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合集下载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一、概述肌腱是连接骨骼肌和骨的致密结构组织,它由胶原纤维、腱内膜、腱外膜、腱旁组织构成。

肌腱外包绕滑膜鞘。

(一)肌腱滑动结构:手部肌腱正常滑动及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有:腱周组织、滑膜鞘、纤维鞘管和肌腱支持带等组织。

肌腱所在部位不同,滑动结构也不同。

1、腱周组织腱周组织是一种网状疏松的结缔组织,它既将肌腱与周围的骨膜或筋膜等组织牢固连接,又将肌腱与其它组织隔开,便于肌腱在这些硬韧组织上滑动。

指伸腕伸肌腱除腕背部有一段位于腕背支持带和滑膜鞘内之外,其余部位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

指屈腕屈肌腱在前臂掌侧、腕桡侧和尺侧滑囊近端、手掌内中指及部分人环指在手掌部的一段指屈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腱周组织中有营养肌腱的血管。

2、滑膜鞘指屈肌腱在手指纤维鞘管和腕管内均被有滑膜鞘。

指伸肌腱在腕背支持带部分被有滑膜。

肌腱滑膜鞘分脏层和壁层,脏层覆盖肌腱,形成腱外膜。

脏层又分出纤维膜进入肌腱,将肌腱分为若干束,形成间隔,称为腱内膜。

壁层构成纤维鞘管的衬里。

脏壁两层滑膜在纤维鞘的远近端反褶呈盲囊状,中空为滑膜腔,腔内有滑液,利于肌腱在其间滑动。

3、纤维鞘管手指屈肌腱的滑膜鞘外包绕一层硬韧的纤维鞘,其背侧附着在指骨掌面,故又称为骨纤维鞘管,它是手指滑膜鞘的支持结构,包绕着屈肌腱和滑膜鞘。

纤维鞘管壁厚薄不一致,由多个环状和交叉韧带组成,形成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力学特性的滑车系统。

