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常胸部影像学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胸部》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胸部》PPT课件
误区二 忽视病变的动态变化。应避免方法:对同一患者 进行随访观察,了解病变的演变过程。
3
误区三
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而忽视临床表现。应避免方 法:将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全面 分析。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建议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熟练掌握胸部正常影像学表现及 常见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多角度分析
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病变,如 不同窗宽窗位、不同重建算法等。
全面了解病史和临床表现
在阅片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症状、体征等,以便对病变有初 步的认识。
观察纵隔及心脏大血管
纵隔位置、形态及密度是否正常, 心脏大血管形态、走行及密度有 无异常。
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
1 2
误区一 仅凭单一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应避免方法:结 合多种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重要性
胸部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胸部疾病的诊断、治疗 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
01
X线检查
包括胸部透视、摄片等,是胸部疾病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02 03
CT检查
采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 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 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包积液
诊断要点
03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诊断,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
纵隔增宽
纵隔肿瘤
分类 前纵隔肿瘤、中纵隔肿瘤、后纵隔肿瘤
影像学特征
不同部位的纵隔肿瘤具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如前纵隔肿 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中纵隔肿瘤多位于心脏大血管周围, 后纵隔肿瘤多位于脊柱旁
诊断要点 结合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诊断, 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

胸部正常X线表现ppt课件

胸部正常X线表现ppt课件
心前间隙 肺门 心前缘 心后缘
上部




中部

中纵隔 隔
下部
正常情况
下,心脏居中 线右侧占1/3 ,左侧占2/3 。心脏大血管 与肺的交界面 连续。
小 儿 胸 腺
小儿未退化之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 或两侧增宽形成三角形致密影或帆形影, 不要当成病变。
升主动脉及 上腔静脉复 合投影
右心缘
主动脉弓 肺动脉段 左心缘 心尖
气管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 占据的位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胸椎下缘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下纵隔。
上部


纵 隔

中 纵


下部
纵隔分区:(胸部侧位上分)九分区法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占 据的位 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及第八胸椎下缘分别 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中、下纵隔。
上叶
下叶
中叶 斜裂
上叶
斜裂
下叶
水平裂(横裂):在正位和侧位胸片上均可显示, 正位片上表现为从右肺外缘至肺门角外侧略呈水平 走行的线状高密度影,侧位片上表现为自斜裂中部 略呈水平向前延伸。
水平裂
水 平 裂
斜裂:正常情况下只能在侧位胸片上可显示,斜 裂下端位于距前肋膈角2-3cm处,斜行向后上方 延伸止于第四胸椎上下。
左肺 上叶:尖后段 前段 上舌段 下舌段
下叶:背段 内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右上叶:尖段 后段 前段 右中叶:外侧段 内侧段
右下叶:背段 内基底段 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2023最新版)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2023最新版)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正文:⒈胸肺CT扫描介绍⑴胸肺CT扫描的定义胸肺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是一种无创的放射性检查方法,通过计算机和X射线相结合,胸部和肺部的详细影像,用于检测和诊断胸部相关疾病。

⑵胸肺CT扫描的用途胸肺CT扫描常用于以下情况:- 评估肺部疾病,如肺部感染、肺癌等。

- 检测肺结节或肿块的性质。

- 评估肺部损伤,如胸部外伤引起的肺挫伤等。

- 评估胸腔内和胸膜腔内异常,- 检测胸部血管疾病,如肺动脉栓塞等。

⒉胸部CT扫描准备⑴病史采集在进行胸肺CT扫描之前,医生通常会询问病史,包括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特别是对于孕妇,在扫描前应告知医生。

⑵饮食限制在进行胸肺CT扫描前几小时,通常需要空腹。

⑶特殊准备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停止服用某些药物,或者需要在扫描前注射对比剂。

