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合集下载

七年级美术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学设计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目的:1、感受、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创作与探索向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能力的更高层次发展。

2、理解现代生活离不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教学重点: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

教学难点:对现代艺术(电脑绘画、工业设计、雕塑、建筑等)形式美的感受。

教具准备:有关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经典作品照片、视频、搜集的现代艺术的资料、探讨总结的图表。

解决难点的方法: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自主探讨中了解雕塑、绘画、交通、建筑等四个不同类别的领域。

2、欣赏视频及分析,引领学生自助探索和情感体验。

3、分组合作,聚集学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智慧。

教学方法:引导、探讨;欣赏、探究;尝试、创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引导学生欣赏“手指舞”视频。

引出课题: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三、进入新课:引导学生把美术书中的现代艺术进行分类:电脑美术、雕塑、工业设计、建筑等。

并按照造型特点、材质、科技及魅力和表现形式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填表。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现代艺术作品的图片欣赏、分析科技意识、与视频动画进行比较分析,感受高科技给人类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一、学生分组汇报电脑美术、雕塑、绘画、工业设计、建筑等领域的欣赏与分析,略现代艺术的变化,感悟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无穷魅力给人类生活带来高质量的生活!学生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欣赏交流,合作完成以下表格:1、学生交流“手指舞”绘画:《日出.印象》、“电脑绘画作品”的魅力所在。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完成“电脑美术”领域的调查表电脑美术领域2、学生欣赏、分析、交流雕塑作品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所在。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完成“雕塑”领域的调查表雕塑领域3、学生欣赏、分析、交流建筑作品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所在。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完成“建筑”领域的调查表建筑领域4、学生欣赏、分析、交流工业设计作品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所在。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魅力完整PPT资料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魅力完整PPT资料
品本身就是表现科技题材的;有的作 有的作品渗透了简洁、明快、单纯等现代设计理念,显得新颖、前卫、时尚;
还有的是采用了现代科技某些领域(如建筑力学、流动力学、计算机技术等)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来的。 有的作品渗透了简洁、明快、单纯等现代设计理念,显得新颖、前卫、时尚;
品渗透了简洁、明快、单纯等现代设 还有的是采用了现代科技某些领域(如建筑力学、流动力学、计算机技术等)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来的。
充气椅子
聚脂泡沫躺椅(西班牙)
美术作品比较欣赏报告
作品题目 审美特征 实用功能 科技含量
思考与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发现一些美
术与科技相结合的艺术品吗?试选一 例你感兴趣的现代工艺品或科技产品, 进行观赏、描述、分析与判断,让大 家分享你的感受。
物之道(雕塑)李政道 无尽无极(中国画)吴作人日Leabharlann ·印象(法国)莫奈欣赏与探索:
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产生了许多
日出·印象(法国)莫奈
有艺术魅力的美术作品,其中有的作 有的作品渗透了简洁、明快、单纯等现代设计理念,显得新颖、前卫、时尚;
还有的是采用了现代科技某些领域(如建筑力学、流动力学、计算机技术等)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来的。 无尽无极(中国画)吴作人
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产生了许多 有艺术魅力的美术作品,其中有的作品本身就是表现科技题材的;
建筑力学、流动力学、计算机技术等) 聚脂泡沫躺椅(西班牙)
聚脂泡沫躺椅(西班牙)
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来的。
城 市 雕 塑 ( )
帆 ( 不 锈 钢 )
米 约 大 桥 ( 法 国 )
磁悬浮列车(德国)
还有的是采用了现代科技某些领域(如建筑力学、流动力学、计算机技术等)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来的。 日出·印象(法国)莫奈 欣赏与探索:

第二课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

第二课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

课题: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使学生对现代艺术的形式感和美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创造与探索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力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

让学生感受现代艺术的形式美,理解现代艺术的特点。

教学内容:1、通过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古今艺术的风格与形式的区别和特点。

2、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例子讲解,《物之道》,世博中国馆,通过介绍让学生理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重要性。

3、从建筑、雕塑的方面让学生对现代艺术设计的特点有更深入的感受,包括材料,新技术的出现。

4、磁悬浮列车及其他车型设计的讲解和展示让学生理解艺术是广泛在生活中应用的,让学生举例说出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艺术品或日用品。

