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症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神经外科(现有床位138张,其中二部40张)创建于60年代,创建人为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索敬贤教授。
现主任赵刚教授(电子邮箱ZhaoGang20052000@),副主任罗褀教授。
共有医护人员80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
年门诊量约一万四千余人次,年平均住院人数3000人次左右。
神经外科特色是颅底肿瘤,脑血管病,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脑胶质瘤综合治疗。
颅底肿瘤方面先后开展了听神经瘤,斜坡肿瘤,枕骨大孔区肿瘤,经单鼻孔入路切除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等手术,其中1996年率先在东北完成了斜坡肿瘤显微手术全切术,斜坡肿瘤及颅咽管瘤手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近几年来还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脑干肿瘤手术,存活率达国内先进水平。
脑血管病及外科治疗方面,于1960年完成全国首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于1987年完成东北首例脑血管畸形血管内介入治疗。
199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急性期脑血管闭塞的超选择溶栓治疗,并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完成省内首例游离弹簧圈栓赛治疗颅内动脉瘤。
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方面先后开展了超选择化疗,氦氖激光内照射治疗及耐药基因方面的研究。
立体定向方面于1987年开展了胎脑移植及肾上腺细胞移植,并开展内窥镜辅助下的肿瘤切除,动脉瘤夹闭,脑室内血肿清除等治疗方面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人才培养: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3名,硕士研究生148名,进修生452名,其中有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天坛医院介入神经放射中心主任,北京康复中心副主任、研究所所长,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主任,广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微侵袭杂志总编,深圳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神经外科主任,辽宁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吉林大学二、三、四院神经外科主任,长春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等。
科研成就:主编实用神经外科学一书,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89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新技术奖2项,校医疗成果二、三等奖10余项,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
做医生是他一生的骄傲——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血液·肿瘤科主任王冠军教授简介

做医生是他一生的骄傲——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血液
肿瘤科主任王冠军教授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04(025)010
【总页数】1页(P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做一名好医生——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 [J], 东来
2.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做一名好医生--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 [J], 王霞
3.颅内动脉病变的病因学诊断分析——访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杨弋 [J], 费菲;赵海;曲莉莉
4.冲锋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国悦 [J],
5.仁心仁术爱岗敬业——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傅仲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吉大一院神经内科硕士生导师名单及简介

王守春,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88年毕业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2000年博士毕业。
01年在日本秋田大学作博士后工作1年半。
03年在北京天坛医院进修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2004年组建“天坛医院-吉大一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协作中心”,负责具体工作。
现已经成功开展脑血管病的造影、溶栓及脑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手术300余例。
先后多次参加脑血管病国际论坛会议,主办吉林省脑血管病的影像及介入方面会议多次。
使我省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达到国内和国际水平。
专业特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脑出血血肿钻孔碎吸治疗和痴呆的诊治。
林卫红,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96年7月获神经病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获神经病学博士学位,2002年11月-2004年12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为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全国癫痫与脑电图学组委员,东北三省神经病学术交流会委员,吉林省心理协会副秘书长,吉林省癫痫防治中心负责人。
主要科研方向为癫痫和脑血管疾病。
发表科研论文41篇,作为负责人承担吉林省科委、吉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3项;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参与卫生部科研课题1项;参与在研及完成的省市级科研课题9项;为《中国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吉林省负责人。
参与的《神经病学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获吉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参加学校及省教委教学研究课题2项。
并曾二次参与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的编写工作及人民卫生出版社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使用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的编写工作,参编《脑血管疾病》著作一部。
作为负责人完成的《实验性癫痫后脑损伤与基因治疗探讨》获吉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三等奖;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的《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获长春市科技局科研成果二等奖。
陈嘉峰,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65年6月出生。
医院感染科简介

医院感染科简介医院感染科,又称为医院感染控制科,是医疗机构中负责预防、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专业科室。
医院感染科的目标是保护患者、访客和医务人员,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影响医院感染,亦称为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48小时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新发感染。
