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发展战略论文

合集下载

高铁论文总结范文

高铁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亮点。

本文从高铁的背景、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经济影响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探讨高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背景20世纪末,我国开始关注高速铁路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铁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速铁路不仅极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发展历程1. 早期探索(19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高速铁路技术,并进行试点运营。

2. 规模建设(2000年代):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速铁路技术逐渐成熟,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网络。

3. 运营优化(2010年代至今):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技术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不断提高。

三、关键技术1. 轨道技术:高速铁路的轨道采用无砟轨道,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2. 列车技术:高速列车采用流线型车体、电力驱动、高速转向架等技术,确保了高速运行。

3. 控制技术:高速铁路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实现了列车的高效、安全运行。

4. 通信信号技术:高速铁路采用先进的通信信号技术,确保了列车运行的信息传输。

四、经济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速铁路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2. 提高物流效率:高速铁路提高了物流运输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

3. 刺激旅游市场:高速铁路的便捷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

五、社会效益1.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高速铁路缩短了人们出行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2. 促进文化交流:高速铁路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

3. 增强国家实力: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总结: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总结高铁的背景、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经济影响和社会效益,我们可以看到高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我国高铁事业将继续发挥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引擎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摘要:高铁作为一种先进的铁路交通技术,具有速度快、运力大、舒适安全等优点,成为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通过对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的研究,探讨了高铁在我国交通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高铁;发展战略;交通事业一、引言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全球高铁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创新者。

高铁具有速度快、运力大、舒适安全等特点,受到了广大乘客的欢迎,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的研究,探讨高铁在我国交通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高铁在中国交通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高铁作为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有以下几点地位和作用:1.推动经济发展:高铁的速度快、运力大,能够有效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提高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高铁的快捷便利有助于提高人员、物资等要素的流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2.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高铁的舒适安全、快捷便利,受到了广大乘客的喜爱。

乘坐高铁的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出行体验,缩短了出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3.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高铁相对于航空和公路交通来说,能耗更低,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环境污染。

高铁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是未来可持续发展交通方式的重要选择。

三、中国高铁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推动高铁的发展,中国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铁线路和车辆的投资建设力度,推进高铁网的完善,提高线路覆盖率和网络连接性,满足人民出行需求。

2.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大高铁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高铁的自主化水平,降低依赖于外国技术和设备的程度。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化,提高高铁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3.深化市场化:推进高铁行业的市场化,加强竞争机制的引入,提高行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中国高铁论文

中国高铁论文

中国高铁论文中国高铁发展论文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优势和挑战,分析了中国高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设可持续高铁系统的建议。

引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建设国家,中国高铁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高铁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不仅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运营安全、环境影响等。

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优势和挑战,并提出建设可持续高铁系统的建议。

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中国高铁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高铁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

从最早的京沪线、京广线到如今的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国高铁覆盖了全国范围,并连接了主要城市和地区。

中国高铁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中国高铁的优势中国高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便捷:中国高铁的时速远远超过传统铁路,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2. 高效可靠:中国高铁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运营更加安全可靠。

3. 经济发展: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铁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4. 国际合作:中国高铁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帮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三、中国高铁的挑战中国高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运营安全:高铁的运营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 环境影响: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土地占用、噪音、能源消耗等,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3. 资金投入:高铁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需注意投资回报周期和运营的可持续性。

四、建设可持续高铁系统的建议为了保持中国高铁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完善技术和管理手段,持续加强高铁的运营安全。

中国高铁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中国高铁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中国高铁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一、引言中国高铁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先进和发达的高铁网络之一。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国内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高铁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探讨其背后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中国高铁的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其真正的发展突破是在21世纪初开始的。

通过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投资,中国高铁在技术、设备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高铁网络得以迅速扩展。

从最初的北京-天津高铁到目前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地区的高铁网,中国高铁实现了全覆盖,使得城市间的交通更加便捷。

三、中国高铁的发展动力1. 领导支持和投资:中国领导将高铁列为国家战略,提供资金和支持,使得高铁得以迅速发展。

领导投资不仅用于高铁线路的建设,还用于研发新技术和设备。

2. 基础设施需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人口流动加快,使得城市间的交通需求日益增加。

