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生物学特性
昆虫ppt课件

提供资源
一些昆虫可以作为食物来源,如 蝴蝶、蜜蜂的幼虫等。
人类对昆虫的认识与利用
科学研究
昆虫是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 重要研究对象,有助于人类了解
生命科学。
工业利用
如制作蜂蜜、丝绸、生物农药等。
文化价值
很多昆虫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被赋 予象征意义,如蝴蝶代表美丽和变 化。
保护昆虫资源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的保护
蝴蝶的翅膀
翅膀上覆盖着鳞片,色彩丰富 ,有红、黄、蓝、白、黑等色 ,并可形成各种美丽的斑纹和 图案。
蝴蝶的生活习性
蝴蝶幼虫通常以植物叶片为食 ,成虫则吸食花蜜或腐食。
蝴蝶的繁育
雌蝶通常在寄主植物上产卵, 卵孵化后成为幼虫,经过多次 蜕皮后化蛹,最终羽化成蝶。
蜜蜂
01
02
03
04
蜜蜂的种类
全球有超过30,000种蜜蜂, 其中约10种为家养蜜蜂。
01
02
03
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头部通常包括触角 、复眼和口器等器官,具 有感觉和取食的功能。
昆虫的胸部
昆虫的胸部通常分为前翅 、中胸和后胸三个部分, 是昆虫运动和呼吸的主要 部位。
昆虫的腹部
昆虫的腹部是昆虫消化、 排泄和生殖的主要部位, 通常分为多个节段。
昆虫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昆虫通过雌雄交配,将受精卵产在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出幼 虫。
昆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昆虫有 助于保护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保护
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昆虫有 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福祉的保证
昆虫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等资源,同时也帮助 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繁育。
THANKS
昆虫分类-2【植物保护与病害防治】

沫蝉科 Cercopidae
角蝉科 Membracidae
(五)异翅亚目
• 小至大型; • 触角丝状,生于复眼下方;
• 单眼2枚或无;
• 喙由头部前下方伸出; • 跗节1-3节; • 前翅为半鞘翅,少数质地均匀; 停息时两对翅平叠于体背上;
• 常有臭腺和蜡腺;
• 产卵器有2对产卵瓣,缺背瓣; • 消化道无滤室。dae
• 也称食虫蝽科。
• 头相对较小,头与前胸之间收缢成颈状;触角4节;有单眼; 喙3节,粗短而弯曲,不能平贴于身体腹面,端部尖锐;
• 前胸腹板两前足间具有一横皱的纵沟,前胸背板由横凹分为 两叶;小盾片三角形;前翅膜片基部有2个翅室,端部伸出2 纵脉;少数种类无翅。不少种类前足为捕捉足,跗节常为3节;
蜡蝉科 Fulgoridae
• 中型至大型,是半翅目中最艳丽的类群;
• 有些种类头部形状怪异,额与颊膨突; • 单眼2个; • 前翅肩片明显;后翅常有鲜艳色彩,臀区有网状脉。 • 常见种类龙眼蜡蝉,俗称龙眼鸡。
蛾蜡蝉科
飞虱科 Delphacidae
• 小型种类,与叶蝉相似; • 单眼2个; • 翅膜翅,有些有短翅型和无翅型;前翅基部有肩片;
• 体圆形或椭圆形,隆起,体壁坚硬,少数柔软; • 雌虫和若虫一般营固定生活,雌虫被蜡质;虫体长卵形, 分节不明显;足、触角等均退化;一般有足,跗节1节; 少数无足;仅具两对胸部气门;腹末具深裂,叫臀裂,在 肛门上方覆盖两块三角形的骨片,叫肛板; • 雄虫口针短、钝;触角10节;有翅,少数无翅;足发达, 跗节1节;腹末具长蜡丝。 • 如朝鲜球坚蚧。白蜡虫。
直翅目 Orthoptera
• 属有翅亚纲、渐变态类。 •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地区种类较多。 一、形态特征 • 体小至巨型。 • 多数种类为下口式,少数为前口式。上颚发达,强 大而坚硬。复眼大而突出,单眼一般2—3个,少数 种类缺单眼。多数种类触角丝状,少数种类为剑状 或锤状。
昆虫生物学特性

3.性二型:同一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等第 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的大小、体型、颜色等也有 差别,这种现象称性二型(雌雄二型)。如蓑蛾的 雌虫无翅,雄虫具翅;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羽毛状, 雌蛾为栉齿状;雄蚱蝉具发音器而雌虫没有等都是 显而易见的雌雄差别。
雌 雄 大 小 不 一
雌
性
个
雄
体
伪蛹
斜纹夜蛾
绿刺蛾
大叶黄 杨斑蛾
虫龄小, 活动性弱, 大量聚集
在一起
(五) 迁飞与扩散
某些昆虫在成虫期有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 距离迁移到别一个发生地的特性,称为迁飞性; 有些昆虫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或营养条件恶化时, 由一个发生地近距离向另外一个发生地迁移的特 性,称为扩散性。
了解害虫迁飞习性,
查明它的来龙去脉及扩散 转移的时期,对害虫的测 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虫和蓟马等.
