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课文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课文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课文及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课文初识山泉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

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

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

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

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

眼不见,耳则愈灵。

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

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鼎湖山色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

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

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

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

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

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

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

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

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五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鼎湖山听泉_苏教版

五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鼎湖山听泉_苏教版

五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鼎湖山听泉_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鼎湖山听泉苏教版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东北部,距肇庆市区18公里,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1’。

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因此鼎湖山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不仅如此,由于鼎湖山枝繁叶茂,负离子含量之高,也因此被誉为“天然氧气库”。

并与韶关丹霞山、博罗罗浮山、佛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省四大名山。

地理环境位于肇庆市城区东北18公里。

它由10多座山组成,总面积11.33平方公里。

主峰海拔1000米。

鼎湖山得名有二说:一是因山顶有湖,湖水清澈,四时不竭而称顶湖山;二是山的中峰园秀,两峰分立左右,山麓诸峰三歧,远望如三足鼎峙,加上山顶有湖,宛若古鼎,而称鼎湖山。

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

鼎湖山唐代已是岭南佛教圣地。

溶自然和人文于一体,分天溪、云溪和天湖三大景区。

众多文物古迹分布在天溪、云溪,天湖为新辟自然景区。

天溪景区有:明代建筑庆云寺,为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该寺有“镇山三宝”舍利子、白茶花树、《龙藏经》(“文化大革命”时期散没);还有大铜钟、平南王王座、千人锅、咏梅百首诗碑和清慈禧太后敕赐“万寿庆云寺”竖匾;飞水潭瀑花飞溅,潭水清澈,亦是天然游泳场所。

云溪景区有:唐代智常禅师创建的白云寺和跃龙庵;老龙潭、涅槃台、白鹅潭、浴佛池、水帘洞天等。

天湖景区是利用原始林群落中的山溪幽谷,让游人沿溪而上,涉水、攀崖、穿丛林,到山顶的天湖,寻幽探险。

鼎湖山由几列同向(北东东—南西西)的山脉组成,山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按高度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级,第一级高程在800米以上,主峰鸡笼山海拔1000.3米,它的左右诸峰均是800米以上的高峰。

第二级高程为500~800米,这级高峰以石仔岭为东南界,在石仔岭的西北或其左右诸峰,高均在500米以上,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

而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典型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是有400多年历史的原始森林。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鼎湖山听泉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鼎湖山听泉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互动交流、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鼎湖山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练习册或作业本。

活动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播放鼎湖山的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鼎湖山的美丽。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和感受。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泉水的声音和作者的情感。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互动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大家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小组合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如:泉水的作用、保护泉水的重要性等。

2. 每组合作完成一份手抄报或PPT,展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互动交流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短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鼎湖山听泉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鼎湖山听泉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鼎湖山听泉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鼎、湖、泉、淌、龙、脊、尊、汹涌、磅礴、澎湃。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阅读时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3.掌握有关句子和词语的知识,能够正确理解语言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记忆,正确领会课文内容,掌握句子和词语的运用。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阅读时的基本规律、掌握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1. 预习让学生读课文标题,猜想标题意思;请学生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全文,助于了解课文大意,进一步掌握文化知识,拓展视野。

2. 导入引入课文名称:《鼎湖山听泉》主题: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教师情境演示,让学生品读课文开头段落,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 阅读将课文分段朗读并解释意思,帮助学生逐句理解,分析作者运用的词语和结构,识别语言表达的特色。

老师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阅读,如踏石留印、看图说话、自主模仿等。

4. 听写一遍一个单元使用听写法,进行巩固学习和检测记忆的效果。

5. 课后拓展请学生到周边的自然景点去了解自然山水风貌,感悟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之美。

四、教学设想龙脊茶园是中国最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与其相邻的鼎湖山风景区以明朝时期龙水漓为著名的自然景观——鼎湖山听泉而闻名于世。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了解自然风光、感悟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美。

课前,可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资源,了解鼎湖山风景胜地的地理位置、山脉河流和自然景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幻灯片、影响音频、互动黑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指导,以情境化教法为主,以教师讲解为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表达,以达到深刻领悟鼎湖山听泉的课文主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感悟人生和升华精神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鼎湖山听泉精选教学PPT课件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鼎湖山听泉精选教学PPT课件苏教版

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 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们”来到风 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部分(2):写白天“我们”在 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部分(3至5):写入夜“我”在 庆云寺听泉及听泉的感受。
仔细读第二部分,想想 这部分讲了什么?
泉声响 泉水多 泉声美
“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 泉水的声音不停地传到耳朵里
猜猜这是哪儿?
鼎 湖 山 听 泉

(1)读准字音,
由 读通课文。
读 课 文
(2)在自己不理 解的地方或感兴趣的 地方作上记号。
dǐng bó páng tán yì
鼎薄磅潭抑
(鼎足()轻薄()磅礴()龙潭()抑制)
时隐时现 不绝于耳 清纯悦耳 悠悠扬扬 繁花似锦 万籁俱寂 雄浑磅礴 蓬勃生机
心里总像是有个很大的洞,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好像永远都填不满。 总想说一些话给谁听,但很多时候似乎都只是在说给自己听。 也许是我要的太多了。 而我要的,是看不见的,无法衡量,无法捕捉,更无法留住。 一个什么都想要的人,最后多半是什么都得不到。 别人并不能给我,或者不能,或者不愿
又回到了这个让我倍感孤独的城市,我的日子也回到从前的单调无味。 其实我并不希望这么孤单的活着, 我渴望温柔的疼爱, 我渴望被身边的人喜欢。 我拒绝被不能忍受的忽略陪伴着,
来,说明泉水很多。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泉水很多?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 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 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垫脚的 石块跳跃着前进。
借宿在庆云寺,作者听到 的泉声和白天听到的有什么不 同呢?请大家自己读第四自然 段,体会体会,并画出描写泉 声的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 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 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 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 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 深潭的声音。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一)同学们,听,传来淙淙流淌的泉声,(点击封页),摇铃击磬似的、清音圆润。

