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倾销新规对中国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企业如何应对欧盟的反倾销 基于欧盟对我国制鞋业实施反倾销的分析

三、应对措施
2、拓宽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出口市场,我国制鞋业可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增加内需,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此外,还可以开发其他国际市场,如东 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降低对欧盟市场的出口风险。
三、应对措施
3、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制鞋业可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 系,共同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通过交流和合作,与国际同行共同探 讨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途径。
二、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3、技术壁垒:欧盟在某些领域设置了技术壁垒,使得中国产品难以进入欧盟 市场。当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时,欧盟往往采取反倾销措施来限 制中国产品的进口。
三、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影响
三、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影响
1、贸易摩擦:反倾销会导致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影响双方的经济利益。 2、增加企业成本:反倾销措施会导致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降低企业的 竞争力。同时,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风险。
二、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二、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一种普遍 的策略。欧盟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往往采取反倾销措施来限制进口。
二、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2、价格竞争:中国制造业凭借低成本优势,在欧盟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这使得一些欧盟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进而促使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来维护其市场 地位。
四、应对策略
2、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中国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产 业升级和创新发展。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降低对价格优势的依赖, 减少欧盟反倾销的针对对象。
四、应对策略
3、多元化出口市场:中国企业应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降低对欧盟市 场的依赖程度。通过拓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国际反倾销不公平性及我国的对策

年 的反 倾销法 为基 础提出的 ,而美 国 12 年反倾销 法的 出台背景 91 是 : 90 】2 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 粮价大跌 ,9 1 12 年失业率达到 1% . 2
有 5 5家银 行倒 闭, 0 达到了美 国南北战争以后的历史最高点 。 在这~背景下出 台的反倾销法无疑是应 国内产业急需保护 的要
五、 替代 国制度
关贸总协定附件九第 1 款第 2 条规 定 : 当承认 , “ 应 对
全部或大体上 全部由国 家垄 断贸易并 由国家规定 国内价 格的国家进 口的货 物 ,在为 第 1 条之 目的决定可 k{ 格 t: f 时, 可能存 在特殊 的困难 , 这种 情况下 , 口缔约 国可 在 进
各
抒
己 见
国市场的后起小国往往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
二 、反倾销诉 讼中当事人诉 讼地位 的 不平等
反 倾销 调查的 申请 虽然是 由进 口国同类产 品生产者
向本国主管当局提出的 , 但在具 体操作中 , 申请一经 提出 并获得 批准 ,反倾销主管 当局就立 即取 得了裁决者 的地 位 .从 而诉 讼也就转化成 了进 口方政府 针对出 口企业 的
吝
抒
己
见
国际反倾销 不公平性及我国的
反倾销是历经 G T 八轮谈 判而被保 留下 来的合法的贸易保护 AT