医院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它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蔓延。
二、医院感染科的职责和功能1. 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政策:医院感染科制定并更新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政策,确保所有部门和医务人员能够遵守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保护患者免受感染。
2. 感染监测和报告:医院感染科负责监测和报告医院内部各种感染情况,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相关数据,并与其他科室合作进行感染预警和防控工作。
3. 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医院感染科组织培训课程,向医务人员传授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4. 感染防控方案的策划和实施:医院感染科制定感染防控方案,并指导各临床科室和医疗部门按照规定的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5. 感染事件调查和处理:医院感染科负责对发生的异常感染事件进行调查,找出病源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 确保手卫生:医务人员和患者在进入医院、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或使用酒精洗手液。
这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和有效的措施之一。
2. 消毒和清洁:医院感染科负责制定和监督医疗设施、设备和病房的清洁消毒标准,确保医疗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使用安全注射器和器械:医院感染科推动使用安全注射器和器械,减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受伤和感染风险。
4. 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感染科与临床科室合作,制定并执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政策,以减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学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学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吉林大学所属,国家卫生部部管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吉林省首家达标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和“爱婴医院”。
吉大一院护理事业伴随着白求恩精神的发展历程,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方面得以骄人业绩,医院现有开放床位1721张,全院共有护士993人(包括聘用护士409人),助理护士263人,其中正高职5人,副主任护师50人。
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24人(现有12名护理硕士生已毕业)。
拥有35个护理单元,并设护理部主任1人,副主任3人,科护士长4人,护士长68人。
4人担任护理学会专科主任委员,10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6人担任专科委员会委员,6人担任10种护理期刊的常务编委或编委。
2005年度吉林大学医疗成果7项,2007年度吉林大学医疗成果14项。
几年来共有70余名护士到日本、新加坡、韩国、英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地进修学习。
每年承担着护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的专业授课及临床生产实习培训,尤其近四年来每年还承担着加拿大LA V AL大学护理学院2-3名护士学生的临床见习指导任务。
一院护理工作通过自己的网站《护理天地》与外界紧密了联系,加强了沟通、拓宽了视野,为适应护理文化跨国界的需要构建了友谊桥梁。
吉大一院护理队伍已经形成了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的学习风气,护士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护理质量水准得到保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工作的每一步,都凝结着一院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凝结着广大护理人员的辛勤和奉献,凝结着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的帮助和关爱,吉大一院护理人将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弘扬白求恩精神,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普专家介绍

科普专家介绍作者:暂无来源:《肝博士》 2015年第1期孟庆华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主任。
专业专长:1.肝病相关诊疗;2.常见感染性疾病诊疗咨询方式: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人物简介:兼任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肠外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分会副会长;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传染病防治分委会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央保健局、北京市保健委员会特聘保健会诊专家;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首都公共卫生》《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华感染病学杂志》等编委。
对各种常见传染病及各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与肝病相关的疑难病例有较强的诊疗能力;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移植术后的抗病毒治疗方面突出体现个体化;各型肝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参编传染病教材,参与和主持国家级及市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
陈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就职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专业专长:1.各类肝病;2.传染病咨询电话:189********咨询邮箱:chenhong1956@126.com人物简介:兼任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八届感染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一届、第二届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临床肝胆病杂志》第十四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中国肝脏病杂志》编委;《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编委:甘肃省传染病学会委员。
侧重慢性乙、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提供肝移植有关内容、重症肝炎的特色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特殊治疗咨询和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
赵彩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始建于1984年,目前科室共有医护人员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7人。
我科是吉林省最大的皮肤性病专业学科之一,是我省最早开展性病诊疗的单位,对各种皮肤病及性病的诊断、治疗居国内先进水平,也是吉林省艾滋病定点筛查实验室。
皮肤性病科承担吉林大学医学部七年制、五年制皮肤性病学专业课的教学任务,1985年被授予硕士点,至今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名、留学生1名。
近年来,我科室承担了卫生部、省科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中华医学会科研基金在内的课题24项,鉴定科研成果9项,获得成果奖励7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50 余篇,主编及参编专业书籍12部。