在扫描前,患者需要穿上病患服,并将金属物品(如首饰)摘除。

⒊胸肺CT扫描过程⑴患者定位患者在CT扫描台上躺平,通常会有一些固定装置来确保患者的正确定位。

⑵扫描层厚和间隔根据需要,医生会确定扫描的层厚和间隔。

一般来说,层厚越薄,图像分辨率越高,但同时也会增加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

⑶对比剂注射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在扫描前注射对比剂,以增强影像的对比度。

对比剂通常通过静脉注射。

⑷扫描时间和呼吸指导对于胸肺CT扫描,通常需要患者保持呼吸停止的状态,以减少图像模糊。

医生会提醒患者如何在扫描过程中正确进行呼吸指导。

⑸扫描范围医生会根据需要选择扫描的范围,可以是局部扫描或全胸扫描。

⒋胸肺CT扫描结果解读⑴正常结构在胸肺CT影像学中,正常的胸肺部包括肺组织、气管、支气管、胸膜、心脏、血管等。

通过观察这些结构的形态和密度,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⑵病变评估胸肺CT影像学主要用于评估和诊断胸部疾病,如肺感染、肺癌、肺结节、肺纤维化等。

医生会根据影像的特征,来判断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等。

⑶结果报告医生会根据胸肺CT扫描的结果,编写相应的结果报告,包括对正常结构的描述和病变的评估。

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

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

图4-奇静脉弓层面 S6:下叶背段
图5-近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 B3:上叶前段支气管
图6-隆突层面
B2:上叶后段支气管 C:隆突 RMB/LMB:右/左主支气管 RULB:右上叶支气管
图7-隆突下1cm层面 Bi:中间支气管
图8-隆突下1cm层面 LUMB:左上叶支气管
图9-隆突下2cm层面 V3:上叶前段静脉的段间支
图41-肺泡细胞癌
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粟 粒状或小结节状影,也可 为斑片影。分布不均匀, 以中、下野的病灶居多, 少数可表现为慢性弥漫性 肺间质病变,呈网格状纹 理,并出现Kerley B、C线
图42-肺错构瘤
左肺上叶尖后段错构 瘤(Hamartoma) 平扫CT值-20Hu
图43-肺错构瘤
增强扫描:病灶CT值 20Hu,有强化
肺尖至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位于主动脉弓3个主要分支 (左锁骨下、左颈总、无名 动脉)前方的淋巴结-为血管 前组(3A组) 位于气管后方的淋巴结-为 气管后组( 3P组)
图21-2R/L组淋巴结
位于1组以下至主动脉弓上, 沿气管两侧的淋巴结-为右/左 上气管旁组(2R/L组)
图22-4R、6组淋巴结
图33-肺鳞癌
右肺下叶中高分化鳞癌 (SQ.CA)-病灶边缘毛糙 ,内见偏心空洞,内壁不 规则,见结节向腔内突起
图34-肺小腺癌
右肺中叶外侧段小腺癌 (AD.CA)-病灶呈浅 分叶状,直径约18mm, 平扫CT值约24Hu
图35-肺小腺癌
增强扫描: CT值约80Hu, 病灶有明显强化
图36-肺小腺癌
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升 主动脉、主动脉弓前方及两 侧的淋巴结-为升主动脉旁组 (6组)

2024版胸部影像学解读[1]

2024版胸部影像学解读[1]

胸部影像学解读目录•胸部影像学概述•胸部正常影像学表现•胸部异常影像学表现•胸部影像学诊断思路与方法•常见胸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胸部影像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01胸部影像学概述胸部影像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定义胸部影像学是应用各种影像技术,如X线、CT、MRI等,对胸部疾病进行诊断、评估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

重要性胸部影像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依据,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性质、范围、程度以及治疗效果,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X线检查CT检查MRI 检查包括胸部透视和胸片,是胸部疾病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即计算机断层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胸部结构和病变信息,对于肺癌、肺结节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即磁共振成像,对于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于纵隔肿瘤、胸腺疾病等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01020304肺部疾病纵隔疾病胸膜疾病胸壁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胸部影像学能够提供肺部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等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如纵隔肿瘤、胸腺疾病等,胸部影像学能够显示纵隔内的结构异常和病变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如肋骨骨折、胸壁软组织病变等,胸部影像学能够显示胸壁的结构异常和病变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如胸膜炎、胸膜肿瘤等,胸部影像学能够观察胸膜的形态和厚度变化,以及有无胸腔积液等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02胸部正常影像学表现010204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肋间隙高度正常。