手段 , 加之反倾销 申诉的便利 性 、 技术上 的灵活性 、 裁决上 的较大主 观性及其易胜性 , 使得各国对于反倾销这一贸易保护措施过于青睐
合理使用反倾销手段对于防止不正当竞争 , 维护 国际贸 易的正常运 行是 必要 的。 但现实情况是 , 很多国家尤其是发 达国家一直在滥用着
浅谈欧盟反规避措施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欧盟反规避措施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前言在法理学理论中,规避行为是指:当事人故意制造或者伪造连接点,逃避他本来应该适用的法律,从而适用其他有利于当事人的法律的行为。
在反倾销措施中的规避行为是指当进口国实施或者可能实施反倾销税来保护本国同类商品企业时,进口商采取的商业策略。
这种方式是隐藏倾销商品的来源来迷惑进口国的海关,包括改变受反倾销制裁的商品,从进口国转移或者部分转移到其他国家或者在其他国制造或者组装这种产品。
反规避是反倾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倾销措施的延伸。
在经济危机下,反规避措施己逐渐发展为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截至2011年8月,中国出口企业被欧共体进行反规避调查数量达到12起。
二、欧盟反规避措施的产生与发展欧共体的反规避法律制度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著名的改锥案。
当时日本与韩国的出口商在受到欧共体的反倾销措施制裁之后,为躲避欧共体的反倾销税,两国生产商将被征收反倾销税产品的零部件出口到欧共体有关国家,同时在欧共体设厂将零部件组装成为完整的产品再在欧共体的市场进行销售。
欧共体成员国认为,日本与韩国的行为是故意规避欧共体正在对其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使欧共体原来为保护本国相关产业而实施的贸易救济措施遭到破坏,严重违背了贸易公平。
由于当时欧共体原有的原产地规则无法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于是欧共体对于其反倾销法进行了修改,制定了第1761 /87即著名的改锥条款,对日本和韩国进口商的规避行为进行了制裁。
改锥条款主要针对裁定征收反倾销税的出口商实施的零件倾销(PartDumping)或者螺丝刀经营(Screwdriver Operations)的行为。
欧盟最重要的反规避法律是Council Regulation(EC)第384 /96号第13条。
根据13条(1)款规定了欧盟实施反规避措施的一般条件,包括(1)在欧盟和第三国贸易方式的改变;(2)前述的贸易方式的改变,没有合理的事由以及经济上的正当性,仅仅是因为反倾销税的实施;(3)有证据表明由于同类产品的价格或者数量使反倾销税的补救效果受到影响;(4)有证据表明同类产品的正常价值与倾销有关。
浅析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和应对之策

浅析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和应对之策摘要: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直以来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主体市场之⼀,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最早和最多向中国提起反倾销诉讼的主体;截⽌2009年1⽉,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总⾯积432.2万平⽅公⾥,由原中国第三⼤贸易伙伴⼀跃成为第⼀,⽆论从贸易环境还是贸易条件都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影响。
关键词:欧盟;反倾销;不合理因素;新发展⼀、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我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由来已久,⾃从1975年建交,⼀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各领域合作不断加深,发展势头良好。
与此同时,经济贸易摩擦也不断发⽣,其中,对我国影响最⼤的即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反倾销作为WTO赋予缔约国抵制不公平贸易⾏为的主要措施之⼀,是进⼝国可以采取的保护本国⼯业免受进⼝产品冲击,实现对本国贸易保护的合法⼿段。
⼀⽅⾯,随着WTO下贸易多边谈判的不断深⼊,各个国家的关税壁垒基本消除,但是正如外国的专家所说,任何⼀个国家想建⽴或保持⼀个开放的市场体制,就必须有⼀个所谓的:“压⼒控制阀”(pressurevalve)处理偶然出现的例外,或对某⼀区域进⾏特殊的保护。
⾃从80年代以来,反倾销就充当这种“控制阀”。
反倾销法发展到现在也被视为最经济最快捷的贸易保护⼯具。
另⼀⽅⾯,欧盟在不断东扩,其⾮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范围也在东扩。
随着2005年新增10国,其经济总量达到9.3万亿美元,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6%、世界吸引外部直接投资总额的24%。
2007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欧盟,欧盟的经济总量进⼀步得到扩⼤[1]。
