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的演变
最新汉语拼音方案

最新汉语拼音方案拼音是汉字的音标,是学习和使用汉语的重要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对于标准化汉语的学习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最新的汉语拼音方案,旨在进一步提高汉字拼音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本文将介绍这一最新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特点和变化。
一、声母调整在这个最新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对一些声母进行了调整。
其中,"z"、"c"、"s"被改为"zh"、"ch"、"sh",使得拼音与实际发音更加一致。
例如,原来的"zǎo"现在写作"zhǎo","cè"现在写作"chè"。
二、韵母演变新的拼音方案对韵母也进行了一些演变。
"iu"被改为"iou","ui"被改为"uei",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表示发音。
例如,原来的"liú"现在写作"liou","huì"现在写作"huei"。
三、声调标注在这个最新的拼音方案中,声调的标注方式也有所调整。
声调标注直接位于拼音的最后一个字母上方,用数字1-4表示4个声调。
例如,在标准拼音中,"mā"表示第一声,"má"表示第二声,"mǎ"表示第三声,"mà"表示第四声。
四、多音字注音多音字在拼音方案中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了更准确地标注多音字的读音,这个最新的拼音方案引入了多音字注音。
具体做法是,在标准字后面加上一个拼音,用于标明读音。
例如,“重(chóng)要”,其中的"chóng"用于标注读音。
汉语拼音方案表

汉语拼音方案表摘要:汉语拼音方案表是用于标示和记录汉字读音的一种工具。
它通过使用拉丁字母和音标来表示汉字的发音,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们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详细介绍目前常用的官方汉语拼音方案表,并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使用注意事项。
一、简介汉语拼音方案表是用拉丁字母和音标来表示汉字的读音的一种系统。
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广泛使用的汉字拼音系统之一。
汉语拼音方案表的使用方便、准确,有助于汉语的学习、教学和交流。
二、历史沿革汉语拼音方案表的制定经历了多个阶段和版本的演变。
最早的汉字拼音方案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但直到1956年,中国主管部门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拼音方案统一工作,才正式确立了汉语拼音方案表的基本框架。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方案经过了多次修改和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于1979年发布的现代汉语拼音方案。
该方案成为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版本,并在1992年进行了一次小幅度修订。
三、现代汉语拼音方案表现代汉语拼音方案表使用26个拉丁字母和4个附加符号表示汉字的读音。
其中,21个辅音字母和5个元音字母单独使用,形成了拼音的基本音节。
在拼音的基础上,通过使用4个附加符号表示声调,以区分汉字的读音。
这种方案的设计准确、简洁明了,使学习者能够较为准确地发音,便于交流和学习。
四、使用注意事项1. 拼音方案表中的音标应准确无误地使用,以免产生歧义。
特别是在辨别声调时,要严格遵守规定的四个声调符号,以确保正确的发音。
2. 在使用拼音方案表进行学习、教学或交流时,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拼读规则和汉字的发音特点。
这有助于提高对汉字的认知和准确的发音技巧。
3.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汉语拼音方案表仅能标志声调的高低,而不能表达声调的变化和音调的抑扬顿挫。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应结合语境和语气,正确地使用汉字发音,以保证准确的交流。
4. 拼音方案表的使用在汉字学习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对汉字本身的学习。
【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来

【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来【--端午节祝福语】汉字拼音是认识汉字的重要基础,它是怎么产生的你知道吗?以下是整理的汉字拼音的由来,欢迎参考阅读!1840 年,战争爆发。
被西方坚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迷梦、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开始重新审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经过几番苦苦思索,一些人终于发现了中国落后的“秘密”:西方拼音文字只要会说就会写,故国民识字率很高,而汉字独立于语言之外,笔画繁难,就连一些饱学之士都曾发出“汉字至难”的感慨。
“国家的落后是科技的落后,科技的落后缘于教育的落后,教育落后盖因中国百姓学习汉字太难。
”目睹此情形,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要求对汉字进行改革,甚至要废除方块字,改用字母文字。
改革呼声在五四时期达到高潮,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甚至一度发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呐喊。
1892 年,一个名叫卢戆章的福建青年,经过十年的努力,写成了一本名为《一目了然初阶》的书。
这是第一套由中国人自己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
当时卢戆章把它称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
