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子

合集下载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800字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800字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赛龙舟,其中吃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重要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粽叶包裹的糯米食品,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深远,代表着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的期许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爱。

第一,粽子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粽子是将香甜软糯的糯米包裹在粽叶中,以火
蒸煮成的,具有浓郁的米香和粽叶香。

吃粽子寓意着希望家庭成员团团圆圆,生活幸福美满,平平安安。

粽子因为其形状长而扁,被赋予了和谐的含义,象征家庭和谐,充满爱与温暖。

第二,粽子寓意着节日祈福和驱邪。

传统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源自春秋时期,
那时人们将糯米包裹在竹叶中丢入河中,用来图祈福求安康,以此驱邪避疫。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风俗演变成了今天包裹在粽叶中,煮熟后食用的传统习俗。

吃粽子寓意着祈福远离疾病和灾难,让家人平安健康。

第三,粽子象征着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粽子作为中国各地传统节日食品
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

粽子做法繁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味,但传统的包法和原料基本相同,这种传统的制作工艺和形态在不断弘扬中得以传承。

吃粽子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祖先的怀念和对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端午节吃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

吃粽
子让我们铭记过往,祈求未来的美好和平安。

每逢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传统习俗都代表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对家庭幸福团圆的向往。

愿我们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祈愿幸福,共庆端午。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和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和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和象征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为其庆祝而蒸制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佩香囊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和防止瘟疫的习俗。

粽子是端午节最为传统的食品之一,其意义也很深刻。

吃粽子寓意着什么?端午节吃粽子开始于中国古代,这与古时候的传说有关。

相传,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为反对吴国出卖中国大陆而请“回归至楚”无果,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身死。

居住在江边的百姓们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将糯米捆成三角形,包裹在箬叶中煮、蒸或烤,然后丢入江中,以饱满之物代替了屈大夫之身体,这便是现代社会所说的粽子。

而五色丝线则象征着五行,五香料则代表五味,带有清爽的菜叶意味着驱邪防瘟。

吃粽子的寓意就是,人们要怀念屈原,爱国情怀,振兴中华;将粽子扔入江中,以保护屈大夫之身和防止江中毒虫;同时也象征着人们要吃得饱饱的,在这个喜庆日子里,让人们充满了美食的欢乐气氛。

粽子的象征意义1、五谷丰登。

粽子内有糯米、豆沙、肉等多样的馅料,让人们感受到五谷丰登,感受到岁月的丰收,感受到家园繁荣的好处。

2、防患未然。

粽子算是一种农村食品,因此在古代,很多住在江边地区的人都有吃粽子防患未然的传统。

粽子的包裹物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而粽子里也添加了“雄黄”等防疫成分,更能防止虫害侵扰人类生活。

3、团圆和纪念。

由于五月初五是屈原的忌日,因此人们在这一天蒸制粽子,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而在吃粽子的同时也意味着家庭成员的团圆,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特征之一。

4、饮食文化。

粽子的吃法多样化,不仅可以沾酱、蘸糖、蘸蜜糖,还可以蘸葱姜酱、麻酱,让人们品尝到不同食品之间的口感与营养。

总结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端午节是一个锐意进取、迎接夏天和欢庆节日的日子。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防患未然的智慧和家庭团聚的温馨。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不仅能够通过吃粽子弘扬民族精神,还能够遗传中国传统文化。

吃粽子不仅仅是为了品尝美食,而是要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端午节粽子百科

端午节粽子百科

端午节粽子百科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而粽子,则是端午节中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端午节粽子的百科知识。

一、粽子的起源与历史粽子是中国传统的汉族食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传说在楚国伍子胥率领的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战争中,为了加强士兵的身体素质,越军将良好食材用竹叶包裹而成,取名“艮蒸”。

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良,这种食物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粽子。

在古代,粽子常被人们用作祭拜仪式中的礼物,而在民间,粽子也被认为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

