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球内部结构

合集下载

地理教案:《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理教案:《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理教案:《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一、引言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地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通过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的形成及其影响。

本文将从地球的内部分层结构、板块构造理论与地质运动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地球的内部分层结构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包括陆壳和洋壳两部分。

陆壳位于大陆上方,厚度较大,由花岗岩等硅酸盐岩组成;洋壳则位于海底,厚度较薄,主要由玄武岩等基性岩石组成。

2. 地幔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中间层,在整个地球内部占据巨大比例。

它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橄榄石等组成,并具有高温和高压特点。

3. 地核地核是位于地幔之下、在地球内部最深处的核心区域。

根据研究发现,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外核为液态状态,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内核则为固态状态,由镍-铁合金构成。

三、板块构造理论1. 板块构造的概念板块构造是指地球上地壳和上部地幔被分割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大块,这些大块称为“板块”。

每个板块都以一个边界与相邻板块分隔开来。

2. 板块边界类型(1)边界类型一:构造活跃带在该类型的边界处,板块之间发生相互碰撞、挤压或者拉伸等构造活动,形成弧状山脉、火山和地震带。

例如太平洋环火山带就是一条典型的构造活跃带。

(2)边界类型二:裂谷带在该类型的边界处,两个板块分离开来,使得地壳出现断层和裂谷。

裂谷中形成新的地壳,并伴随着火山喷发和岩浆运动。

非洲东部大裂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边界类型三:滑移断层带在该类型的边界处,两个板块相互滑动,造成地震的频繁发生。

加州的圣安德烈亚斯断裂带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滑移断层带之一。

四、地震与火山1. 地震地震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沉降以及岩石断裂等造成的自然现象。

其主要特征包括震中、震源深度和震级等。

地震不仅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表形态。

2. 火山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通过地表开口喷发到地表的现象。

岩浆经过喷发后会形成火山锥和喷出物等;同时火山爆发也会伴随着火山灰、烟尘和高温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地球内部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岩石组成

地球内部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岩石组成

地球内部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岩石组成地球内部是人类长期以来一直感兴趣的领域之一。

通过内部地球的探索,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岩石组成,进而深入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活动。

本文将探讨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岩石组成。

一、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壳层,包括陆地壳和海洋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厚度约2900公里的层状结构,主要由橄榄岩和辉石岩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铁镍合金组成的层,内核则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

二、地球内部岩石组成地球内部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壳表面冷却固化而形成的。

根据岩浆的不同成因、组成和结构,火成岩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发岩两大类。

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下部形成的,如花岗岩和辉长岩等。

喷发岩是岩浆从地壳表面喷发出来后冷却固化形成的,如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2. 变质岩变质岩是地壳下部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历了结晶再结晶或化学变化形成的。

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等。

3.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于风、水、冰等外力作用下,将岩屑和有机物质沉积并经受压实而形成的。

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两大类。

碎屑岩由颗粒状岩屑组成,如砂岩和泥岩等。

化学沉积岩由水中溶解的物质沉积形成,如石盐和石灰岩等。

三、地球内部探索方法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地震学、地磁学和地热学等手段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

1. 地震学地震学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特性,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岩石组成。

地震波可以分为P波、S波和面波等不同类型,通过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路径,科学家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不同物质介质和界面。

2. 地磁学地磁学是研究地球磁场的学科,地球的磁场主要由地核外液态铁镍合金流体运动所产生。

通过观测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可以推断地心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进而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小学科学知识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小学科学知识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地球内部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地球的内部变化
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最中心,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温度极高,约为5700摄氏度
外核是地球最内部的液态层,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由岩石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镁等元素构成的岩石组成
地球科学探索有助于人类发现和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如矿产、石油、天然气等。
地球科学探索有助于人类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科学探索可以推动人类科技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实验法:通过实验模拟地球的自然现象,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
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地球模型,模拟地球的运动和变化过程。
推理法: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事实,推导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
地球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技术
地震学:通过研究地震波传播规律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
地球物理学:利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物理性质
跨学科合作:地球科学将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共同研究地球的奥秘。
人类对地球的深入了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类将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球科学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对于预测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完善了这个理论,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板块运动的原因和方式
方式: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碰撞、俯冲和抬升等运动方式,以及板块内部的裂谷、山脉、海沟和岛弧等地貌的形成与变化