纤维鞘管在手指屈曲时起肌腱滑车作用,以增加屈肌腱的力量,使肌腱能有效地发挥功能。

由于鞘管区内肌腱修复较困难,且术后容易形成粘连,预后常不理想,故此区被称为“无人区”或“禁区”。

4、腕支持带腕掌侧支持带或腕横韧带,覆盖腕骨,构成腕管。

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深浅屈肌腱共9条肌腱及正中神经。

腕管的作用与指屈肌腱鞘相同,能改变肌腱力的方向,起滑车作用。

腕背侧支持带或腕背横韧带,由前臂深筋膜在腕背部增厚而成,下覆有滑膜鞘。

它将腕背侧肌腱、滑膜鞘分隔成6个纤维鞘管,每个鞘管内有不同的肌腱通过。

手部肌腱损伤

手部肌腱损伤
与Ⅰ区伸肌腱相类似 注意缝合两 侧的伸肌腱侧束
术后铝板固定4~6周
Ⅲ区指伸肌腱损伤
指伸肌腱的中央束在近侧指间关节水平断裂 侧束向掌侧滑移 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而远侧指 间关节代偿性过伸 形成扣眼畸形
手指扣眼畸形一般在损伤 1~3周才出现 所以此区伸肌腱损伤最容易漏诊
Ⅲ区指伸肌腱修复
闭合性的Ⅲ区指伸肌腱修复 将近侧指间关节用支具固定于伸直位
肌腱缝合原则
肌腱缝合方法应简便、实用,有较好的 抗张能力,并对肌腱断端血循环影响小
遵守无创的操作技术,缝合部位要光滑, 避免长时间的暴露
选用抗拉伸性能好,组织反应少的无创 伤肌腱缝合线。肌腱缝合应采用圆针, 可减少对肌腱的损伤
肌腱缝合方法
肌腱端-端缝合法: 适用于新鲜肌腱 断裂缝合,或直径相等的肌腱缝合
Ⅰ区指伸肌腱手术治疗
开放性伸肌腱修复(褥式缝合+克氏针固定)
Ⅰ区指伸肌腱手术治疗
撕脱骨片钢丝固定方法
Ⅰ区指伸肌腱手术治疗
撕脱骨片抽出钢丝固定方法(“鱼钩”法)
Ⅰ区指伸肌腱损伤手术治疗
撕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片双克氏针固定方法(石黑法)
拇指Ⅰ区伸肌腱损伤
Ⅱ区指伸肌腱损伤与修复
Ⅱ区伸肌腱损伤位于中节指骨背侧 多是由于切割或压砸伤引起
Zone Ⅴ
在进入腕管时,9条屈指肌腱有比较恒定的 位置关系:4条屈指深肌腱位于示、小指屈 指浅肌腱的深层;中、环指屈指浅肌腱位 于浅层;拇长屈肌腱位于这些肌腱的桡侧, 桡侧屈腕肌腱和桡动脉的深层
屈肌腱I区损伤
指浅屈肌腱(FDS)止点到指深屈肌腱 (FDP)止点,患者远侧指间关节(DIPJ) 不能主动屈曲,该区肌腱损伤后容易漏 诊
Zone Ⅰ-Ⅴ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课件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课件
手部屈肌腱损伤的康复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1
内容
1
解剖学基础
2
手术概况
3
康复概述
4
各期康复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2
一、解剖学
• 浅层:桡侧屈腕肌、 尺侧屈腕肌、掌长 肌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3
一、解剖学
• 中间层:指浅屈肌(四条,起于各自的肌腹, 可单独屈曲每个手指)
• 深层: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起于共同的肌腹, 作为一体活动)
• 屈曲受限反应型表明该治疗阶段及锻炼项目适合 于肌腱修复强度和粘连形成程度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19
三、康复概述--晋级标准
• 无反应型提示肌腱粘连形成,治疗进度应加快 • 每个治疗期可增大所加的负荷或提前进入下一阶
段治疗,直到屈曲受限变成反应型 • 一旦受限时治疗有反应,可根据伤口愈合程度制
定的时间进度让患者接受该阶段治疗或者进入下 一阶段治疗
• 屈肌腱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分四个阶段, 共16周。
• 主要依据伤口愈合分期和三点粘连分级标 准决定。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14
三、康复概述--晋级标准
伤口愈合分期
• 炎症期(0-5天) • 纤维形成期(5-21天) • 瘢痕成熟期(术后第四周开始)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15
三、康复概述--晋级标准
三点粘连分级标准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17
三、康复概述--晋级标准
• 传统上,治疗师根据伤口愈合分期将治疗分为四 个阶段
• 第一阶段:伤口愈合的炎症期和纤维形成期(0-3 周)
• 第二阶段:术后第四周开始
• 第三阶段:术后第六周开始
• 第四阶段:术后第八周开始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剖析ppt课件【60页】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剖析ppt课件【60页】
三、康复概述--晋级标准
20
肌腱缝合少于四股或没有用腱周缝合加强术后超过三天的患者应避免早期主动活动肌腱质量较差或多发伤患者禁止早期活动10岁以下儿童和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完成计划者(因为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患者必须了解锻炼项目和注意事项)。
三、康复概述—禁忌证
21
术后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
22
一、解剖学
5
IV区:肌腱位于腕管内,被滑液鞘包裹多条肌腱、神经、血管损伤术后粘连非常常见各肌腱的分别滑动练习
一、解剖学
6
III区:蚓状肌起于指深屈肌腱保护性位置—蚓状肌粘连、挛缩。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轻微被动活动及轻微的被动握勾拳
一、解剖学
7
II区:起自远侧掌横纹,止于中节指骨的中段
一、解剖学
坎珀交叉:指深屈肌与指浅屈肌的分叉点
术后第一阶段(24小时至3-4周)
28
活动顺序: 水肿控制 被动屈曲关节 被动腱固定 保护位置下可控的主动屈曲这个顺序有助于减轻因水肿和关节僵硬引起的拉力和肌腱活动受限
术后第一阶段(24小时至3-4周)
29
家庭训练计划 1、被动活动练习,2小时每次 2、如果患者能100%的胜任治疗,加做腱固定活动和可控制的主动活动练习 3、瘢痕治疗,每天两次 4、必要时,进行水肿治疗
8
滑车系统:损伤时出现“弓悬”现象键纽:为肌腱提供血供和营养无人区
一、解剖学
9
I区:自中节指骨指浅屈肌的止点至末节指骨指深屈肌的止点此区只有指深屈肌易发生指深屈肌的断裂远侧指间关节挛缩或肌腱在A-4、A-5内的滑动性减弱
一、解剖学
10
早期多采用双股缝合法,目前多采用4股缝合法股数指缝合 材料穿过缝合点的次数股数与肌腱缝合的强度成正比早期功能锻炼需要缝合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缝合方法,使肌肉收缩时肌腱不致断裂,缝合点不会出现间隙