如“山药粽”象征长寿、“红枣粽”象征团圆、“豆沙粽”象征富贵等。

二、粽子的制作和品种1.制作方法粽子的制作需要粳米、糯米、芦苇叶等原材料,经过挑选、浸泡、清洗、煮熟等多道工序制成。

一般来说,粽子的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将泡软的粳米和糯米混合,加入食盐和油,拌匀后备用;(2)准备好已经清洗过并晾干的鲜芦苇叶,将其用水烫软,晾凉后摆在桌上;(3)取适量的粮食和配料放在叶子上,然后将粽子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条形;(4)用铁丝或麻绳将粽子包好,然后放入锅中煮熟即可食用。

2.品种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粽子品种,其中最为经典的有以下几种:(1)咸肉粽:是一种由糯米、五花肉、咸蛋黄、香肠等配料制成的粽子,肉香味浓,口感咸鲜可口。

(2)豆沙粽:是以糯米和红豆沙为主要原料,口感香甜绵软,味道独特。

(3)红枣粽:是以甜糯米、精选红枣为原料制成,味道香甜,口感非常软糯。

(4)莲蓉粽:是以糯米、莲蓉和鸟蛋为主要配料制成的粽子,口感香甜软糯,外壳鲜嫩。

三、粽子的寓意和文化内涵1.寓意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食物之一,代表了团圆、祭祀、品尝和纪念。

人们在吃粽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食物的美味,还可以回忆起自己的家庭、祖先、故乡和文化历史。

2.文化内涵粽子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其中包括选择材料、包裹、蒸煮等,这些步骤都需要耐心、细心和技巧。

端午节送粽子的含义

端午节送粽子的含义

端午节送粽子的含义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战国时期,已经历数千年,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并通过纪念屈原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表达民族团结的祝福。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送粽竞渡,挂艾草,佩香囊,吃五色米饭,饮雄黄酒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

有一项古老的习俗,就是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煮并送“粽子”,以表达对亲朋好友、师长、长辈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那么,为什么会煮粽子,送粽子呢?这其中又有着哪些含义呢?1. 敬老尊贤在端午节这个传统的佳节,人们会将煮好的粽子送给自己的祖辈长辈、老人、师长、学长等长者,以表达对长者的敬意和感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贤是重要的美德之一,因为长者是家庭、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在以“家”为单位的传统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送粽子也是表达传统美德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之一。

2. 友谊和团结除了送粽子到长辈的家中,人们还会将自家煮好的粽子,赠送给互相之间的朋友和亲戚。

这也是表达着友谊和团结的一种方式。

在端午节这天,送粽子的行为不仅表示出彼此之间的关心和友爱之情,也代表了一种心心相通、互帮互助的精神。

3. 祈福安康还有一种俗称叫“口舌粽”,是用香叶裹上糯米和其他食材做成的特殊粽子。

据说,在端午节这一天吃“口舌粽”,能够平息口舌之争,并祈求家庭平安、幸福和团结。

因此,在中华民族的习俗中,将这种特殊的“口舌粽”送给亲朋好友,便是代表了对他们的祝福和安康的祈愿。

4. 继承传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粽子有着很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含义,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也有着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每个粽子,都代表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它不仅是民间美食,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送粽子,可以让后代继承古老的习俗和文化遗产,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总之,送粽子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习俗之一,它从古至今传承了数千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间特色。

端午节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粽子的由来端午节粽子的由来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粽子的由来,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了解。

【粽子的来历】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

从米,葼声。

”《说文夂》:“葼,敛足也。

”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

《集韵送韵》:“糉,角黍也。

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

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

四仲为方伯。

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

●(同“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

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

……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民间传说】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四六七-五二○)在《续齐谐记》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

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

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含义和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含义和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含义和寓意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

名为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重五节”、“端阳节”等等。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上一种传统的食品——粽子。

那么,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含义和寓意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渊源粽子是中国传统的食品之一,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

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的传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是,这种食物是为了纪念古代民间英雄屈原而诞生的。

他是楚国贵族,爱国又忠诚,但他所主张的“代码”被当时的政治反对派给倾覆了,他也遭到了迫害。

最终,在他的绝笔信中写下“以苦为荣,以死为生”的话语后,便投江自尽。

人们为纪念他,每年五月五日都会在江河水面上划龙舟,搭灯笼,放鞭炮,打鼓乐,以示对于他的怀念和缅怀。

而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居民们便用粽叶裹住糯米和各种馅料,投入水中充作馈赠,以供孔子及鲁国众人祭奠。

