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肌腱损伤康复(20200426151036)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一、概述肌腱是连接骨骼肌和骨的致密结构组织,它由胶原纤维、腱内膜、腱外膜、腱旁组织构成。
肌腱外包绕滑膜鞘。
(一)肌腱滑动结构:手部肌腱正常滑动及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有:腱周组织、滑膜鞘、纤维鞘管和肌腱支持带等组织。
肌腱所在部位不同,滑动结构也不同。
1、腱周组织腱周组织是一种网状疏松的结缔组织,它既将肌腱与周围的骨膜或筋膜等组织牢固连接,又将肌腱与其它组织隔开,便于肌腱在这些硬韧组织上滑动。
指伸腕伸肌腱除腕背部有一段位于腕背支持带和滑膜鞘内之外,其余部位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
指屈腕屈肌腱在前臂掌侧、腕桡侧和尺侧滑囊近端、手掌内中指及部分人环指在手掌部的一段指屈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腱周组织中有营养肌腱的血管。
2、滑膜鞘指屈肌腱在手指纤维鞘管和腕管内均被有滑膜鞘。
指伸肌腱在腕背支持带部分被有滑膜。
肌腱滑膜鞘分脏层和壁层,脏层覆盖肌腱,形成腱外膜。
脏层又分出纤维膜进入肌腱,将肌腱分为若干束,形成间隔,称为腱内膜。
壁层构成纤维鞘管的衬里。
脏壁两层滑膜在纤维鞘的远近端反褶呈盲囊状,中空为滑膜腔,腔内有滑液,利于肌腱在其间滑动。
3、纤维鞘管手指屈肌腱的滑膜鞘外包绕一层硬韧的纤维鞘,其背侧附着在指骨掌面,故又称为骨纤维鞘管,它是手指滑膜鞘的支持结构,包绕着屈肌腱和滑膜鞘。
纤维鞘管壁厚薄不一致,由多个环状和交叉韧带组成,形成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力学特性的滑车系统。
纤维鞘管在手指屈曲时起肌腱滑车作用,以增加屈肌腱的力量,使肌腱能有效地发挥功能。
由于鞘管区内肌腱修复较困难,且术后容易形成粘连,预后常不理想,故此区被称为“无人区”或“禁区”。
4、腕支持带腕掌侧支持带或腕横韧带,覆盖腕骨,构成腕管。
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深浅屈肌腱共9条肌腱及正中神经。
腕管的作用与指屈肌腱鞘相同,能改变肌腱力的方向,起滑车作用。
腕背侧支持带或腕背横韧带,由前臂深筋膜在腕背部增厚而成,下覆有滑膜鞘。
它将腕背侧肌腱、滑膜鞘分隔成6个纤维鞘管,每个鞘管内有不同的肌腱通过。
手部肌腱损伤怎么治疗

手部肌腱损伤怎么治疗
一、概述
小孩子一定看好啊,舅舅是开饭馆的,侄子在饭馆的时候趁舅舅不注意在厨房居然拿刀切东西,一不小心就切到手指的中指,血流了好多,送到医院医生说是手部肌腱损伤,就是手指的肌腱断裂,医院进行了缝合手术。
也幸好送去的及时,因为肌腱损伤要及时缝合的。
某同事在这分享一些手指肌腱损伤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步骤/方法:
1、首先,为什么会手部肌腱损伤呢,手指肌腱损伤一般是由于切割伤或者是刺伤。
有人会问自己被割伤也没有肌腱损伤什么的啊,是因为伤得不重吗?其实也不尽然,这个要看有没有割在肌腱上。
肌腱外伤断裂后,由于肌肉的收缩,近侧断端回缩,甚至可以回缩得很远,这就是肌腱损伤了,肌腱受伤时,手指常呈屈曲抓握状。
因为肌腱已经断了,所以受伤的手指是不能进行屈伸的。
2、其次,在手部肌腱损伤之后一定要及时就医,越迟手指肌腱复苏就可能越困难,因为手指肌腱被割后是往后缩的,越迟的话就可能越难往前拉,越难缝合的。
手指肌腱损伤治疗就是缝合,就是把被切断的肌腱往前拉,然后缝上,其实一般做缝合手术之后,手指可能很难在像没受伤之前那样灵活了,毕竟缝合的和以前的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缝合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
3、最后,其实像手部肌腱损伤这种外伤,是可以避免的,这就
要大家平时生活或者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因为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特别是小孩子,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意外就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后果。
手部肌腱损伤是不小的创伤,大人和孩子一定要注意和小心。
三、注意事项:
