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中图版地理1.3“首钢搬迁”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中图版

产业转移——以济钢搬迁日照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结合济南实例,通过课堂合作探究、案例分析,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归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了解济南的发展之路,传承济钢精神,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教学重难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播放视频——《筑梦之路》济钢搬迁[设计意图]创境激趣,引入乡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关注家乡建设,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承转]济南钢铁厂因何而发展?济钢为何要搬迁?济钢搬迁后济钢片区该何去何从?这节课我们以济南搬迁日照为例,通过济钢的发展历程,尝试从地理学科产业转移的角度,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去观察济钢的发展,总结发展经验,传承济钢精神,争取把济南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新课展开[图解术语]产业转移——产品的生产要经历研发、设计、制造及市场销售等环节。

产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市场经济中,产业转移企业自发的行为,目标是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最终增加利润,产业转移是企业在生产要素和市场条件变化时的适应性选择。

(一)第一篇章:敢为人先,凤凰涅槃——济钢因何而发展[探究材料]材料一:1958年7月1日,依靠济东煤田、郭店铁矿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布局,在远离市区的济南版图东北部鲍山脚下,济钢诞生了。

然而虽偏居东北一角,但是这座“钢铁王国”肩负起一座城市重工业兴起的莫大期望,给济南人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记忆。

济钢职工众多、产能巨大,全国排名第六的济钢在山东版图上盘踞了半个多世纪之久,几代济钢人见证了它的兴衰。

济钢年产钢最高时曾达1200多万吨,销售收入400多亿元,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合计5万余人,跻身全国十大钢铁企业行列,曾是全国最大的中厚板生产基地。

首钢搬迁问题

首钢搬迁问题

• 二、矿产资源优势
鞍山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市区周 围铁矿储量逾百亿吨,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 菱镁矿储量占全国的80%,占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一; 滑石储量占全国的40%,品位为全国之最;岫玉储 量占世界玉石储量的60%。岫岩地区素有“玉石之 乡”的美称,拥有丰富的玉石资源;此外,农产 品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等也相当丰富。 鞍山已发现的矿产资源51种,开发的37种,可分 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稀有矿产、 宝玉石矿产和矿泉水等六大种类。
促成首钢搬迁曹妃甸的因素
• (1) 环境因素,钢铁厂废水废气污染首都。 • 首钢搬出北京,最大的原因就是对北京市
区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 首钢的发展与首都环境以及产业结构的矛 盾日益突出。而北京作为首都他的形象是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 (2)确定定址曹妃甸,距离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 3.市场条件好:上海及周边地区消费市场 大,而且由于宝钢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所 以其生产的钢材用途广泛,如汽车、造船、 神州5号的部分零部件、磁悬浮轨道、集装 箱等。
• 目前,虽然上海距离铁矿石资源地较远, 但总的来说宝钢建在上海还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宝钢近期不会搬。
• 鞍钢选址鞍山的区位优势:
徊,一直处在武钢之后。这主要企业产品结构
不同,首钢以建筑钢材为主,而武钢的板材在
整个产品结构当中占很大的比重的原因。

第二、企业兼并重组使传统的企业排名发
生了变化除去宝钢集团、鞍钢集团、太钢集团
三年的名次没有变化之外,其他企业都有过起
伏,本钢、华菱集团由于集团兼并重组名次有
了很大的提升。世界钢铁工业兼并重组已经改
下降较快的是攀钢从1999年的第5名下降到

工业区位和区位因素的变化(以首钢为例)

工业区位和区位因素的变化(以首钢为例)

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首钢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粉尘,向周 边河流排放含有一定危害成分的废水,并占用大片土地堆放矿渣。2003 年, 北京市区的可吸入颗粒排放量达71784吨,据环保部门分析,其中首钢的“贡 献”约为18 000吨,约占25.1%。同时,石景山区的粉尘含量为市区的29倍, 首钢距天安门只有17千米。地处城市西部上风向的首都涉钢系统,对北京市 区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首钢的发展与首都环境及产业结构 的矛盾日益突出。
材料一:首钢的前身是1919年 成立的“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 炼厂”。新中国成立后,首钢 得到迅速发展,河北张家口宝化 龙烟铁矿(图1中A点)及门头沟 西山优质的无烟煤(图1中B点) 是首钢钢铁冶炼主要的原材料 和燃料来源地,永定河自门头沟 区三家店流入石景山区后,为 炼钢提供了所需要的水源。附 近铁路和公路线路交错,钢铁厂 生产钢材大多用于京津地区的 城市建设。
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北京缺水严重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北京缺水严重首都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首都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从海外进口铁矿石运输物流成本增加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从海外进口铁矿石运输物流成本增加政府决策地理位置优越是天然的良港海运便利便于进口海外铁矿石
例2、以首钢搬迁为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798 文 化 艺 术 街 区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特大世界人均量的1/30。首钢每年工业冷却用水高达5000多万立方米, 工业用水主要来自于周边临近的永定河和所在地区地下水。
随着首钢的发展,北京西山的煤炭资源和宣化的铁矿早已不能满足其需要。 首钢的铁矿石大量来自海外进口和河北迁安。如此大的运输量,加之石景 山又远离沿海深水码头,必然会增加相应的物流成本。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工业区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工业区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工业区位因素一、典例导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首钢始建于1919年,选址在北京市西郊。