部肌腱损伤修复与功能锻炼

部肌腱损伤修复与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
术后24小时候应该轻微活动患指,防止粘连。 石膏一般固定4-6周(石膏固定的时间应更具病人的病情,营养状况),石膏去除后指导患者准备一盆温开水,患肢放入水中浸泡15分钟(使因长期石膏固定的肢体改善僵硬的程度及促进末梢血运循环) 屈伸肌腱损伤重的去除石膏后需先行被动功能锻炼,即用外力被动屈曲或者伸直关节,被动活动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和腕关节,严禁用猛力一次将手指屈曲或者伸直,每次用力时,在一个阻力上要持续半分钟,患者必须感到疼痛,否则力量不够,用力每天渐进,活动后患肢加重疼痛和肿胀是正常的。
指伸肌腱损伤分区
A
B
C
D
E
切割伤 绞伤 碾压伤 自发性肌腱断裂
肌腱损伤机制
肌腱损伤机制
切割伤:愈后最好,因创面平整,伴随软组织损伤轻。 绞伤和碾压伤:愈后差,因肌腱及软组织损伤重,甚至伴软组织缺损,需做肌腱移位 自发性肌腱断裂(骨折术后或者长期摩擦):愈后较好。 注意事项:肌腱的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积极预防,劳动时需按照规章流程进行操作,锻炼的强度由小到大,不能剧烈运动。
特点
抗张力很强 一根屈指肌腱可承受几十公斤拉力 极易被切割致伤 在肌腱绷紧时,轻微的刀切伤,就能使手上的肌腱完全断裂
分型
拇长展肌腱
指伸肌腱
腕伸肌腱
十二根肌腱
拇短伸肌腱
桡侧腕长
示指
拇长
桡侧腕短
4根指总
小指
分型
01
指屈肌腱 12条
02
指屈8条
03
腕屈3条
04拇屈1条05来自指屈肌腱损伤分区屈肌腱损伤:深肌抵止区( Ⅰ区)从中节指骨中份至深肌腱抵止区,该区只有指深屈肌腱,断裂后应早期修复,直接缝合。 腱鞘区Ⅱ区为“无人区”,即中节指骨中份,伤后易粘连,愈后差 手掌区Ⅲ区 腕管区Ⅳ区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20200426151036)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20200426151036)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一、概述肌腱是连接骨骼肌和骨的致密结构组织,它由胶原纤维、腱内膜、腱外膜、腱旁组织构成。

肌腱外包绕滑膜鞘。

(一)肌腱滑动结构:手部肌腱正常滑动及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有:腱周组织、滑膜鞘、纤维鞘管和肌腱支持带等组织。

肌腱所在部位不同,滑动结构也不同。

1、腱周组织腱周组织是一种网状疏松的结缔组织,它既将肌腱与周围的骨膜或筋膜等组织牢固连接,又将肌腱与其它组织隔开,便于肌腱在这些硬韧组织上滑动。

指伸腕伸肌腱除腕背部有一段位于腕背支持带和滑膜鞘内之外,其余部位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

指屈腕屈肌腱在前臂掌侧、腕桡侧和尺侧滑囊近端、手掌内中指及部分人环指在手掌部的一段指屈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腱周组织中有营养肌腱的血管。