高铁提供了更快、更舒适和更便捷的交通方式,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

3. 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区域一体化。

高铁使得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打破了地理和距离的限制,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区域之间的互动。

四、中国高铁的规划与建设1. 高铁网布局:中国高铁的规划和建设以“四纵四横”为基础,即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和哈大高铁为纵向主干线,辅之以沿海和中西部的横向支线,形成了全覆盖的高铁网络。

2. 技术创新与发展:中国高铁的建设不仅注重线路的布局和建设,而且着重突破和创新高铁的技术与设备。

例如,中国研发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商业列车。

3. 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高铁的规划与建设注重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安全体系的建立和维护是高铁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高铁的建设也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高速铁路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论文)》6700字】

【《高速铁路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论文)》6700字】

高速铁路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目录引言 (2)第一章相关理论概述 (2)第一节经济的含义 (2)第二节高铁的概念及特点 (3)第二章高铁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4)第一节高铁改变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布局 (4)第二节高铁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 (4)第三节高铁改变了人们安土重迁的思想 (4)第三章高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第一节高铁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5)1高铁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 (5)2高铁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5)3高铁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 (5)第二节高铁疏通了物流和人流 (6)1高铁疏通了物流 (6)2高铁疏通了人流 (6)第四章高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7)第一节高铁的发展现状 (7)第二节高铁的未来发展趋势 (7)第五章中国经济与高铁和谐发展的对策 (8)第一节明确高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第二节优化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全新发展空间 (9)结论 (9)参考文献................................................................. H引言“高铁”一响,黄金万两。

随着高铁时代作用日益加强,中国经济与高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提高我国的经济与交通的和谐发展。

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张重要名片。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改革,高铁发展规模也日趋专业化。

高铁数量基本上遍布全国,规模十分庞大,用途非常广泛。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高铁建设速度惊人,连世界都惊讶,高铁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带给老百姓们出行方便快捷的同时,还推动各种产业经济共同发展,带动GDP的增长。

交通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只有保证了交通的通达度与便利性,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

而高铁作为新时代下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以其快速、舒适的优势深受人们喜爱,不仅推动了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高铁发展的现状交流一下高铁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质的飞越。

高考议论文范文:以高铁的速度前进

高考议论文范文:以高铁的速度前进

高考议论文范文:以高铁的速度前进正逢七月,党旗飘扬;改革开放,蒸蒸日上;人人努力,国富民强;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交通便利,路路通畅。

今喜迎建党90周年,京沪高铁跨越黄河长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高铁速度前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化作雏鹰,展翅飞翔!——题记我们生活的时代是高速发展的时代,身边的事物日新月异,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

如今的社会也是越发展越快。

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美好日子,望着身边快速闪过的滚滚车龙,向上崛起的高楼大厦,不由感叹时代发展的速度是如此的飞速。

此刻,中国就像那高铁一般,正以高铁的速度前进,迈向前方,迈向辉煌!你看,经过三年的奋战,京沪高速铁路终于投入了运营。

“千里京沪一日还”,1314千米的京沪线,流线型的新一代列车在广袤的平原上飞速疾驰。

朝发夕至,时代的快速发展让外出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无比的方便和便捷。

放眼世界,中国高铁数第一,安全质量有保障,那巨龙从北京出发,奔驰在我们的国土之上。

沿海前进,跨过长江黄河,造福沿线人民,令人无比感叹。

朋友们,当你坐在京沪高铁的列车之中,望着车窗外飞速闪过的乡村美景,你可否体验到无比轻松愉快的心情?就如同当年的李白一样,以轻快无比的脚步,像乘上了高铁,大步迈向未来更加光明的道路。

哪怕有一万公里的路程,哪怕有一吨行李的重量,我们也不会畏惧,依然坚持向前,毫不放松,冲锋向前!你看,那北京、上海的高楼大厦,还有广州、深圳的一片片璀璨的灯光,不正是如今美好生活的写照么?沿海的一座座新型城市,一座座繁忙的港口,那城市中彻夜的灯光,正是我们的对外窗口,将中国美好的一面、飞速发展的成果和勇敢向前的事实展现给世界。

