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复合材料检查井井圈、井盖及收水口水篦技术标准 检查井井圈
井盖使用要求(最新)

井盖使用要求
1、产品技术要求
除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外,其他开孔小于900mm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井盖必须满足GB/T23858-2009《检查井盖》标准
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必须满足GB 26537-2011《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标准2、标准中对井盖质量的重点要求
1)根据不同的使用部位,承载力要求必须满足标准要求:
2)复合材料材料井盖须满足GB/T23858-2009《检查井盖》“附录A 复合材料检查井盖附加要求”中的井盖性能要求:耐热性、耐候性、抗疲劳性能、抗冻性(参考GB 50352《》对气候分区抗冻要求)
3)钢纤维混凝土井盖抗压强度要求:
A15级和B125级井盖立方体抗压强度不低于C50(取GB/T23858-2009《检查井盖》和GB 26537-2011《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更严值);C250和D400级不低于C50;E600和F900不低于C80;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低于12mm
3、井盖应用选型指引:仅绿化带、人行道等静置机动车驶入区域可选复合材料井盖。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
盖》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1.01.09
•【文号】建标[2001]10号
•【施行日期】2001.01.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的
通知
(建标〔2001〕10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本标准技术归口单位,标准主编单位:
根据建设部《一九九八年建设部工业产品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建标〔1998〕58号)的要求,由黑龙江省东府塑料实业有限公司编制的《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标准,经审查,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T121-2000,自2001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00一年一月九日
c31535--020312zkj。
检查井盖、雨水篦子技术规范

检查井盖、雨水篦子技术规范检查井盖、雨水篦子技术标1、适用范围:此技术标适应于小市政、绿化工程中使用的检查井盖2、检查井盖的使用范围:在园区机动车沥青道路上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园区有铺装要求的机动车道路上采用普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园区内非机动车道路采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园区绿地内的检查井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机动车道的雨水口采用重型球墨雨水篦子;下沉式庭院采用雨水篦子采用普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水篦;绿地部分的雨水篦子采用混凝土雨水篦子。
3、球墨铸铁井盖、雨水篦子3.1 原材料要求:采用球墨铸铁,制作井盖的原材料应符合GB1348的规定。
雨水篦子采用球墨铸铁QT500-7,3.2,井盖的样式有方形、圆形,可根据工程的实际进行选用。
雨水篦子根据设计进行选型。
3.3、井盖的嵌入深度:重型检查井盖的嵌入深度不小于40mm3.4、井盖应有的凸起的高度不应小于3mm.3.5、井盖、雨水篦子应与支座表面制作平整、光滑,不得有裂纹以及影响检查井盖使用性能的冷隔,缩松等缺陷,不得补焊。
3.6、井盖与支座的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6414的要求,其公差等级不应低于GB6414-86CT10的规定,并保证井盖与支座互换性。
3.7、井盖的接触面与支座的支撑面进行机加工,保证井盖与支座的接触平稳。
3.8、井盖的承载能力不小于360KN,允许残留变形为1/300*D,雨水篦子的承载能力不小于140KN。
3.9、井盖与支座间应采用镀锌链条连接或其它形式的锁定装置。
篦子与井圈能够经过销轴(或其它的形式)相系,其篦子的翻转角度不小于120°篦子与井圈的防腐做法为:沥青清漆一遍。
3.10、井盖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应满足<铸铁检查井盖>检验标准 (CJ/T3012-1993)第七条的要求。
,各类雨水口可变载荷标准值取汽车载荷等级城-A级,对于雨水篦子及井圈,使用时可按此标准进行出厂检验。
复合材料井盖国标

复合材料井盖国标
复合材料井盖的国家标准是GB/T 23858-2009《复合材料井盖》。
该标准规定了复合材料井盖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要求:
1. 材料要求:复合材料井盖应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环氧树脂和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具有耐腐蚀、耐冲击、耐老化、耐磨损等性能。
2. 结构要求:复合材料井盖应具有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承受预定的载荷,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防滑性能。
3. 外观要求:复合材料井盖的表面应平整、无裂纹、无气泡、无明显的色差和色斑,没有明显的毛刺、毛边和毛糙。
4. 尺寸要求:复合材料井盖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够与井座和井筒配合良好。
5. 试验方法:复合材料井盖应进行负载试验、密封性试验、防滑性试验、耐冲击性试验、耐老化性试验等一系列试验,以确保其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6. 标志要求:复合材料井盖应在表面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和地址,以及标准号。
以上是复合材料井盖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该标准的实施可以确保
复合材料井盖的质量和安全性。
圆形雨水检查井

