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黑龙江张晓艳三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V1

翻转课堂之《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课前准备(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五课第一框,八年级已学过《多元文化地球村》。
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为本课作过铺垫。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从中华文华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从今天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能够感受中华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4.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2)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5.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九年级思想品德《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国建筑艺术 世界最大的宫殿 --故宫,旧称 “紫禁城”,是 明清两代的王宫
精品课件
1.中华文化如何产生?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 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你还知道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化吗?
精品课件
古巴比伦
巴比伦文化-精-品课件空中花园
古埃及 埃及文化精品-课件---金字塔
古印度
印度精品-课件--婆罗门文化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 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 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结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 史(灾害、入侵、内乱等)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 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
奇葩
影响:(中华民族优良历史文 化传统的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 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P68)
精品课件
练一练: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
A.开拓创新 有强大的生命力
C.蕴涵传统美德 流长,博大精深
D
(
B.具
D.源远
2、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正日益走向世界。
八井川学校
精品课件
杨东升
学习目标
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代代传 承的中华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 品质。
2、培养学生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 ,并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精品课件
导航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活动方法】活动式、体验式。
【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本地的文化资料。
2.分组收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3.分组收集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方面的资料)。
4.分组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诗歌等。
5.分组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活动过程】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课堂导入:教师播放音乐视频《唱脸谱》渲染气氛,活动铺垫。
(播放视频:唱脸谱)第一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学生交流:说一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对自己有何影响。
(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找的资料引导学生作出评论,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品味中华文化独特韵味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活动二:故土寻根第二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
教师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对学生收集的本地文化的补充)。
教师提问:作为当地人,你觉得当地在哪方面的文化让你觉得自豪?为什么?学生交流(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到:本地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以当地文化为荣,我们更要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自豪。
)第三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影响方面的资料)。
活动三: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第四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对自己成长影响较大的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等。
教师提问:这些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格言、谚语等,体会它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
)活动四: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第五组学生代表展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九年级政治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

《灿烂的中华文化》
九年级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
1、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书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目标:1. 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传统价值观。
2. 掌握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如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传统节日等。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积极态度和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与尊重。
教案大纲:一、导入(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地理、历史、人文景观等资料,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心。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对中国文化有哪些了解?你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什么?二、学习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30分钟)1. 通过PPT和互动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及其历史背景。
2.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内容(如地理、历史、语言、文学、艺术、传统节日),调查并制作海报展示给其他小组。
三、深入了解中华文化(40分钟)1. 各小组展示海报,分享他们所调查的内容,互相学习、交流。
2. 听取学生意见,选择一部分重要内容展开更深入的讲解,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庆祝方式、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等。
3. 观看相关视频片段,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四、体验中华文化(4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进行相关的手工艺制作或舞蹈表演,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2. 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中国古代的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传统婚礼等。
五、总结与展望(1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到的新知识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教案完成后的评价和调整:1. 评价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所展示的海报的准确性和有关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程度。
2. 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反馈,增加互动性和探究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3. 在教案中适当加入课堂游戏或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华【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美好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延绵鼎沸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能力目标:具备把握住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备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杰出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2.中华文化的影响。
难点:1.中华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影响。