⽽其中⼀系列新的经济政策,主要涉及消除欧盟和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税和数量限制,实现双⽅商品、劳务、资本和⼈员的⾃由流动等,实现了内部贸易⾃由化并降低了原来较⾼的相互间的对外保护程度,令贸易伙伴受益。
⼆、欧盟对华反倾销主要有以下特点1.对华反倾销数量多。
根据WTO的最新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出⼝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1978年欧盟对我国出⼝的糖精、盐类和闹钟发起第⼀宗反倾销调查,⾄2003年底,已经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产品发起了400多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欧盟占98起,排名第⼀。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对策

2 .% : 66 自欧 盟进 口 9 32亿 美 元 , 比增 长 2 % 。 0. 同 27
1 _ 中 欧 贸 易地 位 不 对 等 。 中 欧 贸 易 额 占 中 国 贸 易 总 额 的 .2 2 1 %左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但欧 盟对中国的贸易依赖性则小得 多 , 口额 占欧盟进 出 口额 比 重 不到 2 , 口额 占其 出 口额 的 比重 仅 在 1 % 进 %左 右 。 国 对 中 欧 盟 的 贸 易依 赖 性 要 高 得 多 的 现 ; 导 致 了 中 欧 贸 易 谈 判地 位 的 l 犬也 不对等。 123 进 出 口商 品 结 构 不 断优 化 。 2 -. 0世 纪 9 0以 前 中 国 向 欧 盟 出 口主要 为传统 的大宗商品及轻工 产品 ,进 口的主要是成套 设备 及 钢材 等 产 品 。以 后进 出 口结 构 有 了 一 些 变化 。但 进 口商 品仍 以工 业制成品为主 , 出口产品除初级产品外也开始有了工业制成品。 而 1 . 欧 盟 在 华直 接 投 资 发 展 速 度相 对 缓 慢 ,投 资质 量 相 对 较 .4 2 高 。 欧 盟在 华直 接 投 资主 要 特 点是 投 资 项 目规 模 大 、技 术 含 量 高 :
品进入欧盟 的困难。因此 , 从长远看 , 色壁垒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成 绿 中国是最大的 发展 中国家 , 欧盟是最 大经济 体 , 两者为重要 的 为我 国 加 决出 口增长 速 度 的重 要 障 碍 之 一 。 , 贸易伙伴 , 其经 贸关系的发展潜 力巨大。本文从 中欧经贸关 系的回 21 对 生 产 成 本 及企 业 效 益 的 影 响 。首 先是 环 保 成 本 导 致 的 .. 4 顾和 现状 入手 , 探讨 中国和欧盟经 贸关系中存在 的问题 , 了更好 产 品 成 本 增 加 。 次 , 得绿 色认 证 或 标 志 引 起 的产 品成 本 增 加 。 为 其 取 绿 的促 进 经 济 发展 , 问题 进 行 分 析 ,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建 议 与对 策 。 对 并 色壁垒要求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生产、 加工 、 储藏 、 1 中 欧经 贸 关 系现 状与 特 点 运输 、 销售和消 费过程 中, 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 无污 染的环境管 11中欧经贸关系现状 2 0 . 0 7年 , 中欧建交三十二周年。建交以 理 体 系。 来, 中欧关系 目渐走 向成熟 , 双边经贸合作持续、 健康 、 稳定、 快速发 应 当看 到 , 色 壁 垒 使 中 国 对 欧 盟 出 口贸 易 的 商 品 所受 到 的 限 绿 展。 欧盟 继 续 保持 中国 第一 大 贸 易伙 伴 地 位 , 中国 是 欧盟 第 二 大 贸 易 制越 来越多 , 同时也应该辩证 的认识到 : 色壁 垒表 面上 限制 出 但 绿 伙伴。2 0 0 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两干亿美元 , 提前八年实现 口, 但是一旦达到标准 , 又可 以提高 出 口竞争 力, 给中国贸易出 口业 双 方 领导 人 2 0 0 3年 提 出 的 目标 。2 0 0 6年 , 盟继 续 保 持 我 国第 一 带来 了机 遇 。 欧 大贸易伙伴地位。 根据 中国海关统计 ,0 6年 1 20 ~1 2月, 中欧双边贸 22 反倾 销 的 影 响 欧 盟 至 今 未 给 予 中 国 完 全 市 场 经 济 地 位 , - 易额 达 2 2 7 3亿 美 元 , 同 比 增 长 2 % , 占 同 期 中 国 外 贸 总 额 反倾 销成 为影 响中欧经贸关系健康 发展 的巨大障碍。 5 3 欧盟是 中国第 1 .%。据欧方统计 ,2 0 5 5 0 6年 1 ~9月 欧盟从 中国进 口 1 5 3 6亿欧 大贸易伙 伴 , 同时也是对 中国发起 反倾销调查最 多的世界 贸易组 元, 比从 美 国多 进 口 4 6亿 欧 元 , 国 取 代 美 国 上 升 为 欧 盟 第 一 大 进 织 成 员 。 目前 为 止 , 盟 已对 中 国发 起 1 7起 反倾 销 调 查 。 盟 至 中 到 欧 2 欧 口来 源 地 。据 中 国欧 盟 商 会 最 新 调 查 显示 ,2 的 欧 企 对 其 在 华 业 今 仍 未 给 予 中 国 完 全 市 场 经 济 地 位 , 9% 导致 欧盟 在 对 中国 企 业 进 行 反 务表 示 乐观 , 2 0 比 0 6年 高 6个百 分点 。