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合集下载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1例体会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1例体会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1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后观察其疗效。

结果本组41例,37例优,良31例,差1例。

结论 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自2008~2012年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1例,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1例,男24例,女17例。

年龄21~82岁。

车祸致伤24例,意外坠落伤17例。

入院至手术时间2~15天。

2. 治疗方法2.1 术前治疗入院后常规行骨牵引,检查有无手术禁忌症,对有合并症者进行必要的治疗,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施术。

2.2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垫高患侧,取股外侧直切口,沿大转子向上,下暴露骨折断端,复位骨折,用克氏针做暂时固定,针的位置不应影响DHS螺钉和钢板的最后位置。

在距大转子下2cm处用1350定位器打入导针,根据术前X线片显示长度,结合手感钻入一定深度后,用刀扩孔并攻丝,扩大螺纹钉,安装动力髋钉板,使钢板紧贴股骨上段,将相对应股骨钻孔,拧入合适螺钉,检查固定牢固,髋关节活动良好,术毕放置将皮引流管24~48小时。

2.3 术后处理术后3天开始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锻炼,1周后开始患髋被动活动,2周后对年轻稳定患者开始扶伤站立,患肢暂不负重,年龄偏大,粉碎不稳定骨折患者,起床站立活动推迟至4周后。

3. 结果本组41例伤口均甲级愈合,随访6~36个月,骨折在4~8个月已愈合,40例已恢复原生活能力,1例发生髋内翻。

按王福权[1]等功能评定标准,优37例,良3例,差1例。

4. 讨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长期卧床牵引并发症多,疗效差。

采用内固定治疗有利于早期活动,促进骨折愈合。

DHS由于其力学性功能好,力臂短,强度大,起到坚强固定骨折的作用,而且允许骨折断端间的滑动,随着骨折的逐步愈合,滑动的进行,有利于断端,尤其是压力侧骨折的愈合。

如遇到转子移位严重,不能顺利复位,近端骨折块易发生旋转内翻[2],因此,必须重视小转子下及其相邻位置骨折块的正确复位,不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而且还可重建压力侧骨质的支撑力,分担内固定材料的承担压应力,从而降低内固定的失败率,避免髋内翻的发生。

PFN与DHS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08例体会

PFN与DHS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08例体会

PFN与DHS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08例体会引言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类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PFN(近端股骨钉)和DHS(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两种常用内固定手术方法。

本文将总结208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

年龄范围:60-90岁。

骨折类型:根据Evans分类。

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全身状况评估。

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PFN或DHS手术方法。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数据。

术后进行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

结果手术情况PFN手术组:共102例,手术时间平均为90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00ml。

DHS手术组:共106例,手术时间平均为75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50ml。

术后恢复PFN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骨折愈合率为98%。

DHS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天,骨折愈合率为97%。

并发症PFN手术组:出现3例感染,2例内固定失败。

DHS手术组:出现2例感染,1例内固定失败。

体会与讨论PFN与DHS手术的适应症PFN适用于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尤其是反转子间骨折。

DHS适用于股骨转子间稳定骨折,尤其是顺转子间骨折。

手术技术要点PFN手术:注意钉道的位置和角度,避免损伤股骨头血供。

DHS手术:确保螺钉和钢板的位置准确,避免内固定松动。

术后管理强调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

注重疼痛管理,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并发症处理感染:及时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进行清创手术。

内固定失败:分析原因,可能需要二次手术。

结论PFN和DHS手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注重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长期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目的探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诊治疗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05.7±21.9)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50.8±21.5)ml、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13.6±3.5)d、治疗后愈合时间为(10.1±2.1)w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2例出现内固定断裂、2例股骨干骨折、2例关节内翻、1例肢体短缩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DHS内固定;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并且发病率也比较高,这种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诱因比较多,发病机制也比较复杂,患者发病时表现为:疼痛、运动不便等。

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较多,传统方法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病情,但是长期效果不好,并发症较多,患者甚至拒绝配合治疗。

近年来,DHS在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使用较多,并且取得理想效果[1]。

为了探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来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诊断治疗的60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疗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调研患者中,3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49.5±1.5)岁。

其中左侧37例,右侧23例,跌伤22例,车祸伤8例。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发表时间:2011-09-21T10:34:58.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丛龙雨[导读] 转子间I形及Ⅱ型骨折,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针固定术,效果较好。

丛龙雨(上海市奉贤区救护站上海市奉贤区中医院 201400)【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7-0066-01 2001年3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40例,均采用动力髋(DHS)治疗,疗效满意。