两侧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分布自然,未见扭曲及聚拢,肺门大小、位置正常。

纵隔居中,无增宽或狭窄,心影大小、形态正常。

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0301020304胸廓结构清晰,肋骨及胸骨未见骨质破坏。

肺窗示双肺纹理清晰,走行自然,肺野透光度良好,未见异常密度影。

纵隔窗示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

《医学影像学胸部》课件

《医学影像学胸部》课件
核医学检查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相对较少。
01
胸部影像学正常表 现
胸部X线正常表现
胸部X线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方法,可以显示胸部结构和病 变。
正常胸部X线表现包括:胸廓 对称,肋骨走行自然,纵隔居 中,心影不大,肺纹理清晰等 。
不同年龄和生理状态下,胸部 X线的正常表现也有所不同。
超声可以动态观察胸部结构和病变, 对指导胸腔穿刺和引流等治疗有重要 意义。
01
胸部影像学异常表 现与疾病诊断
肺部疾病
肺炎
肺炎是肺部感染性疾病,影像学 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大片状密度 增高影,可伴有胸腔积液。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肺部感染,影像学表现为肺部斑 片状、条索状或结节状影,可伴 有空洞形成。
02
X线检查对于肺部炎症、气胸、胸腔积液等病变的诊 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03
X线检查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是临床常用的检 查手段之一。
CT检查
CT检查是胸部影像学的重要检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轴位成像的特点 。
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结节、肿块、支气管扩张等病变,对于肺癌的诊 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正常胸部MRI表现包括:胸壁、胸膜、纵隔 、支气管等结构清晰,无异常信号。
MRI对显示肺部血管和淋巴结非常 敏感,对肺癌和纵隔肿瘤的诊断有 重要价值。
胸部超声正常表现
01
02
03
胸部超声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 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胸腔积液、胸 膜病变等的诊断。
正常胸部超声表现包括:胸腔无积液 ,胸膜光滑,肺实质回声均匀等。
《医学影像学胸部》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
肺结核
表现为多形性病灶,如渗出、增殖、干酪坏死、钙化和纤维化等, 易形成空洞和播散。
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改变鉴别
肺水肿
肺栓塞
表现为蝶翼状阴影,肺 门周围血管增粗、模糊。
表现为楔形阴影,尖端 指向肺门,底部与胸膜
相连。
肺不张
肺气肿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体积 缩小,密度增高,邻近
结构向患侧移位。
表现为肺透亮度增加, 肺纹理稀疏,膈肌下降。
监测治疗效果
03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 影像检查将更加智能化,提高诊 断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影像检查技术进行融合, 如CT、MRI、PET等,可以更全 面地评估病情,提高诊断准确性。
密度特征
良性肿瘤密度均匀,多无钙化;恶 性肿瘤密度不均,可出现坏死、囊 变和钙化。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长期随访形态 变化不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 期内可出现明显形态和密度变化。
不同病原体感染鉴别
细菌性肺炎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密度均匀,边缘模糊,可伴有支气管充 气征。
病毒性肺炎
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小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改变。
02
常见胸部疾病影像表现
肺炎
01
02
03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片状、云雾状 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模 糊。
伴随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呼吸 困难等。
治疗方法
抗感染治疗,同时对症治 疗如止咳、化痰等。
肺结核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点状、结节状、 索条状阴影,密度不均匀, 边缘较清晰。

