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 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3.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难点:运用牛顿三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尤其是非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2.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探讨力的奥秘,提高合作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习题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能准确判断物体所受合力及分力。
2.使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运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计算方法。
7.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力学的整体把握。
9.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力的合理运用和节能减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0.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解答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改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 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 复习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知识梳理】一、《力》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也可以使用物体的发生改变。

2.脚踢足球,球滚动了。

这个过程中施力物体是。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脚感觉到了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这说明了。

3.力的、和并称力的三要素。

4.我们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二、《弹力》1.手压气球,气球会发生。

说明。

松开手后,气球会自动恢复原状,这种性质叫做。

这种形变叫做。

手同时也感觉到了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

2.测量力的工具是。

其工作原理是。

3.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

4.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注意项:(1)要注意观察、和。

(2)如果指针不在“0”刻度线上,要先。

(3)使用时要保持弹簧伸长的方向和力的方向在。

这是防止而产生较大的偏差。

(4)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

三、《重力》1.重力的产生: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因此,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通常用符号表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其比值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重力的方向是的。

就是应用了这个知识。

4.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对规则均匀的物体而言,重心一般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法来确定。

不倒翁为什么能不倒主要是因为它的,重心越越稳。

【复习探究】【例1】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例2】如图,使用一薄钢条的下段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如果F1>F2=F3=F4,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________和________;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________ 和________;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________和________。

【例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测量工具、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分析力的作用。

2. 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了解其原理。

3. 理解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能在实际情景中识别这些力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种类、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2.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摩擦力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木板、毛巾、瓶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提书包、拉窗帘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讨论力的作用效果。

3. 复习力的种类:按性质分,有力、压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推力、张力、压力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力。

4. 测量工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的应用。

6. 复习二力平衡: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举例说明相互作用力的应用。

8.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

9.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如骑自行车、踢足球等。

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力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力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力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教案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2.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矢量性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力的演示实验器材。

学具:学生笔记本、笔、力的计算练习题。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演示实验,如悬挂重物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二、力的定义和单位(10分钟)在黑板上写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方向和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决定。

"并解释力的单位是牛顿(N)。

三、力的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10分钟)讲解力的计算公式: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并解释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等。

四、力的矢量性质和合成与分解(10分钟)讲解力的矢量性质,即力具有方向和大小。

并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即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合成得到一个等效的力,而一个力可以通过分解得到多个分力。

五、力的应用(10分钟)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拉车、提重物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的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活动重难点:重点: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矢量性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力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并提高他们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本质和作用。

但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部分学生可能仍然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练习。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深入学习力的知识,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三)重力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 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二、典型例题【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 1、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_________【会画力的示意图】例2、请画出被脚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忽略空气阻力)【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例3.弹簧测力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掌握基本实验】例4、再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下记录,问:(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________ ;(2)有表格可知重力G和质量m的比值是________ ;(3)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质量(kg) 重力(N)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1 0.5 4.92 1 9.83 2 19.6【会计算重力】例5、一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拉力是2.0×104 N,能不能用它一次提起体积为0.2m3钢板?(g取 10N/kg ,ρ钢=7.8×103 kg/m3 )三、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B.有些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没有施力物体C.不存在只对别的物体施力、自己不受力的物体D.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一定较大2、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2NC.4N D.8N3、对于重力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重力的大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B.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C.空气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4、一个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质量为5 kg,用重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它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基本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力的演示实验器材、测量工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力的概念。

2. 知识回顾(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3. 典例讲解(10分钟)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力的测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布置作业(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二力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什么条件?4. 请举例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答案: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要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让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复习课教案

考考你: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概念:力是对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 的2. 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单位: _____ 简称符号___________3. 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三要素:新课:1 人推车2 双手拉弹簧3 磁铁吸引铁钉4 手提书包5 手按桌面二力1. 力(1)定义:力是① _________ 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② ____________ ,另一个是③ __________ 力用F 表示.(2)单位:④ _____ ,简称⑤ ___ ,符号是⑥ ___.(3)常见力的估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 N ;一瓶普通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 N.【例题】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C.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练习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______ 。

