的顺利进行的安全保障,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全体人员竭诚为每位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保证患者术中的生命安全。
导师队伍
麻醉学麻海春简介
麻海春,麻醉科主任,麻醉学博士,生理学博士
后出站,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
1996年在日本饭田市立医院进修。
1997-2001年在日本岐阜大学留
学并获麻醉学博士学位。
2004年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生理学博士后出站。
2008年在美国纽约大学西奈山医院参观学习。
2001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6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
从事麻醉专业20多年,临床麻醉工作经验丰富。
应用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工作,擅长老年病人、危重病人和心胸外科手术麻醉及术中循环、呼吸功能监测。
研究方向为:脑干网状结构在麻醉和镇痛中的作用;脑和脊髓内麻醉·疼痛信号传递机制;以及腺苷做为神经递质在麻醉过程中的作用等。
曾多次参加ASA、ESA、中华麻醉学年会,并在大会做学术发言。
至今以第一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用英文发表SCI 收录5篇。
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以及吉林省科委和长春市科技局基金多项。
科研经费64万元。
曾获吉林大学医学进步奖二、三等奖各一项。
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
几年来领导着吉大一院麻醉科,致力于创造和谐、向上的科室文化,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为麻醉医生的成长提供机会。
现在麻醉科从科室管理以及临床、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几个方面同时努力,为麻醉学的发展奋斗着。
麻醉学杨桐伟简介
杨桐伟,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导师。
1966年生,1988年7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
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工作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
学院麻醉科。
1993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
1996年8
月至1997年8月享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
大学、中华医学基金会医学师资奖学金,在协和医科大学麻醉科黄宇光教授指导下完成课题。
1994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吉林省医学会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医学会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长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
工作以来在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有3项医疗成果获得白求恩医科大学及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
主要工作特长为临床麻醉及急性疼痛治疗。
冯艳华,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导师。
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
医学系,毕业后留校一直从事麻醉专业。
长期从事临
床麻醉学特别是麻醉与内分泌的研究研究,有丰富的
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擅长
疑难、特殊病人的麻醉。
并在危重症监测、急救复苏、疼痛治疗、心血管手术麻醉、心、肺保护、血液保护和器官移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术后病人的恢复、重症监测治疗和心跳骤停的抢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为麻醉与内分泌及脏器保护的研究。
完成多项科研课题的临床研究,其中主要有术中穴位激光照射对胃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生化急检分析仪的临床研究。
现正在运行课题为长托宁对胃肠手术迷走神经兴奋性影响的研究。
新技术新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及术中管理,获学校医疗成果四等奖。
在核心期刊及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麻醉学韩伟简介
韩伟,女,麻醉科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分配到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工作。
20余年来一
直工作在医疗、科研、教学第一线,工作严谨,基础
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对临床麻
醉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
特别擅长于老年病人的麻醉,脏器移植手术和胸外科手术的麻醉。
能够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多年来参与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和省科技厅科研项目5项,获得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等奖2项。
公开发表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论文15篇。
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人,已毕业4人。
王虎山,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1967年10月出生,1992年毕业
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一系,工作于白求恩医科大
学第一临床学院麻醉科。
1997年获得麻醉学硕士学
位,同年晋升为主治医师。
2002年获得神经病学博
士学位。
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5年4月被评为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0年6月参加了世界麻醉联合会组织的麻醉高级人才培训班;2004年5月至10月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进修学习。
2006年7月和2007年8月分别到台湾长庚医院和韩国加图力大学江南圣母医院麻醉科学习。
在医疗工作中,能胜任较复杂、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工作。
研究方向为围术期脑缺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保护的基础与临床,先后在《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承担卫生部九五攻关项目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各一项,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四等奖一项。
麻醉学韩树海简介
韩树海,男,二部麻醉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
医师,硕士生导师。
1959年出生,1982年本科毕业
于佳木斯医学院,1991年获得麻醉学硕士学位。
1998
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2007年于吉林大学药学院获生
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副教授。
2007年被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麻醉与围术期器官保护。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临床麻醉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尤其擅于利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结合临床麻醉实践解决各种临床复杂、疑难、危重问题。
先后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
六项,已完成两项。
公开发表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论文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