胸部影像诊断正常影像介绍

胸部影像诊断正常影像介绍
结合临床病史
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如症状、体 征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MRI图 像。
05
正常胸部影像表现
正常X线胸部影像表现
胸廓对称
正常X线胸部影像中,胸廓左右 两侧对称,无畸形或异常凸起 。
肺部纹理清晰
正常的肺部纹理清晰,无增粗 或模糊的现象。
肺野透亮度正常
肺野透亮度正常,无增高或降 低的现象。
肋骨
肋骨呈环形,左右对称, 主要作用是支撑胸廓,保 护胸腔内的脏器。
脊柱
位于背部正中,主要作用 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 神经根。胸部软组织结构 Nhomakorabea皮肤
覆盖在胸部表面的组织, 具有保护、调节体温和感 觉等功能。
肌肉
包括胸大肌、胸小肌等, 主要作用是控制呼吸和运 动。
脂肪
分布在胸部皮下组织中, 具有缓冲和保温的作用。
X线的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人体组织 ,但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当X线穿过人体后 ,会留下不同的影像。
X线胸部影像构成要素
胸廓
纵膈
胸廓是胸部X线影像的主要构成部分,呈椭 圆形或圆形,由肋骨、胸骨、脊柱等组成 ,正常时两侧对称。
纵膈位于胸廓中央,由心、肺、大血管等 组成,在X线影像中呈较暗的区域。
胸部血管结构
动脉
包括主动脉、肺动脉等,为胸腔 内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静脉
包括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主 要作用是回流血液。
毛细血管
是血管系统中的最小血管,主要 作用是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
02
胸部X线影像基础
X线产生及成像原理
X线的产生
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撞击靶物质时产生的,当电子被高能 量加速至高速后,撞击特定的靶物质,如金属钨,会产生高 能量的电磁波,其波长位于0.01-10nm之间,落在可见光的 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浪膈 局限性膈膨升 梯状膈 心膈角、肋膈角 心包脂肪垫
波浪膈
心膈角
局限性膈膨出 肋膈角
后肋膈角
波 浪 膈
波浪膈
膈下游离气体使膈肌的腹腔面显示
右 膈 下 脓 肿


脂 肪
侧位片
垫 和
上均应显示
胸 膜
两侧膈肌上

缘。


左侧位
片时,左膈
肌位置较右
侧高;
右侧位
片时,右膈 肌在上
心包脂肪垫为半透明影,侧位片上厚度增加,致使前肋膈角闭塞
1. X线图像特点 2. CT图像特点 3. MRI图像特点
GUIYANG MEDICAL COLLEGE
1. X线图像以密度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 2. 影像的密度由人体组织组成元素的密度和组织结构的厚度决定 3. 是某检查部位所有组织结构相互重叠的影像 4. 可因X线束锥形投射,造成放大、产生伴影
都柳江边放排忙
第二章 正常胸部影像学表现
在正常X线胸片上,你看见了哪些器官结构的 影像?你能说出这些器官结构的影像特征吗?
第一节 胸壁软组织
1、所有胸壁软组织在X线胸片上都能显示影像吗? 为什么?
2、能显示的胸壁软组织有哪些?各有何影像特 征?
胸锁乳突肌及锁 骨上皮肤皱折
胸大肌
乳房
乳头
胸 锁 乳 突 肌 和 锁 骨 上 皮 肤 皱 折
红 箭 头 指 示 斜 裂 和 水 平 裂
两侧无血管区为斜裂位置
第四节 膈 肌
1、正常情况下,膈肌应在什么位置上? 两侧膈肌位置相同吗? 2、两侧膈肌位置升高或下降由什么原因 引起? 3、膈肌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如何?形成 哪些特征性的影像?
膈肌是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薄层肌 腱组织。左右各一叶,呈圆顶状。X线片 上仅见其胸腔面。 位置:9或10后肋水平;右高于左1~2cm 运动:应上下对称,范围1~3cm
1、根据影像密度差异发现病变 肺野 胸壁软组织 骨骼 充分利用窗技术
2、根据正常结构位置形态的改变发现病变 3、根据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病变性质 4、全面观察病变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改
变,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第一章 胸部影像检查方法
一. 检查方法:透视、胸片、CT、MRI、 超声 二. 不同检查方法的图像特点
脏、三者前沿连线与食管之间。常为恶 性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好发之处
后纵隔 位于食管与胸椎之间,是
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之处
二 纵隔异常的影像表现
关于正常胸部影像学
胸部影像诊断学 呼吸系统
如何发现胸部影像上的异常
(一)遵循医学影像诊断原则 1、必须熟悉正常影像表现(发现异常的关键) 2、必须熟悉各种病理改变形成的不同基本影
像特征(正确分析诊断的关键) 3、必须全面观察异常表现,进行归纳分析 4、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
(二) 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诊断原则
胸膜紧贴于肺表面者是脏层,而与 胸壁、膈肌、纵隔相贴者为壁层,二者 之间为胸膜腔
正常叶间裂位置:
正、侧位胸片上均能显示水平叶间 胸膜,而斜裂内胸膜只能在侧位片上显 示
水平裂内侧指向肺门角,外侧一般 呈水平止于侧胸壁,侧位止于前胸壁, 可向上或下移动1cm左右
斜裂下端止于前肋膈角后方1~2cm 范围,上端起于T4水平,左侧略高。其 CT影像常显示为无血管区
1、 CT图像是 人体某一断层 面的影像,无 该层面以外组 织器官的重叠 2、 CT图像是 由一定数目的 由黑到白不同 灰度的象素按 矩阵排列所构 成的灰阶图像 3、CT图像的质 量由像素的大 小和数目决定
4、CT图像密度分辨力远高于普通X线图像 5、CT图像上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组织结构的密度,还可用组织结构对X线 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即以数值来表示密度的量(CT值) 6、CT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机和软件进行后处理 7、部分容积效应
心包脂肪
垫也可在侧 位片表现为 肿块状
心包及胸膜外脂肪
CT 显 示 心 包 及 胸 膜 外 脂 肪
第五节 纵 隔
1、什么是纵隔?它在胸部处于什么位 置?正常时其影像应该表现为什么形 状?
2、不同个体的纵隔影像形状一致吗?
3、使用哪些检查方法才能区别出纵隔 内不同的组织结构?
纵隔位置:两肺之间、胸骨之后、胸椎之前的 腔隙。正位胸片上位置居中 纵隔内容:心脏、主动脉、气管、主支气管、 食管、神经组织、淋巴、脂肪、结缔组织等 纵隔形状:正位胸片上仅显示为与含气两肺之 间有相邻界面的、正常心脏和主动脉的影像
1、MRI常规序列影像上的灰度差别反映的是组织结构弛豫时间的不同,而不 代表组织结构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2、MRI影像上不同组织结构的黑白度由该组织的MR信号决定。一般,组织 信号强形成的图像就亮(白色,称高信号),组织信号弱形成的图像就暗 (灰或黑色,称低信号) 3、MRI是多参数成像,采用不同的扫描序列和成像参数可获得突出不同组织 特征参数的图像 4、不同序列、技术扫描获得图像反映的是各组织结构及病变的生物学特征

