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麻醉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理学麻醉药课件

通透性,使Na+内流和K+外流而引起。 机制:局麻药的胺基(带正电荷)与NC膜钠通
道内侧磷脂分子中的磷酸基(带负电荷)联成横 桥,从而阻滞了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不能 内流,神经传导阻断。
【临床应用】 [局部麻醉方法]
¡ 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涂于粘膜 表面,使粘膜下感觉神经末梢麻醉。可 用于鼻、咽、喉、眼及尿道等粘膜部位 的手术。
法,抗心律失常 麻、硬膜外麻醉 膜外麻醉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1. 神经干或神经纤维的粗细:神经越细, 对局麻药越敏感
2. 体液的pH值: 体液pH偏高,非解离型药物多,局麻作
用增强 体液pH偏低,非解离型药物少,局麻作
用减弱
3. 药物浓度: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延长局麻维 持时 间,应将等浓度药物分次注入。
4. 血管收缩药:局麻药液中常加入微量AD, 目的是延长局麻作用维持时间,又减少吸收中毒 的发生。但在远端处局麻禁用AD。
5. 药液的比重与体位:高比重药液可扩散加10%GS,其比重高于脑脊液。
局麻 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作用特点 穿透力大,约为 穿透力更大, 穿透力大,约为
普鲁卡因1.5~2 为普鲁卡因的 利多卡因的4 ~ 5
倍
10倍
倍
持续时间 1.5~2h
2~3h
5 ~ 10h
毒 性 较普鲁卡因
较普鲁卡因大 较大,与丁卡
大
10-15倍,发生 因相当或略逊。
率高。
用 途 用于各种局麻方 表面、传导、腰 浸润、传导、硬
2. 浸润麻醉:将药液注入皮下或手术切口 部位,使局部感觉神经末梢被麻醉。常 用于浅表小手术。
3. 传导麻醉(阻滞麻醉):将药液注射于神经干 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被 麻醉。常用于四肢及口腔手术。
道内侧磷脂分子中的磷酸基(带负电荷)联成横 桥,从而阻滞了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不能 内流,神经传导阻断。
【临床应用】 [局部麻醉方法]
¡ 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涂于粘膜 表面,使粘膜下感觉神经末梢麻醉。可 用于鼻、咽、喉、眼及尿道等粘膜部位 的手术。
法,抗心律失常 麻、硬膜外麻醉 膜外麻醉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1. 神经干或神经纤维的粗细:神经越细, 对局麻药越敏感
2. 体液的pH值: 体液pH偏高,非解离型药物多,局麻作
用增强 体液pH偏低,非解离型药物少,局麻作
用减弱
3. 药物浓度: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延长局麻维 持时 间,应将等浓度药物分次注入。
4. 血管收缩药:局麻药液中常加入微量AD, 目的是延长局麻作用维持时间,又减少吸收中毒 的发生。但在远端处局麻禁用AD。
5. 药液的比重与体位:高比重药液可扩散加10%GS,其比重高于脑脊液。
局麻 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作用特点 穿透力大,约为 穿透力更大, 穿透力大,约为
普鲁卡因1.5~2 为普鲁卡因的 利多卡因的4 ~ 5
倍
10倍
倍
持续时间 1.5~2h
2~3h
5 ~ 10h
毒 性 较普鲁卡因
较普鲁卡因大 较大,与丁卡
大
10-15倍,发生 因相当或略逊。
率高。
用 途 用于各种局麻方 表面、传导、腰 浸润、传导、硬
2. 浸润麻醉:将药液注入皮下或手术切口 部位,使局部感觉神经末梢被麻醉。常 用于浅表小手术。
3. 传导麻醉(阻滞麻醉):将药液注射于神经干 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被 麻醉。常用于四肢及口腔手术。
药理学 全身麻醉药 PPT

30C,降低心脏等生命器官的耗氧量, 以便于进行心脏直视 手术。
5 神经安定镇痛术: 使患者达到意识模糊朦胧, 痛觉消失。 适用于外科小手术。
神经安定麻醉
感谢您的聆听!