5、让学生拿出笔和纸,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与科技相结合的艺术品或日用品,最后进行作品的评析和展示。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PPT课件——长信宫灯与现代灯具,让学生感受一下古代艺术的风格区别,说出长信宫灯的名字。

提问:这两组灯具有什么共同点?点名回答板书:照明、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提问:这两组灯具的不同点在哪里?(点名回答)板书:宫灯:印象深刻,造型优美,生动形象现代灯具:简洁明快,材料新颖,时尚前卫2、通过图片欣赏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它的特点。

唇形沙发:形式大胆,颜色明快,具有现代感。

蔬果台灯:设计大胆、新颖,时尚前卫,具有现代艺术的创新特点。

水钻台灯:材料新颖,时尚前卫。

3、欣赏《物之道》提问:雕塑上端造型与吴作人的太极图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关于科技的意义?正负电子对撞的轨迹。

提问:它与科技结合点在哪里?雕塑的金属材料,约48米高。

4、通过图片欣赏现代雕塑铜雕欣赏:利用工具敲打,凿刻锻造。

树脂雕塑欣赏:熔化,铸造。

铁丝雕塑欣赏:铁丝缠绕。

冰雕欣赏:凿刻。

小结:正是因为科技的发展,雕塑的形式和材料越来越丰富,推动着现代艺术的发展。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建筑采用了新材料、新 结构。摆脱就的建筑模 式,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形成新的视觉艺术。
水立方
鸟巢
广州塔高600米,共 112层,是中国第一 高塔,世界第四高 塔。 广州塔力求建筑 艺术与现代科技有 机结合。其以广播 电视发射、观光功 能为主,兼容城市 规划建设展览、娱 乐、餐饮等多功能 于一体。实现建筑 艺术与现代科技的 有机结合。
科技的发展使交通工具
发生惊人的变化。轻而 坚固的人工合成材料大 量地代替了铁、木、帆 布。它们带给人安全与 速度的同时,也带给人 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
交 通 工 具
进入二十世纪,各种人工
合成的材料相继涌现。它 们即可取代有限而宝贵的 自然资源,又价格低廉, 还可随心所欲塑造成各种 颜色、形状、质感的日用 品。大大丰富人们的物质 生活,带给人们全新的审 美感受。
不同点:印象深刻
造型优美 生动逼真 简洁明快 材料新颖 前卫时尚
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照明 共同点:
艺术与科技互相推动发展
新材料、新工艺与新的创
作意念相结合。它们造型 轻灵、飘逸、简洁,闪烁 着各种新材质的光彩,与 现代城市环境浑然一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
日 用 品
用绘画形式,设计出心中的灯。要赋
有创意性、观赏性和欣赏性。并且在 作品旁边附上设计说明。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进一步巩固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唯一的美感意识)
对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知识储备:
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2、现代作品:(1)简洁、明快、单纯 (2)富有艺术魅力,科技含量高
3、作画步骤:(1)铅笔稿 (2)大轮廓 (3)上色 (4)调整完成
板书设计:
3、分组讨论交流,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欣赏评述的方法,进行书面作业练习。
三、拓展创新
1、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始终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
2、认识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总体风格,形式的不同区别及其特点。
3、新技术、新材料和出现,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4、观念的变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对现代艺术(建筑、工艺设计)形式美的感受
教学难点
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
教具准备
(辅助工具)
相关作品及图片
流程及时间安排:
一、激情导入 5分钟
二、讲授新课 10分钟
三、拓展创新 10分钟
四、作品展示 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古代灯具与本课现代灯具。
授课年级
七至八年级
主备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孟成
审核人
刘烨岚
课题名称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课型
造型
授课日期
2017.9.11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2、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指导。3、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艺术与科技融合:引导学生创造艺术作品和科技应用

艺术与科技融合:引导学生创造艺术作品和科技应用

艺术与科技融合:引导学生创造艺术作品和科技应用概述在当代社会,艺术和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将艺术和科技结合,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和应用程序。

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引导他们探索和创作结合艺术与科技的作品,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意义1.提供新的表现方式: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可以产生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2.促进跨学科思维:通过融合艺术与科技,学生可以同时涉猎不同领域知识,在跨学科探索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3.培养创新精神:艺术与科技融合需要寻求突破传统框架的解决方案,这培养了学生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引导学生在艺术与科技融合上的创造1.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了解艺术和科技领域的机会,包括参观展览、参加工作坊等。