肋 软 骨 钙 化
叉 状 肋
肋 骨 联 合 畸 形
肋骨
胸骨
纵隔内脂肪
皮下脂肪 皮肤
肌肉 胸椎
肩胛骨
肩胛骨
肋骨 胸椎骨Leabharlann 肌肉脂肪肌肉
肋骨
脂肪
大渡河上游的藏族村寨
第三节 胸 膜
1、什么情况下,正常胸膜能显示影像? 为什么?其影像表现是什么? 2、胸膜显示时,其正常应在什么位置?
胸膜为一结缔组织薄膜构成的闭合 囊袋,包绕于肺的表面并深入叶间裂隙, 包裹各肺叶。正常时胸片、CT和MRI均 不显示影像,只有在胸膜反折处因与X 线方向相同,才显示为线状致密影
纵隔位置居中,形状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平片不能显示纵隔内结构
小儿胸腺(帆征)
CT 显 示 的 纵 隔 内 组 织 结 构
MRI 显示 的纵 隔内 结构
一 纵隔分区:
前纵隔 位于胸骨与气管、升主动
脉、心脏三者前沿的连线之间。是胸腺 瘤、胸内甲状腺肿、畸胎类肿瘤好发处
中纵隔 位于气管、升主动脉、心
胸锁乳突肌
胸 大 肌
乳 头 和 肩 胛 骨
黄 箭 头 指 示 乳 房 下 缘
典 型 乳 房 影 像
乳 房 似 肺 炎
乳 房 似 胸 腔 积 液
刻苦虔诚才能修成正果
第二节 骨 骼
胸部有哪些骨骼可显示影像?
锁骨 胸骨 肋骨 肩胛骨 胸椎
胸 骨 柄 勿 误 为 纵 隔 增 宽
胸 骨胸 柄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