在手部肌腱损伤手术后要注意修养,按照医生的要求去拆线和去石膏。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内容
1
解剖学基础
2
手术概况
3
康复概述
4
各期康复
一、解剖学
浅层:桡侧屈腕肌、 尺侧屈腕肌、掌长 肌
一、解剖学
中间层:指浅屈肌(四条,起于各自旳肌腹, 可单独屈曲每个手指)
深层: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起于共同旳肌腹, 作为一体活动)
一、解剖学
V区:前臂远1/3至腕关节 肌肉肌腱接合处—短缩 肌腱位于深部—易粘连 早期修复,预防回缩、粘连
主要根据伤口愈合分期和三点粘连分级 原则决定。
三、康复概述--晋级原则
伤口愈合分期
炎症期(0-5天) 纤维形成期(5-21天) 瘢痕成熟期(术后第四面开始)
三、康复概述--晋级原则
三点粘连分级原则
近年来,Groth提出了三点粘连分级原则,用来量 化肌腱粘连对屈曲受限旳影响程度
经过屈曲受限旳程度表达屈肌腱旳滑动度 屈曲受限程度:总旳被动屈曲度-总旳主动屈曲度
使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完全 背伸 握勾拳时阻挡MP DIP屈曲时阻挡PIP
术后第四阶段(8-16周)
被动活动—到达全范围
主动关节活动 增长抵抗性阻断,进行不同旳肌腱滑动(用阻挡
夹板进行) 神经肌肉电刺激
术后第四阶段(8-16周)
功能活动 第12周时完全参加ADL 第12周时增长等长抓捏肌力练习
三、康复概述--晋级原则
无反应型提醒肌腱粘连形成,治疗进度应加紧 每个治疗期可增大所加旳负荷或提迈进入下一阶
段治疗,直到屈曲受限变成反应型 一旦受限时治疗有反应,可根据伤口愈合程度制
定旳时间进度让患者接受该阶段治疗或者进入下 一阶段治疗
三、康复概述—禁忌证
手部屈指屈肌腱损伤如何恢复

手部屈指屈肌腱损伤如何恢复引言手部屈指屈肌腱损伤是常见的手部创伤之一,常见于运动员、劳动者以及老年人。
这种损伤不仅会影响手的功能,还可能导致疼痛和肿胀。
恢复手部屈指屈肌腱损伤需要综合治疗,包括保护伤口、控制炎症、恢复肌肉功能和康复训练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部屈指屈肌腱损伤的恢复过程,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保护伤口在开始恢复手部屈指屈肌腱损伤之前,首要的任务是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以下是几个保护伤口的常见方法:1.使用绷带:将受伤的手指固定在另一根手指或手指支架上,避免其受到外界的碰撞和伤害。
2.避免重压:尽量避免将受伤的手指放置在需要用力的地方,以免受到过重的压力导致伤口进一步损伤。
3.注意休息:休息是恢复的关键,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的手指,以免增加疼痛和延长康复时间。
控制炎症手部屈指屈肌腱损伤后,常伴有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红肿、疼痛和功能障碍。
控制炎症是恢复的第二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炎症控制方法:1.冷敷:用冷敷物或冰块轻轻按摩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0-15分钟,可缓解炎症反应和疼痛。
2.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可用于控制炎症反应,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确保休息:适当的休息有助于恢复,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的手指,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恢复肌肉功能手部屈指屈肌腱损伤后,肌肉功能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为了恢复手指的正常功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恢复肌肉功能的方法:1.运动疗法: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一些适当的手部运动,如屈曲、伸直、握力等。
早期运动应轻柔,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幅度。
2.牵引疗法:牵引疗法可以帮助保持肌肉和肌肉腱的正常长度和张力,促进恢复。