圆形雨水检查井【篇一:室外检查井选用】室外检查井选用标准1、雨水检查井①、当井深h1≤1400mm,管径d≤400mm时,采用¢70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详见图集02s515-10。
②、当井深h1>1400mm,管径200mm≤d≤600mm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11;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11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12;盖板配筋详见“¢100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3。
③、当管径600mm<d≤800mm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14;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14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15;盖板配筋详见“¢125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7。
2、污水检查井①、当井深h1≤1400mm,管径d≤400mm时,采用¢7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详见图集02s515-19。
②、当井深h1>1400mm,管径200mm≤d≤600mm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20;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20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21;盖板配筋详见“¢100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3。
③、当管径600mm<d≤800mm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24;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24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25;盖板配筋详见“¢125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7。
塑料检查井施工技术标准

塑料检查井施工技术标准1、井坑1)井坑应与管沟同时开挖,开挖时井座主管线应与管沟中管道在同一轴线.井坑边坡与管沟边坡一致.井坑开挖必须保证安全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放坡开挖或采取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有沉泥室雨水检查井井坑,应根据选用的规格,局部开挖沉泥室深度.井坑开挖应根据选用的规格,考虑井座主管线偏置因素,偏置端得坑壁应与管沟齐平。
2)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雨季施工,应有排水,降低水位措施。
当地下水位高于开挖井坑的坑底时,施工时应把地下水降至井坑最低点300mm以下. 3)井坑底部如有砖、石等坚硬物体时应将其清除。
4)井坑不得受水浸泡.施工时如发生井坑被水浸泡,应先将水排除,然后清除被浸泡的土层,换填砂卵石或中粗砂,夯实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
5)井坑开挖时,临时堆土或施加其它荷载不得影响井坑的稳定性;井坑人工开挖时,堆土高度及其距井坑边缘的距离按相关施工规范执行。
2、检查井基础1)检查井必须安装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地基土层上,或是在开挖井坑后经处理密实的地基上。
2)检查井基础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一般采用砂砾石垫层基础。
对于一般土质,基底可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粗砂基础。
对软土地基应用砂砾石置换软土,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
也可分两层铺设,下层为粒径5mm~40mm的砾石、厚度为100mm~150mm,上层铺中粗砂、厚度不小于50mm。
砂砾石垫层的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5。
3)检查井基础位于淤泥或其它不良土层时,检查井地基应按设计及相应规范进行处理。
3、井筒安装切割井安装井筒固定密封井筒安装成型1)井筒的长度应为井座连接井筒的承口底部至设计地面的高度,再减去井筒顶至地面的净距。
当地面或路面标高难以精确确定时,井筒长度可适当预留余量。
2)井筒插入井座应保持垂直.井筒插接时,为防止渗水应采用专业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
4、检查井接管安装与PVC波纹管承插连接与PE管热缩套焊接连接1)检查井井座与管道连接安装顺序,应先从接户管上游段开始安装,以井—管—井—管顺序安装,并逐渐向下游支管,干管延伸。
[荐]检查井、井盖及雨水口安装-全
![[荐]检查井、井盖及雨水口安装-全](https://img.taocdn.com/s3/m/1bd521648bd63186bcebbcb4.png)
检查井、井盖及雨水口安装检查井采用钢筋砼检查井,检查井均为直径1000mm钢筋砼检查井,雨水检查井按02S515-13,污水检查井按02S515-22制作,遇到跌水高度大于1.0m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按照图集02S515-113实施,小于1.0m时不做跌水井。
检查井井盖采用直径700mm的铸铁井盖,人行道与车行道采用重型井盖,绿地内用轻型井盖,并高出地面5cm。
人行道与车行道检查井周围50cm范围内全部用C15砼回填加固。
人行道与车行道检查井还应采用防坠网防护,做法如下。
防坠落装置由304不锈钢条挂钩及网绳组成,安装防坠网时,应对网绳部位进行钢筋加固,钢筋采用HRB400直径14mm钢筋,箍筋采用HPB300直径8mm 钢筋。
防坠网网绳为高强度聚乙烯等耐潮防腐材料,单根网绳直径8毫米,单绳拉力大于1600N,防坠网的直径800mm,其网目边长10cm,承重不低于100千克。
不锈钢条挂钩要求:材质为304不锈钢,前端带挂钩,挂钩内空直径4cm,螺杆直径8毫米,长度280毫米。
安装要求:不锈钢条安装在距井盖25cm深处,在井座确定钢条孔位8个,沿圆周均分且在同一水平面上水平,钢条与HPB300直径8mm钢筋绑扎,钢条伸出井座6.5cm,挂钩部位呈圆形,内空直径4cm,防坠网挂于圆形钩内,并固定稳。
防坠网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验收用100千克重物置于网中2-3分钟后取出。
然后检查井的筒壁、钢条和防坠网。
井筒壁无破损,不锈钢条不松不折,防坠网无破裂,为合格者。
防坠网及不锈钢条需定期检查,若发现防坠网老化破损、挂钩脱落不牢应及时更换,在防坠网老化龄期之前应更换。
防坠网钢筋加固与安装图如下。
钢筋加固与防坠网安装大样图钢筋加固与防坠网安装平面图挂钩安装大样图雨水口按05S518-06制作,雨水口深0.7m并加深0.3m用于沉沙沉泥,篦子采用球墨铸铁井圈、篦子,篦子规格750×450×30,排水沟与雨水口、检查井连接管用DN300的HDPE双壁波纹管,坡比0.01,雨水口与检查井连接用DN200HDPE双壁波纹管,坡比0.01。
井盖使用要求(最新)

