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化验教程》 习 题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刑事化验》绪论

第一章 《刑事化验》绪论

第二节
微量物证与毒物的 发现与采取
(一)微量物证的发现 1.通过搜查搜寻和发现微量物证 2.通过现场勘查搜寻和发现微量物证 (1)犯罪分子进出现场的路径和出人口 (2)中心现场 (3)物品变动处 (4)犯罪分子藏身或隐蔽的地点 (5)作案工具和有关遗留物
3.搜寻和发现微量物证应注意的问题 (1)既要对重点部位重点勘查,又要兼顾其他部 位。 (2)要准确识别物证与非物证。 (3)勘查人员着装要标准。 (4)对现场进行反复多次的勘查。 (5)利用现代化器材和技术搜寻和发现微量物证。 (6)根据案情和现场情况,推测犯罪过程及可能 存在物证的种类、部位,追踪搜寻和发现微量物证。 (7)不能伸手到眼睛看不到的部位去摸索,以免 发生意外。
二、 微量物证和毒物的送检
(一)微量物证和毒物检验的鉴定人 l.鉴定人的资格 2.鉴定人的权力 3.鉴定人的义务 (二)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验的委托 在送检物证的过程中,必须按公安部《刑事科学 技术鉴定材料送检规则》办理,附交委托公函, 写明案由、检验要求、检材和比对样品的清单, 填写《委托鉴定登记表》。 (三)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验的受理
第四节 微量物证、毒品和毒物的检 验 一、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材的处理 (一) 非生物检材的处理 非生物检材大多以附着物形式存在于载体之上或与 杂质混存在一起。要检验其中所含的与案件有关的某些 成分,通常需要进行提取、净化,以便将他们从检材中 分离出来。 (二) 生物检材的处理 中毒案件及吸毒案件的呕吐物、胃内容物、血、尿、 组织匀浆、毛发等生物检材中,待测物以原形物、代 谢物、蛋白质或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等形式,与食物或 脂肪、蛋白质、色素等内源物共存,成分复杂。
在程序上只有直接检验和评断检验结果两个步骤。种属

《刑事化验》试卷五

《刑事化验》试卷五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010/2011学年秋学期期末考试卷刑事化验适用专业:刑事科学技术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刑事化验:2,毒物:3,爆炸:4,麻醉药品:5,闪燃:1,下列的致死剂量中属于剧毒的是―――――――――――――――()A、大于15g/kgB、0.5~5g/kgC、0.05~0.5g/kgD、小于0.05g/kg 2,下列炸药属于猛炸药的是――――――――――――――――――()A、雷管B、梯恩梯C、黑火药D、无烟火药3,采取沾在衣物上的少量粉尘泥土,下列方法哪一种合适――――――()A、用蒸馏水淘洗B、用吸尘器吸取C、用透明胶粘取D、在无风处轻轻拍打在较大的白纸上,再收集到一块4,羊毛纤维在生物显微镜下的外观特征是――――――――――――()A、表面呈鳞片状B、表面光滑,有明亮光泽和透明感,偶见凸处C、表面光滑细长,无花纹D、纵向呈扁平带状,有天然扭曲5,下列属于农药的是―――――――――――――――――――――()A、毒鼠强B、砒霜C、亚硝酸钠D、氰化钾6,根据毒物的毒理作用分类,下列属于血液毒的是―――――――――()A、强酸、强碱B、砒霜C、有机磷农药D、CO7,下列属于合成类毒品的是――――――――――――――――――()A、鸦片B、冰毒C、海洛因D、可卡因8,下列不是热塑性塑料的是――――――――――――――――――()A、聚氯乙烯B、聚乙烯C、有机玻璃D、酚醛塑料9,一般情况下,下列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中,最快引起中毒的是―――()A、静脉注射B、呼吸道吸入C、皮下注射D、口服10,下列属于精神类毒品的是――――――――――――――――――()A、吗啡B、海洛因C、摇头丸D、度冷丁1,现场搜寻和发现微量物证的重点部位有:、、、、物品变动处、藏身处及有关遗留物上。