两性生殖 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 卵胎生殖
二、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昆虫的世代 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为止的
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昆虫的年生活史 昆虫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
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称为年生活 史。昆虫年生活史包括昆虫的越夏、越冬 虫态、世代数、生活习性和栖息场所。
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是佳 多PS一Ⅱ型普通灯,一般每 4hm2菜田设置1盏杀虫灯,以 单灯辐射半径120m来计算控 制面积,将杀虫灯吊挂在固定 物体上,高度应高于农作物, 以1.3-1.5m为宜(接虫口 的对地距离)。
诱杀斜纹夜蛾、甜菜
夜蛾、银纹夜蛾、猿叶甲、 黄曲条跳甲、象甲、金龟 子、飞虱等17科昆虫。
白蚁的多型现象
白 蚁 的 多 型 现 象
春夏型
秋型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汇报人:
202X-01-05
目录
• 昆虫的形态学特性 •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 昆虫的分类学特性 •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 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01
昆虫的形态学特性
昆虫的外部结构
昆虫体躯
昆虫体躯通常分为头、胸、腹三个部 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结
构。
触角
触角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用于感 知气味、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
昆虫的生长发育
变态发育
昆虫的生长发育通常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 个阶段,其中幼虫与成虫形态差异较大,如蝴蝶 、蜻蜓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
部分昆虫的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仅在体积和器 官发育程度上有所差异,如蝗虫、蝉等。
昆虫的食性
01 植食性
多数昆虫以植物组织为食,如叶蝉、蚜虫等,对 农作物和森林造成危害。
昆虫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 源,维持生态系统的食物 链和生物多样性。
05
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昆虫的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昆虫提供原始的生态环 境,保护其栖息地,避免 人为破坏。
法律法规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 非法捕捉、猎杀、买卖和 饲养昆虫,对违法行为进 行严厉打击。
生态修复
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 行修复,恢复昆虫的生存 环境。
养物质。
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 孔和气管组成,用于 呼吸和交换气体。
生殖系统
昆虫的生殖系统包括 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 官,用于繁殖后代。
昆虫的感知器官
01 触角
触角上布满了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气味、温度、 湿度等环境信息。
02 复眼
昆虫的复眼由多个小眼组成,可以感知光线的强 弱、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信息。
昆虫的定义及其特征

昆虫的定义及其特征昆虫是一类生物的总称,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昆虫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昆虫的定义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类,其特征在于它们具有三个身体部分:头部、胸部和腹部。
它们还具有六只脚和一对触角,以及一对翅膀(并非所有昆虫都有翅膀)。
从分类学的角度来看,昆虫属于昆虫纲,包括约90万种已知的物种。
它们是最丰富和最多样化的动物群之一,占据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相当大一部分。
二、昆虫的特征1.外骨骼:昆虫的身体被硬壳覆盖,这种硬壳被称为外骨骼。
外骨骼保护了昆虫的身体,使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生存。
2.三个身体部分:昆虫的身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这三个身体部分的结构和功能都不同,使昆虫具有了更高的适应性。