井盖使用要求
1、产品技术要求
除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外,其他开孔小于900mm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井盖必须满足GB/T23858-2009《检查井盖》标准
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必须满足GB 26537-2011《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标准2、标准中对井盖质量的重点要求
1)根据不同的使用部位,承载力要求必须满足标准要求:
2)复合材料材料井盖须满足GB/T23858-2009《检查井盖》“附录A 复合材料检查井盖附加要求”中的井盖性能要求:耐热性、耐候性、抗疲劳性能、抗冻性(参考GB 50352《》对气候分区抗冻要求)
3)钢纤维混凝土井盖抗压强度要求:
A15级和B125级井盖立方体抗压强度不低于C50(取GB/T23858-2009《检查井盖》和GB 26537-2011《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更严值);C250和D400级不低于C50;E600和F900不低于C80;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低于12mm
3、井盖应用选型指引:仅绿化带、人行道等静置机动车驶入区域可选复合材料井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复合材料检查井井圈、井盖及收水口水篦技术标准检查井井圈、井盖及水篦子主要材料和采购数量
数量:
井圈井盖:600套
水篦子:610套
技术要求:
不饱和树脂、玻璃纤维短切原丝各种助剂,热轧带肋钢筋。
Φ12。
不饱和树脂应符合GB/T8237-198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用液体不饱和聚酪树脂》的规定,玻璃纤维应符合JC/T896—2002《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的规定,钢筋应符合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
形状:检查井盖为圆型,水篦子为矩形。
规格:Φ700,净尺寸645,允许偏差正负3mm,井盖外径尺寸为700,允许偏差正负3mm,井盖嵌入深度70mm,允许偏差正2mm至负3mm。
井盖接触面宽25mm,允许偏差正负3mm。
支座支承面宽30mm,允许偏差正负3mm。
井盖与支座间缝宽6mm,允许偏差正负3mm。
水篦子尺寸380mm×680mm,篦子与支座间缝宽4mm,支座支撑面的宽度25mm,篦子嵌入深度为50mm,尺寸偏差为正负2mm。
防滑花纹:井盖表面凸起防滑花纹,凸起高度不低于3mm。
外观:井盖与支座表面应压制平整,光洁、色泽均匀,不得
有裂纹、气泡、加强外露、纤维外露以及有影响检查井盖使用性能的局部凹凸等缺陷。
井盖与支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6414-1997的要求。
其公差等级不应低于HB6414-1197中CT10的规定,并保证井盖与支座的互换性。
井盖、水篦子的接触面与支座支承面应保证接触面平稳。
保证开启灵活,预热热沥青后表面不腐蚀现象。
检查井盖的承载能力:井圈、井盖为重型井盖,承载力不小于300KN。
水篦子承载能力不应于150KN,允许最大变形为1/500D (注:D为直径)。
水篦子D取短边。
耐冷热性能:产品经过耐冷热循环试验后期尺寸变化率不大于0.15%。
注:方形井盖D取短边。
耐腐蚀性能:产品在常温下分别浸没在20%盐酸、硫酸溶液中48h,然后观察,样品应无绝裂、膨胀、表面发白等现象,质量损失小于1%。
耐老化性能:按GB/T16422.2-1999(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中规定的条件在60±5℃、湿度为65±5%、光照度550w/m2、喷水时间18±0.5min(两次喷水时间间隔102±0.5min)、试样旋转率1r/min的条件下,曝晒500h。
根据GB/T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的规定,经上述人工老化试验后,其色差变化应不小于3级牢度,试块老化前后的抗折强度变化率≤4%。
井圈预制件详图。
混凝土标号C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