2,刑事办案人员在送检物证时,要填写,物证检验人员在受理物证检验时要填写。

3,刑事化验的检验方法、、和,其中是刑化的主要分析方法。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第一篇: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刑事科学技术(治安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环境温度在20℃左右,死后10小时内,尸温每小时约下降()℃。

A.0.5 B.1 C.2 D.52.法医检验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施中有关()问题的一项专门工作。

A.物理 B.医学 C.法律 D.尸体3.法医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现场勘查B.尸体检验C.活体检查D.笔迹检验4.法医鉴定是法医鉴定人按照法律程序,根据司法、公安机关的委派或聘请,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人身、尸体、物品等进行检验;对()进行审查,做出科学结论的过程。

A.尸体 B.物证 C.文证 D.笔迹5.脑死亡,是()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

A.脑干B.大脑C.全脑D.小脑6.一般情况下,生命的终止需一个过程。

不属于死亡过程的是()A.生物学死亡期B.濒死期C.临床死亡期D.扩散期 7.()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A.生物学死亡期B.濒死期C.临床死亡期D.扩散期 8.()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

A.生物学死亡期B.濒死期C.临床死亡期D.扩散期 9.死亡过程的()阶段,没有抢救价值。

A.生物学死亡期B.濒死期C.临床死亡期D.扩散期 10.检验呼吸是否存在,不能用(C)方法。

A.玻璃杯试验B.镜片冷却法C.结扎手指末端D.泡沫试验 11.检验心跳是否存在,不能用()方法。

A.听诊器 B.X光射线 C.心电图 D.泡沫试验 12.属于非自然死亡的有()A.心脏病死亡B.溺死C.老死D.脑出血死亡 13.属于自然死亡的有()A.猝死 B.溺死 C.烧死 D.溢死 14.不属于直接死因的是()。

A.心脏严重破坏B.失血C.中毒D.感染 15.属于间接死因的是()。

A.心脏严重破坏B.感染C.中毒D.失血 16.属于死亡诱因的是()。

A.情绪激动B.感染C.中毒D.失血 17.()小时内出现的尸体变化称为早期尸体现象。

A.24 B.36 C.48 D.72 18.()小时后出现的尸体变化称为晚期尸体现象。

《刑事证据学》历年真题全套试题

《刑事证据学》历年真题全套试题

2.1 00370刑事证据学真题及答案(2004年4月份)一、单项选择题1.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是[ D ]A.客观性、关联性、直接性B.主观性、直接性、合法性C.主观性、关联性、合法性D.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证人的是[ B]A.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B.承办本案的司法人员C.年幼的人D.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3.以下关于被害人陈述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被害人陈述都是直接证据B.被害人死亡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替他提供被窖人陈述C.被害人陈述作为诉讼证据,可以包括严惩犯罪分子的要求D.被害人陈述是一种独立的证据4.有权指定医院对精神病进行医学鉴定的是[ ]A.省级人民政府B.省级公安机关C.省级人民检察院D.省级人民法院5.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侦查实验。

有权批准侦查实验的是[ ]A.公安局长B.刑警队长C.派出所所长D.检察长6.在侦查阶段,有权依法主持勘验、检查工作的人员应当是[ ]A.鉴定人B.侦查人员C.法医D.侦查机关聘请的专家7.依法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侦查机关将其退还邮电部门的时限是[ ]A.7天以内B.5天以内C.3天以内D.24小时以内8.某项证据可以证明被告人没有作案时间或不具有作案的条件,该项证据属于[ ] A.“法定减免型”辩护证据B.“酌情减免型”辩护证据C.“直接否定式”辩护证据D.“釜底抽薪式”辩护证据9.在以下关于言词原则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言词原则即直接原则B.言词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定案时必须具有言词证据C.言词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诉讼原则D.言词原则要求诉讼必须以言词方式进行10.下列各事项中,属于刑事诉讼中无须证明的事项的是[ ]A.证据材料B.程序法方面的事实C.预决的事实D.实体法方面的事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刑事技术复习题