欧 盟 一直 是 中 国累计 第 ~ 大 倾销调查时带有明显的歧视性 , 在很 大程度上 制约 了中国产品 向欧 技术供应 方, 同时欧盟也是 2 0 0 6年中国技术引进的最大来源地。 盟 出口。 近一 二年 , 最 欧盟加 大了对 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力度 , 矛头直 12 中欧经 贸发展特点 中欧经贸 关系主要包括 贸 易往 来 、 . 对 指 中 国的 优 势 出 口产业 和 大 宗 出 口产 品 。中欧 纺 织 品 贸 易 争端 虽然 华投 资和 经 济 合作 三 方面 的 内容 。 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 但欧盟接连出台的针对中国出 口产 品的一系列 1 . 中欧贸易发展速度呈明显加快之势 。 .1 2 贸易总量不断上升。 限制性措施 , 对中国出 口贸易造成 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致使 中国许 贸易逆差 不断缩 小 ;中方对 欧盟 出 口 1 1 8 98亿美 元 ,同比增长 多产 品无 力与 欧 盟 同 类 产 品相 竞 争 , 迫 退 出欧 盟 市 场 。 被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纺织品是中国对欧盟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
在过去几年中,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了一系列反倾销措施,这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欧盟认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市场的数量和价格构成了对欧盟本地产业的不正当竞争,对欧盟纺织品产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是欧盟认为中国政府对纺织品产业的扶持政策存在不公平竞争的嫌疑。
基于这些原因,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出台了一系列的贸易救济措施,包括针对中国纺织品产品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导致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市场的价格上升,降低了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使得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市场的数量受到限制,进一步挤压了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份额。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也使得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贸易环境变得不确定,增加了中国纺织品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成本。
面对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带来的挑战,中国纺织品产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缓解负面影响。
中国纺织品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以应对欧盟反倾销措施带来的价格上涨和贸易量下降的影响。
中国纺织品企业需要积极扩大对欧盟市场以外的市场,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度,降低因欧盟反倾销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政府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督促欧盟放弃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提升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纺织品产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中国纺织品产业需要在面对这一影响时保持充分的应变能力和战略定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加大品牌推广等方式,逐步克服这些影响,实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面对欧盟反倾销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口贸易无法可依 。而实 际上有许 多产品确实具有竞争 力, 完全
有 机 会通 过 法 律 途 径 和 积 极 应 诉 赢 得 反 倾 销 诉 讼 的 胜 利 。 然 而 , 对 国际 反 倾 销调 查 , 多 处 于受 害 者 地 位 的 企业 囚缺 乏 法 面 许 律 意 识 , 反 倾 销危 害 的 认识 不 足 , 疑 外 国 法 律 的公 正 性 而 不 对 怀 愿应 诉 :这 是 导 致 我 国 反倾 销案 大 多 数 败 诉 的 重要 原 因 一这 不 仅 极 大 地 损 害 了我 国 的 国 际 形 象 , 化 r 『 企 业 涉 外 经 营 的 恶 我玉 I
