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记事诵读欣赏《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教学设计苏教版教案[推荐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记事诵读欣赏《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教学设计苏教版教案[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3f4ed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e.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记事诵读欣赏《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教学设计苏教版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记事诵读欣赏《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教学设计苏教版教案《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线索,明确线索的作用,懂得写文章只有做到线索清楚,才能文脉贯通2、通过学习,领悟线索的作用,培养学生确定线索,使文章一线贯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线索,明确并领悟线索的作用2、从材料中发现能贯穿全文的线索教学难点:写作中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见过珍珠项链吗?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是什么贯穿起来的?靠的是线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身上的衣服又是什么连缀起来的?靠的也是线索。
写记叙文离不开线索,文章中的一个个人,一件件事,这些材料就是靠线索把它组织起来的,如果记叙文中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二、自学课本81页知识短文《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自学提纲:1.什么是线索?线索又有什么作用呢?(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线索?)明确:线索是以某个事物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2)一篇文章中有了明确的线索,有什么好处呢?作用是什么?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穿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使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3)请大家结合所学课文,说说我们常见的设置线索的方法有哪几种? A.以“人”为线索,,如《我们家的男子汉》B.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如《社戏》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全文。
再现儿时在平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C.以“物”为线索,如;《柳叶儿》《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以“新装”的奇怪特性为线索,写了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
D.以“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往往以作者的意念流动,情感转变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非常适合于抒情性强的文章。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记事写人线索清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事写人的基本技巧,学会通过线索把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细节描绘,使记事写人文章更具吸引力。
二、教学内容1. 线索的种类及作用2. 人物描写的方法3. 事件叙述的技巧4.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重点1. 掌握线索的种类及作用2. 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3. 运用事件叙述的技巧四、教学难点1. 如何巧妙地运用线索把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2. 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人物性格和事件内涵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优秀的记事写人文章引起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和认识。
2. 讲解线索的种类及作用: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线索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线索组织文章。
3. 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4. 讲解事件叙述的技巧:顺叙、倒叙、插叙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叙述方法。
5. 实例分析与练习:分析优秀文章,引导学生发现线索、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的技巧。
让学生动手练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和修改。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选取一篇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文章内容要求包含清晰的事件线索和人物描写。
2.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识别文中的线索,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对事件叙述的影响。
3.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案例中的写作技巧,并尝试提出改进意见。
七、写作技巧训练1. 技巧讲解:详细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绘来增强记事写人的表现力,如使用对比、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
2. 技巧练习:学生进行短文写作练习,运用讲解的写作技巧,特别强调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
3. 同伴评审: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作品,进行评审,提出改进建议。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教案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记事写人线索清楚1.1 作文的重要性: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训练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记事写人的基本技巧,使作文线索清晰,内容丰富。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实践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记事写人的要点。
二、知识点讲解2.1 记事写人的基本要求:明确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2 线索的分类: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线索等。
2.3 如何做到线索清晰:通过设置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教学内容3.1 选取典型事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写作,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2 设置线索:根据事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清晰。
3.3 描绘人物:通过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更具感染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掌握记事写人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线索使文章层次分明。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作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难点:如何运用线索使文章层次分明,人物描绘生动。
5.2 重点:选取典型事件,设置线索,描绘人物。
以下是剩余五个章节的教案,请参考:六、教学过程6.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作文,引发学生对记事写人作文的兴趣。
6.2 讲解:讲解记事写人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6.3 实践: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七、课堂练习7.1 练习题目:以“一件难忘的事”为主题,写一篇记事作文。
7.2 要求:事件时间、地点、人物清晰,运用线索使文章层次分明。
7.3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课后作业8.1 作业要求:修改课堂练习的作文,使线索更加清晰,人物描绘更加生动。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记事写人线索清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事写人的基本技巧,能够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对人物的敏感度。
3. 训练学生运用线索来组织材料,使作文结构清晰、条理清楚。
二、教学内容:1. 线索的概念与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能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连贯。
2. 线索的类型: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时间线索等。
3. 如何运用线索进行记事写人:选择合适的线索,围绕线索组织材料,使文章内容有序。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
2. 让学生尝试用线索来组织材料,进行记事写人的练习。
3.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交流,互相借鉴、学习。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线索的概念、类型及运用方法。
2. 实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中线索的运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索的作用。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线索进行记事写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线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学生的作文结构清晰、内容连贯,能够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3. 学生能够主动观察生活,积极进行记事写人的练习。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线索在记事写人作文中的重要性。
学会如何选择和运用线索来组织文章内容。
培养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性格和特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地设置和切换线索。
如何将线索与作文主题紧密结合起来。
在记事写人中如何处理线索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七、教学准备:准备相关优秀作文样本,用于分析和讨论。
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和人物描写案例,供学生参考。
准备反馈评价表,用于课后对学生作文的评估。
八、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线索概念的理解。
2. 讲解线索在记事写人作文中的具体运用,强调线索与主题的关联。
3. 分析优秀作文样本,指出其中的线索设置和运用技巧。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线索运用的理解和尝试。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教案训练目标:了解线索的作用和设置线索的常用方法,做到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训练重点:确定文章的线索训练题目: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熟悉的人和事,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或一个人)来写,做到条理清楚,文脉贯通,题目自拟。