全身麻醉药
第十五章 全身麻醉药
第一节 吸入性全麻药 [麻醉分期]
1 镇痛期: 从麻醉开始至意识消失。主要是大脑皮层和网 状结构上行即激活系统受到抑制, 温、痛、触和听觉依次 消失, 各种反射存在, 肌张力正常。 2 兴奋期: 从意识消失至眼睑反射消失和呼吸恢复规则为 止。主要是皮层下中枢脱抑制(兴奋)所致。此期不应进行 任何手术。应采用复合麻醉等措施, 尽量缩短或消除此期。
第三节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其
它辅助药物, 以加强和完善麻醉效果, 而单独应用某一种全麻
药往往效果不理想。 1 麻醉前给药: 指麻醉前应用的药物 如地西泮、苯巴比妥;哌替啶;阿托品 2 基础麻醉: 3 诱导麻醉: 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 使病人迅速进入外科麻
醉期,然后改用其它麻醉药物维持麻醉。 下降到28~
脑/血分布系数: 指脑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达平衡时的比 值, 系数大的药物作用强。
[常用药物]
氟烷: 作用强, 诱导期短, 苏醒快。 肌松和镇痛较差 抑制心脏,心输出量下降,使心肌对AD敏感性增加,可致心 律失常 反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 子宫平滑肌 松弛, 不用于产科。
恩氟烷 诱导期短, 苏醒快, 肌松好, 反复使用无明显副作用, 较常用。
氯胺酮 ◆ 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的传导 ◆ 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 使病人意识模糊, 短暂性记
忆缺失, 痛觉完全消失, 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 使意识和感觉分离,称为分离麻醉。 ◆兴奋心血管系统:血压、心率升高。输出量增大。 ◆肌张力增加 ◆ 主要用于体表小手术, 如烧伤清创, 切痂, 植皮等。
5 神经安定镇痛术: 使患者达到意识模糊朦胧, 痛觉消失。 适用于外科小手术。
神经安定麻醉
感谢您的聆听!
全身麻醉药
第十五章 全身麻醉药
第一节 吸入性全麻药 [麻醉分期]
1 镇痛期: 从麻醉开始至意识消失。主要是大脑皮层和网 状结构上行即激活系统受到抑制, 温、痛、触和听觉依次 消失, 各种反射存在, 肌张力正常。 2 兴奋期: 从意识消失至眼睑反射消失和呼吸恢复规则为 止。主要是皮层下中枢脱抑制(兴奋)所致。此期不应进行 任何手术。应采用复合麻醉等措施, 尽量缩短或消除此期。
第三节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其
它辅助药物, 以加强和完善麻醉效果, 而单独应用某一种全麻
药往往效果不理想。 1 麻醉前给药: 指麻醉前应用的药物 如地西泮、苯巴比妥;哌替啶;阿托品 2 基础麻醉: 3 诱导麻醉: 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 使病人迅速进入外科麻
醉期,然后改用其它麻醉药物维持麻醉。 下降到28~
脑/血分布系数: 指脑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达平衡时的比 值, 系数大的药物作用强。
[常用药物]
氟烷: 作用强, 诱导期短, 苏醒快。 肌松和镇痛较差 抑制心脏,心输出量下降,使心肌对AD敏感性增加,可致心 律失常 反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 子宫平滑肌 松弛, 不用于产科。
恩氟烷 诱导期短, 苏醒快, 肌松好, 反复使用无明显副作用, 较常用。
氯胺酮 ◆ 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的传导 ◆ 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 使病人意识模糊, 短暂性记
忆缺失, 痛觉完全消失, 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 使意识和感觉分离,称为分离麻醉。 ◆兴奋心血管系统:血压、心率升高。输出量增大。 ◆肌张力增加 ◆ 主要用于体表小手术, 如烧伤清创, 切痂, 植皮等。
药理学麻醉药ppt课件

8
【几个概念】 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potency):最小肺泡 度(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
吸入麻醉药的溶解度(solubility):两相间达 平衡时的分配系数。
9
