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矿产资源开采的经济效益分析

矿产资源开采的经济效益分析矿产资源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产资源开采的经济效益分析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政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矿产资源开采的经济效益进行深入分析,以增加对该领域的了解。
一、矿产资源开采对经济的直接贡献矿产资源开采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直接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首先,矿产资源的开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率,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其次,矿产资源开采产生的矿产品可以作为生产原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冶金、化工等各个行业领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此外,矿产资源的开采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矿石加工、设备制造等,形成产业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矿产资源开采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矿产资源开采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不可忽视。
首先,矿产资源的开采涉及到资源出让费、矿业权出让金等,这些收入直接进入国家财政。
其次,矿产资源开采所得到的矿业税、所得税等税收也为国家财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这些财政收入可以用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矿产资源开采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矿产资源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首先,矿产资源的开采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运输、能源供应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其次,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发展会带动当地的就业机会增加,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推动了当地的消费市场的发展。
此外,矿产资源开采还可以促进区域的城镇化进程,推动当地的城市建设。
四、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控措施然而,矿产资源开采也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
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出现。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比如,加强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推行绿色开采理念,采用高效节能的开采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等。
只有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中,才能实现矿产资源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前景与对策分析

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前景与对策分析作为我国矿产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随着铁路的开通,西藏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然而,目前西藏矿产资源低水平的勘探,粗放型开发和管理薄弱等问题急需受到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
西藏凸显矿产资源丰富与矿产开发水平低下的矛盾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院信息咨询中心专家曾澜介绍,青藏铁路建设将改善西藏矿业发展的条件,必将促进西藏与内地(首先是与西北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为西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工业化创造新的发展环境。
同时,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上明确指出:西藏拥有丰富的铜矿、铬矿、黄金以及矿泉水矿产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西藏的矿业发展不具优势,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开通,西藏的矿业开发将进入一个加快发展时期。
据资料显示,地处全球三个重要的成矿带的西藏,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截至2005年,西藏已经发现的矿种达101种,发现矿产地1858处,各类物化探异点1300个,探明储量的矿床132个,其中能源矿产25个,金属矿产33个,非金属矿产37个,地热资源4个,矿泉水资源11个;已探明矿床规模达到大型的22个,中型25个,小型48个,矿点37个。
这其中铬、铜、铁、硼、黄金等矿产资源,不仅是目前我国短缺的矿种,同时也是今后我国上述矿产的重要后备基地。
在已经发现的矿产中,西藏有17种矿产位居全国各省(区、市)前9位。
其中,铬、高温地热、工艺水晶和刚玉储量位居全国首位,铜矿和火山灰储量位居全国第二,菱镁矿储量居全国第三,稀有矿种硼、自然硫和云母储量位居全国第四,砷矿储量居全国第五,陶瓷土储量居第六,石膏储量居第七,泥炭和晶质石磨储量居第八,锑和重晶石储量居全国第九。
由于西藏全面系统的矿产普查尚未开展,特别是具有资源优势的盐湖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地质工作尚属空白,该区矿产实际资源状况尚不清晰,此外西藏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首先,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和开发水平很低。
西藏矿产分析报告

西藏矿产分析报告1. 背景介绍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西藏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包括黄金、铜、铅、锌、锡、铝、锑等多种矿产资源。
由于自治区的高海拔、恶劣的环境条件,西藏的矿产开采相对困难,但潜力巨大。
本报告旨在分析西藏的矿产资源潜力,并提供对矿产开发的建议。
2. 西藏矿产资源概况根据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数据,西藏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 黄金西藏的黄金储量庞大,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林芝、昌都、山南、日喀则等地。
其中,新宗县的黄金矿资源储量较大,具有较好的开采潜力。
2.2 铜西藏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主要分布于那曲、日喀则和山南等地。
铜矿储量较大的地区包括达孜县和聂拉木县。
2.3 铅锌西藏的铅锌矿资源也相当丰富,在昌都、山南、日喀则等地存在较多的储量。
其中,林芝地区的铅锌矿储量较大。
2.4 锡西藏拥有丰富的锡矿资源,主要分布于昌都、那曲和山南等地。
其中,昌都地区的锡矿储量相对较大。
2.5 其他矿产资源此外,西藏还拥有一定的铝、锑等矿产资源,但储量相对较少,开采难度较大。
