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半期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例1】元旦期间同学们用彩带装饰教室,第一次用去了彩带的一半,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第三次又用去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下3.2米,这条彩带原来长多少米?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逆推还原法”解答求彩带的长度问题。
解答时,可以采用“图示法” (如下图)从最后一次剩下的3.2米开始分析和思考:当第二次用后应剩下3.2×2,第一次用后剩下3.2×2×2,所以原来长3.2×2×2×2=25.6(米)。
第一次用去的 第二次用 第三次 剩下去的 用去的 3.2米解答:3.2×2×2×2=25.6(米)答:这条彩带原来长25.6米。
【例2】王阿姨的计算器坏了,显示屏上显示不出小数点,你能很快地帮她写出下面各式的结果吗?已知:148×23=3404,那么:1.48×23=( ) 148×2.3=( ) 0.148×23=( )14.8×2.3=( ) 1.48×0.23=( ) 0.148×0.23=(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根据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解答时,要明确的是这些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就是积的小数点位置不同。
计算时都是先按照整数乘法“148×23=3404”算出积,再根据因数中的小数的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时,一定要数清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解答:34.04 340.4 3.404 34.04 0.3404 0.03404【例3】已知12×14=168,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68=( )×( )=( )×(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答小数乘法中因数的小数位数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一、基础知识(共42分)一)填空(共27分)1.根据35÷7=5,我们说7是35的倍数,35是7的因数。
2.9是27的因数,又是3的倍数。
3.一个数既是42的因数,又是3的倍数。
这个数可以是6.4.用10以内三个不同的质数,组成一个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210.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990.5.自然数a,它的最大因数是a,最小因数是1,最小倍数是a。
6.要使四位数105□能同时是2和3的倍数,□里应填数字0.7.在435后面写出三个连续的偶数是436、438、440.8.24所有的因数有1、2、3、4、6、8、12、24.在这些因数中,奇数有三个,合数有七个,质数有两个,偶数有六个。
9.在自然数1~20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有:(1)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没有;(2)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只有2.10.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是11和13.11.一个两位质数,如果调换个位和十位的数字还是一个质数,这个数是13.12.电灯开始是灭的,按1次开关灯亮,按2次开关灯灭……按26次开关灯是灭的。
二)判断题(共5分)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错误2.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正确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
——正确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正确5.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90.——错误三)选择题(共10分)1.如果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2a。
——选B2.用0、3、5、7四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奇数是3057.——选B3.m是合数,m有至少3个因数。
——选C4.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十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这个数是42.——选B5.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是4.——选A6.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奇数的是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半期试题及答案

古柏乡2008年秋期半期测试题五年级数学(试卷共100分,90分钟完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总分人一、耐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23分)1、现在,1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6.83元,王叔叔有30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元。
2、根据127×76 = 9652,在下面的括号里直接写出得数。
1.27×7.6 =() 12.7×() = 96.523、在估算0.98×53时,我们可以把0.98看作(),把53看作(),估算的结果是()。
