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务云异地灾备中心选址论证汇报方案
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容灾备份项目设计方案

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容灾备份项目设计方案XXX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XX月XX日目录一概述 (3)二建设目标 (3)三建设内容 (4)四规划设计 (4)4.1 政务云灾备架构规划设计 (6)4.2 部署方案设计 (7)4.3 灾备服务等级设计 (8)五解决方案 (10)5.1 数据库备份 (10)5.2 业务文件备份 (10)5.3 业务应用操作系统备份 (10)5.4 虚拟化平台备份 (11)5.5 数据压缩 (11)5.6 全局源端重复数据删除 (11)5.7 断点续传 (12)5.8 备份数据有效性验证 (12)5.9 备份空间测算 (12)5.10 备份策略规划 (13)5.11 灾备数据恢复服务 (13)5.11.1 虚拟机自动异机恢复 (14)5.11.2 文件丢失与误删 (14)5.11.3 数据库故障 (14)5.11.4 服务器系统故障 (14)一概述随着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一代云中心在统筹利用信息化资源,统筹管理和节约国家信息化支出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委办局业务上云已经初具规模,各地市云平台建设渐入佳境。
但是,地震、水灾、火灾等天灾突如其来;错误操作、人为破坏、恐怖袭击等人祸防不胜防;设备失效、软件错误、通讯中断、病毒木马等技术风险无处不在。
在各级政府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今天,一旦业务中断、数据丢失,可能造成的是致命威胁。
甚至导致政府正常运转和对外服务中断。
数据显示,40%的政府机关平均 3 年就会遇到一次意外威胁,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作为今后政府行业信息化运行的平台,没有一个健全的灾备体系来应对这些事故隐患,造成的后果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XXX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规划,将统筹规划和建设云灾备中心,以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云业务系统灾备需求,有效应对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而且能够避免政府信息化建设投资分散和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技术人力资源的共享,确保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有序发展。
四川省电子政务云异地灾备中心项目建议书

四川省电子政务云异地灾备中心项目建议书四川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2015.12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 - 3 -1.1项目名称 (3)1.2项目概况 (3)1.3主要结论和建议 (3)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4 -2.1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概述 (4)2.2四川省电子政务灾备系统现状及问题 (4)2.3项目建设必要性 (5)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 ...................................................................................................... - 6 -3.1业务承载范围需求 (6)3.2网络需求 (6)3.3存储容量需求 (6)3.4分险防控需求 (6)3.5容灾系统能力需求 (7)3.5.1 容灾系统的容灾对象.................................................................................................- 7 -3.5.2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RPO与RTO ........................................................................- 8 -3.5.3 标准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 8 -3.5.4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的关系.....................................- 9 -3.5.5 容灾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 10 -第4章总体设计............................................................................................................ - 11 -4.1建设思路 (11)4.2建设原则 (11)4.3建设目标 (12)4.3.1 近期目标.................................................................................................................. - 12 -4.3.2 中远期目标.............................................................................................................. - 12 -4.4总体架构.. (13)第5章容灾系统解决方案 ............................................................................................. - 15 -5.1灾备中心架构概述 (15)5.2过渡时期灾备能力保障思路 (17)5.3灾备云平台建设 (18)5.3.1 灾备网络建设.......................................................................................................... - 18 -5.3.2 灾备云平台建设...................................................................................................... - 