2、滑膜鞘指屈肌腱在手指纤维鞘管和腕管内均被有滑膜鞘。

指伸肌腱在腕背支持带部分被有滑膜。

肌腱滑膜鞘分脏层和壁层,脏层覆盖肌腱,形成腱外膜。

脏层又分出纤维膜进入肌腱,将肌腱分为若干束,形成间隔,称为腱内膜。

壁层构成纤维鞘管的衬里。

脏壁两层滑膜在纤维鞘的远近端反褶呈盲囊状,中空为滑膜腔,腔内有滑液,利于肌腱在其间滑动。

3、纤维鞘管手指屈肌腱的滑膜鞘外包绕一层硬韧的纤维鞘,其背侧附着在指骨掌面,故又称为骨纤维鞘管,它是手指滑膜鞘的支持结构,包绕着屈肌腱和滑膜鞘。

纤维鞘管壁厚薄不一致,由多个环状和交叉韧带组成,形成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力学特性的滑车系统。

纤维鞘管在手指屈曲时起肌腱滑车作用,以增加屈肌腱的力量,使肌腱能有效地发挥功能。

由于鞘管区内肌腱修复较困难,且术后容易形成粘连,预后常不理想,故此区被称为“无人区”或“禁区”。

4、腕支持带腕掌侧支持带或腕横韧带,覆盖腕骨,构成腕管。

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深浅屈肌腱共9条肌腱及正中神经。

腕管的作用与指屈肌腱鞘相同,能改变肌腱力的方向,起滑车作用。

腕背侧支持带或腕背横韧带,由前臂深筋膜在腕背部增厚而成,下覆有滑膜鞘。

它将腕背侧肌腱、滑膜鞘分隔成6个纤维鞘管,每个鞘管内有不同的肌腱通过。

屈肌腱损伤的运动康复

屈肌腱损伤的运动康复
常见疾病康复
屈肌腱损伤的康复
主讲人:天赋烙饼
屈肌腱损伤概述
解剖学特点
手部屈肌包括指屈、拇屈和 腕屈肌。对应指屈肌腱共12 条,其中腕屈肌腱3条,指屈 肌腱8条,拇屈肌腱1条。
屈肌腱损伤概述
屈肌腱的分区
第一区:指尖到中节指骨指浅屈肌腱止 点处。 第二区:指浅屈肌腱止点到远端掌横纹 (无人区) 第三区:远端掌横纹到腕横韧带远端。 第四区:腕管区 第五区:腕横纹到肌肉肌腱交界处
掌骨
若固定近节拇指,远节拇指不能屈曲,可 能为拇长屈肌腱断裂
腕骨
远侧指关节DIP 近侧指关节PIP
掌指关节MP
腕掌关节CP
屈肌腱损伤临床表现
1. 伴尺神经损伤 (1)变形:手呈爪状畸形。 (2)运动障碍:拇收肌和拇短屈肌深头麻痹,拇内收 障碍,用力捏物时,则出现拇指掌指关节过伸和指间 关节屈曲的畸形。小鱼际肌麻痹,对掌时,拇指不能 接触小指,小指掌指关节过伸和外展,指间关节屈曲, 第五掌骨不能提起。由于骨间肌麻痹,手指不能分开 和靠拢。 (3)感觉障碍:尺侧一个半指感觉障碍。
屈肌腱损伤概述
神经支配
1. 尺神经 发自臂丛内侧束,包括有C7、C8及T1神 经的纤维。 尺神经的分支有: ① 肌支:支配前臂尺侧腕屈肌全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 半,以及手肌内侧大部除3块鱼际肌; ② 皮支:在手的掌面分布于手掌尺侧1/3区及尺侧一 个半手指的皮肤;在手的背面,分布到手背尺侧1/2 区及尺侧两个半指的皮肤(第3、第4两指毗邻侧只分 布于近节)。
屈肌腱损伤临床表现
屈肌腱损伤临床特点 多发于第2-5屈,表现为不能屈指
远节指骨
指深屈肌腱断裂:不能屈远端指间关节
中节指骨
(DIP)
指浅屈肌腱断裂:固定其它指于伸直位, 近节指骨