4、把0.37×0.28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是()。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7.00,这个数最小是()。
6、163÷27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7、两个数相除的商是0.45,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是()。
8、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5÷1.8 = ()÷18 1.89÷0.021 = ( ) ÷()9、在下面的里填入“>”“< ”或“=”62.8×1.2 62.8 7.25÷0.92 7.25 2.88×1.1 2.88÷1.10.39×0.9 0.39×1.1 4.07×0.7 4.07÷0.7 3.65÷0.1 3.65×1010、在4.36、.4.36、..4.36、4.366、.4.363中,最大的数是()。
11、在一个除法算式里,除数与商的乘积再加上被除数,得数是21.6,被除数是()。
12、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大33.3,原来的数是()。
二、仔细想一想,对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5分)1、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2、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扩大了100倍。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全册)

一、想一想,填一填(32分)以为观测点,在( )偏( )( )的方向上,距离观测点( )千米。
在( )偏( )( )的方向上,距离观测点( )千米。
在( )偏( )( )的方向上,距离观测点( )千米。
在( )偏( )( )的方向上,距离观测点( )千米。
二、想一想,连一连(16分)丁叔叔面向西方站立,向右转30°后所面向的方向; 南偏东60°王阿姨面向东方站立,向左转60°后所面向的方向; 北偏东30°李阿姨面向南方站立,向左转60°后所面向的方向; 北偏西60°于叔叔面向北方站立,向右转60°后所面向的方向。
北偏东60°丁叔叔王阿姨李阿姨于叔叔三、想一想,再判断(4分)1.位置关系不具有相对性。
( )2.“南偏西45°”也可以说是“西南方向”。
( )3.以不同的观测点,所描述同一建筑物的位置是不相同的。
( )4.小新在朵朵的北偏东30°方向,朵朵就在小新的南偏西60°方向。
( )四、解决问题(48分)1.看图回答问题。
(24分)(1)强强从家出发去公园应该怎么走?(2)乐乐从家出发去公园应该怎么走?(3)乐乐从家出发去学校应该怎么走?(4)宁宁从家出发去强强家应该怎么走?2.下面是某市3路公交车的运行线路图。
(24分)(1)从火车站向( )行驶( )站到市政府,再向( )行驶( )站到新华小学。
(2)从新华小学向( )偏( )( )°行驶( )站到第三中学。
(3)从花园小区向( )行驶( )站到游泳馆。
(4)如果每相邻两站之间平均距离为500米,从火车站到游泳馆约有( )米,从花园小区到火车站约有( )米。
★挑战题某科考队计划到A岛进行考察。
他们计划从起点向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6千米到达B岛,由于天气原因又按原路返回。
然后向北偏西60°的方向行驶8千米到达A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
22分1、把0。
59扩大到它的10倍是(),把5。
9缩小到它的是().2、根据32×18=576,填上合适的数.3.2×18=()0。
32×0。
18=()()×18=0。
576()×()=5。
763、把8.27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
5×0.99○3。
57.1×0.54○7.1×5。
4 4.25×1.1○4.25 0.83×3。
02○3。
025、6.9×4。
5+3。
1×4。
5=(____+____)×4.50。
25×7。
8×4=7。
8×(___×____)6、两个数的积是6。
4,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积变成了()。
7、6个5.4是()1。
6的3。
2倍是()8。
6的一半是()72的十分之三是()8、一个两位数,将它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3.6,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10分1、16×9。
8的简便算法是()。
A.16×10-16×2 B。
16×(10-2) C。
16×(10-0.2)2、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后是50,这个数是()。
A。
0。
5 B.0.05 C。
0。
0053、()的结果比第一个因数大.A。
5。
4×0.9 B。
0.32×2 C.0.65×04、8.5小时就是8小时()分。
A。
5 B。
50 C.305、如果□×○=5.4,则(□×2)×(○÷2)=( ).A.5。
4 B。
21.6 C。
10。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集大全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集大全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试题一、口算题(10分)7.2+2.8=122.5=2.63+0.37=0.716-160.7=0.960.3=15-4.5=2.50.4=1.42.54=8-2.5=61.2=9.22.3=244+564=0.36+0.64=40.25=1.85=30(200+3)=8.44.2=81.5=4.80.3=2.73+1.54=二、填空题(16分,每空1分)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字母公式:()2.2300平方厘米=()平方米,5.4公顷=()平方米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4.m与3个n的和平均分10份,每一份是().5.在3.5+7=10.5,10y+7,71-3x=4中等式有(),方程有(),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有().6.方程8x+15=95的解是().7.长方形的周长是x,长为a,宽是(),面积是().8.(5+x)b=()()+()()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1.方程都是方程,所以方程也是方程。