2.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数字技术,将艺术和科技相关的教材和资源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方便地获取所需知识。

3.建立项目驱动型学习:通过启发式任务、综合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解决问题。

4.注重个性化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兴趣和才能,鼓励他们在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路径。

学校与社区的支持1.配置必要设备和软件:提供计算机、设计软件等必要工具,使学生能够进行各类创作活动。

2.开展相关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向教师传授如何引导学生在艺术与科技融合中创造的方法和技巧。

3.举办比赛与展览:定期举办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比赛和展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4.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可以与当地艺术机构、科技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资源和实践机会。

成果与应用1.创意艺术作品:通过科技手段创建出独特且具有创意的艺术作品,如数字绘画、虚拟现实艺术等。

2.互动装置和游戏:利用科技制作互动装置和游戏,使观众能够与艺术产生互动,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性。

初一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2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1岭南版2022102322

初一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2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1岭南版2022102322

初一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2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1岭南版2022*******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魅力;明白得现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差不多原则是有用、美观、经济的统一;能从审美的角度运用描述、分析、评判的方法对自己感爱好的现代艺术品进行观赏与评述。

2.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视频、图片,结合教师讲解、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对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魅力的学习爱好和探究欲望,通过“对比鉴赏”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想象力,让学生总结不同风格艺术品的异同;再利用“水立方”作为导赏,鼓舞学生尝试从造型、材料等方面分析“水立方”的特点,领会老师的观赏过程,从而产生对美术、科技、人文的关注;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学生利用美术鉴赏方法,对一件艺术品进行讨论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发觉、观看和热爱生活中的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作品,提高学生视觉感受力,培养发觉美、享受美的爱好,了解具有科技含量艺术品中包蕴的科学奥妙。

2学情分析学生会对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作品和见到过的各类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会有浓厚的爱好。

本节课我以鼓舞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会动身,感受艺术与科技相互交融所带来的魅力,拓宽对美的感受,扩宽思维的维度。

3重点难点重点: 观赏评述现代科技艺术品的方法。

难点对现代艺术(建筑、工业设计、产品造型等)各种形式美的把握。

解决难点:审美方法的引导。

4教学过程4.1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一、播放《手指舞》视频在观赏的过程中教师边讲解边设问: 你认为这段视频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手:艺术+多媒体:科技活动2【活动】课堂进展1. 现代艺术的种类(建筑雕塑工业设计绘画媒体艺术2. 观赏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便携式耳机组合办公桌袖珍厨房) ①通过产品外观推测它是什么产品,具有什么功能②问与答③小结产品的艺术与科技的特点3.对比观赏摸索并讨论:长信宫灯与现代灯具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发表见解确信学生发言并总结异同4.经典导赏—“水立方”①图片观赏②“水立方”介绍(结合视频)③外形、内部结构描述(艺术价值) ④材料功能分析(有用价值) ⑤评判5.小组讨论、评述分小组选择一件现代艺术作品共同观赏,用描述、分析、评判的观赏方法,从造型、设计风格、材料、有用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并选一名同学向大伙儿做观赏报告。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第2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着眼点在现代艺术与科技如何完美融合的魅力上,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科技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开发。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历来是互渗互补中获得不断发展与完善的。

而如今,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科技给艺术带来新的生命,艺术给科技更多的活力。

科学不断的创造新材质、新工具、新方法,给艺术家无尽的推动和激励。

艺术家面临丰富的选择,想象力获得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而艺术家的一些奇思妙想,也同时促进了科技不断的发展和提高,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造出无穷尽的、完美的作品。

教师在课堂上应抓住现代艺术与科学的这种关系,列举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去感受、分析、了解其中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并认识到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欣赏现代艺术的方法与途径,学会从造型、色彩、材质及科技含量等角度去欣赏现代艺术与科技相融合所创造的作品,提升学生的的视觉感受力,能用语言、文字、形象来归纳、表达自己的感受;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的赏析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想象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团结协作品德。

通过对经典现代艺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刚上中学,对一切充满好奇心,愿意接受和挑战新鲜事物,美术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展开教学。

