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望洞庭》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古诗三首望洞庭》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望洞庭
湖、月两相和
洞庭秋色
宁静柔和
潭面如镜
水面如白银盘
洞庭山水
宽广壮美
君山如青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 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
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 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二大
淡水湖,古称“云梦泽”。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 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 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 庭湖三部分。
•盘 • 总笔画数:11画 • 结构:上下结构 • 拼音: pán • 组词:盘问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优美。 潭面:指湖面。
首联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颔联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颈联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尾联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轻轻的田螺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
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 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
我会认
tínɡ wèi mó
pán
庭 未磨盘
会写字详解
•镜 • 总笔画数:16画 • 结构:左右结构 • 拼音: jìng • 组词:镜子
会写字详解
•未 • 总笔画数:5画 • 结构:单一结构 • 拼音: wèi • 组词:未来
会写字详解
•磨 • 总笔画数:16画 • 结构:左上包围结构 • 拼音: mó • 组词:磨练
会写字详解
•遥 • 总笔画数:13画 • 结构:左下包围结构 • 拼音: yáo • 组词:遥远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 望洞庭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 望洞庭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二)、反复诵读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指导。这首诗里有许多后鼻音,正音:光、风、镜 3.同桌互读。 4.划分诗的节奏,找出韵脚并读出诗的节奏。(二二三节奏,这首诗中押o韵,押韵的字 是磨,螺)
(1)齐读,读出诗的韵律。 (2)吟诵。(平长仄短入声促) (3)镂空背诵。
2.板书课题,读音指导,释题。
3.洞庭湖简介。(洞庭湖在我国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自 古就有“八百里洞庭”的称呼。洞庭湖风光秀美,湖中有美丽的君山,周边还有很多风 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阳楼,站在岳阳楼上便可俯瞰洞庭湖。)
【设计意图:明确这是一首风景诗,形成从题目入手学习古诗的习惯,加深对洞庭湖的了解, 同时为文本学习做铺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 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望洞庭》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望洞庭》描绘的景色。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望洞庭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课文主题: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 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共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 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共张PPT)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远望湖中的景物,
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连一连
柔美似水的 波光粼粼的 银光闪闪的 玲珑剔透的
潭面 秋月 青螺 玉盘
合作与探究
整首诗哪些诗句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白银盘里一青螺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 321.8.3 Tuesda y, August 0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4: 42:3804 :42:380 4:428/ 3/2021 4:42:38 AM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 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 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 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 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 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 “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 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 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3 日星期 二上午4 时42分 38秒04 :42:382 1.8.3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优质教学课件

指湖面
未经打磨 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 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轻柔,读出 湖光秋色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 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 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 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 月才能两相协调。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话语气要舒缓,读出洞庭湖的宁静。
看到这么美的洞庭景色,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真想把 这枚青螺握 在手中呀!
遥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 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这首诗是诗人遥望洞庭湖 所作,从水光秋月交融不分写 起,写出了湖面的开阔辽远, 水平如镜;然后把洞庭湖中的 君山比喻成白银盘中的青螺, 新颖别致,趣味盎然。
想象画面,感受色彩美 《望洞庭》这首诗
画面颜色非常丰富, 其中,描写颜色的字 有: 翠 、 白 、青 。
比喻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形容洞 庭湖。
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 庭湖中的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 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 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 家,有“诗豪”之称。与白 居易合称“刘白”,有《陋 室铭》《竹枝词》《杨柳枝 词》《乌衣巷》等名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们在面对开放性问题时,思路并不是很开阔。我需要继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阶段,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美丽的自然景色?”比如,放学路上的夕阳、家乡的河流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人教部编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望天门山》一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句解析:山红、水尽、天际、孤帆、日边等意象的描绘。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思考。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意识到在导入新课阶段,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有效的。当他们能够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时,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然而,如何让这种兴趣持续下去,是我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2.教学难点
-对古诗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如《望天门山》中的“天际”、《望洞庭》中的“潭面”,这些意象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形成具体形象。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17 古诗三首《望洞庭》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17 古诗三首《望洞庭》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望洞庭》刘禹锡|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望洞庭》刘禹锡|部编版