()2.因为1.50.5=3,所以1.5能被0.5整除。
()当一个数乘以一个小数时,乘积必须小于这个数。
()4.一个整数除以小数,商一定比这个整数大。
()一个数乘以0.05就是求这个数的5%。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7.形状相同的两个梯形的面积相等。
()8.3b+5可以写成3+5b。
()9.比x少0.4的数,再扩大5倍,表示得数的式子为(x-0.4)5。
()10.梯形底部必须比上底部长。
()四、计算(24分)1.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12.25-3.1+0.85-6.17(1.9-1.90.9)(3.8-2.8)2.651.7+1.351.7630[2.98+6.5(3.2-3.12)]2.解方程4x+30.7=6.52(x-0.5)=1.63x2.34=4.9141.44x=0.43.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分米。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试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一、填空(共30分)1.4.7×表示()。
2.两个因数的积是。
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则积是()。
3.根据47×14=65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 ×14= ×=47×= ×= 470×=4.在○里填上>、<或=924×○924 1×○×○×○24×○24××○×0.8315×○315 ×1○×○×5.找规律,填一填。
1)()()()2) 4 ()()()3)()()()6.0.35×的积有()位小数,a×的积是三位小数,那么a至少是()位小数。
7.0.27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325缩小到它的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乘数比1小时,积一定小于被乘数。
()2.一个数的倍一定比原数大。
()3.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一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最多是三位小数。
()×= ( )5.0.35×7的积是两位小数。
()×>48 ()7.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1。
()8.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积不变。
()9.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10. 0.36时=36分。
()三、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4分)1.0.25的12倍是()。
A.0.032.一个数乘,也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100 10 倍3.0.7×与7×的积()。
A.相等 B.不相等 C.无法判断4. ×45=,如果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则是()。
A.3.0 四、计算(29分)1.口算(10分)×10= ×100= ×1000= ×4= ×4=×2= ×= 2×= ×3= ×4=×2= 5×= 5×= 3×= ×=×5= 5×= ×= ×= 3×=2.竖式计算(12分)×= ×= ×=×= 36×= ×=3.按要求保留积的小数位数。
(重点校)2020-2021学年小学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二)(解析版)(1)

【精品】(重点校)2020-2021学年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二)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张长方形纸片,长x分米,宽y分米.如果从这张纸的一端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A.4y B.2x C.2(x+y)D.4x2.下列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0.3表示的是()A.B.C.D.3.在某道除法计算题中,被除数、除数及商的乘积是1.44,且商与0.3的积和除数相等,则除数是()A.1 B.2 C.3 D.0.64.在计算器上按出30×78,再按“十”键,屏幕上显示的是计算出的()A.78 B.×C.两个因数的积5.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5,如果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10,那么积是()A.350 B.3500 C.356.小东学游泳,第一次游了25米,第二次游的比这两次的平均数多8米,第二次游了()米.A.58 B.41 C.66 D.347.学校田径队四名队员的身高在140cm至150cm之间.小明身高170cm,如果他加入田径队,田径队员的平均身高()A.增加12.5cm B.增加20cm至30cmC.增加5cm至7.5cm D.增加4cm至6cm8.一组数共有八个:2,0,5,4,5,6,1,4.对这八个数的描述,下面()是正确的.A.平均数是4 B.中位数是5 C.众数是4和5二.填空题(共10小题)9.某鞋厂第一车间有11名工人,6月份的人均日产量是42双,44双,44双,46双,48双,48双,48双,50双,51双,51双,56双/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10.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0,其中一个数是130,另一个数是.11.张大叔把收获的油菜籽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20袋.他随意选了其中的4袋称了称,结果分别是31千克、28千克、29千克、31千克.张大叔大约一共收获油菜籽千克.12.