3.六只脚:昆虫的腿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昆虫的腿可以用于行走、跳跃、攀爬等活动,它们还可以用于抓住猎物或粘附在表面上。
4.触角:昆虫的触角是一对感觉器官,它们可以感知周围环境中的气味、声音和震动等信息。
触角还可以用于识别同种或异种昆虫之间的信号。
5.翅膀:大部分昆虫都有翅膀,这使它们可以在空中飞行。
翅膀的形状和大小因物种而异,有些昆虫的翅膀可以折叠在身体下方,有些则可以像直升机一样旋转。
6.变态发育:昆虫的变态发育是它们最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昆虫的幼虫和成虫之间存在巨大的形态差异,它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也不同。
例如,蝴蝶的幼虫是毛毛虫,它们吃树叶;而成虫则吸食花蜜。
三、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在食物链的底层,是许多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同时,它们还可以帮助传播花粉、控制害虫、分解有机物等。
1.食物来源:昆虫是许多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鸟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等。
如果没有昆虫,这些动物将面临饥饿和灭绝的威胁。
2.传播花粉:许多昆虫可以帮助传播花粉,这对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
例如,蜜蜂、蝴蝶和飞蛾等都可以在采食花蜜的同时传播花粉。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精)

植物保护基础教学单元2-2:农业昆虫识别——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昆虫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昆虫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等,绝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是两性生殖。
(1)两性生殖:昆虫的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
即通过雌雄交配、受精,产生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又称卵生。
(2)孤雌生殖:雌虫不经过交配,或卵未经过受精而产生新的个体。
这种生殖方式称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
(3)多胚生殖:由一个卵产生2个或更多个胚胎的生殖方式。
如小蜂、小茧蜂、姬蜂等寄生蜂多以这种方式繁殖。
(4)卵胎生:卵在母体内孵化后直接产生出小幼体的生殖方式。
昆虫的变态类型昆虫的一生自卵产下起至成虫性成熟为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要经过复杂的变化,有若干次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按昆虫发育阶段的变化,常见的变态可分为以下两大类:①不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发育阶段。
若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很相似,仅个体的大小、翅及生殖器官发育程度不同。
②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完全不同。
在上述两大类变态类型中,也有一些特殊的变化。
如蓟马等昆虫在高龄若虫变为成虫前有一个不食不动、类似于蛹的时期,其变态称为过渐变态;蜻蜓等昆虫的若虫在水中生活,且有成虫没有的临时性器官,其变态称半变态,若虫特称稚虫;再如芫菁等全变态昆虫,其幼虫的不同时期形态和习性明显不同,这种变态称为复变态。
昆虫卵的构造及类型昆虫的卵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卵壳,起着保护作用。
卵内有卵黄膜,包住里面的细胞质、卵黄和细胞核。
卵壳的顶部有孔,叫做受精孔,是精子进入卵内的通道。
卵壳的表面具有各式刻纹。
各种昆虫卵的大小差异较大,一般农业昆虫的卵,大小约在0.5~2mm之间。
昆虫卵的形状各不相同。
常见的有椭圆形、袋形、球形、鼓桶形、半球形、鱼篓形、有柄形、弹形等。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成虫
完
全 天牛
金龟子
变
态
蝇
视频:变态发育
你知道昆虫的发育方式(变态发育)有几种类型吗? 课本分别以哪种昆虫为代表加以介绍?
完全变态
变
态 发
发育经过卵 幼虫 蛹 成虫四个时期
育
不完全变态
发育经过卵 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
P11:列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 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家蚕
相同点
不同点
蝗虫
1.成虫的羽化:成虫从它
的前一虫态蜕皮而出的过程,
称为羽化。初羽化的成虫色
浅而柔软,待翅和附肢伸展,
体壁硬化后,便开始活动。
蝉羽化
2.性成熟与补充营养:有些昆虫在羽化后,性器官已 经成熟,不需取食即可交尾、产卵。这类成虫口器 一般都退化,寿命很短。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时, 性器官还末完全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 成熟,如金龟子和不完全变态类等昆虫,这种对性 细胞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
