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00篇【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寓言故事】
古代聪明人的小故事

古代聪明人的小故事•相关推荐古代聪明人的小故事(通用12篇)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代聪明人的小故事篇1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
古代聪明人的小故事篇2文彦博自幼天资聪颖,幼年与儿童玩球时,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
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来。
文彦博看着树洞想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一试!”随后他叫几个小朋友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儿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忽忽悠悠地浮了上来。
古代聪明人的小故事篇3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100个寓言故事

100个寓言故事在古老的时代,有一个智慧的老人,他喜欢用寓言故事来教育人们。
他总是用简单的故事来传达深刻的道理,让人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从中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分享给大家100个精彩的寓言故事,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启发和思考。
1. 乌鸦和狐狸。
有一天,乌鸦捡到了一块奶酪,他高兴地飞回家。
狡猾的狐狸看到了,便对乌鸦说,“你的羽毛真美,声音一定也很好听。
”乌鸦为了证明自己的声音,便张开嘴巴叫了起来,结果奶酪掉了下来,被狐狸抢走了。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别人的奉承蒙蔽了双眼。
2. 老鼠与猫。
一只老鼠被猫追赶,它找到了一只乌鸦,请求乌鸦帮忙。
乌鸦问老鼠,“你是怎么惹恼猫的?”老鼠回答,“我一直认为猫是我的朋友,没想到它却要吃我。
”乌鸦告诉老鼠,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3. 蚂蚁和蝗虫。
蚂蚁辛勤地储存食物,而蝗虫却整天游手好闲。
当冬天来临时,蚂蚁有足够的食物过冬,而蝗虫却挨饿了。
故事告诉我们,勤劳是能够带来丰收的。
4. 狼和小羊。
狼找不到食物,便想找个借口吃掉小羊。
它说小羊污染了水源,小羊辩解道,“我在上游,你在下游,怎么可能污染你的水源呢?”狼无话可说,只好离开了。
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找借口来伤害别人。
5. 老鼠与大象。
老鼠看到大象,便说,“我也有力量,我可以咬死你。
”大象并不在意,结果老鼠真的咬到了大象的脚。
大象被疼痛所惊动,便把老鼠甩开了。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小看别人,有时候力量并不取决于体积大小。
6. 兔子和乌龟。
兔子自负地对乌龟说,“我们比一比谁跑得快吧。
”乌龟答应了,比赛开始了,兔子跑得飞快,而乌龟却稳稳地往前爬。
最终,兔子骄傲地休息了一会,结果却发现乌龟已经到了终点。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自负会让我们失去胜利。
7. 狐狸和葡萄。
狐狸看到了一棵长满葡萄的藤蔓,它跳了几次都够不着,便生气地说,“这些葡萄一定是酸的。
”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在得不到的时候,会用轻蔑的态度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中 国经典寓言故事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常以简短而生动的故事形式,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和人生智慧。
在中国,有许多经典的寓言故事,它们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掩耳盗铃》是一则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
有一个人,看到别人家的门铃好看又好听,就想把它偷走。
可是,他知道只要一碰门铃,门铃就会响起来,主人就会发现他。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后去偷门铃。
他以为自己听不到铃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
结果可想而知,他刚一动手,就被主人抓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欺欺人是不可取的,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意愿而改变。
《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富有深意。
一个人的羊圈破了个洞,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几只。
邻居劝他赶紧把羊圈修补好,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又丢了几只羊。
他这才后悔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出了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补救,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刻舟求剑》说的是有个人乘船过河,不小心把剑掉到了河里。
他不慌不忙地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说:“等船靠岸了,我就从这里下水找剑。
”船到了岸,他按照记号下水找剑,却怎么也找不到。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
《狐假虎威》的故事十分有趣。
狐狸被老虎抓住了,它灵机一动,骗老虎说自己是上天派来管理百兽的,如果老虎吃了它,上天会惩罚老虎。
老虎半信半疑,跟着狐狸在森林里走了一圈。
看到动物们都害怕得逃跑,老虎以为它们真的害怕狐狸,却不知道是害怕自己。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的权势来欺压、吓唬人的人。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要去楚国,却驾车往北走。
别人告诉他方向错了,他却说:“我的马跑得快,我的车夫技术好,我带的盘缠多。
”但这些条件再好,方向错了也无法到达目的地。
这告诉我们,做事之前要明确目标和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努力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滥竽充数》中,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大家一起吹。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100篇古代经典寓言故事优秀7篇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100篇】古代经典寓言故事【优秀7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一寓言讲求比喻,是常常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说明某种道理的文学样式,文体特征上结构简短、形象鲜明、艺术手法夸张。
在古今中外的寓言作品中,用比喻说话,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生物或无生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动作和语言,借以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是共同的特点。
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形象非常鲜明生动、主题的寓意非常深刻,在文学性中寄寓着丰富的生活哲理,这是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后的直接感受。
如《庖丁解牛》、《南辕北辙》等等脍炙人口的寓言,里面包含着很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
在《买椟还珠》这则寓言中,本来主要买的是“椟”中的“珠”,却买“椟”还“珠”。
舍弃了最重要的东西,选择了无足轻重的东西,这种在生活中经常存在的现象,通过这个寓言很生动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再如在《井底之蛙》中,通过青蛙与东海大鳖的对话和行为,说明人生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人不要为周围的有限的环境所拘囿,应该目光更远大一点。
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驴子是蠢笨的形象,老鼠是贪婪的形象,猴子是机灵的形象,狐狸是狡猾的形象,老虎是横暴的形象,蚂蚁是狂妄之徒,蝙蝠是骑墙派,如此寓意,既符合动物的体貌行动特征,又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生活道理,真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二公孙穆生活在东汉时期,他非常热爱学习,总是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来学习,当时的许多人都因为他好学而对他交口称赞。
公孙穆读了不少书以后,还想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但是靠自学又觉得力不从心。
那时候设有太学,太学里的老师知识渊博、见识很广,公孙穆就想进太学去继续学习。
可是上太学需要交一大笔学费,另外还有平时食宿的花销,数额高得惊人,而公孙穆家里很穷,根本出不起这笔钱。
怎么办呢?公孙穆一下子也想不出什么主意来,只好先暂时停止了学习。
为此,他苦恼极了。
有个富商名叫吴裕,十分通情达理,对人总是很诚恳。
经典寓言故事(100篇)