3. 西藏矿产开发的挑战尽管西藏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矿产开发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西藏地处高海拔地区,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开采难度较大,对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西藏的恶劣气候条件也对矿产开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加重了设备的磨损和维护成本。
此外,由于西藏自治区保护环境的政策导向,对矿产开采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环境保护标准的提升要求矿产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开采方式,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4. 西藏矿产开发的建议为了充分利用西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促进西藏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4.1 技术创新矿产开发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开采效率和环保水平。
西藏矿产业发展趋势

西藏矿产业发展趋势西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明珠,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随着国家对西藏的重视和西藏的经济发展,矿产业成为了西藏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本文将对西藏矿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一、西藏矿产资源概况西藏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
据统计,西藏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达1.09万种,其中有价值的矿产资源有70多种,主要包括铁矿、铜矿、锌矿、铅矿、锡矿、金矿、稀土矿等。
此外,西藏还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水能资源等。
二、西藏矿产业发展状况1. 西藏矿产业的起步阶段西藏矿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主要由国家大力支持和投资推动。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藏南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探工作的开展,西藏矿产业开启了发展的大门。
当时,国家在西藏进行了大规模的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探工作,大量发现了矿产资源储量巨大的矿山,为西藏矿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西藏矿产业的初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西藏矿产业经历了初期的发展阶段。
国家对西藏的投资增加,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逐渐加快。
同时,西藏也开始与内地企业进行合作,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矿产开发技术和设备。
在这一阶段,西藏矿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产出的矿石和矿产产品也逐年增加。
3. 西藏矿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从本世纪初到现在,西藏矿产业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
国家对西藏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对西藏矿产资源的重视,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前往西藏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西藏矿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西藏矿产业的产出规模逐年增加,西藏的矿产产品也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西藏矿产业发展的趋势1. 多元化发展趋势未来,西藏矿产业将向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转变。
除了传统的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外,西藏还将加大对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
例如,稀土矿、锂矿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矿产资源将成为西藏矿产业的重点开发项目。
揭开西藏优势矿产、富锂盐湖资源的面纱

揭开西藏优势矿产、富锂盐湖资源的⾯纱报告摘要事件描述:我们对于西藏⾃治区的矿产资源开发进⾏了跟踪。
事件点评:揭开西藏优势矿产资源的⾯纱。
西藏⾃治区拥有分布⼴泛、禀赋优越的矿产资源,矿种多达103种,优势资源包括铬、铜、盐湖硼锂等,皆为中国的稀缺关键矿产。
在锂资源⽅⾯,西藏拥有⼤⼩盐湖500多个,⾯积约8225km2,富锂盐湖主要分布在阿⾥、那曲、⽇喀则西北部,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平均锂浓度超过224mg/L,类型囊括碳酸盐型、硫酸钠亚型和硫酸镁亚型,尤其碳酸盐型全球罕见,具备锂浓度⾼、镁锂⽐极低的特征。
盐湖卤⽔中除了锂,还含有较⼤规模的硼、钾资源,并伴⽣铷、铯、溴等微量元素。
其中,扎布耶茶卡是⼀座西藏最具代表性、在产的碳酸盐型盐湖,其南北两湖的碳酸锂总储量184.10万吨、氯化钾总储量1618.46万吨、氧化硼总储量1147.78万吨,锂浓度420-1610mg/L,镁锂⽐低⾄0.015,⼀期建成产能采⽤巧妙的太阳池结晶法,50~65%品位碳酸锂结晶体在2021年有效产能有望达7000吨。
世界屋脊、亚洲⽔塔,西藏的矿产开发绝⾮等闲之功。
西藏全区的平均海拔超4000⽶,被称为世界屋脊,资源开发需克服艰苦⾃然条件及薄弱基础设施的制约,近年来道路设施持续改善,但电⼒供应依然有限。
同时,西藏作为关键⽔源地,淡⽔资源丰富,被誉为亚洲⽔塔,平均年⽔资源总量达4394亿⽴⽅⽶,占中国整体16.5%。
因此,西藏矿产开发需格外的严守⽣态红线,化学试剂的使⽤慎之⼜慎,这对⼯艺⽅案提出了⾼标准、⾼要求,形成⾼壁垒。
中国本⼟“未来⽩⾊⽯油”--锂资源获战略重估,青海及西藏盐湖肩负重任。
(1)由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的⾼速成长,我们预计2020-2025年的全球锂电需求将从292GWh⼤增⾄1132GWh,对于上游锂资源的需求将从40万吨⼤增⾄135万吨碳酸锂当量。
(2)锂作为标准电极电势最低、最轻的⾦属元素,是天⽣的电池⾦属,未来将在要求⾼⽐能量的动⼒和储能电池领域享有长期需求刚性。
西藏矿业发展方向及对策

西藏矿业发展方向及对策西藏是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之一,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质构造复杂,成矿作用强烈,矿产资源十分丰富㊂据初步统计,潜在矿产资源总值在10万亿元以上,已探明的优势矿产储量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矿业已被列为西藏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㊂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青藏铁路及区内规划路网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在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西藏这一潜在的资源优势必将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对于促进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意义十分深远㊂本文试图通过多学科的经济理论知识及多年工作实践经验,从矿产资源概况及评价入手,较深入地探讨矿业发展现状及开发前景,并对西藏矿业发展方向提出参考性的对策建议㊂第一部分西藏矿产资源概况及评价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东西长约1900公里,南北宽约1000公里,全区国土总面积为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 