进入21世纪,首钢的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环境及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2001年,北京申办“2008夏季奥运会”成功,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以此为契机,2005年首钢迁至曹妃甸。

2016年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入驻首钢原址,将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场馆。

下图示意首钢搬迁。

(1)说明首钢选址在北京市西郊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促使首钢搬出北京市的主要原因。

(3)说明在曹妃甸建造钢铁厂的优势条件。

(4)简述将首钢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场馆的意义。

【答案】(1)靠近煤矿,能源丰富,位于郊区,地价便宜,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污染小;靠近大城市,市场需求大。

(2)与北京作为首都的发展战略不符,城市化发展,郊区变为市区,污染环境;绿色奥运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 临近煤炭、铁矿,资源丰富;临港(海),有铁路相通,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位于曹妃甸,地价便宜;政府决策;市场更加广阔等。

(4) 充分利用原厂址的车间、厂房等,达到资源的再利用;降低冬奥会训练场馆建设成本,有利于工业遗迹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旅游业等。

【解析】(1)根据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首钢选址在北京市西郊,靠近煤矿,能源丰富,位于郊区,地价便宜,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污染小。

靠近大城市,钢铁市场需求量大。

(2)由题目材料“进入21世纪,首钢的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环境及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2016年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入驻首钢原址,将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场馆”分析可知,首钢与北京作为首都的职能和产业发展战略不符。

发展钢铁工业会污染环境,绿色奥运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首钢搬出。

(3)根据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由图可知,曹妃甸临近煤炭、铁矿,工业发展的原料燃料充足。

必修3中图版地理1.3教案

必修3中图版地理1.3教案

第六周备课时间:3月28日上课时间:4月1日计划课时:1累计课时:26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矿产资源开采、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环境影响的利与弊。

2.理解生物资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了解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4.掌握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资源利用、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地理环境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三、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法、学法与教具1.教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2.学法:讨论法、阅读法3.教具:三维设计、地图册、课本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教材“不毛之地变黄金宝地”学生讨论该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人地关系密切的表现有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区域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也具有反作用。

【教师总结】: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四点基本原理,即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人类起主导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过渡】:下面我们重点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老师提出案例:阅读教材“中国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采”,思考问题:1.能源工业的发展对山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哪些方面的推动作用。

2.不合理的采矿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可分为正反两方辩论,矿产资源开发的利弊关系。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说说我国水资源、能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地理必修3中图版第1章第3节课件28张

地理必修3中图版第1章第3节课件28张

chǎn yè) 。
第二产业 ——即广义的工业。一般包括采矿业、 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及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第三产业
——即广义的服务业。是为第一、第 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 门。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 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
第十八页,共29页。
看图比较:2003年,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三大产业(chǎnyè)构成差异 。
弊:对长③江还流将域有来说利:于减防少治水量汉,江影“响水水质华、”航现运及象水,生提动高植物 的长生对江调长入;流区引域来起的说海水:水导倒质致灌。地,下泥水沙位冲变淤化状,况引的起变盐化碱等化问,题改。变
(gǎibiàn)含水量,影响生态环境。
第十五页,共29页。
生物资源(shēnɡ wù zī yuán)的利用
第二页,共29页。
[想一想]
阅读教材24页“探索”栏目的内 容
1、从自然和人文角度认识该小山坡发 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政府(zhèngfǔ)投资办学和商人建设校外服务设施,它的自然
环园2境绿、和 化人 、说文 美说环 化境 ,所发 使在生 不了 毛地极 之大 地区的 变的变 得化 环地。 境理在 优自 美环然 ,环 景境境 色发方 宜面 人生, ;大 在过力 人或发 文展 环校 境 方正面,在由发长期生无人着问哪津变些得变文化化教育,、分科技析、商(f业ē活n动x繁ī)荣变,人口 稠化密。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如西瓜(xīguā)的改良:无籽——个小皮薄—— 黄肉
➢ 负面影响:过度利用,破坏生态平衡——如过 度砍伐森林、利用草场、猎杀动物等
第十七页,共29页。
二、产业转移(zhuǎnyí)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

【精品推荐】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练测:第二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中图版)