19 -5.4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 (23)5.4.1管理层面................................................................................................................... - 23 -5.4.2 技术层面.................................................................................................................. - 23 -5.5灾备管理体系建设 . (25)5.5.1 灾难恢复应急架构.................................................................................................. - 25 -5.5.2 灾备决策的条件和流程.......................................................................................... - 26 -5.5.3 灾难管理技术恢复步骤.......................................................................................... - 26 -5.5.4 灾难恢复演练.......................................................................................................... - 27 -5.5.5 灾难恢复培训.......................................................................................................... - 27 -5.6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 (27)5.6.1 运维管理内容.......................................................................................................... - 27 -5.6.2 运维管理组织方案.................................................................................................. - 28 -第6章投资估算............................................................................................................ - 32 -6.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32)6.2项目总投资估算 (32)6.2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 (33)第7章项目建议............................................................................................................ - 34 -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四川省电子政务云异地灾备中心建设项目1.2 项目概况项目建设投资估算:19817万元。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30•【字号】川办发[2008]47号•【施行日期】2008.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08]47号二○○八年十月三十日)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川委发〔2008〕11号),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8〕38号),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对照先进地区经验,现提出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
一、创建目标实施“五个一”工程,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一流的效率:现场办结率90%以上,按时办结率100%,有条件的部门实现两个100%;一流的服务:群众评价满意率95%以上;一流的管理: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对违纪违规行为严格问责;一流的队伍:争创“四好”班子,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服务优的政务服务队伍;一流的技术支撑:实现三级联网、网上传递、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直接生成问责。
二、创建措施(一)全面实施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1.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
省直有关部门应按照省机构编制部门的批复尽快完成内设机构职能职责的归并调整,定岗、定责、定人,确定首席代表,分批实施“两集中、两到位”工作。
为确保现场办结率不低于90%,按照省直部门2007年度行政审批工作量排序,前10位的作为第一批、第11-20位的作为第二批、20位以后的作为第三批(名单附后),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内设机构分别于2008年11月中旬、12月上旬和下旬向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到位。
应急灾备中心基本建设方案