验 , 速提 高其竞 争能 力 第一 , 注重 价格 和非 价格 策略 迅 要
如 , 达 首 先 采 用 低 价 倾 销 , 生 产 本 土化 后 又着 手 于 销售 本 土 柯 在 化 和 人 才 本 土 化 , 其 中 国 彩 扩 连 锁 店增 至 450 , 中 国市 将 0 家 其 场 占有 率 已达 3 .%:第 二 , 注 重 产 品 的 技 术 含 量 , 高 产品 9 9 要 提 的 档 次 , 速 企 业 产 品 的升 级 换 代 。 如 , 国的 汽 车技 术 比 国外 加 我 落 后 l 年 以 上 , 不 具 备 独 立 开 发 能 力 ; 国 的 服装 口虽 然 0 还 我 数 量 大 , 基 本 上 没 有 知 名 品 牌 这些 差 距 不 利 于 认 定 进 口产 但
中国智慧的严峻考验。加入世 贸时 , 闰已在“ 中 特别保 障措施” 等条款方 面作 出 了让 步 , 然这些让 步是战术 性的 , ' 虽 但无 疑是 “ 如鲠 在喉” 我们只有利用 自己的智慧 , , 接受这个考验 。
2积 极 进 行 宏 观 调 整 和 深 化 体 制 改 革 , 形 成 政 府 、 业 组 . 并 行 织、 企业 位 一 体 的应 对 体 系 。 ( ) 府 应 积 极进 行 宏 观调 整 并 对 企 业 加 以 引导 , I政 要进 一 步 减少 对 企 业 的 干 预 和 扶 持 , 其 是 应 减 少 对 产 品 的行 政 定 价 和 尤
欧盟对华反倾销及我国的对策

欧盟对华反倾销及我国的对策欧盟对华反倾销及我国的对策近2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和出⼝贸易获得了飞速的增长。
但是,随着我国商品出⼝贸易量的增加和在世界出⼝榜上排名的上升,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也逐步出现了扩⼤之势,从80年代的美国、加拿⼤、欧盟、⽇本等发达国家逐步扩⼤到墨西哥、印度、埃及、南⾮、秘鲁和⼟⽿其等发展中国家。
⽽在这些国家中,欧盟是对我国进⾏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地区,反倾销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欧正常经贸关系发展的严重障碍。
分析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特点,研究我国被诉原因及应诉对策,对有效抵制欧盟对华反倾销,消除双边贸易障碍,促进双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具有重⼤的现实意义。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基本状况可以说,国外对华反倾销的进程与我国对外改⾰开放的步伐是相⽣相伴的。
从1979年欧盟最早发动对我出⼝糖精钠和机械闹种反倾销指控并获成功以来,我国出⼝商品接⼆连三受到美国、加拿⼤、澳⼤利亚等国的反倾销指控。
据中国外经贸部的统计,从1979到2000年9⽉初,中国出⼝商品已累计遭受来⾃欧、亚、⾮、⼤洋州的三⼗⼏个国家的422件反倾销起诉,涉及我国出⼝商品⼆⼗多个⼤类中的绝⼤部分类别,给我国出⼝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00多亿美元。
在422起反倾销调查案中,欧盟占第⼀位,为87起,影响我国约10%的出⼝,损失在30亿美元以上。
进⼊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欧盟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规模不仅越来越⼤,且反倾销⽴案调查频繁、裁定率很⾼,是西⽅发达国家中对我国进⾏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地区。
当前,欧盟对我国出⼝商品实施反倾销,主要有以下⼏个特点:(⼀)提起反倾销诉讼的次数频繁进⼊20世纪90年代后,欧盟对我国产品提起的指控有增长之势。
20世纪80年代欧盟对华反倾销年均3起;从1990年⾄2000年9⽉初,欧盟对华反倾销年均7起,特别是在1996—1997上半年欧盟就发动了11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20, 10(2), 164-170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journal/mmhttps:///10.12677/mm.2020.102020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U’sNew Anti-Dumping Rules to ChinaYatong Ni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Received: Mar. 6th, 2020; accepted: Mar. 20th, 2020; published: Mar. 27th, 2020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U anti-dumping regulation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new regulat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old and new regulations, and takes 