探索地球的结构和自然资源

探索地球的结构和自然资源

探索地球的结构和自然资源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结构和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于我们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科普的方式探索地球的结构和自然资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奥秘。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陆地地壳的厚度在20-70千米左右,而海洋地壳只有5-10千米,相对较薄。

地壳上分布着我们熟悉的大陆和海洋。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是由固态岩石构成的,占据了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幔的上部是软流层,下部是固态的。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是由固态的铁镍合金构成。

地核因为高温和高压的原因,保持着高度热对流,促成了地球的磁场。

这种地球内部的结构分层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地热活动、地震和地磁现象等。

二、地球的自然资源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地球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1. 水资源: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湖泊、河流、湿地和冰雪等形式,而地下水则是藏在地下的含水层中。

水资源对于维持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 矿产资源:地球是宝贵的“矿产宝库”,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银、铜、铁、煤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于工业、建筑、能源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上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水能和太阳能等。

这些能源资源对于人类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的便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生物资源:地球上栖息着各种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资源不仅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纤维等方面的需求。

三、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面对地球资源的丰富以及自然环境的脆弱性,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

地理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理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理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对于地理学的研究和人类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球的三个主要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一、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它的厚度不均匀,陆地地壳约为30-40千米,海洋地壳约为5-10千米。

地壳由不同种类的岩石构成,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地壳是人类生活的主要空间,并且包含了我们居住的各种地貌,如山脉、平原、高原等。

二、地幔地幔是地壳的下层,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幔的主要组成是硅酸盐岩石和镁铁质岩石。

地幔大部分处于高温高压的状态,因此呈现出半固态流动的特性,这种流动被称为“地幔对流”。

地幔在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活动对地球地壳的运动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部分,位于地幔之下,直径约为3,486千米。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内核则为固态。

地核的温度极高,达到了约5,000摄氏度。

地核的热能释放对地球上的地热活动和地磁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内部结构不仅仅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对我们了解地球演化、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也至关重要。

通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科学家们能够揭示地球内部结构的一些特征,例如地震波在不同层次的传播速度不同,这对划分地球的不同层次有了一定的帮助。

另外,地震波在穿过地幔-地核之间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这也帮助我们对地核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总结起来,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地壳是我们熟悉的地球表面,地幔处于地壳下方并具有半固态流动特性,地幔构成了地球内部的“引擎”,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对地球的热能释放和地磁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深入探索,为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各种自然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

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

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我们对地球的了解主要集中在表面和大气层,并对地下很少知之甚详。

然而,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机会深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包裹着整个地球,它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前者厚度通常为30-70千米,后者则较薄,约为5-10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铁镁矿物组成。

地幔由上到下厚度逐渐增加,大约为2900千米。

地幔底部与地核之间有一界面,称为地幔-地核边界。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为固态物质。

二、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方法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分布。

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受到不同介质的影响而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以了解地下不同层次的结构和性质。

2. 钻探与取样:钻探是一种直接观测地下结构的方法。

通过钻探孔洞,可以获取地下不同层次的岩石和土壤样本,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深海钻探,获得了从海洋地壳到地幔的样本,为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3.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物理学家利用地球物理学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地震学是其中的重要分支,通过检测和分析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可以推断不同层次的边界和物质的性质。

地磁学也可用于研究地球内部,通过观测地球磁场的变化,揭示地球内部的动态过程。

三、地球内部结构的意义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对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揭示地下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可以推断地球的形成及其变化过程。

对地下岩石和矿产资源的研究,有助于找到贵重矿产的分布,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此外,了解地球内部结构还有助于预测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灾害应对和人类安全提供保障。

地理课教案: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小学)

地理课教案: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小学)

地理课教案: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小学)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对于学习地理知识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带领小学生们一起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岩石、大陆和海洋等组成要素,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一、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单位1. 什么是岩石?岩石是由不同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是地壳的基本组成单位。