刑事技术复习题

刑事技术复习题刑事技术复习题一、DNA鉴定技术DNA鉴定技术是刑事技术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科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犯罪侦查和司法审判中。

它通过对DNA样本进行分析和比对,确定个体的遗传信息,从而判断是否与犯罪现场的DNA样本相匹配,进而推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DNA鉴定技术的原理是基于人类DNA序列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DNA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分子,由四种碱基组成,分别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每个人的DNA序列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同卵双胞胎,其他人的DNA序列都是不同的。

DNA鉴定技术主要包括DNA提取、PCR扩增、电泳分离和比对等步骤。

首先,从犯罪现场的生物痕迹中提取出DNA样本,通常可以从血液、唾液、头发等物质中提取。

然后,通过PCR扩增技术,将DNA样本中特定的DNA片段进行复制,以增加其数量。

接下来,通过电泳分离,将扩增的DNA片段按照大小进行分离,形成特定的DNA条带图谱。

最后,将犯罪嫌疑人的DNA样本与犯罪现场的DNA样本进行比对,根据DNA条带图谱的相似性来判断是否匹配。

二、指纹鉴定技术指纹鉴定技术是一种以指纹图案为基础的个体识别技术,也是刑事技术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每个人的指纹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卵双胞胎也有不同的指纹。

指纹鉴定技术主要包括指纹提取、指纹图案比对和指纹特征提取等步骤。

首先,从犯罪现场或物证中提取出指纹样本,可以通过粉末法、化学法或光学法进行提取。

然后,通过显微镜或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将提取的指纹图案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与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图案相匹配。

最后,通过指纹特征提取技术,提取出指纹图案中的特征点,如纹线的形状、长度、分叉等信息,用于进一步的鉴定和比对。

指纹鉴定技术的优点在于准确性高、可靠性强。

由于每个人的指纹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通过比对指纹图案可以确定个体的身份,从而帮助侦破犯罪案件。

指纹鉴定技术在刑事审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司法公正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

刑侦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刑侦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刑侦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现场勘查中,以下哪项是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A. 现场保护B. 现场拍照C. 现场绘图D. 现场访问答案:A2. 指纹提取中,以下哪种粉末适用于深色背景上的指纹?A. 白色粉末B. 黑色粉末C. 灰色粉末D. 蓝色粉末答案:B3. 在刑侦工作中,以下哪种证据属于直接证据?A. 目击证人证言B. 物证C. 书证D. 电子数据答案:A4. 以下哪种化学物质常用于血迹检测?A. 鲁米诺B. 碘酒C. 酚酞D. 硝酸银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攻击时,反击致乙轻伤B. 甲在被乙攻击时,反击致乙重伤C. 甲在被乙攻击时,反击致乙死亡D. 甲在乙攻击后,反击致乙轻伤答案:A6. 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拘留?A. 有证据证明其犯罪B. 有证据证明其有犯罪嫌疑C. 有证据证明其可能逃跑D. 有证据证明其可能毁灭证据答案:B7.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A. 通过刑讯逼供获得的证据B. 通过威胁获得的证据C. 通过引诱获得的证据D. 通过欺骗获得的证据答案:A8. 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A. 有证据证明其犯罪B. 有证据证明其有犯罪嫌疑C. 有证据证明其可能逃跑D. 有证据证明其可能毁灭证据答案:A9. 在刑侦工作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确定嫌疑人身份?A. DNA分析B. 指纹比对C. 面部识别D. 笔迹鉴定答案:B10. 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取保候审?A.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B.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C.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D.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步骤?A. 现场保护B. 现场访问C. 现场勘查D. 现场分析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指纹的提取?A. 指纹的清晰度B. 指纹的保存条件C. 指纹的覆盖物D. 提取技术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属于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A. 物证B. 书证C. 证人证言D.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视居住?A.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B.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C.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D.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的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属于非法证据排除的情形?A. 通过刑讯逼供获得的证据B. 通过威胁获得的证据C. 通过引诱获得的证据D. 通过欺骗获得的证据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现场勘查时,应首先进行现场保护,以防止现场被破坏。