从此人们把糯米包成三角形的粽子,煮熟食用,也成为了端午节不可缺少的食物了。

二、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含义及寓意1.融合人文历史和文化风情从粽子的起源就可以看出,端午节吃粽子是与屈原的事迹和粽子的历史渊源紧密相连的。

吃粽子的风俗在民间已经传承了好几百年的时间,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

在当今这个“融合”概念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时代背景下,吃粽子成了一种融合了人文历史和文化风情的体现。

2.祭祀屈原和祈求平安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吃粽子是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缅怀。

此外,在民间也会有“戴五色线以辟邪”的说法。

全家老少会绑着五色线,系在手腕上,并悬挂在门口,以此来祈求平安和祈求纳福盈门。

而吃粽子的同时,也是对于这个深入人心的民间佳节的一个隆重的庆祝。

3.表现亲情和友情端午节的吃粽子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纪念”,更融合了人们对于家庭、朋友间亲密关系的表达和情感沟通。

五月五日,全家团聚,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正是表现重要的亲情和友情的时光。

在这一天,人们会送粽子给亲朋好友,以此来表达情谊和祝福。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吃粽⼦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吃粽⼦是为了纪念谁 农历五⽉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者,初也,五为阳数,故⼜称“端阳节”。

端午节⼈们所共知要吃粽⼦,那么,端午节吃粽⼦是为了纪念谁呢?让我们⼀起来了解看看吧! 端午节吃粽⼦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在当今这个时代似乎只是个简单的节⽇了,就是吃粽⼦,粽⼦吃完了,端午节也就拜拜了。

虽然2008年开始,端午节被国家定为法定节假⽇,但是我们对端午节的了解似乎只是吃粽⼦、滑龙⾈、纪念屈原⽽已。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之⼀,既然是传统就还有相应的⽂化。

在过节的时候我们只顾着吃粽⼦了,却忽略了有关的⽂化。

为啥要吃粽⼦?它有什么背景? 如果我们继续忽视传统端午节⽂化,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连吃粽⼦的传统也会丢了,现在的80、90后的年轻⼈都不知道粽⼦怎么包(包括⼩草本⼈,见过包粽⼦,会吃不会包),总以为是机器包的,拿钱到超市买来就可以了。

农历五⽉初五端午节,是中国最⼤的传统节⽇之⼀。

端午亦称端五, “端”的意思和“初”的意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与“午”相通,按找易学的地⽀顺序推算,五⽉正好⼜是“午”⽉。

⼜因午时为“阳⾠”,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五⽇,⽉、⽇都是五,故称重五(或双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节还有很多的别称,如:屈原节、夏节、⼥⼉节、浴兰节、天中节、地腊节、诗⼈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时⾄今⽇⾄少有五种说法,诸如: 1纪念屈原说; 2记念伍⼦胥说; 3吴越民族图腾祭说; 4起于三代夏⾄节说; 5恶⽉恶⽇驱避说…… 时⾄今⽇,影响最⼴最⼤最深⼊⼈⼼的端午由来的观点是纪念爱国⼤诗⼈屈原⼀说。

端午节,相关的话题很多,在众多的⾔论中,屈原和粽⼦是两个热门词语。

端午节既然与屈原有关系,也是要吃粽⼦的,这是我们的⽼传统,⽼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绝对不能丢弃。

问题是,我们说了说屈原、吃了吃棕⼦,是不是就真正的明⽩了端午节,是不是就真的传承了我们民族的⽂化传统?当然,不管端午节到底是来由于什么,但端午节纪念屈原和吃粽⼦,绝对是没错的。

端午节的粽子文化

端午节的粽子文化

端午节的粽子文化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始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食用一种独特的美食——粽子。

粽子因其特殊的形状、制作工艺和口味,而成为了端午节的象征之一,同时也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一、粽子起源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纪元前300年的战国时期。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辗转流亡,最终跳江自尽。