但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并没有得到推广。
1906 年春,“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于上海召开,正式将由剑桥大学教授威妥玛(ThomasFrancis Wade)整理、传教士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修改之后的“威妥玛—翟理斯拼音方案”,史称威妥玛拼音法公之于世,使汉语拼音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为广泛的推广。
1913 年2 月25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在北平召开,各省纷纷派代表参加。
此次大会的宗旨明确:审定国音,采定字母。
五年后,这次会议确定的“标准国音”与注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
”1928 年,语言学家黎锦熙和赵元任创立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简称“国罗”)。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几大部分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几大部分1. 引言- 汉语拼音方案是指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的读音的一种方法。
它在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及在国际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演变,包括几个重要的部分。
2. 声母- 汉语中的声母即辅音,在拼音方案中用拉丁字母表示。
拼音方案将汉语中的声母分为21个,包括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每个声母都有自己的发音规则和特点。
3. 韵母- 汉语的韵母即元音,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拼音方案将汉语中的韵母分为36个,包括a、o、e、i、u、ü、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ia、ie、iao、iu、ian、iang、iong、uang、üan、üe、üan、ün。
每个韵母都有自己的发音规则和特点。
4. 声调- 汉语的声调是指声音的音高变化,对于正确的发音非常重要。
汉语拼音方案将声调分为四个,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第一声(平声)用ā、ē、ī、ō、ū表示,第二声(仄声)用á、é、í、ó、ú表示,第三声(上声)用ǎ、ě、ǐ、ǒ、ǔ表示,第四声(去声)用à、è、ì、ò、ù表示。
5. 声调符号-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为了标示不同的声调,使用了声调符号。
声调符号位于汉字的拼音字母之后,可以是数字1-4,也可以是一个符号。
例如:mā(妈)、bǎ(把)、dǔ(渡)、lù(路)等。
6. 声调变调规则- 在汉语中,有一些字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声调变调的情况。
例如:“一”在第一声时发“yī”,而在第四声时发“yì”。
这种声调变调的规则在汉语拼音方案中也有具体的表示方式。
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导言汉语拼音方案是为了标示汉字的读音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拼音系统。
它是适用于现代标准汉语的拼音方案,被广泛用于发音、输入法、教学等领域。
本文将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发展以及应用进行介绍。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汉语拼音方案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国。
当时,中国面临着现代化的需求,为了适应国际交流和现代教育的需要,开始探索拼音系统。
最早使用的是基于英文字母的拼音方案,比如“Mou-tai”代表茅台、“Tientsin”代表天津等。
然而,这些方案存在着很多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因此需要一个更科学、更系统的拼音方案。
1928年,中国教育部在拼音方案的制定上取得重要进展。
当时制定的“注音符号”即可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的雏形。
注音符号使用特定的符号表示每个汉字的音素,使得读音更加准确和规范。
这套方案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使用。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发展随着年代的推移,汉语拼音方案经历了几次改革和完善。
1955年,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试行)”,这次改革对原有的注音符号做了一些修改,使得方案更加简洁明了。
1982年,为了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中国国家教育部发布了第一次国家标准的汉字拼音方案,即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
这一方案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缮和统一,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拼音系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汉语拼音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输入法、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发展,为拼音方案的应用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式。