3.矫正器使用:根据伤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特定的矫正器,以便保持手指的正确姿势和运动范围。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手部屈指屈肌腱损伤恢复的最后一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锻炼,逐渐恢复手指的力量、灵活性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1.灵活性训练:包括手指伸展和屈曲的练习,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和关节活动范围。
手指肌腱损伤恢复方法

手指肌腱损伤恢复方法手指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手部损伤,通常是由于剧烈的扭曲或过度用力引起的。
手指肌腱的损伤可能包括肌腱拉伤、撕裂或断裂等,严重的损伤可能导致手指运动功能受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手指肌腱损伤恢复方法:1. 静止和保护:在手指肌腱受伤后的初期阶段,需要静止受伤手指,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通常会使用石膏或手指支架来保护手指,并限制其运动范围。
2. 康复热疗: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可以使用热水浸泡伤手指或使用热水袋进行热敷。
3. 冷敷疗法:冷敷可以减少炎症和肿胀,同时也有止痛作用。
可以使用冰袋或冰块包裹在毛巾中,敷在受伤的手指上。
4.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手指肌腱恢复正常功能。
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牵引、伸展和肌肉强化等。
物理治疗师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恢复计划。
5. 运动康复:当手指肌腱受伤稍有进展时,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康复练习。
例如,指尖灵活性练习可以通过针对不同的手指运动进行,如撕纸、捏物体等。
6. 手指伸展练习:伸展是手指肌腱恢复的重要部分。
可以使用绷带或橡皮筋进行伸展练习,逐渐增加手指关节活动范围。
7. 手指肌力练习:手指肌肉的强化练习对于恢复手指功能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手指压力球或弹力带进行锻炼。
8. 注意休息:休息对于手指肌腱损伤的恢复至关重要。
休息可以减少手指的疲劳和炎症反应,让肌腱有时间修复和恢复。
9. 药物治疗:如果手指肌腱损伤导致严重的炎症和疼痛,可以使用非处方的消炎药物或止痛药物来缓解症状。
但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10. 手指功能教育: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手指,并避免再次受伤非常重要。
可以咨询专业的康复师或手指功能教练,学习正确的手指使用技巧和保护方法。
总之,手指肌腱损伤的恢复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耐心。
在进行任何恢复方法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计划。
同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遵循康复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手部肌腱损伤的作业康复治疗

手部肌腱损伤的作业康复治疗一、肌腱损伤修复分期手部肌腱损伤常见的以手指部的肌腱损伤为主,手指部肌腱主要有位于掌侧面的屈指肌肌腱和背侧的伸指肌肌腱。
肌腱损伤在修复过程中经过四个时期,主要包括支架形成期、结缔组织形成期、胶原纤维形成期、水肿吸收期。
(一)支架形成期一般在肌腱损伤后一周左右,损伤的肌腱周围会有半透明的物质包绕,在其断端形成一个盖膜,这是属于修复愈合时期,我们称之为支架形成期。
(二)结缔组织形成期损伤后2周左右,支架形成期形成的半透明物质会逐渐被增生的结缔组织替代,使损伤肌腱的断端之间及其周围被结缔组织所填充而形成最原始的连接,所以称为结缔组织形成期。