课前准备:打印教案、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训练时数:二课时导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导入同学们见过珍珠项链吗?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是靠什么贯穿起来的?靠的是线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身上的衣服又是靠什么连缀起来的?靠的是线索;我们写记叙文也是这样。
一个个人,一件件事,这些材料靠什么把它组织起来?靠的也是线索。
写记叙文离不开线索。
如果记叙文中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二、知识链接先请大家阅读课本81页的知识短文——《记事写人线索清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学生自由阅读。
2、学生自由谈收获。
师归纳:①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以某个事物将文章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
②线索的作用:它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穿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设置线索的常用方法:(1)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2)以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④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第一,线索必须与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
第二,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第三,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上下一贯,结构严谨。
三、例文赏析微微的笑意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把我的衣服淋透了,啊,真冷!如果能有一把伞为我遮会儿雨该多好,哪怕一分钟,可这是不可能的。
我望着从我身旁匆匆走过的人们。
车也和我作对起来,等了快十分钟了,还不来,透过串串珠帘,我焦急地向远方望去,雨雾中,白茫茫的一片,车还没有来……忽然,我觉得雨停了,抬头一看原来在头上支着一把漂亮的花阳伞,洁白的底子上,有一朵朵红色的小花,伞的中心还向两旁扩散着一个个美妙的圈圈,别提有多好看了。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记事写人线索清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事写人的基本技巧,学会抓住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作文中运用线索,使人物形象鲜明,事件具体生动。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线索的概念及作用:线索是连接文章各个部分的纽带,能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连贯。
2. 线索的类型:人物线索、事件线索、物品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3.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线索:以人物为中心,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展现人物形象;以事件为主线,详细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使事件具体生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线索?线索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 新课讲解:讲解线索的类型及作用,举例分析如何在作文中运用线索。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我的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线索,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线索展现老师形象的。
4. 练习写作:让学生动手写一篇以人物为中心的作文,要求抓住线索,使人物形象鲜明。
四、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加强线索的运用。
2. 观察生活中的人物,选取一个有特点的人物,写一篇以人物为中心的作文。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线索的概念及作用,学会在作文中运用线索。
教师在课后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写作,培养写作兴趣。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进一步掌握线索在记事写人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和事件描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并抓住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七、教学内容:1. 细节描写:通过衣着、动作、语言、表情等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
2. 线索与细节描写相结合: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线索,结合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记事写人线索清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事写人的基本技巧,能够通过具体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清晰、连贯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积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有趣的人物和事件。
2. 教授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3.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时间、地点、人物等线索,使记事写人更加清晰、生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有趣的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特点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使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条理分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作文,掌握记事写人的技巧。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写作思维能力。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记事写人的基本技巧。
(3)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记事写人的看法,以及如何在作文中表现人物特点。
(4)写作指导:教授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实践写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写作,锻炼写作能力。
(3)作文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位人物,并根据其外貌、动作、表情等特征,简要描述这个人物。
2. 案例分析: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分析其记事写人的技巧,特别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七年级作文训练教案——记事写人线索清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事写人的基本技巧,学会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线索清晰地组织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记事写人的基本技巧。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3. 掌握线索清晰地组织文章结构的技巧。
三、教学重点:1. 如何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2. 如何在文章中运用线索,使文章结构清晰。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在记事写人中把握人物特点。
2. 如何巧妙地运用线索,使文章层次分明。
五、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记事写人的基本技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如何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3. 练习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索清晰地组织文章结构,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4. 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记事写人的能力。
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发现身边的人物特点。
2. 讲解:介绍记事写人的基本技巧,如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如何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物特点。
2. 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线索清晰地组织文章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线索组织文章结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如何巧妙地运用线索,使文章结构清晰。
第三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2. 练习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索清晰地组织文章结构,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3. 写作实践:让学生进行现场写作,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记事写人。
第四课时:1. 作文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写作目标
写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能用一根线索贯穿文中的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见过珍珠项链吗?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是靠什么贯穿起来的?靠的是线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身上的衣服又是靠什么连缀起来的?靠的是线索;我们写记叙文也是这样。
一个个人,一件件事,这些材料靠什么把它组织起来?靠的也是线索。
二、学习知识短文
学习知识短文《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明确线索在记叙性文章中的重要性,了解设置线索的几种方法和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三、课堂交流
回顾这学期学过的课文,说说哪些文章的线索是最清楚的?分别是什么?
(如《柳叶儿》、《社戏》等,进行分析讨论,加深领会。
)
四、练习题目提示
课文所给定的前两个题目学生任选一题。
第一题:本题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中选择一件事或一个人来写。
取材的范围很广,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可以写。
要做到条理清楚,文脉贯通,就要确定好线索。
线索的确定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
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
这些都必须在动笔之前深思熟虑。
第二题:要求学生运用几件事来表达一个中心。
几件事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有一根贯串线索。
这根线索就是自己和小伙伴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两人的友谊在逐渐加强,要以这根线索将全文的内容组织在一起。
这篇作文所写的内容是对以往美好生活的回忆,字里行间应充满真情实感。
五、学生按要求写作
要求:1.先明确自己的文章线索是什么,要表达什么,写在作文前,然后再写文章。
2.用一根线索贯穿文中的材料。
3.自拟题目,文章生动,中心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