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蜀鄙二僧 同步练习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蜀鄙二僧 同步练习

蜀鄙二僧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蜀之鄙()子何恃()而往贫者语()于富者一瓶一钵()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2)蜀之鄙有二僧之:鄙:(3)吾欲之南海之:(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之:顾:4.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请加以说明:(1)蜀之鄙有二僧古义:今义:(2)贫者语于富者曰古义:今义:(3)子何恃而往古义:今义:(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今义:5.下面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蜀之(的)鄙买舟(将船买下来)而下B.越(过了)明年犹(还、尚且)未能也C.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D.欲买舟而下(顺流而下)西蜀之去(到、往)南海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欲之南海B、蜀之鄙有二僧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西蜀之去南海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快去快回()(2)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蜀鄙二僧练习题及答案.docx

蜀鄙二僧练习题及答案.docx

《蜀鄙二僧》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蜀之鄙()子何恃()而往贫者语()于富者一瓶一钵()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2)蜀之鄙有二僧之:鄙:(3)吾欲之南海之:(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之:顾:4.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请加以说明:(1)蜀之鄙有二僧古义:今义:(2)贫者语于富者曰古义:今义:(3)子何恃而往古义:今义:(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今义:5.下面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 .蜀之(的)鄙买舟(将船买下来)而下B.越(过了)明年犹(还、尚且)未能也C.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D.欲买舟而下(顺流而下)西蜀之去(到、往)南海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欲之南海B、蜀之鄙有二僧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西蜀之去南海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快去快回()(2)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 “买舟”表明了什么?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初中语文】蜀鄙二僧教案两则 鄂教版

【初中语文】蜀鄙二僧教案两则 鄂教版

《蜀鄙二僧》教案两则《蜀鄙二僧》教案一一、激趣导入并解题。

1、你们知道我们湖北省的简称吗?2、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简称,能说说吗?3、板书:蜀。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简称吗?4、就在这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继续完成板书:蜀鄙二僧5、齐读课题,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二、初读了解文章大意。

1、课文围绕着二僧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读文,纠正字音。

谁想来读读。

指名学生三人读。

谁能连起来读读。

指名一人读。

2、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就要联系注释来好好地读读课文。

让学生联系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谁能来说说。

指名一人说,相机解决字义和句义。

还有谁想说说?再指明一人说。

3、现在你们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学生自由读。

4、你们都明白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句子之:(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吾欲之南海,何如?(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你:(1)子何恃而往?(2)孰为汝多知乎?(3)尔安敢轻吾射!能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吗?仔细观察这两组,你有什么发现吗?5、是呀,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这些地方啊!来,自己再试试。

6、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这个故事?指名说,教师完成板书。

三、细读悟文。

1、蜀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往南海,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至,这是为什么?赶紧读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指名学生说。

出示句子:吾一瓶一钵足矣。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读(3)你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有多远吗?出示句子: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指名读,从西蜀到南海有多远?指导朗读(2)读到这儿,你想到什么?指导朗读(3)可贫者却说“吾一瓶一钵足矣”(4)你再读贫者的话,有什么想说得吗?指导朗读(5)是啊,从四川到南海要经历5省,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垠的大海,贫者一人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

《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恃:依靠,凭借。

其一:其中一个。

其,其中的。

南海:不是指中国南方的南海,而是指佛教胜地普陀山,该岛属浙江省,在东海之中。

何如:怎么样。

本文中是商量语气。

钵:和尚盛食物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到,及。

明年,指第二年。

惭色:惭愧的神色。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

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

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

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

雍正年间中进士,曾任吏部郎中、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职。

辞官以后回到四川,在锦江书院讲学。

著有《白鹤堂诗文集》。

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用浅显的比喻,说明求学的结果如何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决定于本人是否有求学的恒心和毅力。

叙事生动,语言流畅,有较强的哲理性。

彭端淑写景的诗很有情味。

如记锦江春色的《清明》:“步出郭西行,惊心节复更。

花残寒食雨,春老杜鹃声。

荠麦村村秀,新烟处处生。

锦城风物好,无那故乡情。

”如果不是春大到成都郊外走上几趟,如此有情味的诗情是怎么也体会不到的。

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可惜不少已经散佚。

他与其弟彭肇殊、彭遵泅曾共性于京师,俱以文知名于当时,一时有“丹棱三彭”之称。

当然,在“三彭”中,以彭端淑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

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

彭端淑活了八十一岁,死后葬于彭山县公义场罗家山,至今尚有坟台遗址。

2、相关知识: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第26课《蜀鄙二僧》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一上)

第26课《蜀鄙二僧》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一上)