主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李珊山教授、陈世义教授和郑华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性病的实验诊断及防治、深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皮肤病理及免疫病理学诊断、白癜风和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等。
我科年门诊量超过8万人次,对银屑病、白癜风、痤疮、斑秃、红斑狼疮、面部皮炎、变应性血管炎、顽固性皮炎湿疹、扁平疣及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居省内领先水平。
常规开展皮肤病理、皮肤免疫病理、真菌镜检及培养及过敏原检测,为红斑狼疮、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和过敏性皮肤病提供诊断依据。
常规开展激光、电烧、冷冻、紫外光疗、局部封闭及表皮移植等治疗项目。
引进国际先进的激光美容设备,开展祛除色素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脱毛、嫩肤等治疗项目。
导师队伍皮肤病与性病学李珊山简介李珊山女,1963年10月生,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皮肤科副主任。
担任吉林省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皮肤科学会性病学组委员、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性病学组委员、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
自1985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以来从事皮肤性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已23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肺移植青年突击队:摘取外科手术“皇冠上的宝石”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肺移植青年突击队合影,前排左为程海娇,右为迟林琳;后排从左至右依次为邵辛雅,王佳音,蔡宏飞,王俏,孟凡宇,曹会平,张岩作为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21青春显担当泪洗面。
百草枯经消化道、皮肤和呼吸道吸收,毒性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肺是主要靶器官,可导致“百草枯肺”,早期表现为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后期出现肺泡内和肺间质纤维化,是百草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中毒后第20天,明明呼吸衰竭进展快速,医护人员紧急为他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面对无法挽回的肺脏损伤,吉大一院胸外二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肺移植负责人李洋为明明紧急进行了肺移植评估,尽最大努力为其寻找肺脏捐献供体。
临床观察发现,上呼吸机仍然无法保证他的氧气需要,为了能让他坚持等到肺源到来并实施肺移植手术,吉大一院移植团队为其紧急上ECMO (体外膜肺)维持呼吸。
明明的家庭十分困难,收入来源有限,面对昂贵的肺移植治疗费用,看到希望的父亲再次一筹莫展。
了解这些情况后,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吕国悦、院长刘彬、副院长王海峰、移植中心执行主任傅耀文等领导高度重视,为了挽救明明的生命,吉大一院基金会决定对明明的肺移植手术进行资助,解决明明“移植之路”的费用问题。
很幸运,恰逢我国肺移植第一人——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兼国家卫健委肺移植数据中心、肺脏移植质控中心主任、无锡市器官移植研究院院长陈静瑜来吉大一院进行会诊手术,当他听说了明明的遭遇后,同意为其进行肺移植手术。
更加幸运的是,吉大一院很快收到符合患者移植标准的肺脏供体捐献消息。
准备手术前,吉大一院肺移植M DT团队联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黄曼紧急组织了术前会诊,尽可能考虑到一切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会诊结束后,胸外二科、麻醉科、手术室医护团队着手术前准备,药品清单、血液检测设备、ECMO设备、备血情况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症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症科创建于1949年,是我校唯一的传染病科室,全科医务人员承担全校的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是吉林省传染病医疗人员培训中心,教育部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重点学科。
长期以来从事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分子生物学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在疑难传染病及肝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目前传染科先后承担卫生部学科重点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现代医药技术专题——重大疾病的肝靶向治疗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卫生部、省、市及吉林大学科研项目20余项,以及横向联合项目12项,科研基金达600余万元。
发表论文170余篇,被SCI收录5篇,被他人引用60余次。
出版专著一部,参与编写5本论著,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成果奖多项。
我科最早于1955年举办全国第一届传染病会议,近五年来多次举办、国际、国内肝病及传染病会议,连续五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1979年被授予我校首批硕士点,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点科室,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在读博士生22人,硕士生12人,截止2006年我传染病研究室培养博士生11名,硕士生28名。
导师队伍
内科学(传染)牛俊奇简介
牛俊奇,男,汉族,1958年3月生,博士生导
师,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
中华传染病学会等多家组织及杂志委员及领事,共指
导过博士研究生27人、硕士研究生20人。
曾赴英国
伦敦大学圣玛丽医院从事丙肝病毒的研究,赴美国康洲大学医学院从事核酶抗HCV的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病毒性肝
炎的基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宿主免疫和遗传因素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影响,新型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及脂肪肝的研究。
一直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致力于传染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多次获得“五一劳动者奖章”、“抗非典优秀共产党员”、“抗非典优秀医务工作者”、长春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及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吉林大学白求恩名医奖、吉林省高级专家称号及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长春市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先进个人称号。
承担卫生部部属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00万)、“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卫生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等多个项目。
已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34篇、通讯作者45篇,包括在Hepatology、J Clin Pathol、J Medical Virology等国际性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发表译著一部,参加编写论著5部;另外,在包括美国肝病年会(AASLD),欧洲肝病年会(EASL),亚太肝病年会 (APASL)等国际会议上报告9次。