8,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我国第二大省区㊂由于西藏是世界上最高的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 世界屋脊 和 地球第三极 之称㊂西藏北界昆仑山㊁唐古拉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东南与云南省山水相连;南界喜马拉雅山脉与尼泊尔㊁锡金㊁不丹㊁印度㊁缅甸国家接壤,西部与克什米尔地区相接,边境线长近4000公里,是我国西南边疆和通往南亚陆路通道的重要门户㊂西藏这个神秘的高原,有丰富优质的矿产资源,有的矿产规模之大,在全国名列前茅,有的矿产类型之特殊,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确属罕见㊂(一)主要矿产资源简况西藏位于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的东段,是著名的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原地壳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其成矿条件非常优越㊂通过多年的地质勘察工作,截至1997年底,西藏已发现矿产99种,其中金属矿29种,能源矿4种,宝玉石矿19种,矿泉水2种,冶金辅助原料㊁化工原料㊁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45种;其发现矿(化)点1800余处,物化探异常1300余处;已进行矿点检查和异常查证300余处;普查矿区91处,详查矿区29处,勘探矿区4处,124个矿床,其中大型19个㊁中型27个㊁小型78个㊂已探明储量(含估算储量)的矿产有55种(详见表1)㊂从已探明可开采储量的矿种人均占有量看,铬㊁铜㊁硼㊁钼㊁菱镁㊁水泥灰岩㊁金等高出全国人均的占有量㊂表1西藏自治区探明资源量矿产统计表711西藏矿业发展方向及对策811读西藏文集续表根据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矿产资源研究室在1993年8月编制的‘各省(区㊁市)的各种矿产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次序表“和1999年底矿产储量数据,西藏铬㊁刚玉㊁硼㊁工艺水晶为全国第一位,铜㊁火山灰为全国第二位,菱镁矿为全国第三位,自然硫㊁云母为全国第四位,砷㊁晶质石墨为全国第五位 (详见表2)表2西藏矿产储量在全国位次表在全国位次矿产种类在全国位次矿产种类在全国位次矿产种类1铬㊁刚玉㊁硼㊁工艺水晶10钼26金2铜㊁火山灰11石盐27水泥灰岩㊁水泥黏土3菱镁矿12钴29煤4自然硫㊁云母13锡。
采矿业的矿产开采与社会经济效益

采矿业的矿产开采与社会经济效益矿产开采是指通过采掘地下或地表的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或材料的过程。
采矿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矿产开采对经济的贡献、对就业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采矿业的矿产开采与社会经济效益。
一、矿产开采对经济的贡献矿产开采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矿产品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例如钢铁、石油、煤炭等,它们的开采供应直接影响到国家工业的正常运转。
其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税收和外汇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此外,矿产品的销售还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腾飞。
由此可见,矿产开采对经济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二、矿产开采对就业的影响矿产开采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就业,二是间接就业。
直接就业是指在矿产开采企业中直接从事采矿工作的人员,他们在采掘、运输、加工等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矿产开采业通常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可以提供大量的直接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矿产开采对于当地就业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间接就业是指与矿产开采业相关的各个环节所带动的就业机会。
例如,矿产品的运输需要运输工人,矿山的建设和设备的制造需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矿产的加工需要生产工人等。
这些环节中的就业机会虽然不直接与矿产开采企业挂钩,但却离不开矿产开采的需求。
因此,矿产开采对于就业的影响不仅仅是直接就业,还包括间接就业。
三、矿产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矿产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既可以带来环境破坏,也可以促进环境保护。
矿产开采通常需要进行山体开挖、爆破和废弃物排放等活动,这些活动会造成土壤侵蚀、水源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此外,矿产开采还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然而,现代采矿业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西藏绿色矿业发展模式探讨

中国经贸导刊资源环境西藏绿色矿业发展模式探讨文高小源摘要:依据西藏“十二五”矿产资源发展规划总体布局要求,根据区域矿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探寻适合西藏绿色矿业的发展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西藏绿色矿业发展模式一、西藏“十二五”矿产业发展规划总体布局2012年底,西藏自治区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矿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拟建项目地理分布特点和矿种特点等方面,将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总体布局如下:藏东地区:形成玉龙铜矿等为龙头的“三江”流域铜铅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以卡玛多菱镁矿开发利用为主体的菱镁矿产业基地;藏中地区:形成以甲玛、驱龙等铜钼矿为主体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米拉山地区等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以罗布莎铬铁矿为主体的铬铁矿产业基地;藏西地区:形成以扎布耶、扎仓茶卡等盐湖开发为主的盐湖开发基地;藏北地区:形成以美多锑矿和尕尔西姜锑矿为重点的锑矿产业开发基地、当雄错等盐湖开发为主的盐湖开发基地;藏西北地区:勘查以多不杂铜矿等重大矿业项目为主的有色金属项目,形成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开发基地;格尔木地区:依托西藏优势矿产资源,在格尔木地区建设西藏特色资源深加工基地,逐步形成西部乃至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和资源加工产业基地。
二、基于SWOT分析法模型下的西藏矿业发展态势分析(一)优势西藏地处青藏高原的主体,地质情况复杂且优越,其良好的成矿条件和独特的地质发展史孕育了丰富而具有特色的矿产资源,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突出的互补性。
目前,已圈定出雅鲁藏布江、藏东“三江”、班公错—怒江三个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重要成矿带。
(二)劣势西藏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仍然较多。