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称为年生活史。 昆虫年生活史包括昆虫的越夏、越冬虫态、 世代数、生活习性和栖息场所。
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 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 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 称为世代重叠。
对一年发生二代和多代的昆虫,划分世代顺序均以 卵期开始,依先后出现的次序称第一代、第二代……, 但应注意跨年虫态的世代顺序,习惯上是凡以卵越 冬的,越冬卵就是次年的第一代卵。如梧桐木虱, 1990年秋末产卵越冬,卵至次年4,5月孵化,这越 冬卵就是1991年的第一代卵。以其他虫态越冬的都 不是次年的第一代而是前一年的最后一代,叫做越 冬代。如马尾松毛虫1990年11月中旬以4龄幼虫越冬, 这越冬幼虫称为1990年的越冬代幼虫。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功能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功能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功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昆虫的生物学特性1. 外部形态结构:昆虫通常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生有六只脚和一对触角。
它们的身体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颜色,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2. 多样的繁殖方式:昆虫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
有些昆虫还通过社会性的结构,如蚁群、蜜蜂群来进行繁殖。
3. 庞大的物种数量:据估计,地球上的昆虫物种超过一百万种,这些物种在形态、习性和生态功能上各不相同。
4. 高度适应性:昆虫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无论是炎热的沙漠、严寒的极地还是受污染的城市环境,都能找到生存的方式。
二、昆虫的生态功能1. 传粉与授粉:昆虫是重要的传粉者,通过采集花蜜或花粉,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将花粉传播到其他花朵上,促进植物的繁殖和生长。
2. 分解与腐烂:许多昆虫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如木材、尸体等,通过分解这些有机物质,帮助清理环境并促进养分循环。
3. 控制害虫:某些昆虫是天敌,以其他昆虫、植物或动物的卵、幼虫或成虫为食,能够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4. 食物链的重要一环:昆虫在食物链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既是食草动物的食物,又是食肉动物的食物,通过调控物种数量和减缓能量流失,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 意义于科学研究与教育:昆虫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多样性、进化、适应性等生态学和生物学问题。
同时,通过昆虫的教育推广,可以培养人们对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总结: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拥有丰富的生物学特性和多样的生态功能。
它们既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又对人类的生态和农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昆虫的保护与研究,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特性昆虫生物学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从生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直至成虫各时期的生命特征。
同时还要讨论昆虫在一年中的发生过程,即它们的年生活史和发生世代等。
§1昆虫的生殖方式一、两性生殖雌雄个体经交尾、受精,进行繁育后代。
卵生、。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和卵生,即须经过雌雄两性交配,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受精之后,方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
两性生殖与其它各种生殖方式在本质上的区别是,卵通常必须接受了精子以后,卵核才能进行成熟分裂;而雄虫在排精时,精子已经是进行过减数分裂的单倍体生殖细胞:这种生殖方式在昆虫纲中极为常见,为绝大多数昆虫所具有。
