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及其文化形态学说

合集下载

历史与文明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

历史与文明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

作者: 刘昶
出版物刊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7页
主题词: 西方文明;斯宾格勒;文化问题;中国文明;汤因比;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西方世界;创造性;启蒙时代
摘要: <正> 文化问题常常是一个与大变动时代相联系的历史问题。

二十世纪是充满喧嚣、骚动和剧变的世纪。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纪是从一场大危机、大灾难开始的。

这场危机和灾难就是西方世界内部的自相残杀——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大战真正结束了自启蒙时代以来西方对理性与进步的乐观和自信,结束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繁荣与稳定,西方进入了一个不肯定的时代。

从此,西方文明的前途和命运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思考和焦虑的问。

西方史学史考试资料

西方史学史考试资料

1.简述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学说答①历史研究的单位: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的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类。

”②文明的数量:在汤因比那里,文明考察的视界扩大了,他认为。

在这些文明之间,存在着某种亲属关系,即上代文明与下代文明的关系。

因此,人类历史不是循着进步的直线发展,而是发展在这一系列的文明及其更嬗中,这与传统史学中的单纯论迥异。

③文明的可比性:在汤因比看来,③以上这些文明尽管出现时间有先后,但都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对文化形态学派史家来说,历史纪年已显得无关紧要,这与传统史学也是不同的。

④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但挑战必须适度,即它的刺激和强度必须处在最能激起应战的那一最佳位置上。

⑤文明生长的尺度:在汤因比看来,文明生长的尺度应当是,在一系列的挑战和应战的过程中,场所发生了转移,即从文明的外部环境移入到位文明的内部,在这种逐渐升华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决能力”,才是文明成长的标志。

⑥文明衰落的原因,它只能在社会自身中寻找。

⑦文明的解体:在汤所构建的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的“四阶段论”中,这最后一个阶段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新旧文明之间的交替正是发生在这个阶段。

⑧西方文明恶前景。

2.简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答:①努力把人类从神人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

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去说明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

修认定历史上的成败兴衰是由人事决定的。

②致力于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

修在解释历史事件时,不是简单地归结为某种偶然的因素,而是努力寻求更为深刻具体原因,试图探索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试图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成因。

修进一步论证了社会经济状况与政治上的兴衰治乱之间的内在关系,从经济原因上去探求历史事件的成因。

还对经济因素与军事上的成败之间的关系,做出过出色的分析。

④修的史学也有缺陷,作者不能摆脱古代史家一般所具有的对命运的信仰,认为人类无力抗拒它。

文化形态史观下的史学巨著——评汤因比著《历史研究》

文化形态史观下的史学巨著——评汤因比著《历史研究》

542021.05[摘 要] 《历史研究》一书是汤因比探究人类文明前景和命运的鸿篇巨著,他采用文化形态史观,不仅说明了文明是历史研究的单位,而且详细阐述了文明演进的内在机制。

《历史研究》发展了文化形态史观,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藩篱,给我们的历史研究带来诸多的教益。

[关键词] 文化形态史观 汤因比 《历史研究》 启示[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03(2021)05-0054-04文化形态史观下的史学巨著——评汤因比著《历史研究》□ 周 荣湖北大学作者简介:周荣,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历史研究》是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代表作。

汤因比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拟出大纲,1927年才正式开始写作,1954年后第10卷杀青,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已经全部形成。

几年后,汤因比又增补了第11卷和第12卷。

该书内容宏富,论述精确,耗费作者四十年的时间。

因此,该书是汤因比精心架构和用力最深之作。

该书采用了文化形态史观来进行写作,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本文以文化形态史观为中心,对《历史研究》采用文化形态史观的原因、具体运用、产生的作用等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对《历史研究》一书和文化形态史观有更深的认识,更好地推动历史研究的发展。

一、《历史研究》采用文化形态史观的原因汤因比为什么采用文化形态史观来写作《历史研究》?在本书的第十二部《西方文明的前景》中,有一段话为笔者提供了线索,其大意是这样的:汤因比从事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反感西方人将西方社会等同于整个人类历史的观点。

他强调这种观点歪曲了历史事实,造成了自我中心主义的错觉,遮蔽其他文明的价值和意义。

要避免这种错误的观点,最好要“接受一个相反的假说,即任何一种社会类型的所有代表在哲学上是等价的”。

(汤因比,2016)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汤因比不赞同那种将西方社会(或者说西方文明)等同于人类文明的说法。