三、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1.发音指导汉语拼音方案在发音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拼音方案被广泛用于教学材料、教辅书籍、音频等,辅助学习者正确地发音和表达。
2.输入法汉语拼音方案在计算机输入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输入拼音,计算机可以智能地判断对应的汉字,提高输入效率。
现在市面上的输入法多数都支持拼音输入,方便了使用者的中文输入。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拼音历史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拼音历史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简称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语言文字的中国拼音方案,是一种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的转写系统,它的规则和使用范围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和改进。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演变过程。
1. 拼音的起源(Introduction to Pinyin)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其发音是非常复杂和规律性较弱的。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的读音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各地方言相对独立,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语音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为了方便汉字的学习和教学,拼音方案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 早期拼音方案(Early Pinyin Systems)早在19世纪末,中国的教育家和语言学家就开始探索拼音方案的制定。
1892年,汤若望神父提出了最早的拼音方案,但由于各地区的差异以及技术限制,这个方案未能在中国广泛推行。
20世纪初,国内外的学者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拼音方案,如华英拼音、乱头字母拼音等。
然而,这些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字母的数量和读音的对应不准确等。
3.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Standardization of Pinyin)为了解决拼音方案的多样化和混乱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6年成立了一个拼音工作委员会,开始制定统一的汉字拼音方案。
经过多年的调研和论证,1958年发布了第一个正式版本的汉字拼音方案。
该方案以汉字的发音为基础,通过拉丁字母、音标和声调符号等方式来表示汉字读音。
方案的主要特点包括:不区分词性的拼写、使用声、母、韵母等音标、标注不同声调等。
4. 拼音方案的不断改进(Improvements to Pinyin)自1958年发布以来,汉语拼音方案经历了多次修改和改进。
每一次的调整都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汉字的发音和减少歧义。
在1979年和1986年,相继发布了第二版和第三版的汉语拼音方案。
这些版本主要调整了声母和韵母的拼写方式,使得拼音更加规范和准确。
关于拼音的故事

关于拼音的故事拼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
在古代,汉字是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式构成的文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发音。
而在古代的注音方式中,最早的是象形注音,即用图画来表示发音。
这种注音方式虽然简单粗糙,但却为后来的拼音注音方式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渐演变,注音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到了秦朝,人们开始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式来注音,这为后来的拼音注音方式奠定了基础。
而在隋唐时期,随着文字和语言的交流,注音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注音方式主要是用汉字来注音,这种方式虽然比较复杂,但却为后来的拼音注音方式奠定了基础。
直到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开始了拼音改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拼音的改革,最终确定了现代汉语拼音方案。
这一方案以拉丁字母为基础,采用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方式来注音,使得汉语的发音更加准确、规范。
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拼音注音方式的革新和进步,也为中国文字的推广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拼音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方便了汉语的学习和传播,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拼音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它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可以说,拼音的故事就是中国文字发展的故事,它见证了中国文字的演变和发展,也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拼音的故事充满了传奇和魅力,它见证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也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拼音将会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期待拼音的美好未来!。