6.手部屈指肌腱松解术后康复

6.手部屈指肌腱松解术后康复

手部屈肌腱松解术后功能康复治疗计划康复总目标:达到并保持术中达到的AROM/PROM,阻止粘连形成,最大化肌腱滑动范围,以及最大化肌腱强度以恢复手的正常功能。

一、术后第一阶段:炎症期(第一周)目标:控制水肿;达到或维持手术中获得的AROM/PROM;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患者教育;维持未累及关节的ROM。

注意事项:避免疼痛和炎症的恶化;阻止屈曲挛缩;避免神经血管损害;练习的强度和重复次数全天要保持一致。

治疗措施:1.伤肢全天抬高;2.上肢逆行按摩(轻柔);3.受累关节进行轻度被动活动范围练习(PROM):被动屈曲或被动伸展(单关节和多关节方式)4.肌腱主动滑动练习(AROM):①腱固定活动:腕伸直时,各手指位于完全握拳位,主动保持5秒,重复10次;②单独关节的屈肌收缩(肌腱滑动);③不同范围内的定位保持组合屈肌收缩;④单独关节的肌腱伸展。

5.主动单独/联合伸展练习。

6.运动后冷疗。

支具:前臂掌侧夹板,使腕关节伸展15度,各手指位于可能的最大背伸位,夹板仅在晚上使用,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患手。

晋级标准:证实伤口已愈合,水肿减轻,炎症反应轻微。

二、术后第二阶段:纤维形成期(第2-3周)目标:1促进伤口愈合;2促进瘢痕活动,并把粘连降低到最低程度;3减轻水肿;4使主动活动范围达到最大程度;5保持全部被动活动范围;6促进伤侧手在轻度日常生活活动中发挥功能。

注意事项:1.同第1阶段;2监测软组织对治疗的反应,相应地改进治疗方法;3观察有无粘连的征象,如果粘连明显,应改进主动活动范围/阻挡练习。

治疗措施:1.拆去缝合线而且切口完全闭合后开始瘢痕护理①瘢痕按摩②硅胶贴片2.肌腱滑动练习3.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阻挡练习:在稳定关节部位进行局部滑动。

4.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和改善。

5.软组织轻度伸展6.灵巧性练习7.逆向按摩晋级标准:有软组织愈合的表现,伤口完全关闭,主动活动度等于或接近被动活动度,主动活动度在正常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肌腱接合处—短缩
肌腱位于深部—易粘连

早期修复,防止回缩、粘连

正中神经、桡动脉、尺动脉通 过—保护神经、血管

IV区:肌腱位于腕管内,被 滑液鞘包裹

多条肌腱、神经、血管损伤 术后粘连非常常见

各肌腱的分别滑动练习

III区:蚓状肌起于指深屈肌腱

保护性位置—蚓状肌粘连、挛
缩。

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
背伸夹板、阻挡夹板
背伸夹板 改良的背侧阻断夹板 背侧阻断夹板
腕、掌指关节屈曲
腕关节、掌指关 节屈曲 •继续第一阶段 治疗 •被动保持握勾 拳
腕关节屈曲
•近侧指间关节 •远侧指间关节 •同时屈近侧、远 侧指间关节
•同时背伸掌
指关节和指 间关节
腕关节中立位
•各关节全范围 活动
•同时背伸掌指 关节和指间关 节

活动顺序:
水肿控制 被动屈曲关节 被动腱固定 保护位置下可控的主动屈曲
这个顺序有助于减轻因水肿和关节僵硬引起的拉力和 肌腱活动受限
家庭训练计划 1、被动活动练习,2小时每次 2、如果患者能100%的胜任治疗,加做腱固定 活动和可控制的主动活动练习 3、瘢痕治疗,每天两次 4、必要时,进行水肿治疗
注意事项

肌腱滑动好者(肌腱受限缺少型),不进行肌力 锻炼

不做握力和肌力测试,因为此类测试用力最大
目标

完全主动活动(无屈曲受限) 握力达到健侧75% 独立进行自我护理、家务劳动、工作、上学、休 闲
夹板

必要时继续应用屈肌伸展架和指间关节背伸夹板, 使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完全 背伸
肌腱滑动差别最大)