如果◎×□=250,那么(◎×2)×□=;如果〇÷□=150,那么〇÷(□×3)=.13.A、B两数的差是49.5,数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与B相等.A、B两数分别是.14.计算17.2﹣5.2×1.6时,要先计算,再计算.15.6个5.4是,3.6的3.2倍是,8.6的一半是,72的百分之二十三是.16.一百二十点零零八写作,它是位小数.17.下面是晨晨设计的一个计算程序.(1)亮亮输入m,那么输出的数是.(用式子表示)(2)当明明输入的数是24时,输出的数是0.如果明明输入的数是56时,那么输出的数是.18.一本书有b页,小华每天看7页,看了x天,还剩页没看.三.判断题(共5小题)19.a2与2a相等.(判断对错)20.计算7.3+12.8﹣7.3+12.8=0(判断对错)21.1.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1300.(判断对错)22.6. 4是无限循环小数(判断对错)2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2小题)24.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30.6﹣6.3÷3.53.25×4.9+4.9×6.751.25×56×925.递等式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1)58÷0.25÷8(2)21.58﹣13.28÷8.3(3)14.2×7.2+1.8×14.2(4)44.1÷3.5﹣7.5五.应用题(共7小题)26.记录温度,我国用的是摄氏度,还有一些国家用华氏摄氏度,华氏摄氏度=摄氏度×1.8+32.用a表示摄氏温度的度数,用T表示华氏温度的度数,上面的关系式可记作:.上次我生病时,量得体温是35.5摄氏度,利用公式计算是多少华氏摄氏度.有个小朋友的体温是98.2华氏摄氏度,他的体温正常吗?27.某地块有2个居民小区,A小区有200户居民,B小区有300户居民,两个小区相距900米.要在两个小区之间设立一个直饮水站,设置在哪里比较合理?(1)设直饮水站距离B小区x米.当x取不同的值时,计算两个小区所有居民到直饮水站的距离之和.填表.x010*******距离之和/m(2)如果要让两个小区的居民到直饮水站的距离之和相等,直饮水站应距离A小区多少米?(3)你认为直饮水站设置在哪里比较合理?28.小明在某次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89分,其中语文是86分,英语是90分.请问他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29.同学们参加植物活动,原计划40人参加,平均每人栽15棵,实际去了50人,平均每人栽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30.一个小数,如果把它的小数部分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数是2.6,如果把它的小数部分扩大到原来的8倍,这个数是7.4.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31.甲数除以乙数,商是0.3,甲数与乙数的和等于2.08.问: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32.甲、乙的和为6.55,甲、丙的和为7.55,乙,丙的和为7.1,则甲、乙、丙分别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长方形内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剩下长方形的长就是y分米,宽就是(x﹣y)分米,由此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进行求解.【解答】解:(y+x﹣y)×2=2x(分米)答:剩下纸片的周长是2x分米.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这个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解.2.【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判断: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也就是0.1.再看应该取几份就可以.【解答】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0.1,3份就是0.3,所以,A.没有平均分,不能用0.3表示;B.平均分成了8份,3份是,不是,不能用0.3表示;C.平均分成了9份,3份是,不是,不能用0.3表示;D.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3份就是,写成小数就是0.3.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主要依据小数的意义,要注意两点:1、必须是平均分;2、要平均分成10份.3.【分析】被除数=除数×商,那么被除数×除数×商的积就是被除数×被除数,由此可求被除数,再根据商与0.3的积和除数相等,除数=商×0.3即可求解.【解答】解:1.44=1.2×1.21.2÷0.3=44=2×22×0.3=0.6答:除数是0.6.故选:D.【点评】本题根据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求解,先根据被除数=除数×商,找出被除数与三者的积之间的关系,再由它们的积求解.4.【分析】在计算器上先输入“30”,再输入“×”,然后输入“78”,最后输入“+”,屏幕上就显示出“30×78”的积.【解答】解:在计算器上按出30×78,再按“+”键屏幕上显示出“30×78”的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要求同学们能熟练应用计算器计算简单的运算.5.【分析】根据积不变的性质,一个因数扩大几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一个因数乘10也就是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除以10也就是第二个因数缩小10倍,所以积不变.据此解答.【解答】解:由分析得:一个因数乘10也就是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除以10也就是第二个因数缩小10倍,所以积不变,还是35.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积不变的性质及应用6.