在工厂轰鸣的机械旁,在三峡大坝喷泻壮观的大浪旁,在高楼林立、繁华无比的大都市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我们中国,正像前进的高速列车,勇往直前,永不退缩!你看,那蜿蜒进藏的青藏铁路,那西气东输的一条条巨龙,那南水北调的滔滔巨浪,那不夜城中的彻夜灯光,那奥运开幕时的一片欢腾,那连获丰收的鱼米之乡,正是展现了我们的国富民强,蒸蒸日上。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 范文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   范文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1,高速铁路的概念根据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运营速度超过250km/h(新建线)或200km/h(既有线改造)的铁路系统。

高铁除了在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不同的国家,对高铁的速度要求不同,但要求都较高,截止到2012年,世界上主要运行高铁的国家最高时速大约为300公里(中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310公里(西班牙)和320公里(法国),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则最高可达431公里的时速。

2.高铁发展的历史背景铁路是人类发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在十九世纪初期便在英国出现。

直至二十世纪初发明汽车,铁路一向是陆上运输的主力。

二次大战以后,汽车技术得到改进,高速公路亦大量建成,加上民航的普及,使铁路运输慢慢走向下坡。

特别在美国,政府的投资主要放在公路的建设上,不少城市内的公共交通曾一度被遗弃。

早在20世纪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寥寥无几。

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

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每小时271公里,营运最高时速300公里。

从日本建立起第一条高速铁路以后,高速铁路的发展就再也没有停过,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

主要体现在:一是修建高速铁路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般都有了全国性的整体修建规划,并按照规划逐步实施;二是修建高速铁路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更广层面的共识,特别是修建高速铁路能够节约能源、减少土地使用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显著,以及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

不仅如此,高速铁路还具有载客量大、运输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正点率高、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极具竞争力。

论文正文 浅析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论文正文 浅析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浅析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得到了日益改善,而传统的铁路运输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需求。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其自身的优势如速度快、污染轻、全天候、效益高、舒适等特点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多条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其涉及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

文章主要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与国外高速铁路发展的对比,并且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的高速铁路进行了各方面的详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策,最后展望我国高速铁路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高速铁路影响问题建议未来前景1.高速铁路的发展1.1什么是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 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1]。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的交通运输工具,以其自身的优势如速度快、污染轻、全天候、效益高、舒适等特点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与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相比,它更适应当前社会的潮流,更能满足人民对交通方式的需求。

因此各国加快了发展高速铁路的步伐。

1.2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在1964年,伴随日本新干线的正式启用,掀开了高速铁路发展的新时期。

同时法国的高速铁路也随之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促进了本国高速铁路的新发展,同时对欧洲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进而带动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交通方式上的技术革新。

与此同时,德国的高速铁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88年他们电力牵引的行车试验速度突破400公里/时大关,达到406.9公里/时[2]。

在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中,日本曾声言:21世纪是新干线的时代。

目前,高速铁路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逐渐成熟,高速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共同趋势[3]。

总而言之,俯瞰各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高铁作为新时代的交通运输工具,伴随其相关设施的逐渐完善,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产生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
关键词:客运货运量铁路电气化十一五十二五
摘要: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铁路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铁路仍然是这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客货运输需求持续增长,旅客运输需求更加多样化,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显。

我国特有的经济地理特征,资源分布和工业布局特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状况,需要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占地省、污染轻、全天候、高效率等比较优势的铁路发挥更大作用。

正文:
一、高速铁路发展背景
(一)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高速铁路是日本东海岛新干线,于1964年10月正式通车,运营速度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开启了高速铁路的大门,之后法国巴黎与里昂高铁(建成于1981年)、德国和意大利都先后建成了属于自己的高速铁路。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次大跳跃。

1、1990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此时高速铁路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能源、环境、交通政策的需要。

随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的展开,欧洲国家的工业水平已经在世界前沿,并在这第一次大跳跃期间开始大规模新建高速铁路,其中不仅在国内铁路网上更加完善,同时由于经济物品流动性的原因也开始注重跨国高速铁路的建设。