主动活动
逐渐进行主动腱固定活动:
平拳、直拳、勾拳、全握拳

家庭训练计划 增加主动腱固定练习,进行平握拳、握直 拳、勾拳、复合拳 增加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 将家庭练习次数减少到每天3次

注意事项 继续佩戴背侧阻断夹板,除非患者的屈曲受限 无反应 观察指间关节的屈曲挛缩情况,必要时用背伸 夹板固定 腕关节和手指不能同时进行主动或被动伸直
肌腱缝合少于四股或没有用腱周缝合加强 术后超过三天的患者应避免早期主动活动 肌腱质量较差或多发伤患者禁止早期活动 10岁以下儿童和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完成计划者 (因为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患者必 须了解锻炼项目和注意事项)。

治疗目标: 1、保护性制动 2、增加肌腱的滑动性 3、控制水肿和瘢痕 4、保护下活动和指导家庭训练计划
注意事项

肌腱滑动性好,不要测量握力和捏力 第12周之前,过度不加控制的给肌腱施力会造成 肌腱的断裂 第12周前肌腱滑动性好者不能提举重物 第16周前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或干重活

出院标准

患指能达到完全屈曲和背伸,且屈曲受限≤ 5° 患手的力量达到健侧手的75% 术后第16周患者能重返工作岗位、家务劳动和运 动
腱固定
可控制 的主动 活动
主动的 腱固定 活动
主动腱固 定 主动肌腱 滑动练习 阻断练习
抵抗性阻断 不同的肌腱 滑动 神经肌肉电 刺激
重返工作 岗位、 家务劳动 和运动
完全参与ADL
不能进行
功能活动
一、二阶段
基本ADL活动
等长抓捏肌
桌面上活动
第三阶段
力练习
第四阶段

术后第八周, 腕关节中立时,同时背伸掌指关节 和指间关节
主动活动


主动腱固定活动,握平拳、勾拳、直拳、全握拳
术后第7周,开始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滑动练

主动活动


第8周时进行阻断练习
如果屈曲受限对治疗无反应,第
6周开始轻度阻断练习

必要时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促
进粘连的肌腱滑动达到最大化
功能活动

屈曲受限反应型表明该治疗阶段及锻炼项目适合 于肌腱修复强度和粘连形成程度

无反应型提示肌腱粘连形成,治疗进度应加快

每个治疗期可增大所加的负荷或提前进入下一阶
段治疗,直到屈曲受限变成反应型

一旦受限时治疗有反应,可根据伤口愈合程度制
定的时间进度让患者接受该阶段治疗或者进入下
一阶段治疗



握勾拳时阻挡MP
DIP屈曲时阻挡PIP
被动活动—达到全范围
主动关节活动

增加抵抗性阻断,进行不同的肌腱滑动(用阻挡 夹板进行)

神经肌肉电刺激
功能活动

第12周时完全参与ADL 第12周时增加等长抓捏肌力练习
如果肌腱滑动性好,应避免特定的肌力训练
家庭训练计划(HEP)

阻挡练习 逐渐用患侧手进行全部日常活动

治疗目标 增加肌腱滑动性 减少粘连形成 增加受累手指的主动屈曲度

夹板 无屈曲受限,继续用背侧阻断夹板 有屈曲受限,应用改良的背侧阻断夹板(腕关 节中立位,掌指关节屈曲30°-45°) 如果屈曲受限对治疗无反应,在术后4周去除 背侧阻断夹板

被动活动:继续第一阶段 被动保持握勾拳腱(肌腱 吻合点处的张力最大,因 为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的
被动活动

在夹板内进行,掌指关节保持
屈曲
1、被动屈曲近侧指间关节
2、被动屈曲远侧指间关节 3、同时被动屈曲远、近侧指 间关节至最大限度 10遍/次,2小时/次

主动活动(保护和监督下进行)
1、 腱固定 去除夹板,在治疗师的保护 下进行 直到能轻松地使手和腕部从一 个体位被动移到下一个体位
2、可控制的主动活动 患侧腕关节背伸20°,同时被动 屈曲手指至全握拳位 患者用力主动保持这一位置 然后被动屈曲腕关节,在治疗师 将掌指关节于阻断在屈曲75°时, 患者主动伸直各指间关节。重复 10次 然后被动伸腕20°,在掌指关节 屈曲75°,近侧指间关节屈曲 70°时使患手处于直握拳位
三点粘连分级标准