2. 岩石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3. 火成岩是如何形成的?火山喷发时,从地下深处冒出来的熔化状态的岩浆会在表面迅速冷却凝固而形成火山岩。

4. 沉积岩是如何形成的?沉积岩主要由风、水或冰搬运,并通过沉积作用堆积而形成。

5. 变质岩是如何形成的?变质岩是指经过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原本的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岩石。

二、大陆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单位1. 什么是大陆?大陆是指地球表面上崇山峻岭、广袤无边的陆地区域。

2. 地球上有多少个大陆?目前地球上共有7个大陆: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洲和南极洲。

3. 大陆如何形成?大陆是在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中,由火山活动和板块运动等作用逐渐形成的。

4. 大陆是如何变化的?大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可能会分裂成小块或合并成更大块。

例如,“超级大陆”盘古大陆分裂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各个大陆。

三、海洋对地球具有重要影响1. 什么是海洋?海洋是指覆盖着地球70%以上表面积的咸水体系,包括五大洋和一些海峡、湾等小水域。

2. 海洋的深度有多大?海洋的平均深度约为3800米,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达到了10911米。

3. 海洋对地球有什么重要影响?海洋对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食物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海洋吸收太阳辐射,调节气候变化;并且海洋中繁衍生息着各种不同的生物。

实践探索活动:制作岩石模型1. 材料准备准备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鹅卵石、沙子、黏土以及塑料袋。

探索地球内部结构知识点

探索地球内部结构知识点

探索地球内部结构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内部结构是我们了解地球的重要基础。

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有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

本文将介绍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知识点。

1. 地球的构造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它的厚度约为5-40千米。

地壳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核是地幔下方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铁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铁和其他金属组成。

2. 岩石类别地球内部的岩石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基性岩、酸性岩和中性岩。

基性岩是由富含镁和铁的矿物质组成,颜色较暗;酸性岩则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矿物质组成,颜色较浅;中性岩则介于两者之间。

岩石的构成直接影响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表面的地貌。

3. 地震和地震波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是由地球内部的断层活动引起的。

地震波是地震释放的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产生的,主要分为P波、S波和表面波。

P波是纵波,传播速度最快,可以穿过液体和固体;S波是横波,传播速度次于P波,只能穿过固体;表面波是沿地表传播的波动,会引发地表的摇摆。

4. 地球的热力学循环地球内部的热力学循环是地球内部结构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内部的热量来自于地球形成时的高温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热力学循环包括地幔对流和板块运动等过程,地幔对流是地幔内部热量的传递和能量重新分配的过程,而板块运动则是地壳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5. 火山和火山喷发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点,它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岩浆是由地幔中部分熔融岩石上升至地壳下部时形成的,当岩浆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火山口并喷发出来。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岩浆、岩石碎屑和气体,并产生地震活动。

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地球内部的结构
文晖中学章舒垚
我的父亲一直是个地理迷,而最令他困惑的是地球内部的构造。

到了初一下半个学期,科学书中的第4章终于讲到了地球,我也一直带着爸爸的疑惑在探索着。

在书本的认知为: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3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其实,谁也没有真正到达过地球的内部,虽然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二三百万年。

可是它的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有人说,如果我们向地心挖洞,把地球对直挖通,不就可以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了吗?然而,这却是不可能的。

因为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仅为地球半径的1/500,所以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还是很不准确的。

直到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契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

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也根据以上的论证,我明白了其实书上讲到的内容也并不是绝对的,只是人们认为这种观点趋向于主导。

而火山的活动,喷发后沉淀到地面的火山灰会把城市淹埋,而炽热的熔岩流会使大地变成盘土,而这些熔岩来自哪里,是来自地心的吗?而科学的解释是:在地幔上分布着一个呈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其深度在60-400公里左右,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

由于莫霍面上下物质都是固态,其力学性质区别不大,所以将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统称为岩石圈。

如此,从这个角度看,也似乎证明了课本上的理论是正确的。

但是,科学是永远不会停滞不前的,就如同原子模型的建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以使论证更接近事物本质。