百姓为了保护他的遗体免受鱼虾伤害,纷纷投入江中救他,同时划船撒米,以避免鱼虾被他的遗体吸食。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将糯米包裹在竹叶中,编织成粽子形状,扔到江中。

从此,这种以竹叶为外包装、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食物便成为了粽子的雏形。

二、粽子的制作粽子的制作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好糯米,并进行浸泡,使其充分吸收水分。

然后将糯米蒸熟,再根据个人喜好添加海味、豆沙、红枣等馅料。

接着是包粽子的环节,将用竹叶包好的糯米放入竹筒中,用细绳子捆紧。

最后,将粽子蒸煮一段时间,直至熟透。

制作粽子的过程之繁琐,也象征着人们在此节日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三、粽子的变化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粽子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地方特色的粽子也应运而生。

例如,北方粽子以色彩丰富、馅料丰厚而著名;南方粽子则注重口味的清淡和多样性。

此外,每个地区还会根据当地的特产和风俗习惯进行创新,在粽子中添加糖果、水果等不同的馅料,展现了各地独特的美食文化。

四、粽子的象征意义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象征和祭奠的方式。

人们将粽子用作祭品供奉祖先,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此外,粽子还寓意着平安、吉祥和团圆,因为粽子的形状类似于金字塔,寓意着福气与财富的积累。

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忙碌于粽子的制作,共品浓浓的家庭温情。

五、粽子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粽子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然而,随着现代快餐文化的兴起,一些传统食物可能被淡忘。

为了保护和传承粽子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粽子制作过程,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包粽子_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六月的天空是湛蓝深远的,六月的小伙伴是活泼开朗的,六月是炎热的。

端五
节坐着龙舟,脖子上挂着香包,头上扎着艾叶辫子,吃着香喷喷的粽子,向我们驶来。

端午节的前夕,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

吃粽子可是端午节习俗里不可缺少的。

它的味道可佳了,让人吃了还想吃。

妈妈包的粽子可是天堂美食,跟商店里买的没什么两样。

新鲜的粽叶,大盆用酱油调好的糯米,还有香喷喷的肉馅都准备好了,就要开始包粽子了。

妈妈先把粽叶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匀地铺在底下,然后夹了一块肉馅,放在中间。

接着又铺上一层糯米。

叠上粽叶的尾巴,把粽叶的头折成尖角。

最后,把绳子扎好,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见妈妈麻利地包粽子,我的手也痒痒的,想试一试。

别看我说说简单,做起来难多了。

我包的粽子一会儿“喂”得太多了,糯米都从粽叶缝里“逃”出来;一会儿“喂”太少了,还没“吃”饱;一会儿粽叶被我折得乱七八糟的,粽子包得奇形怪状……我灰心丧气,干脆不干了。

妈妈见了,鼓舞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气馁,我们一步步来,总有一次会成功。

”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情好多了。

在妈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接二连三地包出了一个个有模有样的粽子。

妈妈把粽子放进锅里煮,一股香喷喷的味道钻进我的鼻孔,我馋得直流口水。

妈妈拿出一个粽子,解开绳子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吃着自己亲手包得粽子,我明白了:做事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急,越急越做不好事,就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篇二:我家的端午节_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今天,我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可要吃粽子啦,不过,那可
爱的粽子是怎么包的呢?我还不会,所以,今天我要学习包粽子了。

是不是很兴奋呢?如果你也想学,就跟着我一起来吧!
包粽子还要看材料,如果你想包出好吃的粽子,就得用上好的粽叶,优质的糯米,以及新鲜的肉馅。

今天,我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可要吃粽子啦,
不过,那可爱的粽子是怎么包的呢?我还不会,所以,今天我要学习包粽子了。

是不是很兴奋呢?如果你也想学,就跟着我一起来吧!
包粽子还要看材料,如果你想包出好吃的粽子,就得用上好的粽叶,优质的糯米,以及新鲜的肉馅。

将糯米洗净,泡3小时备用;把猪肉切成长约4公分,宽2
公分的长条;香菇泡软后,去蒂切成条状;再将猪肉、香菇以酱油、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2小时。

