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上湘教版地理专题2 世界的居民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课件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课件

我国江南地区的民居
气候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
特点 气候较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
期,夏季降水丰富
建筑 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点挖掘成窑 房屋多为尖顶,利于雨水下泄
特点 洞,内部冬暖夏凉
(2023·陕西模拟)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通常由乡村 演变而来。读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过程图,图示河流可通航,完成(1)~ (2)题。
水平的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疏密用人口密度表示。 (2)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社会经济发达的 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3)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南部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 东部等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 (4)世界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原始的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图中 A、B、C、D 区域)
特点
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防潮
聚落 民居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竹楼
气候 特点 建筑 特点
位于寒带,气候严寒
属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分 旱、雨两季,雨季降水较多
用冰块建筑小屋,低矮无 就地取材,建筑特点同东南亚高脚
窗户,保温效果好
屋相似,既通风又防潮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聚落 民居
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和海外华人华侨集聚区
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作为母语,印度、菲律宾等国作 英语
为官方语言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多数国家
俄语 俄罗斯、苏联时期各加盟共和国及东欧各国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速记清单(湘教版2024)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速记清单(湘教版2024)

第四章世界的居民与文化目录知识点一:世界人口的数量:突破80亿(2022年)知识点二: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1)人口增长特点:从总体看,世界人口的数量自有记录以来,总趋势是不断增加的。

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

180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

(2)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导致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知识点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100%出生率=出生人口数平均人口数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平均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自然增加人口数(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100%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平均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数量增长,如中国、印度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0,表示人口数量停止增长,如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数量减少(负增长),如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知识点四: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大洲是欧洲。

【点拨】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率低,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

(如:欧洲、北美洲)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增长率高,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课件

人口密度 =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单位:人/千米²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国家
陆地面积 2009年人口 人口密度 (万千米²) 数(亿人) (人/千米²)
俄罗斯 1709.8
1.42
8.3
加拿大 998.5
0.34
3.4
中国
约960
13.4
139.6
澳大利亚 774.1
0.22
2.8
表中哪国人口最为稠密哪国人口最为稀疏?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人口多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带来的问题
要吃饭
开荒
环境破坏
要读书
教育发展跟不上 人口素质受影响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饿




人口过少、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
人口老龄化
赡养老人压力增加
人口问题解决措施
人口急剧增长和人口长期负增长都会带来问题,那么 人口问题对策是什么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XJ) 教学课件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新课导入
生活在地球母亲怀抱的人类,虽 然具有不同的肤色,属于不同的民族, 使用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言, 有着不同的信仰,却共同创造了灿烂 的文化,传承着不朽的文明。
让我们走向世界,去认识分 布在各地的居民,了解他们生活的状 况和面临的问题,考察祖先给我们留 下的物质财富和文化遗产
C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湿热的热带雨林
A
1.人口密度的定义: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 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疏 密程度。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人口问题以及人类的居住和文化。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它熟悉,是因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关于人口的一些说法,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们对于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以及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本章内容共有4个小节,分别是: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类的居住和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这4个小节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以及了解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这一主题,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人口增长、人口问题以及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他们还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以及了解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人口、关爱地球的观念,提高他们的人地协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中国的人口问题,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湘教版地理七上世界的人口2

湘教版地理七上世界的人口2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第二课时)一、认定目标一、明白得世界的人口问题,能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阻碍二、通过熟悉世界人口问题,树立操纵人口数量和可持续进展的观念二、自主学习一、世界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经济迅速进展给和造成了空前压力,也给人类生存和进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人口增加愈来愈快,人们大规模地砍伐、开垦、开采,从而致使和荒漠化。

3、人口增加愈来愈快带来的问题:使居民的、居住、、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

近50年,世界人均耕地的数量竟减少了以上。

4、人口增加愈来愈慢(负增加)带来的问题欠缺,人口等。

五、合理的人口增加应与、环境相和谐,与相适应,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令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和谐。

我国把作为一项大体国策。

六、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现象要紧发生在国家。

三、一起探讨一、阅读P43阅读材料、参阅P44活动1,分析在多数进展中国家什么缘故乡村人口要向城市迁移?二、随着城市进展规模的扩大会产生一些问题。

参阅P44活动2小组讨论回答: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有哪些?请提出改良方法。

四、归纳整合五、拓展练习一、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会产生( )A、就业机遇增加B、医疗卫生条件改善C、住房、交通紧张D、受教育机遇增加二、下列关于人口迁移论述不正确的是( )A.农村人多地少到城里打工B.农村环境比城市加倍恶化致使人口迁出C.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遇D.城市教育事业发达吸引农村人口3、有关人口增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越慢越好②与资源、环境相和谐③越快越好④与社会经济进展相适应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在进展中国家,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缘故有:①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遇;②城市有较好的生活条件;③城市环境优美;④城市有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⑤城市物价低。

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五、读下图“地球的呻吟”完成下列问题(1)这幅漫画揭露的是带来的问题。

(2)这些问题具体表此刻、、等方面。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参考课件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参考课件

˟ 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
100% =
总人口数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速度 “三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自然 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增长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不增加也不减少。表示人口保持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小,表示人口减少越快。
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不同。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课堂活动
1. 1650年至1800年,世界人口 增长有何特点?1800年至今,世 界人口增长又有何特点?
原因:生产力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
。 生产力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
②有人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人口大爆 合理。当今世界人口数量多,人口
炸’的时代。”你认为这句话合理吗?说 增长速度快,因此 被称为“人口大
XJ 新 教 材 地 理 · 七 年 级 上 册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
1
了解世界的人口的数量和增长的特点。
掌握世界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归纳影响人口分布 的主要因素。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空间分布。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人口
80亿
50亿
60亿
70亿
1987年
的高原人口稀疏
第三章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的雨林人口稀疏
世界人口的分布
2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群,在外表和体质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人种是 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 头型,脸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9、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 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 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10、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 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 洲。典型建筑为教堂。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 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典型建筑为清真寺,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佛教:主 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复习)
1、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 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 较快。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非洲最高。
3、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
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6、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 员不足、人口老龄化
7、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 发展相适应。 8、三大人种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 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 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4)图中⑥地主要属于白色
人种,讲阿拉伯 语,信仰的宗教是 伊斯兰
教,对应的宗教建筑是下图中的 B
;⑥所在非
洲的中部、南部地区
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5)图中⑦地的土著居民因纽特人属于黄色 人种。
1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容易形成 聚落的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 通便利、资源丰富。
世界人口的分布中低纬度、临海、平原地区欧洲西部亚洲南部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世界的聚落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城镇与乡村景观,帮助学生理解聚落的形成、发展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

通过分析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聚落分布特点、观看现代聚落的分布的视频,讨论得出自然环境影响聚落分布和形态。

通过分析不同特色的民居特色及设计合理的民居建筑,了解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要与环境相适应。

学习目标1.说出聚落的主要形式、形成和发展,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3.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重点: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读图法、辩论学习法、比较法、问题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四、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聚落的景观特征、聚落与地理环境的两个问题。

聚落是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形成的,有大有小,分乡村和城镇两种形式。

乡村聚落和城镇聚落存在明显的景观差异,主要表现在居民从事的生产活动、聚落规模、人口密集程度、建筑物高矮、交通等方面。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六、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