【分析】根据题意,因为“第二次游的距离比两次游的平均距离多8米”,可知第二次游的距离的2倍等于两次游的距离的和加上8米的2倍,因此,第二次游的距离就等于第一次游的距离加上8米的2倍.据此列式解答.【解答】解:25+8×2=25+16=41(米)答:第二次游了41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的含义及求法,关键是灵活利用平均数的含义解决问题.7.【分析】用小明的身高减去前四名队员的最低身高所得的差除以5,同理,用小明的身高减去前四名队员的最高身高所得的差除以5,就是田径队员的平均身高增加的部分.【解答】解:(170﹣140)÷5=30÷5=6(厘米)(170﹣150)÷5=20÷5=4(厘米)答:田径队员的平均身高4厘米至6厘米.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8.【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由此可知:众数是4和5;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求平均数只要求出数据之和再除以总个数即可.【解答】解:若一组数据2,0,5,4,5,6,1,4众数是4和5,从小到大排列为:0、1、2、4、4、5、5、6;中位数:(4+4)÷2=4平均数:(2+0+5+4+5+6+1+4)÷8=27÷8=3.35答:中位数是4,平均数是3.3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才能熟练解题.二.填空题(共10小题)9.【分析】将所有数据加在一起除以数据的个数就能得到该组数据的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后,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位于中间的数字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位于数据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42+44+44+46+48+48+48+50+51+51+56)÷11=528÷11=48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42,44,44,46,48,48,48,50,51,51,56;中位数为:48众数为:48.答: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8,中位数是48,众数是48.故答案为:48;48;4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以及它们的求解方法.10.【分析】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可知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用150乘2可求出总数量,再减去130,就是另一个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50×2﹣130=300﹣130=170答:另一个数是170.故答案为:17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灵活掌握.11.【分析】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先估算出其中4袋的平均质量,然后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解答】解:(31+28+29+31)÷4=119÷4≈30(千克)30×20=600(千克)答:张大叔大约一共收获油菜籽600千克.故答案为:60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12.【分析】(1)根据因数与及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2)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反而缩小几倍.据此解答.【解答】解:(1)如果◎×□=250,那么(◎×2)×□=500(2)如果〇÷□=150,那么〇÷(□×3)=50故答案为:500;5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13.【分析】由“数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与B相等”可知,B是A的10倍,那么49.5就是A数的9倍,由此根据差倍公式解答即可;【解答】解:A数:49.5÷(10﹣1)=49.5÷9=5.5B数:5.5×10=55答:A、B两数分别是5.5和55.故答案为:5.5和55.【点评】此题考查了差倍问题的基本解答方法,要注意牢记公式: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14.【分析】根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17.2﹣5.2×1.6时,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解答】解:计算17.2﹣5.2×1.6时,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故答案为:乘法、减法.【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然后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15.【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5.4×6,1.6×3.2,8.6×0.5,72×0.23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5.4×6=32.41.6×3.2=5.128.6×0.5=4.372×0.23=16.56答:6个5.4是32.4,1.6的3.2倍是5.12,8.6的一半是4.3,72的百分之二十三是16.56.故答案为:32.4,5.12,4.3,16.56.【点评】考查了小数乘法,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16.【分析】根据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作点,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小数点右面有几位数,就是几位小数.【解答】解:一百二十点零零八写作120.008,它是三位小数.