四川省电子政务应急灾备中心攀枝花分中心项目建议书四川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2015.11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 - 3 -1.1项目名称 (3)1.2项目概况 (3)1.3主要结论和建议 (3)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4 -2.1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概述 (4)2.2四川省电子政务灾备系统现状及问题 (4)2.3项目建设必要性 (5)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 ...................................................................................................... - 6 -3.1业务承载范围需求 (6)3.2网络需求 (6)3.3存储容量需求 (6)3.4分险防控需求 (6)3.5容灾系统能力需求 (7)3.5.1 容灾系统的容灾对象.................................................................................................- 7 -3.5.2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RPO与RTO ........................................................................- 8 -3.5.3 标准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 8 -3.5.4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的关系.....................................- 9 -3.5.5 容灾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 10 -第4章总体设计............................................................................................................ - 11 -4.1建设思路 (11)4.2建设原则 (11)4.3建设目标 (12)4.3.1 近期目标.................................................................................................................. - 12 -4.3.2 中远期目标.............................................................................................................. - 12 -4.4总体架构.. (13)第5章容灾系统解决方案 ............................................................................................. - 14 -5.1灾备中心架构概述 (14)5.2灾备云平台建设 (17)5.2.1 灾备网络建设.......................................................................................................... - 17 -5.2.2 灾备云平台建设...................................................................................................... - 18 -5.3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 (21)5.3.1管理层面................................................................................................................... - 21 -5.3.2 技术层面.................................................................................................................. - 21 -5.4灾备管理体系建设 . (23)5.4.1 灾难恢复应急架构.................................................................................................. - 23 -5.4.2 灾备决策的条件和流程.......................................................................................... - 24 -5.4.3 灾难管理技术恢复步骤.......................................................................................... - 24 -5.4.4 灾难恢复演练.......................................................................................................... - 25 -5.4.5 灾难恢复培训.......................................................................................................... - 25 -5.5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 (25)5.5.1 运维管理内容.......................................................................................................... - 25 -5.5.2 运维管理组织方案.................................................................................................. - 26 -第6章投资估算............................................................................................................ - 30 -6.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30)6.2项目总投资估算 (30)6.2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 (31)第7章项目建议............................................................................................................ - 32 -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四川省电子政务应急灾备中心攀枝花分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攀枝花市应急灾备中心”)。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川办发[2007]43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川办发[2007]43号](https://img.taocdn.com/s3/m/3bd5311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7a.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川办发[2007]43号)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今年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呈现出不断深化、规范发展、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强了政府及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但是这项工作开展不平衡,行政审批数量过多、程序繁琐、效率不高、个别地方的政务服务中心实效性不强,甚至流于形式的问题仍然存在。