【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分期】 1.镇痛期(stage of analgesia) 2.兴奋期(stage of excitement) 3.外科麻醉期(stage of surgical anesthesia) 4.延髓抑制期(stage of medullary depression)
14
【吸入麻醉药的特性介绍】 1.异氟烷(isoflurane,异氟醚) 2.恩氟烷(enflurane,安氟醚) 3.七氟烷(sovoflurane,七氟醚) 4.地氟烷(desflurane,地氟醚) 5.氟烷(halothane) 6.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
【吸入麻醉剂的特点总结】
6
八、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2.心血管系统抑制 3.局部组织损伤 4.变态反应 5.特异质反应 九、常用局部麻醉药的特点介绍
7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定义: 药物分类: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历史】
1798发现氧化亚氮(N2O)及在牙科手术镇痛; 1842发现乙醚麻醉作用; 1956甲氧氟烷和氟烷; 安氟烷(1963),异氟烷和地氟烷(1965),七 氟烷(1968)。但均在1970s后才开始使用。
(diazepam)、氟硝西泮(flunitrazepam)。
17
【目前使用的静脉麻醉剂的优点总结】
1.不需特殊仪器和设备,适合医院外现场急救外科。
【几个概念】 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potency):最小肺泡 度(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
吸入麻醉药的溶解度(solubility):两相间达 平衡时的分配系数。
9
【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分期】 1.镇痛期(stage of analgesia) 2.兴奋期(stage of excitement) 3.外科麻醉期(stage of surgical anesthesia) 4.延髓抑制期(stage of medullary depression)
14
【吸入麻醉药的特性介绍】 1.异氟烷(isoflurane,异氟醚) 2.恩氟烷(enflurane,安氟醚) 3.七氟烷(sovoflurane,七氟醚) 4.地氟烷(desflurane,地氟醚) 5.氟烷(halothane) 6.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
【吸入麻醉剂的特点总结】
6
八、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2.心血管系统抑制 3.局部组织损伤 4.变态反应 5.特异质反应 九、常用局部麻醉药的特点介绍
7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定义: 药物分类: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历史】
1798发现氧化亚氮(N2O)及在牙科手术镇痛; 1842发现乙醚麻醉作用; 1956甲氧氟烷和氟烷; 安氟烷(1963),异氟烷和地氟烷(1965),七 氟烷(1968)。但均在1970s后才开始使用。
(diazepam)、氟硝西泮(flunitrazepam)。
17
【目前使用的静脉麻醉剂的优点总结】
1.不需特殊仪器和设备,适合医院外现场急救外科。
麻醉药理学吸入麻醉药PPT课件

38
• 常用吸入全麻药作用比较-1:
呼吸 循环 增 加 增高
药物名称 意识
抑制 抑制 儿茶 颅
消失 镇痛 肌松
酚胺 内压
• 安氟醚 ++++ +++ +++ +++ +++ — ++
麻醉药理学吸入麻醉药PPT课件
39
• 续-常用吸入全麻药作用比较-2:
刺激 胃肠 肝 肾
重要
药物名称 呼吸 道 损 毒 抑制 增高 不良
临床表现:惊厥全身抽搐(自限性的短
暂)。提示:麻醉过深!
癫痫病人不能用!
不能用过度通气来预防!
过度通气,PaCO2 减少 ,脑血管 收缩,脑血流过分减少,脑缺氧, 惊厥性棘波更多!
麻醉药理学吸入麻醉药PPT课件
13
• 过度通气 → PaCO2 ↓→ 脑血管收 缩→脑血流 量↓→ 颅内压相↓ 。
• 临床上常利用这一规律来克服某些
(1)应根据手氧术化进程蓄随积时;调整麻醉深
度;
缺氧可诱发惊厥!
(2)保二持氧循化环碳(蓄血积流可动加力重学颅)稳内定高,避压免!发 生BP 、HR 剧烈波动;
(3)有颅内压明显增高时:
可适当采用提高通气量;
应用20%甘露醇250ml iv 30min.