二、孤雌生殖:不经两性交配即产生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受(parthenogenesis)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能发育为新个体。
分为以下3种类型。
(一)偶发性孤雌生殖(sporadic parthenogenesis):偶发性孤雌生殖是指某些昆虫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雌成虫偶而产出的末受精卵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常见的如家蚕、一些毒蛾和枯叶蛾等。
(二)经常性孤雌生殖(constant parthenogenesis):经常性孤雌生殖也称永久性孤雌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在某些昆虫中经常出现,而被视为正常的生殖现象。
可分为两种情况:1、在膜翅目的蜜蜂和小蜂总科的-些种类中,雌成虫产下的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前者发育成雌虫,后者发育成雄虫。
2、有的昆虫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甚至尚未发现雄虫,几乎或完全行孤雌生殖,如一些竹节虫、粉虱、蚧、蓟马等。
(三)周期性孤雌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周期性孤雌生殖也称循环性孤雌生殖。
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两性生殖。
这种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又称为异态交替(heterogeny)或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generations)。
如棉蚜从春季到秋末,行孤雌生殖10一20余代,到秋末冬初则出现雌、雄两性个体,并交配产卵越冬。
三、多胚生殖:一个受精卵细胞产生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小蜂)。
(polyembryony)四、卵胎生(viviparity)(如麻蝇)多是昆虫的生殖方式均为卵生,即雌虫将卵产出体外,进行胚胎发育。
但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形式上近似于高等动物的胎生,但胚胎发育所需营养是由卵供给,并非来自母体,也无子宫和胎盘之区别,所以又称为假胎生。
如介壳虫、蓟马、麻蝇科和寄蝇科的一些种类。
五、幼体生殖(Paedogenesis):未成熟的幼虫体内已具有卵巢,卵以孤雌生殖的方式发育为更小的幼虫,而后咬破母体而出。
经过若干次幼体生殖后,有的幼虫才化蛹变为成虫。
§2 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卵(ovum,egg)是昆虫发育的第一个虫态。
一、卵的基本构造卵的构造:卵孔、卵壳、卵黄膜、卵黄、原生质表层、卵壳。
卵(ovum或egg)是一个大型细胞,外面包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卵壳(chorion),下面为一薄层卵黄膜(vitelline membrane),其内为原生质和卵黄。
卵黄充塞在原生质网络的空隙内,但在紧贴卵黄膜下面的原生质中则没有卵黄,这部分原生质特称为周质 (periplasm)。
一般将这种形式的卵称为中黄式卵(centrolecithal egg)。
卵末受精时,其细胞核位于卵的中央。
卵的前端有1个或若干个贯通卵壳的小孔,称为卵孔(micropyle),是精子进入卵内的通道,因而也称为精孔或受精孔。
卵孔附近区域常有放射状、菊花状等刻纹,可作为鉴别不同虫种卵的依据之一。
卵壳是由卵巢管中卵泡细胞所分泌形成的,有保护卵和防止卵内水分过量蒸发的作用。
卵壳的结构十分复杂,可分为若干层次,如吸血蝽的卵壳由外向内可分为抗性外卵壳层、软外卵壳层、软内卵壳层、琥珀层、外多元酚层、鞣化蛋白质层、内多元酚层等共7层。
前2层组成外卵壳,后5层组成内卵壳。
这些层次均为亲水性的。
雌虫排卵前,卵细胞在卵壳下面分泌一层极薄的蜡层,为疏水性的,有防止卵内水分蒸发和水溶性物质侵入的作用。
卵孔只终止于蜡层,当精子进入并穿破蜡层数小时后,蜡层又重新愈合。
雌虫产卵时,其附腺分泌由鞣化蛋白组成的粘胶层附着于卵壳外面,卵孔也为之封闭。
粘胶层可以阻止杀卵剂的侵入。
二、卵的类型和产卵方式昆虫卵的大小种间差异很大,大的可达40mm(螽斯),赤眼蜂的卵则很小,长度仅有0.02-0.03mm。
昆虫卵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
最常见的为卵圆形和肾形,此外还有半球形、球形、桶形、瓶形、纺锤形等。
草蛉类的卵有一丝状卵柄,蝽的卵还具有卵盖。
有些昆虫在卵壳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脊纹,或呈放射状(如一些夜蛾),或在纵脊之间还有横脊(如菜粉蝶),以增加卵壳的硬度。
昆虫的产卵方式有单个分散产的,有许多卵粒聚集排列在一起形成各种形状的卵块的。
有的将卵产在物体表面,有的产在隐蔽的场所甚至寄主组织内。
与杀虫剂的关系:卵壳的不透水性,只能使用酯类药剂或熏蒸剂杀卵;卵壳、卵黄膜的厚度影响药剂的穿透力;卵的发育期影响药效,一般越冬卵抗药力强,胚胎发育期抗药力弱。
所以利用杀卵剂应注意适期适量。
三、胚胎发育当卵排至雌虫受精囊口时,受精囊内贮存的精子经卵孔进入卵内。
在精子进入卵内后,卵核即从卵中部开始向边缘移动,并进行两次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所产生的成熟卵核与进入卵内的1个精子结合成为合核(zygote),而所产生的极体与进入卵内的其余精子不由于绝大多数昆虫的合核又移向卵的中央,并开始分裂,即开始胚胎发育。