汉语拼音字符体式:历史演变和制定国家标准的建议

题 名 分 别 为 《 而 步 海 疑 而 即 沈 》 二 徒 闻 实 即 舍 空 虚 》 摇 色 信 《 《 秽 气 自 速 天 火 》 圣 母 怀 抱 圣 婴 》 据 考 证 , 三 幅 “ 像 ” 自 纳 《 。 前 宝 选
达尔 ( eo d 1 主 编 的 宗 教 画 册 Jr meNa a ) 《 音 故 事评 释 和 沉 思 录》 福
( n tt n se e i o e v n ei ) 特 卫 普 1 9 年 第 2 。 Ad oai e t o M dt n si E a g l 安 mi n a 55 版
原 画 为 铜 版 画 家 马 丁 ・ ・ 斯 ( at eVo ) 绘 , 东 ・ 里 克 德 沃 M r nd s 所 i 安 威 斯 ( tnW irx ̄U . 人 均 为 当 时 的 西 欧 著 名 美 术 家 。有 材 料 说 Ano ei) 图 三
画 工 丁 云 鹏 转 绘 , 手 黄 氏 三 匠 摹 刻 , 人 1O 年 重 刊 的 《 氏 墨 雕 编 66 程 苑 》 六 下 。根 据 《 经 》 音 书 的 题 材 绘 制 的 四 幅 “ 像 图 ” 中 文 卷 圣 福 宝 的
汉拼字体 : 语 音 符 式 历 演 和 I 史变 韦 J 定 国标的议 家准 建
最 后 一 幅 是 意 大 利 画 师 尼 克 劳 ( o a n c lo 神 甫 1 9  ̄ 在 日 Giv n i Nioa ) 5 7I z
本 据 西 洋 宗 教 名 画 《 督 诞 生 图 》 制 的 。 《 氏 墨 苑 》 刊 本 收 了 基 仿 程 重
利 玛 窦 的 四篇 罗 马 字 注 音 文 章 。 其 中 解 说 “ 像 ” 内 容 借 以 宣 传 宝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补充老国音是指由读音统一会确定的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标准语音。
新国音是指由国语统一筹备会确定以以北京普通读法为标准的语音。
三大语文运动p兰28-切音字运动:定义:清末20年间发端于民间的提倡文字改革、创制拼音字母的运动。
切音字就是泛指在这期间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汉语拼音方案。
知识点: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闽广方言-拉丁化拼音方案王照-《官话合声字母》-“京音官话”-汉字偏旁功绩:开始了中国人涉及创制汉语拼音的历史,切音字运动关于拼切何种话音的思考,使人们认识到确立统一的语音标准的重要性,直接引发了国语运动。
国语运动:定义: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统一语言,推行把以北京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运动。
国语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话,明清时期成为官话。
知识点:1913年读音统一会审定国音——“老国音”(京音为主,兼顾南北)核定音素、采定字母——国语注音字母1920年京国之辨问题起因国语标准音1924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新国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功绩:确立了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即以北京音(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
议定并推行了国语注音字母。
白话文运动:定义:1919年五四也那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提倡用能够表达公共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的书面语的运动。
功绩:以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建立了现代汉语的书面语。
这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最后形成的一个标志汉语拼音方案的演变●清末明初《一目了然初阶》p4 《官话合声字母》p5●1913 国语注音字母(又名注音符号1930、注音字母)——读音统一会——中国历史上第一套由政府部门法定的拼音字母(拼音方案)——字母采用楷书的篆文古体字——国音字母第一式——58年前使用p23●1926 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自己拟定、政府公布第一套音素制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国音字母第二式——没推广p24●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北拉)p25●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汉语拉丁化拼音方案——字母采用拉丁文字母——现行p22《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关于语音单位的几个判断:音位就是语音单位,语音单位就是音位。
音节开头的一定是声母。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个汉字一定代表一个音节。
一个音节一定代表一个汉字。
1、汉语拼音方案的省略规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符号的省略,二是字母的省略。
——符号的省略: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ü上两点省略;跟j、q、x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ī行的韵母,当调号落在ī上时,可省略字母上的一点。
(举例见书34)——字母的省略:(举例见兰53)iou、uei、uen,前面有声母时,省略韵腹o、e;没有声母时,韵头ī、u要改写为y、w。
3、汉语拼音方案中的ī代表了什么?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ī代表一个音位,即/ī/音位;代表四个音素,即舌面前高元音[]、舌面前次高元音[]、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代表三个不同的韵母,例如音节zhi、zi、bi中的三个不同的韵母都是由这个字母代表的。