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on steel sheet piles from China as an ex-ample to study its challenge to China, and comes up with coping strategies such as enterprise di-rect investment, industry standard management and the government and EU member states signed FTA and so on, from three levels including the enterprise, industry and government.KeywordsEU Anti-Dumping New Regulation, Market Distortions, Surrogate Country Approach,Countermeasures of China欧盟反倾销新规对中国的挑战与对策倪雅彤苏州大学,江苏苏州收稿日期:2020年3月6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27日摘要在欧盟出台反倾销新规的背景下,本文从新规的主要内容出发,通过对新旧规则对比,以欧委会对来自中国的热轧钢板桩发起反倾销调查为例,研究其对中国的挑战。
并从企业、行业和政府三个层面得出企业直接投资、行业规范管理及政府与欧盟成员国签署FTA等应对策略。
倪雅彤关键词欧盟反倾销新规,市场扭曲,替代国方法,中国对策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据商务部统计,2018~2019年期间,全球共23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120起反倾销调查,占贸易救济调查案件的58.54%。
至此,中国已连续2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其中,欧盟自1995年至今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原审立案累计166起,2019年共7起,同比增速为250.00%。
在此背景下,欧盟以延续贸易保护主义为目的的反倾销新规出台引起广泛关注。
2. 欧盟“市场扭曲”的反倾销新规2017年12月,欧盟出台反倾销与反补贴新规,增加市场“重大扭曲”的方法替代原有的“非市场经济”替代国方法。
并在2018年6月针对中国钢铁产能过剩进行了第二次修法活动,以保护欧盟的钢铁产业。
2.1. 新规出台背景在申请加入WTO 时,我国由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受到阻挠,在经过漫长的谈判后,中国做出妥协,接受《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即允许其他国家运用替代国的方法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但对这一条款规定了15年的有效期,即在2016年12月11日第15条(d)项的“终止条款”到期生效后,所有国家应当停止对华使用“替代国方法”[1]。
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反倾销成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可行路径[2]。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通过贸易保护,欧盟试图将2010年爆发的欧债危机给欧盟带来的损害转嫁给中国。
Figure 1. Map of China as respondent in export dumping case图1. 中国在出口商品倾销案中作为应诉方地图倪雅彤由图1可以看出,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行为居高不下,是对中国进行反倾销申诉的第二大国。
据WTO统计,1995~2017年,欧盟对外启动了502起反倾销调查案,共采取了325个最终反倾销的措施。
其中,在欧盟反倾销的所有目标国中,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为132起,最终反倾销措施为95起,所占比例约为1/3,在所有目标国中位居第一。
在之前欧盟反倾销行为的影响下,当WTO规定中国不再适用“替代国制度”时,欧盟由于反倾销“惯性”无法适应这一变化带来的损失,从而修改《欧盟反倾销条例》,隐蔽自己“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欧盟委员会运用拒绝使用中国的国内价格和企业成本来确定中国产品价值,而以第三国同类产品的价格来构建中国商品价值的手段,人为地提高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从而使欧盟较为容易的认定中国存在倾销。
据统计,按替代国方法计算的倾销幅度往往要比按正常方法计算的结果高出30%以上[3]。
我们应当注意到,“终止条款”针对的是其他国家是否有权对中国采取替代国做法的问题,而不是中国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
2.2. 新规主要内容(一) “非市场经济国家”到“市场扭曲国家”第一,新规中取消了“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规定原有的“非市场经济国家”仅适用于非WTO 成员方。
表面上来看,消除了原有的对中国歧视性的规定,而采取“国别中立”。