毒品化验 复习(完整)

毒品化验 复习(完整)

1、刑事化验主要的仪器分析方法。

答:气相色谱分析;液相色谱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扫描电镜分析。

2、刑事化验研究对象,化学物证分为几类?答:两类。

微量物证和毒品毒物。

3、刑事化验的作用。

答:(1)作为立案的依据。

通过对物证进行分析鉴定,可以证实是否发生了的案件,从而为立案侦查提供依据。

(2)提供破案线索。

刑事化验能够通过对物证与比对样本的分析检验,判断物证的来龙去脉,从而为破案提供线索。

(3)可以排除嫌疑,认定犯罪。

刑事化验通过分析检验,能作出物证与嫌疑样本是否同一的结论,从而排除嫌疑者或无辜者,或为认定犯罪提供有力的证据。

4、微量物证包括哪些?答:常见的种类有:涂料,纤维,玻璃,金属,泥土,塑料,油脂,纸张,油墨,粘合剂,火药以及纵火剂,爆炸和枪弹射击残留物等。

5、海洛因、冰毒、K粉、摇头丸的化学名称。

答:海洛因:二乙酰吗啡;冰毒:甲基苯丙胺;K粉:氯胺酮;摇头丸: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

6、单根纤维、射击残留物、油痕、血液中酒精应如何提取?答:用镊子夹取单根纤维置于两载玻片间夹紧,用胶带夹紧。

用射击残留物专用取样盒,打开盖子,撕开保护膜后于手的虎口中粘取,粘至无粘性,然后放回取样盒。

用棉签擦拭,放于密封玻璃瓶中。

血液中的酒精:1、及时采血;2、贴标签;3、密封保存;4、防止污染;5无及时送检时应低温保存。

7、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答:1、毒物本身的因素。

(1)毒物的理化性质。

(2)毒物的剂量。

2、机体状态。

(1)年龄、性别。

(2)健康状况。

(3)习惯性、过敏性。

(4)机体的代谢状况。

(5)吸收毒品的途径:注射、口服等。

8、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任务分别是什么?答:定性分析就的任务是确定各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合物。

定量分析就的任务是求出混合样品中各组分百分含量。

9、实验一炸药残留物中无机离子及TNT的检验(1)无机离子、TNT的提取方法答:无机离子用蒸馏水提取;TNT用丙酮溶解提取。

刑事科学技术题

刑事科学技术题

《刑事科学技术》模拟试卷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1.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

2.调焦。

调焦是指调节物像相对的距离,使不同距离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拍照要求清晰成像在像面上,或者将某些景物成像模糊的过程。

3.斗型纹。

斗型纹内部系统中心有一条以上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曲形线,上部及两侧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波浪线或横直线构成。

4.步态特征。

人行走时每只脚在起脚、碾脚、落脚过程中的运步规律特点。

5.笔迹。

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字符号的形象系统。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运笔特征主要表现在(起笔)、(收笔)、(行笔)和(连笔)特征上。

2.摹仿笔迹按摹仿手法分三种:()、()、()。

3.凹陷状痕迹的结构包括()、()、()和()。

4.足迹按造型客体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不能进行人身同一认定。

5.弹壳在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有()、()、()、()、()。

6.近距离摄影中,理论上增大影像的方法有()和()。

7.感光度低的胶片,宽容度()。

8.左手伪装笔迹有机械性特点,表现为(左高右低)。

9.常见的制式枪弹是由弹头、弹壳、()和()构成的。

10.枪管的内表面叫枪膛,它可分为线膛、()和()三个区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照相机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大。

2.目前能进行红外线反射摄影的波段是750nm~1350nm。

3.弓型纹由内部、外围和根基三个系统所构成。

4.人行走时,碾脚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痕迹是蹬痕。

5.穿鞋足迹不能对留痕鞋进行同一认定。

6.用石膏制模法提取足迹前,必须将足迹中的石块,树枝,树叶等杂物清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