简析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

简析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

n to it r e e r h,t ist n l z n n o a e iso i i i fh s o y r s a c re o a a y e a d a n t t t rg n,g o h, o do n r a u y c mp rn i e e tp ro f i i z to r wt c me wn a d b e k p b o a i g d f r n e idso v l a i n, f c i r v a st e g n r lr l s o h e e o me t o u n hit r nd p o i e h e a g ef rp o l O la n a o t t e s c e y o u n be e e l h e e a u e f t e d v l p n f h ma s o y a r v d s t e n w n l o e p e t e r b u h o it fh ma = i g ,wh c so r a i n fc n e i h o s fg o a ia i n i h rd n wa a s ns i h i fg e tsg iia c n t e c ur e o l b l to n t e wo l o d y . z
J n 2 09 u .0
简 析 汤 因 比 的 文 化 形 态 史 观
李 丹花 ,张
(. 西 师 范 大学 1广 历 史 文 化 与 旅 游学 院 ,广 西 桂林

历 史学 院 ,河南 郑州 400) 5 0 1
510 ; . 州大学 404 2郑
摘要: 当代 杰 出的 史 学 家 阿 诺德 ・汤 因 比是 文 化 形态 史 学 的 集 大 成 者 。他 将 文 明作 为 历史 研 究 的 基 本 单 位 , 图通 过 对 不 同 试

文化形态史观与战国策派的史学

文化形态史观与战国策派的史学

文化形态史观与战国策派的史学张和声斯宾格勒、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曾在西方名噪一时,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几个中国学者首先向国内介绍了这种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对中外历史文化,现实政治大发议论,形成颇有影响的“战国策派”,从而在现代政治思想史和史学史上留下引人注目的一页。

对此派人物的是非功过,现代政治思想史的教科书早有定论,本文仅从史学史的角度,来考察一下他们是如何接受和应用“文化形态史观尸的。

一、斯宾格勒和汤因比有关文化形态学的论述文化形态史观又称为历史形态学,它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历史,比较各个文化体系的异同,从中归纳出共通的形态和模式。

该学说的始作俑者是德国的哲学家斯宾格勒。

土917年12月,斯宾格勒抛出《西方的没落》一书,对近代以来以西方为中心的历史观发起了猛烈评击,以一种全新的体系重新评估世界历史。

他从文化的角度来立论,认为在世界历史上有八种自成一体的文化,即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玛雅文化、伊斯兰文化及西欧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犹如生命的有机体,必然要经历兴衰盛亡的生命周期。

在斯宾格勒看来,前七种文化已经死亡或僵化,西欧文化同样在劫难逃。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继承并发展了斯宾格勒的观点,他把文化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指出人类历史表现为若干种不相同的文明,各大文明都要经历发生、成长、崩解和死亡五个阶段。

他用古希腊罗马的历史特征来构造其文化演变的模式,认为希腊世界在文化上属于同一体系,各城邦的公民具有文化上的认同感,在政治上则处于分裂状态,各邦国之间竞争激烈,战乱频仍。

竞争固然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了文明的繁荣,但战争愈演愈烈,对社会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罗马的统一带来了和平与秩序,暂时延缓了文明崩溃的进程,但统一的代价也极其昂贵:连年征战已使各城邦国力虚耗,在大一统帝国僵死的制度下,人们生机勃勃的创造性受到窒息,整个社会逐渐失去活力,大一统帝国也势必难以维持长治久安的局面。

略论汤因比文化形态史观

略论汤因比文化形态史观

文 明史 , 明是 多元等值 的。文 明是 一个整体 , 文 他们的局部 彼此相 依 为命 , 们 的社会 生活 的一切 方面 和一 切活动 都彼 此调 和成 为 他

