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中国时局与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分析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分析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
核心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辛 背景3、资产阶级革命派: 亥 (1)宣传革命思想:邹容《革命军》、 革 《民报》 命 (2)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同 的 盟会。 背 (3)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


背景4、清政府:试图改革,实行 “新政”和立宪。(P13最后一段。成功了吗?为 什么?) 但都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
国 辛 背景1、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
局亥 势革
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命

背 景
背景2、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 的和知识分子的成长(新的社会力量
20
世 的成长)




辛 背景3、资产阶级革命派: 亥 (1)宣传革命思想:邹容《革命军》、 革 《民报》 命 (2)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同 的 盟会。 背 (3)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
=局限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 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多数 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最终结果: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1)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根本: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教训或启示:
萍浏醴 起义
黄花岗起 义
浙皖 起义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武昌起义导火索、辛亥革命的标志分别是:
2、武昌起义经过及其影响
(1)时间:1911.10.10 (2)结果:攻克武昌,武汉三镇光复,成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局势二:民族工业发展,实业救国。
我中国欲独立, 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 界列强并雄, 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长存 于二十世纪新 世界上,不可 不革命。
局势三: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革命” 思想。
出生于广东
民主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孙文)
“三民主义”
孙中山故居 (广东中山市翠亨村)
弃医从政
年轻时的孙中山 (17岁)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 与 辛亥革命
世界格局 世界被瓜分完毕, 殖民体系建立。
中国格局 ?
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政治:列强 控制清政府。
经济:列强 加紧掠夺。
局势一: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 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张謇 [jiǎn] 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实业家、 政治家、教育家, 主张“实业救国”。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 期的开拓者。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右图为一张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你知道它 成立时间: 1912年1月1日 是公元哪一年颁发的吗?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南 京 临时政府地点: A.1914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法律: B.1915 年 C.1916 年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D.1917年
上海南京路上的五色旗迎风招展, 欢庆民国成立
1915年接 受帝制, 改号中华 帝国
1916年元 旦,登基, 定1916年 为洪宪元 年
全国群起 而功之, 发动护国 运动
欧美列强 不满
1916年6月 “在位”83 天的袁世凯抑郁而亡, 复辟帝制失败。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了什么?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件(共20张PPT)

称呼的变化:从“大人”、“老爷” 皇帝倒了!
到“先生”、“女士”
辫子割了!
思考: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反动的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中国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滇越铁路1904年动工,1910年竣工,因起于原法属殖民地越南的 海防,经中越边界进入云南,故称滇越铁路。法国殖民者凭借这条 铁路,控制了云南的交通、金融、邮政和电信。 法国人伯顿在考察云南后曾说:“滇越铁路不独云南全省商务为 法人所掌握,而云南政府也在巴黎政府掌握之中。”
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动力。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举办了不少工厂企业和 文化事业。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在民国任工商部长时 他指出过去的措施,在“,悉听民办。
同盟会的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具体说明 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定义: 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 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2月底,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结果: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一系列政治法令、财
政金融政策、发展文化教育的措施; 南北议和;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亡;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时间、地点、人物、 经过、结果)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25:03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精品2019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1 新人教版

精品2019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1 新人教版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教学目标1.结合前一课时的内容了解辛亥革命历史背景,通过自主学习简述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的辛亥革命的进程;知道“中华民国”的创建过程及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

2.通过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的关系,了解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所采取的措施和过程,从而认清袁世凯丑恶嘴脸。

3.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一步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2学情分析对辛亥革命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对前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大部分同学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较浓厚,但对历史的连贯性缺乏整体的认知。

3重点难点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创建。

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和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二课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走向共和》主题曲《曙色》,并出示歌词。

引导学生重复“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

”“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2.设问:(1)歌词中“风吹过,雨打过”是指中国哪段历史?(2)近代中国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出示课题活动2【讲授】讲解背景,初识成因1.出示图1-22,还记得“川汉铁路股票”是怎么产生的吗?为什么各地民众要掀起保路运动?2.四川保路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为镇压保路运动,清政府调湖北军队入川,使得湖北防御空虚,革命形势十分有利)3.湖北有哪些革命团体?(出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图他们在同盟会促进下要干什么?叙述: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索活动3【活动】自主梳理,再识成因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要求学生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
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概况有个初步地了解和认知,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知道称孙中山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回顾、教材图文资料的研读等,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时期的情况能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邹容、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