1 材料与方法1.1病历资料:本组40例,其中转子间Ⅲ型骨折7例,转子间Ⅳ型骨折19例,转子下骨折14例。

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5-74岁。

左侧23例,右侧17例,合并有脑、肺等其它肢体伤9例。

1.2治疗办法:本组患者均采用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牵引3-6天,采用股骨上端外侧纵形切口。

充分显露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处,复位后在大转子下2.5公分处取DHS导向器向股骨头颈处打入克氏针一枚。

透视后观察位置,根据克氏针的长度选择适宜的螺钉拧入。

上好套筒钢板取3-5枚螺钉固定,有小转子移位还须拉力螺钉固定。

关闭切口。

常规应用抗生素5-7天,术后第二天行股四头肌练习。

一周后被动活动患肢髋膝关节。

两周后扶双拐下地行走。

4-6周肢体部分负重。

摄X光片见骨折愈合后完全持重行走。

结果:40例均得到随访,37例骨折一期愈合,2例术后疼痛,经用非甾类镇痛药物后消失。

1例切口感染,经换药治疗后治愈。

2 体会转子间I形及Ⅱ型骨折,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针固定术,效果较好。

对Ⅲ型、Ⅳ型及股骨转子下的这些不稳定骨折,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钢板(DHS)外加拉力钉固定,效果较好,但手术中必须保持:(1)前倾角与颈干角的大小不变;(2)必须重建股骨内侧的支持,即小转子的稳定性;(3)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因躯体合并症多,故不苛求解剖复位,要适度手术;(4)要有完善的术后康复计划。

DHS结合防旋螺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DHS结合防旋螺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主题 词 股 骨 转 子 间 骨 折 / 疗 源自骨折固定术 治D S 防旋 H
3 治疗 结果
本组 3 2例均获随访 , 时间 6 4 月 , 随访 —2 个 平均 1 4个月。
平 均 住 院 时 间 2 天 。3 例 8 2 临 床 愈 合 , 后 3 月 弃 5 1 —1 周 术 个
螺钉
手术期的处理 , 前应对病人进行 全面的检查 , 术 及时 发现并存
症并加 以相应处理 J 。此类 患者 受伤 前多 合并 有高 血压 、 冠
心病 、 心病 、 肺 慢性支气 管炎 、 糖尿 病 、 脑血 管病 、 肾功 能不全
等 。手 术 必 须 既 积 极 又 慎 重 , 格 掌 握 适 应 症 。我 们 的 体 会 严
股 骨 头 关 节 面 10c , 位 于 股 骨 头 下 13 骨 颈 中下 部 , . l 正 n /股 侧
骨块 的情 况 , 在复位时注意牵引 , 同时旋转下肢 , 按压 骨块 , 予
以复位。由于 D S属于偏 心 固定 , 学者 J 为骨 结构 完整 H 有 认 性须 得到基本恢 复 , 内固定才能获得最大 的稳 定性 , 从而 能早 期下地活动。但对 于小 转子 碎裂 的患者 , 们 认为不 必追 求 我 解剖 复位 及早期下 地活 动。因高 龄转 子间骨 折 , 追求 早期 下 地有诸 多风险 , 如患者 自控能 力差 、 反应 慢 、 手术 创伤 后机 体
维普资讯
中医正骨 20 07年 8月第 1 9卷第 8期
( 63 总 2 )・6 ・ 3
D S结合 防旋螺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 骨转子 间骨折 H
广 西 中 医学院第 一 附属 医院( 宁 50 2 ) 南 3 0 3 黄 海滨 黄 肖华 刘 明伟 段 戡 廖 小波

DHS内固定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DHS内固定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表 1 两组患者的一般 资料 比较 例
2 2 手术方 法 患 者入 院后 即行 患肢皮 牵 引 , 善各 种检 . 完 查, 有慢性疾病者请 内科会诊协助处理 , 排除手术禁忌症 。术 中采用 硬膜 外麻 醉或全麻插管麻醉 , 中使用 骨科牵 引床 , 术 在 C型臂 x线机透视下 , 进行 闭合复位至满意复位后 , 于大转子 顶 点下外侧 切 口5~6e 显露股骨 大转子顶点 及下方外侧 , m, 取 大转 子顶 点下 3c m处为进针点 , 在透视下证 实导针正位像 在股 骨颈中央偏 下 , 侧位像在股骨颈 中央 , 扩孔 , 攻丝 , 旋人滑 动螺钉 , 择 4—6孔套筒钢 板 , 选 固定螺钉。对骨质疏松 明显
者靠 紧股骨 颈上方在 C型臂 x线机导引下拧入 1 中空加压 枚
螺钉 , 加骨折稳定性。术 中不强求对小转子复位及 固定 , 增 减 少骨折 处血液供应破 坏。常规缝合切 口, 留置负压引流管 2 4