因其在本单元第一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这一课中学习了欣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所以在本课教学中适当的设疑,并辅助新颖、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教学图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突破欣赏难点。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感受在科技的发展下,现代艺术所展现的多姿多彩的面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塔
• 广州塔高450米,天线桅杆 160米,以“广州新气象” 为主题;塔身有“纤纤细 腰”,呈由下至上逐渐变 小的形状,形态优美。 • 广州塔力求建筑艺术与现 代科技有机结合,展示广 州作为21世纪华南区域中 心城市的形象与风貌。观 光塔以广播电视发射、观 光功能为主,兼容城市规 划建设展览、娱乐、餐饮 等多功能于一体,应实现 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的有 机结合。
它如同巨大的容器。高 低起伏的波动的基座缓和了 容器的体量,而且给了它戏 剧化的弧形外观。体育场的 外观就是纯粹的结构状,立 面与结构是同一的。各个结 构元素之间相互支撑,汇聚 成网格状--就如同一个由树 枝编织成的鸟巢。
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第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举行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 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 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 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磁悬浮列车
悬浮列车
•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 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 不需接触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气的阻力。磁悬浮列车 的最高速度可以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比轮轨高速列车的 300多公里还要快速。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 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 ,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代以后, 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 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想一想?
把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现代科 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事物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吧。
小结:
艺术与科技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 造力。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 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历来是在互渗互补 中获得不断的发和完善的。现在社会的 工业产品设计、电脑绘画、建筑设计等 ,更是离不开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水立方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共同“搭建”而成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催生了“水立方 ”,它与圆形的“鸟巢”——国家体育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方形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最基本的形态,它体现的是中国文 化中以纲常伦理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规则。而水立方又能够最佳 体现国家游泳中心的多功能要求,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建筑 功能的完善结合.
《无尽无极》
这幅现代太极图,是吴作人教授为“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国际 学术研讨会所作的主题画,赋予了阴阳二重性以更深的含义。其寓意 是:世界是动态的,宇宙间的物质和能量都源于阴(负电子)阳(正 电子)二极静态的对峙。中国古代的“太极”符号似乎就是这种静态 的对峙结构,它蕴育着巨大的势能,能转变为整个宇宙的动能。 这幅现代太极图现已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标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家体育场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在科技攻关和成熟技术应用上应 用一批针对建筑结构、节能环保、智能建筑的科技成果,并针对 结构特点带来的设计和施工难点实施科研课题的攻关。

“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国家 游泳中心,它的膜结构已成为世 界之最。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 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 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 出现过,创意真是奇特。 • “水立方”的墙面和屋顶都 分内外三层,设计人员利用三维 坐标设计了3万多个钢质构件,这 三万多个钢质构件在位置上没有 一个是相同的。这些技术都是我 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他们填 补了世界建筑史的空白.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 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 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 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 平 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 社泽神州,富庶四方、万物 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 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 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 ,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 让游客叹为观止。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 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 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长信宫灯
现代灯具
思考问题:
1.长信宫灯与现代灯具有什么不同?共同点又是什么 ?
不同点:印象深刻 简洁明快 造型优美 材料新颖 生动逼真 前卫时尚
共同点:照明 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2.两者之间有什么启示?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艺术的发展也推动科技的进步 。
现代灯具
.有的作品渗透了简洁.明快. 单纯等设计意念,显得新颖. 前卫.时尚; 有的是采用了现代科技某 些领域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 来的,这些美术作品不仅富 有艺术魅力,而且科技含量 高。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虽然它于1973年才建成,但它已作 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而与印度泰姬陵和埃及金字塔齐名。歌剧院这个名 字与它魁伟的结构相比似乎有些轻描淡写。悉尼歌剧院里大约有一千个房间 ,包括四个主要听众席。歌剧院由一个接待厅,五个排练室,四个餐厅,六 个酒吧,六十个化妆室和套房,一个图书馆,一个供艺术家们休息的地方和 存放各种道具的房间组成。 音乐大厅可容纳观众2679人。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科 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著名艺术家吴冠中 教授说:"科学 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 奥秘。"
新与术新在 的科形的新 艺 生学态文的 术 存完和化人 与 和美新类类 科 存结的型文 学 在合审,明 的 的将美将的 完 诗是境产时 美 意我界生代 结 境们;新创 合 域进艺的造 , 。入术艺出 将
悉尼歌剧院
• 悉尼歌剧院位於澳洲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 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 ,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 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伍重。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其特有的 帆的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 悉尼歌剧院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 于20层楼的高度。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 。悉尼歌剧院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 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後来丹麦建筑师 约恩· 伍重的设计屏雀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约人民币 7928,8800元)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 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