故答案为:120.008,三.【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小数的写法,要注意小数点后的数的写法.17.【分析】(1)根据题意,亮亮输入m,那么输出的数是m÷8﹣b.(2)当明明输入的数是24时,输出的数是0.可知24÷8﹣b=0,b=3.如果明明输入的数是56时,那么输出的数是56÷8﹣3=4.【解答】解:(1)m÷8﹣b答:亮亮输入m,那么输出的数是m÷8﹣b.(2)24÷8﹣b=03﹣b=0b=356÷8﹣3=4答:如果明明输入的数是56时,那么输出的数是4.故答案为:m÷8﹣b,4.【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关键是弄清题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解答.18.【分析】要求还剩多少页没看,用每天看的页数乘天数,先求出已经看的页数,再从总页数里减去已经看了的页数,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b﹣7x(页),答:还剩(b﹣7x)页没看.故答案为:(b﹣7x).【点评】把所给出的字母当做已知数,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要求a2与2a相等还是不相等,要分清它们的意义,或者是举例子,把a看成一个具体的数字,算出答案就可以比较出来相等还是不相等.【解答】解:a2=a×a2a=2×a假设当a=3时,a2=3×3=9,2a=2×3=6所以a2与2a相等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关键是考查学生对于a2和2a的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学会举反例子是最简单的方法.20.【分析】该题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解答】解:7.3+12.8﹣7.3+12.8=(7.3﹣7.3)+(12.8+12.8)=0+25.6=25.6所以7.3+12.8﹣7.3+12.8=0,不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分析数据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21.【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1.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即扩大1000倍,是1300;据此判断.【解答】解:1.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1300;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22.【分析】要想正确判断此题的正误,首先要弄清无限小数与循环小数之间的关系:无限小数包括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解答】解:因为小数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而无限小数又分为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6. 4是无限循环小数,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23.【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指小东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体重之和除以人数,同理,小东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体重之和除以人数,平均体重受偏重或偏轻同学的影响,小东所在的组可能偏重的同学较多,导致平均体重增加,或小刚所在的小组体重偏轻的同学多,导致平均体重减少,因此,无法判定小东与小刚谁重.【解答】解:小东所在的组可能偏重的同学较多,导致平均体重增加,或小刚所在的小组体重偏轻的同学多,导致平均体重减少,因此,无法判定小东与小刚谁重.故答案为:×.【点评】平均数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大,它不能反映个体的情况.四.计算题(共2小题)24.【分析】①先算除法,再算减法;②逆用乘法分配律简算;③先把56分解成8×7,再用乘法结合律简算.【解答】解:①30.6﹣6.3÷3.5=30.6﹣1.8=28.8②3.25×4.9+4.9×6.75=4.9×(3.25+6.75)=4.9×10=49③1.25×56×9=1.25×(8×7)×9=(1.25×8)×(7×9)=10×63=630【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和灵序活运用运算定律,分析数据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25.【分析】(1)根据除法的性质简算;(2)先算除法,再算减法;(3)逆用乘法分配律简算;(4)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解答】解:(1)58÷0.25÷8=58÷(0.25×8)=58÷2=29(2)21.58﹣13.28÷8.3=21.58﹣1.6=19.98(3)14.2×7.2+1.8×14.2=14.2×(7.2+1.8)=14.2×9=127.8(4)44.1÷3.5﹣7.5=12.6﹣7.5=5.1【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和灵序活运用运算定律,分析数据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五.应用题(共7小题)26.【分析】因为华氏摄氏度=摄氏度×1.8+32.a表示摄氏温度的度数,T表示华氏温度的度数,前面的关系式可记作T=1.8a+32,把a=35.5代入式子T=1.8a+32中,求出华氏温度的度数T,把华氏摄氏度98.2代入式子T=1.8a+32中,求出摄氏温度a的度数.【解答】解:用a表示摄氏温度的度数,用T表示华氏温度的度数,华氏摄氏度=摄氏度×1.8+32的关系式可记作:T=1.8a+32.当a=35.5时,T=1.8a+32=1.8×35.3+32=95.9(华氏度)答:体温是35.5摄氏度,利用公式计算是95.9华氏摄氏度.当T=98.2时,T=1.8a+3298.2=1.8a+321.8a=66.2a≈36.7(摄氏度)答:他的体温正常.故答案为:T=1.8a+32.