洗净粽叶及粽绳,取2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猪肉、香菇、咸蛋黄等馅料,再加上糯米填满,接着将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做好后放入锅中,以水盖过粽子,用中火煮2小时,熟透了便可食用。

哦,我学会了包粽子。

我真开心!
篇三:端午节_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

每当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
赛龙舟、喝雄黄酒,挂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

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

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

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

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
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

那在家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在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

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

喝雄黄酒也是为了不让蛇来咬,就有这个习俗了。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

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

剥开绿油
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我陶醉,我真喜欢粽子呀!
篇四:快乐的端午节_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泪流江边仰天喊叫一声后,便投入了滚滚
激流。

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

大家包粽子,赛龙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这是
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每当小朋友唱起这儿歌时,人们就知道端午节要来临了,
一转眼,端午节来临了,一大早起来。

吃过早饭后,就匆匆忙忙地出门去看赛龙舟了。

刚来天鹅湖(赛龙舟的现场),就看到了“人海”。

原来是就要开始赛龙舟了,“好险来得及时”我想着。

突然,观众沸腾起来,只见从远处划来了十几条龙船。

龙船偏长细窄。

龙头有黑。

灰。

红等颜色。

很快,比赛开始了。

选手们争先恐后,不甘落后。

观众们也在一旁加油鼓颈。

就要接近终点了,选手们敲锣打鼓,唱着打油诗。

到终点了,来自荔湾区的选手获胜了。

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抢鸭子”游戏了。

资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许多鸭子仍进水中。

选手们从船上跳进水里抓鸭子,抓到的归自己。

围观的观众也不甘落后,纷纷跳进水中。

场面一片混乱……
比赛结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家人说说笑笑,开心极了!端午节也将随着笑声一直留传下去,成为全世界人民的节日。

篇五:又到端午_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又到了端午节。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端午节的粽子。

端午节前几天,妈妈就从市场上买来包粽子的粽叶、糯米、绿豆等,到端午节那天,就把它们拿出来,用水浸湿,洗干净,然后开始包粽子。

她拿起一些粽叶,叠成开列一排,随后一层糯米、一层绿豆、一粒猪肉,最后加上一层糯米把绿豆和猪肉包在中间,再把叠好的粽叶,压紧,按平,折叠,最后用线捆住,就这样一个粽子在她们的手上包好了。

粽子包完后,她就把粽子放进锅里,加上合适的水,让它蒸煮。

大约煮到两个小时吧,厨房里飘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闻一口,沁透心脾。

这时,馋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从锅里抓起一条粽子,不管它炙热烫手,就解开线团,送进嘴里,用牙齿咬一口,滚烫的粽子,有时弄得我牙齿根,舌头嘴上顿时起满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肯吐出来,味道好极啦。

听大人们说,端午节这天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

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百姓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的还拿出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

因此,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文化。

篇六:过端午_家乡的端午节500字作文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吃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家乡的歌,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

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五月初一便开始了端午节的序幕。

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那端午节特有的美食了。

提到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就是美味的粽子。

粽子,三角形,有咸味、甜味,肉粽、白粽。

而此时,家家户户的窗户里都会飘出粽香,芳香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

我对肉粽不感兴趣,对白粽却情有独钟,所以,奶奶总要包上几个白粽让我这只大馋猫大饱口福。

自家包的粽子总是大大的,剥开粽叶,那白白嫩嫩的粽肉,使你馋涎欲滴,轻轻咬上一口,细细咀嚼,那真是美味极了!
大街上,巷子里也有挑着担子吆喝着叫卖的,不过卖的粽子和自家包的粽子比起来可就小多了,不仅如此,价钱还很昂贵呢!但看着那一堆堆溢着清香的粽子,一个劲的诱惑你,却总也忍不住买上一两个解馋,却再也没有余香了。

家乡的端午节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洗艾草也是一大特色。

快到端午,人们就上山寻找艾草,将其用热水熬出浓郁的香味,舒舒服服的泡个艾草澡,那感觉格外清爽。

俗话说:“端午洗艾草,百病都赶跑。


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愉快的端午节就顺利拉下了帷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