组别 例数 治疗 4 周末
治疗 8 周末
治疗 1周末 2
4 小时 , 中术后 2 小 时应用抗生素 , 8 术 , 4 预防感染 , 术后 患肢
形成桥梁骨痂 , 骨折 间隙模糊。
32 疗效评 价 . 应 用 M rdA b n 评 分法 评价 术后 疗效 。 el uge e 即根据髋关节疼痛 、 运动 幅度 、 步行情况 3, 1 9 2分为可 , 8分以下为差 。
4 结

如表 2 所示 , 给予 P M s E F 治疗的病例 , 骨痂生成时 间均较 对照组病例明显缩 短 , 骨痂量增 加 , 按照 M ddA l  ̄ e e u  ̄ 评分法 评价 , 治疗 6个月后 , 治疗组优 良率 高于对照组 ( 0 0 )差 P< .5 , 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 3 。 )

选择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析体会

选择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析体会

选择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析体会讨论选择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对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DHS手术治疗,进行随访观擦。

63例患者平均随访19个月(6-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优良率达95.2%。

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骨折类型,是手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步骤,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标签: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易发生的骨科疾病,由于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最易引起诸多严重并发症,如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甚至可出现肺栓塞致死亡等。

为减轻骨折所带来的疼痛及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早日手术治疗及康复锻炼可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动力髋加压钢板(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我院于2005年8月~2010年7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63例,现对其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61~88岁,平均69.5岁,受伤原因:跌倒45例,交通10例,摔落伤8例,骨折类型均为A型(AO 分型),入院至手术时间为24h~7d,平均3.5d。

1.2方法患者麻醉完毕后,仰卧于手术台上,用骨科牵引床牵引复位,C臂机正、侧位透视骨折复位后,保持牵引,取患侧股骨近端外侧切口,自大粗隆顶点向远侧沿长,显露股骨大粗隆及股骨上端,然后自大粗隆最高点下方3.0cm为进针点,置入导针,进针方向指向股骨头中心,使导针位于股骨头中下1/3,侧位于股骨颈中轴,深度达股骨头软骨下0.5cm,C型臂机透视下导针位置满意后,拧入拉力螺钉,钢固定于股骨干外侧皮质。

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患肢穿防旋鞋,应用抗生素及低分子量肝素钙,防止感染及静脉血栓。

术后第2d鼓励患者主动屈伸踝关节,进行下肢等长肌肉收缩锻炼,术后2~3d可坐起,2~4w扶拐不负重下地,4~12w开始负重锻炼。

PFN与DHS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08例体会

PFN与DHS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08例体会

PFN与DHS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08例体会引言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尤其是在骨质疏松的患者中。

PFN(Proximal Femoral Nail)和DHS(Dynamic Hip Screw)是两种常用的内固定手术方法,用于治疗此类骨折。

本文通过分析208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PFN和DHS手术的疗效和适应症。

病例资料1. 一般资料病例数量: 208例年龄范围: 60-90岁性别比例: 男/女骨折类型: 根据Evans分类2. 手术分组PFN组: 病例数DHS组: 病例数3. 手术指征骨折稳定性: 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一般状况: 心肺功能、合并症等手术方法1. PFN手术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手术入路: 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固定方式: 主钉、螺旋刀片、锁定钉2. DHS手术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手术入路: 大转子入路固定方式: 动力螺钉、侧板、拉力螺钉临床结果1. 手术时间PFN组: 平均手术时间DHS组: 平均手术时间2. 出血量PFN组: 平均出血量DHS组: 平均出血量3. 术后恢复PFN组: 术后恢复情况DHS组: 术后恢复情况4. 并发症PFN组: 并发症类型及发生率DHS组: 并发症类型及发生率5. 功能评分PFN组: Harris评分/其他功能评分DHS组: Harris评分/其他功能评分讨论1. 手术适应症PFN的优势: 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线较长等情况DHS的优势: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骨折线较短等情况2. 手术技巧PFN手术技巧: 如何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DHS手术技巧: 如何提高固定稳定性3. 术后管理PFN术后管理: 早期活动、预防感染等DHS术后管理: 早期活动、预防感染等4. 并发症预防PFN并发症预防: 如何预防钉道感染、骨折不愈合等DHS并发症预防: 如何预防钉道感染、骨折不愈合等结论通过对208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PFN和DHS都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挤向四周,增加头钉固定强度。
下地时间和负重程度应根据患者的体质,骨折 类型、移位程度来决定。特别对骨质疏松症或不稳 定骨折的患者,不鼓励 早期离床功能锻炼,也不 能单纯根据术后时间判断 是否能负重。