(三)胶原纤维形成期3周后,结缔组织会被胶原纤维代替,胶原纤维的增生会使新生的组织成分和结构更接近于正常组织,在这个阶段,肌腱的修复已经完成。
(四)水肿吸收期损伤4周以后,损伤肌腱周围的渗出物会被逐渐吸收,炎症消退、肿胀也逐渐消失,此期肌腱的损伤已经完全修复。
二、作业疗法在损伤肌腱修复过程中,作业疗法的介入会促进肌腱愈合,减少愈合过程中因为制动形成的粘连,恢复肌腱滑动。
(一)指屈肌腱的康复在术后3周内左右,这是手术后肌肉组织修复的一个过程,手部会处于制动时期,此期间肌腱周围会出现粘连。
所以作业疗法在这个时期的治疗目的,是要保持手部制动休息又要预防肌腱粘连。
在6周左右,损伤手部可以逐渐进行主动运动,但是不能进行抗阻运动,过程中,治疗师也要积极进行辅助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动作一定要缓慢、轻柔,防止拉断肌腱。
在损伤后10周~12周左右,手部创伤基本愈合,肌腱可以承受适当的拉力,但是神经功能并没有完全恢复,所以着重进行力量的训练,介入阶段性的抗阻训练。
(二)指伸肌腱的康复指伸肌腱在术后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将其固定在伸展位,在肌腱基本愈合后,可以逐渐进行屈曲主动运动和主动辅助运动。
因为指屈肌的力量在正常情况下强于指伸肌的力量,所以在做屈曲动作时,可能会导致肌腱的再次断裂,所以,训练过程中,动作务必轻柔。
手指肌腱损伤恢复方法

手指肌腱损伤恢复方法手指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伤害,特别是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或者使用手指过度的情况下。
手指肌腱损伤会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及时有效的恢复方法对于手指肌腱损伤的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手指肌腱损伤恢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受伤者尽快康复。
首先,冰敷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指肌腱损伤恢复方法。
当手指肌腱受伤后,立即冰敷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同时能够减少出血和炎症反应。
冰敷的方法是将冰块或者冰袋包裹在干净的毛巾中,然后轻轻按压在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3-4次。
但需要注意的是,冰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局部组织低温损伤。
其次,适当的按摩和拉伸也是手指肌腱损伤恢复的重要方法。
在疼痛和肿胀减轻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和拉伸,帮助恢复手指肌腱的灵活性和功能。
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而拉伸则可以帮助恢复手指肌腱的弹性和活动范围,减少僵硬感和不适。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和拉伸的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另外,适当的功能训练也是手指肌腱损伤恢复的关键。
功能训练可以帮助受伤手指肌腱逐渐恢复正常的力量和协调性。
常见的功能训练包括手指的握力练习、手指的灵活性练习、手指的精细动作练习等。
通过持续的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手指肌腱损伤后的功能障碍,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的手指功能。
最后,正确的保护和预防也是手指肌腱损伤恢复的重要环节。
在手指肌腱受伤后,需要给予足够的休息和保护,避免再次受伤。
同时,平时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或者使用手指过度时,也需要注意适当的预防措施,比如使用手套、手指支撑等,避免手指肌腱再次受伤。
综上所述,手指肌腱损伤的恢复需要综合运用冰敷、按摩和拉伸、功能训练以及保护和预防等方法。
希望受伤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恢复治疗,尽快康复。
同时,平时也要注意手指肌腱的保护和预防,避免再次受伤。