据此,中国企业可以采用自身的价格和成本数据来决定正常价值。
第二,新规提出了“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成本替代”的方法。
欧盟声称出台新规的背景是当前众多对欧盟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自由市场力量的重大扭曲现象[4]。
因此,规定在“市场扭曲”的情况下,欧委会可以采用替代国数据或国际市场价格来构造出口商的正常价值,而这一方法适用于WTO所有成员方,即同样适用于中国。
评估“市场扭曲”是否存在可以考虑以下多种因素,但只要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就构成重大扭曲[5]:1) 一出口国的相关市场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所有、控制、监督或指引的企业所占有;2) 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允许政府干预价格或成本;3) 公共政策或措施使国内供应商获得差别性优惠待遇,或者足以影响市场自由度;4) 破产法、公司法或财产法的缺失、差别适用或不完全执行;5) 工资成本被扭曲;6) 从执行公共政策或依赖于政府的机构获得资金。
此外,欧盟在对“市场重大扭曲”进行评估认定时,也综合考量相关国际标准,如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公约和多边环境公约等等。
然而这些考量要素的增加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第三国来说并非有利信息。
2.3. 新旧条例对比第一,两者的适用前提和基础不同。
旧条例规定了对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12个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采取替代国方法核算其出口商品价值;对中国、越南、哈萨克斯坦以及其他WTO成员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在其企业不能证明具备市场经济条件时运用替代国方法核算其价值。
而新条例的重点对象是市场存在“严重扭曲”的国家,对“严重扭曲”一词的界定中有“允许政府干预”一条,即使在市场经济国家也可能存在政府干预。
在没有对干预做出明确界定的情况下,新规对于被反倾销的国家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倪雅彤第二,对替代国制度的定位不同。
根据旧条例规定,只要进口产品来自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时,欧盟委员会自动根据替代国方法重新核定产品价值。
只有出口商向欧盟提交证明其满足“市场经济条件”时,才以其实际成本和价格核算。
而新条例中将替代国方法作为辅助手段,通常以出口商在其本国市场上销售的同类产品价格为基础,只有在出口国存在重大市场扭曲时采用替代国制度。
第三,替代国价格选取方法不同。
旧条例规定调查机关只能选取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三国的价格或其推定价值,或者,该第三国向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价格作为该产品正常价格的衡量标准。
而新条例中采用两种衡量价格法:一是替代国方法,即选取恰当的具有代表性与可比性的国家的价格替代被调查国国内价格,同样地,在选取国家时包括欧盟国家。
但以替代国与被调查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为前提,数据易于获得;二是非扭曲的国际价格或基准价格[6]。
由此看来,新旧条例都可以选取其他国家的国内价格作为参照,但新条例中规定的价格数据来源广泛,调查机关选取数据更为灵活,在无法选择适当的替代国时还可采用国际通行的价格数据,拥有一定自由裁量权,同时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与旧法相比,新规从字面上来看不再对中国具有歧视性,同时也不再要求中国出口产商填写繁琐的市场经济待遇问卷,减轻了企业的应诉工作负荷;但另一方面,新规事实上允许欧委会继续采用替代国数据计算被调查出口商的正常价值,并且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的外部数据组合方式来替换中国企业的成本要素。
事实上,“市场扭曲”是“替代国制度”的另一种延续。
3. 欧盟反倾销新规对中国的挑战3.1. 对中国倾销认定更为容易2018年5月24日,欧盟委员会对来自中国的热轧钢板桩发起反倾销调查。
这是欧盟发布《欧盟反倾销条例》新规后启动的第一次对外反倾销调查。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获得调查“严重扭曲”所必需的信息,欧委会向中国政府发放了调查问卷。
欧委会可能在问卷中要求中国政府提供涉案产业原材料的海量数据和信息[7]。
如果中方在调查问卷中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不完整或者数据提供不全,欧委会将提取对其最有利信息来得出中国存在“市场扭曲”的肯定性调查结论。
欧盟委员会将继续采用第三国(该案为南非)为中国出口产商计算正常价值,并拥有宽泛的自由裁量权,自由选择第三国,人为抬高正常价值和倾销幅度。
这将导致中方对于“市场扭曲”的抗辩更为持久艰难,尤其在钢铁、铝、化工和陶瓷等被欧盟认定存在政府干预而导致产能过剩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