术方法。

DHS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比较理想的手
熟悉DHS钉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指征,规范手术操 作和提高手术技巧,对于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然而科学有效的康复计划,合理的功能锻炼对加 速患者骨折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内固定的成功与否又与内固定的设计有关。
手术失败原因的分析:
决定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成败有五个因素: A)骨骼质量
B)骨折类型
C)复位情况
D)内固定的选择
E)内固定物的植入位置 从某种程度而言,内固定的选择和内固定物 的植入位置比骨折复位情况可能更重要。
对逆行转子间骨折或合并转子下骨折使 用DHS钉固定加压时容易出现骨折端分离, 导致内固定失败。
于股骨头颈中央。 4. 螺钉进入深度应位于股骨头关节面下5—10mm。
复位标准
骨折满意复位的标准为:正侧位X线片上骨折移位
小于等于5mm;侧位片显示股骨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干
轴线的夹角为 160O—170O,侧位片 示成角小于20O。 螺钉在股骨颈内位置满意的标 准定为:正位X线摄片测量螺钉尖
至软骨下骨的距离为3—5mm,侧
行走跌倒28例,无明显暴力者4例。合并内科疾病,
其中冠心病30例,高血压25例,糖尿病20例,慢
性气管炎16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2例,其它15例。
合并2种或2种以上内科疾病28例。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胫骨结节牵引,3—7天手术。术 前完善相关检查,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治疗内科疾
病,对手术及麻醉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在全麻或
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时的并发症如髋
内翻的增加,大转子的分离,髓内
压的增高所致的心肺功能受损逐年
增多。加上费用较高,很难在基层 医院推广。
而动力髋螺钉价格低廉,且具有动力性和静力性
双重加压作用。固定稳定、承重能力强,操作相对简
单容易,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内固定
装置。
某种意义上说:手术成功的关健是内固定的成功;
位X线片测量螺钉与股骨颈轴线的 平均8周。
分别于术中、术后3个月、6个月摄标准股骨颈正侧 位片进行测量对比。


本组随访58例。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36 个月。按以上标准评定:满意44例,较满意8例, 失败6例。6例失败病例中,髋内翻畸形3例,钉子 突出股骨头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较满意 病例因长期卧床,缺乏功能锻炼所致。骨折愈合
随着我国日益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 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对于股骨转子间骨 折的治疗,手术治疗已为多数医师的共识。 我科自1997年—2006年3月采用动力髋螺钉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76例,取得满意效果。
本组共随访患者58例,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65—91岁, 平均7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6例,坠落伤10例,
时间8—20周。
讨 论
现代生活日益强调生活质量的提 高,因此客观要求骨科医生要努力创 造条件 争取手 术 , 进 行功能 重建 。
DHS钉为髓外固定,依
靠外侧皮质的重建,主要起
桥接和张力带作用。其力学 的特点可使骨折沿活动的股 骨颈螺钉移动而产生嵌压。
目前常用的Gamma钉,股骨 近端髓内钉,虽然被认为是理想的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由 于其使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粉碎
切开皮肤
导针插入
导针置入股骨头中心
导针测量
骨折加压
术中摄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动力髋螺钉位置
正确后, 逐层关闭创面。术后常规消炎抗凝治疗。
手术操作要点
1. 手术应在C臂机下进行,做到术前良好的复位。
2. 复位后将患髋粗隆部垫起,足内旋,使股骨颈处于
水平位,便于操作。
3. 动力髋螺钉应置于股骨头颈中下1/3偏后,侧位像位
连硬外麻醉下施行手术。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 患肢处于内收位,足内旋以纠正前倾角。C臂机透 视确认骨折位置良好。
沿大粗隆顶端向下做外侧纵形切口,分离皮下
筋膜及肌肉组织显露大粗隆,在粗隆下2cm处钻入
导针,沿股骨颈进入导针至股骨头软骨下0.5—
1.0cm,测其长度插入髋螺钉,安装滑动钢板,使其
贴紧股骨外侧皮质。
因此主张此类骨折采用髓
内固定系统。
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全面系统检查,拟 定完善的术前计划,选择最适合的内固定。 牵引时注意纠正内收短缩畸形,恢复肢 体长度,颈干角及前倾角,但应避免过度内 旋而致后侧皮质分离。 按BO生物固定原则,不强求解剖复位。
C臂机监控下置入导针时应做到
1 导针的进针点置于股骨头颈中央; 2 钉尖距关节软骨小于10mm ; 3 尖顶距小于25mm ; 4 对骨质疏松患者绞刀要慢速推进;尽量将通道周边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