2学情分析
策略方法: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3重点难点
1.重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革命党人进行的革命活动。

2.难点:理解20世纪初中国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多媒体呈现近代中国时局图
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近代中国时局图
请问学生:
1、这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现实?。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 孙中山
同盟会革命纲领
解释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清朝统治
民族主义
废除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4.发动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三.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
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 结果: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失败 目的:为了遏止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
Q: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强力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
列强不仅为了掠夺资源,获得高额利润,把中国变为 自己的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市场,把中国变成殖民地, 进一步控制中国。
两种说法都不全面。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 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既要看到列强的经济掠夺 对中国的危害,也要看到它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 带来的积极影响,如近代技术和创新精神等。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时间
1840 ~1842
1856 ~1860
国家
英 英法
条约
影响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北京条约》 程度加深
甲午战争
1894 ~1895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在废科举,兴学堂和出国留学的潮流下,知识分子作为一 种新的社会力量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和接受 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以上海和日本东京为中心, 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2新人教版15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2新人教版15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对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概况有个初步地了解和认知;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知道孙中山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3、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操。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局势,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局势,革命党人进行的革命活动;难点:理解20世纪初中国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局势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近代中国时局图问:1.这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怎么的现实?2.回顾八年级所学史实,从1840年到1900年,中国经历了哪些列强侵略?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活动2【活动】环节一组织学生阅读材料(从开头至13页中间孙中山在兴中会的话:‘’方今强邻环列“设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等角度)学生开展探究、研讨,并在纸张上写出来:(1)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2)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3)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文化:活动3【活动】环节二1.阅读教材11页图文资料,设问:“列强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中国”具体是怎样做的?最大的一个领域是什么?追问:这种控制还表现在哪些行业?2.活动:列强对中国经济势力的不断深入,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教材的两个观点你有何看法?教师根据不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列强的掠夺本质。

过渡:面对列强的掠夺,中国应该怎么办?有识之士是怎么做的?3.读图1-22及旁边资料,思考:图文资料说明怎样一种现实?(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成长,在收回铁路权方面积极努力)4.读图1-23邹容与《革命军》及旁边资料,设问:(1)革命知识分子又是如何做的?(2)为什么邹容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我中国,不可不革命”?活动4【活动】环节三师:孙中山是推动革命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共46张PPT)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共46张PPT)

《二十一条》签字(1915年5月)
“二十一条”损害了国家哪些利益?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是一部丧权辱国的条约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 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 及开矿等项特权。 损害了欧美列强在华利益 ③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④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颁布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形势发展
清帝退位诏书
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你怎样认为?
革命成果被篡夺
失败
清王朝被推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成功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 意义上的近 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 代民族民主 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革命 人民思想解放,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急需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 导革命。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的成立
阅读课文,以表格形式归纳同盟会的相关信息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复辟帝制 时间: 1915年底 国号: 中华帝国 年号: 洪宪
专制
辛亥革命解放人们的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各阶层的反对 护国运动 欧美列强反对
共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孙中山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重点)
2、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国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王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重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体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追求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而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难点)
4、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实力和扩张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

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的基本情况(重点)
学习方法
读图分析法、读文分析法
学习过程
一、初读教材,梳理基础
1. 20世纪初,列强从政治和经济上对中国进行控制和掠夺,其中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

2.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成长起来,以、为中心,革命知识分子出版了大量的革命性的报刊。

3. 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11月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1905年又在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该组织以为其革命纲领。

4.为了抵制清政府“铁路国有”、收回铁路筑路权,各地纷纷兴起,其中以
最为激烈。

5.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发动了,不久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以这次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

6.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新政府成立后不久便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提出了侵占山东等地的,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分裂为三大派。

二、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读图或文字,将你的理解写在教材相关位置旁边
1.读图1-21,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读p14中有关武昌起义的材料,结合图1-30谈谈哪些因素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3.读p16中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的有关内容,阐述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

4.读p17/18的相关内容,梳理袁世凯为了夺权扩张武力所采取的措施?
5.读图1-38、1-39,谈谈军阀之间混战的目的与影响,并回答p19两问?
三、精读教材,系统分析
1.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怎样的内在关联
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
3.读图1-25,结合p12下方文字,谈谈你对孙中山的看法,并简要评价“三民主义”。

整理本目知识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