2.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学法】:独立自主自学、合作探究、体验体悟。
【教法】:情境教学法、互动答疑、重点传授等【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请学生观看“长城、故宫、中国功夫、京剧”等图片导入――灿烂的中华文化二:独立自主自学教师出示学习提纲,学生自学1、美好的中华文化就是如何产生的?2、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3、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地位分别就是什么?有何影响?4、传统美德包含哪些内容?存有什么品质?三:学生展示,老师点评,学生在课本上做标记。
四:探究解疑(点拨):1、你就是如何认知“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关键原因”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1)文化与文明的区分(2)结合“文明古国”的不同命运分析:①外族入侵②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外族侵略③为什么没覆灭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之中,成为民族之根,民族之魂。
⑤文化、民族精神。
2、中华文化的特点:强调:从历史(纵轴)看――“源远流长”从内容(纵向)看看――“博大精深”3、探究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1)①学生看电视含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探讨:“这些谚语格言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示”②得出结论:“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备深远影响。
”(2)①通过观赏“四大发明的”材料重新认识②得出结论:“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要求:1.感受中华文化力量,提升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从建筑、文学、科技等方面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从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流程】:(一)时事评述导入:1.让学生看二则相关文化的时事,谈感受。
(二)活动一:感受文化力量1.师生欣赏中华文化优秀成果,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
(小组活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你能知多少.)2.文字的魅力;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中,每个字都能够摆成品行结构,都能派生出一个截然不同的汉字:“鑫,森,淼,焱,垚”。
“方便”一词的灵活使用。
归纳: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历久弥新的原因。
3.谚语和格言对我们为人做事的影响(1)充满哲理的格言、谚语,说明:中华文化对中国产生的长远影响。
(2)四大发明传入世界,说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传承的长远影响。
(三)活动二;传承传统美德1.学生讲故事,说说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
2.连连看,把名言警句与对应的传统美德连线。
(四)迁移训练:我们青少年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牢牢记住:我们都是华夏子孙,我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青少年有义务、有责任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六)达标检测:(多媒体)板书设计:略。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诗词、书画、戏曲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汉字:汉字的起源、发展、结构特点及书法艺术。
2. 诗词:古典诗词的分类、特点、代表人物及名篇鉴赏。
3. 书画:中国画的起源、分类、特点及著名画家简介。
4. 戏曲:中国戏曲的起源、分类、特点及著名剧种简介。
5. 民俗: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字、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中华文化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如书写汉字、鉴赏诗词、绘画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汉字、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的相关知识。
3. 分析: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就中华文化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如书写汉字、鉴赏诗词、绘画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书写、绘画、鉴赏等。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风格及著名建筑简介。
2. 饮食文化:中国传统饮食的分类、特点、代表菜肴及烹饪技艺。
3. 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5. 宗教信仰: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文化的力量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生不息。
能力目标:把握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情感、价值、态度目标: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影响;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法与学法:归纳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文化的理解从而进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第一步: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教材64页图片及问题
问题: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第二步:学生回答问题
第三步: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中国旗袍、故宫、长城、书法、武术、剪纸、石雕、木雕、编钟的图片。
然后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这些图片的感想。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第一步: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方块字、故宫、京剧、编钟、粽子图片
第二步: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你会怎样品味它们的文化情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尊重、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方块字、留下的无数建筑艺术精品、独具东方魅力的戏曲等。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结晶。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情趣和力量。
第三步:学生说明方块字、故宫、京剧、编钟、粽子的来历
方块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多岁了,它是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京剧: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表演上有唱、做、念、打并重,表现力丰富。
编钟:我国古代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系列铜制的钟组成。
棕子:用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食品。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各地的人民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方式来表示纪念屈原。
(3)中华文化的特点
第一步:学生完成教材65页活动二
第二步:教师展示我国古今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的姓名及成就
第三步:学生根据以上学习的内容归纳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4)中华文化的构成
通过对(1)----(3)的学习有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5)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一步: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谚语或格言对我们为人做事的影响。
第二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1)中华美德
第一步: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三幅图片
第二步:学生讲述三幅图所反映的历史故事
第三步: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故事
第四步:学生讨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
第五步:学生说明自己知道的传统美德
第六步:学生完成一下内容(左右连线)
1、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的崇高道德理想②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2.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③礼之用,和为贵
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④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3.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⑤志存高远
4.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⑥自胜者强
5.崇尚人伦和谐的遂德传统⑦君子强学而力行
6.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
(2)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
第一步:学生阅读“南京路上好八连”
第二步:学生说明现在身边的传统美德
三、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
2、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了这一节可的收获
四、作业
准备一篇关于中华文化或者传统美德的演讲在下一节课进行演讲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