【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和式子,解题关键是根据关系式,用字母正确的表示出来,然后把数据代入式子计算即可得解.27.【分析】(1)直饮水站距离B小区x米,那么距离A小区(900﹣x)米.B小区的总人数×距离B小区的距离+A小区的总人数×距离A小区的距离=两个小区所有居民到直饮水站的距离之和.据此列出等式.(2)设直饮水站应距离A小区a米时,两个小区的居民到直饮水站的距离之和相等.B小区的总人数×距离B小区的距离=A小区的总人数×距离A小区的距离,求出直饮水站应距离A小区的距离.(3)最优化方案应从多个角度来考虑:距离交通便利性等.【解答】解:(1)两个小区所有居民到直饮水站的距离之和=300x+200×(900﹣x)x010*******距离之和/m180000190000230000270000(2)设直饮水站应距离A小区a米时,两个小区的居民到直饮水站的距离之和相等.200a=300×(900﹣a)200a=270000﹣300a500a=270000a=540答:直饮水站应距离A小区540米时,两个小区的居民到直饮水站的距离之和相等.(3)假设直饮水站设置在距离B小区x米处比较合理,设置在此处两个小区所有居民到直饮水站的距离之和最小,更方便大家的生活.S=300x+200×(900﹣x)S=300x+180000﹣200xS=180000+100x当x=0时,距离总和最小,更方便大家的生活.答:直饮水站设置在距离B小区处比较合理,设置在此处两个小区所有居民到直饮水站的距离之和最小,更方便大家的生活.故答案为:180000,190000,250000,270000.【点评】此题1、2两小题考查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方程,第3小题考查最优化方案.28.【分析】首先用三科的平均分乘3求出三科的总分,然后用三科的总分减去语文和英语的成绩就是数学的成绩.据此列式解答.【解答】解:89×3﹣(86+90)=267﹣176=91(分)答:他的数学成绩是91分.【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29.【分析】方法一:用人数乘计划栽的棵数,求出一共的棵数,再求出实际栽树的人数,用总棵数除以实际人数就是实际平均每人栽树的棵数.据此解答.方法二:设实际平均每人栽x棵,根据等量关系式:原计划每人栽的棵数×原计划人数=实际每人栽棵数×实际人数.据此解答.【解答】解:方法一:(15×40)÷50=600÷50=12(棵)答:平均每人栽12棵.方法二:解:设平均每人栽x棵40×15=50x600=15xx=12答:平均每人栽12棵.【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树的总棵数,再根据除法的意义,求出实际平均每人栽树的棵数.30.【分析】一个一位小数,把它的小数部分扩大2倍,这个数是2.6;把它的小数部分扩大8倍,这个数是7.4,因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没有变,所以这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就是由2倍扩大到8倍,就增加了(7.4﹣2.6),小数部分就是(7.4﹣2.6)÷(8﹣2),求出小数部分,用2.6减去小数部分乘上2的积就是整数部分.据此解答.【解答】解:小数部分是:(7.4﹣2.6)÷(8﹣2)=4.8÷6=0.8整数部分是:2.6﹣0.8×2=2.6﹣1.6=11+0.8=1.8答:这个数原来是1.8.【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小数部分从2扩大到8倍增加了(7.4﹣2.6),而整数部分没变,求出小数部分,再根据数量关系求出整数部分.31.【分析】设乙数是x,那么甲数就是0.3x,依据题意:甲数、乙数和是2.08,可列方程:0.3x+x=2.08,依据等式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设乙数是x0.3x+x=2.081.3x=2.081.3x÷1.3=2.08÷1.3x=1.6甲数:0.3×1.6=0.48;答:甲数是0.48,乙数是1.6.【点评】解答本题用方程比较简便,关键是用x表示出两个数,再根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32.【分析】首先把甲、乙两数,甲、丙两数,乙、丙两数的和相加,求出甲、乙、丙三个数和的2倍是多少,进而求出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多少;然后用甲、乙、丙三个数的和减去乙、丙两数的和,求出甲是多少;再用甲、乙、丙三个数的和减去甲、丙两数的和,求出乙是多少;再用甲、乙、丙三个数的和减去甲、乙两数的和,求出丙是多少即可.【解答】解: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6.55+7.55+7.1)÷2=21.2÷2=10.6甲数是:10.6﹣7.1=3.5;乙数是:10.6﹣7.55=3.05;丙数是:10.6﹣6.55=4.05;答:甲数是3.5,乙数是3.05,丙数是4.05.【点评】此题在考查了重叠问题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期半期测试题
五 年 级 数 学
1、现在,1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6.83元,王叔叔有30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 )元。
2、根据127×76 = 9652,在下面的括号里直接写出得数。
1.27×7.6 =( ) 12.7×( ) = 96.52
3、在估算0.98×53时,我们可以把0.98看作( ),把53看作( ),估算的结果是( )。
4、把0.37×0.28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是( )。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7.00,这个数最小是( )。
6、163÷27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
7、两个数相除的商是0.45,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是( )。
8、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5÷
)÷18
1.89÷0.021 = ( ) ÷ ( ) 9、在下面的>” “< ”或“=”
62.8× 7.25÷0.92 2.88×1.1 ÷1.1
0.39×0.9 ×1.1 4.07×0.7 ÷0.7 3.65÷0.1 ×10 10、在4.36、.