2.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叫_________ ,简称____ ,符号____ 。

3.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_______ ,同时_______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4.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抓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会感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例如:我们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到水桶向下的拉力. 可见,不但手对水桶施加了力,水桶对手也施加了力例题1 如图,小华同学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自己却向后运动,这一现象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也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 .练习题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A. 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 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 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 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2. 生活中有许多谚语和歇后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最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A. 以卵击石——自不量力B.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C. 真金不怕火炼D.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3、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A .跳水运动员踩踏跳饭.身体向上跳起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4: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会向前运动。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惯性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2. 理解重力、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掌握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4. 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运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及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复习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按性质分,有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4.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方法,G=mg。

5.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f=μN。

6. 复习二力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若这两个力能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8. 复习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讲解惯性的应用,如刹车、投掷等。

9.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如跳远、拍打衣服等。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考你:
1.力的概念:力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2.力的单位: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__
符号__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新课:
一体会物体间的作用
1人推车
2双手拉弹簧
3磁铁吸引铁钉
4手提书包
5手按桌面
二力
1. 力
(1)定义:力是①__________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②___________,另一个是③_________,力用F表示.
(2)单位:④_____,简称⑤____,符号是⑥___.
(3)常见力的估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1 N;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 N;一瓶普通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 N.
【例题】 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练习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____ 。

2.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叫_______ ,简称_____,符号_____ 。

3.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______,同时________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抓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会感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的,
例如:我们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到水桶向下的拉力. 可见,不但手对水桶施加了力,水桶对手也施加了力
例题 1 如图,小华同学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
时,自己却向后运动,这一现象说明了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同时也说明了物体间力
的作用是________.
练习题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 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 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 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 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2. 生活中有许多谚语和歇后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最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A. 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B.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C. 真金不怕火炼
D.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3、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饭.身体向上跳起B.铅球
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
4: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会向前运动。

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 _,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 __。

5: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

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题2.下面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练习题
1(’15永州)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
笔芯会弯曲,这个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
的_____,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说明物体间力
的作用是______的.
2下列实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是()
A. 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
B. 撑竿跳高运动员将撑杆压弯
C. 穿旱冰鞋的同学推墙会向后滑动
D. 将弹簧拉力器拉开
3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 用力把铅球推出
4、以下描述的各力中,两物体必须接触才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是()
❿ 5.如图其中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❿ A 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❿C斧头对木材的力D下落小球受到的重力
A 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C斧头对木材的力D下落小球受到的重力
力的三要素
【基础知识】: 1.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均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2.说明(1)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所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变量法。

(2)每个力都有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改变其中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改变,三要素完全相同的两个力是完全一样的力。

【例题】如图所示,分别用同样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个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1如图所示,父子两人相持不下,此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_________有关。

越靠近门轴推门越费力,说明力的____________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足球运动员用的力越大球被踢出去越远,说明力的____________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示意图
【基础知识】: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其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____。

【例题】如图,画出人对竖直墙壁压力的示意图。

【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画出A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练习2:如图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请画出汽车牵引力的示意图。

3用力的示意图画出: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左上拉小车的拉力。

练习
1.2019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
船发射升空,22日与“天空二号”太空舱
顺利对接.如图所示,对接过程中,“天舟
一号”多处向外“喷气”,调节运行姿态,此过程利用的力学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烩面是河南的特色名吃.厨师将面坯拉成长长的面条,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在春季运动会上,班级的男同学吹气球使发现:用手轻轻一压,气球就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用手轻轻一推,气球就向一侧飞走了,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
4、西宁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小李同学
抛出后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
示,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实心球由于()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推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重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着许多力学知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大于乒乓球对球拍的作用力B.乒乓球在空中运动时,仍受球拍的作用力C.球拍击球时,只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D.乒乓球惯性小,所以容易来回抽杀
本节课的收获:
说明:引导着让学生自己总结本堂课的收获。

作业:
1、如图所示,固定有磁体的小车A、
B靠得较近,松手后两车向相反方向
运动。

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正
确的是( )
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两车都有惯性B.A 对B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B对A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效果相同
2、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用水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
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