祝愿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手指,健康的生活!。
探究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护理有什么作用

探究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护理有什么作用手部肌腱撕裂较为常见,一般在运动员、一线技术员工等一些职业群体内较为常见,且发病率相对较高,其他行业发病率相对较小。
手部肌腱撕裂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与感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会导致手部功能缺失,严重伤害患者手部正常功能。
手部肌腱撕裂若治疗不当或康复护理不当,将会导致患者手部功能失常,无法从事之前的工作,影响个人职业规划。
手部肌腱撕裂临床治疗阶段,多为开放性损伤,且多见切割伤,一般合并指神经损伤或指骨折,部分可见闭合性撕裂,由于手部肌肉完整,其功能尚存,掌关节及指关节弯曲不会受到影响。
什么是手部肌腱损伤?手部肌腱撕裂临床治疗阶段,多为开放性损伤,且多见切割伤,一般合并指神经损伤或指骨折,部分可见闭合性撕裂,由于手部肌肉完整,其功能尚存,掌关节及指关节弯曲不会受到影响。
手部肌腱撕裂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与感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会导致手部功能缺失,严重伤害患者手部正常功能。
临床表现:手部肌腱损伤后会导致肌腱断裂,相应的关节会失去活力,影响手指及手掌功能。
比如:指深屈肌腱断裂,远端指间关节无法屈曲;若指深屈肌腱全部断裂,则远端指间关节无法屈曲、近端指间关节无法屈曲。
手部肌腱损伤,不同断裂位置,会导致相应的关节无法伸展,进而出现关节畸形。
若肌腱完全断裂,关节虽说能够活动,但开展抗阻力试验时,会出现无力感或疼痛感。
治疗:若条件允许,需要尽早开展肌腱缝合治疗。
一般在伤后12h内,且伤口整齐、伤口感染不严重,无肌健缺损或小缺损,应当遵循早治疗的原则。
术后肌腱粘连属于肌腱手术开展的最大难题,目前未能找到及时的解决措施。
在肌腱手术过程中,遵循肌腱损伤的治疗原则,强化“无创伤”操作技术的应用,熟练掌握修复方式,术后及时开展功能锻炼,可避免粘连的出现,以此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手部肌腱撕裂若治疗不当或康复护理不当,将会导致患者手部功能失常,无法从事之前的工作,影响个人职业规划。
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护理成功案例有网友表示:在11月17号受伤,伤处为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但并未伤及神经(导致神经断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一、概述肌腱是连接骨骼肌和骨的致密结构组织,它由胶原纤维、腱内膜、腱外膜、腱旁组织构成。
肌腱外包绕滑膜鞘。
(一)肌腱滑动结构:手部肌腱正常滑动及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有:腱周组织、滑膜鞘、纤维鞘管和肌腱支持带等组织。
肌腱所在部位不同,滑动结构也不同。
1、腱周组织腱周组织是一种网状疏松的结缔组织,它既将肌腱与周围的骨膜或筋膜等组织牢固连接,又将肌腱与其它组织隔开,便于肌腱在这些硬韧组织上滑动。
指伸腕伸肌腱除腕背部有一段位于腕背支持带和滑膜鞘内之外,其余部位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
指屈腕屈肌腱在前臂掌侧、腕桡侧和尺侧滑囊近端、手掌内中指及部分人环指在手掌部的一段指屈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腱周组织中有营养肌腱的血管。
2、滑膜鞘指屈肌腱在手指纤维鞘管和腕管内均被有滑膜鞘。
指伸肌腱在腕背支持带部分被有滑膜。
肌腱滑膜鞘分脏层和壁层,脏层覆盖肌腱,形成腱外膜。
脏层又分出纤维膜进入肌腱,将肌腱分为若干束,形成间隔,称为腱内膜。
壁层构成纤维鞘管的衬里。
脏壁两层滑膜在纤维鞘的远近端反褶呈盲囊状,中空为滑膜腔,腔内有滑液,利于肌腱在其间滑动。
3、纤维鞘管手指屈肌腱的滑膜鞘外包绕一层硬韧的纤维鞘,其背侧附着在指骨掌面,故又称为骨纤维鞘管,它是手指滑膜鞘的支持结构,包绕着屈肌腱和滑膜鞘。
纤维鞘管壁厚薄不一致,由多个环状和交叉韧带组成,形成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力学特性的滑车系统。