第26课《蜀鄙二僧》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一上)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蜀之鄙〔〕子何恃〔〕而往贫者语〔〕于富者一瓶一钵〔〕3.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2〕蜀之鄙有二僧之:鄙:〔3〕吾欲之南海之:〔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之:顾:4.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请加以讲明:〔1〕蜀之鄙有二僧古义:今义:〔2〕贫者语于富者曰古义:今义:〔3〕子何恃而往古义:今义:〔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今义:5.下面加点词讲明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蜀之〔的〕鄙买舟〔将船买下来〕而下B.越〔过了〕明年犹〔还、尚且〕未能也C.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D.欲买舟而下〔顺流而下〕西蜀之去〔到、往〕南海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吾欲之南海B、蜀之鄙有二僧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西蜀之去南海7.区不以下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快去快回〔〕〔2〕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学,那么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讲明了什么?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A.不管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咨询第一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C.做学咨询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宝,能够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缘故是。

第二部分:〔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蜀鄙二僧测试题及答案

蜀鄙二僧测试题及答案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 ) 快去快回( )
(2)明年:越明年( )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
(一)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17.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1)蜀之鄙有二僧
古义:
今义:
(2)贫者语于富者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蜀鄙二僧》学案(无答案)(新版)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蜀鄙二僧》学案(无答案)(新版)鄂教版
5.演一演。自己挑选伙伴演绎一下本文的故事吧!看看谁是天才小演员!
三、读完蜀鄙二僧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四、联想金钱的作用和局限,仿写句子。(不少于2种)
金钱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金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不能买来
家庭;金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来健康;金钱,但;金钱,但
彭端淑一生苦攻诗文,他一直坚持“诗学汉、魏,文学左、史,皆诣极精微”。但在文学道路上,他却是有一番曲折经历的。他在《白鹤堂晚年自订诗稿》的序中说:“余一生精力尽于制义,四十为古文,五载成集,近十五始为诗,已二十五年矣。”“制义”即八股文。可见,彭端淑在五十岁以前,主要是致力于八股和古文。尽管他在古文方面“学之可为至笃”,然而在清廷专制统治和“文字狱”的压力下,他是不敢也不可能“妄有所作”的;而束缚思想的八股文也妨碍了他在文学上的发展。直到近五十岁时,他的一些作品才表现出激起奋进。深沉稳健的倾向,给人以鼓舞和教益。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7.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8.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9.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10.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4. 自己熟读课文,请把课文翻译写在下列横线上,不会的句子在文中划出来。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
6.你认为文中穷、富和尚分别是怎样的人?

蜀鄙二僧测试题及答案 (2)

蜀鄙二僧测试题及答案 (2)
(二)
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0、南郭处士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2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2、齐泯王听吹竽,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2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 ) 快去快回( )
(2)明年:越明年( )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17.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蜀鄙二僧》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一、字音及词义:
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5、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表示的语气:
⑴天下事有难易乎⑵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⑶吾欲之南海,何如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⑵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7、本文写蜀鄙二僧时,用“贫”“富”二字,旨在从角度论证本文的论点。

同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二、同步解读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贫者语于富者曰()
9、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0、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什么不同?
11、第一段交代了所讲故事的和。

1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4、贫富二僧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5、“从天下不有难易乎”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是什么关系()A、从一般之事到个别之事B、从具体之事到抽象之事C、从具体之事到具体之事D、从一般之事到一般之事
三、美文赏读任末①年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克④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⑥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籍。

③庵:草屋。

④克:挤、榨。

⑤蒿:蒿草。

⑥静衣:净的衣服。

16、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负笈不远险阻(负:背着)
B、题其衣裳(题:写)
C、临终诫曰(终:最后)
D、更以静衣易之(易:更换)
1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或:有时)
B、以记其事(其:书上的)
C、更以静衣易之(之:指任末)
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犹:还,仍然)
18、选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⑴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
A、人就是要不断学习,否则能有什么成就?
B、人不想努力学习,又怎能有什么成就?
C、人连学习都不要,那怎能有什么成就?
D、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 ⑵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 )
A、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

B 、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布缕和麻蒿来照明。

C 、草屋里光线太暗,就点燃一缕缕的麻蒿来照明。

D 、草屋里光线太暗,就点燃布缕和麻蒿来照明。

19、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任末认为,好学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必要前提,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

B 、任末负笈求学,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为墨,映星望月,题衣记事,静衣更易,这些事例都表现了他
的勤奋好学精神。

C 、任末用“行尸走肉”来鞭挞那些不要学习、庸碌无为的人,给“不学者”敲响了警钟。

D 、任末之所以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勤奋学习,是因为他具有终生一心向学的精神。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边境;到;凭借;尚且;相距;难道
4、我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对天资愚笨才能平庸和天资聪明才能卓越的人的任用,怎么能永远不变呢?
5、⑴表疑问语气⑵表肯定语气⑶表询问语气⑷表反问语气
6、⑴离开;距离⑵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7、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物质条件
8、雇船;从;告诉
9、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10、第一次是疑问的语气,第二次是鄙视的语气
11、时间;地点
12、为开篇的论点提供依据。

13、总结全文,是全文的结论。

14、说明了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重要的是主观的努力。

15、A
16、C(死)
17、C(指题写之衣)
18、⑴D⑵D
19、B)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