麻醉药理学吸入麻醉药PPT课件
48
麻醉药理学吸入麻醉药PPT课件
麻醉药理学吸入麻醉药PPT课件
25
麻醉药理学吸入麻醉药PPT课件
26
• BP:
• 麻醉期间BP 升高,超过麻醉前 20%或达到160/95mmHg以上,称 高血压;
麻醉药理PPT课件

硫药氯喷物胺妥名酮钠称 但痛镇 觉诱麻痛消分导醉、失离快作肌,麻,用松意醉苏特作识,醒点用模快差糊,; 复小短临合儿诱复时床麻基导合小应醉础麻麻手用;麻醉醉术醉,,, 但∴禁硫痛不术脑复氯 复例氯非去氯又 依吸使氯氯氯 循1又((硫依镇(镇复苏中例氯(地是113.)))镇忌喷觉影前电合胺合:胺巴甲胺名托入皮胺胺胺名喷托痛1痛合醒枢:胺西苯设 设缓单松)间痛 证 妥 消 响 用 图 全 酮麻 酮 比 氯 酮 :咪 麻 质 酮 酮 酮环 :妥 咪 作 作 麻 期 表 酮 泮 环备甲 甲备慢纯弛接氯、:钠失脑药出身醉作妥胺酯醉醇主对 钠酯用用醉可现作延己低条苄 苄条氯支iv的胺肌,血:现麻用类酮药合要C与特;出分用迟哌钾件咪 咪件胺气,N对兴酮松意流阿慢醉机静也成经其别现离机氯啶血差唑 唑差S酮管呼奋综抑的作识量托波中制脉有明肝它强精;制胺的++诱+症, ,::麻平++++基基吸心合制+++作用模,品,:全药显微作神:酮衍,++++说导,病仅 仅+++醉滑层层+影血结+++用差糊不、可麻理减粒用运的生+明快与人右 右肌:、、响管果:;增鲁用药活少体分动生物脑,意慎旋 旋;野野(小!以加米于,性。酶离性物,哮电苏识用异 异战战,兴且颅那麻种转。反转其,喘小其活醒抑构 构,术医医奋+兴+++很内(醉类化应化右—适儿麻动快制体 体++++中院院为—奋—+快压笨维很为。,旋+++用基醉受,轻有 有+作++;;+主为恢;巴持多去使氯)础效抑微镇 镇.E主复比。;甲其胺C麻价(制不静 静G;妥氯作酮(醉约一。成、 、监一钠胺用的+,为般比催 催— ———诱测般+)酮时麻—氯病例—眠 眠+导,不以+;间醉,胺人其;作 作麻俗需防延效酮 )代用 用醉称插心长价的:谢。 。,分管律。强1产离,/失吸,5物-麻常O1为由/2醉3;左即,肾消。旋可排除的)出.半4;衰倍期,更精长神;异常等不良反应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BP下降。 变态反应:普鲁卡因用药前应做皮试。
常用局麻药比较
局麻 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作用特点 穿透力大,约为 穿透力更大, 穿透力大,约为
普鲁卡因1.5~2 为普鲁卡因的 利多卡因的4 ~ 5
倍
10倍
倍
持续时间 1.5~2h
2~3h
5 ~ 10h
毒性
较普鲁卡因
较普鲁卡因大 较大,与丁卡
用减弱
3. 药物浓度: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延长局麻维 持时 间,应将等浓度药物分次注入。
4. 血管收缩药:局麻药液中常加入微量AD, 目的是延长局麻作用维持时间,又减少吸收中毒 的发生。但在远端处局麻禁用AD。
5. 药液的比重与体位:高比重药液可扩散到硬 膜腔,低比重有扩散入颅腔的危险。通常在局麻 药中加10%GS,其比重高于脑脊液。
觉—压觉,最终导致运动麻痹。 2. 作用机制 NC产生动作电位是由于神经受刺激时,改变膜
通透性,使Na+内流和K+外流而引起。 机制:局麻药的胺基(带正电荷)与NC膜钠通
道内侧磷脂分子中的磷酸基(带负电荷)联成横 桥,从而阻滞了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不能 内流,神经传导阻断。
【临床应用】 [局部麻醉方法]
Pharmacology
药理学
第三章 麻醉药
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药理教研室
第一节┃局部麻醉药
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 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和传导的药物
局麻药可分两类:① 酯类,如普鲁卡因、丁卡因等。 ② 酰胺类,
一、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
1. 局麻作用:暂时、完全、可逆。 其阻断的顺序依次为:痛觉—冷觉—温觉—触
大
10-15倍,发生 因相当或略逊。
率高。
用 途 用于各种局麻方 表面、传导、腰 浸润、传导、硬
法,抗心律失常 麻、硬膜外麻醉 膜外麻醉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1. 神经干或神经纤维的粗细:神经越细, 对局麻药越敏感
2. 体液的pH值: 体液pH偏高,非解离型药物多,局麻作
用增强 体液pH偏低,非解离型药物少,局麻作
1. 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涂于粘膜 表面,使粘膜下感觉神经末梢麻醉。可 用于鼻、咽、喉、眼及尿道等粘膜部位 的手术。