内科学(传染)王峰简介
王峰,男,1955年11月生,吉林大学医学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
1983年本科毕业,1986年在原白求恩医科大学获传
染病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7月获免疫学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5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
究。
2005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专长是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吉林省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吉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委员。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省部及项目5项,在国内外杂志发
表论文70余篇。
曾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内科学(传染)刘元元简介
刘元元,女,1961年12月生,吉林大学医学博士,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原
白求恩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在原白求恩
医科大学获传染病学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7月获免
疫学博士学位。
1999年被评聘为硕士生导师。
已培养
硕士研究生5人。
一直从事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专长是微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现任吉林中华医学会吉林省肝病学会委员。
先后承担吉林省科委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联合项目3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曾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内科学(传染)高润平简介
高润平,男,1958年1月生,77届大学本科毕
业,1990年获硕士学位,1998年获博士学位,2004
年晋升教授。
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症科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吉林
省传染病学与肝病学会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
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20多年来,一直承担本科生及七年制硕士传染病学教学工作。
2000年后曾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肝病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年,美国俄核亥俄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科学家3年,国外从事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
目前研究领域: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与肝炎慢性化防治的研究。
现承担吉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两项,吉林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种子基金1项。
已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44篇、通讯作者7篇,SCI收录7篇,ISTP收录3篇。
胡玉琳,感染症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
生导师,医学博士。
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1993年
获传染病硕士学位,2006年获博士学位,2000年晋
升为副教授。
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症科副教
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吉林省传染病学与肝病学会员,吉林省及长春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吉林医学》审稿专家。
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医、教、研工作第一线。
承担本科生及七年制硕士传染病学教学工作。
目前研究领域: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病的研究。
现承担吉林省财政厅科研项目一项,吉林省科技局科研项目一项,支配科研经费10余万元。
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内科学(传染)潘煜简介
潘煜,女1983年毕业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78
级医疗系,现工作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症科,
从事感染性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临床、教学、科研
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3年曾在上海仁济医院
消化科进修学习。
现任中华医学会吉林省传染病分
会委员;吉林省肝病分会委员兼秘书,长春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临床对于各种肝病、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获多项医疗成果奖。
研究领域: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诊断的研究。
参与已出版的肝病手册的翻译工作,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辛桂杰,感染症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
生导师,医学博士。
1991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
医学系, 2006年晋升为副教授。
现任吉林大学第一
医院感染症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医、教、研工作第一线。
承担本科生及七年制硕士传染病学教学工作。
临床对于各种肝病、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在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方面有专长,曾获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
目前研究领域: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及试验研究。
现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厅项目4项,负责横向研究课题5项,支配科研经费10余万元。
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肝病手册的翻译工作。
社会兼职:2006年入选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专家库成员,参加国家对药理研究机构的飞行检查。
内科学(传染)姜艳芳简介
姜艳芳,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995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六年制日语医学专
业,获双学士学位。
于1998年获硕士学位。
自2002
年10月至2003年10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作为访问学者于日本筑波大学留学一年,主要进行
细胞信号和肝癌的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
2005获得了免疫学博士学位,于2006年进入临床医学博士后站攻读博士后,获得国家第40届博士后科学基金,于2008年1月顺利出站。
已有40余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刊物(其中有3篇被SCI收录)。
承担了包括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专项在内的10余项科研课题。
至今已经获得吉林省科技成果一、二和三等奖共4项,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