依稀仿佛我们又来到了鼎湖山,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

ﻪﻭﻪﻭ(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ﻪﻭﻪ1、引读:(看到的)过了寒翠桥,进山一看,草丰林茂,有时几股泉水,愈往上走,湿漉漉的绿叶。

直至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

ﻪﻭﻪ2、听(点击播放清纯悦耳、安祥厚重、欢快活泼)ﻪﻭﻭﻪﻭ引说: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出三个词语);对、好、听得很仔细。

过渡: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ﻭﻪﻭ3、(点击出现画面,看一看)你想说什么?(学生说后,让学生带感情说);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机勃勃!ﻭﻪﻭ(尝)我想,那味道一定很不错。

(带回来)有机会亲自去看,好吗?(希到处都是)大家都努力,你的愿意会实现的。

(带摄拍)拍好后,与大伙一块欣赏,好吗?ﻭﻪﻭ4、过渡:这浓浓的绿意,这淙淙的泉声,使我们留连忘返。

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ﻭﻪﻭ像她那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ﻭﻪ(三)我们循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这是一座(引读)借宿。

ﻭﻪﻭﻪ(点击出现庆云寺图片)瞧,这就是千年古刹庆云寺。

寺内:(齐读:繁花似锦、古树参天)ﻪﻪﻭ今夜,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入宿,是什么留住我们的脚步?(学生自由说)ﻭﻪ(1)是呀,这声音太独特了!ﻭﻭﻪ(2)嗯,余兴犹存,想欣赏个够。

ﻪﻭﻪ(3)千年古刹,难得一见吗!ﻪﻭﻭ(四)过渡:在古老安谧的寺院内听泉更真切了。

让我们细细聆听。

(边看课文边听)ﻭﻪﻭﻪ1、(点击第四个按钮)配音范读ﻭﻭﻪ你聆听到怎样的泉声?(找出一组词: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贴板书)ﻭ过渡:这忽高忽低、忽急急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的泉声不禁使我们想起漫步山间的所见所闻。

(语调低)ﻭﻭﻪ2、(点击看一看)ﻪﻭﻭ3、随着山势,山泉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泉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鼎湖山听泉-1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鼎湖山听泉-1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鼎湖山听泉-1教学目标:1.能理解鼎湖山的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2.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美好。

3.能够初步了解游客在鼎湖山旅游的一些礼仪和常识。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鼎湖山的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2.学生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美好。

教学难点:1. 了解游客在鼎湖山旅游的一些礼仪和常识。

2. 给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感受鼎湖山的魅力。

教学准备:1.录音机、PPT、多媒体设备;2.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5分钟)1.用视频或图片来展示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沉浸在鼎湖山的美丽景色中。

3.让学生感受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美好。

二、阅读篇章并练习语音语调: (10分钟)1.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把握篇章的基本情况。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并对不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和指导。

3.让学生反复练习,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意思。

三、听读鼎湖山介绍并了解鼎湖山历史和自然景观: (15分钟)1.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a)鼎湖山的历史在哪里?b)鼎湖山的自然景观有哪些?c)鼎湖山的人文景观有哪些?2.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入了解鼎湖山的历史和自然景观。

四、操练礼仪知识和常识: (10分钟)1.在课堂上模拟鼎湖山的旅游环境,让学生扮演游客和导游角色。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旅游中的礼仪和常识,如如何与别人交流,如何进入鼎湖山的景区等。

3. 学生可以互相问答,分享自己的心得体验。

五、感受鼎湖山的魅力: (20分钟)1.安排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视频播放、实物展示等方式,亲身了解鼎湖山的魅力。

2.让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例如在班里举办鼎湖山文化体验活动,或在游览鼎湖山的过程中刻意寻找课文中的景点和符号,加深学生对鼎湖山的认识和了解。

六、总结: (5分钟)1.学生自行复述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对个人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鼎湖山听泉.doc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鼎湖山听泉.doc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材分析:《鼎湖山听泉》是国标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的作者是谢大光。

这是一篇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想象奇特,是一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欣赏鼎湖山奇特的泉水,品读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作者听泉时的感受体会,想象泉声美妙有趣,培养学生感悟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体会作者的写法,学习迁移运用,能用“像……一样……”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板书大写的“听”字。

猜猜这是什么字?师:它是“听”的繁体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大家看看这个字,这是一个会意字,从这个字的结构上你能看出些什么?仔细看看它的组成。

像这“听”字带个耳朵很容易理解,用心去听,你们尝试过吗?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耳朵、带着我们的心一块到鼎湖山听泉去。

[由猜字谜引入课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文的学法指导作好铺垫。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记描写泉水的词语。

2、教师出示两组词语: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3、指名读读这两组词,看看能发现什么?总结: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

4、通过这两组词语,你能感受到这里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吗?5、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亲耳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呢?6、哪位同学能把这段美丽的文字读一下?[由找划词语导入学习第二小节,体会白天作者看到的泉水多,听到的泉声响。

紧扣语言文字,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