4、y、w的使用规则。
P52兰——Y的用法①由ü起的零声母音节,前加y,去掉ü上两点。
如与yu、远yuan②由ī起首的零声母音节,如果只有一个元音,则ī前加y,如音yin;如果多于一个元音,则ī改为y,如言yan、页ye——w的用法①由u起首的零声母音节,如果只有一个元音,则u前加w,如五wu;如果多于一个元音,则u改为w,如万wan5、为什么说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韵母iou、uei、uen在实际运用中永远不会出现?P53兰6、ü行韵母的拼写P34声母表:普通话由21个声母、22个辅音音位。
韵母表:普通话有39个韵母音节中的韵母还原成实际韵母。
总结有以下几点:1、yu变成ü。
Xu变成xü;qu变成qü;ju变成jü。
如yuan的韵母是üan,jue的韵母是üe,quan的韵母是üan,xue的韵母是üe。
(注意是jqx必须和u连在一起)2.、w变成u——如果变了之后有uu,就省掉一个u。
如wu 的韵母是u,wan的韵母是uan。
3、i——如果变了之后有ii,就省掉一个i。
如ying的韵母是ing,yan的韵母是ian。
(注意是单个的y。
如果yu,就按第1条规则)4、、ci、si的韵母是-i[];zhi、chi、shi、ri的韵母是-i[]。
5、变成uei,un变成uen,iu变成iou。
如jiu的韵母是iou,gui的韵母是uei,hun的韵母是uen。
6、o变成au,iao变成iau。
如yao的韵母是iau,jiao的韵母是iau,hao的韵母是au。
6个元音的字母、音位(宽式国际音标)、音位变体(严式国际音标)及发音特点p兰611、字母i 字母i表示/i/音位,概括了4个不同的音素。
i /i/ [ ] zi ci si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 zhi chi shi ri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I] ei ai uei uai 舌面前、次高、不圆唇元音[i] 除以上所有的情况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2、字母u字母u表示/u/音位,概括了2个变体。
此外,ong中的字母o变体使用。
u /u / [u] u ua uo uen uai uang uei ueng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 ou iou 舌面后、次高、圆唇元音3、字母e字母e表示音位/e/,概括了4个音素。
e /e / [e] ei uei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Е] ie ǖe 舌面前、正中、不圆唇元音[ə] en eng er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γ] e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4、字母o代表两个音位变体。
O /o/ [o] o u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ə] ou iou 舌面、央、中、元音[ ] ao iao ong 舌面后、次高、圆唇元音5、字母a字母a表示音位/a/,概括了5个音素。
a /a/ [ε] ian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 ǖan 舌面前、次低、不圆唇元音[A] a ia ua 舌面央、低、元音[ɑ] ao ang iao uang 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a] ai uai an uan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ǖ /y/ [y] ǖ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汉语语音系统中最重要的音位组合关系就是声韵配合关系。
汉语语音单位中的声母和韵母的组合、配合规律,以“类”为位单位进行。
主要就是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开头的元音(介音)的组合。
介音——介音即韵头,是韵母开头的元音,作为介音的元音只能是ī、u、ü。
如韵母iao 中的i。
普通话音节组合特点(简述汉语语音系统的音位组合关系特点):p兰56同化:某个语音成分受相邻的不同语音成分的影响,而变得相同或部分相同,就是同化。
顺同化——是前面的语音成分影响后面的语音成分,使后面的语音成分变得与前面的语音成分相同或部分相同。
如books[bu:ks]、bows[bauz]。
逆同化——是后面的语音成分影响前面的语音成分,使前面的语音成分变得与后面的语音成分相同或部分相同。
如汉语“版面”[panmian]一般读成[pammian]。
▲音位定义: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如/A/、/o/等。
普通话共有22个辅音音位,6个元音音位,4个调位。
p76▲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分布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
如[ i] 、[I]、[ ]、[ ]都是音位/i/的音位变体。
▲复韵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组合而成的韵母。
▲前响复韵母:没有韵头,由韵腹和韵尾组成的韵母。
如ai/ei/ao/ou。
▲中响复韵母:由韵头(介音)、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的韵母。
如iao/iou/uai/uei。
▲后响复韵母:没有韵尾,由韵头(介音)、韵腹两部份组成的韵母。
如ia/ie/ua/uo/üe。
▲舌尖鼻音韵母——由舌尖鼻音n充当韵尾的韵母,叫舌尖鼻韵母。
▲舌根鼻音韵母——由舌根鼻音ng充当韵尾的韵母,叫舌根鼻韵母。
▲开口呼韵母——无韵头,且韵母不是ī、u、ü的韵母。
▲齐齿呼韵母——由元音ī起头的韵母。
▲合口呼韵母——由u起头的韵母。
▲撮口呼韵母——由ü起头的韵母。
▲开尾韵母——无韵尾的韵母。
▲元音尾韵母——以元音ī/u为韵尾的韵母。
▲鼻音韵尾韵母——以n/ng为韵尾的韵母。
▲前尾韵:从韵尾着眼,又可以把-ī尾韵和-n尾韵归并为一类,叫前尾韵。
如ai、an等。
▲后尾韵:从韵尾着眼,又可以把-u尾韵和-ng尾韵归并为一类,叫后尾韵。
如au、ang 等。
▲韵基:一个韵母,除去韵头,剩下的部分就是韵基,包括韵腹和韵尾,韵基是组成韵母的基本成分。
例如韵母iang,其中ang就是韵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