纤维鞘管在手指屈曲时起肌腱滑车作用,以增加屈肌腱的力量,使肌腱能有效地发挥功能。
由于鞘管区内肌腱修复较困难,且术后容易形成粘连,预后常不理想,故此区被称为“无人区”或“禁区”。
4、腕支持带腕掌侧支持带或腕横韧带,覆盖腕骨,构成腕管。
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深浅屈肌腱共9条肌腱及正中神经。
腕管的作用与指屈肌腱鞘相同,能改变肌腱力的方向,起滑车作用。
腕背侧支持带或腕背横韧带,由前臂深筋膜在腕背部增厚而成,下覆有滑膜鞘。
它将腕背侧肌腱、滑膜鞘分隔成6个纤维鞘管,每个鞘管内有不同的肌腱通过。
(二)肌腱营养有关腱鞘区的肌腱营养来源曾有很多争议。
现在较一致认为滑液是腱鞘区肌腱的主要营养来源。
滑液营养肌腱的方式有主动扩散和手指屈伸运动时滑液被动挤入肌腱组织两种方式。
(三)肌腱愈合传统观念认为肌腱经外源性途径愈合,肌腱粘连组织是细胞和血管长入段端的载体,粘连形成是肌腱愈合的重要环节。
但大量研究表明腱鞘的滑液环境使肌腱具有内在愈合能力,从此人们认为外源性愈合途径不再是肌腱愈合的重要因素。
术后早期活动使肌腱从外源愈合优势转化成内源愈合优势。
腱鞘与肌腱的相对滑动既限制外来肉芽的生长,改善组织灌注和促进滑液扩散,又在缝合端产生间断重复的张力,刺激内源性愈合,增加肌腱的强度和滑动能力,减少粘连。
二、手指屈肌腱手部屈肌包括指屈、拇屈和腕屈肌。
指屈肌腱共12条,其中腕屈肌3条,指屈肌腱8条,拇屈肌腱1条。
(一)滑膜囊与指腱鞘滑膜囊与指腱鞘是指屈肌腱的特化辅助结构和支持组织,均为双层结构。
紧贴肌腱表面的一层为滑膜脏层,贴在周围组织内面的为滑膜壁层,两层相互延续形成的间隙为滑膜腔。
滑膜囊和指腱鞘的区别在于各自所在的部位和周围组织的结构不同。
1、滑膜囊形态结构滑膜囊位于腕掌部,分桡侧滑膜囊和尺侧滑膜囊。
(1)桡侧滑膜囊:起于距腕横韧带近侧约 2.5cm处,包绕拇长屈肌腱,经腕横韧带深面,腕管滑膜囊桡侧部分通过手掌后,延续为拇指的指屈肌腱鞘。
(2)尺侧滑膜囊:较为宽大,在腕掌部包裹了第2~5指的8条指浅、深屈肌腱。
在掌中部尺侧延续为小指指屈肌腱鞘。
(3)滑膜囊、鞘间交通:据统计,约50%的人桡、尺侧滑膜囊之间在近侧是相通的。
滑膜囊与指腱鞘之间的交通情形有很大的变异,了解这些变异对临床上分析感染扩散有一定的意义。
2、指屈肌腱鞘形态结构指屈肌腱鞘包括腱滑膜鞘和腱纤维鞘。
其功能是保护屈肌腱免受损伤,促进肌腱滑动并防止肌腱在关节屈曲时向掌侧悬起呈弓弦状。
如果鞘管随意变窄或粘连,肌腱在运动时发生障碍,出现板机指或狭窄性腱鞘炎。
(1)腱滑膜鞘:包绕指浅、深屈肌腱的双层套状滑膜囊。
拇、小指的腱滑膜鞘向近端分别延续为桡、尺侧滑膜囊;第2、第3、第4指的腱滑膜鞘近端止于掌指关节(MP)的近侧。
(2)腱纤维鞘:根据形态和位置可分为:第1~5环形滑车(A1~A5),第1~3交叉滑车(C1~C3)。
其中A1、A3滑车位于关节前方,较窄,对防止关节屈曲时“弓弦手”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A2、A4滑车位于关节之间,较宽,对肌腱牵拉运动起导向作用。
从生物力学观点来看,腱纤维鞘为肌腱滑动提供了力学支点,改变力的方向,有利于发挥肌腱的滑动功效。
(二)临床特点指屈肌腱将前臂屈肌与指骨联系起来,其功能是屈指。
指屈肌腱分浅深二类:指浅屈肌(FDS)止于中节指骨,功能为屈近端指间(PIP)关节;指深屈肌(FDP)止于未节指骨,屈远端指间(DIP)关节。
肌腱是相应肌肉的组成部分,本身不具有收缩能力,但能传导肌腹收缩产生的力,牵拉指骨使之产生运动。
因切割、挤压、慢性滑膜炎等引起的手/腕部FDS/FDP肌腱损伤,多发生在手的第2~5区。
指屈肌腱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是不能屈指。
1、指屈肌腱分区(1)指屈肌腱分区:指屈肌腱从前臂肌肉—肌腱连接处,经过前臂、腕管、手掌和手指纤维鞘管,至其止点处,依其本身和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分为五区,肌腱损伤修复及功能恢复过程中,应根据每个区域特征,作适当处理。
见图3-1手指屈肌腱分区。
Ⅰ区:从中节指骨中部至指深屈肌腱止点的一段,此段肌腱有腱鞘包绕,但只有一条指深屈肌腱。
Ⅱ区:从远侧掌横纹,即指纤维鞘管起始部,至中节指骨中部。
在此段中,3条肌腱被包于硬韧而狭长的纤维鞘管内。
因此,肌腱损伤或感染后,极易与管壁粘连或肌腱相互粘连。
若浅深肌腱均断裂,屈指功能完全丧失。
Ⅲ区:从腕掌横韧带远侧缘到远侧掌横纹一段,居手掌内。
此区包括8条指浅深屈肌腱,示、中、环指屈肌腱被有腱周组织,小指屈肌腱被有滑膜鞘。
蚓状肌起自此段的指深屈肌腱。
此区单纯指浅屈肌腱断裂,对屈指功能影响不大。
Ⅳ区:在坚韧屈肌支持带下方,居腕管内。