那么人类没有真正涉入地心中去,总会有新的理论诞生。

科学家们一直利用一个办法,即利用地震波来揭开地球深处的奥秘。

原来,巨大的地震会使地球震动,传出像巨锤撞击铜那样的音波。

这种音波有回声,也会弯曲,在地底下碰到不同物质,会发出不同的音调。

人们还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中了解到地球的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同时利用地震波揭示了地球内部的许多秘密。

现在,科学技术成熟,人们可以更清晰地对地球内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对地球内部深处进行扫描时发现,在地球的东亚地区下面存在一个巨大的水域,水域的水量不小于一个北冰洋。

这是在地球的深处第一次发现有如此大的水域。

这项发现是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地震学家维瑟逊和他以前的学生——加州大学的劳伦斯一起研究的结果。

地球内部首次发现庞大水域
维瑟逊和劳伦斯一起分析了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地震波装置收集的多达60万份震波图,他们研究发现,在亚洲大陆下面,地震波出现了减弱的现象,而且地震波传输的速度也有所减慢。

维瑟逊解释说:“水可以减缓地震波的传输速度,通过地震波在亚洲大陆下的这种显著减弱和减缓的现象,我们可以预测在那里存在着大量的水。


之前人们的预测认为,当海底的冰冷岩层浸入数千英里的地球内部时,地球深处的高温会将岩石中的水分蒸发出来。

维瑟逊说:“我们这儿发现的结果正和这一预测相吻合。

当岩石中的水随着海底岩层下沉时它是冷的,但随着水越浸越深,温度也开始上升,岩层开始变得不稳定,并最终失去岩层中的水分。

”水汽上升后,地球的一层就变成了水饱和区。

维瑟逊说:“虽然那部分看上去仍像是固体岩石,但如果把它放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就可以发
现它是富含水分的。


维瑟逊解释说,虽然那部分富含水的岩石看上去像固体岩石,但其中15%的成分都是水。

维瑟逊说:“那部分岩石中富含着水,如果将其加热,它就会脱水,原理就和我们烧粘土可以将水烧掉一样。


据研究者预测,在那些被水覆盖的地球表面区域,只要下面有1%的岩石浸入了地幔之中,就可以产生大约一个北冰洋的水量。

该地下结构被称为“北京异常”
该发现的研究者之一维瑟逊将这种富含水的地下结构称为“北京异常”。

他是在北京大学陈述他的研究成果时第一次用这个称呼来描述这个现象,因为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地下,地震波的衰减现象最为严重。

维瑟逊说:“他们觉得我说的这种现象非常有趣。

中国面临着地震威胁,所以他们对地震学的研究非常感兴趣。


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域覆盖,这些水域的众多作用之一就是为大陆板块的移动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维瑟逊说:“看看我们的姊妹星金星,它的内部就非常热并且非常干,没有我们地球这样的板块构造。

可能金星的水都被蒸干了,也就不存在什么板块了。

就好像绿野仙踪里那个因缺油而生锈的锡铁人一样,整个金星都是一体的,不存在什么板块移动。


面对“地球内部的构造中含有水”这一个新的科学挑战,使我不禁有了更多的遐想。

在资料,论证的来源看,人们都有效利用了地震波,而作者似乎更具有说服力。

如果地球内部果真如前人所认为,随着软流层的不断增多,积聚,以及不断地运动,会无时无刻不产生热能,张力,剪切力以及人类难从预测的巨大能量,总有一天会在地壳变动时爆发出来巨大的能量来毁灭地球。

而后者,讲述到了水,水是热的不良导体,那么在这些能量的积聚过程中,水不但可以起到稀释,散发热能的作用,也可以保护地壳,使地球绵绵不绝到现在,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中也到处是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

假如地壳中不含水,只有大气的存在,恐怕长时间也不会有如此大的蓄水量。

并且在后者的论述观点中与“大陆漂移说”相辅相成,各自证明了对方的存在。

所以我更倾向于后者的观点。

这只是一个怀疑论者在国际极地年开幕之际的一次探索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