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杜甫【石壕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石壕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黄昏时分,有官员夜间抓人。
老人翻墙走了,老婆婆出去看。
再愤怒的官员,女人为什么要哭?听了女人的话,三个男人看守着叶城。
一人附书,两人战死。
那些苟且偷生的人,逝者已矣。
房间里没有人,只有一个婴儿和一个孙子。
还有奶奶没去,也没有裙子进出。
老妪虽弱,请官夜归来。
如果你急着要给厉中河和杨上菜,还不如准备一下早上的饭菜。
夜很长,很寂静,像在哭泣,像在窒息。
黎明将升到未来,留下老人一个人。
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石壕吏唐代:杜甫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初二语文石壕吏课文

初二语文石壕吏课文《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全诗如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描述了安史之乱期间,石壕村一位老妇因家中男丁皆被征召或战死,面对官府抓丁的残酷现实,不得不自请充役的故事。
全诗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深刻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反映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深重苦难的叙事诗。
以下是该诗的主要内容和理解要点:背景与场景:诗中描绘的是安史之乱期间,官府在石壕村夜晚抓丁征兵的情景。
诗人投宿于一户农家,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剧性事件。
人物塑造:诗中有两个主要角色,一是凶悍而无情的官差(石壕吏),一是饱受战争摧残的老妇人。
老翁为了避免被抓走,翻墙逃跑;老妇则因家中无人可派,不得不挺身而出。
情节叙述:老妇陈述家中的悲惨遭遇,三个儿子有两个战死,一个仍在前线,家中只剩下一个还在哺乳的小孙子和没有衣服穿的儿媳。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老妇自愿代替儿孙应征,希望至少能为家里留下一线生机。
社会现实揭示:通过老妇一家的遭遇,杜甫深刻揭露了战乱年代下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统治阶级对民间疾苦的漠视。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残酷性的控诉和对广大劳动人民深深同情,体现了杜甫“诗史”的写实风格和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
总之,《石壕吏》以其生动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民生疾苦的经典之作。
杜甫《石壕吏》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品介绍】《石壕吏》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33首。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原文】石壕吏(陕县有石壕镇)作者: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石壕吏》全诗及鉴赏

《石壕吏》全诗及鉴赏【诗句】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出处】唐·杜甫《石壕吏》。
【意思】我隔墙而听暴吏叱呼要人,老妇啼哭哀求。
老妇说道:“有三个儿子已去邺城抗敌,一个儿子捎了信来,说他的两个兄弟已经战死。
【全诗】《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鉴赏1】前四句为本诗第一层次,点明官吏趁夜捉人之事。
“暮投”有未晚先投宿之意,暗示出社会的不安定。
“夜捉”点明频繁的抓丁充役已使人民变得厌烦,有所防备。
“老翁逾墙走”一句更写出青壮全被抓去充军,已然扩展到老翁。
以老翁的警觉写出了官府捉人的频繁。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是这首诗的第二层次,是老妇人的自述,她先述三男赴战,二男已死,一男偷生,再述家中更无丁壮,儿媳因哺乳也难从征,再叙自己虽然力衰,却愿从征。
从老妇人的层层叙述中,可以看出县吏的一次次逼问,更可以看出老妇人曲意保全家人的苦心。
最后四句是这首诗的第三层次,点明老妇被捉,儿媳悲凄,老翁孤单的离别情景,与诗句开头照应。
这首诗如实记录了县吏抓人充军的事实,全诗句句叙事,却在叙事中寄寓了作者分明的爱憎感情,叙写实事而善于剪裁,笔墨简洁洗炼。
【鉴赏2】陆时雍评点杜甫《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称之为“去形得情”、“去情得神”,这涉及到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形神”、“言意”之辨。
具体地说,无论写人、写物还是写景,不能拘泥于对外形的摹写,而应写出其中的“意”、“神”。
《石壕吏》写唐朝为补充兵力的不足,县吏下乡强行拉人,连老妪都不能幸免。
作者没有详细叙述官吏搜查逼问、百姓鸡犬不宁的整个过程(即所谓“去形”),而是通过“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将官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强横气势,老妇孤弱无助、任人宰割的悲苦情态写得非常传神,其中的“呼”、“怒”与“啼”、“苦”等字,尤为点睛之笔,再加上两个“一何”,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便寓于客观描写之中。
杜甫《石壕吏》意思翻译与赏析

杜甫《石壕吏》意思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在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最近,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唯: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
备:准备。
晨炊:早饭。
(20)夜久:夜深了。
绝:断绝;停止。
(21)如:好像,仿佛。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释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释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释
导语:在封建社会里沉重的兵役徭役使的百姓苦不聊生,我们一起阅读《石壕吏》跟随诗人的笔触去寻找远古的历史和残酷的现实吧,关于《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阅读分享和反思!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翻译: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
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阅读和思考,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了解更多的历史!。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释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黄昏时分,有官员夜间抓人。
老人翻墙走了,老婆婆出去看。
再愤怒的官员,女人为什么要哭?听了女人的话,三个男人看守着叶城。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房间里没有人,只有一个婴儿和一个孙子。
还有奶奶没去,也没有裙子进出。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很长,很寂静,像在哭泣,像在窒息。
黎明将升到未来,留下老人一个人。
译文黄昏时,我呆在石昊村,晚上,军官们来招募士兵。
老头翻墙逃跑,老太婆出去处理。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婆婆,家里没有别人,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小孙子,他妈还没走,可是连一件好衣服进出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官员:官员,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军官。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上一本书:寄回一封信。
书籍和信件。
回来吧。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早就过去了:永远结束了。
已经:停了,这里延伸到最后。
22、室中: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导学案
主备人:蔡春花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整体感知诗作。
2、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3、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怀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海导航】
【教学过程】
一、激导入,展示目标: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1、为下面的字注音:(我是预习小能手)
石壕吏()邺城()逾()戍()老妪()咽()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用白话文通译全诗(小组合作)
3、朗读诗歌,感悟情感
A、范读
B、小组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C、朗读打擂台:
三、合作探究,求同存异
1、课文题目是《石壕吏》,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2、本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按照情节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
三、研读探究
(一)听妇之诉
1、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
2、请找出具体的词句,抓住关键字,说说老妇之苦。
3、从老妇的苦诉中,你能读出当时怎样的社会境况和老妇怎样的思想情怀?(二)观官吏之举
1、在表现官吏时,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2、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体作者之述
1、作者是怎样叙事的?
2、作者所拟诗题是《石壕吏》,为什么却详写老妇人?
(四)察作者之情
1、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都做了些什么?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2、杜甫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呢?
四、链接现实
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保卫和平,让白鸽飞遍全球,让世界铸剑为犁,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杜甫诗歌,写在摘抄本上,体会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2、练笔:把本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运用想象刻画环境以及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并合理补充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