热爱祖国锦绣山河 湖光山色在诗人的笔下是那么壮 丽,那么美好。这三首古诗让我们欣赏了长江冲破天门山 奔腾而去的雄伟气势,领略了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 独特神韵,感受了洞庭湖宁静、朦胧的和谐之美。读了这 三首诗,我们不禁为美丽的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
这是课后第1题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课文。
放着一只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 青螺,贴切地表现了洞庭湖的美。
积累练笔:
古人写山水的诗句还有很多,试着写出几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洞唐 庭刘
禹 锡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和:指波光和 月色融为一体。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 铜磨成。这里是说水面 无风,波平如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意: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月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
湖光秋月两相和,
“两相和” 形象地描绘出水 光与秋月交相辉映,一派和 谐、宁静的画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 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把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 子,贴切地表现了洞庭湖的美。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望。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 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意:远远地望着洞庭青翠的山水,如同白银盘里
朗读指导:朗读《望天门山》时,前两句语气豪迈,体现楚江 之浩荡,天门山之壮美;后两句语气稍柔和,尾句“日边来”语 速放慢,读出引人遐思的意味。《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清新秀 丽,朗读时声音要柔美,感情要饱满,读出对西湖的热爱。朗读 《望洞庭》时,语调要上扬,读出对洞庭湖月夜景色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熟读每首诗,理解诗的意思,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 词,想象画面,一句一句地背诵,最后背诵整首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洞庭》PPT课件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洞庭》PPT课件2

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 未 磨 : 水平如镜
湖面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文解读
远景—壮美
远看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月光下,君山更加更加青翠
洞庭水更加清澈,山水浑然一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君山 体。 洞庭湖
诗文解读
诗人为什么把潭面比喻成未打磨的铜镜?
一是因为月光下看不真切; 二是湖面宽阔,波光粼粼,迷迷蒙蒙。
遥望
书写指导:右上边四笔要 小、写紧凑,下边的午和 山中间一竖是一笔。
我会写
yín 银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钅 组词:银两 银花火树
白银
书写指导:右上边横框要窄、 里面有一短横,竖提的竖要 长,捺上边有一短撇。
我会写
pán

结构:上下 音序:P 部首:皿 组词:棋盘 盘山公路
盘子
书写指导:舟字首撇要短, 第二笔是竖撇要长,中间一 横稍长,上下各有一点。
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三首诗的意思。 2.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歌颂祖国的大好 河山,你积累了多少,写几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课程结束
03
诗文解读
诗文朗读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文解读
望洞庭 洞庭湖
这首诗是刘禹锡唐穆宗长庆 四年(824年)秋赴和州任职 刺史经洞庭湖时所作。
诗文解读
近景—柔美 湖光秋月两相和,
译文: 月光和湖水交融在一起非常和谐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生字。 2.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做:1.画一画:把你眼中的洞庭湖景色画出来。 2.找一找:收集刘禹锡其他诗作,与同学分享。
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风平浪静
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把平静的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
诗人为什么把潭面比喻成未打磨的铜镜?
没有风吹过的湖面,在月光下,确实有些模糊, 有些迷蒙,看得不真切。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 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君山
洞庭湖的水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面
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也称云梦、 九江和重湖。
[]Βιβλιοθήκη 望 唐洞 刘庭禹 锡
理解诗意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和谐 湖面的波光 相互
水平如镜 水天一色 皓月当空 月明星稀
秋月
交融
湖光
没有
潭面无风镜未磨
知识拓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知识拓展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作业
必做:1.有感情地背诵《望洞庭》。 2.小练笔: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100字以上。
比喻
把洞庭湖面比作白银盘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品读悟情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抒发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
喜爱 与 赞美 之情。
诗歌朗诵会
随堂练习
一、选一选。
1.诗题为《望洞庭》,是( C )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 B.中午 C.夜晚
2.诗中“遥望洞庭山水翠”中“翠”的意思是( C )
A.翠鸟,鸟名 B.绿色的硬玉,翡翠 C.绿
二、填一填。
《望洞庭》这首诗中,“白银盘里一青螺” 中的“白银盘”指的是( 洞庭湖的湖面 ),“ 青螺”指的是( 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句诗表 达了诗人对洞庭湖山水的( 喜爱 )之情,对大 自然的( 热爱 )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