为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构建作风整顿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为民,推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尽快实现“四个跨越”,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认识,切实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领导政务服务中心是推进政务公开、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重要平台,体现了优质服务、规范高效、阳光操作、公开透明的特点,展示了政府的良好形象,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范例。
各级人民政府务必把认识统一到省政府的决策上来,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作风整顿建设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全力推进。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作为本地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把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考核,明确政务服务中心为同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政务服务行政机构,选派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办事认真、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干部充实政务服务中心领导班子;要将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展示政府为民服务形象的窗口,建在交通便利、位置适中、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地点,在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办公场地、运行经费等方面切实予以保障。
两地三中心容灾专项方案

Xx项目存放方案介绍目录1.现状综述 (4)2.总体建设方案 (4)2.1.建设原则和策略 (4)2.1.1.建设原则 (4)2.1.2.建设策略 (5)2.2.建设目标 (7)2.2.1.总体目标 (7)2.2.2.分期目标 (7)2.3.建设内容 (7)2.4.总体设计方案 (8)3.容灾的核心技术及选择 (9)3.1.容灾系统衡量指标 (9)3.2.容灾级别 (10)3.3.常见容灾建设模式 (11)3.3.1.同城容灾 (11)3.3.2.异地容灾 (11)3.3.3.两地三中心 (11)3.3.4.双活数据中心 (11)3.4.常用的数据复制技术 (12)3.4.1.基于存储层的容灾复制方案 (13)3.4.2.基于主机数据复制技术的灾备方案 (19)3.4.3.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复制技术构建灾备方案 (20)3.5.如何选择最优的容灾方案 (28)3.5.1.数据容灾技术选择原理 (28)3.5.2.数据容灾技术选择度量标准 (29)3.6.本项目容灾模式及技术的选择 (29)3.6.1.容灾模式选择 (29)3.6.2.容灾中心选址 (30)3.6.3.数据复制技术的选择 (32)4.推荐方案概述 (33)4.1.技术路线选择 (33)4.2.总体方案架构 (33)4.3.数据库容灾系统设计 (35)4.3.1.Golden Gate技术原理 (36)4.3.2.各委办局和同城容灾中心之间的数据库复制 (37)4.3.3.同城容灾中心和异地容灾中心之间的数据库复制 (40)4.4.非结构化数据容灾系统设计 (40)4.4.1.同城容灾中心和生产中心之间的数据容灾 (41)4.4.2.同城容灾中心和远程容灾中心的数据容灾 (43)4.4.3.应用级容灾几种实现方式 (44)4.5.一体化集中备份系统 (45)4.6.容灾网络建设方案设计 (46)4.6.1.整体容灾网络架构设计 (46)4.6.2.前端服务网络容灾方案 (47)4.6.3.服务器数据网络容灾方案 (49)4.6.4.存储网络容灾方案 (50)4.6.5.本项目建议容灾网络方案 (51)5.本项目灾备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52)5.1.需要按照灾备要求梳理系统 (52)5.2.解决好数据库系统数据复制 (52)5.3.“现实”的切换策略 (53)6.软硬件设计 (54)6.1.软硬件总体选型原则 (54)6.2.同城容灾中心软硬件设计 (55)6.2.1.一体化备份系统 (55)6.2.2.数据库容灾系统 (56)6.2.3.云计算平台容灾系统 (57)6.2.4.同城数据存储容灾系统 (58)6.2.5.机房改造系统 (58)6.2.6.网络系统 (60)6.2.7.安全系统 (60)6.2.8.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60)6.3.远程容灾中心软硬件设计 (63)6.3.1.远程数据备份系统 (63)6.3.2.远程数据库容灾系统 (64)6.3.3.远程云计算平台容灾系统 (65)6.3.4.远程数据存储容灾系统 (66)6.3.5.网络系统 (66)6.3.6.安全系统 (66)6.3.7.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66)7.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68)7.1.领导和管理机构 (68)7.2.项目实施机构 (70)7.3.运行维护机构 (70)7.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71)7.5.人员培训方案 (71)8.项目实施进度 (72)8.1.项目建设期 (72)8.2.实施进度计划 (72)8.2.1.同城容灾中心建设计划 (72)8.2.2.异地容灾中心建设计划 (73)9.投资估算 (75)9.1.投资估算的说明 (75)9.2.投资估算 (75)9.3.估算编制依据 (76)9.4.资金来源与落实 (76)9.5.投资估算明细表11.现实状况综述XX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自成立之日起, 就根据集中建设标准完成了“XX市电子政务外网统一平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工作, 完成了XX市124家党政部门接入工作, 完成了在全市范围内只铺设一套网络基础设施工作, 实现了市及电子政务外网和省、国家政务外网之间互联互通, 现在共有服务器500多台, 存放40多套, 布署虚拟服务器300多台。