2、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在此期间,高速铁路建设波及到亚洲、北美、澳洲以及整个欧洲,形成了交通领域中铁路的一场非同寻常的复兴运动。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多数国家在高速铁路新线建设初期制定了修建高速铁路的全国规划;二是虽然建设高速铁路所需资金较大,但从社会效益、节约能源、治理环境污染等诸多方面分析,修建高速铁路对整个社会具有较好的效益,成为各国的共识;三是高速铁路促进地区之间的交往和发展,各国呼吁在建设中携手打破边界的束缚等。

现如今国外的高速铁路在铁路系统、列车开发以及综合维修管理、软件和硬件上都已经较为成熟。

(二)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我国高铁的规划和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客货运输需求持续增长,旅客运输需求更加多样化,资源环境矛盾也日益凸显。

那么如何调配这些差距以及如何加快商品流通的速率来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铁路网的健全完善。

90年代以前,我国铁路网已经基本成型,但大多数速度较慢且协调配合能力有待提高。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国开始发展高速铁路网,大到对国家、企业的物品运输速度提高的高速铁路,小到方便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城际间高速铁路。

总体来说,我国已然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度最高、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速铁路是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无疑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也凝结了几代中国人的心血。

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中国高速铁路也正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二、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战略回顾(“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铁路建设成绩显著
京沪、京广、京哈、沿海、沪昆、陇海、沪汉蓉、太青“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铁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津、武广、郑西、沪宁、沪杭等高速铁路建成运营,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

固定资产的投资也逐年增长,尤其在“十一五”之间的资产投资更是“十五”期间投资的4.9倍,可见党和国家政府对于铁路建设也越来越重视。

同时,各大铁路也已基本实现了电气化,高速铁路所应用的科学技术也越来越走在世界前沿。

(二)路网规模和质量明显改善
路网规模迅速扩大。

到201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1178.5km,其中西部地区铁路3.6万km,与2005年相比,提高了21%。

我国路网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主要干线基本实现复线电气化。

到2010年,铁路网中复线铁路达27487.2km,复线率达到41.1%;电气化铁路42464.3km,电气化率46.6%。

主要干线基本实现了复线、电气化,东部、西南地区电化成网,东北、中部和西北地区主要干线实现了电气化。

一批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区际通道建成投产。

随着一批新建项目的建成投产,到2010年底,高速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5180km,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高速铁路最多的国家。

既有线速度进一步提高。

繁忙干线普遍开行重载列车。

铁路新型客站建设推进了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

(三)货运等运输能力大力提升
繁忙干线局部区段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得到了较大缓解。

随着铁路加快建设和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推进,一批先进机辆装备陆续投入使用,为有效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创造了条件。

铁路及时优化运输组织,调整运输结构,科学合理的安排运能,充分发挥新增资源的优势。

(四)其他
技术装备数量持续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技术装备运用效率不断提升;高速铁路信息化建设、运输组织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大力推进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客货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运力资源和经营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应用不断完善、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运输经营迈上新台阶、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三、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战略展望(“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宏观经济形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对时间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传统的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工具的旅行速度逐渐满足不了人们的旅行速度需要时,便产生了对高速客运的客观要求。

此时,经济发展水平也足以支付人们进行高速旅行的经济代价,从而高速铁路便具备了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

高速铁路耗资巨大,其投资额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占有一定的份量,对国家财政综合平衡将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国民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高速铁路的投资在全社会投资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导致国家对其他影响国计民生的投资项目安排失衡,才是修建高速铁路的合理时机。

现如今,“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国防强大的重要支撑,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的新要求
交通运输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推进工业化的条件已经有较大的改变。

交通运输必须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提高客货运输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客货运输的新要求。

交通运输要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基础作用。

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布局是由自然资源及地理条件、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政治环境和交通运输状况等多种因素在长时期内综合作用的结果。

同时,交通运输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并且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交通运输业发展需要强化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三)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且兼具安全、经济、环保、大容量、全天候运输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决定了其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地位。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能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世界发达国家私人小汽车的极度发展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从我国资源有限、客运运输能力强度大的具体国情出发,更多地引导人们选择铁路运输方式减少资源占用。

我国的国情不允许我们完全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发展我国交通运输。

无论是从国家可持续发展,还是铁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都必须以铁路为运输骨干,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

文献应用:
[1]陆东福.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3.
[2]刘万明.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6.
[3]王峰,刘仍奎.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理论与实现技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