【精品推荐】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练测:第二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中图版)
11.以下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靠近消费市场D.铁矿石储量丰富
12.20世纪50年头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快速衰落,其缘由是( )
A.煤炭资源耗尽
B.军事订单削减
C.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
D.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2分,14题16分,共28分)
11.D12.C解析:11.德国闻名的传统工业区为鲁尔区。该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缺乏铁矿资源。12.20世纪50年头以后,德国传统工业区快速衰落,其缘由是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
13.(1)煤炭、自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市场。(2)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缘由: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森林,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湘东
长沙、株洲、湘潭
0.62
0.72
0.10
2.9210Biblioteka 1232.44湘南
衡阳、郴州、永州
3.30
94.14
99.71
72.61
55.68
54.90
1.14
100.00
(1)简述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
(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了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山西省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促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据此回答4~6题。

ppt模版之首钢搬迁

ppt模版之首钢搬迁

遗留的最大问题----富余职工的安置问题 首钢在北京地区的8.4万名在职职工,搬迁后将富余6万多人, 如何解决这部分人的安置问题变得很重要。职工的安置问题要通 过发展来解决。“安置不叫下岗”,朱继民说,岁数大的员工可 以采取离岗休息、退养的办法安置;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要通过 加大各种技术性的培训,输送人才到北京产业需要的地方。朱继 民认为,分流的渠道非常多,可以通过包括非钢产业的发展、钢 铁业建设新厂、搞循环经济等方式安排一部分员工。
搬迁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说要明确为什 么搬迁、搬到哪去、搬迁之后相比于现在的地点会有什么好处„„ 国务院批准的京津两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是, 北京不再强调“经济中心”,而将发展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 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首钢的搬迁是道单项选择题。空气污染、水污染日趋严重,与北京整个城
为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化摸索出路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存在很大问题。据对74家 主要钢铁企业的调查,有20家分布在大型城市,另有34家分布在 中等以上城市,而且区域分布大部分处于内陆地区。 “这种布局对于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非常不利。” 王青海说。 据介绍,首钢集团新厂的选址地处渤海湾畔,与30万吨的矿 石港口选址只有500米之遥,这将大大降低物流 明了方向。钢铁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向沿海发展,将是下 一步中国钢铁发展的主流。今后新上项目,将一律引导往沿海发 展。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一些大的钢铁厂无一不是把厂址建 在沿海,而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靠海工 厂。由于受运力、原材料条件等的限制,目前内陆钢铁企业成本 急剧上升,有的已经支持不下去。“首钢搬迁是创世纪之举,它 给中国钢铁业下一步发展,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离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仅二十几公里的首钢,建厂于1919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策层认为北京应该承载更多的生产功能,要建设成全国的“经济中心”,首钢迎来快速发展期。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首钢产量更由100万吨猛增至800万吨,在中国钢铁企业中排第一位。

随着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对大气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在90年代初最为严重的时期,在石景山区86平方公里范围内,首钢的粉尘排放量平均是每年每平方公里34吨。

事实上,早在1986年首钢产量只有150万吨时,就有专家发出过“首钢迁,还是首都迁”的警报,90年代后期更是发起了“要首钢还是要首都”的讨论,随后便是个漫长的论证过程。

1994年,首钢的钢产量达到了823万吨,而厂区的降尘量也达到市区的29倍。

人们开始关注这一矛盾,有人提出把首钢迁出北京的建议。

1995年,首钢宣布,将钢产量限制在800万吨左右,并关闭了每年盈利一亿多元的特钢公司和一些建在市区内的重污染企业。

此后,首钢每年从生产利润中拿出30%来治理污染。

1999年,首钢作出再次减产80万吨的决定,并通过高新科技改造,把发展重点转移到高新技术产业上。

首钢的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到2001年首钢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环保,又进一步降低了污染量。

2002年,首钢的环保投入达到2.41亿元人民币,几乎相当于首钢当年利润的50%。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决策层终于痛下决心,将首钢迁出首都。

搬迁一锤定音,首钢积极应对。

首钢董事长朱继民告诉本刊记者:“确定搬迁后,从2002年开始,我们组织了大量的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十多位院士对首钢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如何实施搬迁改造,作了系统的论证,以期探索出大型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新型模式。


多方利益博弈
对首钢这样一个大型工业企业难以割舍的复杂心态,除了几十年积淀下来的感情之外,生产总值和财税收入的巨大诱惑,无疑是所在地政府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首钢压缩产量前的2004年,集团上缴税收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19亿元。

首钢的销售收入贡献占到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上。

“首钢搬迁,的确将对北京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

”首钢总公司总经理王青海表示,“近年来首钢钢铁产业每年为北京市提供的工业增加值超过80亿元。

首钢上交税收占到北京市财政收入的1/20。

搬迁后,这部分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将转移到河北。

而给北京留下的首钢其他产业、离退休职工以及内退职工,却需要花一定的人力物力来解决。


巨型企业的搬迁,背后牵动的是地方政府的巨额利益。

2003年,首钢200万吨钢联项目选址河北迁安,按照“属地纳税”原则,仅首钢一期200万吨钢联项目产生的税收将达7.1亿元,比2003年迁安市财政收入多0.5亿元,可谓“再造迁安”。

此后,在秦皇岛抚宁县,首钢一期“秦板”项目,预计税收超过5亿元,而2003年,抚宁县财政收入为3.5539亿元。

这等于再造了“一个半抚宁”。

“首钢涉钢产业整体搬迁曹妃甸,同样等于再造一个唐山。

”谈及首钢之于唐山,唐山市的相关负责人显得很兴奋。

“首钢新厂将在2008年初开始试运营,一期800万吨精钢的生产,一
年的工业增加值可以达到200~300亿元,加上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以现在唐山市的经济总量来作比,无异于再造一个唐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