个 社会 整体 , 在这 个整体 里 , 济的 、 经 政治 的和 文化 的因素 都保
2 文 明的运 动规 律
持着一 种 良好的平 衡关 系。 汤 因 比通过 历史分 析法 。 文明的运 动规 律做 了详 细的描 写 对 和论述 。他 认为 , 社会 历史是世 界不 同文 明从 起源 、 长 、 成 衰落 到
学 家 都把 民族 国家作 为历史 研究 的一 般 范 围 , 他认 为 , 该把 历 应
史现 象放 到“ 明” 文 中加 以比较 和考察 。 汤 因比一生 中著作颇 丰。 他既 是一 位历史 学家 , 又是 一位 哲 学家, 他十 二卷本 的鸿篇 巨著《 历史 研究 》 1 3 — 6 ) 誉 为二 (9 4 1 1被 9 +世 纪最伟大 的历史著作 , 思辨 的历史 哲学。他是 2 是 0世纪西方 思辨 历史 哲学和文化 哲学 的主要 代表 , 文化形 态史 学的 集大成 是 者。西 方人称汤 因比为 当代最 伟大 的历史学 家和历史思 想家 。
视野 的开 阔 , 使得《 历史 研究》 多元文 明观具 有普遍 性意义。 的 首先 , 明起源 于人对 环境 , 文 包括 物质环 境 和 自然环 境 , 提 所 出 的各 种挑 战进 行 了成 功的应战 。其次 , 明的 生长有 内 因和外 文
因, 包括 对物 质 挑 战的 征服 和精 神 的 自决 , 明生长 的动 力来 自 文 富有创 造力 的少 数人 , 通过 这些少 数人 带到大 多数 的普通 人来 成 古希腊 文 明的土地遭 受战火 的蹂 躏 . 在一 张便 笺上 写下 了一份 他 导报 》 者到 巴 尔干 半岛各 地采访 。 目睹这 片 曾孕 育 西方文 化 的 记

对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简析

对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简析

对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简析作者:宋怡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4期[摘要]阿诺德·汤因比是文化形态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历史的特点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他对西方文明的担忧是他研究历史的出发点。

[关键词]汤因比;历史研究;文化形态史观一、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9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汤因比的母亲是一民历史学家并且小有名气。

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汤因比从小就受到历史方面的熏陶,因此对史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作为当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在文化形态史学领域,他的成就首屈一指。

他的成就颇丰,出版了《历史研究》一书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因此被看作“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是西方思辩历史哲学家的主要代表。

汤因比在政治领域也曾有所涉及,他曾在英国的外交部担任过职务,并且也代表英国参加过两次巴黎和会。

扎实的历史学功底以及丰富的人生经历使汤因比对历史有了独到的见解。

中国人对汤因比并不陌生,而且很喜欢,因为当我们许多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失望的时候,认为我们的文明已经开始走向衰落的时候,正是由于汤因比的出现,他对我们的文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他理解中国人虽然对自己的文化有所失望,然而也不愿意起亦步亦趋的学习外来文化。

有别于以国家作为划分界限的管理,他的着眼点在与文明,从文明的层面划分历史范畴。

他说:历史研究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以极端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类。

这为我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已经无法阻挡,而汤因比的文化史观对于我们研究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对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表达了高度的赞赏,他期盼并且相信中国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对世界的政治以及文明的统一发挥一个大国可以发挥的作用。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一.生平简介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早年曾在牛津大学接受古典教育,并成为希腊罗马史和近东问题的专家。

1919—1955年,汤因比长期担任英国伦敦大学教授,并多次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

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由于他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年~1883年),为了区分两者,人们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汤因比出生在伦敦一个历史学世家,其父哈里‧汤因比(Harry Toynbee)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热心的社会工作者;其母莎拉‧马歇尔(Sarah Marshall)是英国早期获得大学学位的女性之一,也是一位历史学家。

汤因比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

这位叔父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年~1883年),汤因比的名字正是为了纪念他这位早逝的叔父而起的。

在这样良好的家庭背景下,汤因比从小就热爱历史,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曾就读温切斯特学院(Winchester College)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

这些都为他在历史学上取得丰硕成果,并成为一代历史学巨匠奠定了基础。

二.哲学思想在历史研究的文明史学观中,汤因比坚决反对历史学界盛行的根据国别研究历史的做法。

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应该是比国家更大的文明。

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

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方面


1、社会使命感 2、社会思潮(历史哲学的复兴) 3、所学希腊罗马化知识的影响(知识体系) 4、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影响、考古学
三、文化形态学说



1、历史研究的单位 2、文明的数量 3、文明的可比性 4、文明的起源 5、文明的生长 6、文明的衰落 7、文明的解体 8、新的文明
内容安排


一、人物简介 二、社会和学术背景 三、文化形态学说 四、结语一、人物简介 Nhomakorabea

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4月14日 –1975年10月22日)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 1889年4月14日生于英国伦敦,卒于1975年10月22日。英国历史学家。 曾就读温切斯特学院(Winchester College)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 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1911年毕业。其后加入雅典考古 学院成为研究生,并前往希腊进行考古工作。回国后,1912年到1915 年成为母校的研究员,专门研究及教授希腊和罗马的古代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供职于英国外交部政治情报厅,并于1919 年以英国代表团成员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二十年代先后担任过伦敦大 学教授(1924),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25),伦敦大学国际 关系史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再次为英国外交部工作,并参 与了战后和谈。 著作:《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 《希腊的历史思想》《文明经受 着考验》《战争与文化》《世界与西方文明》 《居世界之半》《人 类与大地母亲》《展望二十一世纪》.他的一生著述很多,但全面反 映他历史观点并使他成名的是一套12卷本的巨著《历史研究》。这部 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著作
1、历史研究的单位