省级政务云平台-两地三中心灾备建设方案

省级政务云平台-两地三中⼼灾备建设⽅案省级政务云两地三中⼼灾备建设⽅案⽬录第1章建设⽬标、范围、任务 (1)1.1 建设⽬标 (1)1.2 建设范围 (1)1.3 建设任务 (2)第2章省级云计算中⼼⽅案 (4)2.1 整体架构 (4)2.2 容灾备份建设⽅案 (5)2.2.1两地三中⼼容灾技术⽅案 (5)2.2.2备份系统技术⽅案 (84)第1章建设⽬标、范围、任务1.1 建设⽬标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统筹推进省电⼦政务基础设施提升、电⼦政务业务系统协同发展、信息资源共享共⽤和数据开放利⽤;按照湘府阅[2015]53号⽂件要求,以资源整合、集约建设、稳步推进为原则,建成安全可靠、统⼀⾼效、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平台并开展⽰范应⽤,为全省各级部门提供弹性的云计算和云存储能⼒、政务外⽹承载服务与应⽤能⼒,基本满⾜省直部门“⼗三五”期间⾮涉密业务的统⼀⽹络、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库服务、备份服务、安全服务等需求,提升政府效能,促进政府管理创新,达到简政、兴业、惠民的⽬标。
1.2 建设范围省级电⼦政务外⽹主要满⾜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的需求,为各省直部门的⾮涉密电⼦政务业务提供承载服务。
本次建设省级电⼦政务外⽹统⼀云平台,总体框架为“1+2+N”,即“1⽹、2中⼼、N多应⽤云”,省本级政务⼤数据中⼼,初步形成“8+3+5”的基本框架。
具体业务⽬标主要包括:“⼀个⽹络”——优化升级电⼦政务外⽹平台,满⾜省直部门间以及省到市、市到县⽹络传输和承载的需求;“两个中⼼”——建设云计算中⼼、⼤数据中⼼,满⾜省直部门⼗三五期间⾮涉密业务需求,为政府领导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持。
“N 朵应⽤云”——建设基于云平台的N 个全省性应⽤系统,包括政务服务、政务管理、政务⾏业、政务决策和政务办公等领域。
“8⼤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完成⼈⼝、法⼈、宏观、地理空间、政务服务信息、⼯商企业、信⽤信息、电⼦证照等8⼤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1的建设、迁移、备份共享;“3⼤平台”——完成⼤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数据开放平台3⼤平台;“5⼤⽰范⼯程”——完成全省旅游⼤数据分析、12345服务平台、区域经济脸谱⼤数据分析、省互联⽹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省政府⽹站群智能监测分析5⼤⽰范⼯程;建设建设统⼀的安全体系;建设统⼀运维管理机制;设计迁移策略,完成部分系统的迁移;明确云平台建设、管理、运营模式,节约投资,提升服务质量。
政务云平台容灾设计方案

政务云平台容灾设计方案XXX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主备容灾方案设计 (2)1.1 SAN复制标准方案 (2)1.2 NAS复制标准方案 (3)1.3 存储复制扩展方案 (4)1.4 数据库应用层容灾方案 (7)1.5 方案对比 (11)1.6 容灾管理软件介绍 (12)二本地高可用方案设计(推荐) (14)2.1 VIS本地高可用组网 (14)2.2 HyperMirror本地高可用组网(可选) (16)2.3 HyperMetro本地高可用组网(可选) (17)2.4 方案选择和对比 (18)三灾难恢预案 (20)3.1 预案的制定原则 (20)3.2 预案的制定流程 (20)3.3 灾难恢复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21)3.4 灾难恢复预案的管理 (21)3.5 灾难恢复流程 (22)一主备容灾方案设计1.1SAN复制标准方案方案架构图生产中心到灾备中心的数据同步,使用存储LUN的同步/异步远程复制功能完成。
生产中心OceanStor 18000/V3的LUN用于保存业务数据和虚拟机数据。
容灾管理软件OceanStor ReplicationDirector只需在灾备端部署1套即可,可部署在物理机或者虚拟机上。
方案支持的应用不限于图中Oracle RAC、FusionSphere和VMware,具体支持请参见方案规格。
也可以交叉部署,一部分生产业务部署在生产中心,一部分生产业务部署在灾备中心,互为灾备。
SAN复制标准方案,指存储之间通过LUN的远程复制功能(包括同步远程复制和异步远程复制)将数据从生产中心同步至灾备中心进行异地保护。
该方案支持丰富的应用类型,通过容灾管理软件可以支持大多数常见的生产应用感知,实现快速的容灾测试、演练、切换和回切。
通过OceanStor 18000/V3/T Series的LUN远程复制技术实现,可支持同步或者异步方式。
方案优点:➢方案实现简单、高效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政务云异地灾备中心 选址论证汇报方案
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5年12月
1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部分
自然条件
第二部分
交通运输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基础设施 专业技术支撑
第五部分
地方政策环境
第六部分
产业带动
1
2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中国西南川
滇交界部,地理位置东经101.08′~102.15′、北纬 26.05′~27.21′,平均海拔1000米。北距成都749 千米(直线距离508千米)。
提供商
软件 硬件 网络 ⋯⋯
开发商
应用 技术 产品 ⋯⋯
最终用户
21
省政务云
虚拟机
APP APP
OS APP OS OS
APP APP
OS APP OS OS
云双活 云主备
电子政务外网/ 光纤专线
物理机
DB APP
应用级容灾 数据级容灾
云主机容灾
FC/IP SAN
灾备中心
虚拟机
APP APP
OS APP OS OS
APP APP
OS APP OS OS
物理机
DB APP