经典寓言故事(100篇)经典寓言故事第1篇:以逸待劳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公孙述。
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
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
冯异部将们明白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
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
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
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
行巡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帅旗。
行巡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
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我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敌军,以到达消灭敌人目,称为以逸待劳。
经典寓言故事第2篇:自作自受唐高宗死后,皇后武则天独揽大权,直至登基做了女皇帝。
则天女皇用严刑酷法,对那些为非作歹贪官污吏进行制裁。
当时,有人密告文昌右丞相周兴企图谋反。
于是,武则天派酷吏来俊臣去审理此案。
来俊臣派人请来周兴,不动声色地先假意与周兴聊天,并请他一齐喝酒。
酒宴上,来俊臣问周兴说:“此刻有些囚犯不服罪,你说用什么方法让他们认罪,用什么方法制裁他们才好呢”这周兴也算是一个酷吏了,他整人法子五花八门。
这次来俊臣把他请来,他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了解真相,所以他洋洋得意地呷着美酒,同时自作聪明地向来俊臣介绍了一种自我惯常使用整人办法。
他说:“这简单得很,我有一个好办法,包管让囚犯一个个服服贴贴。
”来俊臣不动声色地说:“什么办法,请仔细介绍,我也照此办理。
”周兴说:“拿一个大坛子来,周围堆上火炭烧烤,待烤得滚烫时,令犯人进到大坛子里去,看谁还敢不招供他罪行”来俊臣听罢,立即派人搬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所说办法在坛子周围点上炭火。
不一会,坛子烧得滚烫。
来俊臣站起身来对周兴说道:“此刻皇宫内部传出命令,要我来审问老兄你罪行,我想还是先请老兄进入这个大瓮里去再说吧,也好亲自体会体会你自我杰作呀。
【哲理故事】忘恩负义是不好的:自作聪明的耗子