主要表现为:一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较大;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增大了治理难度。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遗留下诸多问题。
(三)机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和西藏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要求,西藏要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摸清矿产资源潜力,加快形成藏中、藏东地区有色金属及铬矿产业基地和藏西盐湖资源开发基地,将藏西北地区部分矿产资源作为储备开发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摘要:西藏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汇部位,主体位于特提斯巨型成矿域,是我国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战略接续基地。
本文从对国民经济总量的效应、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效应以及开发的关联效应3个方面分析了西藏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应通过分析发现,西藏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为更加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今后应重视金属矿产的开发和矿产品的深加工。
关键词: 矿产资源;经济效应;关联效应;产业发展西藏自治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繁荣是实现自治区长治久安的保障。
矿业作为西藏6大特色产业之一,不仅促进了西藏国民经济的发展,还为我国矿产资源需求提供了一定的战略保障。
单纯的矿业产值,无论是总产值、还是增加值,均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西藏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应,一方面因为矿产资源开发经济效应的大小不仅与矿业产值的大小相关,还与工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因为矿产资源大多属于基础性的原材料,其开发的经济效应不仅表现在直接的货币收益,而且还表现在对相关后续产业的带动和影响,也就是说,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应存在着扩散和带动作用。
因此,衡量西藏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应,既要考虑对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也要考虑对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
1、矿业发展对国民经济总量的效应西藏矿产资源丰富,但目前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并不高,国民经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工业的发展,矿产资源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总量的效应,可以通过矿业对国民经济的效应——矿业扩大系数来衡量,矿业扩大系数描述了每单位矿业产值所带来的工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这里选择一次扩大系数、二次扩大系数、综合扩大系数,来评价西藏矿业依次对重工业、工业和社会总产值的扩大效应。
西藏矿业扩大系数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西藏矿业一次扩大系数在2.58-5.62之间,即单位矿业产值带来2.58-5.62倍的重工业产值,仅相当于全国矿业一次扩大系数(8.68-12.53)的1/3左右,说明西藏矿业对重工业的带动效应要比全国弱。
二次扩大系数在3.84-8.99之间,仅相当于全国矿业二次扩大系数(18.61-27.14)的1/4左右,说明西藏矿业对整个工业的带动效应更弱,也说明西藏整个工业比较落后。
综合扩大系数在24.28-69.19之间,即单位矿业产值带来24.28-69.19倍的国内生产总值,明显高出全国矿业的综合扩大系数(14.67-19.64),表明西藏其他部分产业,如旅游业、建筑建材业比较突出,矿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不很突出。
图1 1995-2006年西藏矿业扩大系数趋势图从时间轴上看,从1995年至2001年,西藏矿业一次扩大系数、二次扩大系数、综合扩大系数都相对比较稳定,波动较小,表明这期间西藏产业结构比较稳定,变化不大。
从2001年开始,3种扩大系数明显上升,直接原因是2005,2006年矿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也可理解为矿业具有相对滞后的扩散效应。
2、矿业发展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效应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效应,常用矿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指标来进行判断。
矿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是指矿业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R=[(A×Z)/P]×100%,式中:R—矿业经济增长贡献率;A—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Z—矿业产值增长率;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通过对矿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可以看出矿业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并且可以判断出是起加速作用还是起减速作用。
如果矿业经济增长率R>0,则矿业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是正效应,也就是矿业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呈同方向变化;如果矿业经济增长率R<0,则矿业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是负效应,也就是矿业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呈反方向变化。
在矿业经济增长率R>0的情况下,如果R>A,那么矿业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起加速作用;如果R<A,那么矿业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起减速作用。
西藏矿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见表2。
表2 西藏矿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度矿业产值(万元)矿业产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矿业产值增长贡献率(%)1995 17082 55.98 3.051996 19453 13.88 64.76 15.68 3.00 2.661997 25008 28.56 76.98 18.87 3.25 4.921998 37546 50.14 91.18 18.45 4.12 11.201999 35595 -5.20 105.61 15.83 3.37 -1.112000 38960 9.45 117.46 11.22 3.32 2.802001 42713 9.63 138.73 18.11 3.08 1.642002 33391 -21.82 161.42 16.36 2.07 -2.762003 26664 -20.15 184.50 14.30 1.45 -2.042004 37621 41.09 220.34 19.43 1.70 3.602005 41684 10.80 251.21 14.01 1.66 1.282006 68887 65.26 291.01 15.84 2.37 9.76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1998-2007.从表2可以看出,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速度贡献率在1999年以前R>0,表现为正效应状态。