4.36、..4.36、4.366、4.363中,最大的数是( )。
11、在一个除法算式里,除数与商的乘积再加上被除数,得数是21.6,被除数是( )。
12、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大33.3,原来的数是( )。
二、仔细想一想,对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 2、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扩大了100倍。
( ) 3、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商也扩大了10倍。
( ) 4、在计算24.76÷0.024时,要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0倍. ( ) 5、0.23232323是循环小数。
( ) 三、精心选一选,把各题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6分) 1、2÷9的商是( )
A 、有限小数
B 、循环小数
C 、无限不循环小数 2、要使1.05÷a > 1.05,那么a 应该是( )
A 、大于1的数
B 、等于1的数
C 、小于1的数 3、在下列的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等腰梯形
C 、直角三角形 4、下列的算式中,商小于1的是( )
A 、0.137 ÷0.078
B 、0.137 ÷0.213
C 、0.137 ÷0.128
5、下列算式中,商比被除数大的是( )
A 、3.65 ÷0.94
B 、3.65 ÷1.02
C 、3.65 ÷4.36
6、小明8步共走了2.97米,平均每步长大约是多少米?你认为结果应该保留( )小数比较好。
A 、整数
B 、一位小数
C 、两位小数
D 、 三位小数
三、细心算一算。
(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
(每小题1分,共8分)
32×0.2 = 0.25×0.8 = 4÷0.4 = 0.63÷0.7 = 56×0.99 ≈ 0.79×0.52 ≈ 56.1÷7.03 ≈ 632÷6.98 ≈ 2、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6分)
26×2.05 = 78.5÷12 = 78.6÷17 ≈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保留两位小数)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每题2分,共18分)
18.9×9.9 12.5×8.94×0.8 7.4×0.5+7.4÷0.5
4.92÷2.4 6.8×32+32×3.2 (8.1-
5.6)÷0.8+7.75
5.92×2.5 5.6×(12.5-8.5÷0.85) 3.5×[13-(3.12+5.28)]
五、动手画一画。
(第1、2小题每题2分,第3小题4分,共8分)
1、以AO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2、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绕0点逆时针旋转900 ,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3、原图形中A点在第()列第()行,可以表示为();旋转再平移后A 点在第()列第()行,可以表示为()
六、努力做一做,相信你能行。
(第1、2小题每题3分,其余每题4分,共26分)
1、小红的体重是30.5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小红的2.4倍,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62千克稻谷出了46.5千克大米,平均每千克稻谷可以出多少千克大米?
3、王敏从家到学校,每小时步行3.5千米,1.6小时到达,从学校返回家时,每小时步行
4千米,王敏返回家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
4、小明的妈妈到街上去卖白菜,上午卖了45.6千克,下午卖了32.4千克,一共卖得117
元,平均每千克白菜多少钱?5、李娟的妈妈用15元钱,买了3.6千克梨和2.5千克香蕉,每千克梨2.5元,每千克香蕉
多少钱?
6、张叔叔选择的上网收费标准是:每月交30元可以上网50时,超过50时每时收1.5元,
张叔叔这个月上网88时,需要交多少元的上网费?
7、王爷爷过60岁生日那天,想请亲朋好友一起吃顿饭,准备办8桌宴席。
王爷爷选择哪种方式比较合算呢?
到餐厅吃吧,每桌
240元。
请厨师到家里来做吧!要做出同
等质量的饭菜,需准备1280元
的材料,另外再付给厨师300元
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