近年来,Groth提出了三点粘连分级标准,用来量
化肌腱粘连对屈曲受限的影响程度


通过屈曲受限的程度表示屈肌腱的滑动度
屈曲受限程度:总的被动屈曲度-总的主动屈曲度
(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

在Groth的标准中,肌腱屈曲受限分型
缺少型(主被动屈曲度相差≤5°)

保护性制动
背侧阻断夹板
伴有指神经损伤时,指间 关节应保持在轻度屈曲位, 以免指神经施加压力。 持续佩戴,只有治疗和个 人卫生时去掉
腕关节屈曲15°30°,掌指关节屈曲 50°-60°,指间关 节维持在伸直位
水肿控制和瘢痕护理 早期控制水肿(水肿增加对肌 腱的拉力和阻力) 1、弹力带敷裹各个手指 2、捏指法 3、逆行性按摩 4、抬高患肢 5、冷压 6、交叉摩擦按摩和硅胶垫进 行瘢痕护理(伤口愈合后)


早期多采用双股缝合法,目前多采用4股缝合法 股数指缝合 材料穿过缝合点的次数

股数与肌腱缝合的强度成正比

早期功能锻炼需要缝合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当
的缝合方法,使肌肉收缩时肌腱不致断裂,缝合
点不会出现间隙

康复目标:给肌腱施加正常的作用力,为坚固修 复提供有利的环境。

研究表明,早期活动能促进肌腱愈合,增加肌腱 的强度、滑动性,并使粘连最小化。

夹板
去除背侧阻断夹板(若没有屈曲受限,继续应用
夹板保护至术后第8周,因为肌腱滑动良好说明
瘢痕少、肌腱较弱)

继续应用PIP和(或)DIP背伸夹板,腕关节中立
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置于可能的最大背伸位。
被动活动范围(PROM)

必要时升级PROM(腕关节屈曲时,同时背伸掌 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Biblioteka 晋级标准 根据伤口愈合情况 术后第三周起每周测ROM,确定屈曲受限程度 缺少型:第一阶段延长至术后第六周 反应型:术后第4周进入第二阶段 无反应型:术后第3周进入第二阶段,继续增 加肌腱的负荷直到变成反应型

注意事项 全程佩戴背侧阻断夹板,做个人卫生和特殊练 习时可去掉 腕关节和手指不能同时伸直 指神经损伤:根据手术医生的意见定位指间关 节(轻度 屈曲)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
薛晶晶
1
2 3
解 剖 学 基 础
手 术 概 况 康 复 概 述
4
各 期 康 复

浅层:桡侧屈腕肌、 尺侧屈腕肌、掌长 肌


中间层:指浅屈肌(四条,起于各自的肌腹, 可单独屈曲每个手指) 深层: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起于共同的肌腹, 作为一体活动)

V区:前臂远1/3至腕关节

制动 早期被动活动 早期主动活动 必须在1-2天内开始(由于肌腱的断段软化, 在术后3-5天制动肌腱的抗拉强度降低)

屈肌腱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分四个阶段, 共16周。

主要依据伤口愈合分期和三点粘连分级
标准决定。
伤口愈合分期

炎症期(0-5天) 纤维形成期(5-21天) 瘢痕成熟期(术后第四周开始)

晋级标准 根据伤口愈合情况 依据肌腱滑动性,确定屈曲受限程度 缺少型:延长第二阶段至术后第8周 反应型:术后第6周进入第三阶段 无反应型:术后第4周提前进入第三阶段,继 续增加肌腱的负荷直到变成反应型

治疗目标 1、到第8周时能完全被动活动 2、增加主动肌腱滑动和阻断锻炼 3、粘连形成受到控制 4、ADL自理
轻微被动活动及轻微 的被动握勾拳

II区:起自远侧掌横 纹,止于中节指骨的 中段

坎珀交叉:指深屈肌与 指浅屈肌的分叉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