研究历史的思维原点——历史研究的单位 是社会(文明),他在序论中指出:“历 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 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 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 类。”他这里所讲的时候是指生活在某种 文明之中的社会整体,是文明的别称。从 而抛弃了传统史学中的国别史与断代史的 概念,而代之以一个个文明(或社会)。
二、社会背景

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世界政治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次 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后 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席卷资本 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使西方社会日益显 露出一种动荡不安的局面。过去以“日不落帝国” 而炫耀于世的英国“黄金时代”结束了。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这个老大的不列颠帝国先落后于美 国,在落后于德国,显示出了一种无可奈何花落 去的衰态在这种情况下,19世纪传统史学中所笃 信的史料即史学,历史发展中的进步观念和乐观 精神,以及西方文明优越论等观念开始动摇了。
5、文明的生长



3、文明的可比性


时间上来说:在已知的文明最初出现之日起到今 天,其间还不足6000年。这在人类诞生已有30万 年的漫长生涯中,文明只占五十分之一。因此为 了我们的研究目的,所有这些文明社会都可以说 是完全是同时代的,它们都可以假定在哲学上属 于同一时代的,在哲学上是价值相等的。 从空间上说:从空间上说,虽然构成文明历史的 一系列历史事实,他们各自都有着自身的统一体 特质,但是,对于任何历史事实的考察都可以取 不同的坐标参考系,这样,各种文明之间总会存 在着某种超越空间序列上的可比性。

文明的数量从斯宾格勒的八种发展到二十 六种。西方基督教文明、拜占庭东正教文 明、俄罗斯东正教文明、伊朗文明、阿拉 伯文明、印度文明、远东文明、日本朝鲜 文明、希腊文明、叙利亚文明、古代印度 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米诺斯文明、苏美 尔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 明、安第斯文明、玛雅文明、墨西哥文明 等。
学科背景

纵览20世纪以来的西方史学发展史虽然它呈现出 一种繁衍不绝与纷纭复杂的文化景观,但宏观的 看来,却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着,那就是从传统 的史学走向新史学,新旧史学之间的抗衡,新史 学不断取得胜利,这是一个史学史上新陈代谢的 过程。20世纪以来,西方史学新陈代谢的过程明 显的加快了,它取决于历史学自身发展的因素, 更受到时代与社会大变革的影响, 19世纪占据英 国史坛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史学派的正宗地位开 始动摇了,代之而起的是诸多学派纷争的局面。 汤因比所处的学术时代正好是历史学转变的时期, 由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转变,既由思辨的历史哲学 分析的历史哲学转变
总述



他对史学的一个卓越贡献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 作出了整体性与综合性的考察。他在《历史研究》自序里 称:“我试图把人类历史视为一个整体,换言之,即从世 界性的角度去看待他”即用文化形态的观点。作为“新斯 宾格勒派”,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学说”在相当大的程度 上,可以视为斯宾格勒创立的文化形态理论的一种继承与 发展。 1、斯宾格勒认为文明的兴起、发展、没落与消灭四个阶 段,但并没有解释和说明,源于斯宾格勒德国先验方法的 思维传统,而汤因比有着英国经验主义的思维模式,在方 法论上更重视搜集与观察、事实与想象等等 2、是悲观的宿命论,汤因比对此持否定的态度
4、文明的起源

灵感来源于在歌德的《浮士德》中 挑战和应战是文明起源的积极因素,是文明起源 不可违背的法则。 他所指的挑战,并不仅仅指向自然环境方向,他 更强调人为环境的挑战。 第一 困难地方的刺激 第二 新地方的刺激 第三 打击的刺激 第四 压力的刺激 第五 遭遇不幸的刺激

他认为,人类的活动自有史以来就是以 “文明”为范围进行的,每一个文明都要 经过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等四个阶段。 在他看来,以文明、社会为历史研究的单 位,既能够使人们在理解人类心智自我提 升、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突出文化形态发 展的重要性;又能真正的回答历史发展的 连续性和继承性的问题关系。
2、文明的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