从1999年开始,出现了波动,说明西藏矿业产值在近几年不稳定,增长有停滞甚至倒退的迹象。
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约束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把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是投入到青藏铁路的修建中。
在矿业经济增长率中出现了3个负值,分别是1999,2002和2003年,说明这3年矿业产值下滑,矿业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效应是负值。
需指出的是,在1997、1998、2004、2005、2006年,矿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大于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R>a,表明矿业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起着加速作用,其他年则起的是减速作用。
3、矿业发展产业关联效应分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产业经济学认为,产业在社会生产过程及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表现为产业关联度的差异,或者称关联效应的差异。
某一产业生产的产品构成另一些产业生产产品的原料、材料或部件,则前者的发展为后者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这种作用,即是该产业的前关联效应;如果某一产业的发展为另一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前者的生产以后者生产的产品为中间投入的物质内容,这种作用,即构成该产业的后关联效应。
矿产资源开发不仅能通过矿业产值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还能通过前、后关联效应,影响和带动相关产业。
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可通过供给联系,诱发并促进其它部门的发展,产生前关联效应,如煤炭开发带动电力、冶金和化工等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可通过需求联系,造成市场压力,带动其它相应部门发展,形成后关联效应,如煤炭开发可以为机械、电力等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市场需求。
此外,矿产开发所带来的人口聚集与城镇规模的形成与扩大,必将刺激农业及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
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关联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投入产出方法,通常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反映某一产业的关联效应,反映某一产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表3是西藏2006年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表(见表3)。
表3 2006年西藏矿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行业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87665 0.65564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00665 1.45252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65446 1.415048非金属矿采选业0.73565 0.970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94498 1.02898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49704 0.709701金属制品业1.21181 0.748431通用设备制造业2.15420 0.747465专用设备制造业0.94225 0.757162表3表明,2006年,西藏矿业影响力系数大部分小于1,只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影响力系数大于1,其他行业大致为0.7左右,说明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和能源的矿业具有一定的波及连锁效应,但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影响力系数最高的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其次为非金属矿采选业,说明它们的后向关联效应比其他矿产资源开采业的后向关联效应明显。
2006年,西藏矿业感应度系数相差较大,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其他产业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说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受其他产业波动的影响较大。
到2006年,矿产资源采选业的影响力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在提高。
金属矿采选业的影响力系数仍然最高,表明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前向关联效应大于其他矿产资源。
再看矿产资源加工和制造业,其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也就是说,矿产资源加工业比矿产资源采选业的前向关联效应更为突出,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影响力更大。
从以上的分析得出,由于金属矿产的影响力系数相对较高,矿产资源加工及制造业比矿产资源采选业的影响力系数高,因此,要充分发挥西藏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应,就应以西藏金属矿产资源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4、结语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自治区经济发展和我国资源保障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西藏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无论是对国民经济总量的效应,还是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效应都还很有潜力。
自治区应充分依托优势的金属矿产资源。
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同时,发展矿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关联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1] 吴强.西藏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应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4[2] 关凤峻.自然资源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M].北京:中匡大地版社,2003[3] 杨治.产业经济学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85[4] 沈镭.特大型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以西藏玉龙铜矿资源开发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