久均退化消失。
.卵具有丰富的卵黄,所以不象其它动物那样进行整个细胞的完全分裂,而是以子核连同周围的少量原生质向卵的表面移动,并连同周质在卵的表面形成一层细胞层,再继续分裂发育。
昆虫的这种卵裂方式,属于不完全分裂和表面分裂。
但有些低等昆虫(如弹尾目),由于卵黄稀少,其卵裂常是先进行完全分裂,继之进行表面分裂,为一过渡性卵裂方式。
卵生昆虫的胚胎发育大致可分为卵裂、胚盘形成、胚带形成、胚膜形成、胚层形成、胚体分节、附肢形成、胚动、体壁形成及背合等若干阶段,但是在昆虫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发育现象实际上是同步进行的。
§3 昆虫的胚后发育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虫羽化并达到性成熟为止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其中包括幼虫至蛹(或若虫)及成虫性成熟之前的产卵前期等发育阶段。
胚后发育所需的时间因昆虫种类不同而异,同种昆虫在不同季节也不相同。
如蚜虫只需几天,美洲十七年蝉长达10余年,但多数昆虫的胚后发育为数周或数月。
一、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称为孵化(hatching)。
鳞翅目幼虫多用上颚咬破卵壳而出,双翅目蝇科幼虫的口钩也有类似作用。
有些昆虫具有特殊的破卵结构,如刺、骨化板,翻缩囊等,这些结构统称为破卵器(eggburster) 。
某些没有破卵构造的昆虫孵化,则依靠虫体内部产生的张力。
当胚胎发育完成后,有的常将羊膜水吞入消化道,或吸入空气,使虫体膨大,再依靠肌肉活动所产生的压力而挤压卵壳;或借腹部肌肉伸缩,把血液挤向头部,将压力集中头部破卵器以顶破卵壳。
蝽类卵盖周围卵壳较薄,可借头部压力顶开卵盖。
初孵化的幼虫,体壁的外表皮尚未形成,身体柔软,色淡,抗药能力差。
随即吸入空气或水(水生昆虫)使体壁伸展。
一些夜蛾、天蛾等的初孵幼虫,常有取食卵壳的习性。
有些种类在幼虫孵化后,并不马上开始取食活动,而常常停息在卵壳上或其附近静止不动。
此期还可继续利用包在中肠内的胚胎发育的残余卵黄物质。
二、昆虫的变态及类型1、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中,从幼虫到成虫不但体积增大,还要经过外部形(metamorphosis)态、内部器官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为变态。
2、变态的类型1/完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经卵、幼虫、蛹、成虫,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上均不一样。
复变态(hyPermetamorphosis):幼虫体形还要经若干变化,如鞘翅目的芫箐是较典型的例子。
芫箐的幼虫取食蝗虫卵,第1龄幼虫有发达的胸足,行动活三泼,以搜寻蝗卵,称.爪幼虫(triungulin)。
当它进入蝗虫卵囊内取食后,脱皮变为体壁柔软、胸足不很发达、行动迟缓的蛴螬型幼虫。
经过若干龄后深入土中,脱皮变成胸足更退化、体壁坚硬的伪蛹型幼虫(拟蛹),并以此虫态越冬,翌年化蛹并羽化为成虫。
2/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经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可分为:渐变态(paurometabo1a):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同,仅性未成熟,翅呈翅芽状,“若虫”。
如:直、半、同翅目。
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与成虫形态不相似,生活环境、习性也不相同,一般幼虫水生,成虫陆生,“稚虫”,如:蜻蜓。
过渐变态(hyperaurometabola):似渐变态,有不食不动的类蛹期,过度类型,如:缨、同翅目的粉虱、雄蚧虫。
3/增节变态(anamorpllosis)(原尾目):幼虫、成虫基本相似,幼虫腹部体节随蜕皮增加,9-12节。
4/表变态(epimorphosis)(弹、双、缨尾目):幼虫、成虫基本相似,成虫继续蜕皮。
5/原变态(prometamorphosis)(蜉蝣目):具有亚成虫期。
三、昆虫的幼虫期昆虫幼虫或若虫从卵内孵化、发育到蛹(全变态昆虫)或成虫(不全变态昆虫)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为幼虫期(1arval stage)或若虫期(nymph stage)。
幼虫期的变化体现在体重增长和蜕皮。
幼虫足的类型: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无足型。
(1)原足型:是尚未发育完全的胚胎。
体柔弱,腹部不分节,胸足等附肢仅(protopod)是几个突起,内部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不能独立生活,浸浴在寄主体液或卵黄中,吸取寄主营养发育。
如卵寄生蜂的早期幼虫。
(2)多足型:头部明显,咀嚼式口器,具三对胸足,2-8对腹足。
如蛾、蝶的幼(po1ypod)虫。
(3)寡足型:头部明显,咀式口器,三对胸足、无腹足。
分三个类型。
(oligopod)a蛃型:体近纺锤形,体壁较硬,头前伸,前口式,胸足发达,行动活泼,(campodeiform)善爬行、捕食。
如草蛉、瓢虫的幼虫。
b蛴螬型:体肥,弯曲成 c形,具胸足,爬行缓慢。
如蛴螬。
(scarabaeform)c蠕虫型:体细长,略扁平,胸部和腹部粗细一致,胸足较短,如叩头虫、拟(vermiform)步形虫幼虫。
(4)无足型:即无胸足,又无腹足。
根据幼虫头部发育情况无足型幼虫分为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