【哲理故事】忘恩负义是不好的:自作聪明的耗子自古以来,忘恩负义都是人们所不齿的行为,因为忘恩负义的人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和原则。
一则关于忘恩负义的寓言故事《自作聪明的耗子》告诫人们不要忘恩负义。
从前,有一只聪明的耗子,它在田间奔跑时,被一只大鸟追逐,幸运的逃出生天,因此它对一只农夫养的白鸽心生感激。
耗子想尽一切办法要感谢这只白鸽,但白鸽总是婉拒,它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必客气。
”耗子非常感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记得白鸽的好意。
一天,耗子遇到了一只猫,猫想吃掉耗子,白鸽立刻出来救了耗子一把。
耗子感激万分,当着白鸽的面,对猫说:“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报答你的帮助。
”然而当猫走后,耗子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承诺。
后来,一个冬天,耗子们要离开原来的地方,寻找新的居住地。
一天晚上,耗子们面临着被冻死的危险,它们无助地呼唤白鸽来救他们,但白鸽并没有出现。
耗子们冻死了一大半,只有一只幸存了下来,但是这只幸存的耗子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忘记别人曾经给予过他的帮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忘恩负义是不好的。
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帮助,不管是大是小,都该记在心里,并在有需要的时候回报对方的帮助。
忠实于自己的良心,对待他人要诚实守信,不应当对别人的善意视而不见,更不能忘恩负义。
因为忘恩负义的人最终只会失去自己的良心,也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帮助,从而陷入孤独和无助之中。
忘恩负义是社会道德的败坏,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谦逊和感恩之心。
小到一个微小的帮助,大到人生的重大转折,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
我们要学会感恩及报恩,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愿意忘恩负义的人被视为没有良心的人,而愿意感恩之心的人最终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善待。
当我们面临一些困难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不妨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所忘恩负义。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了警示,要懂得感恩,要善待他人,不应该忘本,更不应该做出忘恩负义的行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也才能建设更和谐的社会。
聪明的寓言故事

聪明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爱是评点道德的,那里面展示聪明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聪明的寓言故事篇,欢迎大家阅读。
聪明的寓言故事篇1:纪昌学射箭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
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
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非常刻苦,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赶上了他的老师甘蝇,真是名师出高徒。
后来,又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可真叫严啦!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纪昌表示: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
于是,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着飞卫老师对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
要想学到真功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
这样坚持练了两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
纪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
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却对纪昌说:“还没有学到家哩。
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
你还要继续练,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选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个小虱子,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
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
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渐渐地变大了。
纪昌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
他继续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篇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篇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篇 1(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
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00篇【一个自作
聪明的人寓言故事】
有个傻瓜处处以“聪明人”自居,做事常常别出心裁出人意料,故也常常当众出丑。
且说村中有人办喜事大宴宾客,“聪明人”也荣幸被宴请,兴奋之余他动起了心思。
他想,这人的肚子就跟布袋一样,越空时装东西越多,如果要在酒桌上尽享口福满载而归,何不先让肚子尽量空空呢?他自以为得计,并马上将想法付诸于实施。
于是从开宴前一天起就停止进食不吃不喝。
这时间可真难熬呀,果真是度日如年,但为了达到目的,他苦苦支撑着,直饿得头昏眼花四肢发软,好不容易才盼到开宴时间。
可天不遂人愿,由于饥饿过度,在酒桌上勉强咽下一粒汤丸后就再也吃不下东西了。
望着丰盛的酒桌上山珍海味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自已却毫无食欲;他眼睁睁地看着众人吃得津津有味、对美味评头口足赞不绝口,即嫉妒又心疼,终于忍不住了开口骂
道:“瞧你们这帮饿鬼馋相,真是贪得无厌!我为了今晚的宴席,整整饿了两天两夜才吃下一粒汤丸;你们这般吃法,凭心而论,暗地里都偷偷饿几天了?”
众人一愣方才醒悟过来,不禁哄堂大笑。
“聪明人”还傻乎乎地反问:“笑什么笑?我这可是实话实说呀!”
寓言故事及寓意:愚蠢的人常多以聪明自居,也喜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实往往就是这样。