在此狭窄的隧道里,有9条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
此段肌腱被有滑膜。
肌腱损伤修复后,易发生肿胀,纤维组织增生,腕管内没有缓冲的余空隙,张力增加,加大肌腱滑动阻力,肌腱容易发生粘连。
Ⅴ:由肌腱起点至肌支持带近侧缘的一段。
此区肌腱间隙较宽,各腱有腱系膜及腱周组织包围,此区肌腱修复后,粘连机会少,即使轻度粘连,因周围组织松软,对肌腱滑动影响也较少。
图3-1(2)拇长屈肌腱分区:拇长屈肌是屈拇指的重要肌肉,其腱的解剖关系与其它屈指肌腱有所不同,因此单独划分,也分五区。
Ⅰ区:由拇指近节指骨中部至拇长屈肌腱止点,即指区。
此区肌腱只有滑膜鞘而无纤维鞘管。
Ⅱ区:从掌指关节至近节指骨中段,即为掌指关节区。
此区肌腱位于拇指纤维鞘管内。
掌指关节掌面有两个籽骨,肌腱宛如在两峰之间的狭窄峡谷中通过,正常时可自由滑动。
损伤修复后膨大的缝合部位则很难通过此处,极易形成嵌顿、粘连,拇指丧失屈曲功能。
Ⅲ区:拇长屈肌腱鞘近侧缘至屈肌支持带远侧缘,此段通行鱼际肌肉中,又称鱼际区,且肌腱包在滑膜鞘内。
Ⅳ区:居腕管内,肌腱单独包在一个滑膜囊中,其尺侧有正中神经和指屈肌腱。
Ⅴ区:从肌腱起点至屈肌支持带近缘,即腕区。
腱外被腱周组织。
2、指屈肌腱断裂的临床诊断(1)由于指深屈肌腱止于2~5指的末节指骨底,当固定患指中节时,不能屈远端指间关节(DIP),应考虑是指深屈肌腱断裂;(2)由于指浅屈肌腱止于2~5指的中节指骨,若固定其它指于伸直位,患指不能屈近端指间关节(PIP),应考虑指浅屈肌腱断裂;(3)若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查,指间关节均不能屈,但掌指关节(MP)仍能屈曲,则可能是指深、浅屈肌腱均断裂;(4)若固定近节拇指,远节拇指不能屈曲,可能为拇长屈肌腱断裂。
但临床上有另外的情况:指屈肌腱在止点处断裂,在诊断时容易被忽略;指屈肌腱的不完全损伤时,手指主动活动正常,但活动时有疼痛,且主动屈曲力量减弱。
(三)指屈肌腱功能评定肌腱修复后正确的功能评定,对了解手功能恢复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对肌腱损伤的手进行评定时,一定要评定关节主动、被动活动的限制情况。
若主动活动受限制可能意味关节僵硬、肌力减弱或疤痕粘连;若被动活动大于主动运动,应考虑肌腱可能与疤痕组织粘连。
1、Litter 法主动屈曲患指,测量掌指关节(M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活动范围的总和,将其结果进行比较。
正常值:MP 90°,PIP80°~90°,DIP70°~90°手指关节总活动范围:大于220°2、指关节角度测量测量修复肌腱所控制的每一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角度,此法测量客观,反映结果准确合理。
3、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TAM)将MP、PIP、DIP 主动屈曲角度总和,减去这些关节主动伸直受限的角度总和,即为TAM。
(1)公式表示:总主动活动范围=总主动屈曲角度之和—总主动伸直受限角度之和。
即TAM=(MPf+PIPf+DIPf)- (MPe+PIPe+DIPe)(2)评价标准1)优:TAM〉220°屈伸活动正常2)良:TAM 200°~220°为腱侧75%以上3)中:TAM 180°~200°为腱侧50%以上4)差:TAM〈180°为腱侧50%以下5)极差:其结果不如术前举例术前测量TAM:(80°+80°+0°)-(0°+20°+0°)=140°术后测量TAM:(90°+90°+60°)-(0°+20°+20°)=200 °健侧指屈曲度TAM:(90°+110°+70°)-0°=270°修复前功能:140°是腱指的50%修复后功能:200°是腱指的74%术前术后比较200°-140°=60°,即肌腱损伤患指术后的活动范围增加60°。
TAM作为肌腱功能评定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较全面地反映手指肌腱功能情况,也可以比较手术前后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情况。
其缺点是测量和计算方法较烦琐。
4、评定注意事项测量指关节角度时腕关节应在功能位,否则,腕关节屈曲可以加大指伸肌腱的张力,屈指受限。
正确使用角度测量器,通常是测量指关节背侧的角度,如手指肿胀关节畸形,可做指关节轴线测量。
(四)指屈肌腱术后康复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有许多处理方法,最终目的是促进肌腱滑动及减少疤痕粘连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