2. 浸润麻醉:将药液注入皮下或手术切口 部位,使局部感觉神经末梢被麻醉。常 用于浅表小手术。
3. 传导麻醉(阻滞麻醉):将药液注射于神经干 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被 麻醉。常用于四肢及口腔手术。
4.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脊髓麻醉):将药液 注入蛛网膜下腔,使该部位的脊神经被麻醉。常 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5. 硬脊膜外麻醉(硬膜外麻);将药液注入硬脊 膜外腔,使该处神经干麻醉。适用范围广,可用 于颈部至下肢的手术。特别适用于上腹部手术。
【不良反应】
1. 吸收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2)心血管系统:直接抑制作用。心脏抑
常用局麻药比较
局麻 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作用特点 穿透力大,约为 穿透力更大, 穿透力大,约为
普鲁卡因1.5~2 为普鲁卡因的 利多卡因的4 ~ 5
倍
10倍
倍
持续时间 1.5~2h
2~3h
5 ~ 10h
毒性
较普鲁卡因
较普鲁卡因大 较大,与丁卡
用减弱
3. 药物浓度: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延长局麻维 持时 间,应将等浓度药物分次注入。
4. 血管收缩药:局麻药液中常加入微量AD, 目的是延长局麻作用维持时间,又减少吸收中毒 的发生。但在远端处局麻禁用AD。
5. 药液的比重与体位:高比重药液可扩散到硬 膜腔,低比重有扩散入颅腔的危险。通常在局麻 药中加10%GS,其比重高于脑脊液。
觉—压觉,最终导致运动麻痹。 2. 作用机制 NC产生动作电位是由于神经受刺激时,改变膜
通透性,使Na+内流和K+外流而引起。 机制:局麻药的胺基(带正电荷)与NC膜钠通
道内侧磷脂分子中的磷酸基(带负电荷)联成横 桥,从而阻滞了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不能 内流,神经传导阻断。
【临床应用】 [局部麻醉方法]
Pharmacology
药理学
第三章 麻醉药
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药理教研室
第一节┃局部麻醉药
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 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和传导的药物
局麻药可分两类:① 酯类,如普鲁卡因、丁卡因等。 ② 酰胺类,
一、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
1. 局麻作用:暂时、完全、可逆。 其阻断的顺序依次为:痛觉—冷觉—温觉—触
大
10-15倍,发生 因相当或略逊。
率高。
用 途 用于各种局麻方 表面、传导、腰 浸润、传导、硬
法,抗心律失常 麻、硬膜外麻醉 膜外麻醉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1. 神经干或神经纤维的粗细:神经越细, 对局麻药越敏感
2. 体液的pH值: 体液pH偏高,非解离型药物多,局麻作
用增强 体液pH偏低,非解离型药物少,局麻作
1. 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涂于粘膜 表面,使粘膜下感觉神经末梢麻醉。可 用于鼻、咽、喉、眼及尿道等粘膜部位 的手术。
2. 浸润麻醉:将药液注入皮下或手术切口 部位,使局部感觉神经末梢被麻醉。常 用于浅表小手术。
3. 传导麻醉(阻滞麻醉):将药液注射于神经干 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被 麻醉。常用于四肢及口腔手术。
4.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脊髓麻醉):将药液 注入蛛网膜下腔,使该部位的脊神经被麻醉。常 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5. 硬脊膜外麻醉(硬膜外麻);将药液注入硬脊 膜外腔,使该处神经干麻醉。适用范围广,可用 于颈部至下肢的手术。特别适用于上腹部手术。
【不良反应】
1. 吸收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2)心血管系统:直接抑制作用。心脏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