第一部分
自然条件
第二部分
交通运输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基础设施 专业技术支撑
第五部分
地方政策环境
第六部分
产业带动
14
15
人才和信息化
攀枝花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0 所,其中高校2所,分别为攀 枝花学院 、四川机电职业技 术学院,高新在校学生2.5万 人,教职工0.17万人
16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部分
自然条件
第二部分
交通运输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基础设施 专业技术支撑
第五部分
地方政策环境
第六部分
产业带动
16
17
地方政策环境
攀枝花市大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 息安全产业发展,成功入选首批“宽带中国” 示范城市,建成了全国首个全光网城市。
2000万元以上信息化建设部分成功案例: 1、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2、GPS安全监控及智能管理系统 3、公安智能安全系统 4、市民卡工程平台
基础设施
过渡时期保障思路
省政务云
虚拟机
APP APP
OS APP OS OS
APP APP
OS APP OS OS
云双活 云主备
物理机
DB APP
FC/IP SAN
临时异地灾备中心
电子政务外网
虚拟机
APP APP
OS APP OS OS
APP APP
OS APP OS OS
IP SAN
6. 搬迁、整合
4
自然条件
三、自然灾害——地震
5
自然条件
三、自然灾害——地震 50年来,我市发生6级以上地震1次,即2008年6.1级地震。
6
自然条件
三、自然灾害——泥石流 选址机房5公里范围内所在城区建国后未发生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和泥石流
情况。
7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部分
自然条件
第二部分
交通运输
第二部分
交通运输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基础设施 专业技术支撑
第五部分
地方政策环境
第六部分
产业带动
19
20
产业带动
市场化 运作
政府
土地 税收 电力 房屋 政策 ⋯⋯
宣传与 引导
集成商
平台 服务 业务 ⋯⋯
平台搭建 与运营
电子 商务
旅游
电子 政务
互联 网应
用
工业
医疗 卫生
智慧 社区
教育
服务
金融与资本
融资 贷款 投资 ⋯⋯
18
地方政策环境
(一)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攀枝花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工作。明确将大数据 中心纳入《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项目;并将攀枝花 大数据中心定位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承载体。
(二)成立省政务云异地灾备中心建设筹备小组。明确省政务云异地灾备中 心与大数据中心同步建设,制定科学有效的运营保障服务方案,确保省政务云异 地灾备中心安全运行。
第五部分
地方政策环境
第六部分
产业带动
10
11
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指标: 国家A级; 年平均PUE≤1.5; 数据中心能力: 可安装42U标准机柜337个; 初期存储能力达到10PB,远期达到200PB; 互联网出口带宽50GB,三家运营商开放接入。
12
基础设施
总体架构
紧密结合省政务云 “1+N+N+1”总体架构设 计 , 构 建 “ 1+1+1 ” 的 异 地灾备中心核心运行体系, 实现我省政务云体系建设一 体化、协同化发展。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基础设施 专业技术支撑
第五部分
地方政策环境
第六部分
产业带动
7
8
交通运输
与成都市直线距离508公里
全程高速636.1公里
9
交通运输
攀枝花保安营机场
普通铁路8趟,高速铁路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
10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部分
自然条件
第二部分
交通运输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基础设施 专业技术支撑
二、气候条件 属南亚热带亚湿润气候。常年日照多,太阳
辐射强,是全国可开发利用太阳能最好的地区之 一。
3
自然条件
三、自然灾害——地震 从四川省的地质构造来看,全省均属于
南北地震带,省内包含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 裂、安宁河断裂等活动断裂。从这各条断裂的 活动性来看,龙门山断裂和鲜水河断裂均为全 线活跃,安宁河断裂北段较活跃,攀枝花与龙 门山断裂最南端的直线距离约400公里,与鲜 水河断裂最南端直线距离约450公里,与安宁 河断裂南端直线距离约150公里。我市几乎不 受这三条活动断裂地震活动的影响。我省境内 的多条断裂又将我省划分成六个小的地震带, 分别为鲜水河地震带、金沙江地震带、松潘-较 场地震带、龙门山断裂带、理塘地震带、木里盐源地震带,我市位于这六大地震带之外。
虚拟机
APP APP
OS APP OS OS
APP APP
OS APP OS OS
4. 测试、验证
IP SAN
运
物理机
营
DB APP
商
机
房
FC/IP SAN
3. 历史备份数据传输至异地 灾备中心统一保存归档
异地灾备灾备中心
攀
枝
花
物理机
大
DB APP
数
据
中
心
机
FC/IP SAN
房
14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IP SAN
FC/IP SAN
•异地灾备专网 利用现有电子政务外网或光纤专 线建设我省政务云平台灾备专网
1张网
•,四川省电子政务云异地灾备中 共享型异地数据心级、应用级应急灾 备中心
1中心
•系统灾备管理平台 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攀枝花市应急灾 备中心灾备云平台,同时接入省政务 云监管平台。
1平台
13
(三)为攀枝花大数据中心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市政府承诺在享受大工业用 电基础上,再争取电价优惠,除去自发自用部分太阳能供应,综合电价在0.4元/ 度左右,低于大工业用电电价。市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向大数据中心支付本地政 务云服务,支持公司长期运营和发展。
19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部分
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